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7673A -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17673A
CN105417673A CN201510785792.2A CN201510785792A CN105417673A CN 105417673 A CN105417673 A CN 105417673A CN 201510785792 A CN201510785792 A CN 201510785792A CN 105417673 A CN105417673 A CN 105417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singlet oxygen
pyruvic acid
method utilizing
super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857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17673B (zh
Inventor
江进
高源�
周扬
李娟�
庞素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7857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7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17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7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17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7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2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by catalytic oxi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22Oxidation by pe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2Specific form of oxida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它涉及除藻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本发明的除藻方法:将催化剂丙酮酸和氧化剂过氧化物(过一硫酸盐、过碳酸盐)加入到含藻水中,搅拌,反应,即完成除藻。本发明中丙酮酸催化过氧化物产生双环氧中间体,双环氧中间体进一步与过氧化物反应产生单线态氧和丙酮酸,生成的丙酮酸继续催化过氧化物,在反应中起循环催化的作用,生成的高活性单线态氧,快速作用于藻,杀死藻细胞,使藻类灭活、达到除藻目的。本发明除藻方法的特点:除藻效率高,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催化剂丙酮酸和氧化剂过氧化物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反应受水体条件影响小,可以进行大规模应用,更适用于藻类爆发的应急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江河湖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泛滥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藻类泛滥成灾不仅影响了水体景观及水产养殖的正常生产,而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构成了威胁。
藻类及其副产物给传统净水工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1)造成水源水质恶化,使饮用水产生令人厌恶的臭和味;(2)藻类死亡沉到水底形成腐殖质,增加水的色度,同时释放藻毒素;(3)藻类及其可溶性代谢产物是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4)由藻类形成的浑浊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比重小,难于下沉,不易在混凝沉淀中去除,未去除的藻类进入滤池,造成滤池堵塞,会使滤池运行周期缩,反冲水量增加,影响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能。
由此可见,原水中大量藻类的存在对饮用水处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需要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前对其进行化学氧化处理,通过加入的化学药剂(次氯酸、臭氧等)对藻类进行灭活,杀死藻细胞,再依次进行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得到饮用水。
单线态氧(1O2)是一种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氧,与超氧自由基(O2 )、羟基自由基(·OH)、硫酸根自由基(SO4 ·-)等活性氧物种类似,化学性质活泼、不稳定,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化学、环境、医学等领域最长涉及的活性氧之一,具有氧化能力强、反应活性高、存活时间短、氧化后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等特点,属于绿色、环境友好型氧化剂。
但是现有利用单线态氧(1O2)处理藻类的技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急需一种有效地去除藻类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将催化剂和氧化剂按照摩尔比为1:(1~10)的比例混合后,加入到待处理水中,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1~5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6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即完成利用单线态氧除藻;其中,所述的催化剂为丙酮酸,所述的氧化剂为过氧化物。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中所述过氧化物为过一硫酸盐、过碳酸盐中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其中,过一硫酸盐为过一硫酸钠(NaHSO5)、过一硫酸钾(KHSO5)、过一硫酸铵(NH4HSO5)、过一硫酸钙(Ca(HSO5)2)、过一硫酸镁(Mg(HSO5)2)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过碳酸盐为过碳酸钠(Na2CO4)、过碳酸钾(K2CO4)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的原理如下:首先,丙酮酸催化过氧化物(过一硫酸盐或过碳酸盐)产生双环氧中间体;然后,双环氧中间体进一步与过氧化物反应产生单线态氧(1O2)和丙酮酸,同时双环氧中间体也会发生自分解产生单线态氧(1O2)和丙酮酸,生成的丙酮酸继续催化过氧化物,在反应中起循环催化的作用;生成的单线态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快速作用于藻,杀死藻细胞,使藻类灭活,达到除藻的目的。具体反应机理见图1。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环境友好型氧化剂单线态氧(1O2)反应活性强、除污染效率高、氧化后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
(2)丙酮酸作为生物体基本代谢的中间产物之一,是葡萄糖糖酵解的最终产物,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等过程,因此,丙酮酸作为催化剂,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3)丙酮酸能够与水中存在的钙镁离子(Ca2+、Mg2+)形成络合物丙酮酸盐(丙酮酸钙、丙酮酸镁),由于丙酮酸络合钙镁离子后增强了羧酸官能团的吸电子能力,因此丙酮酸盐催化过氧化物(过一硫酸盐或过碳酸盐)的能力比丙酮酸更强。
(4)绿色氧化剂过氧化物(过一硫酸盐、过碳酸盐)作为粉末状固体,化学性质稳定,运输储存方便,价格适中,商业易得,操作简单易行,反应后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
(5)反应pH适用范围宽,受水体条件影响小,可以在水厂进行大规模应用,更适用于藻类大规模爆发时的应急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方法的反应机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藻类去除率曲线图;其中,□表示单独利用过一硫酸钾对水中藻类进行氧化降解,■表示利用丙酮酸催化过一硫酸钾产生的单线态氧对水中藻类进行氧化降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将催化剂和氧化剂按照摩尔比为1:(1~10)的比例混合后,加入到待处理水中,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1~5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6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即完成利用单线态氧除藻;其中,所述的催化剂为丙酮酸,所述的氧化剂为过氧化物。
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的原理如下:首先,丙酮酸催化过氧化物(过一硫酸盐或过碳酸盐)产生双环氧中间体;然后,双环氧中间体进一步与过氧化物反应产生单线态氧(1O2)和丙酮酸,同时双环氧中间体也会发生自分解产生单线态氧(1O2)和丙酮酸,生成的丙酮酸继续催化过氧化物,在反应中起循环催化的作用;生成的单线态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快速作用于藻,杀死藻细胞,使藻类灭活,达到除藻的目的。具体反应机理见图1。
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优点:(1)环境友好型氧化剂单线态氧(1O2)反应活性强、除污染效率高、氧化后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2)丙酮酸作为生物体基本代谢的中间产物之一,是葡萄糖糖酵解的最终产物,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等过程,因此,丙酮酸作为催化剂,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3)丙酮酸能够与水中存在的钙镁离子(Ca2+、Mg2+)形成络合物丙酮酸盐(丙酮酸钙、丙酮酸镁),由于丙酮酸络合钙镁离子后增强了羧酸官能团的吸电子能力,因此丙酮酸盐催化过氧化物(过一硫酸盐或过碳酸盐)的能力比丙酮酸更强。(4)绿色氧化剂过氧化物(过一硫酸盐、过碳酸盐)作为粉末状固体,化学性质稳定,运输储存方便,价格适中,商业易得,操作简单易行,反应后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5)反应pH适用范围宽,受水体条件影响小,可以在水厂进行大规模应用,更适用于藻类大规模爆发时的应急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过氧化物为过一硫酸盐、过碳酸盐中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过氧化物为过一硫酸盐为过一硫酸钠(NaHSO5)、过一硫酸钾(KHSO5)、过一硫酸铵(NH4HSO5)、过一硫酸钙(Ca(HSO5)2)、过一硫酸镁(Mg(HSO5)2)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过碳酸盐为过碳酸钠(Na2CO4)、过碳酸钾(K2CO4)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10)。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9)。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8)。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7)。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6)。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4)。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3)。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5~5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5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10~5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4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10~4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4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50~4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4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80~3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4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100~2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4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通过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将催化剂丙酮酸和氧化剂过一硫酸钾按照摩尔比为1:2的比例加入到待处理含藻水中,控制过一硫酸钾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100mg/L,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40min,水在处理过程中保持搅拌状态,即完成利用单线态氧除藻。
本实施方式的藻类去除效果见图2,由图2可知,单独利用过一硫酸钾对水中的藻类进行氧化降解(□),藻类的去除效率不高,反应40min,藻类的去除率不到20%;然而,利用本实施例的方式向含藻水中加入过一硫酸钾的同时再加入丙酮酸,利用丙酮酸催化过一硫酸钾产生的单线态氧对藻类进行氧化降解(■),反应40min,藻类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完成对水中藻类的去除。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在去除水中藻类方面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将催化剂和氧化剂按照摩尔比为1:(1~10)的比例混合后,加入到待处理水中,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1~5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6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即完成利用单线态氧除藻;其中,所述的催化剂为丙酮酸,所述的氧化剂为过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物为过一硫酸盐、过碳酸盐中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一硫酸盐为过一硫酸钠、过一硫酸钾、过一硫酸铵、过一硫酸钙、过一硫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碳酸盐为过碳酸钠、过碳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2~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5~4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5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10~4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4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过氧化物在待处理含藻水中的浓度为10~300mg/L,在水力反应停留时间为10~40min、搅拌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CN201510785792.2A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 Active CN105417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5792.2A CN105417673B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5792.2A CN105417673B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7673A true CN105417673A (zh) 2016-03-23
CN105417673B CN105417673B (zh) 2017-11-03

Family

ID=55496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85792.2A Active CN105417673B (zh) 2015-11-16 2015-11-16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176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3344A (zh) * 2017-07-29 2017-12-15 宿松县辉煌家庭农场 一种龙虾池塘专用除藻杀菌净化复合材料
CN107720914A (zh) * 2017-11-21 2018-02-23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利用过氧碳酸盐强化混凝除藻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6384A (zh) * 2003-07-04 2006-08-09 阿克佐诺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过氧化物清洗滤膜
CN102030432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氧化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2295363A (zh) * 2011-06-13 2011-1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高锰酸盐预氧化与气浮联用除藻的水处理方法
CN103523896A (zh) * 2013-10-31 2014-01-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利用高活性单线态氧氧化除藻的水处理方法
CN104998264A (zh) * 2005-02-11 2015-10-28 北方细胞制药公司 治疗由过氧亚硝酸盐过度表达引起的哺乳动物疾病和创伤的方法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6384A (zh) * 2003-07-04 2006-08-09 阿克佐诺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过氧化物清洗滤膜
CN104998264A (zh) * 2005-02-11 2015-10-28 北方细胞制药公司 治疗由过氧亚硝酸盐过度表达引起的哺乳动物疾病和创伤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2030432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氧化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2295363A (zh) * 2011-06-13 2011-1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高锰酸盐预氧化与气浮联用除藻的水处理方法
CN103523896A (zh) * 2013-10-31 2014-01-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利用高活性单线态氧氧化除藻的水处理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3344A (zh) * 2017-07-29 2017-12-15 宿松县辉煌家庭农场 一种龙虾池塘专用除藻杀菌净化复合材料
CN107720914A (zh) * 2017-11-21 2018-02-23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利用过氧碳酸盐强化混凝除藻的方法
CN107720914B (zh) * 2017-11-21 2020-06-23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利用过氧碳酸盐强化混凝除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7673B (zh)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3247B (zh) 一种利用无机固体过氧化物诱导过硫酸盐产生单线态氧除藻的水处理方法
US9169141B2 (en) Water treatment method by catalyzing ozone with a persulfate
CN100519438C (zh) 硫酸自由基处理赤潮的方法
CN103523896A (zh) 利用高活性单线态氧氧化除藻的水处理方法
CN105800768B (zh) 一种促使臭氧快速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方法
CN103771531A (zh) 基于新生态界面活性高效制备高铁酸盐的方法
CN105967384A (zh) 一种控制饮用水中碘代三卤甲烷生成的方法
CN105417673A (zh)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除藻的方法
CN107188265B (zh) 一种基于uv/氯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重金属络合废水的方法
CN106673171A (zh) 一种促使单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Malakootian et al. Removal of tetracyclin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ultrasound and ultraviolet enhanced persulfate oxidation
CN104591370A (zh) 一种过氧化氢与过硫酸盐联合催化臭氧的水处理方法
CN105347457B (zh)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CN103553204B (zh) 一种利用无机固体过氧化物诱导过一硫酸盐产生单线态氧的水处理方法
CN103551044B (zh) 一种利用无机固体过氧化物诱导过一硫酸盐产生单线态氧清洗膜污染的方法
CN105236699A (zh)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破解污泥的方法
CN106186175B (zh) 一种含磷废水的光化学降解的方法
CN106045007A (zh) 利用过硫酸盐催化臭氧氧化难降解碘化有机物控制碘代消毒副产物的水处理方法
CN105236550A (zh)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处理压舱水的方法
CN105347458A (zh)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处理反渗透浓缩液的方法
CN113121007B (zh) 一种利用过一硫酸盐降解水中扑热息痛的方法
CN101624245B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6830272A (zh) 一种利用管壁腐蚀物催化过硫酸盐控制卤代消毒副产物的水处理方法
CN105329949B (zh) 一种利用单线态氧原位制备高铁酸盐的方法
CN105600910B (zh) 一种催化过氧化物产生单线态氧除污染的水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