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2798B - 缓冲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缓冲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2798B
CN105492798B CN201480047194.9A CN201480047194A CN105492798B CN 105492798 B CN105492798 B CN 105492798B CN 201480047194 A CN201480047194 A CN 201480047194A CN 105492798 B CN105492798 B CN 105492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stop
damper mass
profile
flexible memb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71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2798A (zh
Inventor
K·西门斯
J·祖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5492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2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2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2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5Masses mounted with play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thus enabling free movement over a limited r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 F16H2045/0226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vibration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 F16H2045/0263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the damper comprising a pendul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缓冲器系统(1)设有:缓冲质量支架(3),在该缓冲质量支架上容纳有可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运动的至少一个缓冲质量(7);以及至少一个止挡(31),其中,缓冲质量(7)至少在缓冲质量支架(3)围绕中轴线(15)的转动运动超过预定的极限转速的运行状态中在预定的运动区域中运动。预定的运动区域具有至少两个运动区域区段,其中的第一运动区域区段一端通过原始位置限制,在该原始位置中缓冲质量(7)没有在周向方向上的偏移,并且另一端通过极限位置限制,在该极限位置中,缓冲质量(7)在周向方向上偏移了预定的偏移距离,并且其中的第二运动区域区段一端通过极限位置确定,并且另一端通过止挡位置确定,在该止挡位置中,缓冲质量(7)贴靠止挡(31)。至少一个缓冲质量(7)在面向至少一个止挡(31)的至少一个侧部(43)上具有靠接轮廓(40),其配合于止挡(31)的止挡轮廓(50)如此成形,即,缓冲质量(7)在第一运动区域区段中至少在靠接轮廓(40)的至少一个延伸区段-靠接轮廓在该延伸区段中最靠近止挡(31)的止挡轮廓(50)-中相对于止挡(31)停留在剩余间隔范围(45)中,并且在第二运动区域区段中以靠接轮廓(40)的至少两个设置成彼此有周向偏移的着陆位置(51)贴靠止挡(31)的至少两个设置成彼此有周向偏移的支撑位置(52)。止挡(31)至少在其支撑位置(52)中具有弹性变形性。

Description

缓冲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器系统,其设有:缓冲质量支架,在该缓冲质量支架上容纳有至少一个可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运动的缓冲质量;以及至少一个止挡,其中,缓冲质量至少在缓冲质量支架围绕中轴线的转动运动已经超过预定的极限转速的运行状态中在预定的运动区域中运动。
背景技术
由文献DE 10 2009 042 818 A1已知此类缓冲器系统。根据图1,该缓冲器系统在沿径向内部的区域中具有环状构件,该环状构件同用作缓冲质量支架的轮毂盘一样固定在缓冲器系统的从动侧的飞轮质量上。如可由图5详细识别出的那样,轮毂盘用于容纳多个在周向方向上相继布置的缓冲质量,并且为此针对每个缓冲质量具有两个导轨,其分别通过滚动体与相应的缓冲质量的同样两个导轨相连接。以这种方式,缓冲质量可分别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轮毂盘移位,直至缓冲质量以径向延伸部贴靠为相应的运动方向分配的弹性止挡。按照根据图1的实施方案,弹性止挡设置在环形构件上。
在行驶运行中,具体而言,在缓冲器系统和因此缓冲质量支架围绕中轴线的转动运动超过了预定的极限转速的运行状态中,缓冲质量停留在这样的运动区域中,该运动区域一端通过原始位置(在该原始位置中,缓冲质量没有在周向方向上的偏移)限制,并且另一端通过极限位置(在该极限位置中,缓冲质量以预定的偏移距离经历了在周向方向上的偏移)限制。当缓冲质量在行驶运行中噪声足够低地工作时,在其他的运行状态中,诸如在停止相应的驱动器(例如内燃机)时或在相应的车辆徐徐运行时,缓冲器系统和因此缓冲质量支架围绕中轴线的转动运动降到预定的极限转速之下,并且因此作用到缓冲质量上的离心力下降。一旦离心力低于了重力,缓冲质量就向下落,并且在此在其轨道中和/或在止挡上产生不可忍受的碰撞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构造设有缓冲质量的缓冲器系统,使得不仅在行驶运行中缓冲质量的极端的偏移的情况下,而且在除了行驶运行之外的运行状态中可有效防止碰撞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重要方面,该目的通过缓冲器系统实现,该缓冲器系统具有:缓冲质量支架,在该缓冲质量支架上容纳有至少一个可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运动的缓冲质量;以及至少一个止挡,其中,缓冲质量至少在缓冲质量支架围绕中轴线的转动运动超过了预定的极限转速的运行状态中在预定的运动区域中运动。
在此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预定的运动区域具有至少两个运动区域区段,其中的第一运动区域区段一端通过原始位置(在该原始位置中,缓冲质量没有在周向方向上的偏移)限制,并且另一端通过极限位置(在该极限位置中,缓冲质量在周向方向上偏移了预定的偏移距离)限制,而第二运动区域区段一端通过极限位置确定,并且另一端通过止挡位置确定,在止挡位置中,缓冲质量贴靠止挡。至少一个缓冲质量至少在面向至少一个止挡的止挡侧上具有靠接轮廓,该靠接轮廓配合于止挡的止挡轮廓如此成形,即,缓冲质量在第一运动区域区段中至少在靠接轮廓的至少一个延伸区段(在该延伸区段中,靠接轮廓最靠近止挡的止挡轮廓)中相对于止挡停留在剩余间隔范围内,并且在第二运动区域区段中以靠接轮廓的至少两个设置成彼此有周向偏移的着陆位置贴靠止挡的至少两个设置成彼此有周向偏移的支撑位置。
第一运动区域区段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的行驶运行中被利用,在该运行条件中,与转矩叠加的扭转振动虽然引起缓冲质量从其原始位置的偏移,但没有强制发生超出极限位置的偏移。在该运行条件下,因为在相应的缓冲质量的靠接轮廓和止挡的止挡轮廓之间的径向间距至少在至少一个延伸区段(在该延伸区段中,靠接轮廓最靠近止挡的止挡轮廓)中相对于止挡停留在剩余间隔范围内,所以缓冲质量非常接近地、优选配有间隙宽度地沿着分配的止挡运动,而没有接触分配的止挡。然而,此外还存在这样的运行状态,在其中缓冲器系统和因此缓冲质量支架围绕中轴线的转动运动下降到低于预定的极限转速,并且因此作用到缓冲质量上的离心力下降到低于重力。一旦离心力低于了重力,缓冲质量不再径直径向向外,而是将由于重力向下落。这例如在停下相应的驱动器(例如内燃机)时为这种情况,或在相应的车辆徐徐运行时为这种情况。在此类运行状态中,缓冲质量虽然离开了允许的运动区域,但由于在剩余间隔范围内的和因此缓冲质量的靠接轮廓相对分配的止挡轮廓的小的径向间距,可在缓冲质量被止挡的止挡轮廓在分配的止挡处带到静止状态之前形成仅仅很小的速度。因此,由于很小的“下落高度”,缓冲质量在碰到分配的止挡上时的冲量保持受到限制,这积极地影响可能出现的碰撞噪声。
而如果在行驶运行中出现极度不利的振动条件,此时不可排除缓冲质量越入到第二运动区域区段中。一旦在缓冲质量的靠接轮廓和在分配的止挡处的止挡轮廓之间的在剩余间隔范围内的径向间距耗尽,缓冲质量的靠接轮廓至少在两个布置成彼此有周向偏差的延伸区段中贴靠分配的止挡的止挡轮廓。在至少两个布置成彼此有周向偏差的延伸区段中,相应的缓冲质量的靠接轮廓具有着陆位置,其与止挡的止挡轮廓的分配的支撑位置相贴靠。止挡轮廓的支撑位置也分别设置成彼此有周向偏差。在缓冲质量和止挡之间的特定类型的有效连接引起,即使在相应的缓冲质量的偏移路径的终点也可靠地防止相应的缓冲质量围绕其转动中心的摆动运动。
如已经阐述的那样,通过在缓冲质量和止挡中实现的解决方案引起,即使在不利的运行条件下,由于缓冲质量的小的下落高度,如果缓冲质量碰在分配的止挡上,也出现完全受限的冲量。对可能出现的碰撞噪声的进一步的限制通过至少一个止挡至少在其支撑位置中构造有弹性变形性来实现。该措施的目的是,当缓冲质量着陆在分配的止挡上并且由此施加具有至少一个朝止挡的方向上作用的分量的力时,此时总是触发止挡的变形,亦即,尤其在止挡的着陆有缓冲质量的区域中,因此还优选地在设置有靠接轮廓的支撑位置的区域中触发变形。至少相应的止挡的变形区域在通过相应的缓冲质量导入力期间建立相反指向的、在下文被称为反力的力。直至在力和反力之间达到平衡状态,相应的缓冲质量的运动通过止挡的变形逐渐消除。由此使止挡得到衰减缓冲质量的碰撞冲量的作用。
根据在相应的缓冲质量的靠接轮廓处的着陆位置关于在相应的止挡的止挡轮廓处的支撑位置的构造以及根据缓冲质量相对于分配的止挡的相对布置确定了缓冲质量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的偏移角,直至该偏移角,缓冲质量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未得到衰减地执行其相对偏移运动,并且自该偏移角起,缓冲质量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的相对偏移运动通过以下方式渐增地衰减,即,缓冲质量的靠接轮廓的着陆位置以渐增的径向力分量作用到在相应的止挡的止挡轮廓处的相应的支撑位置上,直至在获得在力和反力之间的之前提及的平衡状态时,缓冲质量到达静止状态。
一方面通过构造在相应的靠接轮廓的着陆位置和其余的延伸区域之间的相应连续的走向,并且另一方面通过构造在相应的止挡轮廓的支撑位置和其余的延伸区域之间的相应连续的走向,引起平稳地出现缓冲质量与相应分配的止挡的有效连接。
优选地,为了至少在止挡的止挡轮廓的支撑位置的延伸区域中保证弹性变形性,相应的止挡构造为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但替代地还构造有多个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特别有利地构造成板簧状,并且同样特别有利地在相对于间隔件的周向方向上延伸,间隔件在缓冲质量支架实施成具有两个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布置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时与这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彼此固定地连接。弹性元件在此优选地固定在缓冲质量支架上,例如固定在至少一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上,并且或者在周向方向上延伸到如此程度,即,该弹性元件以其周向端部引导越过相应分配的间隔件,或者弹性元件在周向方向上布置在每两个间隔件之间。在最先提到的情况中,在间隔件布置在弹性元件的背离缓冲质量的一侧时特别有利地得到,只要弹性元件在未受载的状态中与间隔件例如间隔开间隙的宽度,一旦缓冲质量着陆到弹性元件上,并且弹性元件在缓冲质量朝偏移方向上继续相对偏移运动时以渐增的径向力分量加载,弹性元件在耗尽间隙的情况下不断向相应的间隔件运动,以便最终克服由缓冲质量导入的径向的力分量支撑在间隔件上。如果相应的弹性元件的固定部位设置成相对于止挡轮廓的支撑位置具有周向间距,这样的实施方式特别有利。
在如此构造弹性元件时,即,其在周向方向上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间隔件之间,或以其周向侧的端部引导越过相应分配的间隔件,已经证实为有意义的是,沿着相应的弹性元件的延伸长度将至少两个固定部位设置在缓冲质量支架上,从而弹性元件分别相对于缓冲器系统的中轴线不可摆动地被容纳。而如果弹性元件通过其沿着至少三个相邻的间隔件延伸而在周向方向上更长,此时存在沿着弹性元件的延伸长度降低固定部位的数量的可能性。然而,即使当弹性元件在周向方向上沿着360°角度延伸,此时只要弹性元件在周向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中断部位,仍需要固定部位,尽管数量相比于这样的实施方案明显减少,在其中一个弹性元件分别分配有两个间隔件。而如果在在周向方向上沿着360°的角度延伸的弹性元件中取消了中断部位,此时,弹性元件可仅借助于间隔件定位。附加的固定部位此时不是强制需要的。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缓冲器系统的俯视图,该缓冲器系统具有缓冲质量和分配的、通过弹性装置的弹性元件形成的止挡,其中,示出了处在原始位置中的缓冲质量,缓冲质量在离心力超过重力并且没有导入的扭转振动的情况下占据该原始位置;
图2示出了缓冲器系统的根据图1中的剖面线II–II的剖面图示;
图3示出了在图1中示出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元件的示图;
图4示出了在具有凹部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中的部分图示,凹部用于固定在图1中示出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元件;
图5示出了如图4那样的、但在结构上有不同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元件的图示;
图6示出了如图5那样的、但在结构上有不同的凹部的图示;
图7示出了如图1那样的缓冲器系统,但缓冲质量处在运动区域中的不同的偏移位置中;
图8示出了不同于在图1中示出的止挡的止挡的剖面图示;
图9示出了如图1那样的、但在结构上有不同的止挡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元件的图示;
图10示出了在图9中示出的、具有用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元件的固定部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的示图;
图11示出了在图9中示出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元件的示图;
图12示出了如在图1中那样的、但在结构上有不同的止挡的弹性装置的图示;
图13示出了在图12中示出的弹性装置的示图;
图14示出了在图13中示出的弹性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15示出了如在图1中那样的、但在结构上又有不同的止挡的弹性装置的图示;
图16示出了在图15中示出的弹性装置的示图;
图17示出了在液力耦联组件中的扭转振动减振器处的缓冲器系统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缓冲质量支架3的缓冲器系统1,该缓冲质量支架具有布置成有轴向间距的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对于这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为了根据本发明的案情的更好的可描述性,以部分剖面示出了在观察方向上沿轴向布置在缓冲质量7之前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b。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通过间隔件11彼此连接。图2示出了根据图1中的剖面线II–II的视图,在其中可看出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以及间隔件11。此外,图2还说明了关于缓冲质量7的信息,缓冲质量相应地在轴向方向上具有多个缓冲质量元件44a、44b。缓冲质量7的两侧的周向侧42邻接于沿径向内部的止挡侧43。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止挡侧43设计成具有特定轮廓,并且在缓冲质量中心35的区域中具有径向突起57,在该径向突起处在周向方向上在两侧分别毗连有径向弯处58,径向弯处本身又在周向方向上分别过渡到另一径向突起57中。因此,最后提及的径向突起57设置成邻接于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周向侧42。各径向突起57和径向弯处58分别借助于至少基本上连续的走向相互过渡。
如图1示出的那样,缓冲质量7通过在导轨13中的滚动体20来布置,其中,导轨13分别设置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中。导轨13分别具有收缩部12,以便至少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滚动体20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的径向的相对运动。与此相对,滚动体20有径向间隙23地伸过设置在缓冲质量7中的导轨22,该径向间隙确保缓冲质量7相对于滚动体20并且因此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3的小的可相对运动性。构造在缓冲质量支架3上的导轨13关于相应的缓冲质量7分别成对地设置在缓冲质量7的缓冲质量中心35的两侧,并且具有弯曲的走向,该弯曲的走向各具有:初始区域14,在其中相应的导轨13具有与中轴线15的最大的径向间距;和联接区域17,其彼此在周向上相反延伸地联接在初始区域14的两个侧部。设置在缓冲质量7中的导轨22也具有弯曲的走向,该弯曲的走向各具有:初始区域24,在其中相应的导轨22具有与中轴线15的最小的径向间距;和联接区域25,其彼此在周向上相反延伸地联接在初始区域24的两个侧部。
容纳在导轨13、22中的滚动体20中的每个分别接合到设置在相应的导轨22的两侧的两个导轨13中。在根据图1的图示中,缓冲质量7由于离心力径直沿径向向外,从而滚动体20分别定位在相应的导轨22的初始区域24中。滚动体20在此分别支撑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的初始区域14中。
沿径向在每个缓冲质量7内部设置有弹性装置47,在具体的情况下构造为板簧式的弹性元件46。如在图3中的弹性元件46的示图中明显可见的那样,弹性元件以相对于相应的周向端部86有周向间距的方式具有横向突起87,该横向突起或者有周向间隙地或者无间隙地夹在凹部88中,该凹部如在图4中示出的那样为此设置在缓冲质量支架3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中。因此,横向突起87用作用于相应的弹性元件46的固定部89。
根据图5,沿径向设置在相应的缓冲质量7内部的弹性装置47在结构上还可以其他方式来构造。因此,在图5中示出的弹性元件46以相对于相应的周向端部86有周向间距的方式具有圈环90,圈环分别包围栓部91。栓部91中的每个或者有周向间隙地或者无间隙地接合到相应形成的凹部88中,凹部如在图6中示出的那样为此设置在缓冲质量支架3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中。因此,圈环90结合栓部91用作用于相应的弹性元件46的固定部89。
回到图1,可看出,相应的弹性元件46的周向端部86在周向方向上引导越过相应分配的间隔件11,其中,以间隙92的宽度在弹性元件46和间隔件之间留有间距。同样以间隙93的宽度在弹性元件46中的每一个的相应的周向端部86和相应相邻的弹性元件46的相应的周向端部86之间存在间距。
相应的弹性元件46在其面向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侧部上在周向方向上分别近似居中地具有径向凸起49,其借助于至少基本上连续的走向过渡到在周向侧设置在径向凸起49两侧的径向展平部55中。因此,弹性元件46的面向缓冲质量7的径向外侧构造有特定轮廓。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止挡侧43关于弹性元件46的径向外侧用作靠接轮廓40,而弹性元件46的径向外侧关于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止挡侧43用作止挡轮廓50。下面详细阐述轮廓40、50的功能。
如果缓冲器系统1在行驶运行中以在离心力超过重力的情况下的转速运行,缓冲质量7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径直沿径向向外,从而滚动体20可分别定位在缓冲质量7的相应的导轨22的初始区域24中,并且可分别支撑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的相应的导轨13的初始区域14中。该状态除了在图1中示出了之外还在图7a中示出。在此可注意到,沿径向在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在周向上中间的径向突起57和弹性元件46的沿径向相对而置的径向凸起49之间还总是留有在预定的剩余间隔范围45中的径向间距。剩余间隔范围45保持得非常小,并且在理想情况下减小到间隙宽度上。特别优选地,剩余间隔范围45为几毫米的数量级,理想地为在1mm和1.5mm之间的数量级。大约1.2mm的数量级的剩余间隔范围45获得特别好的结果。
因为导入的转矩通常与扭转振动相叠加,所以迫使缓冲质量7在周向方向上偏移,由此滚动体20从导轨22的初始区域24偏移到其联接区域25中,并且从导轨13的初始区域14偏移到其联接区域17中。如果缓冲质量7在偏移运动中停留在整个运动区域的第一运动区域部分中,在该第一运动区域部分中,缓冲质量没有偏移超过预定的极限位置,如图7b直观地示出的那样,在相应的缓冲质量7和弹性元件46之间始终存在在剩余间隔范围45内的径向间距。这尤其适用于靠接轮廓40的至少一个这样的延伸区段,靠接轮廓以该延伸区段最靠近弹性元件46的止挡轮廓50。
缓冲质量7的极限位置和因此第一运动区域区段的伸展优选地在直至大约48°的偏移角度范围中。在图7b中示出的缓冲质量7从相应的初始区域的偏移距离大约为25°。在衰减的扭转振动的情况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总是发生缓冲质量7复位到原始位置中。
直到达到缓冲质量7的在直至大约48°的偏移角度范围中的极限位置在相应的缓冲质量7和弹性元件46之间的径向间距仍保持在剩余间隔范围45中出于以下原因是有意义的:
如果离心力低于重力,例如在机动车徐徐运行时或在停止驱动(诸如内燃机)时,此时缓冲质量7向下落,直至缓冲质量7的至少一个部分已经到达分配的弹性元件46,并且由此到达静止状态。不依赖于缓冲质量7的一部分是否通过另一缓冲质量7间接贴靠相应的弹性元件46,或不依赖于所有的缓冲质量7是否分别直接贴靠弹性元件46,仅需克服在剩余间隔范围45的数量级中最大的间距。由于非常小的间距,向下落的缓冲质量7分别仅可形成受限的速度。因此,在碰到弹性元件46或相邻的缓冲质量7上时的冲量保持得很小,并且由此产生相应小的碰撞噪声。
还更有利的是由于弹性元件46的弹性特性的情形。也就是说,如果缓冲质量7着陆在分配的弹性元件46上并且由此施加具有至少一个朝弹性元件46的方向上作用的分量的力,此时总是引起弹性元件46的变形,亦即,变形尤其发生在弹性元件46的着陆了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区域中,于是因此优选地在弹性元件46的周向端部86的延伸区域中,并且由此在靠接轮廓50的支撑位置52设置在其中的区域中。变形引起,弹性元件46的相应的延伸区域在减小在弹性元件46和分别分配的间隔件11之间的间隙92的情况下靠近所述间隔件11。至少相应的弹性元件46的变形的延伸区域在通过相应的缓冲质量7导入力期间建立相反指向的、在下面被称为反力的力。直至在力和反力之间达到平衡状态,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运动通过弹性元件46的变形逐渐消除。如果没有出现在力和反力之间的平衡状态,只要还留有间隙92的剩余部分,弹性元件46以相应变形的延伸区域贴靠分配的间隔件11,并且由此支撑在间隔件上。
由此弹性元件46得到衰减缓冲质量7的碰撞冲量的作用。不管该重要的优点,仍完全可发现,弹性元件46关于分别分配的缓冲质量7用作止挡31。
在引入具有还要更大的扭转振动的转矩时,获得在图7c中示出的状态,在其中缓冲质量7在周向方向上如此程度地偏移,即,其转入到整个运动区域的第二运动区域部分中。在该第二运动区域部分中,缓冲质量7偏移超过预定的极限位置,即,转入到始于初始区域的大于大约48°的角度范围中。在第二运动区域部分中,一旦在缓冲质量7的靠接轮廓40和弹性元件46的止挡轮廓50之间的在剩余间隔范围45中的径向间距被耗尽,相应的缓冲质量7以靠接轮廓40的着陆位置51贴靠止挡轮廓50的支撑位置52。靠接轮廓40的第一着陆位置51在缓冲质量7的这样的径向突起57处,该径向突起位于缓冲质量的在偏移方向上的前端。靠接轮廓40的第二着陆位置51在缓冲质量7的这样的径向突起57处,该径向突起位于缓冲质量的在偏移方向上的后端。第一着陆位置51的径向突起57与分配的、用作在弹性元件46的止挡轮廓50处的第一支撑位置52的径向展平部55共同作用,而止挡轮廓50的第二支撑位置52在周向方向上设置在径向凸起49和在缓冲质量7的偏移方向上在径向凸起49之后的径向展平部55之间。
一旦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靠接轮廓40的着陆位置51已经着陆在弹性元件46的止挡轮廓50的分配的支撑位置52上,缓冲质量7在偏移方向上直至最终的静止状态的偏移运动就渐增地被衰减,亦即在缓冲质量7彼此的周向端部42和/或滚动体20与导轨13或22形成接触从而形成止挡噪声之前。由于相应的缓冲质量7经由靠接轮廓40的至少两个着陆位置51支撑在止挡轮廓50的两个支撑位置52上而实现了缓冲质量7的在周向方向上宽的定位,由此可实现精确限定的取向,而没有并非所期望的围绕相应的缓冲质量中心35的摆动。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靠接轮廓40的着陆位置51着陆在弹性元件46的止挡轮廓50的分配的支撑位置52上以已经说明的方式实现,由此在着陆时伴随着相应的延伸区域朝分配的间隔件11的方向上的变形,直至或者形成了在通过缓冲质量7导入的力和通过弹性元件46产生的反力之间的平衡状态,或弹性元件46在耗尽相对于间隔件11的间隙92之后贴靠在间隔件上。
直到现在仅说明了具有作为止挡31的弹性元件46的弹性装置47,然而同样可考虑这样的止挡31,在其中作为弹性元件46的代替还使用元件94,该元件在其主要的延伸区域中构造成硬的,并且仅在分配的缓冲质量7的靠接轮廓41的着陆位置51应贴靠的这样的部位处具有弹性变形性。因此,该部位为相应的止挡31的止挡轮廓50的支撑位置52。弹性例如可通过设置在相应的元件94的凹部97中的嵌件95实现,其中,嵌件95分别支撑在容纳在相应的凹部97中的弹簧96上。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这样的止挡31。
图9至图11示出了在结构上不同于到目前为止的实施方案的图示,但该图示根据相同的工作原理起作用。在该实施方案中,弹性装置47同样通过板簧状的弹性元件46形成,然而其在周向方向上容纳在每两个间隔件11之间。弹性元件46在其周向端部86处具有弯曲部98,弯曲部用于包围设置在缓冲质量支架3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中的至少一个处的接片99,并且因此形成用于相应的弹性元件46的固定部89。如尤其可从图10识别出的那样,在松开之后,接片99在相应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中通过在轴向方向上的弯曲产生。此外,在图9中明显可见的是,相应的弹性元件46在其面向分配的缓冲质量9的侧部设有止挡轮廓50,该止挡轮廓具有径向突起57,并且在周向方向上在径向突起两侧具有径向展平部55,并且因此提供支撑位置52,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靠接轮廓40的着陆位置51可以已经说明的方式与支撑位置接触。因此,在该实施方案中,弹性装置47的弹性元件46还分别用作用于缓冲质量7的止挡31。
图12和图13示出了另一实施方案,在其中弹性装置47通过四个板簧状的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形成。虽然所有的四个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彼此连接,然而在弹性元件部段48a和48d之间保留有间隙100,从而弹性元件部段48a和48d并未直接彼此连接,而是仅仅间接通过在周向方向上在中间的弹性元件部段48b和48c彼此连接。如已经在图1至图4示出的实施方案中那样,在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中设置有横向突起87,其接合到相应的凹部88中(参见图5)。横向突起87形成固定部89,以将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连接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a、5b上并且由此将弹性装置47连接在缓冲质量支架3上。具有板簧状的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的弹性装置47相对于在图1至图4中示出的具有四个单独的弹性元件46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可以是减少了固定部89的数量,以及更少数量的单个构件,由此可简化制造。同样的优点可利用根据图14的解决方案实现,在其中弹性装置47通过两个板簧状的弹性元件部段48a和48b形成,从而最终需要用于缓冲器系统1的两个弹性装置47。
同在根据图14的实施方案中的弹性元件部段48a和48b那样,在根据图12和图13的实施方案中,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在其相应面对分配的缓冲质量7的侧部上各具有止挡轮廓50,该止挡轮廓具有径向突起57并且在周向方向上在径向突起两侧具有径向展平部55,并且由此提供支撑位置52,弹性元件部段可以该支撑位置以已经说明的方式与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靠接轮廓40的着陆位置51接触。显然,在这些实施方案中,相应的弹性装置47的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或弹性元件部段48a和48b用作用于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止挡31。
图15和图16示出了与在图12和图13中示出的实施方案明显相似的实施方案。不同之处在于,又通过四个板簧状的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形成的弹性装置47构造成在其四个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之间没有间隙。因此,在所有的四个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之间彼此存在连接。在这种结构方案中,弹性装置47可直接推到间隔件11上并由间隔件进行固定,从而间隔件11用作用于弹性装置47的固定部89。由此可取消在图12和图13中示出的横向突起87。简化制造的优点通过这些措施再次加强。但显然,在该实施方案中,弹性装置47的四个板簧状的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中的至少一些还可附加地构造有横向突起,如例如在图13中参考附图标记87示出的那样。
在根据图15和图16的实施方案中,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也在其分别面向分配的缓冲质量7的侧部上各具有止挡轮廓50,该止挡轮廓具有径向突起57并且在周向方向上在径向突起两侧具有径向展平部55,并且由此提供支撑位置52,弹性元件部段可以该支撑位置以已经说明的方式与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靠接轮廓40的着陆位置51接触。在该实施方案中,弹性装置47的弹性元件部段48a至48d又用作用于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止挡31。
在图17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缓冲器系统1的安装情况。因此,缓冲器系统1是设置在液力耦联组件56的壳体54中的扭转振动减振器30的一部分。液力耦联组件56具有:液力回路60,其带有泵轮61、涡轮转子62和导轮63;以及离合器装置64,其具有离合器活塞65以及摩擦片式离合器66。根据离合器活塞65的操控,离合器装置64可在接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运动。离合器装置64与具有两个周向弹簧组68、69的减振装置70的扭转减振器输入部67相连接,减振装置的扭转减振器输出部72与从动部73共同作用。在两个周向弹簧组68、69之间起作用的是扭转减振器中间构件74,在该扭转减振器中间构件上不可相对转动地容纳有缓冲器系统1的缓冲质量支架3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减振装置70与缓冲器系统1一起形成扭转振动减振器30。
附图标记
1 缓冲器系统
3 缓冲质量支架
5 缓冲质量支架元件
7 缓冲质量
11 间隔件
12 收缩部
13 导轨
14 初始区域
15 中轴线
17 联接区域
20 滚动体
22 导轨
23 径向间隙
24 初始区域
25 联接区域
26 变形部
28 变形部
30 扭转振动减振器
31 止挡
32 减振结构
34 凹痕
35 缓冲质量中心
36 凹处
40 靠接轮廓
42 周向侧
43 止挡侧
44 缓冲质量元件
45 剩余间隔范围
46 弹性元件
47 弹性装置
48 弹性元件部段
49 径向凸起
50 止挡轮廓
51 着陆位置
52 支撑位置
54 壳体
55 径向展平部
56 耦联组件
57 径向突起
58 径向弯处
60 液力回路
61 泵轮
62 涡轮转子
63 导轮
64 离合器装置
65 离合器活塞
66 摩擦片式离合器
67 扭转减振器输入部
68 径向外部的周向弹簧组
69 径向内部的周向弹簧组
70 减振装置
72 扭转减振器输出部
73 从动部
74 扭转减振器中间构件
75 轨道端部
80 周向超出部
82 成形部
84 环形区段
86 弹性元件的周向端部
87 横向突起
88 凹部
89 固定部
90 圈环
91 栓部
92 间隙
93 间隙
94 元件
95 嵌件
96 弹簧
97 凹部
98 弯曲部
99 接片
100 间隙

Claims (16)

1.一种缓冲器系统(1),其具有:缓冲质量支架(3),在该缓冲质量支架上容纳有能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运动的至少一个缓冲质量(7);以及至少一个止挡(31),其中,所述缓冲质量(7)至少在所述缓冲质量支架(3)围绕中轴线(15)的转动运动超过预定的极限转速的运行状态中在预定的运动区域中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运动区域具有至少两个运动区域区段,其中的第一运动区域区段一端通过原始位置限制,并且另一端通过极限位置限制,在该原始位置中,所述缓冲质量(7)没有在周向方向上的偏移,在该极限位置中,所述缓冲质量(7)在周向方向上偏移了预定的偏移距离,而第二运动区域区段一端通过极限位置确定,并且另一端通过止挡位置确定,在该止挡位置中,所述缓冲质量(7)贴靠所述止挡(31),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7)至少在面向所述至少一个止挡(31)的止挡侧(43)上具有靠接轮廓(40),该靠接轮廓配合于所述止挡(31)的止挡轮廓(50)成形,使得所述缓冲质量(7)在第一运动区域区段中至少在所述靠接轮廓(40)的至少一个延伸区段中相对于所述止挡(31)停留在剩余间隔范围(45)内,靠接轮廓在该延伸区段中最靠近所述止挡(31)的止挡轮廓(50),并且在第二运动区域区段中以所述靠接轮廓(40)的至少两个设置成彼此有周向偏移的着陆位置(51)贴靠所述止挡(31)的止挡轮廓(50)的至少两个设置成彼此有周向偏移的支撑位置(52),其中,所述止挡(31)至少在其支撑位置(52)中具有弹性变形性,并且所述止挡轮廓(50)在周向方向上近似居中地具有径向凸起(4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质量(7)的靠接轮廓(40)相对于所述止挡(31)的止挡轮廓(50)的剩余间隔范围(45)配有间隙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为所述靠接轮廓(40)的着陆位置(51)各分配有所述止挡轮廓(50)的支撑位置(52),其中,所述止挡轮廓(50)的相应的支撑位置(52)至少接近所述靠接轮廓(40)的相应的着陆位置(51)的偏移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接轮廓(40)的着陆位置(51)同所述止挡轮廓(50)的支撑位置(52)一样分别至少基本上借助于连续的走向过渡到所述靠接轮廓(40)或所述止挡轮廓(50)的其余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至少在止挡的止挡轮廓(50)的支撑位置(52)的延伸区域中保证弹性变形性,所述止挡(31)构造为弹性装置(4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止挡(31)的弹性装置(47)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4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46)与所述缓冲质量支架(3)的至少一个构件(5a、5b;11)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46)与所述缓冲质量支架(3)的连接通过固定部(89)实现,该固定部设置成与所述止挡轮廓(50)的支撑位置(52)具有周向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46)与所述缓冲质量支架(3)的连接通过固定部(89)实现,该固定部设置成与所述弹性元件(46)的相应的周向端部(86)具有周向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46)以其周向端部(86)中的至少一个在周向方向上引导越过分别分配的间隔件(11),其中,所述间隔件(11)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弹性元件(46)的背对所述止挡轮廓(50)的支撑位置(52)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46)在所述止挡轮廓(50)的支撑位置(52)的延伸区域中和/或在其周向端部(86)的延伸区域中在变形方向上靠近分别分配的间隔件(11)直至间隙(92)的宽度为止,从而相应的间隔件(11)在所述弹性元件(46)变形时在通过相应的缓冲质量(7)导入的力的作用下用作用于所述弹性元件(46)的有关的周向端部(86)的偏移限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46)以其周向端部(86)引导越过至少两个在周向方向上相邻的间隔件(11)。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46)包括多个弹性元件部段(48),其中的每个在分别一个间隔件(11)处过渡到相应下一个的弹性元件部段(48)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46)设置在两个在周向方向上相邻的间隔件(11)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46),在周向方向上相邻的间隔件(11)用作固定部(89)。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46)构造成板簧状。
CN201480047194.9A 2013-08-28 2014-07-29 缓冲器系统 Active CN105492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7089.0 2013-08-28
DE201310217089 DE102013217089A1 (de) 2013-08-28 2013-08-28 Tilgersystem
PCT/EP2014/066300 WO2015028234A1 (de) 2013-08-28 2014-07-29 Tilger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2798A CN105492798A (zh) 2016-04-13
CN105492798B true CN105492798B (zh) 2018-04-03

Family

ID=5126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7194.9A Active CN105492798B (zh) 2013-08-28 2014-07-29 缓冲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0653B2 (zh)
CN (1) CN105492798B (zh)
DE (1) DE102013217089A1 (zh)
WO (1) WO20150282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4713A1 (de) * 2013-03-18 2014-09-18 Zf Friedrichshafen Ag Tilgerschwingungsdämpfer
DE102014220897A1 (de) * 2014-10-15 2016-04-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Kopplungsanordnung mit einer Schwingungsreduzierungseinrichtung und mit einer Kupplungseinrichtung
FR3038682B1 (fr) 2015-07-06 2017-07-28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d'oscillations de torsion
DE102015217271A1 (de) * 2015-09-10 2017-03-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DE102015220236A1 (de) 2015-10-16 2017-04-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Dämpfungsanordnung für wenigstens eine Tilgermasse
DE102015220234A1 (de) 2015-10-16 2017-04-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Dämpfungsanordnung für wenigstens eine Tilgermasse
DE112017002615A5 (de) * 2016-05-23 2019-02-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FR3054633B1 (fr) * 2016-07-27 2019-04-12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couple avec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pendulaire
DE102016223905B4 (de) * 2016-12-01 2023-10-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ämpfungseinrichtung
DE102017211204A1 (de) * 2017-06-30 2019-01-03 Zf Friedrichshafen Ag Tilgersystem
CN107218445B (zh) * 2017-07-03 2023-04-21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一种管道振动多向阻尼装置
FR3073027B1 (fr) * 2017-10-27 2020-08-07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pendulaire avec placage des entretoises
FR3075296B1 (fr) * 2017-12-15 2019-11-22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pendulaire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8056113B (zh) * 2017-12-28 2020-05-1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e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的应用
FR3076587A1 (fr) * 2018-01-09 2019-07-12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pendulaire comportant un organe de freinage des masses oscillantes
DE102018210054A1 (de) * 2018-06-21 2019-12-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Tilgersystem
DE102018210293A1 (de) * 2018-06-25 2020-01-02 Zf Friedrichshafen Ag Drehschwingungsdämpfungsanordnung
DE102018210292A1 (de) * 2018-06-25 2020-01-02 Zf Friedrichshafen Ag Drehschwingungsdämpfungsanordnung
DE102018210695A1 (de) 2018-06-29 2020-01-02 Zf Friedrichshafen Ag Tilgersystem
DE102019201875A1 (de) * 2019-02-13 2020-08-13 Zf Friedrichshafen Ag Drehschwingungsdämpfungsanordnung
EP4230894A1 (en) * 2019-04-25 2023-08-23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 centrifugal pendulum absorber
DE102020105174A1 (de) 2020-02-27 2021-09-0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mit axial ausgestellter Rollenbahn; sowie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00895A1 (de) * 2010-06-10 2011-12-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DE102011086436A1 (de) * 2010-12-20 2012-06-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schwingungstilgervorrichtung und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11560A1 (de) * 1999-03-16 2000-09-21 Mannesmann Sachs Ag Schwingungsdämpfungsvorrichtung
DE102009042818C5 (de) 2008-11-24 2024-03-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BRPI0922684B1 (pt) * 2008-12-08 2020-10-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onjunto amortecedor com pêndulo centrífugo
DE102010049930A1 (de) * 2009-11-19 2011-05-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02010029464A1 (de) * 2010-05-28 2011-12-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anordnung und Schwingungsdämpfer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in einer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anordnung
FR2984983B1 (fr) * 2011-12-22 2017-01-13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e filtration comportant des moyens d'amortissement par frottement
FR2986592B1 (fr) * 2012-02-07 2020-01-03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couple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FR2986591B1 (fr) * 2012-02-07 2019-12-20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pendulaire pour une transmission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12219738A1 (de) * 2012-10-29 2014-04-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DE102012219737A1 (de) * 2012-10-29 2014-04-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DE102013204711A1 (de) * 2013-03-18 2014-09-18 Zf Friedrichshafen Ag Tilgerschwingungsdämpfer
DE102013213373A1 (de) * 2013-07-09 2015-01-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Tilgerschwingungsdämpfer
DE102013217090A1 (de) * 2013-08-28 2015-03-05 Zf Friedrichshafen Ag Tilgersystem
DE102013222640A1 (de) * 2013-11-07 2015-05-07 Zf Friedrichshafen Ag Tilgersystem
DE102014220897A1 (de) * 2014-10-15 2016-04-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Kopplungsanordnung mit einer Schwingungsreduzierungseinrichtung und mit einer Kupplungs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00895A1 (de) * 2010-06-10 2011-12-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DE102011086436A1 (de) * 2010-12-20 2012-06-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schwingungstilgervorrichtung und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2798A (zh) 2016-04-13
WO2015028234A1 (de) 2015-03-05
DE102013217089A1 (de) 2015-03-05
US20160208886A1 (en) 2016-07-21
US10190653B2 (en)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2798B (zh) 缓冲器系统
CN105473890B (zh) 缓冲系统
CN105102855B (zh) 离心力摆装置
CN104769312B (zh) 扭转减振器
CA2811347C (en) Centrifugal pendulum device
CN102792056B (zh) 阻尼器单元和具有所述类型的阻尼器单元的动力传动装置
CN101210589B (zh) 驱动轮
US8839693B2 (en) Centrifugal pendulum absorber
CN102792059A (zh) 离心摆装置
EP2937590B1 (en) Unidirectional clutch decoupling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torque between belt wheel and shaft
CN106461012A (zh) 离心力摆
CN105051410A (zh) 缓冲式减振器
JP2018522185A (ja) ねじり振動を減衰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5579738B (zh) 离心力摆装置
CN108474443A (zh) 摆动减震装置
CN107371375B (zh) 离心力摆
CN106795956A (zh) 具有减振装置且具有离合装置的耦合组件
CN108350983A (zh) 用于至少一个缓冲块的减振组件
CN106481733A (zh) 离心力摆
CN106151366A (zh) 扭转振荡减振装置
CN104379969B (zh) 车辆扭矩变换器
CN106233034A (zh) 具有张紧装置的离心力摆
CN108385477B (zh) 一种振动偏心机构、振动轮及压路机
CN105658993B (zh) 缓冲系统
CN102758899A (zh) 液力联接装置,特别是液力变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