CN105539063B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9063B
CN105539063B CN201510690807.7A CN201510690807A CN105539063B CN 105539063 B CN105539063 B CN 105539063B CN 201510690807 A CN201510690807 A CN 201510690807A CN 105539063 B CN105539063 B CN 1055390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otrusion
wall
points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908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9063A (zh
Inventor
上野生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leo 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39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9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9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9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28Constructional lay-out of the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1Mounting or fastening of components in housings, e.g. heat exchangers, fans, electronic reg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85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inta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2001/006Noise redu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由剥离气流产生的噪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备:壳体(10),其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11);送风机(21),其向空气通路(11)供给送风空气;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壳体(10)具有筒状部(12)、以及与筒状部(12)的下游侧连接且具有比筒状部(12)的截面积大的截面积的扩大部(13),扩大部(13)具有使壁面朝向空气通路(11)的外侧突出而成的突出壁(14),突出壁(14)具有朝向空气通路(11)的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15),突起(15)的顶部与将筒状部的内壁面朝向下游假想地延长而成的假想筒(16)的侧面相接,或者处于比假想筒(16)的侧面更靠突出壁侧。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卧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立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卧式具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有具有送风机的鼓风机部与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部的布局,该立式具有沿车辆的上下方向配置有鼓风机部与热交换部的布局。
在卧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公开了通过在热交换器的与空气流入面相对相对壁面设置向与空气流入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从而调整流入热交换器的空气的风速分布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在流路急剧扩大的扩散部设置纵向涡流产生用的突起、从而使扩散部的下游侧的风速分布均匀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公开了通过在空气通路的壁面设置多个突起而使因气流的紊乱产生的空气声减少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8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582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6671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12251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528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当空气通路的截面积扩大时,产生从壳体的内壁面剥离空气流的剥离气流。剥离气流形成涡流气流(渦巻き流),该涡流气流有时成为产生噪声的原因。在专利文献3~5中公开了通过在壳体的内壁面设置突起来调整风速分布或者减少空气声的技术,但未公开减少因剥离气流产生的噪声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因剥离气流产生的噪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送风机,其向所述空气通路供给送风空气;所述壳体具备筒状部、以及与该筒状部的下游侧连接且具有比该筒状部的截面积大的截面积的扩大部,该扩大部具有使壁面朝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外侧突出而成的突出壁,该突出壁具有朝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该突起的顶部与将所述筒状部的内壁面朝向下游假想地延长而成的假想筒的侧面相接,或者处于比该假想筒的侧面更靠所述突出壁侧。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突起是板状突起,该板状突起的宽度方向是与所述空气流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涡流气流的形成。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横置鼓风机部和热交换部的布局,该鼓风机部具有所述送风机,该热交换部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所述筒状部是设于所述鼓风机部与所述热交换部之间的管部,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使吸入面的法线方向与来自所述管部的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地配置,所述扩大部是将来自所述管部的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向朝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吸入面的方向变更的方向变更部,所述突出壁是所述方向变更部的底部的壁,使该底部的壁朝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外侧突出而形成空间,该空间是在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的存储部。在卧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减少噪声。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突起与支承壁之间具有间隙,该支承壁用于在所述空气通路内支承所述吸入面或者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能够更高效地将在冷却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热交换部在配置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部分的底部具有将所述冷凝水从所述壳体排出的排水口,所述突起是板状突起,配置有该板状突起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排水口的向下倾斜面。能够更高效地将在冷却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将所述板状突起的表面背面中的靠近所述筒状部的面设为第一板面,并且将该第一板面的背面设为第二板面,并且将该第二板面与所述突出壁的内表面的相交线的端点中的、从所述板状突起的处于吸入面侧的端点向任意的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A点,并且将从所述板状突起的处于与吸入面相反的一侧的端点向所述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B点,并且将从所述排水口向所述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C点,并且将从所述A点、所述B点以及所述C点下垂至所述吸入面的延长面的垂线的垂足分别设为A′点、B′点、C′点时,所述A′点比所述B′点更靠近所述C′点,或者所述A′点、所述B′点以及所述C′点重叠。能够更高效地将在冷却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减少因剥离气流产生的噪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图1的X-X线端面图。
图3是图1的Y-Y线端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板状突起的配置例的图。
图5是实施例1的CFD分析结果。
图6是比较例1的CFD分析结果。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空调装置
10 壳体
11 空气通路
12 筒状部
13 扩大部
14 突出壁
14a 配置有板状突起的壁面
14b 最突出部
15 突起(板状突起)
15a、15b、15c 板状突起
16 假想筒
17 支承壁
17a 缺口
18 整流引导件
19 阶梯
20 鼓风机部
21 送风机
30 热交换部
31 冷却用热交换器
31a 吸入面
32 相对壁
33 排水口
40 管部
50 方向变更部
51 空间(存储部)
52、53 间隙
90 成形物
151 突起的顶部
152 第一板面
153 第二板面
154 板状突起的处于吸入面侧的端点
155 板状突起的处于与吸入面相反的一侧的端点
L1 母线的延长线
S 向下倾斜面
H 水平面
E 吸入面的延长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方式。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被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制。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附图标记相同的构成要素表示彼此相同的部件。只要起到本发明的效果,也可以进行各种方式变更。
图1是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图1的X-X线端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备:壳体10,其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11;送风机21,其向空气通路11供给送风空气;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壳体10具备筒状部12、以及与筒状部12的下游侧连接且具有比筒状部12的截面积大的截面积的扩大部13,如图2所示,扩大部13具有使壁面朝向空气通路11的外侧突出的突出壁14,突出壁14具有朝向空气通路11的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15,突起15的顶部151处于比将筒状部的内壁面朝向下游假想地延长的假想筒16的侧面更靠突出壁14侧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被称作HVAC(Heating,Ventilation,and AirConditioning,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具有鼓风机部20、热交换部30、以及配风部(未图示)。另外,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使壳体10的外侧的空气进入到壳体10内的导入口(未图示),并直接地或者经由导管间接地与朝向车室内吹出壳体10内的空气的吹出口(未图示)连接。导入口例如是使车外的空气进入的外部空气导入口以及使车室内的空气进入的内部空气导入口。吹出口例如是通风吹出口、除霜吹出口以及脚部吹出口。壳体10形成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外形。空气通路11是壳体10的内部空间。
鼓风机部20在内部具有送风机21。送风机21从导入口(未图示)抽吸空气并向下游送风,从而向空气通路11供给送风空气。送风机21例如具有多叶片风扇或者涡轮风扇等离心式多翼风扇(未图示)与驱动风扇的马达(未图示)。
热交换部30在内部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31。冷却用热交换器31配置于送风机21的下游,作为制冷循环(未图示)的一部分能够供制冷剂通流,并根据需要将送风空气冷却。另外,冷却用热交换器31也可以被支承壁17支承而固定,或者将冷却用热交换器31的下部收纳固定在设于壳体10的凹陷(未图示)内。支承壁17优选具有缺口17a,以便不会妨碍在冷却用热交换器31中产生的冷凝水向排水口33流动。
筒状部12具有流线形的内壁面。这里,流线形指的是内壁面不具有实际的凹凸、送风空气沿壳体10的内壁面流动、导致噪声的涡流或者紊流的产生少的形状。扩大部13连接于筒状部12的下游侧,如图2所示,具有比筒状部12的截面积大的截面积。在空气通路的截面积变大的部分,存在空气流从壳体10的内壁面剥离而产生作为噪声的原因的涡流气流。
如图2所示,突出壁14是使扩大部13的壁面与周围相对地朝向空气通路11的外侧突出的部分。朝向空气通路11的外侧突出指的是向使空气通路11的截面积扩大的方向突出、或者向离开将筒状部12的内壁面朝向下游假想地延长而成的假想筒16的侧面的方向突出。在图2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突出壁14朝向空气通路11的下侧突出的方式。
通过使突出壁14从空气通路11突出,在壳体10的内壁面形成有阶梯19。流经筒状部12的送风空气从壳体10的内壁面剥离,产生剥离气流。本申请发明通过在产生剥离气流的区域设置突起15,阻止剥离气流形成涡流气流,能够实现噪声的减少。
如图2所示,突起15从突出壁14的内壁面朝向空气通路11的内侧突出。朝向空气通路11的内侧的方向例如是朝向将筒状部12的内壁面朝向下游假想地延长而成的假想筒16的侧面的方向。突起15可以与突出壁14一体地形成,或者与突出壁14分别形成。在突起15与突出壁14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突起15直接从突出壁14的内壁面突出。另外,在突起15与突出壁14分别设置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形成突起15的成形物90配置在突出壁14的内壁面上,突起15从突出壁14的内壁面间接地突出。在突起15与突出壁14为一体时,优选的是突起15沿对壳体10进行注塑成形时的模具的脱模方向延伸。在通过注塑成形形成突起15时,作为突起15的材料,只要是可应用于注塑成型的树脂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或者ABS树脂。另外,关于突起15的材料,出于耐空调装置所配置的车辆的温度环境、具有耐水性、且不会成为臭气或者粉状体的产生源的观点,例如可以使用聚丙烯、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三元乙丙橡胶)等橡胶或者发泡苯乙烯。另外,在将突出壁14设置在搭载于车辆的姿势下的壳体10的底部时,优选的是,突起15与铅垂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以内,更优选的是,向铅垂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突起15的顶部151处于比将筒状部12的内壁面朝向下游假想地延长而成的假想筒16的侧面更靠突出壁14侧的位置。另外,突起15的顶部151也可以与将筒状部12的内壁面朝向下游假想地延长而成的假想筒16的侧面相接。若突起15的顶部151延伸至假想筒16内,则从筒状部12流出的送风空气碰撞于突起15,导致送风量减少。另外,有时空气流产生紊乱,导致产生噪声。假想筒16是由筒状部12的内壁面的母线的延长线L1形成的筒。假想筒16的形状在筒状部12为圆筒形状的情况下是圆筒形状,在筒状部12为方筒形状的情况下为方筒形状。另外,在筒状部12是随着朝向下游而截面积逐渐扩径或者逐渐缩径的锥形形状的情况下,假想筒16的形状是将筒状部12的锥形形状延长而成的锥形形状。另外,假想筒16与从筒状部12流出的送风空气所形成的流管一致。流管例如能够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求出。
突起15的形状例如是板状、柱状。板状指的是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厚度方向的长度长的形状,包含表面以及背面均为平坦面的方式(在图1以及图2中图示)、表面或背面中的某一方或者两方为曲面的方式(未图示)。关于板状突起15的宽度方向,例如在板状突起15的横截面如图1所示那样为长方形时指的是长度方向,在板状突起15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状时(未图示)指的是长轴方向。板状突起15的厚度方向指的是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柱状例如是圆柱状、圆锥状、棱柱状或者棱锥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突起15为板状突起,板状突起15的宽度方向为与空气流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涡流气流的形成。板状突起15的宽度方向与空气流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优选的是90°±15°,更优选的是90°。
突起15的数量不被特别限定,在图1以及图2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突起15为三个的方式。在配置多个突起15的情况下,当从筒状部12侧观察时,优选的是多个突起15沿前后排列配置。例如,在将板状突起沿前后排列配置而作为突起15时,优选的是,板状突起15彼此的间隔比板状突起15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多个突起15可以全部是相同的形状,或者也可以是相互不同的形状。另外,突起15的顶部151的位置是全部与假想筒16的侧面相接的方式(未图示)、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全部相同的方式(未图示)、随着靠近筒状部12而离开假想筒16的方式(未图示)、或者随着离开筒状部12而离开假想筒16的方式(图2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的是,突起15的顶部151的位置随着离开筒状部12而离开假想筒16。由于从筒状部12流出的送风空气随着离开筒状部12而向比延长线L1更靠外侧扩散的范围变宽,因此通过使突起15的顶部151的位置为随着离开筒状部12而离开假想筒16,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碰撞于突起15的送风空气的量,从而能够抑制送风量的减少。另外,能够防止因送风空气碰撞于突起15导致空气流紊乱、噪声。
对突起15减少噪声的机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利用突出壁14在壳体10的内壁面形成阶梯19。从筒状部12流出的送风空气在阶梯19从壳体10的内壁面剥离。在不具有突起15的情况下,从内壁面剥离的剥离气流相对于从空气通路的上游朝向下游流动的通常的送风空气的流动成为逆流,并在由突出壁14形成的空间51内形成涡流气流。该涡流气流成为噪声的原因。与此相对,通过使突出壁14具有突起15,从而逆流的送风空气的流动碰撞于突起15,能够防止形成涡流气流。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噪声。
接下来,参照图1以及图2说明具体例。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例如如图1所示,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使鼓风机部20和热交换部30卧式的布局,该鼓风机部20具有送风机21,该热交换部30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31,筒状部12是设于鼓风机部20与热交换部30之间的管部40,冷却用热交换器31使吸入面31a的法线方向与来自管部40的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地配置,扩大部13是将来自管部40的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向朝向冷却用热交换器31的吸入面31a的方向变更的方向变更部50,如图2所示,突出壁14是方向变更部50的底部的壁,通过使底部的壁朝向空气通路11的外侧突出而形成空间51,空间51成为在冷却用热交换器31中产生的冷凝水的存储部。在卧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能够减少噪声。
管部40形成用于使从送风机21输送的送风空气流向下游的筒状的空气通路11。在图2中,表示了管部40随着朝向下游而朝向上方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随着朝向下游而朝向下方的方式、或者水平配置的方式。
如图1所示,方向变更部50在冷却用热交换器31的吸入面31a和与吸入面31a相对的相对壁32之间形成空气通路11。当来自管部40的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例如是车辆的从左向右的方向时,朝向冷却用热交换器31的吸入面31a的方向是朝向车辆的后侧的方向。相对壁32也可以例如为了实现风速分布的均匀化而形成为随着离开管部40而靠近吸入面31a的台阶状。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方向变更部50设置与吸入面31a并列的板状的整流引导件18。
在图2中,表示了突出壁14与管部40和方向变更部50的交界相邻、使方向变更部50的底部的壁朝向空气通路11的外侧突出的方式,但本申请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方向变更部50的底部的壁中的、离开管部40的部分突出。从鼓风机部20朝向管部40吹出送风空气的吹出口(未图示)的面积通常比冷却用热交换器31的吸入面31a的表面积小。另外,为了充分发挥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冷却性能,优选的是使送风空气在吸入面31a的整个区域中通流。因此,在管部40中,优选的是使空气通路11的截面积随着朝向下游而扩大,但配置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空间不存在限制,管部40中的空气通路11的截面积的扩大存在极限。在这种状况下,若不设置突出壁14,则采用壳体10覆盖冷却用热交换器31的吸入面31a中的比假想筒16更靠外侧的区域的结构,局部阻碍了送风空气向冷却用热交换器31的通流,不能充分发挥车辆用热交换器1的冷却性能,关于这一点,通过设置突出壁14,能够使车辆用空调装置1紧凑,并且使方向变更部50中的空气通路11的截面积为吸入面31a的表面积以上,并且能够使送风空气在吸入面31a的整个区域中通流。另外,优选的是,突出壁14具有使向空气通路11的外侧突出的量比周围大的最突出部14b。通过具有最突出部14b,能够使冷凝水更高效地聚集于空间(存储部)51。在图2中,表示了最突出部14b处于方向变更部50的底部的壁中的与管部40相邻的壁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空间(存储部)51是将向方向变更部50滴下的冷凝水暂时存储的部分,流入空间(存储部)51内的冷凝水流向图3所示的排水口33。此外,空间的容积或者突出壁14的突出量越小,空间51越难以产生涡流气流。但是,出于车辆布局的要求,有时不得不如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那样使空间51兼作冷凝水的存储部。而且,在空间51兼作存储部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存储规定量的冷凝水,因此有时不能减小空间51的容积、突出壁14的突出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突出壁14的突出壁大的情况下,通过在空间(存储部)51内设置突起15,也能够减少噪声的产生。
突起15从方向变更部50的底部的壁朝向上方延伸。突起15更优选的是在将壳体10搭载于车辆时向铅垂方向延伸。能够减少突起15的形状因重力而经时变化的隐患。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优选的是,突起15在与用于将冷却用热交换器31支承于空气通路11的支承壁17之间具有间隙52。另外,在冷却用热交换器31的下部收纳并固定在形成于壳体10的凹陷(未图示)中且不具有支承壁17的方式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突起15与吸入面31a之间具有间隙。能够更高效地将在冷却用热交换器31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另外,突起15优选的是在与相对壁32之间具有间隙53。能够确保冷凝水的流路且减少不希望的冷凝水的滞留。
图3是图1的Y-Y线端面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热交换部30在配置冷却用热交换器31的部分的底部具有从壳体10排出冷凝水的排水口33,突起15是板状突起,配置有板状突起15的壁面14a形成朝向排水口33的向下倾斜面S。能够更高效地将在冷却用热交换器31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朝向排水口33的向下倾斜面S指的是在将壳体10搭载于车辆时、壁面14a的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随着朝向排水口33而降低的面。
图4是用于说明板状突起的配置例的图。参照图1以及图4对板状突起的配置例进行说明。图4是在将壳体10搭载于车辆时从上方观察板状突起15的图,纸面是水平面H。首先,如图1所示,将板状突起15的表面背面中的靠近筒状部12的面设为第一板面152,将第一板面152的背面设为第二板面153。另外,将第二板面153与突出壁14的相交线中的、处于板状突起15的吸入面31a侧的端部设为端点154,将处于板状突起15的与吸入面3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为端点155(在图1中图示)。如图4所示,将从端点154向任意的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A点,将从端点155向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B点,将从排水口33(在图3中图示)向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C点,将从A点、B点以及C点下垂至吸入面31a(图1图示)的延长面E的垂线的垂足分别设为A′点、B′点、C′点。此时,优选的是,如图4所示的板状突起15a、15c那样,A′点比B′点更靠近C′点,或者如图4所示的板状突起15b那样,A′点、B′点以及C′点重叠。通过这样配置,冷凝水沿着板状突起15的根部朝向排水口33高效地流动,能够提高排水效率。
至此,对车辆用空调装置1是具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有鼓风机部与热交换部的布局的卧式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在本申请发明中,车辆用空调装置1也可以是具有沿车辆的上下方向配置有鼓风机部与热交换部的布局的立式。在立式中,由于在扩大部中产生剥离气流,因此也在该部分设置突起即可。另外,对于卧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说明了突出壁14向管部40的下侧突出的方式,但对于突出壁40向管部40的上侧突出的方式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例做任何限定。
(实施例1)
将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设为实施例1。
(比较例1)
在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将未设置突起15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未图示)设为比较例1。
(CFD分析)
使用CFD分析软件对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进行了CFD分析。将分析结果表示在图5以及图6中。在图5以及图6中,表示了将动能的分布处理为灰色色调的图像,但能够通过处理为灰色色调之前的彩色图像更准确地表现动能的分布。
图5是实施例1的CFD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确认到可通过突起防止剥离气流形成涡流气流。另外,与比较例1相比,实施例1中的噪声减少。
图6是比较例1的CFD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在比较例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确认到动能局部升高(彩色图像中的红色部分),剥离气流形成涡流气流。其结果是,产生了噪声。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
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
送风机,其向所述空气通路供给送风空气;
所述壳体具备在内部具有所述送风机的鼓风机部、与所述鼓风机部的下游侧连接的筒状部、以及与该筒状部的下游侧连接且具有比该筒状部的截面积大的截面积的扩大部,
该扩大部具有使壁面朝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外侧突出而成的突出壁,
该突出壁具有朝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
该突起的顶部与将所述筒状部的内壁面朝向下游假想地延长而成的假想筒的侧面相接,或者处于比该假想筒的侧面更靠所述突出壁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是板状突起,
该板状突起的宽度方向是与所述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横置所述鼓风机部和热交换部的布局,该热交换部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
所述筒状部是设于所述鼓风机部与所述热交换部之间的管部,
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使吸入面的法线方向与来自所述管部的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地配置,
所述扩大部是将来自所述管部的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向朝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吸入面的方向变更的方向变更部,
所述突出壁是所述方向变更部的底部的壁,使该底部的壁朝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外侧突出而形成空间,
该空间是在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的存储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起与支承壁之间具有间隙,该支承壁用于在所述空气通路内支承所述吸入面或者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部在配置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部分的底部具有将所述冷凝水从所述壳体排出的排水口,
所述突起是板状突起,
配置有该板状突起的壁面形成朝向所述排水口的向下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板状突起的表面背面中的靠近所述筒状部的面设为第一板面,并且将该第一板面的背面设为第二板面,并且将该第二板面与所述突出壁的内表面的相交线的端点中的、从所述板状突起的处于吸入面侧的端点向任意的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A点,并且将从所述板状突起的处于与吸入面相反的一侧的端点向所述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B点,并且将从所述排水口向所述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C点,并且将从所述A点、所述B点以及所述C点下垂至所述吸入面的延长面的垂线的垂足分别设为A′点、B′点、C′点时,所述A′点比所述B′点更靠近所述C′点,或者所述A′点、所述B′点以及所述C′点重叠。
CN201510690807.7A 2014-10-22 2015-10-22 车辆用空调装置 Active CN1055390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5385A JP6339920B2 (ja) 2014-10-22 2014-10-22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4-215385 2014-10-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9063A CN105539063A (zh) 2016-05-04
CN105539063B true CN105539063B (zh) 2018-09-18

Family

ID=54359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90807.7A Active CN105539063B (zh) 2014-10-22 2015-10-22 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08384B2 (zh)
EP (1) EP3012134B1 (zh)
JP (1) JP6339920B2 (zh)
CN (1) CN1055390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0888B2 (ja) * 2016-04-05 2019-07-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N109476210B (zh) * 2016-07-22 2022-08-09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单元
CN106218356A (zh) * 2016-08-25 2016-12-14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蒸发器的迎风面排水结构
JP2018203063A (ja) * 2017-06-05 2018-12-27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US10876504B2 (en) * 2017-07-26 2020-12-29 Tigers Polymer Corporation Silencer having expansion chamber and partition
JP6939700B2 (ja) 2018-05-17 2021-09-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7362229B2 (ja) * 2019-05-10 2023-10-17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車両用エアコン装置
CN114206641B (zh) * 2019-09-04 2024-05-28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空调用风管装置
JP2022051154A (ja) * 2020-09-18 2022-03-31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4407605B (zh) * 2021-12-31 2023-07-21 重庆德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乘员热环境参数算法及车辆乘员热环境监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9246A (ja) * 1996-11-01 1998-05-19 Calsonic Corp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1071737A (ja) 1999-09-08 2001-03-21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EP1101640B1 (en) 1999-11-22 2006-04-26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unit
JP4478904B2 (ja) 1999-12-03 2010-06-09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4431914B2 (ja) * 1999-12-22 2010-03-17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4436610B2 (ja) * 2003-02-28 2010-03-24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335508A (ja) * 2004-05-26 2005-12-0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482881B2 (ja) 2004-12-20 2010-06-16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KR101115130B1 (ko) * 2004-12-21 2012-02-24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이층류 공조장치
GB2456338A (en) 2008-01-14 2009-07-15 Ford Global Tech Llc Air duct for a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9166714A (ja) 2008-01-17 2009-07-30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8408980B2 (en) * 2009-07-10 2013-04-02 Keihin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5550319B2 (ja) * 2009-12-10 2014-07-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多翼遠心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KR101492144B1 (ko) * 2010-09-06 2015-02-10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US20120168117A1 (en) * 2011-01-04 2012-07-05 Automotive Components Holdings, Llc Automotive HVAC Diffuser With Cooperating Wall Guide And Vane
JP5640928B2 (ja) 2011-09-05 2014-1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力音低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9063A (zh) 2016-05-04
JP6339920B2 (ja) 2018-06-06
US20160114648A1 (en) 2016-04-28
EP3012134B1 (en) 2020-11-04
EP3012134A1 (en) 2016-04-27
US9908384B2 (en) 2018-03-06
JP2016078797A (ja)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9063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1802509B (zh) 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
KR101904188B1 (ko) 벽걸이형 에어컨
JP5770912B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8349351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204605457U (zh) 车辆用通风装置
KR102626022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블로어 유닛
JP577270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EP2275294B1 (en) Drain pan
CN105813870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6482231A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104640724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5770914B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692481B2 (ja) 空調ユニット
KR101737911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6022142B2 (ja) 車両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逆流熱交換器
JP201315926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12709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4276792A (ja) 空気吹出ダクト
WO2019176263A1 (ja) 空調装置
JP2001158216A (ja) 自動車用の空気調和ユニット
CN104566886B (zh) 送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1692221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송풍구조
JP201611293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9104278A (ja) 車両用二層流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