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3634A - 中空引导轴体以及空气纺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空引导轴体以及空气纺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3634A
CN105463634A CN201510586217.XA CN201510586217A CN105463634A CN 105463634 A CN105463634 A CN 105463634A CN 201510586217 A CN201510586217 A CN 201510586217A CN 105463634 A CN105463634 A CN 105463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haft
shaft body
hollow guide
component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62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3634B (zh
Inventor
森秀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63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3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3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3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引导轴体以及空气纺织装置。中空引导轴体(38)具备第一部件(40)和第二部件(50)。第一部件(40)形成有导入纤维束(8)的导入口(42)以及供被导入的纤维束(8)通过的第一纤维通路(47),并且形成有辅助喷嘴(45),该辅助喷嘴(45)配置成在第一纤维通路(47)内产生在出纱纺织时将该纤维束(8)向下游侧输送的旋转空气流。第二部件(50)形成有供通过了第一纤维通路(47)的纤维束(8)通过的第二纤维通路(53)。第二部件(50)作为与第一部件(40)不同的部件而设置。

Description

中空引导轴体以及空气纺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在捻合纤维束来生成纺织纱线的空气纺织装置中使用的中空引导轴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进行出纱纺织的空气纺织装置。出纱纺织是指在纺织开始时进行与通常纺织不同的纺织而生成纱线的处理。在进行出纱纺织的空气纺织装置中,在喷嘴块中形成有纺织喷嘴,并且在中空引导轴体中也形成有辅助喷嘴。通过从纺织喷嘴和辅助喷嘴喷射压缩空气,能够在空气纺织装置内产生旋转空气流。
空气纺织装置在进行出纱纺织时,通过利用从纺织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而产生的旋转空气流来对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加捻,并且通过利用从辅助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而产生的旋转空气流来一边将纤维束引入到下游侧一边进一步加捻从而生成纺织纱线。空气纺织装置在之后的通常纺织时,仅通过基于纺织喷嘴产生的旋转空气流从纤维束生成纺织纱线。
在日本特开2001-14664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形成有纺织喷嘴和辅助喷嘴的纺织机。该纺织机在同一部件(中空引导轴体)上形成有用于导入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的导入口、辅助喷嘴以及排出所生成的纺织纱线的纱线排出口。
在日本特开2001-14664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由主体部和前端部构成的主轴(spindle)(中空引导轴体)。在主轴的前端部处以沿纤维行进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用于使纤维通过的孔。各个孔形成为在轴向上观察时一部分重合。由此,能够一边防止夹杂物的堵塞一边高速地进行纺织。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中空引导轴体中,导入口、辅助喷嘴以及其下游的纱线排出口形成在同一部件上。因此,专利文献1的中空引导轴体的轴向的长度非常长。另外,中空引导轴体通常为横截面直径小于1cm的细长部件,形成于内部的纤维通路(孔)要求高精度。因此,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中空引导轴体为沿轴向长的部件的情况下,形成纤维通路的加工有时变得困难。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中空引导轴体的前端部和主体部为独立部件这一情况。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关于在中空引导轴体上形成辅助喷嘴,没有记载或启示。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空引导轴体,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形成内部的纤维通路的加工的结构。
本发明的中空引导轴体形成有以下部分:导入纤维的导入口;作为贯穿孔的第一纤维通路,其从导入口沿着中心轴而形成;以及辅助喷嘴,其以朝向第一纤维通路开口的方式形成,形成有导入口和第一纤维通路的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具有以外周直径随着远离导入口而变大的方式形成的区域。
由此,能够容易地对中空引导轴体内部的纤维通路进行加工。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在大致圆筒状的部分上形成有呈环状地切缺而成的凹部。由此,例如,能够将密封部安装于凹部并将中空引导轴体安装于空气纺织装置。
上述中空引导轴体具备:形成有导入口的前端部;以及形成有辅助喷嘴的中央部,中央部的外径小于上述前端部的外径。由此,例如,在将中空引导轴体安装于罩部时,能够在罩部与中央部之间简单地形成空气蓄留部。
上述中空引导轴体还具备基端部,该基端部在外周面上形成有狭缝,中央部配置在前端部与基端部之间。由此,能够供对辅助喷嘴供给的压缩空气通过。
本发明的中空引导轴体具备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支承部。在上述第一部件上形成有导入纤维的导入口、从导入口沿着中心轴而形成的作为贯穿孔的第一纤维通路以及以朝向第一纤维通路开口的方式形成的辅助喷嘴。在上述第二部件上形成有第二纤维通路,通过了上述第一纤维通路的上述纤维通过该第二纤维通路。上述第二部件作为与上述第一部件不同的部件而设置。支承部支承第二部件。
由此,通过在轴向上分割中空引导轴体,能够缩短具有纤维通路的各部件的轴向的长度。因此,形成纤维通路的加工变得容易。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上述第一纤维通路的与纤维行进方向垂直的面的面积小于上述第二纤维通路的与纤维行进方向垂直的面的面积。
由此,空气容易从第一纤维通路流到第二纤维通路,因此能够将被导入到中空引导轴体的纤维顺利地向下游侧输送。
上述中空引导轴体具备罩部。上述罩部以限制上述支承部的移动的方式覆盖该支承部。
由此,通过限制支承第二部件的支承部的移动而能够确定第二部件的位置。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上述罩部具备内侧罩部和外侧罩部。上述内侧罩部覆盖上述第一部件、上述第二部件以及上述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述外侧罩部覆盖上述内侧罩部,并且进行上述第一部件相对于形成有纺织喷嘴的喷嘴块的定位。
由此,通过由内侧罩部和外侧罩部覆盖第一部件等,能够保护第一部件等。另外,外侧罩部进行第一部件的定位,由此能够将第一部件相对于喷嘴块的位置高精度地进行定位。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在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支承部和上述罩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形成有空气供给通路,在该空气供给通路上连接上述辅助喷嘴。
由此,构成中空引导轴体的部件彼此之间的空间形成空气供给通路,因此能够削减加工形成空气供给通路的成本。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在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支承部和上述罩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设置有空气蓄留部,该空气蓄留部暂时蓄留从上述辅助喷嘴向上述第一纤维通路供给的空气。
由此,利用构成中空引导轴体的部件彼此之间的空间,不仅构成空气供给通路,还构成空气蓄留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削减成本。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在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支承部和上述罩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设置有密封部。
由此,能够防止来自空气蓄留部的压缩空气的泄漏,因此能够抑制压缩空气的消耗量。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上述密封部为O型环。
由此,能够使用一般的部件抑制压缩空气的泄漏。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上述密封部为对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罩部进行粘接的粘接剂。
由此,能够使用于粘接第一部件与罩部的部件以及密封部共通化,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罩部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
由此,第一部件与罩部的对材料所要求的性质不同,因此通过考虑其性质来决定材料,能够实现第一部件和罩部的成本降低或性能提高。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上述第一部件包含陶瓷和类金刚石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罩部包含不锈钢和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由此,通过对在纺织过程中纤维始终接触的第一部件使用具有耐磨性的材料,能够使第一部件的寿命延长。另外,通过对不太与纤维接触的罩部使用廉价的材料,能够不会使中空引导轴体的性能下降地降低成本。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中,在上述罩部中形成有凹部或孔部。上述第一部件通过被嵌入到上述凹部或上述孔部而安装于上述罩部。
由此,仅将第一部件嵌入到罩部,就能够将第一部件安装于罩部,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安装作业。
空气纺织装置具备上述中空引导轴体、喷嘴块以及纤维引导部。上述喷嘴块在与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之间形成纺织室,并且形成有纺织喷嘴,该纺织喷嘴配置成在上述纺织室内产生作用于上述纺织室内的上述纤维的旋转空气流。上述纤维引导部以与上述中空引导轴体相对的方式形成,向上述第一纤维通路引导上述纤维。
由此,空气纺织装置具备如下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具有能够容易地形成内部的纤维通路的结构。
纤维机械具备上述空气纺织装置。
由此,纤维机械具备如下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具有能够容易地形成内部的纤维通路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精纺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空气纺织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内侧罩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精纺机(纤维机械)。图1示出的精纺机1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织单元2、接纱台车3、原动机箱4以及机台控制装置90。
机台控制装置90为对精纺机1所具备的各结构集中进行管理的装置,具备监视器91和输入键92。操作员通过使用输入键92进行适当的操作,能够设定特定的纺织单元2或所有纺织单元2,或者将特定的纺织单元2或所有纺织单元2的设定和状态等显示在监视器91中。
如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2具备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配置的、牵伸装置7、空气纺织装置9、纱线蓄留装置14以及卷绕装置96。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是指纺织时的纱条6、纤维束8以及纺织纱线10的行进(输送)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各纺织单元2通过空气纺织装置9对从牵伸装置7输送来的纤维束8进行纺织而生成纺织纱线10,并通过卷绕装置96对该纺织纱线10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28。
牵伸装置7设置于精纺机1的壳体5的上端附近。牵伸装置7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后罗拉对21、第三罗拉对22、在各罗拉上设有龙带23的中间罗拉对24、以及前罗拉对25这四个罗拉对。牵伸装置7将从省略图示的条筒经由纱条引导件20供给的纱条6牵伸(将纤维的束拉长)至规定的粗细。通过牵伸装置7牵伸后的纤维束8供给至空气纺织装置9。
空气纺织装置9利用旋转空气流对从牵伸装置7供给的纤维束8进行加捻而生成纺织纱线10。此外,在后文中说明空气纺织装置9的具体结构。
在空气纺织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质量测定器12和纺纱传感器(spinningsensor)13。在空气纺织装置9中生成的纺织纱线10从纱线质量测定器12和纺纱传感器13通过。
纱线质量测定器12通过省略图示的光学式传感器监视行进的纺织纱线10的粗细。纱线质量测定器12在检测出纺织纱线10的纱线缺陷(纺织纱线10的粗细等存在异常的部位)的情况下,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向省略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线质量测定器12并不限定于光学式的传感器,也可以是例如使用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来监视纺织纱线10的粗细的结构。另外,纱线质量测定器12也可以将纺织纱线10内包含的异物作为纱线缺陷而检测。
纺纱传感器13配置在紧接纱线质量测定器12的下游侧。纺纱传感器13能够检测空气纺织装置9与纱线蓄留装置14之间的纺织纱线10的张力。纺纱传感器13将检测出的该张力的检测信号向上述单元控制器发送。单元控制器通过监视纺纱传感器13所检测出的张力,来检测弱捻纱等异常部位。
在纱线质量测定器12和纺纱传感器13的下游设置有纱线蓄留装置14。如图2所示,纱线蓄留装置14具备纱线蓄留罗拉15以及对该纱线蓄留罗拉15进行旋转驱动的电机16。
纱线蓄留罗拉15能够在其外周面上缠绕固定量的纺织纱线10并将其暂时蓄留。通过在纱线蓄留罗拉15的外周面上缠绕有纺织纱线10的状态下使该纱线蓄留罗拉15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能够将纺织纱线10以规定的速度从空气纺织装置9引出并向下游侧输送。另外,由于能够在纱线蓄留罗拉15的外周面上暂时蓄留纺织纱线10,因此能够使纱线蓄留装置14作为一种缓冲器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消除空气纺织装置9中的纺织速度与卷绕速度(向卷装28卷绕的纺织纱线10的速度)因某些理由而不一致的不良情况(例如纺织纱线10的松弛等)。
在纱线蓄留装置14的下游配置有纱线引导件17和卷绕装置96。卷绕装置96具备摇架臂97,该摇架臂97能够将用于卷绕纺织纱线10的纱管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卷绕装置96具备卷绕筒98、横动引导件99以及省略图示的卷绕筒驱动电机。卷绕筒98通过被传递卷绕筒驱动电机的驱动力,而在与上述纱管或卷装28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横动引导件99能够引导纺织纱线10。卷绕装置96一边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机构使横动引导件99往复运动一边通过卷绕筒驱动电机来驱动卷绕筒98。由此,卷绕装置96使与卷绕筒98接触的卷装28旋转,一边使纺织纱线10横动一边使纺织纱线10卷绕于卷装28。
如图1和图2所示,接纱台车3具备接纱装置93、吸管94以及吸嘴95。当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产生断纱或纱线切断时,接纱台车3在省略图示的轨道上行进至该纺织单元2而停止。上述吸管94以轴为中心向上方转动而捕捉从空气纺织装置9送出的纺织纱线10,并以轴为中心向下方转动而将纺织纱线10向接纱装置93引导。吸嘴95以轴为中心向下方转动而从卷装28捕捉纺织纱线10,并以轴为中心向上方转动而将纺织纱线10向接纱装置93引导。接纱装置93对被引导的纺织纱线10彼此进行接纱。
接着,参照图3和图4说明空气纺织装置9。
空气纺织装置9对从牵伸装置7供给的纤维束8进行加捻而生成纺织纱线10。如图3所示,空气纺织装置9具备喷嘴块30和中空引导轴体38。喷嘴块30具备纤维引导件31、纺织室32以及纺织喷嘴33。喷嘴块30由安装于精纺机1的壳体5上的喷嘴块支承部101支承。
纤维引导件31将通过牵伸装置7牵伸的纤维束8朝向空气纺织装置9的内部(下游侧)引导。在纤维引导件31上形成有引导孔31a,引导针31b设置于纤维引导件31。通过牵伸装置7牵伸的纤维束8被从引导孔31a导入,卷绕于引导针31b而被向下游侧引导。
在纤维引导件31的下游侧形成有纺织室32。纺织室32形成于喷嘴块30与中空引导轴体38之间。空气纺织装置9将从省略图示的压缩空气源供给的压缩空气(以下,有时简称为“空气”)从纺织喷嘴33向纺织室32喷出。由此,在纺织室32内产生旋转空气流。纤维束8在通过纺织室32内的旋转空气流而被加捻之后向中空引导轴体38输送。
中空引导轴体38一边对在喷嘴块30中被加捻的纤维束8进一步加捻一边将其向下游侧引导。如图3所示,中空引导轴体38经由支承橡胶102而被支承(固定)于中空引导轴体支承部103。中空引导轴体38具备第一部件40、第二部件50、支承部60、内侧罩部70以及外侧罩部80。此外,有时将内侧罩部70和外侧罩部80简单地统称为“罩部”。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部件40由前端部41、中央部44以及基端部46构成。第一部件40是通过对规定形状的部件进行加工而形成的部件。换言之,第一部件40并非是将多个部件连接而成的部件,而是单一部件。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部件40由含有50%以上的氧化铝的陶瓷构成。此外,氧化铝的含有率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10%以上。通过由含有氧化铝的陶瓷来构成第一部件40,能够提高耐磨性和韧性。第一部件40在纺织过程中始终与纤维束8接触,因此通过提高第一部件40的耐磨性,能够使第一部件40的寿命延长。
第一部件40也可以代替陶瓷而设为不锈钢制,并对第一部件40的表面实施基于类金刚石(Diamond-likecarbon)制的覆膜形成的涂层。类金刚石的摩擦系数低,因此能够降低在中空引导轴体38与纤维之间产生的摩擦。因此,能够使第一部件40的寿命延长。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纤维束8的旋转速度,因此能够提高空气纺织装置9的纺织速度。
前端部41是第一部件40中位于上游侧的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在前端部41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导入口42。导入口42是导入在纺织室32中加捻后的纤维束8(纺织纱线10)的部分。第一纤维通路47是沿着前端部41的中心轴而形成的贯穿孔。从导入口42导入的纤维束8从第一纤维通路47通过而向下游侧输送。在前端部4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呈环状地切缺而成的凹部即O型环安装部43。能够在O型环安装部43中安装O型环(密封部)48。
中央部44是与前端部41相比位于下游侧的圆筒状的部分。中央部44的外径小于前端部41和基端部46的外径。在中央部44形成有多个辅助喷嘴45。各辅助喷嘴45是在与第一部件4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径向)上形成为贯穿状的孔部。压缩空气经由空气供给通路66(在后文中详细说明)供给至辅助喷嘴45,该压缩空气从辅助喷嘴45朝向内部(即第一纤维通路47)喷出,由此能够使第一纤维通路47产生旋转空气流。
在进行出纱纺织时,从纺织喷嘴33和辅助喷嘴45两者喷射空气,从而产生旋转空气流。但是,也可以仅从辅助喷嘴45喷射空气。通过牵伸装置7牵伸后的纤维束8通过在纺织室32中产生的旋转空气流而在松弛的虚捻状态下被向中空引导轴体38输送。在中空引导轴体38的第一纤维通路47内产生的旋转空气流与纺织室32内的旋转空气流为相反方向。因此,纤维束8一边被纺织成绞合纤维状一边被向下游侧输送,作为纺织纱线10被从中空引导轴体38排出。在出纱纺织之后进行的通常纺织中,在纺织室32中产生旋转空气流。即,压缩空气从纺织喷嘴33喷射,不从辅助喷嘴45喷射。但是,在进行通常纺织时,也可以从辅助喷嘴45辅助性地喷射压缩空气。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在通常纺织时从辅助喷嘴45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在出纱纺织时从辅助喷嘴45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
基端部46是与中央部44相比位于下游侧的圆筒状的部分。基端部46的外径大于前端部41和中央部44的外径。在基端部46的下游侧端部以与该下游侧端部接触的方式安装有第二部件50。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部件50是细长状的大致圆筒形的部件,由主体部51和缩径部52构成。第二部件50由不锈钢构成。第二部件50的材料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陶瓷,但是由于需要高精度地形成沿轴向长的孔,因此优选使用加工容易的材料。
第二部件50并非是将多个部件连接而成的部件,而是单一部件。在主体部51和缩径部52的内部形成有第二纤维通路53。第二纤维通路53是供通过了第一纤维通路47后的纤维束8通过的通路。上述第一纤维通路47的与纤维行进方向垂直的面的面积(流路截面面积)小于第二纤维通路53的流路截面面积。更详细地说,在上游侧端部的流路截面面积、下游侧端部的流路截面面积以及平均的流路截面面积中的任一个中,均是第一纤维通路47小于第二纤维通路53。因此,空气从第一纤维通路47流向第二纤维通路53。第二纤维通路53以下游侧的流路截面面积比上游侧的流路截面面积大的方式形成。因此,在第二纤维通路53内也是空气朝向下游侧流动。流过第二纤维通路53后的空气进一步经由安装于下游侧的另一部件的纱线排出部110而排出。
在主体部51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O型环安装槽54。O型环安装槽54为圆状的槽。在O型环安装槽54中安装O型环55。
缩径部52的外径小于主体部51的外径,因此在第二部件50的下游侧端部附近的表面上形成有层差部分。第二部件50通过该层差部分(详细地说为主体部51的下游侧端部)并经由O型环56而支承于支承部6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引导轴体38的纤维通路由两个部件(第一部件40和第二部件50)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形成有纤维通路的各部件的轴向长度。因此,形成纤维通路的加工变得容易。另外,当形成有纤维通路的各部件的轴向长度短时,弯曲方向的力难以施加到各部件。因此,在使中空引导轴体38从喷嘴块30分离而去除堵塞在喷嘴块30与中空引导轴体28之间的纤维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中空引导轴体38的破损。
如图3所示,支承部60支承第一部件40和第二部件50。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60由不锈钢构成,但是能够由任意的材料构成。在支承部60上形成有贯穿孔61、第二部件支承部62、罩部安装部63以及压缩空气导入部64。
在支承部60的中心部沿着纤维行进方向形成有贯穿孔61。第二部件50配置于该贯穿孔61的内部。在贯穿孔61的下游侧端部附近形成有第二部件支承部62。第二部件支承部62的内径小于贯穿孔61的内径。在第二部件支承部62上经由上述O型环56支承第二部件50。
在支承部60的外表面上通过使外径变化而形成有多个层差(罩部安装部63)。在罩部安装部63上安装罩部(内侧罩部70和外侧罩部80)。通过该罩部,限制支承部60的移动。压缩空气导入部64是从贯穿孔61沿径向延伸的筒状的部分。在压缩空气导入部64上连接有用于与省略图示的压缩空气源连接的管。
内侧罩部70是以覆盖第一部件40、第二部件50以及支承部60的方式配置的部件。通过将第一部件40从内侧罩部70的下游侧插入并嵌入,而在内侧罩部70中安装该第一部件40。如图3和图4所示,内侧罩部70由第一筒部71、第二筒部72以及第三筒部73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内侧罩部70由树脂构成,但是能够由任意的材料构成。内侧罩部70与第一部件40不同即不太与纤维束8接触,因此与具有耐磨性的材料相比,优选使用容易加工或成本低的材料。
第一筒部71是位于上游侧的部分。第一筒部71形成为内径和外径随着朝向上游侧而变小。在将第一部件40插入到第一筒部71的内侧的状态下,第一部件40的基端部46的上游侧端部与第一筒部71的内面接触。由此,能够在前端部41从第一筒部71仅突出规定量的状态下,对第一部件40进行定位。以使第一筒部71的上游侧端部与安装于O型环安装部43的O型环48接触的方式进行安装。
第二筒部72是比第一筒部71更靠下游侧的部分,且是内径和外径大于第一筒部71的部分。第三筒部73是比第二筒部72更靠下游侧的部分,且是内径和外径大于第二筒部72的部分。在第二筒部72和第三筒部73的外侧安装外侧罩部80。第三筒部73位于支承部60(详细地说为罩部安装部63)的外侧,并且经由O型环74支承于罩部安装部63。
当从空气供给通路66供给压缩空气时,所供给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二部件50与支承部60之间,流向纤维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图3的上侧)。在第二部件50与支承部60之间安装有O型环56,因此能够防止所供给的压缩空气从第二部件50与支承部60之间泄漏。另外,在支承部60与内侧罩部70之间安装有O型环74,因此能够防止所供给的压缩空气从支承部60与内侧罩部70之间泄漏。并且,在第一部件40与第二部件50之间安装有O型环55,因此能够防止所供给的空气从第一部件40与第二部件50之间泄漏。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压缩空气的消耗量,并且,能够稳定地进行出纱纺织。此外,O型环55和O型环56防止压缩空气从空气供给通路66向第二纤维通路53泄漏,并且还防止压缩空气从第二纤维通路53向空气供给通路66泄漏。
压缩空气从形成于基端部46的外周面上的狭缝(切缺部)46a(参照图4)通过,而供给至空气蓄留部49。此外,也可以代替狭缝而通过形成直线状或圆弧状的倒角来形成供压缩空气通过的空间。该切缺部沿基端部46的轴向形成。
空气蓄留部49是形成于第一部件40(中央部44)与内侧罩部70(第一筒部71)之间的空间。空气蓄留部49供所供给的压缩空气通过,因此是空气供给通路66的一部分。此外,如上所述在第一部件40与内侧罩部70之间安装有O型环48,因此能够防止所供给的压缩空气从第一部件40与内侧罩部70之间泄漏。辅助喷嘴45配置成与空气蓄留部49(空气供给通路66)连接。因此,通过向空气蓄留部49供给压缩空气,能够从辅助喷嘴45向第一纤维通路47供给压缩空气。
外侧罩部80如上所述那样安装于支承部60及内侧罩部70。本实施方式的外侧罩部80由树脂构成,但是能够由任意的材料构成。外侧罩部80与第一部件40不同即不太与纤维束8接触,因此与具有耐磨性的材料相比,优选使用容易加工或成本低的材料。
在外侧罩部80上形成有定位部81。定位部81由形成于外侧罩部80的外周部上的与轴向垂直的环状的第一接触面81a以及与第一接触面81a垂直的圆筒状的第二接触面81b构成。第一接触面81a和第二接触面81b分别与喷嘴块支承部101的规定部分接触。由此,能够进行中空引导轴体38相对于纤维引导件31的定位。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引导轴体38中,形成有导入纤维束8的导入口42、从导入口42沿着中心轴而形成的作为贯穿孔的第一纤维通路47、以及以朝向第一纤维通路47开口的方式形成的辅助喷嘴45。形成有导入口42和第一纤维通路47的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具有以外周直径随着远离导入口42而变大的方式形成的区域。
在上述中空引导轴体38中,在大致圆筒状的部分上形成有呈环状地切缺的凹部43。由此,例如能够将O型环48安装于凹部43并将中空引导轴体38安装于空气纺织装置9。
上述中空引导轴体38具备形成有导入口42的前端部41以及形成有辅助喷嘴45的中央部44,中央部44的外径小于前端部41的外径。
上述中空引导轴体38还具备基端部46,该基端部4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狭缝46a,中央部44配置在前端部41与基端部46之间。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中空引导轴体38具备第一部件40和第二部件50。在第一部件40上形成有导入纤维束8的导入口42以及供所导入的纤维束8通过的第一纤维通路47,并且形成有辅助喷嘴45,该辅助喷嘴45配置成在第一纤维通路47内产生在出纱纺织时将该纤维束8向下游侧输送的旋转空气流。在第二部件50上形成有供通过了第一纤维通路47的纤维束8通过的第二纤维通路53。第二部件50作为与第一部件40不同部件而设置。
由此,将中空引导轴体38在轴向上进行分割,从而形成纤维通路的加工变得容易,并且即使在维护时等施加弯曲方向的力,中空引导轴体38也不容易破损。通过在第一部件40上形成辅助喷嘴45,能够使导入口42的中心与旋转空气流的旋转中心高精度地一致。并且,能够将辅助喷嘴45配置于导入口42附近,因此能够提高出纱纺织的成功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引导轴体38中,第一纤维通路47的流路截面面积小于第二纤维通路53的流路截面面积。
由此,空气容易从第一纤维通路47流动至第二纤维通路53,因此能够将被导入到中空引导轴体38的纤维束8顺利地向下游侧输送。
本实施方式的中空引导轴体38具备支承部60和罩部(内侧罩部70和外侧罩部80)。支承部60支承第二部件50。罩部将第二部件50固定于支承部60。
由此,通过罩部来限制支承第二部件50的支承部60的移动,由此能够确定第二部件50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引导轴体38中,罩部具备内侧罩部70和外侧罩部80。内侧罩部70配置成覆盖第一部件40、第二部件50以及支承部60的至少一部分。外侧罩部80覆盖内侧罩部70,并且进行第一部件40相对于形成有纺织喷嘴33的喷嘴块30的定位。
内侧罩部70和外侧罩部80覆盖第一部件40等,由此能够保护第一部件40等。另外,外侧罩部80进行第一部件40的定位,由此能够将第一部件40相对于喷嘴块30的位置高精度地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引导轴体38中,在第一部件40与内侧罩部70之间形成空气供给通路66,通过了该空气供给通路66的空气从辅助喷嘴45喷出。
构成中空引导轴体38的部件彼此之间的空间形成空气供给通路66,由此能够削减加工形成空气供给通路66的成本。另外,还能够减小用于设置空气供给通路66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引导轴体38中,在第一部件40与内侧罩部70之间设置有空气蓄留部49,该空气蓄留部49暂时蓄留从辅助喷嘴45向第一纤维通路47供给的空气。
由此,利用构成中空引导轴体38的部件彼此之间的空间,不仅构成空气供给通路66还构成空气蓄留部49,由此能够进一步削减成本。另外,能够使从辅助喷嘴45喷射的空气的气流均匀,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出纱纺织。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上述结构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部件40和第二部件50的形状是任意的,只要能够确保空气供给通路66则能够适当地变更形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部件40嵌入到第一筒部71来固定第一部件40,但是也可以使用粘接剂来固定第一筒部71和第一部件40。在该情况下,粘接剂作为密封部而发挥功能,因此不设置O型环48就能够防止空气的泄漏。另外,第一部件40也可以由两个部分构成。即,也可以将前端部41和中央部44由一个部分构成,将基端部46由其它部分构成。在该情况下,前端部41和中央部44的材料也可以与基端部46的材料不同。
也可以省略引导针31b而通过纤维引导件31的下游侧端部发挥引导针31b的功能。
上述实施方式的罩部由内侧罩部70和外侧罩部80构成。但是,罩部也可以由具有内侧罩部70和外侧罩部80的功能的一个部件构成。
在空气纺织装置9的下游侧的位置处,也可以代替纱线蓄留装置14或者在该纱线蓄留装置14的基础上,具备进行旋转驱动的引纱罗拉以及压靠于引纱罗拉的夹持罗拉,在引纱罗拉与夹持罗拉之间夹持纺织纱线10而将其向下游输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纺织装置9所生成的纺织纱线10通过卷绕装置96卷绕成卷装28。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在空气纺织装置9的下游侧配置针织机等。

Claims (15)

1.一种中空引导轴体,形成有以下部分:
导入纤维的导入口;
作为贯穿孔的第一纤维通路,其从所述导入口沿着中心轴而形成;以及
辅助喷嘴,其以朝向所述第一纤维通路开口的方式形成,
该中空引导轴体的特征在于,
形成有所述导入口和所述第一纤维通路的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具有以外周直径随着远离所述导入口而变大的方式形成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大致圆筒状的部分上形成有呈环状地切缺而成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有所述导入口的前端部;以及
形成有所述辅助喷嘴的中央部,
所述中央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前端部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基端部,该基端部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切缺部,
所述中央部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基端部之间。
5.一种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部件,其形成有:导入纤维的导入口、从所述导入口沿着中心轴而形成的作为贯穿孔的第一纤维通路、以及以朝向所述第一纤维通路开口的方式形成的辅助喷嘴;
第二部件,其形成有供通过了所述第一纤维通路的所述纤维通过的第二纤维通路,作为与所述第一部件不同的部件而设置;以及
支承部,其支承所述第二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纤维通路的与纤维行进方向垂直的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纤维通路的与纤维行进方向垂直的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罩部,该罩部以限制所述支承部的移动的方式覆盖该支承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具备:
内侧罩部,其覆盖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以及所述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外侧罩部,其覆盖所述内侧罩部,并且进行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形成有纺织喷嘴的喷嘴块的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支承部和所述罩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形成有空气供给通路,在该空气供给通路上连接所述辅助喷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支承部和所述罩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设置有空气蓄留部,该空气蓄留部暂时蓄留从所述辅助喷嘴向所述第一纤维通路供给的空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支承部和所述罩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设置有密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为O型环以及对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罩部进行粘接的粘接剂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罩部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包含陶瓷和类金刚石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罩部包含不锈钢和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15.一种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5~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
喷嘴块,在所述喷嘴块与所述中空引导轴体之间形成纺织室,并且形成有纺织喷嘴,该纺织喷嘴配置成在所述纺织室内产生作用于所述纺织室内的所述纤维的旋转空气流;以及
纤维引导部,其以与所述中空引导轴体相对的方式配置,向所述第一纤维通路引导所述纤维。
CN201510586217.XA 2014-09-30 2015-09-15 中空引导轴体以及空气纺织装置 Active CN1054636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9701A JP6394954B2 (ja) 2014-09-30 2014-09-30 中空ガイド軸体、空気紡績装置、及び繊維機械
JP2014-199701 2014-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3634A true CN105463634A (zh) 2016-04-06
CN105463634B CN105463634B (zh) 2019-04-16

Family

ID=54062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6217.XA Active CN105463634B (zh) 2014-09-30 2015-09-15 中空引导轴体以及空气纺织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2) EP3012362A3 (zh)
JP (1) JP6394954B2 (zh)
CN (1) CN1054636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7308A (zh) * 2016-05-16 2017-12-0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9355751A (zh) * 2018-09-28 2019-02-19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接触热辊的高强耐磨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加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16693A1 (de) * 2016-09-07 2018-03-08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Garnbildungselement und Spinndüse für eine Luftspinnmaschine
EP4012083A1 (de) * 2020-12-09 2022-06-15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Spinnelement einer luftspinndüse für eine luftspinnmaschin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0478A (zh) * 2008-05-21 2008-10-08 东华大学 喷气涡流纺纱装置
CN201574228U (zh) * 2009-04-20 2010-09-08 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纺纱装置
CN102471951A (zh) * 2009-07-17 2012-05-23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部件
CN102912491A (zh) * 2012-11-02 2013-02-06 东华大学 一种涡流管内部结构为三段式的喷气涡流纺喷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5878B2 (ja) * 1999-11-15 2003-12-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方法
JP2001146647A (ja) 1999-11-22 2001-05-29 Murata Mach Ltd 紡績装置
DE10333411A1 (de) * 2003-07-15 2005-02-03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gesponnenen Fadens aus einem Stapelfaserverband
WO2006017948A1 (de) * 2004-08-20 2006-02-2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del mit injektorkanal und verfahren zum ansetzen für eine luftspinnmaschine.
DE102006018242A1 (de) * 2006-04-13 2007-10-25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Luftdüsenspinnvorrichtung
DE102011053837A1 (de) * 2011-09-21 2013-03-2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spitze für eine Hohlspindel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0478A (zh) * 2008-05-21 2008-10-08 东华大学 喷气涡流纺纱装置
CN201574228U (zh) * 2009-04-20 2010-09-08 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纺纱装置
CN102471951A (zh) * 2009-07-17 2012-05-23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部件
CN102912491A (zh) * 2012-11-02 2013-02-06 东华大学 一种涡流管内部结构为三段式的喷气涡流纺喷嘴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7308A (zh) * 2016-05-16 2017-12-0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7447308B (zh) * 2016-05-16 2022-03-2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9355751A (zh) * 2018-09-28 2019-02-19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接触热辊的高强耐磨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12362A2 (en) 2016-04-27
EP3156526A1 (en) 2017-04-19
EP3012362A3 (en) 2016-07-27
CN105463634B (zh) 2019-04-16
JP6394954B2 (ja) 2018-09-26
EP3156526B1 (en) 2019-11-06
JP2016069749A (ja) 2016-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0579B (zh) 喷气纺纱机以及用于运行这种喷气纺纱机的方法
CN105463634A (zh) 中空引导轴体以及空气纺织装置
EP2573017B1 (en) Yarn winding unit,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spinning machine
CN105297197A (zh)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EP3040458B1 (en) Core yarn supplying device,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supplying core yarn
CN105256417A (zh)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EP2666741B1 (en) Yarn splicing device, yarn splicing system, and textile machine
EP1726695B1 (en) Core yarn 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369404B (zh) 纺织机
US2006016982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nwinding yarn from package
CN105568453B (zh) 导纱器、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械
CN112501729B (zh) 纺纱单元、空气纺纱装置、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05734741A (zh) 纤维机械
CN104562318B (zh)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CN106167201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6560535A (zh) 牵伸装置、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CN205874615U (zh) 空气纺织装置以及盖部件
EP2947188B1 (en) Delivery roller, draft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CN105274664A (zh) 芯纱供给单元、芯纱供给装置、纺纱机及芯纱供给方法
CN210140658U (zh) 针状部件、纤维引导部件以及气流纺纱装置
JP2008202181A (ja) 紡績機
JP2016003400A (ja) 芯糸供給ユニット、芯糸供給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04928815A (zh) 纤维束引导器、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JP2018178311A (ja) 紡績機、空気紡績方法、及び紡績糸
CN106987935B (zh) 张力器、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