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3434A -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3434A
CN105523434A CN201510603056.0A CN201510603056A CN105523434A CN 105523434 A CN105523434 A CN 105523434A CN 201510603056 A CN201510603056 A CN 201510603056A CN 105523434 A CN105523434 A CN 105523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ackage
roller
control part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030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3434B (zh
Inventor
阵山达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23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3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3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3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42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in which the package, core, or former is rotated by frictional contact of its periphery with a driv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装置)具备储纱装置、卷装旋转传感器、横动卷筒以及控制部。储纱装置卷绕喂纱筒管的纱线并将该纱线暂时储留。卷装旋转传感器检测卷装的旋转。横动卷筒与卷装接触并旋转,从而使该卷装旋转。控制部基于卷装旋转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以及横动卷筒的转速,在储纱装置与卷绕部之间连结有纱线并且卷装与横动卷筒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一边调整为使卷装与横动卷筒的圆周速度的速度差成为规定值以下,一边使横动卷筒减速的减速控制。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储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中的使卷装减速时进行的控制。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将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暂时储留于储纱装置,并且从该储纱装置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具备储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即便在进行接纱的期间也能够继续形成卷装。国际公开第2012/127939号公报公开了这种纱线卷绕装置。
在国际公开第2012/127939号公报公开了使与卷装接触的卷绕卷筒(接触罗拉)旋转从而使该卷装旋转的结构的纱线卷绕装置。该纱线卷绕装置基于储纱装置的储留量,进行使卷绕卷筒的转速变化的控制。具体而言,纱线卷绕装置若储纱装置的储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则使卷绕卷筒的转速降低,从而使卷装的转速降低,或使卷装的旋转停止。该控制是为了防止储留于储纱装置的纱线消失而进行。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7-187506号公报中,与国际公开第2012/127939号公报相同地,公开了使与卷装接触的导纱卷筒(接触罗拉)旋转从而使该卷装旋转的纱线卷绕装置。该纱线卷绕装置在使卷装的转速降低时,进行在导纱卷筒与卷装之间产生滑动的控制。该控制是为了防止重叠卷绕(卷绕于卷装的新纱线重叠于已经卷绕的纱线上)而进行。
此处,在如国际公开第2012/127939号公报那样具备储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在使接触罗拉的转速急剧地降低的情况下,在接触罗拉与卷装之间产生大的滑动。若产生大的滑动,则有时纱线不按照横动装置的动作进行横动,而是从卷装的端面脱落(跳纱)。此外,在使卷装以高速旋转或者卷装重的情况下,旋转的卷装的惯性力变大,因此容易产生大的滑动。
另一方面,在使接触罗拉的转速缓慢地降低的情况下,在卷装的转速成为目标速度前,纱线从储纱装置大量地退绕,从而储纱装置的储留量大幅度地减少。因此,在使接触罗拉的转速缓慢地降低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储纱装置的储留量,而需要使卷装频繁地停止。但是,若使卷装频繁地停止,则不仅卷绕效率降低,而且在使卷装停止时纱线从卷装的端面脱落而卷绕于卷绕筒管而有时产生断纱。因此,使接触罗拉的转速逆着惯性缓慢降低并非是优选的。
此外,日本特开平7-187506号公报的纱线卷绕装置为有意地使卷装产生滑动的结构。另外,在日本特开平7-187506号公报中,未公开具备储纱装置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储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一边抑制卷装的滑动一边使该卷装在短时间内减速的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纱线卷绕装置。即,该纱线卷绕装置具备喂纱部、储纱装置、卷装形成部以及控制部。上述喂纱部能够供给纱线。上述储纱装置从上述喂纱部引出纱线并将该纱线暂时储留。上述卷装形成部从上述储纱装置引出纱线并将其卷绕于卷绕筒管而形成卷装。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卷装形成部。上述卷装形成部具有卷装支承部、卷装旋转检测部、接触罗拉以及罗拉驱动源。上述卷装支承部将上述卷装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述卷装旋转检测部检测上述卷装的旋转量。上述接触罗拉与支承于上述卷装支承部的上述卷装接触并进行旋转,而使该卷装旋转。上述罗拉驱动源驱动上述接触罗拉旋转。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卷装旋转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及上述接触罗拉的转速,在上述储纱装置与上述卷装形成部之间连结有纱线的状态并且上述卷装与上述接触罗拉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一边调整为使上述卷装与上述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的速度差成为规定值以下,一边使上述接触罗拉减速的减速控制。
由此,能够不使接触罗拉缓慢地减速地,抑制在接触罗拉与卷装之间产生的滑动。因此,能够防止产生跳纱,并且增加储纱装置的储留量。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储纱装置与上述卷装形成部之间连结有纱线的状态并且上述接触罗拉与上述卷装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上述减速控制,使上述接触罗拉停止。
由此,即使在使卷装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接触罗拉与卷装之间产生的滑动(进而产生跳纱)。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接触罗拉停止后,再次开始纱线向支承于上述卷装支承部的上述卷装的卷绕。
由此,通过本发明的减速控制使卷装停止,从而能够防止产生跳纱,因此能够不产生品质方面的问题地重新进行卷装的卷绕。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上述控制部在储留于上述储纱装置的纱线比规定值少的情况下,进行上述减速控制。
由此,即使在恢复所减少的储留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接触罗拉与卷装之间产生的滑动。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减速控制开始前的规定期间的上述接触罗拉的转速与上述卷装旋转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上述卷装与上述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之差的基准值,并使用该基准值进行上述减速控制。
即,卷装的直径与卷绕量对应地变化,因此仅以卷装的转速与接触罗拉的转速无法正确地掌握滑动量。在该方面,使用减速控制前(产生滑动前)的卷装与接触罗拉的转速,从而能够容易地推断减速控制过程中的滑动量。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结构。即,该纱线卷绕装置具备检测卷绕于上述卷装的纱线的量的卷装纱线量检测部。上述控制部考虑上述卷装纱线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上述减速控制的设定值。
由此,能够基于卷绕于卷装的纱线的量,计算卷装的直径以及重量,因此能够考虑卷装的惯性力的大小,决定设定值(初始值或者控制参数等)。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接触罗拉与卷装之间产生的滑动。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结构。即,具备与上述卷绕筒管或者上述卷装接触而制动该卷装的卷装制动器。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接触罗拉的减速度,使上述卷装制动器动作,而使上述卷装减速。
由此,能够强制地降低卷装的转速,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卷装的转速接近所希望的值。
具备与上述卷绕筒管或者上述卷装接触而制动该卷装的卷装制动器,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储留量检测部检测出卷绕于储留罗拉的纱线的量为规定量以下时,使上述卷装制动器动作,而使上述卷装减速。
由此,能够防止储留于储纱装置19的纱线消失。
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储留量检测部检测出卷绕于储留罗拉的纱线的量为规定量以下时使上述卷装制动器动作而使上述卷装减速的期间,基于上述接触罗拉的转速以及上述卷装旋转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上述卷装与上述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之差,并且在该圆周速度之差成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立即通过上述卷装制动器使上述卷装的旋转停止,并报知报警警告。
由此,操作人员能够提前发现产生跳纱,并且使产生跳纱的纱线开卷,从而能够作为无跳纱的卷装重新卷绕。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上述喂纱部为供卷绕有由细纱机纺织的纱线的喂纱筒管支承的喂纱筒管支承部,上述接触罗拉为形成有用于使卷绕于上述卷装的纱线横动的横动槽的横动卷筒。
由此,若在横动卷筒与卷装之间产生大的滑动,则有时卷装的表面损伤,但通过进行本发明的减速控制,能够防止该损伤。
在上述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形成以下的结构。即,该纱线卷绕装置具备配置于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储纱装置之间,并在纱线被割断时将被割断的纱线进行连接的接纱装置。上述控制部在检测出无法由上述接纱装置进行接纱的情况下,执行上述减速控制。
在无法进行接纱的情况下,存在在短期内储纱装置的纱线消失的可能性,因此如上述那样进行减速控制,从而能够一边抑制在接触罗拉与卷装之间产生的滑动,一边增加储纱装置的储留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提供一种以下的卷装减速方法。即,该卷装减速方法包括卷装旋转检测工序以及减速工序。在上述卷装旋转检测工序中,检测卷装形成部在卷绕筒管卷绕纱线而形成的卷装的旋转量。在上述减速工序中,基于上述卷装旋转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以及与上述卷装接触并进行旋转而使该卷装旋转的接触罗拉的转速,在从喂纱部卷绕纱线并将该纱线暂时储留的储纱装置与上述卷装形成部之间连结有纱线的状态并且上述卷装与上述接触罗拉接触的状态下,一边调整为使上述卷装与上述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的速度差成为规定值以下,一边使上述接触罗拉减速。
由此,能够不使接触罗拉缓慢地减速地,一边抑制在接触罗拉与卷装之间产生的滑动,一边使卷装减速。因此,能够一边防止产生跳纱,一边增加储纱装置的储留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络纱单元的简要侧视图。
图2是表示卷绕部的附近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基于储纱装置的储留量控制横动卷筒的旋转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减速控制的预先处理以及减速控制刚开始后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减速控制开始后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进行减速控制的情况下的卷装以及横动卷筒的圆周速度的时间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自动络纱机成为并排配置多个络纱单元2的结构。另外,该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集中地管理络纱单元2的省略图示的机台管理装置、以及具备压缩空气源以及负压源的省略图示的风箱。
如图1所示,络纱单元2主要具备控制部50、喂纱筒管支承部(喂纱部)7以及卷绕部(卷装形成部)8。该络纱单元2构成为使支承于喂纱筒管支承部7的喂纱筒管21的纱线(纺纱)20退绕,并重新卷绕于卷装3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纱线的行进方向观察时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简称为“上游侧”、“下游侧”等。
控制部50由省略图示的CPU、ROM、RAM等硬件以及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等软件构成。而且,这些硬件与软件协同动作,从而控制络纱单元2的各部。另外,各络纱单元2所具备的控制部50能够与上述的机台管理装置通信。由此,能够在机台管理装置集中地管理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多个络纱单元2的动作。
喂纱筒管支承部7以近似直立状态保持喂纱筒管21。另外,该喂纱筒管支承部7能够排出空的喂纱筒管21。另外,在络纱单元2的正面侧配置有纡库式的筒管供给装置26。该筒管供给装置26具备旋转式的纡库转盘27。该纡库转盘27能够保持多个预备的喂纱筒管21。筒管供给装置26间歇地驱动纡库转盘27旋转,从而能够向喂纱筒管支承部7供给新的喂纱筒管21。
卷绕部8具备构成为能够安装卷绕筒管22的摇架23、以及用于使纱线20横动的同时驱动卷绕筒管22的横动卷筒(接触罗拉)24。
如图2所示,摇架23具备能够以与横动卷筒24的旋转轴平行并且与横动卷筒24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的转动轴43为中心转动的左右一对臂。通过使摇架23转动,从而吸收卷装30的纱线层直径伴随着纱线20的卷绕的增大。
在转动轴43安装有用于检测摇架23的转动角的转动角传感器(卷装纱线量检测部)46。该转动角传感器46例如由旋转编码器构成,将摇架23的转动角输出至控制部50。控制部50能够基于从转动角传感器46取得的摇架23的转动角计算卷装30的卷装直径。
另外,在摇架23的臂的末端将旋转支架(卷装支承部)44、45安装成能够旋转。该旋转支架44、45配置为相互相对。卷绕筒管22安装为夹在两个旋转支架44、45之间。
在旋转支架44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制动卷装30的旋转的卷装制动器80。该卷装制动器80具备活塞壳体81以及制动活塞82。
活塞壳体81内置于摇架23的末端部,并在该活塞壳体81的内部气密地嵌入有制动活塞82。制动活塞82能够相对于活塞壳体81滑动,并且能够相对于与旋转支架44一同旋转的轴44a滑动。
活塞壳体81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调整省略图示的电磁阀,从而能够切换压缩空气相对于活塞壳体81的内部空间的供给与停止。通过该结构,在未向活塞壳体81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的状态下,旋转支架44能够相对于制动活塞82自由地旋转。
另一方面,若向活塞壳体81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则进入的制动活塞82移动,从而产生相对于旋转支架44的旋转的摩擦阻力。由此,能够制动卷绕筒管22(卷装30)的旋转。此外,卷装制动器不限定于上述的气动式的结构,也可以为通过油压、电磁力制动旋转支架44的旋转的结构。
另外,在摇架23的相反侧的末端部安装有卷装旋转传感器(卷装旋转检测部)47。卷装旋转传感器47检测安装于摇架23的卷绕筒管22(卷装30)的旋转量。卷装旋转传感器47在卷装30每旋转规定角度时将脉冲信号输出至控制部50。控制部50测量单位时间的脉冲数,从而能够计算卷装30的转速。
横动卷筒24配置为与卷绕筒管22对置。横动卷筒24被图2所示的横动卷筒驱动马达(罗拉驱动源)41驱动旋转。横动卷筒驱动马达41被控制部50控制旋转的有无以及转速等。通过驱动横动卷筒24旋转,从而卷绕筒管22以及卷装30从动旋转。由此,能够将储留于后述的储纱装置19的纱线20卷绕于卷装30。
另外,在横动卷筒24的外周面形成有图2所示的横动槽24a,通过该横动槽24a能够使纱线20以规定的宽度横动。通过以上的结构,使纱线20边横动边卷绕于卷绕筒管22,从而能够形成规定形状的卷装30。
另外,在横动卷筒24安装有横动卷筒旋转传感器42。该横动卷筒旋转传感器42例如构成为旋转编码器,在横动卷筒24每旋转规定角度时将脉冲信号输出至控制部50。控制部50测量单位时间的脉冲数,从而能够计算横动卷筒24的转速。
在络纱单元2的喂纱筒管支承部7与卷绕部8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按从喂纱筒管支承部7侧朝向卷绕部8侧的顺序,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10、下纱线吹起部11、门式张力器12、上纱线捕捉部13、接纱装置14、捕纱装置15、切割器16、纱线监视装置17、上纱线引出部18以及储纱装置19。
退绕辅助装置10使可动部件10a与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挥舞而形成于喂纱筒管21的上部的气圈接触。由此,适当地控制气圈的大小,来辅助纱线20的退绕。
下纱线吹起部11为配置于喂纱筒管支承部7与接纱装置14之间的抽气装置,在更换喂纱筒管21时,将喂纱筒管21侧的下纱线朝向接纱装置14侧送出。
门式张力器12对行进的纱线20赋予规定的张力。本实施方式的门式张力器12为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门式。可动侧的梳齿能够通过旋转式的螺线管转动以成为梳齿彼此啮合状态或者释放状态。此外,代替门式张力器12的张力赋予装置,例如也可以配置盘式的张力赋予装置。
上纱线捕捉部13配置于接纱装置14与喂纱筒管支承部7之间。该上纱线捕捉部13连接于省略图示的负压源,从而能够在接纱时产生吸引气流。
捕纱装置15配置于接纱装置14与储纱装置19之间。该捕纱装置15的末端形成为筒状的部件,设置为接近纱线20的行进路径。捕纱装置15连接于省略图示的负压源,在末端产生吸引气流,从而能够吸引除去附着于行进的纱线20的飞花等垃圾。
纱线监视装置17构成为监视纱线20的纱线粗细,从而检测粗节等纱疵。纱线监视装置17若检测出纱疵,则将指示该纱疵的切断除去的信号输出至切割器16。上述切割器16为了根据信号立即切断纱线20,而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17的附近。
接纱装置14在纱线监视装置17检测出纱疵并利用切割器16切断纱线20时,在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切断时,或者在更换喂纱筒管21时等,对成为割断状态的喂纱筒管21侧的下纱线与储纱装置19侧的上纱线进行接纱。作为接纱装置14,能够使用利用压缩空气等流体的装置、机械式的装置。
上纱线引出部18为配置于储纱装置19的紧上游的抽气装置,通过压缩空气,能够将储纱装置19侧的上纱线朝向导纱管36送出。
在进行接纱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储纱装置19侧的上纱线被上纱线引出部18向导纱管36送出。导纱管36将被送出的上纱线从下端部排出。导纱管36所排出的纱线被上纱线捕捉部13吸引。通过由上纱线捕捉部13吸引上纱线,从而能够从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于导纱管36的省略图示的狭缝取出上纱线,将该上纱线向接纱装置14引导。
另一方面,在进行接纱的情况下,下纱线吹起部11将下纱线向上方送出。该下纱线被捕纱装置15吸引。由此,能够将下纱线向接纱装置14引导。接纱装置14对被引导的上纱线以及下纱线进行接纱。能够连接如上那样割断的纱线。
储纱装置19暂时储留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如图1所示,储纱装置19主要具备储留罗拉61、储留罗拉驱动马达62以及环状部件63。
储留罗拉6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在其外周面卷绕纱线20,从而储留该纱线20。储留罗拉驱动马达62驱动储留罗拉61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此外,储留罗拉驱动马达62的动作被控制部50控制。
络纱单元2,由于在储纱装置19储留了一定量的纱线20,因此即便在因某些理由而中断纱线20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情况(例如进行接纱的情况)下,也能够卷绕储留于储纱装置19的纱线20。由此,即便在中断纱线20的退绕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纱线20向卷装30的卷绕。
在储留罗拉61的下游侧的端部附近配置有环状部件63。储留于储纱装置19的纱线20在环状部件63与储留罗拉61的表面之间通过而向下游侧被引出。通过该结构,能够对从储留罗拉61退绕的纱线20给予适当的张力,因此能够使该纱线20从储纱装置19的退绕稳定。
在储留罗拉61的附近安装有下限传感器64以及上限传感器65。下限传感器64检测在储留罗拉61是否储留有规定的下限值以上的纱线20。上述的规定的下限值以上的纱线20是指,在纱线的量比由下限传感器64检测出的下限值少时,控制部50控制横动卷筒24或储留罗拉61的转速直至储留罗拉61的储留量转为增加所需的纱线量,由纱线种类等适当地决定。
上限传感器65检测在储留罗拉61是否储留有规定的上限值以上的纱线20。下限传感器64以及上限传感器65的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部50。由下限传感器64以及上限传感器65构成储留量检测部。
接下来,参照图3对控制横动卷筒24的转速来调整储留罗拉61的储留量的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部50判断是否存在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消失的可能性(S101)。该判断例如基于下限传感器64的检测结果,基于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是否为下限值以下来进行。控制部50在判断为存在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消失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消失,而使横动卷筒驱动马达41减速,使横动卷筒24停止(S102)。
此处,在如上述那样使横动卷筒24减速的情况下,存在在该横动卷筒24与卷装30之间产生滑动(以下,为卷装滑动)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后述的减速控制,来使横动卷筒24减速,因此能够抑制卷装滑动。
另外,络纱单元2具备储纱装置19,因此控制部50在储纱装置19与卷绕部8之间连结有纱线20的状态下使横动卷筒24停止。并且,控制部50在不使卷装30从横动卷筒24分离而是使两者接触的状态下,使该横动卷筒24停止。
控制部50在步骤S101的判断中,在判断为不存在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消失的可能性(或者可能性低)的情况下,基于上限传感器65的检测结果,判断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是否为上限值以上(S103)。
控制部50在上限传感器65未检测出纱线20的情况下,判断为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不足上限值。在该情况下,由于需要防止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的减少,因此控制部50使横动卷筒24以比较低的速度亦即第一转速旋转(S104)。此外,在使横动卷筒24的转速降低而成为第一转速的情况下,控制部50进行后述的减速控制。
控制部50在步骤S103的判断中,在上限传感器65检测出纱线20的情况下,判断为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为上限值以上。在该情况下,由于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充分,因此控制部50使横动卷筒24以比较快的速度亦即第二转速旋转(S105)。此外,控制部50在基于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使横动卷筒24的旋转停止、或使转速变化后,再次进行步骤S101以下的处理。由此,能够与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对应地控制横动卷筒24,来调整该储留量。
接下来,基于图4~图6对控制部50进行的减速控制进行说明。
控制部50在进行减速控制前,计算规定期间的卷装30的转速(卷装30的圆周速度)与横动卷筒24的转速(横动卷筒24的圆周速度)(S201)。卷装30的转速基于卷装旋转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计算。横动卷筒24的转速基于横动卷筒旋转传感器42的检测结果计算。此外,横动卷筒24的转速也可以基于控制部50的指令值计算。此处,规定期间是任意的,但例如能够设为与干扰控制的一个周期对应的量。
接下来,控制部50基于取得的卷装30的转速以及横动卷筒24的转速,计算基准旋转比率。基准旋转比率是指用于推断上述的卷装滑动的基准值。具体而言,控制部50首先计算规定期间的卷装30以及横动卷筒24的转速的平均值。然后,计算卷装30的平均转速与横动卷筒24的平均转速的比率(基准旋转比率)(S202)。
此处,认为在进行减速控制前不产生比由于从动旋转而产生的允许范围内的卷装滑动大的卷装滑动(圆周速度大致相等)。因此,在开始减速控制后,在卷装30以及横动卷筒24的转速的比率与基准旋转比率一致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未产生卷装滑动。此外,由于卷装30的直径伴随着卷绕纱线20而增大,因此即便为相同的转速,圆周速度也伴随着卷绕的进行而增大。考虑到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减速控制前,定期地计算并继续更新基准旋转比率。
另外,控制部50边进行更新基准旋转比率的处理,边判断是否满足减速控制的开始条件(S203)。如上述那样,在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减少的情况下,满足减速控制的开始条件。另外,在例如无法进行接纱的情况下,也满足减速控制的开始条件。所谓无法进行接纱的情况是指在接纱装置14产生不良的情况、控制部50与接纱装置14无法通信的情况、或喂纱筒管支承部7未支承喂纱筒管21的情况等。上述的情况,因为无法进行接纱,因此无法使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增加。另外,即便在能够进行接纱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减速控制,以低速继续进行卷装30的卷绕直至接纱结束。
控制部50在判断为满足减速控制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停止基准旋转比率的更新,并且调取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每单位时间的转速或者圆周速度的减少量)的设定值(S204)。该设定值可以为预先被操作人员输入的值,也可以为预先存储于控制部50等的值。
此外,对于步骤S204的处理而言,可以基于卷装直径等计算,以代替使用预先设定的值的结构。卷装直径基于转动角传感器46的检测结果计算。卷装直径越大,控制部50使减速度的初始值越小(即缓慢地减少转速)。这是因为卷装直径越大惯性力越大,因此容易产生卷装滑动。减速度的初始值可以与卷装直径对应地连续变化,也可以阶段性地变化。
而且,控制部50使用调取的减速度的设定值控制横动卷筒驱动马达41,开始横动卷筒24的减速(S205)。接下来,控制部50基于基准旋转比率,并根据卷装30与横动卷筒24的圆周速度之差计算卷装的滑动量。控制部50判断计算出的卷装滑动量是否为预先设定的上限值(上限滑动量)以上(S206)。控制部50在计算出的卷装滑动量比上限滑动量小的情况下,不特别地进行使减速度变化的控制。控制部50在计算出的卷装滑动量成为上限滑动量以上的情况下,检测卷装30以及横动卷筒24中哪一个的圆周速度大(S207)。
在减速控制刚进行后,有时卷装30无法追随横动卷筒24的减速而产生卷装滑动。在该情况下,卷装30的圆周速度比横动卷筒24慢。因此,在该情况(即在S207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50减少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更缓慢使横动卷筒24减速,S208)。
接下来,控制部50判断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是否比预先决定的下限值小(S209)。在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为下限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50判断横动卷筒24是否到达目标转速(例如,0、第一转速、第二转速)(S211)。控制部50在判断为未到达目标转速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步骤S206以下的处理。
控制部50进行数次步骤S208的处理,从而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降低。由此,有时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比上述的下限值小。在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降低至比下限值小的值的情况下,被认为横动卷筒24的停止花费时间,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大幅度地减少。因此,在该情况(即在步骤S209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50使卷装制动器80动作(S210)。由此,即便在卷装30无法追随横动卷筒24的减速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卷装30更加急剧地减速。
在使卷装制动器80动作的情况下,卷装30的圆周速度大幅度地减少,因此有时卷装30的圆周速度比横动卷筒24的圆周速度小。在该情况(即,在S207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50使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增加(更急剧地使横动卷筒24减速,S212)。
此外,在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预先设定有上限值,控制部50判断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是否到达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的上限值(S213)。控制部50在横动卷筒24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且在判断为卷装制动器80处于动作中的情况下(S214),解除卷装制动器80(S215)。然后,控制部50判断横动卷筒24是否到达目标转速(S211),在未到达的情况下,再次进行S206以下的处理。因此,还考虑重复卷装制动器80的动作与解除。
反复进行以上的控制,从而能够调整为使横动卷筒24与卷装30的圆周速度的速度差(即、卷装滑动量)在规定值以下,并且使横动卷筒24在短时间内减速。另外,在横动卷筒24到达目标转速后,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增加的情况下,控制部50再次进行横动卷筒24的旋转或者加速至新的目标转速。
接下来,参照图6使用图表对进行减速控制时的卷装30与横动卷筒24的圆周速度的变化简单地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控制部50进行基准旋转比率的计算以及更新(S202)。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50使用规定期间(时刻T1′~时刻T2′)计算的基准旋转比率被使用之后的期间(时刻T1~时刻T2)求得的基准旋转比率更新。
然后,假设在时刻T3满足减速控制的开始条件。在该情况下,使用由最近的规定期间(时刻T1~时刻T2)求得的基准旋转比率。最开始,卷装30无法追随横动卷筒24的减速,因此卷装30的圆周速度大。因此,进行步骤S208的处理,从而使横动卷筒24的圆周速度降低。
然后,在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比下限值小的时刻(时刻T4)控制部50使卷装制动器80动作(S210)。由此,卷装30急剧地减速。然后,在卷装30的减速度超过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的上限值的时刻(时刻T5)解除卷装制动器80(S214)。然后,横动卷筒24的转速到达目标转速,减速控制结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具备喂纱筒管支承部7、储纱装置19、卷绕部8以及控制部50。喂纱筒管支承部7能够供给纱线20。储纱装置19从支承于喂纱筒管支承部7的喂纱筒管21卷绕纱线20并将其暂时储留。卷绕部8从储纱装置19引出纱线20并卷绕于卷绕筒管22,从而形成卷装30。控制部50控制卷绕部8。卷绕部8具有旋转支架44、45、卷装旋转传感器47、横动卷筒24以及横动卷筒驱动马达41。旋转支架44、45将卷装30支承为能够旋转。卷装旋转传感器47检测卷装30的旋转量。横动卷筒24与支承于旋转支架44、45的卷装30接触而旋转,从而使该卷装30旋转。横动卷筒驱动马达41驱动横动卷筒24旋转。控制部50基于卷装旋转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与横动卷筒24的转速,在储纱装置19与卷绕部8之间连结有纱线20的状态并且卷装30与横动卷筒24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一边调整为使卷装30与横动卷筒24的圆周速度的速度差成为规定值以下,一边使横动卷筒24减速的减速控制。
由此,能够不使横动卷筒24缓慢地减速,而抑制卷装滑动。因此,能够防止产生跳纱,并且抑制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的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控制部50在储纱装置19与卷绕部8之间连结有纱线20的状态并且横动卷筒24与卷装30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减速控制,使横动卷筒24停止。
由此,即使在使卷装30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卷装滑动(进而产生跳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控制部50在使横动卷筒24停止后,再次开始纱线20向支承于旋转支架44、45的卷装的卷绕。
由此,通过本发明的减速控制使卷装30停止,从而能够防止产生跳纱,因此能够无问题地再次开始卷装30的卷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控制部50在储留于储纱装置19的纱线20比规定值(下限传感器64的下限值或者上限传感器65的上限值)少的情况下,进行减速控制。
由此,即使在恢复所减少的储留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卷装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控制部50基于开始减速控制前的规定期间的横动卷筒24的转速与卷装旋转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计算卷装30与横动卷筒24的圆周速度之差的基准值(基准旋转比率),并使用该基准旋转比率进行减速控制。
由此,使用减速控制前(即产生卷装滑动前)的卷装30与横动卷筒24的转速,从而能够容易地推断减速控制中的卷装滑动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具备检测卷绕于卷装30的纱线20的量的转动角传感器46。控制部50也可以考虑转动角传感器46的检测结果,决定减速控制的减速度的初始值。
由此,能够考虑卷装30的惯性力的大小,决定减速度的初始值,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卷装滑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具备与卷绕筒管22接触而制动卷装30的卷装制动器80。控制部50基于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使卷装制动器80动作,使卷装30减速。
由此,能够强制降低卷装30的转速,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卷装30的转速接近所希望的值。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结构例如能够如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基于减速控制开始时的卷装直径决定减速度的初始值,但该初始值例如也可以基于减速控制开始时的卷装转速决定。具体而言,卷装30的转速越快惯性力越大,从而越容易产生卷装滑动,因此优选缩小减速度的初始值(即、使横动卷筒24缓慢地减速)。另外,也可以考虑卷装直径以及卷装30的转速,而不仅控制初始值,还控制减速度的变化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横动卷筒驱动马达41被进行通用的控制的控制部50控制,但也可以被相对于控制部50另行设置的马达控制部控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针对每个络纱单元2设置的控制部50进行减速控制,但也可以在机台控制装置进行减速控制中所进行的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检测摇架23的转动角的转动角传感器46检测卷装30的纱线量,但卷装30的纱线量也可以通过检测被卷绕的纱线20的长度的传感器来检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横动卷筒旋转传感器42以及卷装旋转传感器47为将与旋转对应的脉冲信号输出至控制部50的结构,但也可以计算转速并将其输出至控制部5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纡库式的筒管供给装置26供给喂纱筒管2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具备托盘式的筒管供给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本发明的结构不限定于自动络纱机,也能够应用于具备储纱装置以及接触罗拉的其他种类的纱线卷绕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为基于横动卷筒24的减速度使卷装制动器80动作而使卷装30减速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控制部50在由构成储留量检测部的下限传感器64检测出储留于储纱装置19的纱线成为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消失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储纱装置19的储留量消失,使卷装制动器80动作,使卷装30减速而停止。此时,相比于控制横动卷筒24与卷装30的圆周速度的速度差,优先防止储纱装置19的储留消失。因此,有时横动卷筒24与卷装30的圆周速度的速度差(卷装滑动量)成为上限滑动量以上。在卷装滑动量成为上限滑动量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50通过卷装制动器80使卷装30急停,同时报知报警警告,从而提示操作人员产生跳纱的可能性。由此,操作人员能够提前发现跳纱的产生,并且使产生跳纱的纱线开卷,从而能够作为无跳纱的卷装重新卷绕。
另外,在由于由构成储留量检测部的下限传感器64检测出储留于储纱装置19的纱线的量成为下限值以下,而使卷装的卷绕停止的情况下,即使在接着再次开始卷绕时,储留于储纱装置19的纱线的量也为下限值以下。在该情况下,在开始接下来的卷绕作业时,即在开始纱线向上述卷装的卷绕以及由储纱装置19从喂纱筒管21进行的纱线20的卷绕时,将纱线向上述卷装的卷绕速度设定为低速(例如,200~300m/min),直至储留于储纱装置19的纱线的量成为下限值以上。由此能够防止纱线向卷装的卷绕成为起因的储留纱线的缺乏。

Claims (12)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喂纱部,其能够供给纱线;
储纱装置,其从所述喂纱部引出纱线并将该纱线暂时储留;
卷装形成部,其从所述储纱装置引出纱线并将该纱线卷绕于卷绕筒管而形成卷装;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卷装形成部,
所述卷装形成部具有:
卷装支承部,其将所述卷装支承为能够旋转;
卷装旋转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卷装的旋转量;
接触罗拉,其与支承于所述卷装支承部的所述卷装接触并进行旋转,而使该卷装旋转;以及
罗拉驱动源,其驱动所述接触罗拉旋转,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卷装旋转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与所述接触罗拉的转速,在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装形成部之间连结有纱线并且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一边调整为使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的速度差成为规定值以下,一边使所述接触罗拉减速的减速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储纱装置与所述卷装形成部之间连结有纱线的状态并且所述接触罗拉与所述卷装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所述减速控制,而使所述接触罗拉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接触罗拉停止后,再次开始纱线向支承于所述卷装支承部的所述卷装的卷绕。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纱装置具备:
储留罗拉,其将纱线卷绕而储留;以及
储留量检测部,其检测卷绕于所述储留罗拉的纱线的量,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储留量检测部检测出储留于所述储纱装置的纱线比规定值少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减速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减速控制开始前的规定期间的所述接触罗拉的转速与所述卷装旋转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之差的基准值,并使用该基准值进行所述减速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卷绕于所述卷装的纱线的量的卷装纱线量检测部,所述控制部考虑所述卷装纱线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所述减速控制的设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卷绕筒管或者所述卷装接触而制动该卷装的卷装制动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接触罗拉的减速度,使所述卷装制动器动作,而使所述卷装减速。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卷绕筒管或者所述卷装接触而制动该卷装的卷装制动器,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储留量检测部检测出卷绕于储留罗拉的纱线的量为规定量以下时,使所述卷装制动器动作,而使所述卷装减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储留量检测部出检测出卷绕于储留罗拉的纱线的量为规定量以下时使所述卷装制动器动作而使所述卷装减速的期间,基于所述接触罗拉的转速以及所述卷装旋转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之差,并且在该圆周速度之差成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立即通过所述卷装制动器使所述卷装的旋转停止,并报知报警警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喂纱部为供卷绕有由细纱机纺织的纱线的喂纱筒管支承的喂纱筒管支承部,
所述接触罗拉为形成有用于使卷绕于所述卷装的纱线横动的横动槽的横动卷筒。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于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储纱装置之间,并在纱线被割断时将被割断的纱线进行连接的接纱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出无法由所述接纱装置进行接纱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减速控制。
12.一种卷装减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卷装旋转检测工序,检测卷装形成部在卷绕筒管卷绕纱线而形成的卷装的旋转量;以及
减速工序,基于所述卷装旋转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以及与所述卷装接触并进行旋转而使该卷装旋转的接触罗拉的转速,在从喂纱部卷绕纱线并将该纱线暂时储留的储纱装置与所述卷装形成部之间连结有纱线的状态并且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接触的状态下,一边调整为使所述卷装与所述接触罗拉的圆周速度的速度差成为规定值以下,一边使所述接触罗拉减速。
CN201510603056.0A 2014-10-17 2015-09-21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Active CN1055234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2517A JP2016078995A (ja) 2014-10-17 2014-10-17 糸巻取装置及びパッケージ減速方法
JP2014-212517 2014-10-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3434A true CN105523434A (zh) 2016-04-27
CN105523434B CN105523434B (zh) 2020-03-06

Family

ID=54140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3056.0A Active CN105523434B (zh) 2014-10-17 2015-09-21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09387B1 (zh)
JP (1) JP2016078995A (zh)
CN (1) CN10552343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4259A (zh) * 2016-10-18 2018-04-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
CN107954255A (zh) * 2016-10-18 2018-04-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CN109911694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2739636A (zh) * 2018-10-09 2021-04-30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900001195A1 (it) 2019-01-28 2020-07-28 Savio Macch Tessili Spa Apparato di filatura, in particolare ad aria, con regolazione in continuo di un sistema di accumulo filo e relativo metodo di regolazione in continuo di un sistema di accumulo filo in un apparato di filatura
DE102021118860A1 (de) 2021-07-21 2023-01-2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sowie Arbeits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703A (zh) * 1985-03-05 1986-09-03 巴马格·巴默机器制造股份公司 卷绕方法
JPH05286646A (ja) * 1992-04-07 1993-11-02 Murata Mach Ltd 自動ワインダの巻取停止装置
JPH07187506A (ja) * 1993-11-18 1995-07-25 W Schlafhorst Ag & Co 巻取りボビン交換の際の繰返し機における巻取りステーション部制御方法及び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巻取りステーション部
JP2010037083A (ja) * 2008-08-07 2010-02-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DE102009007448A1 (de) * 2009-02-04 2010-08-0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ulvorrichtung und Spulvorrichtung einer Auflauf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EP2365115A1 (en) * 2010-03-11 2011-09-14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winding machine with yarn slack eliminating roller
CN102548884A (zh) * 2009-09-30 2012-07-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
CN102807132A (zh) * 2011-06-01 2012-12-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装置
CN103443005A (zh) * 2011-03-18 2013-12-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3879836A (zh) * 2012-12-19 2014-06-25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叠绕的方法和卷绕交叉卷绕筒子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703A (zh) * 1985-03-05 1986-09-03 巴马格·巴默机器制造股份公司 卷绕方法
JPH05286646A (ja) * 1992-04-07 1993-11-02 Murata Mach Ltd 自動ワインダの巻取停止装置
JPH07187506A (ja) * 1993-11-18 1995-07-25 W Schlafhorst Ag & Co 巻取りボビン交換の際の繰返し機における巻取りステーション部制御方法及び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巻取りステーション部
JP2010037083A (ja) * 2008-08-07 2010-02-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DE102009007448A1 (de) * 2009-02-04 2010-08-0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ulvorrichtung und Spulvorrichtung einer Auflauf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CN102548884A (zh) * 2009-09-30 2012-07-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
EP2365115A1 (en) * 2010-03-11 2011-09-14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winding machine with yarn slack eliminating roller
CN103443005A (zh) * 2011-03-18 2013-12-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2807132A (zh) * 2011-06-01 2012-12-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装置
CN103879836A (zh) * 2012-12-19 2014-06-25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叠绕的方法和卷绕交叉卷绕筒子的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4259A (zh) * 2016-10-18 2018-04-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
CN107954255A (zh) * 2016-10-18 2018-04-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CN107954255B (zh) * 2016-10-18 2020-11-1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CN109911694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9911694B (zh) * 2017-12-12 2021-11-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2739636A (zh) * 2018-10-09 2021-04-30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09387B1 (en) 2017-08-30
EP3009387A1 (en) 2016-04-20
JP2016078995A (ja) 2016-05-16
CN105523434B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3434A (zh)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CN103443005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EP2377793A2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winder
CN10257465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5383999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4229555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1268001B (zh) 操作生产染色筒子的纺纱机的工位的方法
EP3312119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CN105253713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JP7346200B2 (ja) 巻取り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において糸ループを検出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14108894A (ja) パッケージ駆動ローラの加速度を制御する方法
CN103373642B (zh) 操作络筒机的方法和络筒机
CN107954255B (zh)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CN105270922A (zh) 纱线卷取装置
CN103625981A (zh) 纱线卷绕单元及纱线卷绕机
JP3765304B2 (ja) 紡績機
CN105540336A (zh) 张力赋予部件、储纱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JP3888318B2 (ja) 紡績機
CN112209171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JPH0578037A (ja) 自動ワインダの解舒補助装置及び該装置の糸端受け渡し方法
CN104129680B (zh) 纱线卷绕机
CN112110288A (zh) 纱线卷取装置以及自动络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