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3747B - 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3747B
CN105483747B CN201610045196.5A CN201610045196A CN105483747B CN 105483747 B CN105483747 B CN 105483747B CN 201610045196 A CN201610045196 A CN 201610045196A CN 105483747 B CN105483747 B CN 105483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e
cathode
hydrogen
chamber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51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83747A (zh
Inventor
王保国
王培灿
雷青
芦琛璘
洪为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Qing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0451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3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83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3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83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3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70Assembli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 C25B9/73Assembli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of the filter-press 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4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25B11/05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4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25B11/05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 C25B11/055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or carrier material
    • C25B11/057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or carrier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 single element or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3/00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 C25B13/02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为,在直流电作用下,H+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OH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所述H+和阴极均位于阴极室内,所述OH和阳极均位于阳极室内,所述阴极室和阳极室由双极膜分隔而成。本发明的方法首次采用双极膜将电解槽分隔成互不连通的阳极室和阴极室,以保证阴极室内酸性环境下的析氢反应与阳极室内碱性环境下的析氧反应能够同步进行,从而降低了电解槽电压,减小能耗。与此同时,本发明电解时的酸性和碱性环境可由双极膜解离水的过程连续供给,使得本发明的方法既不消耗酸、碱,也不产生污染物,能满足工业化的制氢要求。本发明的电解水制氢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隔膜电解技术制备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和特种气体,氢气已在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加工、精细有机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由于氢燃烧时单位质量的热值高居各种燃料之首,为石油燃料热值的3倍多,且其燃烧产物仅为水;与此同时,电解水还可产生氢气和氧气,从而实现了水与氢气之间的循环利用,并且在该循环过程中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使得氢气逐渐成为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随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氢燃料电池被视为提升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逐步走向商品化。
然而,传统的制氢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常规能源,极大地限制了氢能的推广应用。为实现绿色环保的“氢气-水”循环,开发以水为原料且不消耗常规化石燃料的高效制氢技术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电解水制氢气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碱性水溶液电解法、质子交换膜电解法及高温电解法。其中,碱性水溶液电解法因具有设备简单、运行可靠、且制得的氢气纯度高等优势而成为迄今最为常用的电解水制氢工艺。该工艺使用含量为30wt%左右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并在一对惰性电极之间设置防止氢气通过的隔膜,在80℃下进行电解,电解液中的水分子则被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当输出氢气的压强为0.2~0.5MPa时,电解反应的效率可达65%。但上述工艺对电能的消耗量较大,每生产1立方米(标准条件下)氢气的平均耗电量约为5.3kWh,导致该工艺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制氢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电解水制氢工艺进行改进以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减少耗电量、进而降低制氢成本,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依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电解水制氢工艺所存在的耗电量大、制氢成本高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能耗小、成本低的电解水制氢方法及装置。
为此,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包括: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氢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
所述氢离子和所述阴极均设置在阴极室内,所述氢氧根离子和所述阳极均设置在阳极室内,所述阴极室和所述阳极室由双极膜分隔而成。
优选地,所述氢离子的浓度为2~8mol/L;所述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2~7mol/L。
优选地,含所述氢离子的酸性水溶液的温度为20~80℃;含所述氢氧根离子的碱性水溶液的温度为20~80℃。
更优选地,含所述氢离子的酸性水溶液的温度为50~80℃;含所述氢氧根离子的碱性水溶液的温度为50~80℃。
优选地,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为0.8~2.2V。
优选地,所述直流电的正极与所述阳极相连,所述直流电的负极与所述阴极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双极膜由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复合而成,其中,所述阳离子交换膜朝向所述阴极室设置,所述阴离子交换膜朝向所述阳极室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阳极的表面设置析氧催化剂;所述阴极的表面设置有析氢催化剂。
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装置,包括:
电解槽,设置有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
由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复合而成的双极膜,所述双极膜垂直于所述电解槽的内底面设置并与所述内底面密封连接,以将所述电解槽分隔成阳极室和阴极室;所述阳离子交换膜朝向所述阴极室设置,所述阴离子交换膜朝向所述阳极室设置;
在所述阳极室内设置阳极,所述阳极与直流电的正极相连;
在所述阴极室中设置阴极,所述阴极与所述直流电的负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阴极为铂片;所述阳极为钛镀钌的金属网。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首创性地采用双极膜将电解槽分隔成互不连通的阳极室和阴极室,并在阳极室内设置阳极和含氢氧根的碱性水溶液,同时在阴极室内设置阴极和含氢离子的酸性水溶液;这样在外加直流电的条件下,双极膜外的水分子渗透至双极膜内,在双极膜的阳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的交界面上水分子被解离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中,氢离子能够穿过阳离子交换膜而进入阴极室内,并在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而氢氧根离子则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内,并在阳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析出氧气。上述电极反应的反应式如下:
阴极:2H++2e=H2↑ E0=0
阳极:4OH=O2↑+4e+2H2O E0=0.401V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电解反应所需的理论分解电压仅为0.401V,而在实际的电解操作过程中,由于电极过电位及双极膜的跨膜电压差的存在,使得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氢气时的最小电解电压为0.8V,远低于现有技术中的碱性水溶液电解法制氢时所使用的电压(1.8~2.4V),这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大幅提高电解过程中的电能利用率,显著降低能耗,采用本发明的制氢方法每制得一标方氢气的耗电量可低至1.7KWh,极大地降低了制氢成本。
并且,本发明所述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其电解时所需的酸性和碱性环境可由双极膜解离水的过程连续供给,而无需额外补充酸和碱,只需适当补入水便能够确保电解过程的连续稳定进行,以实现电能向氢气所储存的化学能持续转变。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既不消耗酸、碱,也不产生污染物,具有经济环保的优势,完全能够满足工业化大规模制氢的要求。
2、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优选氢离子的浓度为2~8mol/L,以更好地促进还原析氢反应的进行,同时又可避免酸度过高而对电解设备造成的腐蚀。与此类似的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优选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2~7mol/L,以更好地促进氧化析氧反应的进行,同时又可避免碱度过高而对电解设备造成的腐蚀。
3、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水制氢气的装置,通过将双极膜密封设置于电解槽的阳极室和阴极室之间,实现了可在电解槽中同时盛放酸性和碱性电解液的目的,以保证酸性环境下的析氢反应与碱性环境下的析氧反应能够同步进行,有利于降低电解槽的电解电压,从而减小制氢能耗。此外,本发明所述的制氢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非常适宜于工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电解水制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8和对比例1的制氢方法所产生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所示:
1-电解槽;2-双极膜;3-阳离子交换膜;4-阴离子交换膜;5-阳极室;6-阴极室;7-阳极;8-阴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水制氢气的装置,包括:
电解槽1,设置有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优选地,所述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为设置于所述电解槽1的槽体外部的恒温水浴夹层;
由阳离子交换膜3和阴离子交换膜4复合而成的双极膜2,所述双极膜2垂直于所述电解槽1的内底面设置并与所述内底面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极膜通过夹持在固定于电解槽内壁面上的橡胶垫片之间而实现密封;所述双极膜2将所述电解槽1分隔成互不连通的阳极室5和阴极室6,其中所述阳离子交换膜3朝向所述阴极室6设置,所述阴离子交换膜4朝向所述阳极室5设置;
在所述阳极室5中设置阳极7,所述阳极7与直流电的正极相连;
在所述阴极室6内设置阴极8,所述阴极8与所述直流电的负极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阴极8为铂片,所述阳极7为钛镀钌的金属网,所述直流电由VERSASTAT3-500型电化学工作站提供。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水制氢装置通过利用双极膜将电解槽分隔成互不连通的阳极室和阴极室,从而实现了可在电解槽中同时盛放酸性和碱性电解液的目的,以保证酸性环境下的析氢反应与碱性环境下的析氧反应能够同步进行,进而有利于降低电解槽的电解电压,减小制氢能耗。
上述电解水制氢气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在外加直流电的作用下,双极膜外的水分子渗透至双极膜内,在双极膜的阳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的交界面上,水分子被解离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离子能够穿过阳离子交换膜而进入阴极室内,并在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但氢离子被阴离子交换膜阻碍而不能进入阳极室;与此类似,氢氧根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内,并在阳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析出氧气,但氢氧根离子被阳离子交换膜阻碍而不能进入阴极室,由此才能确保酸性环境下的析氢反应与碱性环境下的析氧反应的同步进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包括:
向实施例1的装置中的阴极室内注入1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向阳极室中注入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室温20℃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0.8V的电压,使得硫酸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每制得一标方氢气的耗电量为1.8KWh。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包括:
向实施例1的装置中的阴极室内注入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向阳极室中注入7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80℃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1.4V的电压,使得硫酸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氢氧化钾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每制得一标方氢气的耗电量为3.1KWh。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包括:
向实施例1的装置中的阴极室内注入3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向阳极室中注入6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60℃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2.2V的电压,使得硫酸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氢氧化钾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每制得一标方氢气的耗电量为4.4KWh。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包括:
向实施例1的装置中的阴极室内注入4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向阳极室中注入5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50℃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0.8V的电压,使得硫酸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氢氧化钾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每制得一标方氢气的耗电量为1.7KWh。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包括:
向实施例1的装置中的阴极室内注入8mol/L的盐酸水溶液、同时向阳极室中注入4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70℃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1.2V的电压,使得盐酸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每制得一标方氢气的耗电量为2.6KWh。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包括:
向实施例1的装置中的阴极室内注入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向阳极室中注入3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25℃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1.5V的电压,使得硝酸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每制得一标方氢气的耗电量为3.3KWh。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包括:
向实施例1的装置中的阴极室内注入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向阳极室中注入4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50℃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1.8V的电压,使得硫酸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氢氧化钾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每制得一标方氢气的耗电量为3.7KWh。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所述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包括:
向电解槽中注入4mol/L氢氧化钾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该电解液中设置一对阴极和阳极;
50℃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1.8V的电压,使得氢氧化钾水溶液中的水分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氢氧化钾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
根据本对比例的方法,也即是现有的碱性水溶液电解法每制得一标方氢气的耗电量为5.3KWh。
实验例
在上述实施例1-8及对比例1的电解过程中,由于阴极只发生还原析氢反应,故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电流等于析出氢气的速率。为考察本发明实施例8与对比例1的制氢效果,本实验例通过调整阴阳电极间的电压值,比较在不同分解电压下的电流产生情况。本实验例每隔10秒记录电解析氢反应过程的电流,并绘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在施加相同电压的情况下,实施例8所产生的电流值大于对比例1,特别是随着电压的增高,二者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当电压为2.0V时,实施例8的电流值为对比例1的5倍以上。这说明本发明的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析氢速率,在维持相同产能的条件下可显著降低电解槽所需的电压,从而有利于减小电解水制氢的能耗。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包括: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氢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制得氢气,同时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氧气;
所述氢离子和所述阴极均设置在阴极室内,所述氢氧根离子和所述阳极均设置在阳极室内,所述阴极室和所述阳极室由双极膜分隔而成;
所述氢离子的浓度为2~8mol/L;所述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2~7mol/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所述氢离子的酸性水溶液的温度为20~80℃;含所述氢氧根离子的碱性水溶液的温度为2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所述氢离子的酸性水溶液的温度为50~80℃;含所述氢氧根离子的碱性水溶液的温度为50~8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为0.8~2.2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的正极与所述阳极相连,所述直流电的负极与所述阴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膜由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复合而成,其中,所述阳离子交换膜朝向所述阴极室设置,所述阴离子交换膜朝向所述阳极室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阳极的表面设置析氧催化剂;所述阴极的表面设置析氢催化剂。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实现电解水制氢气的装置,包括:
电解槽,设置有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
由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复合而成的双极膜,所述双极膜垂直于所述电解槽的内底面设置并与所述内底面密封连接,以将所述电解槽分隔成阳极室和阴极室;所述阳离子交换膜朝向所述阴极室设置,所述阴离子交换膜朝向所述阳极室设置;
在所述阳极室内设置阳极和浓度为2~7mol/L的氢氧根离子,所述阳极与直流电的正极相连;
在所述阴极室中设置阴极和浓度为2~8mol/L的氢离子,所述阴极与所述直流电的负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为铂片;所述阳极为钛镀钌的金属网。
CN201610045196.5A 2016-01-22 2016-01-22 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483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5196.5A CN105483747B (zh) 2016-01-22 2016-01-22 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5196.5A CN105483747B (zh) 2016-01-22 2016-01-22 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3747A CN105483747A (zh) 2016-04-13
CN105483747B true CN105483747B (zh) 2018-10-30

Family

ID=55671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5196.5A Active CN105483747B (zh) 2016-01-22 2016-01-22 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837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2475B (zh) * 2017-04-24 2018-11-30 太原师范学院 一种双极膜表面粉末态光催化剂在水分解中的应用
CN107626207B (zh) * 2017-09-28 2020-10-27 昆明理工大学 利用导电陶瓷膜富集废酸同步回收金属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51856A (zh) * 2018-02-11 2018-07-06 深圳市量子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槽及电解装置
CN110791773A (zh) * 2018-08-02 2020-02-14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解水制氢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18693B (zh) * 2018-11-26 2021-07-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碱性水电解全电池
KR102242941B1 (ko) * 2019-03-11 2021-04-21 (주) 테크윈 수소 및 산소 생성을 위한 전기분해 장치
CN110124475B (zh) * 2019-06-17 2023-10-27 深圳市世和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氯气电解还原装置及方法
CN110747488A (zh) * 2019-11-12 2020-02-04 上海莒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水制氧设备
CN111088505B (zh) * 2020-01-14 2022-07-29 中化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芦荟大黄素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2251765B (zh) * 2020-10-30 2023-08-22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铅网的水分解制氢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13088989B (zh) * 2021-03-23 2022-10-11 南昌大学 一种大幅降低铂电化学分解水能耗的新方法
CN113737219A (zh) * 2021-08-31 2021-12-03 北京绿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解制氢防混合的装置
CN114108015B (zh) * 2021-12-16 2023-08-04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一种压滤式无膜水电解槽
CN114934279A (zh) * 2022-05-31 2022-08-23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水制氢用电解槽
CN115231658A (zh) * 2022-06-22 2022-10-25 山东孟陈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非危化氢能水的制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3164Y (zh) * 2002-07-12 2003-07-30 北京天科伟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氧气发生装置
CN101468832A (zh) * 2007-12-25 2009-07-01 通用电气公司 电解装置、方法及包括该电解装置的洗涤设备
WO2009154753A2 (en) * 2008-06-18 2009-12-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talytic materials, electrodes, and systems for water electrolysis and other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CN102745794B (zh) * 2011-04-21 2015-01-21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饮用水电化学预氧化装置及方法
CN104100419B (zh) * 2014-05-20 2016-11-02 北京工业大学 改善制氢机制氢速率和评价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3747A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3747B (zh) 一种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法及装置
US10337108B2 (en)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 of hydrogen
CN103422116B (zh) 一种多孔镍基钌氧化物复合析氢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5951117B (zh) 一种低成本生产高纯度过氧化氢和氢气的电解方法
CN110117794B (zh) 一种电还原co2制甲酸盐的三室型电解池装置及其电解方法
CN111074291A (zh) 一种新型电解水制氢工艺
Chen et al. Base–acid hybrid water electrolysis
CN101649465A (zh) 一种基于双极膜技术同时制备糠醇和糠酸的方法
CN105018958A (zh) 一种光、电催化-化学环反应耦合分解硫化氢的方法
CN110791773A (zh) 一种电解水制氢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86922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低成本生产过氧化氢和氢气的电解方法
CN113549942A (zh) 一种提高电解水制氢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US20220290319A1 (en) Cross-flow water electrolysis
CN108722437A (zh) 镍铁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镍铁复合催化剂
CN111979558B (zh) 电解法制备硒化氢的方法和设备
CN105696017A (zh) 一种铁还原硝基苯的新型技术方法
CN101864577B (zh) 电化学制备过一硫酸的方法
CN101864578B (zh) 利用超声电化学制备过一硫酸的方法
CN107723734A (zh) 一种利用电解法制备乙醇酸的方法
JP4660853B2 (ja) 水素ガス生成装置及び水素ガスの生成方法
US94350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employing an anodized silver electrode
CN105862072A (zh) 一种锌还原硝基苯的新型技术方法
KR101514881B1 (ko) 이차전지용 전해액 제조방법
CN214458365U (zh) 一种直流电解法制备硼氢化钠的电解槽装置
CN106972176B (zh) 高温电碱盐联产直接甲酸盐燃料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7

Address after: No. 10, Tianjingshan Road, Wuh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241000

Patentee after: Anhui Qinghe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No. 1 Tsinghua Yuan,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0, Tianjingshan Road, Wuh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241000

Patentee after: Anhui Qing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0, Tianjingshan Road, Wuh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241000

Patentee before: Anhui Qinghe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