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1803A - 穿刺器具 - Google Patents

穿刺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1803A
CN105451803A CN201480044092.1A CN201480044092A CN105451803A CN 105451803 A CN105451803 A CN 105451803A CN 201480044092 A CN201480044092 A CN 201480044092A CN 105451803 A CN105451803 A CN 105451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re
urceolus
pin
block
interior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40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村诚
玉野寿美
川端慎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51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8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12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 A61M25/0631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having means for fully covering the needle after its withdrawal, e.g. needle being withdrawn inside the handle or a cover being advanced over the nee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5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for introducing tubes or catheters, e.g. gastrostomy tubes, drain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2017/347Locking means, e.g. for locking instrument in cannul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06"Over-the-needle" catheter assemblies, e.g. I.V. cathe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刺器具,该穿刺器具利用内针的抽拔操作就能够将内针收纳于内针座等,而且不使用阻针构件的恢复力就能够阻断供内针贯穿的通孔,从而能够防止内针向外部突出。该穿刺器具具有:外筒(6),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内针座(41)的内部;内筒(7),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筒(6)的内部且具有供内针(3)贯穿的通孔(73),而且,所述内筒具有通孔阻断部件(空间部(75)、块体(74)),该通孔阻断部件用于使所述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从有内针(3)贯穿的状态的位置向没有内针(3)贯穿的位置移动,并且将所述通孔(73)的连通状态阻断,利用所述通孔阻断部件来阻断所述内针(73)的贯穿。

Description

穿刺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刺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将外针(导管)留置于血管的穿刺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于将外针(导管)留置于血管的穿刺器具中,所抽拔出来的使用过的内针有可能误刺医者、患者或者废弃作业者等而造成受伤,甚至由于内针的刺入而有可能感染肝炎、各种传染性疾病等,因此,谋求对于使用过的内针的安全对策。
作为该安全对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穿刺器具,该穿刺器具具有:针体,其在顶端部具有锐利的针尖;针座,其固定于该针体的基端部;护套,其设置为可相对于针体进行相对移动且可收纳针体的针尖;关闭动作部件,其由抵接构件和螺旋弹簧(移动部件)构成;拉绳(脱离阻止部件),其用于阻止该护套从针体脱离。
该穿刺器具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将被压缩的螺旋弹簧松开而使护套主体滑动,并且利用护套主体来保护固定于针座的针的顶端。
但是,对于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穿刺器具而言,存在如下课题:为了保护针的顶端,使用者(医者)必须进行使被压缩的螺旋弹簧动作的操作,如果忘记该操作,那么带有血液的针将会暴露出来,从而不能确保安全性。
例如在专利文献2、3中提出用于解决该课题的穿刺器具。
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穿刺器具具有:外针;外针座,其用于保持外针;内针,其顶端部被插入外针;筒状的内针座,其将内针的基端部保持于内部,该穿刺器具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将外针留置于血管之后,将内针收纳于内针座内部,并且使所收纳的内针不会从内针座内部突出来。
具体而言,穿刺器具以如下方式构成:设置有由用于封堵内针的内部通路的弹性构件构成的阻针构件,在将内针收纳于内针座内部时,利用所述阻针构件的恢复力来封堵内针的内部通路,并且使收纳在内针座内的内针不会从所述内针座突出到外部。
这样一来,对于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穿刺器具而言,在将外针留置于血管之后,因为与使用者(医者)将内针从外针抽拔的抽拔操作相关联地将内针收纳于内针座内部,并且使所收纳的内针不会从内针座内部突出出来,所以能够防止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穿刺器具那样由于使用者(医者)忘记操作而导致的针的暴露,能够确保安全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23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5700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2608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上述的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穿刺器具而言,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内针处于内针的内部通路的状态下,利用阻针构件的恢复力(弹性力),使所述阻针构件压接于内针的外周面。然后,如果利用抽拔操作使内针经过阻针构件的配置位置,则利用阻针构件的恢复力(弹性力)使所述阻针构件在内部通路内扩展开,从而将内部通路封堵。
这样一来,存在如下课题:因为所述阻针构件压接于内针的外周面,所以当使用者(医者)进行将内针从外针抽拔的抽拔操作时,阻针构件的恢复力(弹性力)变为滑动阻力,使得不能容易进行内针的抽拔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减小阻针构件的恢复力(弹性力),进而减小内针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那么阻针构件未在所有内部通路中扩开,从而不能完全将内部通路封堵,因此,存在内针突出到外部的危险。
另外,阻针构件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在该阻针构件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由于成本上涨,而并不是优选的。
另一方面,在阻针构件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的情况下,虽然在成本方面是优选的,但是在内针的抽拔操作时,不能充分封堵内部通路,存在内针突出到外部的危险。即、在阻针构件压接于内针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在进行将内针从外针抽拔的抽拔操作之前),阻针构件处于变形状态。因此,在长时间保管穿刺器具等、较长期间未使用的情况下,所述阻针构件发生塑性变形,在进行内针抽拔操作时,阻针构件未充分扩开而不能封堵住内部通路,存在内针突出到外部的危险。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潜心研究出如下穿刺器具,从而完成本发明,该穿刺器具能够在极力减小内针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的同时,以较低的成本制作出来,而且,即使持续处于长时间未使用的状态,在利用内针的抽拔操作将内针收纳于内针座之后,也能够防止内针向外部突出。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器具,该穿刺器具利用内针的抽拔操作就能够将内针收纳于内针座等,而且不利用阻针构件的恢复力就能够阻断供内针贯穿的通孔,从而能够防止内针向外部突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课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穿刺器具的特征在于,具有:外针;外针座,其用于保持所述外针的基端部;内针,其顶端部被插入所述外针;筒状的注射器具,其用于保持所述内针的基端部,所述注射器具具有:内针座,其用于保持所述内针的基端部;筒状体,其具有用于把持所述外针座的把持部件,并且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内针座的内部,所述筒状体具有:外筒,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内针座的内部;内筒,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筒的内部且具有供内针贯穿的通孔,而且,所述内筒或者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具有通孔阻断部件,该通孔阻断部件用于使所述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从有内针贯穿的状态的位置向内针没有贯穿的位置移动,并且将所述通孔的连通状态阻断,通过利用所述通孔阻断部件使所述内筒的通孔移动来阻断所述内针的贯穿。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不使用以往所使用的阻针构件,通过使内筒的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从有内针贯穿的状态的位置向内针没有贯穿的位置移动,从而将所述通孔的连通状态阻断,并且阻断内针的贯穿。即、因为不像以往的阻针构件那样使用恢复力来封堵通孔,所以即使在长时间保管穿刺器具等、期间较长未使用的情况下,也不发生塑性变形等就能够可靠地阻断所述内筒的通孔的连通状态。
另外,因为不必像以往的阻针构件那样使其压接于内针,所以能够减小内针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且容易进行抽拔操作。
在这里,优选的是,所述通孔阻断部件由块体和空间部构成,该块体形成有供内针贯穿的通孔,该空间部用于收纳可移动的所述块体且形成于内筒,在所述内针的顶端经过所述块体而被抽拔出来时,块体因自重而在所述空间部内移动,将所述内针的贯穿阻断。
因为在所述内针的顶端经过所述块体而被抽拔出来时,所述块体因自重而移动,并且将所述内筒的通孔阻断,所以能够防止收纳于所述内针座的内部或者内针座的内部和筒状体内部的内针突出到外部。
另外,因为不像以往的阻针构件那样使用恢复力,所以即使在长时间保管穿刺器具等、较长期间未使用的情况下,也不发生塑性变形等就能够可靠地阻断所述内筒的通孔的连通状态。
而且,通过将块体的通孔形成得比内针直径稍大,从而能够减小内针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能够容易地进行抽拔操作。
而且,优选的是,所述内筒具有被所述通孔内的所述内针推出而立起、并且卡定于外筒的立起片,通过使所述内针经过所述立起片而被抽拔,从而解除所述立起片与外筒的卡定,能够利用被解除了所述卡定的立起片阻断所述内针的贯穿。
这样一来,利用解除了所述卡定的立起片能够更可靠地阻断所述内筒的通孔的连通状态,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内针向外部突出。
在这里,优选的是,至少内筒和块体由合成树脂形成。由于内筒和块体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所以能够低廉地制造。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通孔阻断部件由槽部和突起部构成,该槽部至少包含形成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或者内筒的外表面的螺旋状部,该突起部形成在所述内筒的外表面或者外筒的内表面且可在所述槽部内移动,并且,形成于所述内筒的通孔形成在自内筒的中心轴线偏离的位置,若外筒相对于所述内筒移动,则利用所述槽部和突起部使所述内筒和外筒进行相对旋转,所述内筒的通孔从有内针贯穿的状态的位置移动到内针没有贯穿的位置,并且将所述内针的贯穿阻断。
这样一来,当外筒相对于所述内筒移动时,所述内筒相对于外筒进行相对旋转,所述内筒的通孔从有内针贯穿的状态的位置移动到内针没有贯穿的位置,并且阻断所述通孔,因此,能够防止收纳于所述内针座的内部或者内针座的内部与筒状体内部的内针突出到外部。
另外,因为不像以往的阻针构件那样使用恢复力,所以即使在长时间保管穿刺器具等、较长期间未使用的情况下,也不发生塑性变形等地就能够防止内针向外部突出。
而且,通过将所述内筒的通孔形成得比内针直径稍大,能够减小在内针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抽拔操作。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内筒具有被所述通孔内的所述内针推出而立起、并且卡定于外筒的立起片,通过使所述内针经过所述立起片而被抽拔,从而解除所述立起片与外筒的卡定,能够利用被解除了所述卡定的立起片将所述内针的贯穿阻断。
另外,优选的是,至少外筒和内筒由合成树脂形成。
另外,所述通孔阻断部件由突起、块体以及空间部构成,该突起形成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该块体形成有供内针贯穿的通孔,该空间部用于收纳可移动的所述块体且形成于内筒,若外筒相对于所述内筒移动,则所述块体借助形成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的突起而在所述空间内移动,从而将所述内针的贯穿阻断。
这样一来,对于所述通孔阻断部件而言,通过使所述外筒相对于所述内筒移动,所述块体借助形成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的突起而在所述空间内移动,将所述内筒的通孔阻断,因此,能够防止内针突出到外部。
另外,因为不像以往的阻针构件那样使用恢复力,所以即使在长时间保管穿刺器具等、较长期间未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发生塑性变形等地可靠地阻断所述内筒的通孔的连通状态。
而且,通过将块体的通孔形成得比内针直径稍大,能够减小内针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抽拔操作。
另外,优选的是,通过将形成于所述块体的被卡定部卡定于形成在所述内筒的卡定部,能够阻止块体的移动,从而将内针的贯穿被阻断的状态固定下来。
这样一来,因为形成有块体的移动阻止部件,所以能够将内针的贯穿被阻断的状态固定下来,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阻断内针的贯穿。
另外,优选的是,外筒、内筒以及块体由合成树脂形成。通过以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外筒、内筒以及块体,能够低廉地制造。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穿刺器具,该穿刺器具能够利用内针的抽拔操作将内针收纳于内针座等,而且不使用阻针构件的恢复力就能将有内针贯穿的通孔阻断,从而能够防止内针向外部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拆下了图1中的穿刺器具的护套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穿刺器具的除护套以外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穿刺器具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穿刺器具的纵剖视图,是与图4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外筒的图,(a)是立体图,(b)是纵剖视图,(c)是与(b)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内筒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展开内筒后的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a)的A-A剖视图,(c)是(a)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块体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使用图1所示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内针座伸长结束后的状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图1所示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外针被释放(解除)的状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除护套以外的穿刺器具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纵剖视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外筒的图,(a)是立体图,(b)是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3所示的内筒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纵剖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内针座伸长结束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中继筒伸长结束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内筒经过外筒的轨道的直线部的状态的局部结构的纵剖视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内筒经过外筒的轨道的螺旋部的状态的局部结构的纵剖视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外针被释放(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除护套以外)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图21所示的外筒的图,(a)是立体图,(b)是纵剖视图,(c)是与(b)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图21所示的内筒的图,(a)是立体图,(b)是自(a)的底面侧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图21所示的内筒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
图25的(a)是图24的A-A剖视图,(b)是图24的B-B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图21所示的块体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c)是主视图。
图27是表示图21所示的穿刺器具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28是用于说明使用图21所示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内针座伸长结束后的状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29是用于说明使用图21所示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外针被释放(解除)的状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c)是(a)的A-A剖视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内筒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纵剖视图。
图31是表示将内筒展开之后的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a)的A-A剖视图,(c)是(a)的仰视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块体的立体图。
图33是图32所示的块体的主视图。
图34是图32所示的块体的纵剖视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36是用于说明使用图35所示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内针座伸长结束后的状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图37是用于说明使用图35所示的穿刺器具的顺序的表示外针被释放(解除)的状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与(a)的纵剖视图成90度方向的不同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
如图1和图2所示,穿刺器具1具有:外针21;内针3,其顶端部(纸面左端部)插入所述外针21;筒状的注射器具4,其用于保持所述内针3的一端部(基端部);以及护套5,其用于覆盖所述外针21和所述内针3。另外,在所述穿刺器具1中,除所述内针3以外的所有零件为树脂制。另外,在图1中,所述外针21和所述内针3被所述护套5覆盖而无法看到。
另外,如图2、图3所示,所述导管2包括由具有挠性的中空的管构成的外针21和用于保持外针21的基端部的外针座22。
如图2~图5所示,所述注射器具4包括筒状的内针座41和尾塞42,该尾塞42通过压入而安装于所述内针座41的基端(纸面右端),并且具有用于保持所述内针3的基端部的大致圆筒状的针保持部42a。
另外,所述注射器具4包括:外筒6,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内针座41的内部;内筒7,其具有用于把持所述外针座22的四个臂71A,并且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筒6的内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所述内筒7上形成有所述四个臂71A的情况,只要能够利用两个以上的臂保持外针座22即可。
如图6所示,所述外筒6包括:槽部61,其沿着所述外筒6的轴部64的轴线形成(沿着内筒7的进退方向形成);臂开闭部62,其用于收纳所述四个臂71A,所述外筒6整体形成为筒状。
另外,所述四个臂71A形成为能够一边被形成于所述臂开闭部62的内表面的上下部、两侧部的四个引导槽部62A引导一边进行进退。
如图4、图6的(c)所示,所述槽部61在所述外筒6的圆周面上的上部的一个部位和下部的一个部位对称地形成。
另外,如图4、图5所示,在所述内筒7收纳于所述外筒6的情况下,所述臂开闭部62使所述四个臂71A闭合并把持所述外针座22。
另一方面,在从所述外筒6抽拔出来所述内筒7(已前进)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由于引导槽部62A(臂开闭部62)的限制消失,因此在臂71A自身的反弹力的作用下,所述四个臂71A张开,将所述外针座22释放。
这样一来,利用所述四个臂71A和所述臂开闭部62构成用于把持所述外针座22的把持部件,在所述四个臂71A后退到臂开闭部62内的状态下,如图4、图5所示,成为把持外针座22的状态,在所述四个臂71A自臂开闭部62已前进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成为将外针座22释放的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所述四个臂71A形成为相对于内筒7的圆周面预先张开的形状。
而且,在将所述内筒7的臂71A插入(收纳于)所述外筒6的引导槽62A(参照图6)的情况下,所述四个臂71A成为被所述臂开闭部62闭合的状态。即、所述臂开闭部62使所述四个臂71A闭合,成为所述四个臂71A把持所述外针座22的状态。
另外,如果从所述外筒6抽抽拔所述内筒7(使其前进),则如图11所示,所述四个臂71A被从所述臂开闭部62拔出,并恢复到原来的张开状态。即、借助于所述臂开闭部62,所述四个臂71A成为张开状态,所述四个臂71A成为将所述导管2释放的状态。
如图7所示,所述内筒7具有:颈部71,其具有所述四个臂71A;轴部72,其是比所述颈部71缩径而成的;通孔73,其贯穿所述颈部71和所述轴部72的中心,并供所述内针3贯穿,所述内筒7整体成形为筒状。
所述轴部72具有:突出部72A,其可移动地收纳于所述外筒6的所述槽部61内;立起片72B,其被所述通孔73内的内针3推出而立起,并且卡合于所述槽部61。
另外,所述通孔73的直径形成得比内针3的直径稍大,减小在内针3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
所述突出部72A以与所述槽部61分别对应的方式在所述轴部72的上表面的一个部位和下表面的一个部位对称地形成(参照图4)。而且,利用所述槽部61和所述突出部72A,能够限制所述内筒7相对于所述外筒6的进退方向(所述外筒6相对于内筒7的进退方向)。
另外,在使所述内筒7相对于所述外筒6前进时,构成为所述突出部72A卡定于槽部61的端部61a,以使所述外筒6和内筒7彼此不会分离。
在这里,如图8所示,所述内筒7是使具有所述立起片72B的下部7A(纸面左侧)和隔着中心线l形成在相反侧的上部7B(纸面右侧)一体形成而得到的零件,通过以弯折线(中心线l)为中心折叠所述上部7A和所述下部7B而形成。
另外,在所述下部7A和所述上部7B的中央,沿着所述内筒7的轴线方向分别形成有截面半圆状的槽部73A、73B。这些槽部73A、73B通过折叠所述下部7A和所述上部7B而形成一个通孔73。
另外,如图4所示,通过将所述内针3插入(收纳于)所述通孔73,而使所述立起片72B被所述内针3的圆周面推出而立起,并卡合于所述槽部61的端部。
在这里,所述立起片72B卡合于所述槽部61中的、所述导管2侧的端部,因此,以与所述内筒7的所述颈部71协同动作将所述外筒6夹入的方式卡定于所述外筒6。
换言之,在内针3存在于所述通孔73的情况下,所述立起片72B因所述内针3而立起,外筒6与内筒7成为一体,使得所述内筒7的自所述外筒6的抽拔受到限制。
另外,如果自所述通孔73内抽拔所述内针3,内针3的推出消失,则所述立起片72B朝向阻断所述通孔73的方向转动,并收纳(恢复)于所述内筒7的内部,与所述槽部61的卡合解除。
换言之,在内针3未存在于所述通孔73的情况下,所述立起片72B未卡定于所述外筒6,因此,外筒6和内筒7能够分离,能够从所述外筒6抽拔所述内筒7。
此时,在立起片72B具有弹性力(恢复力)的情况下,立起片72B利用自身的弹性力(恢复力)朝向阻断所述通孔73的方向转动并阻断所述通孔73。
另一方面,即使在立起片72B失去弹性力(恢复力)或者立起片72B的弹性力(恢复力)较弱而无法利用自身的弹性力(恢复力)朝向阻断所述通孔73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在内筒7自外筒6分离时,所述立起片72B被外筒6的槽部61的端部61a拉起来并朝向阻断所述通孔73的方向转动,将所述通孔73阻断。
这样一来,立起片72B被外筒6的槽部61的端部61a拉起来,并且朝向阻断所述通孔73的方向(图4、图10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阻断所述通孔73,因此,例如在长时间保管穿刺器具等未使用的期间较长的情况下,即使在立起片72B的弹性力(恢复力)丧失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阻断所述通孔73。
另外,在将立起片72B和内针3之间的压接力设定得较弱的情况下(立起片72B的弹性力(恢复力)较弱地接触的情况下),像所述那样,立起片72B也被外筒6的槽部61的端部61a拉起来,并且朝向阻断所述通孔73的方向转动,阻断所述通孔73,因此,能够减小内针3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
另外,如图4、图5、图8所示,在内筒7的颈部71上形成有与供所述内针3贯穿的通孔73相连的圆柱状的空间部74。
另外,所述空间部74收纳有图9所示那样的、形成有供所述内针3贯穿的通孔75a(构成通孔73的至少一部分)的圆柱状的块体75。为了使块体75在空间部74内能够移动,该空间部74形成得比块体75的外径大。
而且,利用所述空间部74和块体75构成通孔阻断部件,该通孔阻断部件使所述通孔73的至少一部分从有内针3贯穿的状态的位置移动到没有内针3贯穿的位置,并且阻断所述通孔73的连通状态。
这样一来,因为在内筒7的颈部71的空间部74内设置有块体75,所以在内针3的顶端经过所述块体75的通孔75a被抽拔出来时,块体75因自重而在所述空间部74内进行落下移动。由此,所述通孔75a配置在自所述通孔73的延长线偏离的位置,从而能够阻断所述通孔73的连通状态。
另外,通过将所述通孔75a的直径形成得比内针3稍大,能够减小内针3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
另外,如图4、图5所示,在所述内针座41和外筒6之间设置有在外筒6中延伸的中继筒8。该中继筒8并非是必需的零件,像图3那样地省略亦可。
例如,通过利用柔软的合成树脂来形成中继筒8等,并且通过设置带有柔软性的中继筒8,使得内针座41的抽拔动作方向成为倾斜方向(不是在内针3的延长线的方向),在向中继筒8施加了弯曲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中继筒8发生压曲等破损。
该中继筒8形成为圆筒形状,在具有能够收纳于所述内针座41的内部的外径尺寸的同时,具有能够将外筒6收纳于内部的内径尺寸。
在该中继筒8的一端形成有卡定部8a,该卡定部8a以卡定于形成在外筒6的端部63的卡定部的方式构成。另外,在该中继筒8的另一端形成有卡定部8b,该卡定部8b以卡定于形成在内针座41的端部41a的卡定部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未设置中继筒8的情况下构成为,通过使所述内针座41的端部41a的卡合部卡定于所述外筒6的端部63的卡合部,而彼此不分离(分开)。
接着,说明使用这样的穿刺器具1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立起片72B的弹性力(恢复力)较弱而立起片72B未压接于内针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从图1所示的穿刺器具1拆下护套5,如图4、图5所示,使导管2和内针3暴露出来。然后,使所述外针21和所述内针3穿刺血管(患者的身体)。
之后,为了留置所述外针21,在图4、图5的箭头方向上,使所述内针座41沿着轴向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的方向移动(进行抽拔动作)。由于该内针座41的抽拔动作而所述注射器具4伸长。
具体而言,在留置了所述外针21的状态下,如果使所述内针座41沿着轴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则所述内针座41沿着轴向移动,并且所述注射器具4整体伸长。此时,外针座22被内筒7所保持,内筒7和外筒6利用立起片72B而一体化。
因此,如果用于保持内针3的后端部(基端部)的内针座41沿着轴向移动,则内针3也同样沿着轴向移动。然后,通过从外针21内抽出内针3,使得抽拔出来的内针3被覆盖在内筒7、外筒6以及内针座41内(参照图10)。
在该内针座41的抽拔动作中,当内针3的顶端经过所述块体75的通孔75a并从块体75抽拔出来内针3时,块体75因自重而向所述空间部74的下方移动。由此,所述通孔75a配置在偏离所述通孔73的延长线的位置,从而阻断所述通孔73的连通状态(参照图10)。
因此,在利用块体75阻断通孔73之后,即使有使内针座41向导管2侧移动的力作用于内针座41,内针3也因被所述块体75限制移动,而不会再次返回到外针21内。
而且,使所述内针座41沿着轴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然后,如图10所示,当内针3的顶端经过立起片72B时,立起片72B处于未受到来自所述内针3的侧面的力的状态。此时,因为立起片72B的弹性力(恢复力)较弱,所以立起片72B维持着与外筒6的卡定状态而未朝向阻断所述通孔73的方向转动。
然后,将所述中继筒8从外筒6抽出,之后,当中继筒8的卡定部8b卡定于形成在内针座41的端部41a的卡定部而未伸长时,所述立起片72B被外筒6的槽部61的端部61a拉起来。该被拉起来的立起片72B朝向阻断所述通孔73的方向(图10的箭头方向)转动,在阻断通孔73的同时,解除与所述外筒6的卡定状态。
其结果,外筒6和内筒7可分离,伴随着所述内针座41的移动,所述外筒6沿着轴向移动。由于所述槽部61被所述突出部72A引导,因此,一边使所述外筒6被所述内筒7的突出部72A引导,一边将所述内筒7从外筒6抽拔出来。
另外,在立起片72B被拉起之后,即使有使内针座41向导管2侧移动的力作用于内针座41,由于内针3被所述立起片72B限制移动,而不会再次返回到外针21内。
这样一来,在立起片72B被拉起之后,内针3被所述立起片72B限制移动,而且也被所述块体75限制移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内针3再次返回到外针21内。
而且,当使所述内针座41沿着轴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并且使所述外筒6移动,而将所述内筒7自所述外筒6拔出来时,如图11所示,所述四个臂71A张开,释放所述四个臂71A对外针座22的保持状态。
即、通过使所述内针座41沿着轴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并且使所述注射器具4伸长,从而当将从所述导管2拔出来的所述内针3收纳于所述外筒6、内针座41的内部时,则自所述四个臂71A和臂开闭部62对外针座22的保持状态释放外针座22。
由此,在将所述导管2(外针21)留置于血管,并且将所述内针3从所述外针21抽拔出来并收纳于所述内针座4的内部的同时,将所述外针座22从所述注射器具4拆下来。
这样一来,所述穿刺器具1仅通过将所述内针3从所述外针21抽拔的抽拔动作,就能够将所述内针3收纳于所述内针座4等的内部,而且能够将所述外针座22从所述内针座41等拆下来。
另外,在上述使用方法的说明中,以立起片72B的弹性力(恢复力)较弱而立起片72B未压接于内针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不使内针3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过大的范围内,赋予立起片72B的弹性力(恢复力)。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以块体75和空间部74是圆柱形状来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该形状,例如,块体7也可以是球状,另外空间部74也可以是矩形形状。只要是块体7至少能够在空间部74内移动的形状即可。
接着,基于图12至图20说明第2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的通孔阻断部件的特征在于,以当外筒相对于所述内筒移动时所述内筒与外筒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构成,伴随着所述旋转,所述内筒的通孔从有内针贯穿的状态的位置移动到内针没有贯穿的位置,从而阻断所述通孔的连通状态。
如图12和图13所示,穿刺器具100具有:外针102;内针103,其顶端部(纸面左端部)插入所述外针102;筒状的注射器具104,其用于保持所述内针3的一端部(基端部);护套(未图示),其用于覆盖所述外针102和所述内针103。另外,在所述穿刺器具100中,除了所述内针103以外,所有的零件均为树脂制。
另外,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导管101包括:外针102,其由具有挠性的中空的管构成;外针座102a,其用于保持外针102的基端部。
另外,如图12、图13的(b)所示,外针座102a的外针102的配置位置形成在自外针座102a的中心O偏离的位置。
如图13所示,所述注射器具104具有筒状的内针座105和尾塞106,该尾塞106通过压入而安装于所述内针座105的基端(纸面右端),并且具有用于保持所述内针103的基端部的大致圆筒状的针保持部106a。
另外,所述注射器具104具有:外筒107,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内针座105的内部;内筒108,其具有用于把持所述外针座102a的两个臂108A,并且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筒106的内部。
如图14所示,所述外筒107具有:槽部107b,其沿着所述外筒107的轴部107a的轴线而形成(沿着内筒7的进退方向而形成);臂开闭部107c,其用于收纳所述两个臂108A,且所述外筒107整体形成为筒状。
如图14的(b)所示,所述轴部107a的中心形成在自臂开闭部107c的中心线位移后的位置L。即、所述轴部107a形成在向臂开闭部107c的下方偏离的位置,使得臂开闭部107c的中心线与轴部107a的轴线不一致。
如图14的(b)所示,所述槽部107b在所述外筒107的圆周面上的上部的一个部位和下部的一个部位对称地形成。
另外,如图13的(a)所示,在将所述内筒108收纳于所述外筒107的情况下,所述臂开闭部107c使所述两个臂107A闭合并把持所述外针座102a。
另一方面,在从所述外筒107抽拔出来所述内筒108(已前进)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臂开闭部107c的限制消失,因此在臂108A自身的反弹力的作用下,所述臂108A张开并释放所述外针座102a。
另外,在所述臂开闭部107c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槽部107d,形成在内筒108的外表面的突起部108F以可移动方式安装于该槽部107d。
该槽部107d左右对称地形成有一对,在轴部107a侧,形成有槽呈直线状的直线部107d1,接着,形成有槽呈螺旋状的螺旋部107d2。
另外,如图15所示,所述内筒108具有:颈部108B,其具有所述两个臂108A;轴部108C,其是比所述颈部108B缩径而成的;通孔108D,其贯穿所述颈部108B和所述轴部108C,并且供所述内针3贯穿。
如图15的(c)所示,所述轴部108C形成在自所述颈部108B的中心线位移后的位置。即、所述轴部108C形成在向颈部108B的下方偏离的位置,使得颈部108B的中心线与轴部108C的轴线不一致。
这样一来,形成于所述内筒108的通孔108D形成在自内筒108的中心轴线偏离的位置L(位移后的位置)。
另外,构成为,在将所述内筒108的颈部108B收纳在外筒107的臂开闭部107c内时,所述轴部108C收纳于外筒107的轴部107a内。
另外,在所述轴部108C上具有立起片108E,该立起片108E被所述通孔108D内的内针103推出而立起,并且卡合于所述槽部107b。
该立起片108E与第1实施方式的立起片72B相同,因此,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另外,所述通孔108D的直径形成得比内针3的直径稍大,从而减小内针3的抽拔操作时的滑动阻力。
另外,在所述颈部108B的轴部108C侧的端部外周面设置有一对突起部108F。该一对突起部108F像所述那样以与所述槽部107d分别对应的方式对称形成(参照图15)。
而且,在所述内筒108相对于外筒107移动时,一对突起部108F沿着外筒108的槽部107d移动,因此,所述内筒108和外筒107进行相对旋转。
这样一来,形成于所述内筒108的通孔108D形成在偏离内筒108的中心轴的位置L,所述通孔阻断部件由槽部107d和突起部108F构成,该槽部107d包含形成于所述外筒107的内表面的螺旋状部,该突起部108F形成在所述内筒108的外表面且在所述槽部107d内可移动,从而所述内筒108与外筒107进行相对旋转,能够使所述内筒108的通孔108D从有内针103贯穿的状态的位置移动到没有内针103贯穿的位置。
另外,使一对突起部108F沿着外筒108的槽部107d移动,并且在所述臂108A张开之后,通过所述一对突起部108F卡定于所述外筒107的槽部107d的螺旋部107d2的终端部,从而限制所述内筒108相对于所述外筒107的进退。即、所述外筒107和内筒108以彼此不会分离的方式构成。
另外,如图13所示,在所述内针座105和外筒107之间设置有在外筒107内延伸的中继筒109。该中继筒109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接着,说明使用该第2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100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以立起片102E的弹性力(恢复力)较弱而立起片102E未压接于内针103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3所示,从穿刺器具100拆下护套,使导管101和内针103暴露出来。然后,使所述外针102和所述内针103穿刺血管(患者的身体)。
之后,为了留置所述外针102,在图13的箭头方向上,使所述内针座105沿轴向向与所述外针102分开的方向移动(进行抽拔动作)。通过该内针座105的抽拔动作,使所述注射器具104伸长。
具体而言,在留置了所述外针102的状态下,若使所述内针座105沿轴向与所述外针102分开,则所述内针座105沿轴向移动,使得所述注射器具4整体伸长。此时,外针座105由内筒108保持,内筒108和外筒107利用立起片108E而一体化。
因此,当用于保持内针103的后端部(基端部)的内针座105沿轴向移动时,内针103也同样沿轴向移动。然后,通过从外针102内抽出内针103,使得抽拔出来的内针103被覆盖在外筒107、内针座105内(参照图16)。
而且,使所述内针座105沿轴向与所述外针102分开。然后,如图16所示,若内针103的顶端经过立起片108E,则立起片108E处于未受到来自所述内针103的侧面的力的状态。此时,因为立起片108E的弹性力(恢复力)较弱,所以立起片108E维持与外筒107卡定的状态而未向阻断所述通孔108D的方向转动。
然后,如图17所示,将所述中继筒109自内针座105抽出,之后,若中继筒109的卡定部109a卡定于形成在内针座105的端部105a的卡定部而未伸长,则所述立起片108E被外筒107的槽部107b的端部107b1拉起来。该被拉起来的立起片108E朝向阻断所述通孔108D的方向转动,将通孔108D阻断,并且解除与所述外筒107的卡定状态。
其结果,外筒107和内筒108可分离,伴随着所述内针座105的移动,所述外筒107沿轴向移动。
另外,在将立起片72B拉起来之后,如图18的(b)所示,即使有使内针座105向导管101侧移动的力作用于内针座105,内针103被所述立起片72B限制移动而无法再返回到外针21内。
然后,若外筒107和内筒108分离,所述外筒107沿轴向移动,则如图18所示内筒108的突起部108F一边被外筒107的槽部107d的直线部107d1引导一边移动。
接着,如图19所示,若内筒108的突起部108F一边被外筒107的槽部107d的螺旋部107d2引导一边移动,则内筒108和外筒107进行相对旋转。实际上外筒107相对于把持着被固定的导管101的内筒108进行旋转。
其结果,所述内筒108的通孔108D从有内针103贯穿的状态的位置向没有内针103贯穿的位置移动,并且阻断所述通孔103的连通状态。
然后,若一边进一步使内筒108和外筒107进行相对旋转,一边使所述外筒107移动,将所述内筒108从所述外筒107拔出,则如图20所示所述两个臂108A张开,而释放所述臂108A对外针座102a的保持状态。
即、通过使所述内针座105沿轴向与所述外针102分开且使所述注射器具104伸长,从而当从所述导管101拔出来的所述内针103收纳于所述外筒107、内针座105(根据情况,中继筒109)的内部时,将外针座102a从所述臂108A和臂开闭部107c对外针座102a的保持状态释放。
由此,在将所述导管101(外针102)留置于血管,并且将所述内针103从所述外针102抽拔出来并收纳于所述内针座105的内部的同时,将所述外针座102a从所述注射器具4拆下来。
这样一来,所述穿刺器具100仅通过将所述内针103从所述外针102抽拔的抽拔动作,就能够将所述内针103收纳于所述内针座105的内部,而且能够将所述外针座102a从所述内针座105拆下来。
这样一来,在立起片108E被拉起来之后,即使有使内针座105向导管101侧移动的力作用于内针座105,内针103也因被所述立起片108E限制移动,而不会再次返回到外针102内。
而且,通过使内筒108和外筒107相对旋转,而将所述内筒108的通孔108D从有内针103贯穿的状态的位置移动到没有内针103贯穿的位置,并且由于将所述通孔103阻断,因此内针103不会再次返回到外针102内。
因此,利用立起片108E和内筒108的通孔108D的移动,能够限制内针103的贯穿,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内针103再次返回到外针21内。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在所述外筒107的内表面形成有槽部107d、并且在所述内筒108形成有突起部108F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与该情况相反,在所述内筒形成槽部,并且在所述外筒形成突起部。
接着,基于图21至图29,说明第3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的通孔阻断部件的特征在于,其由块体和空间部构成,该块体形成有供内针贯穿的通孔,该空间部收纳有可移动的所述块体且形成于内筒,若所述内针的顶端经过所述块体并抽拔,所述内筒相对于外筒移动,则所述块体借助形成于外筒内表面的突起在所述空间部内移动,并且阻断所述内针的贯穿(供内针贯穿的通孔)。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当的构件,通过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第3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200的外筒201、内筒210、块体220与第1实施方式的外筒6、内筒7、块体7不同。
即、如图21、图22所示,所述外筒201在用于收纳两个臂71A的臂开闭部204上形成有被俯视为コ状的通孔203所包围的舌状片202,在所述舌状片202的顶端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突起205。另外,以使所述舌状片202的基端部位于所述外筒201的顶端部侧的方式配置有所述舌状片202。
形成于所述舌状片202的顶端部的突起205与块体220相接触,并且内筒210在外筒201内移动时,使所述块体220向上方移动。
接着,说明内筒210。
如图21、图23、图24、图25所示,该内筒210具有:长方体形状的颈部211,其具有所述两个臂71A;圆筒状的轴部72,其外形尺寸比所述颈部211的外形尺寸小;通孔73,其贯穿所述颈部211和所述轴部72的中心,并且供所述内针3贯穿。
在所述内筒210的颈部211上形成有凹部状的空间部212,该空间部212将与所述内针3贯穿的通孔73相连的一个面敞开。
另外,在所述颈部211的前壁213和后壁214上形成有朝向凹部状的空间部211的敞开面侧敞开的切口部215、216。
而且,在形成于所述颈部211的顶端侧的轴部72的所述切口部215侧形成有平面部72C。
另外,所述空间部212是用于收纳上述块体220的空间,为了使块体220能够在该空间部212内移动,该空间部212形成得比块体220的外径大。
另外,在所述颈部211的侧壁217和侧壁218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向所述空间部212侧突出的突起219a、219b。如图25所示,从凹部状的空间部211的敞开面侧观察,该突起219a、219b配置在比所述通孔73靠里侧的位置,并且与所述通孔73的轴线平行地延伸设置。
该突起219a、219b是用于在块体220移动之后将所述块体220卡定的构件。
接着,说明块体220。
如图26所示,该块体220在主体部221的上表面221a形成有半圆状的凹部221b,而且设置有从所述上表面221a向上方突出的爪部222a、222b。
所述凹部221b构成为,沿着主体部221的前后方向形成,在所述块体220收纳于所述空间部211时,所述凹部221b与内针3接触,并且使所述内针3在所述凹部221b内滑动。
另外,在块体220在所述空间部212移动了时,通过使所述爪部222a、222b卡定于所述突起219a、219b,而将所述块体220固定于所述空间部212,并且阻止所述块体220的移动。
所述主体部221的前表面221c构成为从前表面221c侧朝着后面221d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21e。
如图27所示,该主体部221的倾斜面221e以与舌状片202的顶端部的突起205相接触的方式收纳于所述空间部212内。即、所述突起205从所述凹部215进入空间部212内,并与所述倾斜面221e相接触。
然后,通孔阻断部件由所述空间部212、块体220以及外筒201构成,当外筒201相对于所述内筒210移动时,所述块体220被突起205在空间部212内(使其移动)推起来,从有内针3贯穿的状态转移为没有内针3贯穿的状态,从而将所述通孔73的连通状态阻断。
基于图27至图29,说明如此构成的第3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200的动作、作用。
首先,从穿刺器具200拆下护套5,如图27所示,使导管2和内针3暴露出来。然后,使所述外针21和所述内针3穿刺血管(患者的身体)。
之后,为了留置所述外针21,沿着图27的箭头方向,使所述内针座41沿轴向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的方向移动(进行抽拔动作)。然后,若用于保持内针3的后端部(基端部)的内针座41沿着轴向移动,则内针3也同样沿着轴向移动。通过从外针21内抽出内针3,使得抽拔出来的内针3被覆盖在内筒210、外筒201、内针座41内。
然后,如图28所示,若使所述内针座41进一步沿着轴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则外筒210相对于内筒210进行移动,并且所述突起205在前表面221c上滑动,使得所述块体220被所述突起205推向上方。
由此,所述凹部221b配置在自所述通孔73的延长线偏离的位置,从而利用块体220的主体部221阻断所述通孔73的连通状态。
而且,若进一步使内针座41沿着轴方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则如图29所示,由于被推向上方的块体220的爪部222a、222b卡定于突起219a、219b,使得所述块体220被固定,进而将阻断状态固定下来。
因此,在块体220的爪部222a、223b卡定于突起219a、219b之后,在利用块体220阻断了通孔73之后,即使有使内针座41向导管2侧移动的力作用于内针座41,内针3也因被所述块体220限制移动而不会再次返回到外针21内。
另外,第3实施方式也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如图28所示,若从所述外筒201拔出所述内筒210,则所述两个臂71A张开,释放所述两个臂71A对外针座22的保持状态。即、通过使所述内针座41沿着轴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且使所述注射器具4伸长,从而若将从所述导管2拔出来的所述内针3收纳于所述外筒201、内针座41的内部,则将外针座22从所述两个臂71A和臂开闭部62对外针座22的保持状态释放出来。
由此,在将所述导管2(外针21)留置于血管,并且将所述内针3从所述外针21抽拔出来并收纳于所述内针座4的内部的同时,将所述外针座22从所述注射器具4拆下来。
这样一来,所述穿刺器具1仅通过将所述内针3从所述外针21抽拔的抽拔动作,就能够将所述内针3收纳于所述内针座4等的内部,而且能够将所述外针座22从所述内针座41等拆下来。
接着,基于图29至图36说明第4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的通孔阻断部件的特征在于,其由块体和空间部构成,该块体形成有供内针贯穿的通孔,该空间部收纳有可转动的块体且形成于内筒,若外筒相对于所述内筒移动,则块体借助形成于外筒内表面的突起在所述空间部内转动,并且阻断所述内针的贯穿。
另外,针对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块体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结构,该第4实施方式中的使所述块体可转动的结构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另外,针对与第1、3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当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接着,说明内筒301。
该第4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300的内筒301、块体310与第3实施方式的内筒210、块体220不同。另外,外筒具有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另外,如图30、图31所示,所述内筒301具有:长方体形状的颈部302,其具有所述两个臂71A;圆筒状的轴部72,其外形尺寸比所述颈部302的外形尺寸小;通孔73,其贯穿所述颈部302和所述轴部72的中心,并且供所述内针3贯穿。
如图30、图31所示,所述颈部302的内部形成有与供所述内针3贯穿的通孔73相连的空间部303。
另外,所述空间部303是如图32所示那样的、用于收纳已形成有供所述内针3贯穿的通孔75a的块体310的空间。为了使块体310能够在该空间部303内移动,所述空间部303形成为比块体310的外径大的大致圆柱状。
所述空间部303由用于收纳块体310的主体的第1圆柱体的空间部303a和形成在所述第1圆柱体的空间部303a的左右的第2圆柱体的空间部303b构成。第2圆柱体的空间部303b是用于收纳所述块体310的旋转轴的空间。
另外,在所述颈部302的上壁302a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通孔73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凹部302b,在该凹部302b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空间部303的开口部303c。
而且,在形成有所述空间部303a的颈部302的内壁面形成有突出到空间部303内部的突起304。该突起304是用于卡定块体310的构件,沿着与所述通孔73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这里,如图31所示,所述内筒301是上部301A(纸面左侧)和隔着中心线l形成在相反侧的下部301B(纸面右侧)一体形成而得到的零件,通过所述上部301A和所述下部301B以弯折线(中心线l)为中心折叠而形成。
另外,在所述上部301A和所述下部301B的中央,沿着所述内筒301的轴线方向分别形成有截面半圆状的槽部73A、73B。这些槽部73A、73B通过折叠所述下部7A和所述上部7B而形成一个通孔73。
另外,在所述上部301A和所述下部301B的端部分别形成有颈部302A、302B。在这些颈部302A、302B上分别形成有截面半圆状的凹部303A、303B,通过折叠所述上部301A和所述下部301B而形成一个空间部303。
另外,在颈部302A、302B上分别形成有臂71A1、臂71A2,通过折叠所述上部301A和所述下部301B而在颈部302上形成两个臂71A。
接着,说明块体310。
如图31至图33所示,该块体310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311和形成于所述主体部311的两端面的轴部312。
另外,在圆柱状的主体部311上,沿着与主体部311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形成有供所述内针3贯穿的通孔75a。
另外,在圆柱状的主体部311的圆周面上形成有从所述空间部303的开口部303c向所述凹部302b内突出的突起部313。
因为所述突起部313的顶端部突出到所述凹部302b内,所以通过使内筒301相对于所述外筒移动,使得形成于所述外筒201的突起205(参照图22)与所述突起部313相接触,从而使所述块体310转动。
另外,在圆柱状的主体部311的圆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突起304卡合的爪部314。另外,在块体310在所述空间部303内转动后,通过使所述爪部314卡定于所述突起304,而将所述块体310固定于所述空间部303,从而阻止所述块体310的转动。
这样一来,利用外筒201的突起205使所述块体310从有内针3贯穿的状态的位置转动到没有内针3贯穿的位置,从而阻断所述通孔73的连通状态。
接着,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300的动作、作用。
首先,从穿刺器具300拆下护套5,如图35所示,使导管2和内针3暴露出来。然后,使所述外针21和所述内针3穿刺血管(患者的身体)。
之后,为了留置所述外针21,沿着图35的箭头方向,使所述内针座41沿轴向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的方向移动(进行抽拔动作)。然后,若用于保持内针3的后端部(基端部)的内针座41沿着轴向移动,则内针3也同样沿着轴向移动。通过从外针21内抽出内针3,使得抽拔出来的内针3被覆盖在内筒301、外筒210、内针座41内。
然后,若使所述内针座41进一步沿着轴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则内筒301在外筒210内移动(外筒210相对于内筒301进行移动),使得所述突起205抵接于所述块体310的突起部313并且使所述块体310转动(参照图36)。
伴随着该块体310的转动,块体310的通孔75a也转动,并且该通孔75a配置在自所述通孔73的延长线偏离的位置,从而阻断所述通孔73的连通状态(参照图36的(b))。
由此,即使有使内针座41向导管2侧移动的力作用于内针座41,内针3也因被所述块体220限制移动而不会再次返回到外针21内。
而且,如图37所示,若使内针座41沿着轴向与所述外针21分开,则通过使块体310的爪部314卡定于突起304而将所述块体310固定,从而将阻断状态固定下来,阻止所述块体310的转动。
在所述块体310的爪部314卡定于突起304之后,因为块体310不转动,所以可靠地实现对通孔73的阻断,即使有使内针座41向导管2侧移动的力作用于内针座41,内针3也因被所述块体220限制移动而不会再次返回到外针21内。
另外,如图37所示,第4实施方式也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若从所述外筒201拔出所述内筒301,则所述两个臂71A张开而释放所述两个臂71A对外针座22的保持状态。
由此,在将所述导管2(外针21)留置于血管并且将所述内针3从所述外针21抽拔出来并收纳于所述内针座4的内部的同时,将所述外针座22从所述注射器具4拆下来。
这样一来,所述穿刺器具1仅通过将所述内针3从所述外针21抽拔的抽拔动作,就能够将所述内针3收纳于所述内针座4等的内部,而且能够将所述外针座22从所述内针座41等拆下来。
附图标记说明
1、100穿刺器具
2、101导管
21、102外针
22、102a外针座
3、103内针
4、104注射器具
5护套
6、107外筒(筒状体)
7、108内筒(筒状体)
7A上部
7B下部
41、105内针座
42、106尾塞
42a、106a针连接部
61、107b槽部
62、107c臂开闭部(把持部件)
107d槽部
107d1直线部
107d2螺旋部
71、108B颈部
71A、108A臂(把持部件)
72、108C轴部
72A突出部
72B、108E立起片
73、108D通孔
108F突起部
200穿刺器具
201外筒
205突起
210内筒
212空间部
219a、219b突起
220块体
222a、222b爪部
300穿刺器具
301内筒
301空间部
304突起(卡定部)
310块体
313突起部
314爪部(被卡定部)

Claims (10)

1.一种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外针;外针座,其用于保持所述外针的基端部;内针,其顶端部被插入所述外针;筒状的注射器具,其用于保持所述内针的基端部,
所述注射器具具有:内针座,其用于保持所述内针的基端部;筒状体,其具有用于把持所述外针座的把持部件,并且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内针座的内部,
所述筒状体具有:外筒,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内针座的内部;内筒,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筒的内部且具有供内针贯穿的通孔,
而且,所述内筒或者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具有通孔阻断部件,该通孔阻断部件用于使所述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从有内针贯穿的状态的位置向内针没有贯穿的位置移动,并且将所述通孔的连通状态阻断,
通过利用所述通孔阻断部件使所述内筒的通孔移动来阻断所述内针的贯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阻断部件由块体和空间部构成,该块体形成有供内针贯穿的通孔,该空间部用于收纳可移动的所述块体且形成于内筒,
在所述内针的顶端经过所述块体而被抽拔出来时,块体因自重而在所述空间部内移动,并且阻断所述内针的贯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还具有被所述通孔内的所述内针推出而立起、并且卡定于外筒的立起片,
通过使所述内针经过所述立起片而被抽拔,从而解除所述立起片与外筒的卡定,能够利用被解除了所述卡定的立起片阻断所述内针的贯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内筒和块体由合成树脂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阻断部件由槽部和突起部构成,该槽部至少包含形成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或者内筒的外表面的螺旋状部,该突起部形成在所述内筒的外表面或者外筒的内表面且能够在所述槽部内移动,
并且,形成于所述内筒的通孔形成在自内筒的中心轴线偏离的位置,
若外筒相对于所述内筒移动,则利用所述槽部和突起部使所述内筒和外筒进行相对旋转,
所述内筒的通孔从有内针贯穿的状态的位置移动到内针没有贯穿的位置,并且将所述内针的贯穿阻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还具有被所述通孔内的所述内针推出而立起、并且卡定于外筒的立起片,
通过使所述内针经过所述立起片而被抽拔,从而解除所述立起片与外筒的卡定,能够利用被解除了所述卡定的立起片阻断所述内针的贯穿。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外筒和内筒由合成树脂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阻断部件由突起、块体以及空间部构成,该突起形成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该块体形成有供内针贯穿的通孔,该空间部用于收纳可移动的所述块体且形成于内筒,
若外筒相对于所述内筒移动,则所述块体借助形成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的突起而在所述空间内移动,阻断所述内针的贯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形成于所述块体的被卡定部卡定于形成在所述内筒的卡定部,从而能够阻止块体的移动,将内针的贯穿被阻断的状态固定下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
外筒、内筒以及块体由合成树脂形成。
CN201480044092.1A 2013-08-05 2014-08-01 穿刺器具 Pending CN1054518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2333 2013-08-05
JP2013162333 2013-08-05
JP2014010315A JP6316002B2 (ja) 2013-08-05 2014-01-23 穿刺具
JP2014-010315 2014-01-23
PCT/JP2014/070381 WO2015019968A1 (ja) 2013-08-05 2014-08-01 穿刺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1803A true CN105451803A (zh) 2016-03-30

Family

ID=52461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4092.1A Pending CN105451803A (zh) 2013-08-05 2014-08-01 穿刺器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20270A1 (zh)
JP (1) JP6316002B2 (zh)
CN (1) CN105451803A (zh)
AU (1) AU2014303610A1 (zh)
PH (1) PH12016500184A1 (zh)
WO (1) WO201501996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9700A (zh) * 2014-12-04 2017-08-0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管组装体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13883A (zh) * 2016-11-29 2018-06-05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抽液容器及抽液方法
CN110290827A (zh) * 2016-10-27 2019-09-27 B.布劳恩梅尔松根股份公司 具有阀的导管装置及相关方法
CN110404132A (zh) * 2018-04-27 2019-11-05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用于储存笔针的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23249B2 (en) 2009-08-14 2012-12-0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tegrated vascular delivery system
WO2011146772A1 (en) 2010-05-19 2011-11-24 Tangent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Safety needle system operable with a medical device
WO2011146769A2 (en) 2010-05-19 2011-11-24 Tangent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vascular delivery system
JP6461174B2 (ja) 2014-02-04 2019-01-30 アイシーユー・メディカ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自己プライミ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己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JP6768644B2 (ja) * 2015-05-15 2020-10-14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WO2017211493A1 (en) * 2016-06-10 2017-12-14 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Cannulation device
CN108721730B (zh) * 2018-07-02 2023-06-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用于粘稠药液的注射器
CA3100592C (en) * 2019-07-15 2023-09-12 Medifirst Co., Ltd. Reuse prevention safety catheter
CN114699218B (zh) * 2022-06-08 2022-08-16 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密封球囊
CN117481763B (zh) * 2023-12-22 2024-04-3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一种干细胞经鼻移植用鼻黏膜穿刺定位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25611B1 (fr) * 1994-10-18 1997-01-31 Gestra Groupe D Etudes Specifi Embout de protection et d'extraction d'aiguille de ponction pour catheter peripherique
EP0875261A2 (en) * 1997-04-29 1998-11-04 Smiths Industrie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atheter and needle assemblies
US20070129689A1 (en) * 1997-08-20 2007-06-07 B. Braun Melsungen Ag Spring clip safety iv catheter
US20070185456A1 (en) * 2005-11-28 2007-08-09 Hiroaki Nakajima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US20110160671A1 (en) * 2008-03-31 2011-06-30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WO2012075421A1 (en) * 2010-12-02 2012-06-07 Erskine Medical Llc Release mechanism for use with needle shielding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5219A (en) * 1983-07-22 1987-04-07 American Hospital Supply Corporation Multicomponent flexible grasping device
BR7500134U (pt) * 1995-01-12 1997-04-01 Hwang Chin Rong Complemento específico do dispositivo de cateterismo vascular de saida unica
AU2287295A (en) * 1995-04-17 1996-11-07 Med Design Corporation Safety stylet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 insertion
JP2003175112A (ja) * 2001-10-02 2003-06-24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留置針構造
JP4211858B2 (ja) * 2006-06-30 2009-01-21 ニプロ株式会社 翼付留置針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25611B1 (fr) * 1994-10-18 1997-01-31 Gestra Groupe D Etudes Specifi Embout de protection et d'extraction d'aiguille de ponction pour catheter peripherique
EP0875261A2 (en) * 1997-04-29 1998-11-04 Smiths Industrie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atheter and needle assemblies
US20070129689A1 (en) * 1997-08-20 2007-06-07 B. Braun Melsungen Ag Spring clip safety iv catheter
US20070185456A1 (en) * 2005-11-28 2007-08-09 Hiroaki Nakajima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US20110160671A1 (en) * 2008-03-31 2011-06-30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WO2012075421A1 (en) * 2010-12-02 2012-06-07 Erskine Medical Llc Release mechanism for use with needle shielding device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9700A (zh) * 2014-12-04 2017-08-0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管组装体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90827A (zh) * 2016-10-27 2019-09-27 B.布劳恩梅尔松根股份公司 具有阀的导管装置及相关方法
US11285297B2 (en) 2016-10-27 2022-03-29 B. Braun Melsungen Ag Catheter devices with valv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0290827B (zh) * 2016-10-27 2022-04-19 B.布劳恩梅尔松根股份公司 具有阀的导管装置及相关方法
CN108113883A (zh) * 2016-11-29 2018-06-05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抽液容器及抽液方法
CN110404132A (zh) * 2018-04-27 2019-11-05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用于储存笔针的容器
US11717604B2 (en) 2018-04-27 2023-08-08 Embecta Corp. Pen needle storage
CN110404132B (zh) * 2018-04-27 2023-09-12 恩贝克塔公司 用于储存笔针的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51259A (ja) 2015-03-19
PH12016500184A1 (en) 2016-04-25
AU2014303610A1 (en) 2016-02-11
WO2015019968A1 (ja) 2015-02-12
US20160220270A1 (en) 2016-08-04
JP6316002B2 (ja) 2018-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1803A (zh) 穿刺器具
US8087840B2 (en) Slide type writing tool preventing dryness
KR101375409B1 (ko) 처치구
US3958576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clipping any affected portion of a body cavity
KR100817202B1 (ko) 마름방지장치를 구비한 출몰식 필기구
US20070161960A1 (en) Lancet device
CN202619663U (zh) 采血针装置
US20080195144A1 (en) Medical intervention instrument
JPS6321499B2 (zh)
CN107530491A (zh) 槽缝式保护套的开放式留置针
JP2024020332A (ja) 単一針を有する血液採取管ホルダー
US3538585A (en) Contact insertion-removal tool
CN202305892U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
CN202538075U (zh) 内窥镜下使用一次性远程注射针
KR101599499B1 (ko) 안전 주사기
CN109310857A (zh) 插管装置
KR20090101068A (ko) 일회용 진공 채혈주사기
JP6203928B2 (ja) 穿刺具
JP4029851B2 (ja) 翼付針用プロテクター
JP6144936B2 (ja) 穿刺具
KR20110002480U (ko) 펜심 출몰장치를 구비한 필기구
CN110450562B (zh) 按压式笔
CN102712208B (zh) 具有握持件的书写装置
JP6247487B2 (ja) 穿刺具
KR200482155Y1 (ko) 오티지 유에스비 메모리 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