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1475B -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1475B
CN105451475B CN201410405859.0A CN201410405859A CN105451475B CN 105451475 B CN105451475 B CN 105451475B CN 201410405859 A CN201410405859 A CN 201410405859A CN 105451475 B CN105451475 B CN 1054514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layers
side wall
injection mould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58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1475A (zh
Inventor
范小利
谢予明
马雷
韩小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058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51475B/zh
Priority to US14/636,458 priority patent/US9690331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451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475A/zh
Priority to US15/602,768 priority patent/US1055824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1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属于电子产品领域。所述电子设备包括:M个电子元器件,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M个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N个通孔,所述M个电子元器件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通过所述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壳体包括:构成所述容置空间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壳体是电子设备的保护层,同时也是电子设备的外衣,因此除了要求壳体拥有良好的防摔抗压性能外,还要求壳体外观精美,手感良好。
对于外观而言,壳体的多层颜色实现是其中的一个主要课题。
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中框,将前面板放在中框的前侧,将后面板(即后壳)安装在中框的后侧,构建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壳体。
做工工艺复杂,并且,因为有三件部件(前面板、后面板、中框)给的这类电子设备的组装带来麻烦,且降低了壳体的手感和美观程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壳体做工工艺复杂、组装麻烦、且壳体的手感差和美观程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M个电子元器件,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M个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N个通孔,所述M个电子元器件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通过所述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
所述壳体包括:
构成所述容置空间的侧壁;
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在沿所述通孔延伸的方向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
所述K层的视觉效果中的K-1层采用K-1次嵌件注塑的方式形成,每一次嵌件注塑形成所述侧壁上的一层所述视觉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K层中位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的最上面的第一层与所述第一层相邻的第二层之间的第一分界线上每一个点到所述侧壁的外表面的顶边的垂直距离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每相邻两条分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K层中每一层的视觉效果各不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K层中每一层的材料相同但颜色不同;或者所述K层中每一层的材料不相同;或者所述K层中的两层的材料相同但颜色不同,设于所述两层之间的一层与所述两层材料不同。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个模具中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一个框体,所述第一个框体构成壳体的侧壁的第一部分;
进行K-1次嵌件注塑:
在第一次嵌件注塑时,将所述第一个框体作为第一个嵌件放入到第二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二个框体,所述第二个框体构成所述壳体的侧壁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构成2层视觉效果;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构成一种视觉效果,所述第二部分中非所述第一部分的部分构成另一种视觉效果;
依次类推,在第K-1次嵌件注塑时,将第K-1个框体作为第K-1个嵌件放入到第K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K个框体,所述第K个框体构成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侧壁构成用于容置M个电子元器件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上开设有N个用于显露所述M个电子元器件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的通孔,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在沿所述通孔延伸的方向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K-1次嵌件注塑,形成所述壳体的底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K-1次嵌件注塑,形成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K-1个框体围绕所述内表面设置,且所述第K-1个框体的内侧与所述内表面的外侧结合在一起。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K-1次嵌件注塑,将所述第K-1个框体作为第K-1个嵌件放入到具有变形部分的第K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所述第K个框体,形成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变形部分用于在注塑过程中抵消在K-1次嵌件注塑过程中框体的形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K个模具中的凹槽和凸起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弧度是根据采用普通模具进行K-1次嵌件注塑得到的壳体的形变量设计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嵌件注塑时,控制熔融状态的材料高温进入的嵌件的位置与前一次注塑时进入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数控加工工艺除去所述壳体周边多余部分。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采用数控加工工艺除去所述壳体周边多余部分,包括:
从所述壳体周边多余部分的位置处纵向切割,除去在注塑时产生的层与层之间分界线变形的部分。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加工后的所述电子设备壳体进行打磨抛光,然后在所述电子设备壳体表面喷保护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壳体具有容置空间,M个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壳体上开设有N个通孔,M个电子元器件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通过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该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中框和后壳的组装,做工工艺简单,组装方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壳体的美观程度,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提升了壳体的手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第一定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第一个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第二定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第二个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第K定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第K定模具的侧视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第K定模具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动模具的侧视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动模具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第K个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第K个模具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壳体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1和图2,该电子设备10包括:
M个电子元器件101和壳体102,壳体102具有容置空间103,M个电子元器件101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103内,壳体102上开设有N个通孔,M个电子元器件101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101通过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
参见图2,壳体102包括:构成容置空间103的侧壁104;侧壁104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105相互平行。
图1中所示的电子元器件101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壳体中设计具有容置空间,M个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壳体上开设有N个通孔,M个电子元器件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通过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该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中框和后壳的组装,做工工艺简单,组装方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壳体的美观程度,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提升了壳体的手感。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3和图4,该电子设备包括:
M个电子元器件201和壳体202,壳体202具有容置空间203,M个电子元器件201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203内,壳体202上开设有N个通孔,M个电子元器件201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201通过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
参见图4,壳体202包括:构成容置空间203的侧壁204;侧壁204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205相互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K层中位于侧壁204的外表面的最上面的第一层2041与第一层2041相邻的第二层2042之间的第一分界线2051上每一个点到侧壁的外表面的顶边的垂直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每相邻两条分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K层中每一层的视觉效果各不相同。
具体地,不同的视觉效果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K层中每一层的材料相同但颜色不同。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先采用单色注塑机一次注塑成形,然后采用多色遮喷方式实现多层颜色壳体,具体制作流程见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壳体中设计具有容置空间,M个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壳体上开设有N个通孔,M个电子元器件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通过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该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中框和后壳的组装,做工工艺简单,组装方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壳体的美观程度,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提升了壳体的手感。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5和图6,该电子设备包括:
M个电子元器件301和壳体302,壳体302具有容置空间303,M个电子元器件301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303内,壳体302上开设有N个通孔,M个电子元器件301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301通过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
参见图6,壳体302包括:构成容置空间303的侧壁304;侧壁304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305相互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K层中位于侧壁304的外表面的最上面的第一层3041与第一层3041相邻的第二层3042之间的第一分界线3051上每一个点到侧壁的外表面的顶边的垂直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每相邻两条分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K层中每一层的视觉效果各不相同。
具体地,不同的视觉效果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K层中每一层的材料不相同。
K层中的两层的材料相同但颜色不同,设于两层之间的一层与两层材料不同。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双色注塑机一次性注塑出具有两种颜色效果的产品,然后在两种颜色之间装配“腰带”,得到三色壳体,具体制作流程见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壳体中设计具有容置空间,M个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壳体上开设有N个通孔,M个电子元器件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通过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该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中框和后壳的组装,做工工艺简单,组装方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壳体的美观程度,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提升了壳体的手感。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7~图9,该电子设备包括:
M个电子元器件401和壳体402,壳体402具有容置空间403,M个电子元器件401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403内,壳体402上开设有N个通孔,M个电子元器件401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401通过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
参见图8和图9,壳体402包括:构成容置空间403的侧壁404;侧壁404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405相互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K层中位于侧壁404的外表面的最上面的第一层4041与第一层4041相邻的第二层4042之间的第一分界线4051上每一个点到侧壁的外表面的顶边的垂直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每相邻两条分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K层中每一层的视觉效果各不相同。
具体地,不同的视觉效果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K层中每一层的材料不相同。其具体制作流程见实施例七和八。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在K层中位于侧壁404的外表面的最下面的第K层4043包括一体的底框404a、底面404b和内表面404c。底框404a与底面404b边缘连接,内表面404c设于底框404a上,内表面404c与第一层4041、第二层4042直至第K-1层的内轮廓相接触。内表面404c与底面404b构成放置电子元器件的容置空间。
采用上述内表面的设计可以减小第一层至第K-1层的受力,避免壳体侧壁开裂。因为本实施例中每一层采用的材料不同,在嵌件注塑时,两种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界面结合力,但不是特别强,有一定的开裂风险,本实施例中第K层底框、底面和内表面为同一材料一次性注塑形成,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壳体的正常力学需求(同样的侧壁厚度,单一注塑件的的侧壁拉伸强度高于嵌件注塑的的侧壁的两种物料之间的界面结合力),为主要受力件,显示屏、内部主板及其它电子元器件都固定在此件(底框、底面和内表面)上。相对来讲,第一层和第二层,至第K-2和第K-1层之间的界面受到的作用力很小,用户使用中不会存在壳体侧壁开裂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壳体中设计具有容置空间,M个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壳体上开设有N个通孔,M个电子元器件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通过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该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中框和后壳的组装,做工工艺简单,组装方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壳体的美观程度,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提升了壳体的手感。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制作方法,参见图10,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采用单色注塑机一次注塑成形得到原始壳体。
步骤502:采用多色遮喷方式处理原始壳体,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
其中,多色遮喷是利用特殊遮蔽治具遮住侧壁的特定部分,在未遮蔽部分喷涂颜色,经过多次遮蔽喷涂得到多层颜色壳体。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多色遮喷方式处理原始壳体,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该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中框和后壳的组装,做工工艺简单,组装方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壳体的美观程度,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提升了壳体的手感。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制作方法,参见图11,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采用双色注塑机一次性注塑出具有两种颜色效果的产品,在该产品的侧壁中间位置留有美工槽。
步骤602:在该美工槽内组装具有第三种颜色的开口细边框(腰带),得到三层颜色壳体。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多色遮喷方式处理原始壳体,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该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中框和后壳的组装,做工工艺简单,组装方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壳体的美观程度,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提升了壳体的手感。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制作方法,参见图12,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在第一个模具中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一个框体,第一个框体构成壳体的侧壁的第一部分。
步骤702:进行K-1次嵌件注塑。
具体地,在第一次嵌件注塑时,将第一个框体作为第一个嵌件放入到第二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二个框体,第二个框体构成壳体的侧壁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构成2层视觉效果;其中,第一部分构成一种视觉效果,第二部分中非第一部分的部分构成另一种视觉效果;
依次类推,在第K-1次嵌件注塑时,将第K-1个框体作为第K-1个嵌件放入到第K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K个框体,第K个框体构成壳体的侧壁,侧壁具有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与实施例五制成的壳体相比,本实施例制得的壳体层间界限非常清晰,层间没有任何间隙,没有任何断差。
与实施例六五制成的壳体相比,本实施例制备壳体采用单色注塑机,与双色注塑机相比,成本大大降低,制得的壳体层间界限非常清晰,层间没有任何间隙,没有任何断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个模具中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一个框体,然后进行K-1次嵌件注塑;具体地,在第一次嵌件注塑时,将第一个框体作为第一个嵌件放入到第二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二个框体,依次类推,在第K-1次嵌件注塑时,将第K-1个框体作为第K-1个嵌件放入到第K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K个框体,第K个框体构成壳体的侧壁,侧壁具有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该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中框和后壳的组装,做工工艺简单,组装方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壳体的美观程度,另外采用上述方式制的壳体的手感好。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制作方法,参见图13,该方法包括:
步骤801:在第一个模具中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一个框体,第一个框体构成壳体的侧壁的第一部分。
具体地,第一个模具包括第一定模具80(如图14)和第一盖板,第一定模具80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81。
第一个框体90的结构如图15所示。
步骤802:进行K-1次嵌件注塑。
具体地,在第一次嵌件注塑时,将第一个框体作为第一个嵌件放入到第二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二个框体,第二个框体构成壳体的侧壁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构成2层视觉效果;其中,第一部分构成一种视觉效果,第二部分中非第一部分的部分构成另一种视觉效果;
依次类推,在第K-1次嵌件注塑时,将第K-1个框体作为第K-1个嵌件放入到第K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K个框体,第K个框体构成壳体的侧壁,侧壁具有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具体地,第二个模具包括第二定模具100(如图16)和第二盖板,第二定模具100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1001,第一环形凹槽1001和第二环形凹槽81形状相同,第二环形凹槽1001的深度大于第一环形凹槽81的深度。在设计模具时,第一定模具80和第二定模具100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第一环形凹槽1001和第二环形凹槽81的深度。当然第一定模具80和第二定模具100中也可以设计其他不相同的结构。
另外,上述第一个模具和第二个模具中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形状可以相同,为了节省成本还可以采用同一块盖板实现。盖板的主要作用是在注塑时盖住定模具中的凹槽。
第二个框体110的结构如图17所示,第二个框体110包括第一部分(即第一个框体90)和第二部分中非第一部分的部分1102。
具体地,第K个模具包括第K定模具120(如图18-20)和动模具130(如图21-23),第K定模具120上设有凹槽1201,动模具130上设有凸起1301。如图24-25,当第K定模具120与动模具130合起时,第K个模具140上的凹槽1201和凸起1301之间形成壳体状空间1401,空间1401的外轮廓与第一环形凹槽外轮廓形状相同。
具体地,通过步骤802制得的壳体(即第K个框体)如图26-27所示,壳体150包括第K-1个框体1501和第K-1次嵌件注塑形成的层1502。
在本实施例中,第K-1次嵌件注塑,形成壳体150的底面150b。
第K-1次嵌件注塑,形成壳体150的内表面150c,第K-1个框体围绕内表面150c设置,且第K-1个框体的内侧与内表面150c的外侧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地,第K-1次嵌件注塑时还形成了底框150a。底框150a与底面150b边缘连接,内表面150c设于底框150a上。采用上述内表面的设计可以减小第一层至第K-1层的受力,避免壳体侧壁开裂。因为本实施例中每一层采用的材料不同,在嵌件注塑时,两种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界面结合力,但不是特别强,有一定的开裂风险,本实施例中第K层底框、底面和内表面为同一材料一次性注塑形成,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壳体的正常力学需求(同样的侧壁厚度,单一注塑件的的侧壁拉伸强度高于嵌件注塑的的侧壁的两种物料之间的界面结合力),为主要受力件,显示屏、内部主板及其它电子元器件都固定在此件(底框、底面和内表面)上。相对来讲,第一层和第二层,至第K-2和第K-1层之间的界面受到的作用力很小,用户使用中不会存在壳体侧壁开裂的风险。
第K-1次嵌件注塑,将第K-1个框体作为第K-1个嵌件放入到具有变形部分的第K个模具140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K个框体,形成壳体的侧壁,变形部分用于在注塑过程中抵消在K-1次嵌件注塑过程中框体的形变。
具体地,第K个模具140的凹槽和凸起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弧度是根据采用普通模具进行K-1次嵌件注塑得到的壳体的形变量设计的。
普通注塑工艺条件下(大多数生产厂家的平均状态,不受资源限制),嵌件注塑产品的变形都比较大。在没有模具的预变形处理情况下,有时可通过调整注塑工艺来矫正变形,有时则根本无法矫正,尤其是嵌件注塑产品由材料物理性能(如热膨胀系数、传热系数、熔体流动性、熔融温度等)差异较大或比较特殊的材料构成时,嵌件注塑产品翘曲变形非常严重,仅调注塑工艺根本无法解决。例如,两种注塑材质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很大,后注入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远大于作为嵌件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时,嵌件注塑后得到的最终产品变形倾向很大,甚至直接开裂。这种情况下仅靠调整注塑工艺条件是无法解决翘曲变形问题的,而“预变形”工艺则可以解决该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制得的壳体与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制得的模具相比,不会产生翘曲变形。
具体地,预变形设计时,其参数(弧度)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得到:
一种方法是,利用简易的可拆换嵌件型腔模块(不带任何预变形,型腔为理想的产品形态),在普通工艺条件下进行嵌件注塑,此时嵌件注塑产品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形。测试此产品变形的参数,在正式模具嵌件型腔设计中,按此变形程度参数反向设计(例如嵌件注塑产品外凸变形,则正式模具的嵌件型腔设计成相应程度的内凹变形),即可得到。最终注塑时再利用注塑工艺参数的变化进行微调,即可得到变形非常小甚至没有变形的壳体产品。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仿真分析软件(如Moldflow)来模拟计算嵌件注塑产品的翘曲变形数据,反向设计到模具上。
进一步地,在步骤802中,在嵌件注塑时,控制融融状态的材料高温进入的嵌件位置与前一次注塑时进入的位置相对应。
一般情况下,嵌件注塑时,注塑浇口出由于高温熔融塑料的快速高压冲击,会造成附近嵌件的局部熔融变形(这种情况下,从外观上看会看到两种材料层与层的界限有一定的弯曲变形,嵌件局部会显得有一点内凹),但是受影响的区域并不大,只要将发生熔融变形的区域设计到后续CNC切除掉的部分中即可避免在最终壳体上留下两种颜色界限的变形。例如,将注塑浇口设计在侧壁的外侧,在CNC时切除吊侧壁外侧的部分,这样得到的壳体的层与层间的界限就是直线,没有变形。当然注塑浇口还可以有其他位置的设计,只需要将其如CNC的位置相配合即可。也就是说模具注塑浇口的形式、数量、位置可以灵活设计,结合CNC切除注塑件多余部分,完全可以避免多种颜色彼此之间颜色界限的弯曲变形。
步骤803:采用数控加工工艺除去壳体周边多余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数控加工工艺除去壳体周边多余部分,包括:
从壳体周边多余部分的位置处纵向切割,除去在注塑时产生的层与层之间分界线变形的部分。即采用CNC工艺进行工艺切除。
经过步骤803的CNC铣掉多次嵌件注塑的注塑缺陷(如不同颜色材质见界限处的溢边/飞边、浇口处的冲料、断差),留下部分的层间界限非常清晰,层间没有任何间隙,没有任何断差。
进一步地,在步骤801和802注塑时,可以在材料中加入粒径几十至几百微米的装饰性颗粒,在步骤803后,某些装饰系颗粒会被从中切开,呈现特殊的视觉效果,别具特色。
步骤804:对加工后的电子设备壳体进行打磨抛光,然后在电子设备壳体表面喷保护漆。
通过上述步骤803和804可以使得壳体的美观程度和手感俱佳。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个模具中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一个框体,然后进行K-1次嵌件注塑;具体地,在第一次嵌件注塑时,将第一个框体作为第一个嵌件放入到第二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二个框体,依次类推,在第K-1次嵌件注塑时,将第K-1个框体作为第K-1个嵌件放入到第K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K个框体,第K个框体构成壳体的侧壁,侧壁具有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该壳体包括构成容置空间的侧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中框和后壳的组装,做工工艺简单,组装方便;侧壁的外表面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壳体的美观程度,另外采用上述方式制的壳体的手感好。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M个电子元器件,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M个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N个通孔,所述M个电子元器件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通过所述N个通孔显露,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
所述壳体包括:
构成所述容置空间的侧壁;
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在沿所述通孔延伸的方向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
所述K层的视觉效果中的K-1层采用K-1次嵌件注塑的方式形成,每一次嵌件注塑形成所述侧壁上的一层所述视觉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K层中位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的最上面的第一层与所述第一层相邻的第二层之间的第一分界线上每一个点到所述侧壁的外表面的顶边的垂直距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条分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K层中每一层的视觉效果各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K层中每一层的材料相同但颜色不同;或者所述K层中每一层的材料不相同;或者所述K层中的两层的材料相同但颜色不同,设于所述两层之间的一层与所述两层材料不同。
6.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个模具中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一个框体,所述第一个框体构成壳体的侧壁的第一部分;
进行K-1次嵌件注塑:
第一次嵌件注塑,将所述第一个框体作为第一个嵌件放入到第二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二个框体,所述第二个框体构成所述壳体的侧壁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构成2层视觉效果;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构成一种视觉效果,所述第二部分中非所述第一部分的部分构成另一种视觉效果;
依次类推,第K-1次嵌件注塑,将第K-1个框体作为第K-1个嵌件放入到第K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第K个框体,所述第K个框体构成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侧壁构成用于容置M个电子元器件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上开设有N个用于显露所述M个电子元器件中的N个电子元器件的通孔,M>N≥1且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在沿所述通孔延伸的方向分成K层的视觉效果,K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K层中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K-1次嵌件注塑,形成所述壳体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K-1次嵌件注塑,形成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K-1个框体围绕所述内表面设置,且所述第K-1个框体的内侧与所述内表面的外侧结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K-1次嵌件注塑,将所述第K-1个框体作为第K-1个嵌件放入到具有变形部分的第K个模具中再通过注塑方式形成所述第K个框体,形成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变形部分用于在注塑过程中抵消在K-1次嵌件注塑过程中框体的形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K个模具中的凹槽和凸起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弧度是根据采用普通模具进行K-1次嵌件注塑得到的壳体的形变量设计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嵌件注塑时,控制熔融状态的材料高温进入的嵌件的位置与前一次注塑时进入的位置相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数控加工工艺除去所述壳体周边多余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数控加工工艺除去所述壳体周边多余部分,包括:
从所述壳体周边多余部分的位置处纵向切割,除去在注塑时产生的层与层之间分界线变形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加工后的所述电子设备壳体进行打磨抛光,然后在所述电子设备壳体表面喷保护漆。
CN201410405859.0A 2014-08-18 2014-08-18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 Active CN105451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5859.0A CN105451475B (zh) 2014-08-18 2014-08-18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
US14/636,458 US9690331B2 (en) 2014-08-18 2015-03-03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housing thereof
US15/602,768 US10558243B2 (en) 2014-08-18 2017-05-23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housing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5859.0A CN105451475B (zh) 2014-08-18 2014-08-18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1475A CN105451475A (zh) 2016-03-30
CN105451475B true CN105451475B (zh) 2019-08-27

Family

ID=55561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5859.0A Active CN105451475B (zh) 2014-08-18 2014-08-18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514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4754A (zh) * 2016-12-28 2017-04-26 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加工方法
CN107497986B (zh) * 2017-09-30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716820B (zh) * 2017-09-30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486523B (zh) * 2017-09-30 2019-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
CN108418936A (zh) * 2018-02-09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电子装置及壳体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737A (zh) * 2006-01-21 2007-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外壳及外壳的制造方法
CN101254654A (zh) * 2008-04-16 2008-09-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碳纤维材料加工工艺、移动终端外壳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EP2717549A2 (en) * 2012-10-05 2014-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cas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4129568U (zh) * 2014-08-18 2015-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61435U (zh) * 2011-10-11 2012-05-30 深圳市一鸣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保护外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737A (zh) * 2006-01-21 2007-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外壳及外壳的制造方法
CN101254654A (zh) * 2008-04-16 2008-09-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碳纤维材料加工工艺、移动终端外壳制造方法及移动终端
EP2717549A2 (en) * 2012-10-05 2014-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cas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4129568U (zh) * 2014-08-18 2015-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1475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1475B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制作方法
CN109659667A (zh) 一种塑胶壳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9448B (zh) 模型部件及模型部件的制造方法
US20110151189A1 (en) Shell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4859098A (zh) 前盖组件的成型模具及该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JP6561191B1 (ja) 模型部品、及び、模型部品の製造方法
JP7200316B2 (ja) 金型の製造方法、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1972836A (zh) 易起模的铸造模具
KR20160149792A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금속프레임의 제조방법
CN105491909A (zh) 盖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17545B1 (ko) 압출가공 및 다이캐스팅 금형을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금속프레임
US1055824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housing thereof
CN103336600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面板的组装方法
CN105619692A (zh) 一种带有装饰膜片的转台式双色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JP2012232503A (ja) インモールド成形品、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該インモールド成形品における加飾方法
US9393726B2 (en) Resin molding die, resin molding method and resin molded product
US20090098238A1 (en) Injection mold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KR102085253B1 (ko) 3d 커버의 제조방법
TWM457632U (zh) 複合成型殼體
KR101474503B1 (ko) 전자기기 케이스의 커버 내부재 사출 성형 금형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버 내부재 형성 방법
CN204977268U (zh) 一种小型化的注塑模具结构
CN104972609A (zh) 显示器面框的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
KR20130039395A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의 커버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모바일 디바이스의 커버
CN214820304U (zh) 一种笔记本双色成型设备
KR20080109685A (ko) 전자기기용 케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