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3518A - 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3518A
CN105533518A CN201610041808.3A CN201610041808A CN105533518A CN 105533518 A CN105533518 A CN 105533518A CN 201610041808 A CN201610041808 A CN 201610041808A CN 105533518 A CN105533518 A CN 105533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ematococcus
cyclodextrin
preparation
composition
broke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18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勇
郭廷华
李仁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anj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ngd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ngd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ngd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418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335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33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3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其主要组成含有红球藻和环糊精。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含有所述组合物的制剂以及该制剂的制备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能够有效完全地使红球藻破壁,省去了常规的提取或者皂化处理,有效保留了红球藻中全部成分,并且各种成分稳定,溶解性显著提高,产品品质优异。

Description

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属于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球藻是目前继小球藻、螺旋藻之后发现的富含营养价值的药用食用藻类产品。红球藻为淡水单细胞绿藻,隶属绿藻门、团藻目、红球藻科、红球藻属。该藻在逆境条件下能形成厚壁孢子并大量累积多种具有生物功能的类胡萝卜素:虾青素、ɑ-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隐黄素、玉米黄素、角黄素等,其中80%为红色的虾青素及其酯类,故名红球藻,又称雨生红球藻。雨生红球藻除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以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4%),脂肪(14%),多糖及钙、铁等优质营养元素。因此,有关红球藻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热点。
目前有关红球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成分虾青素的抗氧化作用,而忽略了其它营养成分,雨生红球藻除含虾青素外,还含有丰富的藻蓝蛋白、硒蛋白、色素复合蛋白和相应多肽等成分,以及钙和铁等人体所必须的矿质元素,这些成分同样具有很高的营养和医疗价值,如藻蓝蛋白具有补血、调整白血球和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进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增长的作用等;而硒蛋白主要具有抗氧化作用,其机制与虾青素不同,两者结合后的生物活性具有协同作用。由此可见,红球藻是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和各类有效成分共存的产品,具有比各单一成分更加优越的多成分协同的功能和作用,将红球藻开发为多成分共存的产品比单一成分产品能够更好地利用原料资源,也可能获得更佳的功能效果。但是,破壁难、成分不稳定及水溶性低是制约雨生红球藻产品功效的难点,也是产品创新发展的技术关键,目前仍没有简单有效的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
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胞微小椭圆形粒子的平均粒径8-25μm(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5):428~433),其细胞外壁厚而坚硬且表面存在胶质,光滑富有弹性(水产学报,2014,38(2):297~304),机械方法极难完全破壁;其孢子壁耐酸碱、耐氧化,难分解,对消化酶也非常稳定,人服用后极难被胃酸消化,导致虾青素等生物活性成分难以释放,产品生物利用度低,因此,红球藻的破壁直接影响到成分的释放和吸收利用。同时,类胡萝卜素成分,如虾青素(含有一个长的共轭双键系统,比其他异戊二烯化合物更不稳定),在光、热、酸或氧气环境下极易氧化分解,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及效果;此外,本发明研究还发现,水溶液中红球藻破壁后释放的蛋白也很易分解(24小时已有半数分解),表明红球藻蛋白稳定性也是产品质量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红球藻的产品既需要选择合适的破壁技术,有高的破壁率,同时必须保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二者兼顾才能够为制备高质量产品提供合格的原料。
目前红球藻的破壁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匀浆法、研磨法、超声波法,冻融法等),化学法(酸碱法)以及酶法等,这几种方法中研磨法对原料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少,但是红球藻破壁后极易氧化而影响产品的质量;酶法破壁破壁率较高,但是同时增加了后续分离纯化的难度;而化学法破壁率高,但有机溶剂的添加不但增加了成本有无助于稳定性,而且不易达到食品生产的绿色标准,影响产品安全性。现有市场上采用上述方法破壁制备的产品(软胶囊剂或片剂)难以兼顾破壁率及成分稳定性溶解性,破壁后,产品制备过程中及存放期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降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及功效。红球藻破壁难、成分不稳定及成分溶解性差是目前产品技术面临的三大难题,现有技术仅能个别地解决这些问题,还没有一项技术方案可以同时一次整体性地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因此需要发展一种破壁率高、安全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强的红球藻制剂产品。
环糊精包合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行业。红球藻中重要的单一成分虾青素应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已有较多的研究,其研究重点集中于提高虾青素稳定性和溶解性,现有技术认为:由于雨生红球藻粉中虾青素以酯的形式存在,并且与藻粉中一定量的脂肪共存,对包合效果影响很大(使包合率大大降低),因此,通常需要将红球藻中虾青素(酯)先行皂化,经提取分离除去脂肪获得游离虾青素后再与环糊精包合(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700-703),方法是将皂化获得的游离虾青素配制成乙醇溶液,再与β-环糊精于避光通氮气保护条件下,50℃恒温搅拌7h,然后冷却至室温,置冰箱内冷藏24h,抽滤,洗涤,40℃真空干燥,研碎,得包合物。皂化后的游离虾青素可使包合率达90%以上,可大大提高虾青素稳定性。其他来源的虾青素也多以相同/似的技术方法采用游离虾青素制备环糊精包合物(食品工业科技,2007,28(09):84-86;FoodChemistry,101(2007)1580–1584)。目前公开的技术,定位于单一的虾青素,片面追求虾青素纯度和含量,忽视红球藻中其他有效成分的功效,并且认为其他成分对环糊精包合存在不利影响,其结果既削弱了红球藻的功能,也造成红球藻大量成分资源的浪费;另外,包合中加入有机溶剂尤其是毒性较强的溶剂显著增加了产品的安全隐患;最后,提取、纯化再包合的复杂工艺过程和大量添加的试剂不利于产物的稳定还显著增加了产品制备成本,严重制约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使技术无法应用于大量生产。
因此,现有的红球藻制品,主要存在红球藻破壁难、成分不稳定及水溶性差的缺陷,更没有相关技术能够同时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克服红球藻难破壁、成分不稳定、主要成分单一及难溶解的技术难题,以简单的方法获得破壁完全、多种有效成分稳定且溶解性良好的红球藻组合物。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其主要组成含有红球藻和环糊精。
所述红球藻与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5-6)。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组合物还包括微晶纤维素,红球藻与微晶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0.2-0.8)。
所述组合物中含有的红球藻为破壁红球藻;所述组合物中含有的环糊精为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和磺丁基-β-环糊精。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红球藻原料先与环糊精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一定量水,充分研磨,得糊状物;
(2)将上述糊状物与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除水,干燥,过筛,即得。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水的质量为固体总质量的2-3倍,研磨时间为0.25-1小时;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红球藻原料为未破壁红球藻、或者破壁红球藻;优选未破壁红球藻;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步骤(2)中除水条件为温度<60℃减压除水,干燥条件为温度<40℃减压干燥;所述过筛为过100目筛。
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所述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的制剂,所述制剂包括颗粒剂、普通片剂、分散片、咀嚼片、胶囊剂或者散剂。
本发明最后提供了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以所述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为主要成分,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制剂方法制成颗粒剂、普通片剂、分散片、咀嚼片、胶囊剂或者散剂。
本发明所述制剂,根据剂型特点可以加入常用口服辅料:微晶纤维素、羧甲淀粉钠、甘露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等,按常规制剂方法经干法制粒或湿法制粒、干燥、灭菌、压片制成各种片剂,或灭菌后灌装制成胶囊剂、颗粒剂或散剂。
本发明所述制剂,使用的常用辅料加入量为:1质量份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0.03~0.2质量份的甘露醇或乳糖醇或微晶纤维素,0.005~0.01质量份的羟丙甲纤维素或羧甲纤维素钠,0.02~0.1质量份的羧甲基淀粉钠或微粉硅胶,0.005~0.01质量份的硬脂酸镁;
本发明所述制剂是以所述环糊精红球藻组合物微粉为主要成分所制成的口服制剂,其并不局限于上述剂型,还可以包括分散片、咀嚼片、泡腾片、包合物、丸剂等所有适用的口服剂型。
加入环糊精制备的组合物还能够显著改善红球藻产品的药剂学特性,显著改善其可压性、成型性、流动性、吸湿性及兼容性等,方便制成各种固体制剂。制备成品率高、产品外观好,而且制备方法简单。
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以简单的工艺方法一次性解决了红球藻难破壁、成分不稳定、成分难溶解的技术难题。避免了将红球藻提取或者皂化,造成有效成分损失过多,从而最大程度保留红球藻中的多种营养成分;
(2)显著增加水溶性低分子多肽含量,提高产品有效利用率,提升产品质量。
(3)产品性能优良,粒度细腻而均匀,分散性流动性好,方便后续制剂加工;
(4)提高有效成分溶解度,增强吸收利用,改善产品的应用效果;
(5)制备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或溶剂,安全性强;
(6)粉状产品及制剂稳定性好、保质期长,易于携带、保存和运输,方便使用;
(7)制备技术方法简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无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如下:
一、制备中的破壁效果
红球藻孢壁坚硬,且表面光滑,一般方法破壁难度较大,制备试验发现,单一红球藻湿法研磨中,即使调细机器间隙研磨200分钟以上仍难以破壁,采用本发明技术(实施例1)即可显现明显的破壁效果。红球藻:β-环糊精1:3加适量水,入胶体磨研磨,减压除水前的显微观察结果,研磨前红球藻呈球体,破壁完成后,体系变为包含包合物的红色糊状物与环糊精微晶均匀细腻的混合体,见附图1,本发明组合物的红球藻破壁效果明显。
红球藻产品制备步骤中皆存在光和热的不利影响,以虾青素含量3.10%的破壁红球藻粉:淀粉1:4的混合物加水调湿再干燥过筛作为工艺对照(对照),与同样的破壁红球藻:β-环糊精1:4制备的组合物(样2)、虾青素含量3.26%的未破壁红球藻原料加入环糊精(样1:红球藻粉:β-环糊精质量比1:4)制备的组合物进行技术效果的对比试验,虾青素含量为指标,多批次样品制备的试验结果见下表1:
表1不同投料比工艺产品的虾青素含量(%)
虾青素光热稳定性差,破壁红球藻对照试验的调湿再干燥的过程,对照样品实测含量较计算值偏低20%以上,且波动较大;而加入环糊精制备组合物的产品损失少,制备过程中虾青素含量降低不足5%,以未破壁红球藻原料制备组合物,由于同时破壁而需要较长时间,产品含量比破壁原料制备的相对含量稍有降低(不足1%),工艺的稳定性改善效果明显。
破壁前红球藻中虾青素等营养成分处于原生自然状态,在坚硬的孢壁外壳及自然组织体保护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破壁后虾青素等营养成分被释放,成分的光、热稳定性很差,含量极易下降而影响产品品质,必须在破壁同时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确保产品原有特征,以使质量和功效不受影响。应用本发明技术,红球藻孢子破壁后释放的多种活性成分(包括虾青素)一经溶出即与溶液中的已溶环糊精产生包合作用而形成包合物,从而起到稳定虾青素等活性成分的作用,环糊精具有促进破壁及保护活性成分的双重作用和效果。
二、热分析
取红球藻:β-环糊精1:4制备的组合物与相应比例的混合物、红球藻原料(未破壁)、破壁红球藻:β-环糊精1:4制备的组合物与相应比例的混合物,经差式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A)对比,结果分析如下:
未破壁红球藻为原料(实施例9)制备的红球藻:β-环糊精1:4的组合物与相应比例的混合物样品的DTA谱,见附图2,混合物(虚线)由未破壁的红球藻与β-环糊精混合而成,DTA谱表现为两者的简单加和,77.16℃为脱水及挥发成分吸热峰,224.33℃为特征性的β-环糊精相变吸热峰,混合物于300℃开始缓慢吸热至325.19℃变为放热分解(与β-环糊精相似),354.51℃基本分解完全;组合物(实线)81.13℃为脱水及挥发成分吸热峰,但吸热量明显减少,显示破壁后成分与环糊精已形成包合(体系包合水减少/成分的挥发程度降低),153.75℃体系产生新相变弱吸热峰,并开始缓慢受热挥发/分解,与破壁后不稳定的活性成分大量释放相关,224.33℃的β-环糊精相变峰消失(无游离环糊精的存在),表明环糊精已基本完全参与形成包合物,体系于257℃呈现明显的放热分解至344.8℃基本分解完全。由于破壁红球藻释放活性成分及形成包合物,前者降低稳定性而后者增强稳定性的双重作用,组合物与混合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热效应结果,说明本发明制备的组合物是与混合物完全不同的新物相。
未破壁红球藻为原料(实施例9)制备的红球藻:β-环糊精1:4组合物与相应比例的混合物样品的TGA谱,见附图3,混合物(虚线)120℃前失重12.22%,组合物(实线)120℃前失重9.268%;120℃前的失重即包括脱水(通常干燥β-环糊精含包合水9-10%),也包含部分挥发性成分,组合物失重率比混合物降低近1/4,说明有相当量的成分进入环糊精参与包合,从而置换出包合水。混合物脱水后至273℃前体系质量损失较少,273.61℃后出现明显吸热/放热分解失重;组合物134.33℃开始出现失重变化,与红球藻破壁后成分释放有关,但至257.21℃前热失重较少,其后失重明显增加。破壁前后,样品失重差异也十分明显,对比数据见下表2:
表2样品TGA失重率(%)对比
TGA测定的20℃~450℃范围内,混合物样品总失重85.43%,组合物样品总失重87.78%,120℃后失重二者相差5.302%,组合物的热分解成分明显增加,由于组成比例完全相同,因此,失重差异反映出红球藻破壁前后成分的分子构成及分子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分子量低的成分更易分解,提示破壁过程可能存在部分大分子(如多糖、纤维素、蛋白质等)成分的降解,分子量的降低即有利于改善产品的营养特性,也可以增强组合物的均匀性。
未破壁红球藻为原料(实施例9)制备的红球藻:β-环糊精1:4组合物与未破壁红球藻(原料)的DTA谱,见附图4,未破壁红球藻(虚线)具一定的热稳定性,体系47.96℃有吸热峰,其后至200℃前体系热变化不明显,250℃发生放热分解,至329.66℃分解基本完全。组合物(实线)吸热峰和放热分解峰分别为81.13℃和344.8℃,皆高于未破壁红球藻样品的对应值,体系热稳定性较未破壁红球藻有明显增强,证明组合物即实现了红球藻的完全破壁,同时还能够达到增强成分稳定的效果。
破壁红球藻为原料(实施例2)制备的红球藻:β-环糊精1:4组合物与相应比例的混合物的DTA谱,见附图5,混合物(虚线)71.15℃为体系挥发物/脱水吸热峰,221.33℃为β-环糊精特征相变吸热峰,305.91℃吸热分解峰,325.51℃放热分解峰,显示为混合物;组合物(实线)77.13℃吸热明显减少,峰值温度上升约6℃,体系后期无吸热峰,至332.5℃(放热分解峰)基本分解完成,β-环糊精的特征相变峰消失,200℃以上无吸热峰,各分解温度也明显升高,显示组合物与混合物是完全不同的物相。
三、环糊精对红球藻成分的包合
pH6.86磷酸缓冲液超声处理少许破壁红球藻粉,取上清夜,以5KD透析袋透析,收集透析袋内液和外液,各溶液稀释适当倍数分别加入无紫外吸收的环糊精,其系列紫外吸收谱见附图6,体系中小分子(外液)成分浓度较高吸收较强,大分子残留少(内液),吸收相对较弱,可观察到溶液紫外吸收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大(外液最大吸收增加至0.4,内液最大吸收增至约0.1),说明内液和外液中的多种相关成分皆可与β-环糊精产生包合作用。
取上述透析所得内液和外液,逐步增加环糊精浓度,测定不同浓度下的体系吸收,依据β-环糊精浓度变化与溶液中各类成分的紫外特征波长吸收的增加,测定相关成分的表观包合常数Ka,测定结果见下表3:
表3红球藻各标志成分表观包合常数(Ka)
红球藻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测定体系为混合物,分子间的复杂作用和相互影响将导致包合常数低于纯品的测定值,实测各成分的包合常数仍达289~539M-1范围,表明组合物中β-环糊精与红球藻的多种成分皆存在较强的包合作用,可以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其他环糊精由于具有高的水溶性,其Ka值皆大于β-环糊精的。结果表明,加入适当比例的环糊精及提供形成包合物的有利条件即可制得稳定的组合物,达到改善产品性能的目的。
四、增溶试验
1、增加全组分溶解度
取本发明制备的组合物适量,以pH6.86磷酸缓冲液50ml混合,震荡1小时,滤除沉淀物,取其饱和溶液,磷酸缓冲液稀释适当倍数,测定200nm-450nm溶液紫外吸收,以破壁红球藻粉为对照(滤液加环糊精溶液稀释后测定),取各吸收峰对比,结果:β-环糊精的红球藻组合物溶解度增大约2倍,α-环糊精及γ-环糊精组合物溶解度增大5倍以上,混合环糊精组合物溶解度增大4倍以上。环糊精改善红球藻有效成分水溶解性效果明显,对改善产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显著增加可溶性多肽
以离子对色谱测定多肽相对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LichrospherPhenyl柱(4.6mm×300mm,5μm),流动相:5mmol/L1-辛烷磺酸钠甲醇/水(10/90)溶液,检测波长280nm,流速:1ml/min,柱温:25℃)。
取本发明制备的组合物产品和相同质量数的普通破壁红球藻粉加入比例的β-环糊精(混合物),分别以相同体积pH6.86磷酸缓冲液适量,混合,分别超声处理制成饱和溶液,分取上清液,各取20微升进样,记录30分钟色谱峰如附图7,本发明制备的红球藻组合物产品(实线)24min以内显示多重色谱峰,多肽成分多含量高,普通破壁红球藻粉(虚线)色谱峰少仅集中于3min以内的几个成分,可溶性多肽成分少,含量明显偏低,对比计算各样品色谱峰总面积(面积比即为可溶多肽浓度比),测定结果:两样品色谱峰总面积比6.46,即本发明制备的红球藻组合物的可溶多肽可达到普通破壁红球藻的6倍以上。表明,本发明技术方法不仅能够破壁红球藻,而且可以促进红球藻胞内大分子蛋白的降解释放更多的可溶性多肽,这对提高产品活性功能,提升产品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稳定性试验
红球藻的主要功能成分是蛋白质及类胡萝卜素(虾青素),这两种成分也是红球藻破壁后造成稳定性下降的主要物质,因此,以蛋白质和虾青素为主要指标测定产品稳定性。
(1)溶液中的蛋白稳定性
取破壁红球藻粉1克,15毫升缓冲液超声处理15分钟,过滤,取滤液,分为两份,每份5毫升分别用缓冲液(PBS)、环糊精溶液(CD)稀释相同倍数,样品溶液在4500LX光照下放置24h,多时间点取样,考马斯亮蓝试剂显色测定蛋白相对含量变化结果见下表4:
表4:红球藻溶液光照试验蛋白相对残留量(%)
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红球藻蛋白分解较快,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原因;加入环糊精的溶液中红球藻蛋白稳定性得到明显增强。各种环糊精溶液24小时的红球藻蛋白残留量(%)为:α-环糊精73.1%;γ-环糊精83.5%;羟丙基-β-环糊精76.4%;羟乙基-β-环糊精79.1%;磺丁基-β-环糊精74.3%。
(2)产品中的虾青素稳定性:
人工模拟条件加速试验,取本发明制备的片剂置于温度37℃~38℃、相对湿度70%~80%环境,分别于0天、30天、60天、90天对产品进行外观检验及虾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第90天产品外观无明显变化,虾青素相对含量达95.6%,显示本产品性质稳定,保质期可以订为两年。
附图说明
图1:红球藻破壁前后显微对比图;
图2:未破壁红球藻为原料制备的红球藻:β-环糊精组合物(1:4)与相应比例的混合物样品的DTA谱对比;
图3:未破壁红球藻为原料制备的红球藻:β-环糊精组合物(1:4)与相应比例的混合物样品的TGA谱对比;
图4:未破壁红球藻为原料制备的红球藻:β-环糊精组合物(1:4)与未破壁红球藻的DTA谱对比;
图5:破壁红球藻为原料制备的红球藻:β-环糊精组合物(1:4)与相应比例混合物的DTA谱对比;
图6:破壁红球藻水提液透析后内液和外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环糊精的UV谱变化曲线。
图7:本发明微粉(实线)与普通破壁红球藻粉(虚线)水溶液中多肽含量测定的HPLC离子对色谱图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部分产品实际制备过程及收率)。
实施例1(红球藻:环糊精=1:3)(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5)
称取粉状未破壁雨生红球藻150g,加入450gβ-环糊精和1800ml水,充分搅拌均匀,入胶体磨研磨1.0小时呈糊状物,与75g微晶纤维素混合,搅拌均匀,控制<60℃温度减压除水,再于<40℃下微波真空干燥2小时,过100目筛得642g红色粉状组合物(镜检破壁完全)。
实施例2(红球藻:环糊精=1:4)(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5)
称取破壁红球藻粉150g,与600gα-环糊精和1600ml水充分混合,加入胶体磨中研磨0.25小时呈糊状物,与75g微晶纤维素搅拌均匀,控制<60℃温度减压除水,再<40℃微波真空干燥2小时,过100目筛得801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3(红球藻:环糊精=1:6)(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8)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未破壁红球藻110g,加入660gβ-环糊精和2310ml水制备,研磨时间2小时,再加微晶纤维素88g,得817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4(红球藻:环糊精=1:0.5)(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2)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破壁红球藻400g,加入200gα-环糊精和12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0.25小时,加微晶纤维素80g,得645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5(红球藻:环糊精=1:3.2)(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5)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未破壁红球藻100g,加入320gγ-环糊精和1050ml水制备,研磨时间1.2小时,加微晶纤维素50g,得445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6(红球藻:环糊精=1:1)(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3)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破壁红球藻200g,加入200gα-环糊精和8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0.4小时,加微晶纤维素60g,得435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7(红球藻:环糊精=1:2)(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4)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未破壁红球藻150g,加入300gγ-环糊精和1125ml水制备,研磨时间0.6小时,加微晶纤维素60g,得487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8(红球藻:环糊精=1:5)(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6)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破壁红球藻100g,加入500gβ-环糊精和12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0.8小时,加微晶纤维素60g,得629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9(红球藻:环糊精=1:4)(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7)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未破壁红球藻100g,加入400gα-环糊精和14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1小时,加微晶纤维素70g,得543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10(红球藻:环糊精=1:4)(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7)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破壁红球藻100g,加入400gβ-环糊精和14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1小时,加微晶纤维素70g,得537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11(红球藻:环糊精=1:3)(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5)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未破壁红球藻110g,加入330g羟丙基-β-环糊精和10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1.2小时,加微晶纤维素55g,得482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12(红球藻:环糊精=1:3)(红球藻:微晶纤维素=1:0.5)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未破壁红球藻200g,加入300gβ-环糊精、300g羟丙基-β-环糊精和18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1.4小时,加微晶纤维素100g,得862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13(红球藻:环糊精=1:3)(研磨时间1.2)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未破壁红球藻100g,与300gβ-环糊精和10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1.2小时,加微晶纤维素50g,得425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14(红球藻:环糊精=1:3)(研磨时间1.2)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破壁红球藻100g,与300gγ-环糊精和10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1.2小时,加微晶纤维素50g,得418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15(红球藻:环糊精=1:3)(研磨时间1.2)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未破壁红球藻100g,与300g羟丙基-β-环糊精和10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1.2小时,加微晶纤维素50g,得416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16(红球藻:环糊精=1:3)(磺丁基-β-环糊精)
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称取破壁红球藻100g,与300g磺丁基-β-环糊精和1000ml水制备,研磨时间1.2小时,加微晶纤维素50g,得432g红色粉状组合物。
实施例17(颗粒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7所制得的组合物700g加入35g甘露醇混合均匀,过筛,以7g羟丙甲纤维素配制的3%溶液约230ml制软材,10目筛制粒,微波干燥,整粒得均匀的颗粒,以铝膜包装制成规格0.5g/包的颗粒剂1400包。
实施例18(普通片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8所制得的组合物700g加入35gβ-环糊精混合均匀,以4g羧甲纤维素钠配制的1.5%溶液约270ml制软材,湿法制粒,微波干燥,干燥粒子与70g羧甲基淀粉钠、7g硬脂酸镁混筛,压片,制成0.70g/片规格的片剂1061片。
实施例19(普通片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9所制得的组合物700g加入21g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过筛,以3.5g羧甲纤维素钠配制的1%溶液约350ml制软材,湿法制粒,微波干燥,干燥粒子与14g微粉硅胶、3.5g硬脂酸镁混匀过筛,压片,制成0.77g/片规格的片剂955片。
实施例20(咀嚼片的制备)
取实施例10所制得的组合物700g加入30gβ-环糊精和30g甘露醇混合均匀,以7g羧甲纤维素钠配制的2.3%溶液约300ml制软材,湿法制粒,微波干燥,干燥粒子与14g羧甲基淀粉钠、7g硬脂酸镁混筛,压片,制成1.5g/片规格的咀嚼片剂500片。
实施例21(分散片的制备)
取实施例11所制得的组合物700g加入30g微粉硅胶和30g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以7g羧甲纤维素钠配制的2.5%溶液约280ml制软材,湿法制粒,微波干燥,干燥粒子与40g微粉硅胶、6g硬脂酸镁混筛,压片,制成0.6g/片规格的分散片剂1266片。依据中国药典崩解时限检测法,分散片3min内完全崩解,符合药典规定。

Claims (9)

1.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组成含有红球藻和环糊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球藻与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括微晶纤维素,红球藻与微晶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0.2-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球藻为破壁红球藻;所述环糊精为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或磺丁基-β-环糊精。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红球藻原料先与环糊精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一定量水,充分研磨,得糊状物;
(2)将上述糊状物,与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除水,干燥,过筛,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水的质量为固体总质量的2-3倍,研磨时间为0.25-1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球藻原料为未破壁红球藻、或者破壁红球藻。
8.含有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包括颗粒剂、普通片剂、分散片、咀嚼片、胶囊剂或者散剂。
9.权利要求8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以所述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为主要成分,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制剂方法制成颗粒剂、普通片剂、分散片、咀嚼片、胶囊剂或者散剂。
CN201610041808.3A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Pending CN105533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1808.3A CN105533518A (zh)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1808.3A CN105533518A (zh)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3518A true CN105533518A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13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1808.3A Pending CN105533518A (zh)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335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20873A (zh) * 2023-04-12 2023-07-14 南京远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虾青素植物多糖配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8164A (zh) * 2003-09-27 2004-09-15 刘安丽 体香糖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8552A (zh) * 2009-04-10 2009-09-02 南京师范大学 松花粉与环糊精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疲劳与提高机体免疫力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1524375A (zh) * 2009-04-10 2009-09-09 南京师范大学 灵芝孢子粉的湿法破壁方法
CN101524377A (zh) * 2009-04-10 2009-09-09 南京师范大学 破壁灵芝孢子粉与环糊精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1950A (zh) * 2013-05-15 2013-09-04 上海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生红球藻微胶囊粉的应用
CN104306269A (zh) * 2014-11-04 2015-01-28 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美白效果的环糊精包合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8164A (zh) * 2003-09-27 2004-09-15 刘安丽 体香糖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8552A (zh) * 2009-04-10 2009-09-02 南京师范大学 松花粉与环糊精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疲劳与提高机体免疫力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1524375A (zh) * 2009-04-10 2009-09-09 南京师范大学 灵芝孢子粉的湿法破壁方法
CN101524377A (zh) * 2009-04-10 2009-09-09 南京师范大学 破壁灵芝孢子粉与环糊精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1950A (zh) * 2013-05-15 2013-09-04 上海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生红球藻微胶囊粉的应用
CN104306269A (zh) * 2014-11-04 2015-01-28 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美白效果的环糊精包合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庆家等: "β-环糊精包合雨生红球藻皂化产物可行性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20873A (zh) * 2023-04-12 2023-07-14 南京远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虾青素植物多糖配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6868C (zh) 粉末状植物甾醇配方
JP5106402B2 (ja) ナノサイズカロテノイド・シクロデキストリン複合体
CN101524377B (zh) 破壁灵芝孢子粉与环糊精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RU2315487C1 (ru)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ый продукт из бурой водоросли,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ая добавка к пище, безалкогольный напиток, парфюмерно-косметическое средство
US11090276B2 (en) Formulation of fat-soluble vitamin
CN108850790A (zh) 一种红曲色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JP4859006B2 (ja) 安定なアスタキサンチン−シクロデキストリン包接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包接化合物を含有する液剤、飲食物、飼料、医薬品及び化粧品
CN106511292A (zh) 一种提高制剂中维生素类成分稳定性的生产方法
CN111920771A (zh) 一种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33717A (zh) 一种螺旋藻组合物及其制剂
TW202033205A (zh) 蝦紅素複方組合物及其調節血脂之應用
CN104224858A (zh) 蛹虫草微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088182A1 (ko) 천연 폴리페놀 화합물 함유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경구 섭취용 조성물
KR100923974B1 (ko) 방사선을 이용한 지치 추출물의 생리활성 증진 방법
CN105533518A (zh) 一种红球藻环糊精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US6368624B1 (en) Tableted product prepared by vacuum freeze-drying of a plant belonging to genus aloe of family Liliaceae and the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03313120A (ja) カプセル形態の食品用組成物
JP5041565B2 (ja) 安定なアスタキサンチンとγ−シクロデキストリンとの包接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剤、飲食物、飼料、医薬品及び化粧品用途
CN107184566A (zh) 含有叶黄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JP2005336165A (ja) ノコギリヤシ抽出物組成物及びノコギリヤシ抽出物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14150782A (ja) ローヤルゼリー含有錠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53178B2 (ja) 水素発生素材含有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036879A1 (zh) 多肽白藜芦醇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包含其的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
CN105412014B (zh) 一种肉苁蓉苯乙醇苷液态前体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280B (zh) 维生素c软胶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5

Address after: 212400 5 km south turntable of Houbai Town Airport Road, Juro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Xianju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46 Room 806, 16 Building, Shangcheng Scenic North Garden, No. 7 Yaojia Road, Yaohua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CHENGD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