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3764A - 一种多用炒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炒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3764A
CN105433764A CN201510885037.1A CN201510885037A CN105433764A CN 105433764 A CN105433764 A CN 105433764A CN 201510885037 A CN201510885037 A CN 201510885037A CN 105433764 A CN105433764 A CN 105433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
pot body
frying
multiplex
frying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50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3764B (zh
Inventor
朱泽春
管兴勇
乔中义
杨威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850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33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33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3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3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3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电磁加热的多用炒锅,是为了解决现有炒锅加热功率低,受热不均匀且无法满足人性化使用的问题。具体的,该炒锅包括锅体与把手,所述锅体由铝材制成,包括锅底和锅身,锅底和锅身一体成型,所述锅底外表面为平面,锅身的内部为弧形面,锅底的平面部分嵌装有可电磁加热的复底片,所述锅底的厚度由锅体中心向锅底边缘逐渐增加,所述锅身的直径D1与锅底平面部分的直径D2比值范围为1.6~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炒锅,不仅加热均匀,提升了在电磁炉上使用时的加热功率,而且加工、制造工艺简单,还满足了传统的翻炒习惯。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炒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于电磁加热的多用炒锅。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可明火和电磁加热兼用的炒锅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平底炒锅,另一种是弧形底的炒锅,但是,在实际实用中,这两种炒锅都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首先,由于平底炒锅的内底面也是平的,在翻炒过程中使用不方便,无法满足我国传统翻炒习惯的需要;其次,弧形底炒锅在电磁炉上使用时,只有中心的较小区域与线盘距离较近形成电磁涡流,导致加热面积小、受热不均匀,且加热的功率无法提升进而影响烹饪的效果。基于前述两个问题,有专利文件指出采用内凹外平的炒锅技术方案,但是该炒锅锅身与复底均采用不锈钢材料,还在锅身与锅底之间设有导热铝层,如此结构,仍旧无法实现将锅底的热量快速的传递到锅身进行均匀加热,而且加工制作复杂、成本高,综合目前的技术来看该技术方案只停留于“概念”阶段,几乎无实现产品化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现有的电磁炉用炒锅无法同时满足我国传统翻炒习惯又能保证加热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电磁炉用炒锅功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用炒锅。具体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满足我国传统的翻炒习惯,又能够提升在电磁炉上使用时的加热功率,实现均匀加热,而且加工、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的多用炒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用炒锅,包括锅体与把手,所述锅体由铝材制成,包括锅底和锅身,所述锅底和锅身一体成型,所述锅底外表面为平面,所述锅身的内部为弧形面,锅底的平面部分嵌装有可电磁加热的复底片,所述锅底的厚度由锅体中心向锅底边缘逐渐增加,所述锅身的直径D1与锅底平面部分的直径D2比值范围为1.6~2.3。首先,整个锅体由铝材料一体制成,实现该锅体的工艺成熟、简单;其次,采用平面锅底和内弧形的外形结构,且在锅底采用不等厚度设置,锅底的厚度由锅体中心向锅底边缘逐渐增加,从而在该边缘处形成储能部,利用该储能部进行储热,然后再将热量传递给锅身,保证烹饪过程中整个锅体的热量比较均匀,提升烹饪的整体效果;再次,将锅身的直径D1与锅底平面部分的直径D2比值范围设为为1.6~2.3,使得在满足容量的同时,锅底受热后能够迅速的将热量向锅身传递,实现更好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锅底平面部分的直径D2范围为155~180mm。将锅底直径设置在该范围内,结合了锅身直径与锅底平面部分直径之间的合理比值,显著增加了受热面,能够实现加热功率的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锅底中心部厚度δ1范围为2mm~6mm。在此范围内既能够防止在复底过程中损坏锅体,又能够在满足传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材料,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锅底边缘的厚度δ2范围为10mm~20mm。在此范围内,能够使该部的热容量恰当,在保证传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材料,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复底片的厚度范围0.5mm~1mm。如此,使复底片的加热效率提高,保证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递给锅体,还能提升复底片与锅体之间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复底片为圆环状,所述锅底上设有凹槽,凹槽位于复底片的内环范围内。设置凹槽是为了修正锅体中心位置的温度,减少由于电磁炉加热线圈中心处集中加热而带来的测温不准确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的凹槽深度范围0.5mm~1.5mm。将凹槽深度设置在该范围内,保证锅体中心位置与其他锅体上其他位置的温度一致性,进一步提高修正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内的弧形面上从锅体中心向锅体边缘设有至少三个曲率,且从锅体中心向锅体边缘依次递增。如此,使得锅体的内弧衔接流畅,使用者在翻炒时动作顺畅、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面上最底部的曲率K1范围为0.001~0.05。在此范围内,不仅满足了锅底的厚度需求,还提升了锅体底部的整体受热面,进一步的提升翻炒时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所述锅底边缘与锅身的相接处设有台阶。如此,减轻了锅体的整体重量,降低成本,提升锅体放置的稳定性,还能提升锅体的外观美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锅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锅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部剖面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的B部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与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多用炒锅,包括锅体1与把手(图中未显示),所述锅体1由铝材制成,包括锅底1.1和锅身1.2,所述锅底1.1和锅身1.2一体成型,所述锅底外表面为平面,锅身1.2的内部为弧形面,锅底1.1的平面部分嵌装有可电磁加热的复底片2。所述锅底1.1的厚度由锅体中心向锅底边缘逐渐增加。首先,所述锅体1通过铝材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利用了铝的传热块以及易加工性,具体的,锅体1可以通过铝压铸直接一体成型,该制作工艺成熟、简单可靠。其次,在所述平面锅底上复底,可满足电磁灶、燃气灶、电陶炉等加热平台,且采用了适合我国穿的翻炒烹饪习惯的内部弧形锅身结构。再次,锅底1.1的厚度由锅体中心向锅底边缘逐渐增加,从而在该边缘处形成储能部,利用该储能部进行储热,使复底片2上产生的热量积蓄起来后再迅速向锅身1.2侧壁传导,提升加热的均匀性,改善烹饪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所述可电磁加热的复底片2可以是不锈钢、铸铁或者其他导磁材质制成的。此外,至少所述锅体1的内表面设有不粘涂层,避免铝与食物表面直接接触带来的卫生安全问题,且便于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内的弧形面上从锅体中心向锅体边缘设有至少三个曲率。优选的,锅体内的弧形面上的曲率个数为三个,从锅体中心向锅体边缘分别为K1,K2,K3,且从锅体中心向锅体边缘依次递增,即K1<K2<K3。如此,使得锅体1的内弧衔接流畅,使用者在翻炒时动作顺畅、便捷。
更加具体的,所述该曲率K1范围为0.001~0.05。优选的,曲率为K1的弧面正对锅底,即曲率为K1的弧形面在锅底的直径范围内。所述曲率K1若太大,则会导致锅底边缘太厚,增加锅体重量以及传热效率;若太小,则导致该弧形面接近于平面,无法提升翻炒的便捷性。将曲率K1设在前述范围内,不仅满足了锅底的厚度需求,还增加了锅体底部的整体受热面。
进一步的,所述锅身1.2的直径D1与锅底1.1的平面部分直径D2比值范围为1.6~2.3。使得在满足锅体1容量需要的同时,锅底1.1受热后能够迅速的将热量向锅身传递,实现更好的烹饪效果。所述比值范围过大,则回导致锅身1.2较宽,传热路径较长,加热过程中锅底1.1的热量不能够迅速向锅身传递,影响烹饪效果;所述比值太小,则会影响锅体1的容量,不能满足烹饪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锅底1.1的直径D2范围为155~180mm。当锅底1.1直径小于155mm时,加热面积较小,加热功率无法提升,而且锅体中心温度较高,容易破坏锅具上的涂层,远离锅中心的锅身1.5边缘位置温度衰减较快。当锅底1.1直径大于180mm时:锅底1.1要保持一定的曲率,锅底1.1边缘部分厚度太厚,造成锅具整体重量太重;而且超出部分加热能量小,对于在现有电磁炉上提高功率意义不大。
如图3、4所示,所述锅底1.1中心部厚度δ1范围为2mm~6mm。在此范围内既能够防止在复底过程中损坏锅体,且还能在满足传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材料,降低成本。在将复底片2压合嵌装到锅体底部的过程中,由于锅体的内凹结构,锅体在中心受到压力大,锅底边缘受压力小,导致锅体凹面上的受力不均匀,若锅体中心位置厚度小于2mm,中心位置处会因受力过大而损坏;若锅体中心位置厚度大于6mm以上,整个锅底铝用量增加,造成锅体过重、锅底热容量过大,降低了热量的传递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锅底边缘的厚度δ2范围为10mm~20mm。如此,能够使该储能部的热容量恰当,在保证传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材料,降低成本。若边缘厚度太薄,锅底热容量不够锅底边缘处的热容量太小,锅身边缘的热量散失太快;若锅底边缘太厚,一方面,会导致储能部的整体热容量太大,初始加热时间太长;另一方面,复底时,会造成边缘受力不够而使复底片2和锅具复合不牢固,骤冷骤热厚容易造成脱离;或者需要更高吨位的压机,导致增加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复底片2的厚度范围0.5mm~1mm。如此,使复底片2的加热效率最高,保证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递给锅体,还能提升复底复底的可靠性。所述厚度若小于0.5mm,则加热功率很难达到要求;若厚度大于1.0mm,不仅会导致成本增加,还会造成复底的加工可靠性降低,且厚度大于1.0mm后,由于电磁感应的趋肤效应,提升功率效果不明显。
结合图2、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复底片2为圆环状,所述锅底1.1上设有凹槽,凹槽位于复底片的内环范围内。由于线圈的中心区域热量集中,而电磁炉的温度检测装置都设置在线圈的中心位置,因此可能导致该处的温度“失真”,即测得的温度值不能够体现锅体的整体温度。锅体1的内环范围内的热量主要由其外围区域传递,而设置该凹槽的之后,由于电磁炉面板与锅底之间的凹槽内留有空气,空气的导热性相对锅体低,降低了锅体中心的温度,从而补偿修正了该中心位置处的温度值。具体的,所述凹槽为圆形且与复底片的内环同心,凹槽的直径Ф1小于内环直径。优选的,所述的凹槽深度h范围0.5mm~1.5mm,所述凹槽深度太浅,则导致补偿作用不明显,所述凹槽深度太深,则可能导致修正“过头”,影响测温准确性。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锅底1.1边缘与锅身1.2的相接部的设有台阶。为了保证锅底边缘处较厚处储存的热量能够迅速的传导至锅身的侧部,同时又能够减少铝材的应用而降低成本,提升锅体放置的稳定性和外观美感,在所述台阶处还设有朝锅体内侧凹的过渡弧面,优选的,所述过渡弧面的曲率K4为0.001~0.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功率”是指炒锅在电磁炉上使用过程中,电磁炉的实际输出功率。
此外,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未穷举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用炒锅,包括锅体与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由铝材制成,包括锅底和锅身,锅底和锅身一体成型,所述锅底外表面为平面,锅身的内部为弧形面,锅底的平面部分嵌装有可电磁加热的复底片,所述锅底的厚度由锅体中心向锅底边缘逐渐增加,所述锅身的直径D1与锅底平面部分的直径D2比值范围为1.6~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平面部分的直径D2范围为155~18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中心部厚度δ1范围为2mm~6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边缘的厚度δ2范围为10mm~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底片的厚度范围0.5mm~1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底片为圆环状,所述锅底上设有凹槽,凹槽位于复底片的内环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深度范围0.5mm~1.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的弧形面上从锅体中心向锅体边缘设有至少三个曲率,且从锅体中心向锅体边缘依次递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上最底部的曲率K1范围为0.001~0.05。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多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边缘与锅身的相接处设有台阶。
CN201510885037.1A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多用炒锅 Active CN105433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5037.1A CN105433764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多用炒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5037.1A CN105433764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多用炒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3764A true CN105433764A (zh) 2016-03-30
CN105433764B CN105433764B (zh) 2018-10-19

Family

ID=55544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5037.1A Active CN105433764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多用炒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3376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0245A (zh) * 2017-10-13 2018-01-09 陈桂芳 一种自动多用式炒锅
CN109549445A (zh) * 2017-09-25 2019-04-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油烟锅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72462A (zh) * 2019-04-04 2020-10-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及其制造方法
RU216397U1 (ru) * 2022-08-03 2023-02-01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Камская посуда" Казан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5945A (ja) * 1997-12-17 1999-07-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用の調理器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042391Y (zh) * 2006-10-20 2008-04-02 万平 一种电磁炉适用的炒锅
CN201150477Y (zh) * 2008-01-24 2008-11-19 广东凌丰集团有限公司 电磁炉炒锅
CN201332938Y (zh) * 2008-12-11 2009-10-28 舒岳光 复底导磁锅
CN201365811Y (zh) * 2009-03-12 2009-12-23 于娜 一种电磁炉锅
CN101697860A (zh) * 2009-11-02 2010-04-28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磁感应加热炊具的复底片
CN201641552U (zh) * 2010-01-28 2010-11-24 胡志明 一种新型炒锅
CN201683684U (zh) * 2010-03-01 2010-12-29 黄健 电磁炉炒锅
CN202653877U (zh) * 2012-06-25 2013-01-09 美亚(肇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复合内圆底炒锅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5945A (ja) * 1997-12-17 1999-07-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用の調理器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042391Y (zh) * 2006-10-20 2008-04-02 万平 一种电磁炉适用的炒锅
CN201150477Y (zh) * 2008-01-24 2008-11-19 广东凌丰集团有限公司 电磁炉炒锅
CN201332938Y (zh) * 2008-12-11 2009-10-28 舒岳光 复底导磁锅
CN201365811Y (zh) * 2009-03-12 2009-12-23 于娜 一种电磁炉锅
CN101697860A (zh) * 2009-11-02 2010-04-28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磁感应加热炊具的复底片
CN201641552U (zh) * 2010-01-28 2010-11-24 胡志明 一种新型炒锅
CN201683684U (zh) * 2010-03-01 2010-12-29 黄健 电磁炉炒锅
CN202653877U (zh) * 2012-06-25 2013-01-09 美亚(肇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复合内圆底炒锅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9445A (zh) * 2017-09-25 2019-04-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油烟锅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0245A (zh) * 2017-10-13 2018-01-09 陈桂芳 一种自动多用式炒锅
CN107550245B (zh) * 2017-10-13 2020-04-03 陈桂芳 一种自动多用式炒锅
CN111772462A (zh) * 2019-04-04 2020-10-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及其制造方法
RU216397U1 (ru) * 2022-08-03 2023-02-01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Камская посуда" Казан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3764B (zh) 2018-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62726U (zh) 双层复合锅
CN105921639B (zh) 电磁电饭煲内胆的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得的内胆
CN105433764A (zh) 一种多用炒锅
CN205285955U (zh) 一种多用炒锅
CN205433276U (zh) 锅体和锅具
CN206724276U (zh) 一种抗氧化地暖金属导热装置
CN201200288Y (zh) 节能型电磁电饭锅
CN201042391Y (zh) 一种电磁炉适用的炒锅
CN205285954U (zh) 一种多用炒锅
CN101176615A (zh) 一种电磁炉适用的炒锅
CN203723877U (zh) 一种节能电热锅
CN202287862U (zh) 节能复合发热盘
CN205162824U (zh) 新型复合锅
CN205585852U (zh) 一种ih内锅、ih电饭煲
CN201091515Y (zh) 复合体不锈钢锅
CN103231251A (zh) 炊具锅体的制作方法
CN201139448Y (zh) 一种复合体钢锅
CN204120791U (zh) 一种复合底铝锅
CN201515939U (zh) 电磁炉用锅
CN202154512U (zh) 新型导磁复底锅
CN208371498U (zh) 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CN207492545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05162727U (zh) 复合复底锅
CN201542398U (zh) 一种电炒锅
CN205831615U (zh) 釜形聚能内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