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7940A - 电梯的轿厢室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轿厢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7940A
CN105517940A CN201380077903.3A CN201380077903A CN105517940A CN 105517940 A CN105517940 A CN 105517940A CN 201380077903 A CN201380077903 A CN 201380077903A CN 105517940 A CN105517940 A CN 105517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door stop
elevator
stop rubber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79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7940B (zh
Inventor
河村阳右
高原悠
三好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17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7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7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7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8Details of seals and joint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实现气密化,构成为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电梯门的上部表面与设置于顶框的可动式密封材料(6)紧密接触,且设置于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的制门器橡胶彼此紧密接触,该电梯的轿厢室的特征在于,制门器橡胶由配置于电梯门的上部表面与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的制门器部分上部(G1)的第1制门器橡胶(71)、及配置于制门器部分的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的第2制门器橡胶构成,第1制门器橡胶的剖面为长方形,包含两条长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所述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的面相接合,包含另一条边的面在电梯门完全关闭时彼此紧密接触,包含两条短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可动式密封材料相对,且在电梯门完全关闭时与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第2制门器橡胶的剖面为中空剖面,在电梯门完全关闭时一部分彼此紧密接触。

Description

电梯的轿厢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轿厢室,尤其优选适用于超高速且长行程的电梯的轿厢室。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超高速且长行程的电梯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超高速且长行程的电梯中,在升降时轿厢室内的压力变化较大,因此有可能会使乘客产生耳塞从而带来不适感。因此,通常,设置有控制轿厢室内的压力的压力控制装置,以缓解这种不适感。压力控制装置例如是向轿厢室内输送空气的送风机。
压力控制装置可控制的轿厢室内的压力控制量Δp(Pa)表示为下述式(1)。根据向轿厢室内输送的送风量Q(m3/s)、以及轿厢室内的间隙面积A(m2)来计算压力控制量Δp。另外,ρ(kg/m3)是轿厢室内的空气密度。如下述式(1)所示那样,压力控制量Δp较大地受到向轿厢室内输送的送风量Q和轿厢室的间隙面积A的影响。因此,在想要力图实现压力控制装置的小型化,即对送风量Q设置上限,并增大压力控制量Δp的情况下,就需要采用气密结构来减小轿厢室的间隙面积A。
[数学式1]
Δ p = ρQ 2 2 A 2 ... ... ( 1 )
专利文献1公开了采用减小轿厢室的间隙面积的气密结构的轿厢室。具体而言,公开了下述轿厢室,在该轿厢室中,为了减小进出口周边的间隙,在电梯门周围设置弹性材料,并且还具备将电梯门向轿厢室一侧吸引的电磁铁装置。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气密结构的轿厢室。具体而言,公开了下述轿厢室,在该轿厢室中,利用轧辊和凸轮机构将门机的关门方向的力转换成垂直于电梯门表面的垂直方向的力,将固定于顶框的密封材料按压向电梯门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18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2/06658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对于一般的轿厢室,设有驱动机构的进出口周边的间隙面积有变大的趋势。因此,为了使轿厢室成为气密结构,尽可能地减小该进出口周边的间隙面积变得非常重要。例如,对于电梯门为两扇的中间打开式轿厢室,需要可靠地使进出口周围及制门器部分气密化。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轿厢室中,虽然对于进出口周围能够实现一定的气密化,但在制门器部分的上部仍然会产生间隙,从而无法可靠地实现气密化。并且,需要设置用于封闭进出口周围的间隙的电磁铁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该电磁铁装置的控制装置。因此,轿厢室的结构变得复杂,且无法实现充分的气密化。
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轿厢室也是同样,由于在制门器部分的上部依然会产生间隙,因此无法实现轿厢室的充分气密化。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提出了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得充分气密化的电梯的轿厢室。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室构成为在电梯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电梯门的上部表面与设置于顶框的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且设置于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的制门器橡胶彼此紧密接触,该电梯的轿厢室的特征在于,制门器橡胶由配置于电梯门的上部表面与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的制门器部分上部的第1制门器橡胶、及配置于制门器部分的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的第2制门器橡胶构成,第1制门器橡胶的剖面为长方形,包含两条长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所述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的面相接合,包含另一条边的面在电梯门完全关闭时彼此紧密接触,包含两条短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可动式密封材料相对,且在电梯门完全关闭时与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第2制门器橡胶的剖面为中空剖面,在电梯门完全关闭时一部分彼此紧密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轿厢室的充分气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室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轿厢室的进出口周边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电梯门的正面结构图。
图4是制门器部分的上部的剖面结构图。
图5是制门器部分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6是制门器橡胶的侧面结构图。
图7是现有的制门器部分的上部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关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室1的整体结构。轿厢室1由送风机2、门机3、电梯门4、顶框5(图2)、可动式密封材料6(图2)及制门器橡胶7构成。
送风机2是对轿厢室1内进行加压减压的压力控制装置。这里,两台送风机2设置于轿厢室1顶部上表面,并按下述方式进行工作,例如一个送风机2向轿厢室1中送入空气,另一个送风机2向轿厢室1外排出空气。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时,送风机2通过使空气流入流出轿厢室1,从而能够控制轿厢室1内的气压。
门机3构成为具备用于进行电梯门4的开关动作的驱动机构。通过使门机3的驱动机构进行动作,从而能够对电梯门4进行开关。
电梯门4是设置于进出口的可进行开关的门,伴随着轿厢室1在未图示的电梯井内的移动或停止来进行开关动作。
顶框5构成为具备未图示的轧辊及凸轮机构。利用该轧辊及凸轮机构,能够将电梯门4的关门方向的力转换成与电梯门4的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的力(将电梯门4按压向轿厢室1一侧的力)。因此,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的情况下,能够将电梯门4的上部表面按压至设置于顶框5的可动式密封材料6。
图2示出轿厢室1的进出口周边的剖面结构。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的状态下,电梯门4的顶框5一侧的上部表面与设置于顶框5的可动式密封材料6紧密接触。另外,在现有的轿厢室的情况下,即使电梯门4的上部表面与可动式密封材料6紧密接触,制门器部分的上部(制门器橡胶与可动式密封材料6之间)也仍然会产生间隙(图7),从而无法切断向轿厢室1内的空气的流入F1以及向轿厢室1外的空气的流出F2。因此,无法使轿厢室充分地气密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不会在制门器部分的上部产生间隙的制门器橡胶7的结构,从而如图2所示能够切断流入F1和流出F2。因此,能够使轿厢室充分地气密化。
图3示出从电梯厅一侧观察到的电梯门4的正面结构。电梯门4构成为在制门器部分设置有制门器橡胶7。通过设置制门器橡胶7,从而能够缓和关闭电梯门4时因电梯门4彼此间的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并且能够切断电梯门4间产生的间隙,实现轿厢室1的气密化。
另外,在现有的轿厢室中,通过设置制门器橡胶,也能够切断垂直于电梯门4表面的垂直方向的空气的流入和流出,一定程度上实现轿厢室1的气密化。然而,由于在图2中,如上所述在制门器部分的上部(制门器橡胶与可动式密封材料6之间)会产生间隙,因此无法实现充分的气密化。
图4示出制门器部分的上部的剖面结构。图4所示的制门器部分的上部的剖面结构是图3所示的S1-S2部分的剖面结构。此处,将制门器部分的上部的制门器橡胶7特别作为第1制门器橡胶71来进行说明。
第1制门器橡胶71的剖面为长方形状,并按下述方式进行配置:包含长边的面中的一个面与一个电梯门4的制门器部分的面相接合,另一个面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时与另一个电梯门4的制门器部分的面相接触,且彼此紧密接触。此外,第1制门器橡胶71的包含短边的面中的一个面配置为与可动式密封材料6相对,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时与可动式密封材料6紧密接触。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1制门器橡胶71,由于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的状态下第1制门器橡胶71彼此紧密接触,且与可动式密封材料6也紧密接触,从而不会使制门器部分的上部G1处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实现充分的气密化。
图5示出制门器部分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的剖面结构。图5所示的制门器部分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的剖面结构是图3所示的S3-S4部分的剖面结构。此处,将制门器部分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的制门器橡胶7特别作为第2制门器橡胶72来进行说明。
第2制门器橡胶72的剖面是具有中空剖面的圆形,配置为一部分的面与底座相接合,其他面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时彼此紧密接触。底座构成为具有与第2制门器橡胶72相接合的接合面,并且具有卡合于电梯门4的卡扣。
这里,将制门器橡胶7的上部作为第1制门器橡胶71,除上部以外的部分作为第2制门器橡胶72的理由是为了减小制门器橡胶7整体的刚性。电梯门4有可能会因为安装误差而在垂直方向发生倾斜,从而会因该倾斜而产生间隙。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只要制门器橡胶7足够柔软(只要刚性足够小),制门器橡胶7就能够压缩到安装误差的容限以上,从而能够封闭因电梯门4的倾斜而产生的间隙。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制门器橡胶7如图4所示那样,在制门器部分的上部设置刚性较大的第1制门器橡胶71,而如图5所示在制门器部分除上部以外的部分设置刚性较小的第2制门器橡胶72。由此,能够使制门器橡胶7整体的刚性足够小,从而充分地确保橡胶压缩量。
图6示出制门器橡胶7的正面结构。该图6所示的制门器橡胶7的正面结构图是仅将例如图3所示的电梯门的正面结构中的制门器橡胶7提取出并进行放大后得到的图。制门器橡胶7如上述那样,上部由第1制门器橡胶71构成,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由第2制门器橡胶72构成。
在将第1制门器橡胶71的长度设为L1,刚性设为K1,第2制门器橡胶72的长度设为L2,刚性设为K2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制门器橡胶7构成为满足K1×L1≈K2×L2的关系。
通过以满足该关系的方式构成制门器橡胶7,即使上部的第1制门器橡胶71的刚性较大,但由于在除上部以外的部分设置有刚性较小的第2制门器橡胶72,因此能够减小制门器橡胶7整体的刚性。通过该结构,在门机3的关门力进行了作用的情况下,能够使两种刚性的制门器橡胶71及72的变形量相等,从而能够抑制电梯门4关闭时电梯门4发生倾斜。
图7示出现有的制门器部分的上部的剖面结构。图7所示的现有的制门器部分上部的剖面结构是对应于图3所示的S1-S2部分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结构,是对应于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制门器部分上部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结构。对于与本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对于制门器部分上部的制门器橡胶,这里特别设为制门器橡胶71A来进行说明。
制门器橡胶71A的剖面大致为长方形,并配置为一部分埋入电梯门4,另一部分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时彼此紧密接触。该情况下,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时,在由可动式密封材料6、电梯门4、制门器橡胶71A包围的空间G2产生间隙。因此,利用现有的制门器橡胶71A无法切断空气的流入F1及流出F2,从而无法使轿厢室充分气密化。
而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制门器橡胶7的上部构成为第1制门器橡胶71,因此,能够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的状态下防止在制门器部分的上部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切断向轿厢室1的空气的流入F1以及流出F2,从而能够使轿厢室1充分气密化。
此外,由于将制门器橡胶7的上部以外的部分构成为第2制门器橡胶72,因此能够减小制门器橡胶7整体的刚性。由此,能够封闭因电梯门4的倾斜而产生的间隙,从而能够使轿厢室1充分气密化。
通过实现轿厢室1的充分气密化,从而能够减少压力控制所需的送风量。由此,能够实现送风机2的小型化、电容、质量及噪声的减小。并且,能够减小以电梯行驶过程中的风噪声为主的来自电梯井的泄漏音,从而能够实现轿厢室1内噪声的减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制门器橡胶72的剖面为圆形的中空剖面的情况,但并不限于该形状,剖面也可以是长方形的中空剖面。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可动式密封材料6设置于顶框5,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时与电梯门4的上部表面紧密接触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电梯门4完全关闭时与电梯门4的下部表面紧密接触的位置设置例如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制门器橡胶7的上部设置第1制门器橡胶71,并在制门器橡胶7的下部设置具有与第1制门器橡胶71相同的结构的第3制门器橡胶,在上部及下部以外的部分设置第2制门器橡胶72。
标号说明
1乘坐轿厢
2送风机
3门机
4电梯门
5顶框
6可动式密封材料
7制门器橡胶
71制门器部分上部的制门器橡胶
72制门器部分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的制门器橡胶
71A现有的制门器部分上部的制门器橡胶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电梯的轿厢室,构成为在电梯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所述电梯门的上部表面与设置于顶框的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且设置于所述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的制门器橡胶彼此紧密接触,该电梯的轿厢室的特征在于,
所述制门器橡胶由配置于所述电梯门的上部表面与所述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的制门器部分上部的第1制门器橡胶、及配置于所述制门器部分的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的第2制门器橡胶构成,且所述第1制门器橡胶的长度和刚性的积与所述第2制门器橡胶的长度和刚性的积大致相等,
所述第1制门器橡胶构成为:
剖面为长方形,包含两条长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所述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的面相接合,包含另一条边的面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时彼此紧密接触,包含两条短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所述可动式密封材料相对,且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时与所述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
所述第2制门器橡胶构成为:
剖面为中空剖面,一部分与所述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相接合,其他部分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时彼此紧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制门器橡胶的剖面为圆形的中空剖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制门器橡胶的剖面为长方形的中空剖面。
4.(删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的的情况下,所述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与所述电梯门的下部表面紧密接触,
在所述第2制门器橡胶的下部具备第3制门器橡胶,
所述第3制门器橡胶构成为:在所述电梯门的下部表面与所述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的部分,
剖面为长方形,包含两条长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所述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的面相接合,包含另一条边的面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时彼此紧密接触,包含两条短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所述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相对,且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时与所述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

Claims (5)

1.一种电梯的轿厢室,构成为在电梯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所述电梯门的上部表面与设置于顶框的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且设置于所述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的制门器橡胶彼此紧密接触,该电梯的轿厢室的特征在于,
所述制门器橡胶由配置于所述电梯门的上部表面与所述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的制门器部分上部的第1制门器橡胶、及配置于所述制门器部分的除上部以外的部分的第2制门器橡胶构成,
所述第1制门器橡胶构成为:
剖面为长方形,包含两条长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所述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的面相接合,包含另一条边的面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时彼此紧密接触,包含两条短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所述可动式密封材料相对,且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时与所述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
所述第2制门器橡胶构成为:
剖面为中空剖面,一部分与所述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相接合,其他部分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时彼此紧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制门器橡胶的剖面为圆形的中空剖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制门器橡胶的剖面为长方形的中空剖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门器橡胶构成为:
所述第1制门器橡胶的长度和刚性的积与所述第2制门器橡胶的长度和刚性的积大致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室,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的的情况下,所述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与所述电梯门的下部表面紧密接触,
在所述第2制门器橡胶的下部具备第3制门器橡胶,
所述第3制门器橡胶构成为:在所述电梯门的下部表面与所述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的部分,
剖面为长方形,包含两条长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所述电梯门的制门器部分的面相接合,包含另一条边的面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时彼此紧密接触,包含两条短边中的一条边的面与所述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相对,且在所述电梯门完全关闭时与所述下部可动式密封材料紧密接触。
CN201380077903.3A 2013-07-12 2013-07-12 电梯的轿厢室 Active CN105517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9147 WO2015004799A1 (ja) 2013-07-12 2013-07-12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7940A true CN105517940A (zh) 2016-04-20
CN105517940B CN105517940B (zh) 2017-07-25

Family

ID=52279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7903.3A Active CN105517940B (zh) 2013-07-12 2013-07-12 电梯的轿厢室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22689B2 (zh)
CN (1) CN105517940B (zh)
WO (1) WO20150047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0297C (zh) * 2007-09-10 2009-06-17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维也里试验恒温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5778U (zh) * 1975-02-20 1976-08-24
JPS5872364U (ja) * 1981-11-11 1983-05-16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引き戸
JPH01139492A (ja) * 1987-11-25 1989-05-3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出入口装置
JPH0315874U (zh) * 1989-06-28 1991-02-18
CN103201207A (zh) * 2010-11-15 2013-07-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轿厢门气密装置以及电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5251B2 (ja) * 2003-12-22 2010-01-27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5778U (zh) * 1975-02-20 1976-08-24
JPS5872364U (ja) * 1981-11-11 1983-05-16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引き戸
JPH01139492A (ja) * 1987-11-25 1989-05-3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出入口装置
JPH0315874U (zh) * 1989-06-28 1991-02-18
CN103201207A (zh) * 2010-11-15 2013-07-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轿厢门气密装置以及电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7940B (zh) 2017-07-25
JP6022689B2 (ja) 2016-11-09
WO2015004799A1 (ja) 2015-01-15
JPWO2015004799A1 (ja)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8771U (zh) 机动车辆车门的车窗密封条系统及设置有该系统的车门
US7698856B2 (en) Glass run for automobile
CN102811937B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07539084A (zh) 挡雨条
JP2013082408A (ja) ベルトモール及び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並びにベルトモール組立体
JP2018523604A (ja) 自動車の分割セット、分割セットと自動車の枠なし窓および別の隣接する窓とのアセンブリ、ならびにセットおよびアセンブリを製造するプロセス
CN210195586U (zh) 一种机械压杆式平移门密封结构
CN203439886U (zh) 电梯的门装置
CN105517940A (zh) 电梯的轿厢室
CN104487373A (zh) 电梯设备
WO2013187051A1 (ja) 鉄道車両および戸袋柱
JP601261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における気密装置及び気密装置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KR100933719B1 (ko) 철도차량용 슬라이딩 도어의 방음장치
CN106006328B (zh) 电梯装置
KR101512929B1 (ko) 차폐구조를 가진 미닫이 창호
KR101853784B1 (ko) 기밀성 향상 스토퍼가 구비된 창호 시스템
JP633513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209042583U (zh) 门体组件和柜式空调室内机
RU2670939C2 (ru) Дверное уплотня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верная уплотняющая система и дверное полотно для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6812769U (zh) 一种车辆门的胶条结构
CN111152705B (zh) 卷帘盖板及卷帘杯托总成及汽车
CN205326774U (zh) 一种天窗框架驱动软轴安装装置
CN209504713U (zh) 密封条及真空发泡模具
JP2014065394A (ja) ガラスラン
CN211765131U (zh) 卷帘盖板及卷帘杯托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