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7143B - 样本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样本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7143B
CN105467143B CN201510631262.2A CN201510631262A CN105467143B CN 105467143 B CN105467143 B CN 105467143B CN 201510631262 A CN201510631262 A CN 201510631262A CN 105467143 B CN105467143 B CN 105467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reagent
pack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12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7143A (zh
Inventor
大渊仁史
松本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67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7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7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7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79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asks execut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81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relatively moving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containers in an horizontal plane
    • G01N35/1083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relatively moving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containers in an horizontal plane with one horizontal degree of freed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样本处理装置,它在上游一侧的处理步骤发生异常时也能够继续下游一侧的处理步骤,且能够提高进行各处理步骤的各机构部件的布局自由度。此样本处理装置100具有:第一机构部件11,其能够在包括重复区域16和非重复区域17a的第一作业范围11a移动,用于对容器15进行第一处理;第二机构部件12,其能够在包括重复区域16的第二作业范围12a移动,用于对完成了第一处理的容器15进行第二处理;作业检测部件13,用于检测第一机构部件11的作业;控制部件14,用于根据作业检测部件13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出第一机构部件11的异常时,实施控制以中止第一处理,使第一机构部件11从重复区域16退避,使第二机构部件12继续进行第二处理。

Description

样本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样本处理装置的异常处理。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样本处理装置,它有进行上游一侧的处理步骤的第一机构部件和进行下游一侧的处理步骤的第二机构部件。此样本处理装置在第一机构部件出现异常时,进行异常处理,即停止第一机构部件运行而继续使第二机构部件运行。第一机构部件和第二机构部件有间隔地分开配置,使相互的运行范围不重叠。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9-20438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为避免第一机构部件异常停止时妨碍运行,需要将第一机构部件和第二机构部件有间隔地分开配置,使相互运行范围不重叠。其结果,包括第一机构部件和第二机构部件的样本处理装置各部分的布局受到限制,人们希望提高布局自由度。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在于提供一种样本处理装置,它在上游一侧的处理步骤发生异常时也能够继续进行下游一侧的处理步骤,且能够提高进行各处理步骤的各机构部件的布局自由度。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此样本处理装置具有:第一机构部件,能够在包括重复区域和非重复区域在内的第一作业范围移动,用于对装样本的容器进行第一处理;第二机构部件,能够在包括重复区域并与非重复区域不重复的第二作业范围移动,用于对完成了第一处理的容器进行第二处理;作业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第一机构部件的作业;控制部件,当根据作业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检测出第一机构部件的异常时,实施控制,中止第一处理,使第一机构部件从重复区域退避,使第二机构部件继续进行第二处理。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构部件包括用于向所述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所述第二机构部件包括用于进行所述分装处理已完成的所述容器的移送处理的容器移送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试剂分装机构在所述重复区域向所述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
优选地,还包括:反应部件,用于安放所述分装处理后的所述容器,使所述容器内的样本与试剂反应;以及分离处理部件,用于从所述容器分离样本与试剂的未反应成分;其中,所述第二机构部件将所述分装处理后的所述容器移送到所述反应部件,将反应后的所述容器从所述反应部件以通过所述重复区域的路径移送到所述分离处理部件。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的第二试剂分装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机构部件将进行了所述第二试剂分装机构的试剂的分装处理后的所述容器移送到所述分离处理部件,将进行了所述分离处理部件的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容器移送到所述重复区域;所述第一试剂分装机构向由所述第二机构部件从所述分离处理部件移送到所述重复区域的所述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
优选地,所述第二机构部件将所述第二试剂分装机构进行了试剂的分装处理后的所述容器移送到所述反应部件,将反应后的所述容器以经过所述重复区域的路径移送到所述分离处理部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构部件包括用于分装所述试剂的移液器、以及用于向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移液器的升降机构;所述作业检测部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移液器的碰撞的碰撞检测传感器;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碰撞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所述移液器的碰撞。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构部件包括用于分装所述试剂的移液器、以及用于向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移液器的升降机构;所述作业检测部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移液器上下方向的上侧原点位置的第一原点传感器;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原点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所述第一机构部件向所述上侧原点位置的原点复位的相关异常。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构部件包括用于在所述重复区域和所述非重复区域之间移动的电机;所述作业检测部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机的旋转位置的编码器;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编码器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所述第一机构部件在所述重复区域和所述非重复区域之间的移动的相关异常。
优选地,所述作业检测部件包括在所述非重复区域检测所述第一机构部件的水平方向的水平原点位置的第二原点传感器;所述控制部件在检测出所述第一机构部件的异常时根据所述第二原点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让所述第一机构部件退避到所述水平原点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构部件是用于向所述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所述样本处理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原点位置、用于清洗所述分装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机构部件的清洗部件。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件在所述第一机构部件向所述非重复区域进行退避作业的过程中检测出所述第一机构部件的异常时,停止所述第一机构部件和所述第二机构部件双方的作业。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构部件包括用于对所述容器进行移送处理的第一容器移送机构;所述第二机构部件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容器移送机构完成了所述移送处理的所述容器进行移送处理的第二容器移送机构。
优选地,还包括对所述第二机构部件进行了第二处理的样本进行测定的测定部件;所述第一机构部件和所述第二机构部件配置于第一层;所述测定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层下方的第二层。
发明效果
在上游一侧的处理步骤发生异常时也能继续进行下游一侧的处理步骤,而且进行各处理步骤的机构部件布局自由度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处理装置的简要平面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处理装置第一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说明图2中容器移送机构和试剂分装机构各自作业范围的部分放大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处理装置第二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说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处理装置层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处理装置的试剂分装机构的斜视图;
图7为说明测定处理作业的流程图;
图8为说明R3试剂分装处理作业的流程图;
图9为说明控制部件的异常处理作业的流程图;
图10为说明退避作业的流程图;
图11为说明检测异常时停止的机构的范围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机构部件和第二机构部件另一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第一机构部件和第二机构部件另一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3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处理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样本处理装置的概要结构]
如图1所示,样本处理装置100具有第一机构部件11、第二机构部件12、作业检测部件13和控制部件14。样本处理装置100用于通过依次对装样本的容器15进行数项处理来对样本进行分析。
第一机构部件11能够对装样本的容器15进行第一处理。第二机构部件12能够对完成了第一处理的容器15进行第二处理。即,第一机构部件11实施第二机构部件12上游一侧的处理步骤,第二机构部件12实施第一机构部件11下游一侧的处理步骤。
第一机构部件11能够在包含重复区域16和非重复区域17a的第一作业范围11a移动。第二机构部件12能够在包含重复区域16并与非重复区域17a不重复的第二作业范围12a移动。
第一作业范围11a和第二作业范围12a在重复区域16重复。另一方面,第一作业范围11a的非重复区域17a与第二作业范围12a的非重复区域17b不重复。因此,重复区域16中仅能容许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其中之一进入。
作业检测部件13能够检测出第一机构部件11的作业。作业检测部件13可以包括各种传感器。作业检测部件13可以包括检测第一机构部件11已移到第一作业范围11a的一定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和开关。此外,作业检测部件13也可以包括用于检测随着第一处理的作业第一机构部件11碰撞(接触)物体的检测部件。作业检测部件13采用与第一机构部件11实施的第一处理相应的结构。
控制部件14控制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的作业。控制部件14能够获取作业检测部件13的检测信号,根据作业检测部件13的检测结果检测出第一机构部件11的异常。控制部件14检测出第一机构部件11异常时,能够进行控制,中止第一处理,让第一机构部件11从重复区域16退避,让第二机构部件12继续第二处理。因此,即使第一机构部件11发生异常,对于异常发生时已完成了第一处理的容器15实施包括第二处理在内的下游一侧步骤的处理,作为分析对象。
以此,即使第一机构部件11与第二机构部件12相互的作业范围有重复地配置,在第一机构部件11发生异常时,能够让第一机构部件11从重复区域16退避到非重复区域17a。因此,上游一侧处理步骤发生异常时,下游一侧的处理步骤也能继续。此外,不必为防止发生干扰而将第一机构部件11与第二机构部件12有间隔地分开设置,从而使进行各处理步骤的第一机构部件11与第二机构部件12的布局自由度得到提升。
较为理想的是,控制部件14在第一机构部件11向非重复区域17a退避的作业过程中检测出第一机构部件11的异常时,停止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双方的作业。即,随着检测出第一机构部件11的异常而实施第一机构部件11的退避作业时,在发生了退避作业无法正常完成的异常时,控制部件14停止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双方的作业。以此,当发生无法完成向非重复区域17a的退避作业的异常时,不仅停止第一机构部件11,第二机构部件12也停止作业,能够切实迅速防止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与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相关的其他机构发生作业干扰。
[样本处理装置的详细结构]
下面参照图2以后的附图,就图1所示样本处理装置100的详细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样本处理装置100为测定测定对象样本中所含有的抗原、抗体等的免疫分析装置。样本为血清等血液试样。此外,样本处理装置100也可以是免疫分析装置以外的其他样本处理装置。在此省略说明,但样本处理装置100比如也可以是凝血测定装置、尿中有形成分分析装置、基因扩增测定装置或生化分析装置等临床检查用样本分析装置。
样本处理装置100如图2所示,具有机壳21、样本运送机构22、样本分装机构23、吸头供应机构24、容器供应机构25、容器运送部件26、试剂安放部件27、数个反应部件28a~28c、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和第三试剂分装机构29、一个分离处理部件32、R4/R5试剂分装机构33、以及层间运送部件34。样本处理装置100具有向上述各部件运送容器15的容器移送机构35、36和37。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机构部件11包括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第二机构部件12包括容器移送机构36。以此,即使在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发生异常时,异常发生前已完成了分装处理的容器15能够由容器移送机构36移送到处理步骤的下游一侧。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也可以包含其他机构,关于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的其他具体例子将在后面详述。
机壳21平面看时呈长方形。机壳21收纳着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等样本处理装置100的各部件。机壳21包括第一层21a(参照图2)、在第一层21a下侧的第二层21b(参照图4)、在第二层21b下侧的第三层21c(参照图5)。也就是说机壳21具有上下设有数层的层结构。此外,机壳21可以由一层或二层构成,也可以设四层以上。以下为便于说明,以沿机壳21长边的水平方向为X方向,以沿机壳21短边的水平方向为Y方向。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相交的上下方向为Z方向。
首先参照图2就第一层21a上设置的各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样本运送机构22能够将放置有数支装样本的试管22a的架22b运送到一定的样本吸移位置。样本分装机构23能够吸移试管22a中的样本,将所吸移的样本分装到配置于样本分装位置26a的容器15。容器15是用于使容器15内的样本与试剂发生反应的反应容器(反应杯、cuvette)。样本分装机构23分装样本时,安装吸头供应机构24供应的一次性移液器吸头(无图示)。
容器供应机构25收纳多个容器15,能够逐个向容器运送部件26供应容器15。容器运送部件26能够安放容器供应机构25供应的容器15并将其运到样本分装位置26a、R1试剂分装位置26b和容器取出位置26c。
试剂安放部件27包括圆筒形的箱27a、圆环形的试剂设置部件27b和27c。试剂安放部件27是冷藏库,其通过冷却机构冷却置于具有隔热功能的箱27a内的试剂。
圆环形的试剂设置部件27b和27c同心配置,且能够相互独立旋转。外圈的试剂设置部件27b能够安放数个试剂容器27d。试剂容器27d中装有R2试剂。R2试剂含有与捕捉抗体结合的磁性粒子。内圈的试剂设置部件27c能够安放数个试剂容器27e。试剂容器27e内部的试剂收纳空间分为两部分,两个试剂收纳空间分别装有R1试剂和R3试剂。R1试剂含有与样本所含有的抗原结合的捕捉抗体。R3试剂含有与抗原、捕捉抗体和磁性粒子的复合体结合的标记抗体。数个试剂容器27d和27e通过试剂设置部件27b和27c的旋转分别被置于一定试剂吸移位置。箱27a上面设有三个能够开关的吸口27f、27g和27h,用于分别吸移R1试剂~R3试剂。
三个反应部件28a~28c分别具有安放容器15并使容器15中装的样本与试剂发生反应的功能。具体而言,反应部件28a~28c各自具有数个容器安放孔28d,能够对放置到容器安放孔28d的容器15内收纳的试样进行加热。
反应部件28a进行分装了样本和R1试剂后的容器15内的试样的一次反应处理、以及针对分装R2试剂后的试样的二次反应处理。反应部件28a和反应部件28b之间有集磁端口38,该集磁端口38用于将容器15安放在安放孔内,并用磁石将容器15内试样中的磁性粒子聚集起来。集磁端口38在容器移送机构35的作业范围35a与容器移送机构36的第二作业范围12a的重复区域。在集磁端口38进行容器移送机构35与容器移送机构36之间的容器15的传递。
反应部件28b在反应部件28a与分离处理部件32之间的位置。反应部件28b对分装R3试剂后的试样进行三次反应处理。反应部件28b与试剂安放部件27之间有R2分装端口39。反应部件28b与分离处理部件32之间有R3分装端口40。R2分装端口39在容器移送机构35的作业范围35a与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的作业范围的重复区域。R3分装端口40在容器移送机构36的第二作业范围12a与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第一作业范围11a的重复区域16(参照图3)。
反应部件28c对后述R4试剂和R5试剂分装后的试样进行四次反应处理。
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和第三试剂分装机构29能够进行向容器15分装试剂的处理。第三试剂分装机构29能够在作为试剂吸移位置的吸口27f与R1试剂分装位置26b之间移动。第三试剂分装机构29包括吸移和排出试剂的移液器29a。移液器29a从试剂安放部件27的试剂容器27e吸移R1试剂,将R1试剂分装到R1试剂分装位置26b的容器15中。
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能够在作为试剂吸移位置的吸口27g与作为试剂分装位置的R2分装端口39之间移动。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包括用于吸移和排出试剂的移液器30a。移液器30a从试剂安放部件27的试剂容器27d吸移R2试剂,将R2试剂分装到运送至R2分装端口39的容器15中。
如图3所示,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能够在作为试剂吸移位置的吸口27h与作为试剂分装位置的R3分装端口40之间的第一作业范围11a移动。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包括用于吸移和排出试剂的移液器31a。移液器31a从试剂安放部件27的试剂容器27e(参照图2)吸移R3试剂,将R3试剂分装到运送至R3分装端口40的容器15中。吸口27h与R3分装端口40之间有清洗部件41。向清洗部件41供应清洗液。在清洗部件41清洗分装处理后的移液器31a内部和外部。吸口27h和清洗部件41处于非重复区域17a。
返回图2,分离处理部件32配置于反应部件28b和反应部件28c之间。分离处理部件32能够进行从容器15分离样本和试剂的未反应成分的BF分离处理。分离处理部件32包括数个能够分别设置容器15的处理端口32a。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端口32a设有四个。在反应部件28b一侧的两个处理端口32a中对分装R2试剂后的容器15进行一次BF分离处理。在反应部件28c一侧的两个处理端口32a中对分装R3试剂后的容器15进行二次BF分离处理。
分离处理部件32和反应部件28c之间设有中转部件42。中转部件42有能够安放容器15的安放孔。二次BF分离处理后的容器15运送到中转部件42。中转部件42在容器移送机构36的第二作业范围12a与容器移送机构37的作业范围37a的重复区域。在中转部件42进行容器移送机构36和容器移送机构37之间的容器15的传递。
R4/R5试剂分装机构33包括R4试剂嘴33a和R5试剂嘴33b。R4试剂嘴33a和R5试剂嘴33b分别向容器15内排出R4试剂和R5试剂。R4试剂含有分散液,R5试剂含有发光底物。
层间运送部件34有能够安放容器15的安放孔。层间运送部件34通过后述升降装置44在第一层21a和第二层21b之间升降。通过层间运送部件34和升降装置44能够在第一层21a和第二层21b之间移送容器15。
容器移送机构35、36和37能够分别安放容器15并将其运送到各部件。容器移送机构35、36和37均为能够向水平二轴和上下一轴这垂直相交的三轴移动的直角坐标型机扑(cartesian robot)机构。容器移送机构35、36和37的结构基本相同,可以采用大家都知道的结构。在此,仅就容器移送机构36进行说明,容器移送机构35和37省略。
容器移送机构36如图3所示,包括X方向的移动机构51、Y方向的移动机构52和上下方向(Z方向)的移动机构53。移动机构51、移动机构52和移动机构53分别具有X轴用电机54、Y轴用电机55和Z轴用电机56。容器移送机构36包含夹持容器15的夹钳57。夹钳57能够通过移动机构51、移动机构52和移动机构53向XYZ三轴方向移动。容器移送机构36能够在第二作业范围12a水平移动。
第二作业范围12a包括反应部件28b、集磁端口38、R3分装端口40、分离处理部件32和中转部件42。第二作业范围12a中包含R3分装端口40的区域是与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第一作业范围11a的重复区域16。其他区域为与第一作业范围11a之间的非重复区域17b。
容器移送机构36最好向反应部件28b移送R3试剂分装处理后的容器15,将反应后的容器15从反应部件28b以通过重复区域16的路径移送到分离处理部件32。采用如此移送路径,即容器移送机构36通过重复区域16往返于反应部件28b和分离处理部件32的移送路径,不必为了得到避开重复区域16的移送路径而使反应部件28b和分离处理部件32紧邻配置或是设置数个反应部件28b和分离处理部件32,因此能够提高反应部件28b和分离处理部件32或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等部件的布局自由度。而且,当在重复区域16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发生异常时,也能够让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退避到非重复区域17a,从而能够继续容器移送机构36的移送处理。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容器移送机构36将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进行R2试剂分装处理后的容器15移送到分离处理部件32,将分离处理部件32进行分离处理后的容器15移到重复区域16。然后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向容器移送机构36从分离处理部件32移到重复区域16的容器15分装R3试剂。以此,不必为了得到避开重复区域16的移送路径而让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与分离处理部件32紧邻。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容器移送机构36将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进行R2试剂分装处理后的容器15移送到反应部件28b,将反应后的容器15以经过重复区域16的路径移送到分离处理部件32。以此能够提高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反应部件28b、分离处理部件32和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各部件的布局自由度。另外,容器移送机构36反复从重复区域16通过,即便如此,当在重复区域16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发生异常时,也能够继续由容器移送机构36进行反复移送处理。
返回图2,容器移送机构35能够安放着容器15在作业范围35a移动。作业范围35a中包括反应部件28a、R2分装端口39和集磁端口38。容器移送机构37能够安放着容器15在作业范围37a移动。作业范围37a中包括中转部件42、反应部件28c、R4/R5试剂分装机构33和层间运送部件34。
下面参照图4,就第二层21b上设置的各部件结构进行说明。
样本处理装置100在机壳21的第二层21b具有测定部件43、升降装置44、容器运送部件45、容器废弃口46和控制部件14。如此,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测定部件43配置于第一层21a下面的第二层21b。将第一机构部件11(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和第二机构部件12(容器移送机构36)配置于第一层21a,将测定部件43配置于第二层21b,这样能够缩小样本处理装置100的占用面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的各作业范围也能够有重复区域16,从而得以确保布局的充分自由。
容器运送部件45在下降到第二层21b的层间运送部件34、测定部件43和容器废弃口46中间运送容器15。
测定部件43包括光电倍增管等光检测器43a。测定部件43通过光检测器43a获取与经过了各种处理的样本的抗原结合的标记抗体与发光底物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以此测定该样本中所含有的抗原的量。
控制部件14具有包括CPU14a和存储部件14b等的PC(个人电脑)。PC通过CPU14a执行存在存储部件14b中的控制程序14c来发挥样本处理装置100的控制部件的功能。控制部件14如上所述,根据作业检测部件13的检测结果进行检测第一机构部件11异常的控制、让第一机构部件11退避到非重复区域17a的控制、以及让第二机构部件12继续第二处理的控制。此外,控制部件14控制上述样本处理装置100各部件的作业。
如图5所示,样本处理装置100在机壳21的第三层21c具有容器收纳部件47。容器收纳部件47中设置有收纳清洗液的清洗液容器47a。清洗液容器47a内的清洗液经过无图示的流路供应到第一层21a的清洗部件41。容器收纳部件47也可以设置清洗液容器47a以外的其他液体容器。
[试剂分装机构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6和图3就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另外,第三试剂分装机构29和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的结构也基本上与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结构相同。
如图6所示,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包括分装试剂的移液器31a、向上下方向移动移液器31a的升降机构61、以及在试剂吸移位置(即吸口27h)和试剂分装位置(即R3分装端口40)之间直线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62。
移液器31a安装在安放件63上。移液器31a的上端部连接着无图示的流路。升降机构61包括引导安放件63升降的导轨61a、连接在安放件63上的传导机构61b、以及升降用电机61c。传导机构61b比如是传送带—滑轮机构,安放件63连接着环形传送带的一部分。电机61c比如是步进式电机,连接着传导机构61b的滑轮。凭借电机61c的驱动力上下移动传导机构61b的传送带,以此,安放件63与移液器31a一起升降。升降机构61设置于安放件64上。
水平移动机构62包括引导安放件64水平移动的导轨62a、连接在安放件64上的传导机构62b、以及给传导机构62b以驱动力的水平移动用电机62c。电机62c是使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在重复区域16(参照图3)和非重复区域17a(参照图3)之间移动的电机。传导机构62b比如是传送带—滑轮机构,电机62c比如是步进式电机。凭借电机62c的驱动力向水平方向移动传导机构62b的传送带,以此,安放件64、安放件63和移液器31a一体化地向水平方向直线移动。水平移动机构62设置于支撑件65上。
检测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作业的作业检测部件13最好包括检测移液器31a的碰撞的碰撞检测传感器66。碰撞检测传感器66比如是光遮断器。碰撞检测传感器66固定于安放件63。安放件63支撑着移液器31a,使之能够相对于安放件63在一定范围66a内向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移液器31a由无图示的助力件赋予向下的力量,位于一定范围66a的下端位置。移液器31a上设有遮挡碰撞检测传感器66光线的检测件66b。碰撞检测传感器66通常为遮光状态。当在安放件63下降过程中移液器31a的前端与某个物体碰撞,会使移液器31a在一定范围66a的范围内被向上顶。其结果,检测件66b从遮光位置向上偏移,碰撞检测传感器66转换为透光状态。
此外,作业检测部件13最好包括用于检测移液器31a上下方向的上侧原点位置的第一原点传感器67。第一原点传感器67配置于上侧原点位置。第一原点传感器67比如是设在安放件64上的光遮断器。安放件63上设置有在上侧原点位置遮挡第一原点传感器67光线的检测件67a。向Z1方向上升中的安放件63到达上侧原点位置时,第一原点传感器67从透光状态转为遮光状态。根据第一原点传感器67的检测信号变化,控制部件14检测出安放件63和移液器31a到达上侧原点位置。
作业检测部件13最好包括用于检测电机62c的旋转位置的编码器68。编码器68安装在电机62c上,检测电机62c驱动时的实际旋转量。根据编码器68的检测信号,控制部件14使移液器31a向试剂吸移位置和试剂分装位置水平移动。
作业检测部件13最好包括第二原点传感器69,该第二原点传感器69用于在非重复区域17a检测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水平方向的水平原点位置69a。第二原点传感器69比如是设于安放件64的光遮断器。支撑件65上设置有检测件69b。水平移动中的安放件64到达水平原点位置69a后,通过检测件69b使第二原点传感器69从透光状态切换为遮光状态。根据第二原点传感器69的检测信号的变化,控制部件14检测出安放件64、安放件63和移液器31a到达水平原点位置69a。另外,水平原点位置69a配置在非重复区域17a。
水平原点位置69a最好是异常发生时的退避位置。即,控制部件14检测出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异常后,根据第二原点传感器69的检测结果使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退避到水平原点位置69a。以此,即使当检测出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异常时,照样能检测到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已退避到非重复区域17a的水平原点位置69a。因此,能够在确认退避作业正常完成且不会产生干扰的基础上,继续容器移送机构36的移送处理。
更为理想的是,如图3所示,水平原点位置69a上设有用于清洗分装处理后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清洗部件41。以此,能够将检测出异常时的退避位置兼作为正常作业时的清洗位置,不必为检测出异常时的退避作业另设专用的原点传感器。因此,在检测出异常、实施退避作业时也能够防止检测位置用的零部件数增加。
[样本处理装置的测定处理作业]
下面参照图2和图7,就样本处理装置100的测定处理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概述测定作业。样本处理装置100首先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让捕捉抗体与样本所含有的抗原结合,让磁性粒子与结合到抗原的捕捉抗体结合。然后,样本处理装置100进行一次BF分离处理,即用磁力捕捉结合的抗原、捕捉抗体和磁性粒子的复合体,除去未反应的捕捉抗体。然后,样本处理装置100进行二次BF分离处理,即让标记抗体与复合体结合后,用磁力捕捉结合的磁性粒子、抗原和标记抗体的复合体,除去未反应的标记抗体。接着,样本处理装置100添加分散液和发光底物后,测定标记抗体与发光底物反应所产生的发光量。样本处理装置100经过如此步骤,定量测定样本所含有的、与标记抗体结合的抗原,以此能够对样本进行多种不同分析项目所对应的分析。
下面,用图7的流程图说明样本处理装置100的测定处理作业。另外,样本处理装置100的作业控制由控制部件14(参照图4)执行。实际上,针对数个容器15内各样本的处理作业并列地连续地进行,但以下只说明针对一个容器15的样本进行的分析处理。在以下,样本处理装置100的各部件参照图2或图4。
首先,在步骤S1,容器供应机构25将新容器15放置到容器运送部件26。在步骤S2,容器运送部件26将容器15运送到R1试剂分装位置26b,第三试剂分装机构29向容器15分装R1试剂。在步骤S3,容器运送部件26将容器15运送到样本分装位置26a,样本分装机构23将从试管22a吸移的样本分装到容器15。
在步骤S4,容器运送部件26将容器15运送到容器取出位置26c,容器移送机构35取出容器15,并将其放置到反应部件28a。在此状态下,进行一次反应处理,即容器15内的样本和R1试剂加热一定时间,加热到一定温度。
在步骤S5,容器移送机构35将容器15从反应部件28a运送到R2分装端口39,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向容器15分装R2试剂。在步骤S6,容器移送机构35从R2分装端口39取出容器15,并将其放置到反应部件28a。在此状态下,进行二次反应处理,即容器15内的样本、R1试剂和R2试剂加热一定时间,加热到一定温度。
在步骤S7,进行一次BF分离处理。具体而言,容器移送机构35将容器15从反应部件28a运送到集磁端口38。在集磁端口38,用磁石将容器15内的磁性粒子通过磁力聚集在一起。然后,容器移送机构36将容器15从集磁端口38运送到分离处理部件32。分离处理部件32通过磁力捕捉容器15内的抗原、R1试剂和R2试剂的复合体,并除去未反应的R1试剂。
在步骤S8,容器移送机构36将容器15从分离处理部件32运送到R3分装端口40。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移动到R3分装端口40,将R3试剂分装到容器15。分装后,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移动到清洗部件41。
在步骤S9,容器移送机构36将容器15从R3分装端口40取出,并将其放置到反应部件28b。在此状态下,进行三次反应处理,即容器15内的样本、R1试剂、R2试剂和R3试剂加热一定时间,加热到一定温度。
在步骤S10,进行二次BF分离处理。具体而言,容器移送机构36将容器15从反应部件28b运送到集磁端口38,将容器15内的磁性粒子通过磁力聚集在一起。然后,容器移送机构36将容器15从集磁端口38经过重复区域16运送到分离处理部件32。分离处理部件32通过磁力捕捉容器15内的抗原、R1试剂、R2试剂和R3试剂的复合体,并除去未反应的R3试剂。
在步骤S11,容器移送机构36将容器15从分离处理部件32运送到中转部件42。
在步骤S12,分装R4试剂和R5试剂。容器移送机构37将容器15从中转部件42取出并运送到R4/R5试剂分装机构33。R4/R5试剂分装机构33依次向容器15分装R4试剂和R5试剂。
在步骤S13,容器移送机构37将容器15放置到反应部件28c。在此状态下,进行四次反应处理,即容器15内的样本和R1试剂~R5试剂加热一定时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过该四次反应处理,测定用试样的制备处理完成。
在步骤S14,容器移送机构37将容器15从反应部件28c取出,并将其放置到层间运送部件34。然后,升降装置44使层间运送部件34下降,将容器15运到第二层21b(参照图4)。
在步骤S15,进行光学检测。具体而言,容器运送部件45从层间运送部件34取出容器15,并将其运到测定部件43。测定部件43测定样本所含有的抗原的量。光学检测结束后,在步骤S16,容器运送部件45从测定部件43取出测定完成的容器15,将其废弃至容器废弃口46。按照上述内容,进行样本处理装置100的测定处理作业。
[样本处理装置的异常检测作业]
下面就样本处理装置100的异常检测作业进行说明。在此,参照图8就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分装作业中控制部件14的异常检测进行说明。图8所示的R3试剂分装作业的处理就是图7的步骤S8实施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处理。以下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各部分参照图6,有关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移动的各位置参照图3。
在步骤S21,控制部件14让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水平移动到试剂吸移位置(即吸口27h)。
在步骤S22,控制部件14使移液器31a下降到一定试剂吸移高度位置。在步骤S23,控制部件14让移液器31a吸移R3试剂。
在步骤S24,控制部件14让移液器31a上升到上侧原点位置。
在步骤S25,控制部件14让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水平移动到R3试剂的试剂分装位置(R3分装端口40)。此时,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进入第一作业范围11a的重复区域16。
在步骤S26,控制部件14使移液器31a下降到一定的试剂排出高度位置。在步骤S27,控制部件14让移液器31a排出R3试剂。在步骤S28,控制部件14使移液器31a上升到上侧原点位置。
在步骤S29,控制部件14让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水平移动到水平原点位置69a(清洗部件41)。在步骤S30,控制部件14使移液器31a下降至一定的清洗高度位置。在步骤S31,控制部件14让移液器31a实施清洗作业。
在步骤S32,控制部件14使移液器31a上升至上侧原点位置。通过以上步骤进行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分装作业。
控制部件14在步骤S21、S25和S29各步骤中当编码器68的检测值在允许范围以外时检测出异常。即,电机62c实际的驱动量(即实际旋转脉冲数)相对于控制部件14给予电机62c的指令值(即指令脉冲数)而言偏离允许范围时,控制部件14检测为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在重复区域16和非重复区域17a之间的移动的相关异常。以此就能检测出分装处理所伴随的、在重复区域16和非重复区域17a之间的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异常,迅速让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退避至非重复区域17a。
控制部件14在步骤S22、S26和S30各步骤中根据碰撞检测传感器66的检测信号变化,将移液器31a的碰撞检测为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异常。移液器31a的碰撞比如是指物体错误地放在移液器31a的下降位置、移液器31a水平方向的位置偏离下降位置、移液器31a弯曲、安放件63倾斜等原因引起的异常。以此能够检测出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不能正常进行分装处理的异常,并迅速让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退避至非重复区域17a。
此外,控制部件14在步骤S24、S28和S32各步骤,根据第一原点传感器67的检测信号检测出返回上侧原点位置的原点复位异常。如果进行移液器31a的上升作业后移液器31a也没有到达上侧原点位置、或是移液器31a到达上侧原点位置的时间比允许范围早或晚,则控制部件14将其检测为移液器31a返回上侧原点位置的原点复位失败。以此,能够检测出分装处理所伴随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升降作业无法正常进行的异常,并迅速让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退避至非重复区域17a。
如上所述,在各个步骤进行时实施异常判断。在某个步骤检测出异常时,控制部件14中断以后的步骤,进行后述异常处理。因此,控制部件14只有当下的步骤的作业中未检测出异常时才实施下一步骤的处理。
另外,作业检测部件13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试剂排出作业的传感器。此时,控制部件14也可以根据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试剂排出作业的检测结果检测出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不能正常进行分装处理的异常。
[样本处理装置的异常处理]
下面用图9和图10的流程图说明样本处理装置100的异常处理。图9所示异常处理是如图8各步骤所示地当控制部件14检测出异常时插入实施的处理。在此,以检测出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异常时的异常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9的步骤S41,控制部件14判断此次检测出的异常是否为退避作业中的异常。当此次检测出的异常是图8所示样本处理装置100中的常规分析作业过程中检测出的异常时,控制部件14将处理推进至步骤S42。
在步骤S42,控制部件14开始检测出异常的机构的退避作业。在图10的步骤S51,控制部件14让移液器31a上升到上侧原点位置。然后,在步骤S52,控制部件14让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水平移动到水平原点位置69a。因此,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从重复区域16移出,退避到非重复区域17a的水平原点位置69a(参照图3),于是容器移送机构36继续进行移送处理。
在图9的步骤S42开始退避作业后,控制部件14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43。在步骤S43,控制部件14将因发生异常的机构而不能继续进行测定的容器15设定为故障对待。
因发生异常的机构而不能继续测定的容器15指发生异常的机构所实施的处理的对象容器15。当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进行分装处理的过程中检测出异常时,为分装R3试剂而配置到R3试剂的试剂分装位置(R3分装端口40)的容器15受到故障对待。设定为故障对待的容器15将被排除在以后的测定处理的对象之外。
此时,在检测出异常时已完成R3试剂分装处理的容器15作为测定对象。即,关于在检测出异常时已设置到反应部件28b和分离处理部件32的已分装R3试剂的容器15,在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退避到水平原点位置69a的状态下,由容器移送机构36继续移送。因此,在检测出异常时已分装R3试剂的容器15经过下游步骤的R4试剂和R5试剂的分装处理等,完成至测定部件43的测定处理。
在此,在步骤S42开始退避作业时,控制部件14在图10所示步骤S51和S52的退避作业中仍然进行异常检测。控制部件14在步骤S51根据第一原点传感器67的检测信号检测返回上侧原点位置的原点复位异常。控制部件14在步骤S52根据第二原点传感器69的检测信号检测返回水平原点位置的原点复位异常。因此,当在退避作业进行过程中检测出进行退避作业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异常时,控制部件14将处理从图9的步骤S41推进到步骤S44。
在步骤S44,控制部件14让因检测出异常而退避失败的机构和可能干扰该机构的机构停止作业。即,当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退避作业失败时,作为第一机构部件11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和作为第二机构部件12的容器移送机构36二者均停止。此时,对于停止作业的机构,控制部件14在检测出退避作业过程中的异常时,让其当场停止,而不让其实施退避作业。
另外,有可能干扰退避失败的机构的机构的范围也可以与容器移送机构的作业范围相应地进行设定。即,如图11所示,与处理步骤的阶段相应地将各机构群分类为组71~组76。在样本处理装置100分别将容器移送机构35负责移送的机构群、容器移送机构36负责容器移送的机构群、以及容器移送机构37负责容器移送的机构群设为组73、74、75。有退避失败的机构时,也可以停止该机构所属组中的所有机构的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退避作业失败时,作为第一机构部件11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和作为第二机构部件的容器移送机构36二者停止,不仅如此,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所属的组74的各机构一并停止。具体而言,当在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退避作业过程中检测到异常时,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容器移送机构36、反应部件28b和分离处理部件32都停止。随着组74的停止,上游一侧的组71~73也停止。
接着,在图9的步骤S45,控制部件14将因为停止的各机构而无法继续测定的全部容器15设定为故障对待。即,由于作为第一机构部件11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和作为第二机构部件的容器移送机构36停止而不能继续测定的容器15都受到故障对待。即,当在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退避作业过程中检测到异常时,由容器移送机构36移送的各容器15被设定为故障对待。
也就是说,不能继续测定的容器15的范围为图11所示组74内的容器15。具体而言,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的分装处理对象容器15、置于反应部件28b的反应处理中的容器15、置于分离处理部件32的容器15、集磁端口38的容器15、以及中转部件42的容器15被设定为故障对待。
此时,对于在容器移送机构36下游一侧由容器移送机构37移送的容器15继续测定作业。因此,在检测出异常时在下游一侧的组75、76的容器15经过下游步骤的R4试剂和R5试剂的分装处理等,完成到测定部件43的测定处理。
[第一机构部件和第二机构部件的其他结构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就第一机构部件11包括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第二机构部件12包括容器移送机构36的例子进行了具体说明,但第一机构部件11和第二机构部件12也可以包括其他机构。
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第一机构部件11包括对容器15进行移送处理的第一容器移送机构111,第二机构部件12包括对第一容器移送机构111完成了移送处理的容器15进行移送处理的第二容器移送机构121。关于第一容器移送机构111比如包括容器移送机构35,第二容器移送机构121比如包括容器移送机构36。
在此情况下,容器移送机构35的第一作业范围112和容器移送机构36的第二作业范围122包括相互重复的重复区域161。容器移送机构35的第一作业范围112和容器移送机构36的第二作业范围122分别包括不互相重复的非重复区域113和123。此时,作业检测部件13包括水平方向驱动用的电机114和115各自的编码器116。控制部件14根据编码器116的检测结果检测容器移送机构35的异常。然后,检测出容器移送机构35的异常后,控制部件14让容器移送机构35退避到非重复区域113,让容器移送机构36的移送处理继续。
容器移送机构35的退避位置最好是配置在非重复区域113的原点位置。更为理想的是,在原点位置设有原点传感器117,控制部件14能够确认退避作业完成。采用如此结构,即使当容器移送机构35向重复区域161的R2分装端口39和集磁端口38移送容器15时发生异常,也能够使容器移送机构35退避到非重复区域113。因此,容器移送机构36的移送处理能够与容器移送机构35互不干扰地继续进行。
又如图13所示,也可以使第一容器移送机构111包括容器移送机构36,第二容器移送机构121包括容器移送机构37。容器移送机构36的第一作业范围132和容器移送机构37的第二作业范围142包括互相重复的重复区域162,且分别包括互不重复的非重复区域133和143。作业检测部件13包括水平方向驱动用的电机54和55各自的编码器134。控制部件14根据编码器134的检测结果检测出容器移送机构36的异常时,让容器移送机构36退避到非重复区域133,让容器移送机构37的移送处理继续进行。容器移送机构36的退避位置最好是配置在非重复区域133的原点位置。原点位置设有原点传感器135。
采用如此结构,即使当容器移送机构36向重复区域162的中转部件42移送容器15时发生了异常,也能使容器移送机构36退避到非重复区域133。因此,容器移送机构37的移送处理能够与容器移送机构36互不干扰地继续进行。
此外,还可以如图12所示,第一机构部件11包括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第二机构部件12包括容器移送机构35。在此情况下,当在重复区域的R2分装端口39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发生异常时,也能够让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0退避到非重复区域,继续容器移送机构35的移送处理。
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绝无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所限,仅由权利要求书所示,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具有同样意思及与权利要求具有同样范围的内容下的所有变形。
标号说明
11:第一机构部件、11a:第一作业范围、12:第二机构部件、12a:第二作业范围、13:作业检测部件、14:控制部件、15:容器、16:重复区域、17a、17b:非重复区域、28b:反应部件、30:第二试剂分装机构、31:第一试剂分装机构、31a:移液器、32:分离处理部件、36:容器移送机构、41:清洗部件、62:升降机构、66:碰撞检测传感器、67:第一原点传感器、68:编码器、69:第二原点传感器、111:第一容器移送机构、121:第二容器移送机构。

Claims (14)

1.一种样本处理装置,包括:
试剂分装部件,能够在包括重复区域和非重复区域在内的第一作业范围内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用于对装样本的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
容器移送部件,能够在包括所述重复区域并与所述非重复区域不重复的第二作业范围内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用于对完成了所述分装处理的所述容器进行移送处理;
作业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试剂分装部件的作业;以及
控制部件,根据所述作业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异常时,所述控制部件实施控制,使所述分装处理中止,所述试剂分装部件从所述重复区域向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后退,使所述容器移送部件继续进行所述移送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包括用于向所述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
所述容器移送部件包括用于进行所述分装处理已完成的所述容器的移送处理的容器移送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试剂分装机构在所述重复区域向所述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应部件,用于安放所述分装处理后的所述容器,使所述容器内的样本与试剂反应;以及
分离处理部件,用于从所述容器分离样本与试剂的未反应成分;
其中,所述容器移送部件将所述分装处理后的所述容器移送到所述反应部件,将反应后的所述容器从所述反应部件以通过所述重复区域的路径移送到所述分离处理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的第二试剂分装机构;
其中,所述容器移送部件将进行了所述第二试剂分装机构的试剂的分装处理后的所述容器移送到所述分离处理部件,将进行了所述分离处理部件的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容器移送到所述重复区域;
所述第一试剂分装机构向由所述容器移送部件从所述分离处理部件移送到所述重复区域的所述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移送部件将所述第二试剂分装机构进行了试剂的分装处理后的所述容器移送到所述反应部件,将反应后的所述容器以经过所述重复区域的路径移送到所述分离处理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包括用于分装所述试剂的移液器、以及用于向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移液器的升降机构;
所述作业检测部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移液器的碰撞的碰撞检测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碰撞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所述移液器的碰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包括用于分装所述试剂的移液器、以及用于向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移液器的升降机构;
所述作业检测部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移液器上下方向的上侧原点位置的第一原点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原点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向所述上侧原点位置的原点复位的相关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包括用于在所述重复区域和所述非重复区域之间移动的电机;
所述作业检测部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机的旋转位置的编码器;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编码器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在所述重复区域和所述非重复区域之间的移动的相关异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检测部件包括在所述非重复区域检测所述试剂分装部件的水平方向的水平原点位置的第二原点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件在检测出所述试剂分装部件的异常时根据所述第二原点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让所述试剂分装部件退避到所述水平原点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分装部件是用于向所述容器进行试剂的分装处理的第一试剂分装机构;
所述样本处理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原点位置、用于清洗所述分装处理后的所述试剂分装部件的清洗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在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向所述非重复区域进行退避作业的过程中检测出所述试剂分装部件的异常时,停止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和所述容器移送部件双方的作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包括用于对所述容器进行移送处理的第一容器移送机构;
所述容器移送部件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容器移送机构完成了所述移送处理的所述容器进行移送处理的第二容器移送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所述容器移送部件进行了移送处理的样本进行测定的测定部件;
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和所述容器移送部件配置于第一层;
所述测定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层下方的第二层。
CN201510631262.2A 2014-09-30 2015-09-29 样本处理装置 Active CN105467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1079A JP6322114B2 (ja) 2014-09-30 2014-09-30 検体処理装置
JP2014-201079 2014-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7143A CN105467143A (zh) 2016-04-06
CN105467143B true CN105467143B (zh) 2017-12-08

Family

ID=55584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1262.2A Active CN105467143B (zh) 2014-09-30 2015-09-29 样本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8285B2 (zh)
JP (1) JP6322114B2 (zh)
CN (1) CN1054671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18135736A (ru) * 2016-04-13 2020-05-13 Симадзу Корпорейшн Автодозатор
JP6951854B2 (ja) * 2017-03-29 2021-10-2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容器搬送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分析装置
CN113795758A (zh) * 2019-05-16 2021-12-1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6040B2 (ja) * 1998-04-02 2005-0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自動分注装置および分注方法
JP2000235037A (ja) * 1999-02-16 2000-08-29 Hitachi Ltd 試料分析装置
JP4542345B2 (ja) * 2004-01-15 2010-09-1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US20070172390A1 (en) * 2006-01-23 2007-07-26 Sysmex Corporation Analyzing apparatus, solid-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nd solid-liquid separation method
JP2008151594A (ja) * 2006-12-15 2008-07-03 Anritsu Sanki System Co Ltd 分析装置
JP5486160B2 (ja) * 2008-02-27 2014-05-0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及びその異常制御方法、並びに検体分析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CN104597267B (zh) * 2010-01-21 2016-11-23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分析装置
EP2554997A4 (en) * 2010-03-30 2017-11-22 ARKRAY, Inc. Conveyance device, method of conveyance, conveyance program and conveyance system
JP5485766B2 (ja) * 2010-03-30 2014-05-0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ラック搬送システム
JP5757694B2 (ja) * 2010-05-31 2015-07-29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搬送方法、搬送プログラム、分析装置、分析方法、および試料分析プログラム
JP5613522B2 (ja) * 2010-10-12 2014-10-2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70802A (ja) 2016-05-09
CN105467143A (zh) 2016-04-06
US10048285B2 (en) 2018-08-14
US20160091519A1 (en) 2016-03-31
JP6322114B2 (ja) 2018-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5820B2 (ja) 後部アクセス可能トラックシステムを有する自動診断分析装置および関連方法
US11524287B2 (en) Automatic pipetting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and/or reagent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liquid samples and/or reagents
EP3671218A1 (en) Blood analyz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574492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9229018B2 (en) Sample analyzer and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JP4254994B2 (ja) デイスポーザブルな反応容器を用いる分析装置
JP5850625B2 (ja) 分析装置及び位置確認方法
JPH05240868A (ja) 標本の自動分析装置
CN107422137B (zh) 分析装置及免疫测定方法
JP7373621B2 (ja) ラックの搬送方法、検体測定システム
JP7075213B2 (ja) 検体測定方法および検体測定装置
CN105467143B (zh) 样本处理装置
JP2016164555A (ja) 臨床検査装置
CN211826096U (zh) 样本测定装置
JPH0949847A (ja) デイスポーザブルな反応容器を用いる分析装置
CN111902723A (zh) 样本测定系统、架的运送方法
WO2021134610A1 (zh)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和样本分析方法
WO2021134609A1 (zh)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
CN113567691A (zh) 孵育装置和自动分析装置
JP2008026057A (ja) 分注装置
CN111919122A (zh) 样本测定系统、架的运送方法
WO2023127182A1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方法
WO2020262359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21134613A1 (zh)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及其方法
EP1293782B1 (en) Automatic analyz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