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8932B -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8932B
CN105538932B CN201510695280.7A CN201510695280A CN105538932B CN 105538932 B CN105538932 B CN 105538932B CN 201510695280 A CN201510695280 A CN 201510695280A CN 105538932 B CN105538932 B CN 105538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roller
printing element
printing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952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8932A (zh
Inventor
河上真司
户谷昭宽
神宫司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38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8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8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89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24Advancing webs by looping or lik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1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 B65H23/18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in connection with running-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05Forming loops or sags in webs, e.g. for slackening a web or for compensating variations of the amount of conveyed web material (by arranging a "dancing roller" in a sag of the web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7Dry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3Limited number of active elements on common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3Roller pairs driving roller and idler roller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8/00Specific machines
    • B65H2408/20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web(s)
    • B65H2408/21Accumulators
    • B65H2408/215Accumulators supported by vacuum or blown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65H2511/112Length of a loop, e.g. a free loop or a loop of dance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10Speed
    • B65H2513/11Speed ang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2Side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5Digital prin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在带状的基材产生褶皱的输送技术。一种输送装置,将带状的基材的长度方向设为输送方向而输送该基材,具备:第1驱动辊,能够向输送方向输送基材;第2驱动辊,配置于第1驱动辊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能够向输送方向输送基材;从动辊,在与第2驱动辊之间夹着基材,能够与第2驱动辊一起旋转;和辊间输送路径,设置于第1驱动辊与第2驱动辊之间,能够在基材向重力方向下垂而挠曲的状态下输送基材,第2驱动辊在从动辊与基材接触的位置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卷绕基材。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有的印刷装置一边输送也被称为卷筒纸(web)的带状印刷基材一边连续地对其执行印刷的装置(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等)。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印刷基材其输送速度和/或张力受到控制地由多个辊沿其长度方向输送。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通过设置使印刷基材松弛而对其输送的区间,由此能够调整构成部分之间的印刷基材的输送速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117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可能会发生下述等不良情况:在使印刷基材松弛的区间的下游侧的输送辊上印刷基材未被充分支撑,而在印刷基材上产生褶皱。这样,在印刷装置中,在提高由输送辊所实现的对印刷基材的支撑性方面依然具有改善的余地。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印刷装置,是为了至少解决输送带状基材的输送装置中的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发明,也可以作为以下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将带状的基材的长度方向设为输送方向而输送所述基材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可以具备第1驱动辊、第2驱动辊、从动辊和辊间输送路径。所述第1驱动辊可以卷绕所述基材并旋转,由此能够向所述输送方向输送所述基材。所述第2驱动辊可以配置于所述第1驱动辊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卷绕所述基材并旋转,由此能够向所述输送方向输送所述基材。所述从动辊可以在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夹着所述基材,能够与所述第2驱动辊一起旋转。所述辊间输送路径可以设置于所述第1驱动辊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能够在所述基材向重力方向下垂而挠曲的状态下输送所述基材。所述第2驱动辊可以在所述从动辊与所述基材接触的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卷绕所述基材。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可提高在辊间输送路径中接受挠曲的基材的第2驱动辊以及从动辊的对基材的支撑性。另外,通过具有基材在挠曲状态下被输送的辊间输送路径,由此可使对基材的张力的控制和对输送速度的控制容易化。
(2)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可以:在所述辊间输送路径中在所述基材的挠曲顶点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进一步具备第1吸引部,该第1吸引部从所述基材的与所述第2驱动辊接触一侧的面即辊接触面侧吸引所述基材。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能够在第2驱动辊之前使基材向第2驱动辊侧变位,所以能够提高由第2驱动辊所实现的对基材的支撑性。
(3)在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中,可以:所述第1吸引部以不与所述基材接触的状态吸引所述基材。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使由与第1吸引部的接触而产生的基材损伤得到抑制。
(4)在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中,可以:所述第1吸引部,通过产生沿着所述基材的所述辊接触面的气流由此在所述辊接触面面向的区域产生负压而吸引所述基材。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通过由第1吸引部产生的吸引力,能够提高由第2驱动辊所实现的对基材的支撑性并且确保基材保护性。
(5)在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中,可以:所述从动辊,在所述基材的向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预定区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两侧部位按压所述基材。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能够提高对基材中预定区域的保护性。
(6)在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中,可以:在向所述第2驱动辊与所述从动辊之间导入所述基材的入口,配置有第1导向部,该第1导向部限制所述基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错位。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抑制向第2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导入时的基材错位,所以可提高对基材的支撑性和保护性。
(7)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可以:进一步具备张力施加部,该张力施加部具有配置为包围所述辊间输送路径中所述基材的挠曲部位的壁部,向重力方向吸引被收纳于由所述壁部包围的空间的所述基材,向所述基材施加张力。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在辊间输送路径中向基材施加有张力,所以可提高由第1驱动辊以及从动辊所实现的对基材的支撑性和由第2驱动辊所实现的对基材的支撑性。
(8)在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中,可以:所述第1吸引部中的吸引力比所述张力施加部中的吸引力小。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可在辊间输送路径中对基材施加更适当的张力。
(9)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可以:在所述辊间输送路径中在所述第1驱动辊与所述基材的挠曲顶点之间,进一步具备从所述基材的所述辊接触面侧吸引所述基材的第2吸引部。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能够使基材向第1驱动辊侧变位,能够提高由第1驱动辊所实现的对基材的支撑性。
(10)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可以:具有第1从动辊和作为所述从动辊的第2从动辊;所述第1从动辊在与所述第1驱动辊之间夹着所述基材,能够与所述第1驱动辊一起旋转;所述第2驱动辊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1从动辊高的位置。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能够通过第1从动辊提高由第1驱动辊所实现的对基材的支撑性。另外,第2驱动辊位于较高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由第2驱动辊所实现的对基材的支撑性。
(11)在上述方式的输送装置中,可以:在从所述第1驱动辊与所述第1从动辊之间放出所述基材的出口,配置有第2导向部,该第2导向部限制所述基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错位。根据该方式的输送装置,可抑制从第1驱动辊与第1从动辊之间放出基材时的错位,所以可进一步提高对基材的支撑性和保护性。
(12)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在带状的印刷基材形成印刷图像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可以具备将所述印刷基材作为所述基材而输送的上述方式中的任一所述的输送装置。根据该方式的印刷装置,可提高输送中对印刷基材的支撑性,可保护印刷基材以及形成于印刷基材的印刷图像。
上述本发明的各方式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非全部是必需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适宜地对所述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变更、删除、与新的其他构成要素的替换、限定内容的部分删除。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将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组合,而成为本发明的独立的一个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通过输送装置和印刷装置以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输送方法和印刷方法、输送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实现这些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记录有该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记录介质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旋转鼓与第1从动辊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通过第1从动辊将印刷基材卷绕于旋转鼓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驱动辊与第2从动辊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2从动辊相对于驱动辊的配置位置的概略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基材收纳部的内部设置的导向板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沿第1输送方向输送印刷基材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部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沿第2输送方向输送印刷基材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部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移位辊的辊部位于第2位置时的印刷基材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印刷装置 11…印刷基材
11p…印刷面 11r…背面
15…控制部 16…松弛控制部
20…基材放出部 21…基材辊
30…印刷部 31…基材输送部
32…图像形成部 33…印刷头
35…张力施加部 36…基材吸引部
36d…第1基材吸引部 36u…第2基材吸引部
38…辊间输送路径 39…检测传感器
40…干燥部 45…基材卷绕部
46…卷绕辊 50…旋转鼓
50s…圆周侧面 50x…旋转轴
51…入口辅助辊 52…第1从动辊
52a、52b…辊部 52c…旋转轴部
52s…圆周侧面 53…驱动辊
53s…圆周侧面 53x…旋转轴
54…第2从动辊 54a、54b…辊部
54c…旋转轴部 54x…旋转轴
56、57…导向板 60…基材收纳部
61…真空发生部 62…整流板
62p…喷淋孔 63…可动式内部壁
64…侧板部 65…底板部
66…内部壁驱动部 67…送风部
68…喷嘴部 68p…开口部
70…移位辊 71…辊部
72…动力气缸部 74…张力调整辊
75…辊部 76…辊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图。在图1中,图示有表示重力方向的箭头G。表示重力方向的箭头G在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各图中也同样地图示。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称为“上方”时意味着以重力方向为基准的上方向,称为“下方”时意味着以重力方向为基准的下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是一边将带状印刷基材11的长度方向设为输送方向对其输送一边对其连续执行印刷的喷墨方式的行式打印机。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输送方向”,意味着在印刷装置10中在印刷基材11上形成印刷图像时印刷基材11被输送的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称为“上游”时意味着该输送方向上的起点侧,称为“下游”时意味着该输送方向上的终点侧。在图1中,在多个部位适宜地图示有表示输送方向的箭头PD。表示输送方向的箭头PD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各图中也有图示。
印刷装置10具备控制部15、基材放出部20、印刷部30、干燥部40和基材卷绕部45。控制部15由具备中央处理装置和主存储装置的微型计算机构成。控制部15对印刷装置10的各构成部分20、30、40、45进行控制,执行基于从外部接受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具有作为对印刷部30中的印刷基材11的松弛程度进行控制的松弛控制部16的功能(详情后述)。
基材放出部20具备基材辊21。在基材辊21上卷筒状卷绕有印刷基材11。基材辊21通过旋转速度由控制部15控制的马达(省略图示)而旋转。基材放出部20将卷绕在基材辊21上的印刷基材11向印刷部30放出。对印刷基材11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光泽纸和/或铜版纸、OHP膜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喷墨用纸和/或普通纸、日本纸、布基体等。
印刷部30具备基材输送部31、图像形成部32、张力施加部35和基材吸引部36,执行针对印刷基材11的印刷图像的形成。基材输送部31具备旋转鼓50、入口辅助辊51、第1从动辊52、驱动辊53和第2从动辊54,将这些作为构成印刷部30内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路径的辊。关于由基材输送部31构成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路径的结构将后述。
图像形成部32具有多个印刷头33,通过来自各印刷头33的墨的排出而在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11p上形成印刷图像。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中,使用水系墨。对各印刷头33分配不同颜色的墨。各印刷头33为所谓行式头,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用于排出墨的喷嘴。所谓“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为与印刷基材11带状延伸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也是与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图像形成部32将旋转鼓50作为所谓的压纸卷筒而在印刷基材11上形成印刷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基材11被卷绕在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上并被输送(详情后述)。各印刷头33,在旋转鼓50的上方沿着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排列,向旋转鼓50上的印刷基材11排出墨。
张力施加部35与基材吸引部36分别设置于由基材输送部31构成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路径中使印刷基材11成为挠曲状态的区间(后述)。张力施加部35与基材吸引部36提高了对挠曲状态的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关于张力施加部35以及基材吸引部36的详情后述。在印刷部30形成了印刷图像的印刷基材11被向干燥部40输送。
干燥部40具备暖风加热器等加热装置。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中通过水系墨来形成印刷图像,有时墨的干燥需要时间。为了使附着于印刷基材11的墨更可靠地干燥,干燥部40对输送期间的印刷基材11进行加热。在干燥部40干燥后的印刷基材11被向基材卷绕部45输送。
基材卷绕部45具备按与控制部15的指令相应的预定旋转速度旋转驱动的卷绕辊46。基材卷绕部45通过卷绕辊46卷取从干燥部40送出来的印刷基材11。
(印刷部的输送机构)
(1)概要:
以下,除图1外,适宜参照图2~图6,按旋转鼓50、入口辅助辊51、第1从动辊52、驱动辊53、第2从动辊54的顺序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部30中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机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印刷基材11在挠曲状态下被输送的区间(图1)。在驱动辊53的说明中一并对该区间的功能进行说明。关于张力施加部35以及基材吸引部36,随后进行说明。
(2)旋转鼓
旋转鼓50(图1),如上述那样作为图像形成部32的压纸卷筒而起作用,所以具有比其他辊51~54大的直径。另外,旋转鼓50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印刷基材11的宽度大。旋转鼓5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1驱动辊,通过旋转速度由控制部15控制的马达(省略图示)而旋转。
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11p的相反侧的背面11r与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面接触,旋转鼓50在印刷基材11卷绕于其圆周侧面50s的状态下旋转,由此输送印刷基材11。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带状基材“卷绕”,意味着该基材沿着辊等的侧面等对象物的表面弯曲、即使微小但仍面接触的状态。
(3)入口辅助辊
在旋转鼓50的上游侧配置有入口辅助辊51。入口辅助辊51配置成,其旋转轴位于旋转鼓50的旋转轴的重力方向下方的位置。从基材放出部20送出来的印刷基材11,在卷绕于入口辅助辊51后再卷绕于旋转鼓50,以架设于入口辅助辊51与旋转鼓50之间的状态即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被输送。入口辅助辊51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印刷基材11的宽度大,其圆周侧面与印刷基材11的整体印刷面11p接触。由此,使在印刷基材11卷绕于旋转鼓50时在印刷基材11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
(4)第1从动辊
图2是表示旋转鼓50和第1从动辊52的概略立体图。在图2中,图示有表示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的箭头WD。另外,在图2中,在印刷基材11上图像形成部32能够形成印刷图像的区域(即,从各印刷头33排出墨的区域)即可印刷区域PA,通过在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11p上标注影线而图示。
第1从动辊52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的2个辊部52a、52b。2个辊部52a、52b通过公用的旋转轴部52c(为了方便用虚线图示)而连结。第1从动辊52在旋转鼓50的下游侧配置于与旋转鼓50相邻的位置。第1从动辊52的2个辊部52a、52b在与旋转鼓50之间夹着印刷基材11的状态下与旋转鼓50一起旋转。
第1从动辊52作为通过2个辊部52a、52b在旋转鼓50的下游侧按压印刷基材11的夹持辊而起作用。由此,提高了在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上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使在印刷基材11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从动辊52规定了印刷基材11对于旋转鼓50的卷绕的结束端位置,由此提高了由旋转鼓50所实现的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后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辊部52a、52b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可印刷区域PA的两侧。由此,使印刷基材11的未干燥的墨附着于辊部52a、52b而污损了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11p的情况得到抑制。另外,使由于辊部52a、52b的按压(夹持)在印刷基材11的可印刷区域PA的表面产生凹部(所谓的夹持痕)的情况得到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在2个辊部52a、52b的两个外侧设有导向板56。在图2中为了方便用虚线图示了一个导向板56。印刷基材11由导向板56导向,限制印刷基材11在其被从旋转鼓50与第1从动辊52之间送出的出口处在宽度方向上错位。
图3是表示通过第1从动辊52将印刷基材11卷绕于旋转鼓50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图3中,图示有与第1从动辊52的旋转轴52x平行观察时的第1从动辊52、旋转鼓50、入口辅助辊51和印刷基材11。另外,在图3中,单点划线图示有在旋转鼓50的旋转轴50x经过的水平线HL,通过双点划线图示有表示在旋转鼓50的旋转轴50x与第1从动辊52的旋转轴52x经过的假想平面XP的直线。而且,在图3中,通过虚线图示有在省略了第1从动辊52的情况下印刷基材11所经过的位置。
第1从动辊52的旋转轴52x位于旋转鼓50的旋转轴50x的下方。更具体地说,第1从动辊52的旋转轴52x位于相对于水平线HL以旋转鼓50的旋转轴50x为中心向右转角度θ(θ>0°)后的位置。
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从动辊52的下游暂时将针对印刷基材11的张力解除而使印刷基材11在重力方向上松弛。因此,第1从动辊52配置在上述位置,由此印刷基材11以假想平面XP上的旋转鼓50与第1从动辊52的边界位置BP为起点,开始向第1从动辊52的各辊部52a、52b的圆周侧面52s卷绕。
在第1从动辊52省略了的情况下,印刷基材11,如通过虚线所图示的那样,在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的水平线HL方向上的端部离开旋转鼓50,向重力方向下垂。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基材11相对于旋转鼓50卷绕至与第1从动辊52的接触位置为止。即,可以理解为第1从动辊52对旋转鼓50上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上的卷绕的结束端位置作出规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1从动辊52对旋转鼓50上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上的卷绕的结束端位置作出规定,使得其位于旋转鼓50的旋转轴50x的下侧。由此,印刷基材11相对于旋转鼓50卷绕的长度增大,由旋转鼓50所实现的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提高。另外,确保在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上能够作为压纸卷筒利用的区域,所以旋转鼓50的小径化变得容易。
(5)驱动辊
驱动辊53(图1)配置于第1从动辊52的下游侧。驱动辊53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印刷基材11的宽度充分大。印刷基材11由驱动辊53遍及其整个宽度方向进行支撑。驱动辊53通过旋转速度由控制部15控制的马达(省略图示)而旋转。驱动辊53与印刷基材11的背面11r接触地卷绕并输送印刷基材11。驱动辊5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2驱动辊。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使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暂时比旋转鼓50慢等,而在旋转鼓50与驱动辊53之间使印刷基材11松弛,印刷基材11成为向重力方向下垂而挠曲的状态。以下,将在旋转鼓50与驱动辊53之间印刷基材11以松弛向重力方向下垂而挠曲的状态下被输送的区间特别称为“辊间输送路径38”。
在使印刷基材11松弛的辊间输送路径38,通过去除施加于印刷基材11的张力,使得在驱动辊53的上游侧施加于印刷基材11的张力影响到在驱动辊53的下游侧施加于印刷基材11的张力的情况得到抑制。因此,能够独立地执行印刷部30中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速度的控制和位于印刷部30下游的干燥部40中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速度的控制,使在印刷部30的下游侧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控制容易化。
另外,通过具有使印刷基材11松弛的辊间输送路径38,能够容易地构成输送路径,使得印刷基材11引导在旋转鼓50的下游侧被引导到相对于旋转鼓50从水平方向离开后的位置。因此,如图1所图示那样,容易将干燥部40分离地设置于印刷部30的水平方向后级的位置。通过将干燥部40分离地布局于印刷部30的水平方向后级的位置,能够保护印刷部30不受干燥部40的热量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设有检测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位置的检测传感器39。检测传感器39由例如具备发光元件与感光元件的光学距离传感器构成。检测传感器39向控制部15发送表示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重力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的变动量的电信号。控制部15的松弛控制部16,基于检测传感器39的输出结果控制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与张力施加部35的吸引力,使得辊间输送路径38中的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高度位置变为预定位置(后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辊53在重力方向上设置于比旋转鼓50以及第1从动辊52高的位置。由此,卷绕在驱动辊53上的印刷基材11的长度比驱动辊53位于较低的位置时增大了。另外,由于印刷基材11的自重,作用于印刷基材11卷绕于驱动辊53的方向上的力增大。因此,使由驱动辊53所实现的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提高。
另外,通过将驱动辊53配置于比旋转鼓50高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干燥部40布局于比旋转鼓50高的位置。通过将干燥部40布局于较高的位置,由此能够保护印刷部30不受由干燥部40加热而向上方移动的空气的热量的影响。
(6)第2从动辊
参照图4、图5对第2从动辊54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驱动辊53和第2从动辊54的概略立体图。在图4中,与图2同样地图示有表示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的箭头WD和印刷基材11中的可印刷区域PA。图5是用于说明第2从动辊54相对于驱动辊53的配置位置的概略图。在图5中,图示有与第2从动辊54的旋转轴54x平行地观察时的驱动辊53、第2从动辊54和印刷基材11。
第2从动辊54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开的2个辊部54a、54b(图4)。2个辊部54a、54b通过公用的旋转轴部54c(通过虚线图示)而连结。第2从动辊54的2个辊部54a、54b在与驱动辊53之间夹着印刷基材11的状态下与驱动辊53一起旋转。第2从动辊54作为将印刷基材11按压在驱动辊53上的夹持辊而起作用,提高基材输送部31中的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从动辊54配置成,其旋转轴54x位于驱动辊53的旋转轴53x上方的位置(图5)。即,第2从动辊54的2个辊部54a、54b配置于在位置NP与印刷基材11接触而按压印刷基材11的位置,该位置NP位于印刷基材11开始卷绕于驱动辊53的圆周侧面53s的位置SP的下游侧。
由此,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处于容易在宽度方向上摆动的状态的印刷基材11由驱动辊53在宽度方向上支撑,而后由第2从动辊54夹持。即,印刷基材11在由驱动辊53设为位置稳定的状态后,进一步,由第2从动辊54按压到驱动辊53上。
因此,使在印刷基材11被放入驱动辊53与第2从动辊54之间时在印刷基材11上产生褶皱等不良情况得到抑制。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第2从动辊54为通过2个辊部54a、54b按压印刷基材11的结构的情况下,使印刷基材11在2个辊部54a、54b之间悬浮而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从动辊54的2个辊部54a、54b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可印刷区域PA的两侧(图4)。由此,使印刷基材11的未干燥的墨附着于辊部54a、54b而污损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11p和/或、由于辊部54a、54b而在印刷基材11的表面产生夹持痕的情况得到抑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在2个辊部54a、54b的两外侧设置有导向板57。在图4中为了方便一个导向板57通过虚线图示。印刷基材11通过导向板57抑制在印刷基材11被放入驱动辊53与第2从动辊54之间的入口处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错位。
(7)张力施加部
张力施加部35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配置于挠曲的印刷基材11的下方(图1)。张力施加部35具备基材收纳部60与负压发生部61。基材收纳部60构成为上方开口的箱状体。在基材收纳部60的内部,从上方的开口部收纳有印刷基材11的挠曲的部位。负压发生部61设置于基材收纳部60的下方,在基材收纳部60的内部产生负压。真空发生部61由例如吸引风扇和/或吸引鼓风机成。
在基材收纳部60的内部配置有整流板62。在整流板62的与印刷基材11的背面11r相对的区域,设有喷淋孔62p即按预定图案分散而形成的微小的贯通孔。整流板62,使由负压发生部61产生的气流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以及输送方向上通过无遗漏之处,使得由负压产生的吸引力作用于被收纳于以下说明的基材收纳部60的整个印刷基材11。在基材收纳部60的内部进一步配置有可动式内部壁63。关于可动式内部壁63后述。
张力施加部35通过由负压发生部61在基材收纳部60的内部产生负压,由此产生将印刷基材11的挠曲部位向作为其挠曲方向的重力方向吸引的吸引力,相对于印刷基材11在非接触状态下施加张力。通过张力的施加,使印刷基材11的挠曲部位的摆动得到抑制,使印刷基材11的错位得到抑制。而且,在非接触的状态下对印刷基材11施加张力,所以使印刷基材11的损伤得到抑制。
由张力施加部35施加于印刷基材11的张力,由负压发生部61中的吸引力规定。负压发生部61中的吸引力由控制部15的松弛控制部16控制。松弛控制部16,基于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对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和负压产生部61中的吸引力进行控制,使得辊间输送路径38中的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成为预定高度的位置。
松弛控制部16例如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将对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的控制和对负压发生部61中的吸引力的控制组合起来而进行。松弛控制部16,在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位于从规定位置离开预定的变动幅度后的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使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变位直至收敛于该预定的变动幅度内的位置。而且,通过负压发生部61中吸引力的微调整,使得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到达规定的高度位置。
或者,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使用相对于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位置的变动量分别唯一地设定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的调整量与负压发生部61中的吸引力的调整量的映射等进行控制。另外,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与印刷基材11的厚度和/或刚度、密度等会影响印刷基材11的挠曲的参数相应而变更控制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和/或负压发生部61的吸引力的量。另外,优选,控制负压发生部61的吸引力使得其不比基材吸引部36的吸引力小(后述)。
这样,通过控制辊间输送路径38中的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高度位置,使印刷基材11过度松弛的情况得到抑制。另外,使印刷基材11的松弛部位与张力施加部35接触而损伤的情况得到抑制。
图6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基材收纳部60内部的可动式内部壁63的概略图。在图6的上部与下部分别图示有与图1的X-X切断线相当的位置的基材收纳部60的概略截面。在图6的上部图示了印刷基材11的宽度BW较大时的基材收纳部60的状态,在下部图示了印刷基材11的宽度BW较小时的基材收纳部60的状态。
在基材收纳部60的内部配置有2个可动式内部壁63,使得将被收纳的印刷基材11沿其宽度方向夹持。2个可动式内部壁63具有大致L字状的截面,具有与重力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板状的侧板部64和与整流板62的上面水平地配置的底板部65。各可动式内部壁63可以在设置于整流板62与底板部65之间的轨道部(省略图示)上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变位。
各可动式内部壁63,在控制部15的控制下,通过从由马达等构成的内部壁驱动部66传递的驱动力,与印刷基材11的宽度BW相应而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变位。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BW较大的情况下(图6的上部),2个可动式内部壁63变位使其其间的距离变大,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BW较小的情况下(图6的下部),2个可动式内部壁63变位使得其间的距离变小。
通过调整2个可动式内部壁63之间的距离使其与印刷基材11的宽度BW一致,由此使基材收纳部60相对于印刷基材11的宽度的开口面积适当化,使负压发生部61所产生的吸引效率的下降得到抑制。另外,印刷基材11的挠曲部位由各侧板部64更可靠地进行导向,提高了辊间输送路径38中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另外,2个可动式内部壁63之间的距离,优选,确保各侧板部64不与印刷基材11接触的程度的间隙。
(8)基材吸引部
参照图1、图5对基材吸引部36进行说明。基材吸引部36,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比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靠下游侧的位置,被配置于面向印刷基材11的背面11r的区域(图1)。基材吸引部36具备送风部67和喷嘴部68。送风部67例如由送风风扇和/或送风鼓风机构成。由送风部67产生的送风量由控制部15控制。喷嘴部68具有槽状的开口部68p,从该开口部喷射由送风部67产生的空气流。
基材吸引部36配置成,喷嘴部68的开口部68p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在印刷基材11的背面11r侧向斜下方开口,使由送风部67产生的空气流沿着印刷基材11的背面11r流动。通过该空气流,在面向印刷基材11的背面11r的区域产生负压,产生将印刷基材11向基材吸引部36侧拉近的吸引力(文丘里效应)。
由此,印刷基材11向图5中通过虚线表示的位置变位,相对于驱动辊53开始卷绕的位置向更上游侧(驱动辊53的下侧)移动。这样,基材吸引部36不与印刷基材11接触,通过吸引就能够使印刷基材11相对于驱动辊53卷绕的长度增加。因此,可使由驱动辊53所实现的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以及输送印刷基材11的输送力提高。
另外,如果是如本实施方式的基材吸引部36那样,利用文丘里效应的结构,则使印刷基材11过度接近基材吸引部36的喷嘴部68的情况得到抑制,可确保对印刷基材11的保护性。而且,基材吸引部36,因为使空气流接触印刷基材11的背面11r,所以使印刷面11p的未干燥的墨由于该空气流而流动从而导致印刷图像劣化的情况得到抑制。
由基材吸引部36产生的对印刷基材11的吸引力,优选比由张力施加部35产生的对印刷基材11的吸引力小。由此,使印刷基材11通过基材吸引部36的吸引力而过度地接近基材吸引部36的情况得到抑制,使由与基材吸引部36的接触引起印刷基材11损伤的情况得到抑制。
(第1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所述,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辊间输送路径38的下游侧的驱动辊53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以及输送力,通过第2从动辊54和/或基材吸引部36而提高,使在印刷基材11产生褶皱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得到抑制。另外,旋转鼓50和/或第1从动辊52上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也提高了。进一步,通过具有辊间输送路径38,可使印刷基材11的输送控制的控制性提高,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通过张力施加部35和/或基材吸引部36提高了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和保护性等。
B.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7~图9对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部30A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在将印刷基材11向输送方向输送时和将印刷基材11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时,使印刷部30A中的输送机构的结构改变。以下,为了方便,将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那样的印刷图像形成时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称为“第1输送方向”,将与第1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第2输送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上游”、“下游”时,只要没有特别明确记载,就与第1实施方式时同样地意味着以第1输送方向为基准的方向。
在图7、图8中分别图示有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部30A的结构。图7表示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印刷基材11时的印刷部30A,图8表示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印刷基材11时的印刷部30A。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除了在印刷部30A的基材输送部31A追加了移位辊70与张力调整辊74这一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图1)大致相同。另外,在图7、图8中,为了方便,省略了检测传感器39以及导向板56、57的图示。
在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如果要在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11p上形成印刷图像,则印刷基材11被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印刷基材11在对齐其位置或执行针对印刷装置的维修等时,有时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在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部30A,为了提高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而在基材输送部31A设有移位辊70与张力调整辊74。
移位辊70(图7)具备辊部71和动力气缸部72。动力气缸部72由促动器构成,该促动器例如通过液压机构或螺线圈机构等而直线状伸缩。辊部71可旋转地安装于动力气缸部72的前端,通过动力气缸部72的伸缩驱动而直线变位。为了确保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辊部71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优选比印刷基材11的宽度大,辊部71,优选遍及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与印刷基材11接触。
移位辊70,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的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上游侧的位置,被配置于与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11p相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移位辊70配置成,辊部71能够在第1从动辊52的下方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变位。
控制部15,通过控制动力气缸部72的伸缩驱动,而使辊部71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变位。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的期间,动力气缸部72成为收缩的状态,辊部71位于从印刷基材11离开的第1位置(图7)。另一方面,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期间,动力气缸部72成为伸长的状态,辊部71位于与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11p接触的第2位置(图8)。辊部71,在位于第2位置时遍及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与整个印刷基材11接触。
图9是表示移位辊70的辊部71位于第2位置时的印刷基材11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图9中,通过虚线图示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时的印刷基材11的位置。另外,在图9中,为了方便,省略了移位辊70的动力气缸部72的图示。如上所述,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移位辊70的辊部71向第2位置变位。此时,印刷基材11由辊部71按压,向接近旋转鼓50的方向即从第1从动辊52离开的方向变位。
由此,在第1从动辊52上卷绕有印刷基材11的范围变动,,与印刷基材11被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时相比,卷绕于第1从动辊52的印刷基材11的长度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基材11成为几乎不卷绕于第1从动辊52的状态。这样,可以理解为,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印刷基材11相对于第1从动辊52卷绕的范围由位于第2位置的移位辊70的辊部71规定。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印刷基材11由移位辊70支撑而且被放入第1从动辊52与旋转鼓50之间。因此,与从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挠曲的状态直接被放入第1从动辊52与旋转鼓50之间的情况相比,使在印刷基材11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特别是,使印刷基材11以在第1从动辊52的2个辊部52a、52b之间悬浮的状态被放入旋转鼓50与第1从动辊52之间而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
张力调整辊74(图7),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配置于移位辊70的下游侧。张力调整辊74具备辊部75和辊支撑部76。辊部75,优选,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印刷基材11的宽度大,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在整个区域与印刷基材11接触。辊部75,由辊支撑部76保持于在印刷基材11的上方与印刷面11p相对的位置。辊支撑部76例如由伸缩臂构成,被保为持在辊部71受到外力时能够在重力方向上变位。
张力调整辊74的辊部75配置于下述位置:在移位辊70的辊部71变位到第2位置而按压印刷基材11时,能够与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11p接触(图8)。辊部75,在与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11p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自重而向重力方向下方按压印刷基材11。张力调整辊74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作为所谓的松紧调节辊(dance roll)而起作用。通过张力调整辊74的辊部75的按压,印刷基材11,其挠曲被消除而成为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由此,在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提高,能够提高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速度。
可以理解为,在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部30中执行: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在挠曲状态下被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的第1输送工序;和在向印刷基材11施加张力使辊间输送路径38中的印刷基材11的挠曲消除的状态下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第2输送工序。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部30A,通过具备在使输送方向反转时能够向印刷基材11施加张力的移位辊70和/或张力调整辊74,由此可有效地提高第2输送工序时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此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同样的作用效果。
C.第3实施方式:
图10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部30B的结构的概略图。在图10中,为了方便,仅摘取并图示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部30B的旋转鼓50与第1从动辊52附近的结构。
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除了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在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上游侧追加有基材吸引部36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图1)大致相同的结构。以下,将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配置于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下游侧的基材吸引部36(图1)称为“第1基材吸引部36d”,将配置于上游侧的基材吸引部36(图10)称为“第2基材吸引部36u”。
第2基材吸引部36u除了配置位置不同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第1基材吸引部36d大致相同的结构。第2基材吸引部36u配置为,在第1从动辊52的下游侧的相邻位置由送风部67产生的空气流能够使沿着印刷基材11的背面11r向下方流动。第2基材吸引部36u由控制部15控制,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的情况下暂停,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情况下驱动。
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情况下,印刷基材11通过第2基材吸引部36u在面向印刷基材11的背面11r的区域产生的负压而被向第2基材吸引部36u侧拉近。由此,印刷基材11向卷绕于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的方向变位,在卷绕于旋转鼓50而抑制了错位的状态下,被放入于旋转鼓50与第1从动辊52之间。因此,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是在印刷基材11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
如上所述,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部30B,通过第2基材吸引部36u,能够提高将印刷基材11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由旋转鼓50所实现的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由此,使在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在印刷基材11上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此外,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同样的作用效果。
D.变形例:
D1.变形例1: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构成为行式打印机。与此相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也可以不构成为行式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印刷头的滑架往复移动而排出墨滴的串行式打印机。
D2.变形例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从旋转鼓50与第1从动辊52之间放出印刷基材11的出口配置有导向板56,在向驱动辊53与第2从动辊54之间放入印刷基材11的入口配置有导向板57。与此相对,既可以将导向板56、57的任一方省略,也可以将导向板56、57双方省略。
D3.变形例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干燥部40配置于相对于印刷部30、30A、30B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位置。与此相对,干燥部40也可以配置于相对于印刷部30、30A、30B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干燥部40也可以配置于印刷部30、30A、30B的下方。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干燥部40也可以省略。
D4.变形例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印刷部30、30A、30B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机构,并不限定于印刷装置,作为将带状的基材向其长度方向输送的输送装置,可以应用各种装置。例如,既可以应用于卷取带状的纤维基材的卷取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在带状的基材的表面连续地配置部件的制造装置。
D5.变形例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张力施加部35具备基材收纳部60,该基材收纳部60具有包围印刷基材11的挠曲部位的壁部。与此相对,张力施加部35也可以不具备基材收纳部60。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张力施加部35在基材收纳部60内具备整流板62和/或可动式内部壁63。与此相对,基材收纳部60内的整流板62和/或可动式内部壁63也可以省略。
D6.变形例6: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松弛控制部16通过检测传感器39检测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高度位置的变化量,将其作为表示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程度的值。与此相对,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通过检测传感器39以外的传感器检测其他的参数,将其作为表示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程度的值。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检测例如印刷基材11的挠曲部位中顶点以外的预定部位的高度位置的变化量,将其作为表示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程度的值。或者,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在印刷基材11的挠曲部位的预定位置检测印刷基材11的倾斜角的变化量,将其作为表示印刷基材11的挠曲程度的值。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检测辊间输送路径38中的刷基材11的输送速度的计测值与辊间输送路径38的上游侧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速度的计测值之差,将其作为表示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程度的值。
D7.变形例7: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作为松弛控制部16而起作用,基于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和张力施加部35中的吸引力。与此相对,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基于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而仅控制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驱动张力施加部35使得其总是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D8.变形例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2从动辊54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2个辊部54a、54b,2个辊部54a、54b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可印刷区域PA的两侧。第2从动辊54也可以不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2个辊部54a、54b,例如,也可以具有遍及印刷基材11的整个宽度方向而接触的单一的辊部。另外,第2从动辊54的2个辊部54a、54b既可以不配置于可印刷区域PA的外侧,也可以配置于与可印刷区域PA重叠的位置。但是,在这些情况下,为了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图像品质,优选,对印刷图像进行干燥直到印刷图像与第2从动辊54接触为止。第2从动辊54的2个辊部54a、54b也可以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以外的与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分离。
D9.变形例9: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从动辊52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2个辊部52a、52b,2个辊部52a、52b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可印刷区域PA的两侧。与此相对,第1从动辊52的2个辊部52a、52b也可以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以外的与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分离。
D10.变形例1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从动辊52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2个辊部52a、52b,2个辊部52a、52b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可印刷区域PA的两侧。第1从动辊52也可以不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2个辊部52a、52b,例如,也可以具有遍及印刷基材11的整个宽度方向而接触的单一的辊部。另外,第1从动辊52的2个辊部52a、52b也可以不配置于可印刷区域PA的外侧,也可以配置于与可印刷区域PA重叠的位置。但是,在这些情况下,为了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图像品质,优选,对印刷图像进行干燥直到印刷图像与第1从动辊52接触为止。
D11.变形例1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旋转鼓50具有作为压纸卷筒的功能。与此相对,旋转鼓50也可以构成为,不作为压纸卷筒起作用,仅作为用于输送印刷基材11的驱动辊而起作用。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部32的各印刷头33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旋转鼓50的上游侧位置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相对水平输送过来的印刷基材11排出墨。另外,在该情况下,旋转鼓50的直径也可以设为与驱动辊53同样的大小,旋转鼓50与第1从动辊52也可以配置成,它们的位置关系相对于驱动辊53与第2从动辊54的位置关系以经过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垂线为中心而线对称。
D12.变形例1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从动辊52配置于能够规定印刷基材11相对于旋转鼓50的卷绕的输送方向上的终端位置的位置。与此相对,第1从动辊52也可以不配置于能够规定印刷基材11相对于旋转鼓50的卷绕的输送方向上的终端位置的位置。第1从动辊52例如也可以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在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的端部的上方位置按压印刷基材11。
D13.变形例1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配置有张力施加部35。与此相对,张力施加部35也可以省略。
D14.变形例14:
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印刷基材11时,通过移位辊70使印刷基材11相对于第1从动辊52卷绕的范围变动,而且通过张力调整辊74按压印刷基材11,由此消除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张力调整辊74也可以省略,印刷基材11也可以在不将其挠曲消除的状态下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在该情况下,印刷基材11相对于第1从动辊52卷绕的范围也通过移位辊70而变动,由此可提高旋转鼓50对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
D15.变形例1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作为松弛控制部16而起作用,基于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而控制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与张力施加部35中的吸引力。与此相对,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基于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而仅控制张力施加部35中的吸引力。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与发明内容部分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适宜地进行替换和/或组合。另外,该技术特征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未作为必要技术特征加以说明,则可以适宜地进行删除。

Claims (12)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带状的基材的长度方向作为输送方向而输送所述基材,具备:
第1驱动辊,卷绕所述基材并旋转,由此能够向所述输送方向输送所述基材;
第2驱动辊,配置于所述第1驱动辊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卷绕所述基材并旋转,由此能够向所述输送方向输送所述基材;
从动辊,在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夹着所述基材,能够与所述第2驱动辊一起旋转;
辊间输送路径,设置于所述第1驱动辊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能够在所述基材向重力方向下垂而挠曲的状态下输送所述基材;和
第1吸引部,在所述辊间输送路径中在所述基材的挠曲顶点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从所述基材的与所述第2驱动辊接触一侧的面即辊接触面侧吸引所述基材;
所述第2驱动辊在所述从动辊与所述基材接触的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卷绕所述基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1吸引部以不与所述基材接触的状态吸引所述基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1吸引部,通过产生沿着所述基材的所述辊接触面的气流由此在所述辊接触面面向的区域产生负压而吸引所述基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1吸引部,通过产生沿着所述基材的所述辊接触面的气流由此在所述辊接触面面向的区域产生负压而吸引所述基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从动辊,在所述基材的向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预定区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两侧部位按压所述基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向所述第2驱动辊与所述从动辊之间导入所述基材的入口,配置有第1导向部,该第1导向部限制所述基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错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张力施加部,该张力施加部具有配置为包围所述辊间输送路径中所述基材的挠曲部位的壁部,向重力方向吸引被收纳于由所述壁部包围的空间的所述基材,向所述基材施加张力。
8.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1吸引部中的吸引力比所述张力施加部中的吸引力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辊间输送路径中在所述第1驱动辊与所述基材的挠曲顶点之间,进一步具备从所述基材的所述辊接触面侧吸引所述基材的第2吸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具有第1从动辊和作为所述从动辊的第2从动辊;
所述第1从动辊在与所述第1驱动辊之间夹着所述基材,能够与所述第1驱动辊一起旋转;
所述第2驱动辊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1从动辊高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第1驱动辊与所述第1从动辊之间放出所述基材的出口,配置有第2导向部,该第2导向部限制所述基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错位。
12.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带状的印刷基材上形成印刷图像;
具备将所述印刷基材作为所述基材输送的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CN201510695280.7A 2014-10-23 2015-10-22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38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6239 2014-10-23
JP2014216239A JP6458446B2 (ja) 2014-10-23 2014-10-23 搬送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8932A CN105538932A (zh) 2016-05-04
CN105538932B true CN105538932B (zh) 2019-05-31

Family

ID=55791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9528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38932B (zh) 2014-10-23 2015-10-22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9551B2 (zh)
JP (1) JP6458446B2 (zh)
CN (1) CN1055389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8383B2 (ja) * 2014-10-23 2019-06-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EP3366481B1 (en) * 2017-02-24 2020-01-29 OCE Holding B.V. Printing system with a blouse forming device for stiff web media
JP7275654B2 (ja) * 2019-02-28 2023-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メディア搬送装置、記録装置、メディア搬送方法
JP7252012B2 (ja) * 2019-03-01 2023-04-04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塗布装置
CN113734838B (zh) * 2020-05-27 2023-06-27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供给机构
TWI764806B (zh) * 2021-08-12 2022-05-11 大陸商常州欣盛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高精度送膜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8550A (ja) * 1983-01-24 1984-08-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ウエブ定寸間欠送り装置
JPH08156357A (ja) * 1994-12-12 1996-06-18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刷装置
JP2011111286A (ja) * 2009-11-26 2011-06-09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帯状体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02874619A (zh) * 2011-07-11 2013-0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传送装置、印刷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CN103847255A (zh) * 2012-12-05 2014-06-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95717A (fr) * 1972-02-23 1973-06-18 Vickers Ltd Procede et appareil pour la manipulation de feuilles continues
DE3706542A1 (de) * 1987-02-28 1988-09-08 Voith Gmbh J M Luftleitkasten fuer die trockenpartie einer schnellaufenden papiermaschine
US5501412A (en) * 1994-07-21 1996-03-26 Mcaleavey; Michael 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a web
WO1996014261A1 (en) * 1994-11-04 1996-05-17 Roll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nless feeding of web to a utilization device
JP4322968B2 (ja) 1995-05-12 2009-09-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布帛捺染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布帛捺染方法
US6052144A (en) * 1998-06-01 2000-04-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e printing
DE102007034246B4 (de) * 2007-07-23 2010-10-28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Einrichtung mit einer Vorzentriervorrichtung und einer Puffervorrichtung für die Zufuhr einer Bedruckstoffbahn zu einer Druckeinrichtung
US8628161B2 (en) 2010-02-25 2014-01-14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method
JP5503331B2 (ja) 2010-02-25 2014-05-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295150B2 (ja) 2010-02-25 2013-09-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搬送方法
JP2013107296A (ja) 2011-11-22 2013-06-0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rinting & Packaging Machinery Ltd 枚葉シートの浮き防止装置及び枚葉印刷機並びに浮き防止方法
JP2016084192A (ja) * 2014-10-23 2016-05-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8550A (ja) * 1983-01-24 1984-08-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ウエブ定寸間欠送り装置
JPH08156357A (ja) * 1994-12-12 1996-06-18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刷装置
JP2011111286A (ja) * 2009-11-26 2011-06-09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帯状体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02874619A (zh) * 2011-07-11 2013-0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传送装置、印刷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CN103847255A (zh) * 2012-12-05 2014-06-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58446B2 (ja) 2019-01-30
US10059551B2 (en) 2018-08-28
CN105538932A (zh) 2016-05-04
US20160114997A1 (en) 2016-04-28
JP2016084188A (ja) 2016-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8932B (zh)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05538907B (zh) 印刷装置
CN110884263B (zh) 用于保持喷墨打印机中所打印基片的平坦度的打印机和基片冷却器
JP5529089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24924B2 (en) Wiping mechanism, liquid droplet jetting apparatus, and wiping method
JP5371889B2 (ja) 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US9463943B2 (en)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EP2505369B1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10434796B2 (en) Dryer, printer, and liquid applicator
CN102452226B (zh)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US20150344249A1 (en) Paper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KR20080090297A (ko) 프린터 장치
US8714683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including a humidifying unit
US9844943B2 (en) Wiping mechanism, liquid droplet jetting apparatus, and wiping method
CN105856839B (zh) 记录装置
JP2010234743A (ja) 被印刷媒体排出部用排気装置および被印刷媒体排出装置、並びに印刷機
US9527323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20180272766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6092488B2 (ja) 払拭部材、ノズル払拭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8971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20071017A1 (en) Belt driven media transport in a printer
CN108712968A (zh) 印刷装置
JP4854966B2 (ja) シート材料をトレイに排出するためのトランスポータ,同トランスポータを具備するプリンタ,及びシート材料をトレイに排出する方法
CN208615464U (zh) 丝印机
JP20130280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