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7982A - 油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7982A
CN105507982A CN201610118614.9A CN201610118614A CN105507982A CN 105507982 A CN105507982 A CN 105507982A CN 201610118614 A CN201610118614 A CN 201610118614A CN 105507982 A CN105507982 A CN 105507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oling device
cooled tube
radiato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186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7982B (zh
Inventor
朱钢
朱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Deg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Deg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Deg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Deg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186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07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07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7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7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7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02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8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冷装置,属于冷却装置,油冷装置包括散热器和油冷器,油冷器包括进油管、油冷管和出油管,油冷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油管和出油管连通,油冷管位于散热器内,油冷器与散热器焊接。本实施例中的油冷装置的油冷管位于散热器内部,便于对油冷管内的机油进行冷却散热,同时油冷器与散热器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油冷装置在焊接时没有密封零部件,体积小,强度远高于装配式冷却系统。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油冷装置的生产流程短,没有对环境有影响的过程和材料,后续回收更方便,更环保。

Description

油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冷却系统采用的油冷器,主要单体油冷器,结构简单,但体积大,装配复杂,在空间有限高端内燃机冷却系统中应用非常困难。在大型冷却系统广泛应用的油冷器,散热器与油冷器普遍采用装配式连接,总体体积也偏大,装配式连接需要对连接部分进行密封,大多采用密封圈和紧固件进行密封,密封处容易泄漏,油冷器泄漏会产生交叉污染,同时在产品报废回收时,密封圈与金属不易分离,不利于回收,容易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冷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好的油冷装置,同时便于回收,对环境无污染。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油冷装置,包括散热器和油冷器,油冷器包括进油管、油冷管和出油管,油冷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油管和出油管连通,油冷管位于散热器内,油冷器与散热器焊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油冷器与散热器硬钎焊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油冷管为螺旋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油冷管形成圆柱形的通道,通道内设置有内固定件,内固定件的两端分别与散热器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内固定件为“十”字形,内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以及第四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以及第四固定部固定连接,且分别设置有弧形抵靠件,弧形抵靠件抵住油冷管的外壁。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内固定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沿油冷管的轴向方向排列。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油冷管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环形的褶皱槽,褶皱槽沿油冷管呈螺旋状排布。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散热器包括散热扁管和水室,水室内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水室和散热扁管连通,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水室和散热扁管连通,油冷管位于水室内。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水室包括盒体和主片,盒体和主片焊接,盒体设置有安装孔,进油管和出油管分别伸出安装孔且与盒体位于安装孔的部分焊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进油管到出油管的方向与进水管到出水管的方向相反。
本发明提供的油冷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的油冷装置的油冷管位于散热器内部,便于对油冷管内的机油进行冷却散热,同时油冷器与散热器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油冷装置在焊接时没有密封零部件,体积小,强度远高于装配式冷却系统。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油冷装置的生产流程短,对环境无污染,后续回收更方便,更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油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油冷装置的油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油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油冷装置的内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
油冷装置100;
散热器110;散热扁管111;水室112;进水管113;出水管114;盒体115;安装孔117;
油冷器120;进油管121;油冷管122;出油管123;褶皱槽124;
内固定件130;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第三固定部133;第四固定部134;弧形抵靠件135;通孔136;通道137。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冷却系统采用的油冷器,主要单体油冷器,结构简单,但体积大,装配复杂,在空间有限高端内燃机冷却系统中应用非常困难。在大型冷却系统广泛应用的油冷器,散热器与油冷器普遍采用装配式连接,总体体积也偏大,装配式连接需要对连接部分进行密封,大多采用密封圈和紧固件进行密封,密封处容易泄漏,油冷器泄漏会产生交叉污染,同时在产品报废回收时,密封圈与金属不易分离,不利于回收,容易造成污染。
鉴于此,本发明的设计者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设计了一种油冷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好的油冷装置,同时便于回收,对环境无污染。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油冷装置100,包括散热器110和油冷器120,油冷器120包括进油管121、油冷管122和出油管123,油冷管122的两端分别与进油管121和出油管123连通,油冷管122位于散热器110内,油冷器120与散热器110焊接。
本实施例中的油冷装置100的油冷管122位于散热器110内部,便于对油冷管122内的机油进行冷却散热,同时油冷器120与散热器110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油冷装置100在焊接时没有密封零部件,体积小,强度远高于装配式冷却系统。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油冷装置100的生产流程短,没有对环境有影响的过程和材料,后续回收更方便,更环保。
焊接的方式包括电焊、气焊、激光焊、钎焊、热熔焊、电子束焊以及爆炸焊等。
本实施例中优选油冷器120与散热器110钎焊接。油冷器120的进油管121和出油管123分别与散热器焊接。
钎焊与其他焊接方法有所不同,即钎焊时母材没有熔化。钎焊时热量的输入仅使得钎料熔化。采用比母材熔化温度低的钎料,加热温度采取低于母材固相线而高于钎料液相线的一种连接方法。当被连接的零件和钎料加热到钎料熔化,利用液态钎料在母材表面润湿、铺展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和在母材间隙中润湿、毛细流动、填缝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而实现零件间的连接。
钎焊分为硬钎焊与软钎焊,硬钎焊与软钎焊的区别仅在于填充材料的熔化温度的不同。填充材料的熔化温度在450℃以上的为硬钎焊,而在这温度以下为软钎焊。
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硬钎焊,硬钎焊接头强度高,有的可在高温下工作。由于油冷器120和散热器110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制成,通过硬钎焊连接,焊接效果更好,焊接时不需要密封圈和紧固件,不存在泄露风险。密封效果更好,同时油冷器120和散热器110经过焊接后,便于回收,由于在焊接过程中,没有采用密封圈和紧固件,在分离油冷器120和散热器110时,可将油冷器120和散热器110一同熔化,不需要单独分离。回收更方便,同时对环境无污染。
本实施例中油冷管122为螺旋状,螺旋状的油冷管122加强了油冷管122与散热器110的接触面积,散热效果更好,由于散热器110与油冷器120焊接,同时油冷管122位于散热器110内,油冷管122内散热器110内没有装配或者焊接点,没有泄漏交叉污染风险,特别适应用于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的内燃机冷却系统。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油冷管122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环形的皱褶槽,褶皱槽124沿油冷管122呈螺旋状排布。由于油冷管122为螺旋状,褶皱槽124沿着螺旋状的油冷管122排布,所以褶皱槽124也为螺旋状。褶皱槽124进一步加强了油冷管122的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更好,由于褶皱槽124是开设在油冷管122上的,褶皱槽124与油冷管122没有焊接或装配过程,不会产生泄露的风险,通过将油冷器120和散热器110焊接,密封效果更好,不存在漏水、漏油的风险,散热器110对油冷器120内的机油的散热效果更好。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10包括散热扁管111和水室112,水室112内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管113和出水管114,进水管113的两端分别与水室112和散热扁管111连通,出水管114的两端分别与水室112和散热扁管111连通,油冷管122位于水室112内。
冷却水在散热器110内冷却,冷却后从进水管113进入水室112,冷却水对位于水室112内的油冷管122进行冷却,冷却水和油冷管122内的高温机油进行热交换,油冷管122内的机油的温度降低,冷却水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水从出水管114排出,再次进入散热扁管111进行散热冷却,冷却水在散热扁管111、进水管113、水室112以及出水管114之间形成循环,冷却水不断进行冷却,并与油冷管122接触,油冷管122的螺旋状的结构能加强油冷管122与水的接触面积,冷却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进油管121和出油管123的位置,使油冷管122内的机油从进油管121流进,从出油管123流出。再通过设置进水管113和出水管114的位置,使水室112内的冷却水的从进水管113流进,从出水管114流出。本实施例中优选进油管121到出油管123的方向与进水管113到出水管114的方向相反,例如图1中的,进水管113在图示中位于水室112内部的上侧,出水管114位于水室112内部的下侧;而进油管121在图示中位于水室112内部的下侧,出油管123位于水室112内部的上侧;油冷管122内的机油的流向从下至上,而水室112内的冷却水的流向从上至下。
油冷管122内的机油的流向与水室112内的冷却水的流向相反,使油冷管122内的机油与水室112内的冷却水的接触更充分,油冷管122内的机油在靠近进油管121的部分,温度较高;油冷管122内的机油在靠近出油管123的部分,温度较低。而水室112内靠近进水口的部分的冷却水的温度较低,靠近出水口的部分的冷却水的温度较高。油冷管122内的机油和水室112内的冷却水的流向相反,使油冷管122内的高温机油先接触温度较高的冷却水,再逐步接触温度较低的冷却水,机油的温度逐渐降低且最终从出油管123内流出,水室112对机油的冷却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水室112包括盒体115和主片(未示出),盒体115上设置有安装孔117,进油管121和出油管123分别伸出安装孔117且与盒体115位于安装孔117的部分焊接,盒体115和主片焊接。在装配油冷器120和散热器110时,将油冷管122放在水室112内,油冷器120的进油管121和出油管123与盒体115上的安装孔117配合,油冷器120装配完成后,盖上主片,然后将进油管121和出油管123分别与盒体115位于安装孔117的部分焊接,并且将主片与盒体115连接的部分焊接。
整个油冷器120和散热器110的装配采用焊接的方式,油冷器120的油冷管122在水室112中没有装配或者焊接点,没有泄漏交叉污染风险。特别适应用于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的内燃机冷却系统。油冷器120与散热器110全部采用焊接工艺,没有密封零部件,体积小,强度远高于装配式冷却系统。同时本实施例采用螺旋状的油冷管122,螺旋状的油冷管122与焊接的结合,使油冷管122在水室112内不容易发生泄露,冷却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冷装置100的体积小,适用范围广,换热量大,比同等体积的其它形式的产品相比高20%以上。同时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冷装置100采用硬钎焊工艺焊接,密封性能好,没有密封圈,也没有紧固件,不存在老化风险,耐压强度高,承载压力大于60Kg/cm2。油冷管122采用铝管制成,强度高,在散热器110的水室112内部没有装配和焊接,不存在工艺引起泄漏,彻底避免了油水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冷装置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一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相应内容。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油冷管122为螺旋状,且在螺旋状的油冷管122形成圆柱形的通道137内设置有内固定件130,内固定件130的两端分别与盒体115的内壁连接,内固定件130与油冷管122形成的通道137同轴设置,通过在油冷管122的内部对油冷管122进行支撑,支撑效果好。同时内固定件130体积小,位于油冷管122形成的通道137内,不占用水室112的剩余空间,内固定件130不会阻挡水室112内的冷却水与油冷管122的接触,水室112内的冷却水与油冷管122的接触充分,冷却效果更好。
内固定件130可以包括多个固定部,每个固定部相交于同一轴线。多个固定部形成环状,设置在油冷管122形成的通道137内,通过在通道137内抵靠油冷管122,从而对油冷管122起到固定作用,固定部可以为2-6个,本实施例中优选固定部为四个。
请参阅图3和图4,内固定件130包括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第三固定部133以及第四固定部134,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第三固定部133以及第四固定部134相交于同一轴线上,且固定连接形成“十”字形。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第三固定部133以及第四固定部134均设置有弧形抵靠件135,弧形抵靠件135的弧度与螺旋状的油冷管122的弧度一致,弧形抵靠件135抵住在油冷管122的外壁,对油冷管122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油冷管122的强度更高,避免油冷管122发生抖动,固定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内固定件的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第三固定部133以及第四固定部134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36,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第三固定部133以及第四固定部134呈片状,多个通孔136的设置便于冷却水的流动,避免内固定件130影响冷却水对油冷管122的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冷装置100的体积小,通过添加内固定件130加强了油冷管122的强度,能有效地防止油冷管122发生抖动,油冷管122的固定效果更好,同时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冷装置100采用硬钎焊工艺焊接,密封性能好,没有密封圈,也没有紧固件,不存在老化风险,耐压强度高。油冷管122采用铝管制成,强度高,在散热器110的水室112内部没有装配和焊接,不存在工艺引起泄漏,彻底避免了油水交叉污染的风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和油冷器,所述油冷器包括进油管、油冷管和出油管,所述油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通,所述油冷管位于所述散热器内,所述油冷器与所述散热器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与所述散热器硬钎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管为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管形成圆柱形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内固定件,所述内固定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器的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件为“十”字形,所述内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以及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以及所述第四固定部固定连接,且分别设置有弧形抵靠件,所述弧形抵靠件抵住所述油冷管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油冷管的轴向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管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环形的褶皱槽,所述褶皱槽沿所述油冷管呈螺旋状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扁管和水室,所述水室内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室和所述散热扁管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室和所述散热扁管连通,所述油冷管位于所述水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室包括盒体和主片,所述盒体和所述主片焊接,所述盒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分别伸出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盒体位于所述安装孔的部分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到所述出油管的方向与所述进水管到所述出水管的方向相反。
CN201610118614.9A 2016-02-29 2016-02-29 油冷装置 Active CN105507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8614.9A CN105507982B (zh) 2016-02-29 2016-02-29 油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8614.9A CN105507982B (zh) 2016-02-29 2016-02-29 油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7982A true CN105507982A (zh) 2016-04-20
CN105507982B CN105507982B (zh) 2018-03-23

Family

ID=55716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18614.9A Active CN105507982B (zh) 2016-02-29 2016-02-29 油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079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2723A (zh) * 2018-12-10 2019-02-12 安徽高博过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载车辆旋装机油滤清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0381B1 (en) * 1997-11-14 2001-06-26 Zexel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JP2002295987A (ja) * 2001-03-29 2002-10-09 Usui Internatl Ind Co Ltd 伝熱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伝熱管を使用した多管式熱交換器及びラジエーター組込式オイルクーラー
CN102337957A (zh) * 2011-08-12 2012-02-01 廖勇 一种新型液冷摩托车冷却器
CN204492921U (zh) * 2015-03-31 2015-07-22 毛建明 一种摩托车或者汽车的温度调节器
CN205638597U (zh) * 2016-02-29 2016-10-12 重庆德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油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0381B1 (en) * 1997-11-14 2001-06-26 Zexel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JP2002295987A (ja) * 2001-03-29 2002-10-09 Usui Internatl Ind Co Ltd 伝熱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伝熱管を使用した多管式熱交換器及びラジエーター組込式オイルクーラー
CN102337957A (zh) * 2011-08-12 2012-02-01 廖勇 一种新型液冷摩托车冷却器
CN204492921U (zh) * 2015-03-31 2015-07-22 毛建明 一种摩托车或者汽车的温度调节器
CN205638597U (zh) * 2016-02-29 2016-10-12 重庆德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油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2723A (zh) * 2018-12-10 2019-02-12 安徽高博过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载车辆旋装机油滤清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7982B (zh) 2018-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9470A (zh) 一种实现铜与铁焊接的生产工艺
CN101852522A (zh) 一种汽液分离器
CN107116329A (zh) 环保型焊接辅助操作台
CN105507982A (zh) 油冷装置
CN105855654A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其接管焊接组件
CN205638597U (zh) 油冷装置
CN206681951U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压缩机钎焊接管结构及制冷系统
CN101363675B (zh) 一种滤网部件的连接固定方法和压缩机储液器的制造方法
KR20210001429U (ko) 액체 저장 장치
CN105436686A (zh) 一种储液罐的制备方法
CN106968923A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压缩机钎焊接管结构及制冷系统
CN104384706A (zh) 一种钛及钛合金搅拌摩擦焊用三层气体保护罩
CN113847833A (zh) 一种换热器及焊接工艺
CN205387963U (zh) 带有散热片的油冷装置
CN202835961U (zh) 一种带凸筋的储液器
CN205373496U (zh) 扁管加凸包不扩口炉焊式水箱
CN102147176A (zh) 制冷系统及其压力容器
KR101385266B1 (ko) 열교환기
CN204987955U (zh) 钛管换热器结构
CN205332891U (zh) 换热器用波纹板和板壳式换热器
CN210772904U (zh) 一种冷凝器与储液罐的连接结构
CN214744958U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储气罐
CN215633419U (zh) 一种egr冷却器芯体组件
CN108507374A (zh) 一种钻井油箱用承压冷却器
CN216049389U (zh) 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