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3437A - 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3437A
CN105393437A CN201480041142.0A CN201480041142A CN105393437A CN 105393437 A CN105393437 A CN 105393437A CN 201480041142 A CN201480041142 A CN 201480041142A CN 105393437 A CN105393437 A CN 105393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tator
groove
winding
gr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11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3437B (zh
Inventor
下津久明
葛山久巳
垣内健男
长岛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93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3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3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3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02K15/065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02K15/065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 H02K15/067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inserted in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slots or inter-pola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中,各相各极的绕组由单层的叠绕组线圈构成。单层的叠绕组线圈由组合线圈构成,该组合线圈是将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同相的单位线圈在定子铁心的槽内沿该定子铁心的径向重叠地配置而成。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
背景技术
在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中,绕组的形成方法具有使用同心绕组线圈的形成方法以及使用叠绕组线圈的方法。同心绕组线圈构成为将中心相同且直径不同的多个线圈组合,作为整体而线圈的值径扩大。同心绕组线圈越朝向径向外侧,线圈的外周长变得越长。在这种情况下,定子绕组之中从槽出来的部分无助于旋转电机的性能,因此,在使用了同心绕组线圈的定子绕组中,具有在线圈的径向的外侧而无用的部分变多的情况。
另一方面,叠绕组线圈通过使进行插入的槽偏移并且向定子的径向重叠并配置以相同的直径构成的多个线圈而构成。叠绕组线圈与同心绕组线圈相比,定子绕组之中从槽出来的部分减少,因此,难以产生无用的绕组。但是,在使用叠绕组线圈的情况下,与使用同心绕组线圈的情况相比,配置变得复杂。因此,在使用叠绕组线圈的情况下,将由多数的绕组构成的缺乏灵活性的叠绕组线圈向定子铁心的槽进行插入是困难的。进而,根据这样的情况,在使用叠绕组线圈的绕组的形成方法中具有关于线圈的插入难以机械化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36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提供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能够减少无用的定子绕组,并且能够向定子铁心的槽容易地插入。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中,各相各极的绕组由单层的叠绕组线圈构成。上述单层的叠绕组线圈由组合线圈构成,该组合线圈是将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同相的单位线圈在定子铁心的槽内沿该定子铁心的径向重叠地配置而成。
本实施方式的定子具备绝缘纸,该绝缘纸设置于在上述定子铁心的径向上相邻的上述各单位线圈的相互间。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具备被嵌入上述定子铁心而闭塞上述槽的开口的线圈浮起压紧夹具,在将上述单位线圈的级数设为作为2以上的整数的X级的情况下,具备:将第X-1级的单位线圈向上述槽插入的工序;向上述定子铁心嵌入上述线圈浮起压紧夹具的工序;以及将上述线圈浮起压紧夹具从上述铁心推出并且将第X级的单位线圈向上述槽插入的工序。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时所使用的夹具具备:嵌入上述定子铁心的主体部;以及压紧部,从上述主体部突出而设置,并且被插入到上述槽中而闭塞上述槽的开口,从而防止上述单位线圈从上述槽浮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定子绕组的构成的图。
图3是将定子的一部分折断并表示的图。
图4是表示第1级单位线圈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a)是沿着图4的a-a线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5(b)是沿着图4的b-b线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线圈插入夹具、对准夹具、以及线圈浮起压紧夹具的立体剖视图。
图7是表示线圈插入夹具以及对准夹具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线圈插入槽时的线圈以及线圈插入夹具的俯视图。
图9是部分地表示线圈浮起压紧夹具被插入后的状态的定子铁心的剖视图。
图10是按照从(1)到(6)的顺序随着时间推移地表示将第1级线圈插入槽的工序的图。
图11是按照从(1)到(6)的顺序随着时间推移地表示将第2级线圈插入槽的工序的图。
图12是表示绝缘纸被设置后的状态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13(a)是表示第1相间绝缘纸的图,图13(b)是表示第2相间绝缘纸的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6是第4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7是第5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8是第6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9是第7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20是第8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21是第9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22是第10实施方式的与图5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13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三相交流的旋转电机的定子10具备定子铁心11、以及三相各相的定子绕组、即U相的定子绕组20、V相的定子绕组30、W相的定子绕组40。定子铁心11是例如将电磁钢板冲压成规定的形状,并将该冲压后的电磁钢板层叠多张而构成。在定子铁心11形成有48个的槽12。定子绕组20、30、40分别收纳于槽12内。由此,定子10构成4极48槽的定子。
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各自的构成是通用的,因此,以U相的定子绕组20为代表,对其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在这种情况下,U相的定子绕组20具有4组的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这些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分别收纳于定子铁心11的槽12内。各组的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各极中的叠绕组线圈。
在图2中,对于48个各槽12,将N设为1~48的整数,将在某槽12作为第1槽的情况下的第N个槽12设为第N槽进行表示。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除了配置不同外,是相同的构成。例如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1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第1组合线圈21而偏移1槽量后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2槽。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槽和第11槽、以及第2槽和第12槽没有收纳将U相以外的线圈构成的定子绕组,即没有收纳V相的定子绕组30以及W相的定子绕组40。也就是说,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单层的叠绕法的线圈。
各线圈的线圈节距K用随后的式(1)求出。在这种情况下,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的线圈节距K为K=83.3%。另外,S表示槽节距,P表示极数,Z表示槽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槽节距S是例如第11槽与第1槽的差、或者第12槽与第2槽的差,槽节距S=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定子10是4极48槽,因此,极数P=4,槽数Z=48。
K=S×P/Z×100…(1)
构成叠绕组线圈的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是相同的构成,因此,对于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以第1组合线圈21为代表进行说明。第1组合线圈21由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同相的单位线圈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第1组合线圈21由被分割成2个后的作为U相的单位线圈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和第2级单位线圈222构成。第1级单位线圈211在槽12内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外侧也就是说外周侧。第2级单位线圈212在槽12内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内侧也就是说内周侧。
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都以相同的匝数,例如以26绕法来构成。另一方面,在第1级单位线圈211和第2级单位线圈212中,其构成稍微不同。即,如图3以及图4所示,设置于内周侧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周长比设置于外周侧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周长短。这是因为如图3所示,与第1级单位线圈211相比,第2级单位线圈212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更内侧的位置,由此,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槽间的距离L2变得比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槽间的距离L1短。
第1组合线圈21由2个以上的线径的绕组构成。另外,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引出线的根数与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引出线的根数不同。即,如图4以及图5(a)所示,第1级单位线圈211由直径1.1mm×2根的绕组构成。即,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引出线的根数构成为2根。与此相对,如图4以及图5(b)所示,第2级单位线圈212由直径1.0mm×1根的绕组构成。即,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引出线的根数构成为1根。
随后,对具备定子绕组20、30、40的定子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将各线圈211、221、212、222向定子铁心11的各槽12内插入时,使用图6所示的线圈插入夹具50、对准夹具60、以及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
首先,对这些线圈插入夹具50、对准夹具60、以及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的构成进行说明。线圈插入夹具50具有多个楔形体引导件51、多个叶片52、叶片架53、以及冲孔模板54。线圈插入夹具50具有与定子铁心11所具有的槽12的数量相同数量的楔形体引导件51。楔形体引导件51沿定子铁心11的轴向构成为较长的棒状。多个楔形体引导件51作为整体而被配置成圆筒形。各楔形体引导件51的基端部固定于没有图示的楔块架。在各楔形体引导件51的相互间形成有楔块用间隙511以及线圈用间隙512。楔块用间隙511插入有没有图示的楔块。在线圈用间隙512通过有各线圈211、221、212、222。
叶片52、叶片架53、以及冲孔模板54设置于由各楔形体引导件51形成的圆筒状的内侧。线圈插入夹具50具有与定子10所具有的槽12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叶片52。各叶片52沿定子铁心11的轴向构成为较长的半圆柱状。多个叶片52作为整体而被配置成圆筒形。叶片52的半圆柱状的平面侧朝向圆筒形状的外方。如图8所示,在成为叶片52的外周侧的平面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矩形的沟槽形状的导向部521。导向部521与槽12的齿15的端部嵌合。
如图6所示,叶片架53作为整体而构成为圆板状。各叶片52沿叶片架53的圆周而等间隔地被配置,各叶片52的基端部固定于叶片架53。由此,各叶片52作为整体而构成为圆筒形状。各叶片52的相互间形成有间隙522。在间隙522通过有各线圈211、221、212、222。
冲孔模板54设置于由各叶片架53形成的圆筒状的内侧。冲孔模板54形成为朝向叶片架53的相反一侧而变细的圆锥台形。虽然没有详细地图示,但在冲孔模板54的外周部形成有与各叶片52嵌合的沟槽。冲孔模板54在由各叶片架53形成的圆筒状的内侧沿叶片架53滑动。即,叶片52以及叶片架53与冲孔模板54能够相对地移动。
如图10所示,叶片架53固定有第1轴55。冲孔模板54固定有第2轴56。第1轴55由中空轴构成。第2轴56在第1轴55的内侧通过。第1轴55与第2轴56能够沿轴向相对地移动。第1轴55以及第2轴56分别与没有图示的气缸等驱动源连接。因此,叶片52以及叶片架53与冲孔模板54阶段性地移动。即,在第1轴55移动时,伴随该第1轴55的移动,叶片52以及叶片架53与冲孔模板54共同地移动。在第2轴56移动时,伴随该第2轴56的移动,冲孔模板54移动。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对准夹具60具有叶片导向件61、齿导向件62、以及抓握棒63。对准夹具60抑制线圈插入夹具50的叶片52等受到在线圈插入时所施加的力而变形的情况。叶片导向件61作为整体而构成为圆板状。如图7所示,在叶片导向件61的外周部,与各叶片52对应地形成有与叶片52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叶片沟槽部611。各叶片52与叶片导向件61的叶片沟槽部611嵌合。由此,各叶片52其基端侧固定于叶片架53,同时其前端侧被叶片导向件61保持,该各叶片52作为整体而被维持成圆筒形状。
齿导向件62作为整体而构成为圆板状,相对于叶片导向件61而设置于与线圈插入夹具50相反一侧。在齿导向件62的外周部设有多个导向件突部621。导向件突部621被插入到齿15的相互间的间隙中,由此对准夹具60限制相对于定子铁心11而相对地旋转的情况。抓握棒63形成为圆柱状的棒,并且被叶片导向件61以及齿导向件62固定。操作者把持抓握棒63,将对准夹具60安装到线圈插入夹具50或者从线圈插入夹具50拆卸。
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是用于将线圈压入槽12内,以便定子铁心11的槽12所插入的线圈不会从槽12跳出的夹具。如图6所示,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具有作为主体部的多个圆板体71、以及连接各圆板体71的多个连接部72。圆板体71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为圆板状。如图9所示,在圆板体71的外周部,与各槽12对应地设有多个压紧部711。压紧部711从圆板体71的外周部分朝向外侧地突出。压紧部711被插入到槽12的开口侧的一部分中而闭塞该开口。在圆板体71的中央部形成有供抓握棒63通过的孔712。多个连接部72例如为圆柱状,并连接各圆板体71。
在此,在将单位线圈的级数设为由2以上的整数构成的X级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将组合线圈的分割数设为X个的情况下,各单位线圈如随后的方式被插入到槽12中。即,首先,通过线圈插入夹具50,将第X-1级的单位线圈插入到槽12中。之后,将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嵌入到定子铁心11的内侧。进而,在将随后的第X级的单位线圈向槽12插入时,伴随着线圈插入夹具50向定子铁心11的内侧插入,通过对准夹具60将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从定子铁心11推出。之后,通过线圈插入夹具50,将第X级的单位线圈插入到槽12中。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分割级数X=2。在这种情况下,在定子铁心11的各槽12内插入各相各极的第1级单位线圈后,插入各相各极的第2级单位线圈。另外,以下,关于各相各极的线圈,以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为代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0对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插入进行说明。操作者在将对准夹具60从线圈插入夹具50取下后的状态下,将各相各极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安置于线圈插入夹具50。在这种情况下,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包围与槽节距S相当的S根叶片52的方式被插入到叶片52间的间隙511中。之后,如图10(1)所示,将对准夹具60安装到线圈插入夹具50。
随后,如图10(2)所示,使第1轴55前进,使对准夹具60进入定子铁心11的内侧。此时,对准夹具60的导向件突部621插入到定子铁心11的齿15间,由此,对准夹具60以及线圈插入夹具50相对定子铁心11的相对的旋转被限制。进而,在使叶片52与齿15嵌合的状态下进一步使第1轴55前进,将叶片52推入到定子铁心11中。
之后,如图10(3)所示,进一步使第1轴55前进,使叶片52前进到叶片52的前端从定子铁心11的前端露出为止。此时,对准夹具60穿通定子铁心11的内侧,露出到定子铁心11的外部。随后,如图10(4)所示,使第2轴56前进,使冲孔模板54前进。此时,又如图8所示,第1级单位线圈211通过冲孔模板54被推入到槽12内。在冲孔模板54前进到前端为止后,如图10(5)所示,将对准夹具60从线圈插入夹具50拆卸。进而,第1级单位线圈211越过叶片52的前端,从线圈插入夹具50被取出。这样,第1级单位线圈211被插入到槽12内。之后,如图10(6)所示,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被插入到定子铁心11的内侧。
随后,参照图11对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插入进行说明。操作者在与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情况相同地将对准夹具60从线圈插入夹具50取下后的状态下,将各极各相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安置到线圈插入夹具50。之后,如图11(1)所示,将对准夹具60安装到线圈插入夹具50。
随后,如图11(2)所示,使第1轴55前进,使对准夹具60侵入到定子铁心11的内侧。此时,与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情况相同地,对准夹具60的导向件突部621被插入到定子铁心11的齿15间,由此,对准夹具60以及线圈插入夹具50相对定子铁心11的相对的旋转被限制。另外,此时,对准夹具60的抓握棒63在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的孔712中通过,并且通过对准夹具60来推压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进而,进一步使第1轴55前进,将叶片52推入到定子铁心11中。
之后,如图11(3)所示,进一步使第1轴55前进,使叶片52前进到叶片52的前端从定子铁心11的前端露出为止。此时,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从定子铁心11的内侧被推出,由此,将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从定子铁心11拆卸。之后,与第1级单位线圈211相同地,如图11(4)所示,使第2轴56前进,使冲孔模板54前进。由此,第2级单位线圈212通过冲孔模板54被推入到槽12内。
在冲孔模板54前进到前端为止后,如图11(5)所示,将对准夹具60从线圈插入夹具50拆卸。进而,第2级单位线圈212越过叶片52的前端,从线圈插入夹具50被取出拆卸。这样,第2级单位线圈212也被插入到槽12内。由此,如图11(6)所示,各相各极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向槽12内的插入完成。之后,配置相间绝缘纸13、14,扩开线圈末端。
如图12所示,定子10具备第1相间绝缘纸13、以及多个第2相间绝缘纸14。另外,为了简单地说明,图12示出了4极24槽的定子10。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第1相间绝缘纸13以及多个第2相间绝缘纸14的构成,与4极48槽的定子10的构成几乎没有差异。
如图13(a)所示,第1相间绝缘纸13例如将具有绝缘性的芳香族聚酰胺纸切断成带状,将该带状的两端连接而构成为环状。第1相间绝缘纸13设置于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两端部并设置于在定子铁心11的径向上相邻的各单位线圈的相互间。例如,对第1组合线圈21观察时,第1相间绝缘纸13设置于在第1级单位线圈211和第2级单位线圈212中从槽12跳出的部分即线圈末端部并设置于第1级单位线圈211与第2级单位线圈212之间。由此,第1级单位线圈211与第2级单位线圈212之间电绝缘。如图13(b)所示,第2相间绝缘纸14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矩形状的芳香族聚酰胺纸构成。如图12所示,第2相间绝缘纸14在线圈末端部设置于各相的线圈间。顺便说一下,槽12内没有设置绝缘纸。
由此,将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分别设成叠绕组线圈,因此,与采用同心绕组线圈的情况相比,能够消减无用的绕组。另外,对各相各极观察时,例如U相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进而,第1组合线圈21或者第2组合线圈22在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情况下,将该情况下被分割成2个的同相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和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组合来构成。
例如通过将第1级单位线圈211和第2级单位线圈212在多个槽12之中相同的槽12即第1槽以及第12槽内沿定子铁心11的径向重叠而配置,由此构成第1组合线圈21。相同地,通过将第1级单位线圈221和第2级单位线圈222在多个槽12之中相同的槽12即第2槽以及第13槽内沿定子铁心11的径向重叠而配置,由此,构成第2组合线圈22。
在这种情况下,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与将这些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不分割而构成一体的情况相比,能减少各个的绕组的数量。因此,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在观察各个单位线圈时,与将这些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不分割而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设成灵活的构成。因此,各个线圈211、221、212、222的处理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将线圈211、221、212、222向定子铁心11的槽12容易地插入。其结果是,关于各线圈211、212、221、222的插入,机械化变得容易。
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的绕组与第1级单位线圈211、212的绕组相比细且根数少。在这种情况下,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与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相比缺乏灵活性,但是该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相对于还未插入有线圈的状态的槽12而被插入,因此,在槽12内的空间具有宽裕,该插入变得比较容易。另一方面,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与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相比富有灵活性,因此,即使相对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被插入而空间宽裕少的状态的槽12内,其插入也变得比较容易。由此,能够将线圈211、221、212、222向定子铁心11的槽12容易地插入。其结果是,关于各线圈211、212、221、222的插入,机械化变得容易。
另外,例如将任意的整数设为Y时,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分别卷绕Y个φ1.1mm的2根的绕组而构成。另外,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分别卷绕Y个φ1.0mm的1根的绕组而构成。由此,组合线圈21、22分别作为整体而成为卷绕Y个φ1.1mm的2根的绕组和φ1.0mm的1根的绕组后的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Y=26。在这种情况下,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的引出线成为2根×2=4根。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的引出线成为1根×2=2根。所以,各组合线圈21、22的引出线的总数分别成为2根×2+1根×2=6根。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使用分别卷绕Y/2个φ1.1mm的2根以及φ1.0mm的1根的绕组后的绕组来构成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由此,在作为整体而卷绕Y个φ1.1mm的2根以及φ1.0mm的1根的绕组后的构成的情况下,其引出线的总数成为(2+1)根×4=12根。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对于比较例,能够减少其引出线的总根数,该情况下能够较少一半。成为各线圈的两端的引出线通常切断成规定尺寸。进而,该切断的部分被报废等成为无用的部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减少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的引出线的总根数,因此,也能够较少被切断而报废的部分。由此,能够消减用于制造线圈21、22的绕组量。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使用φ1.1mm的1根的绕组以及φ1.0mm的1根的绕组的合计2根的绕组来构成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使用φ1.1mm的1根的绕组来构成第2级单位线圈221、222。由此,与上述相同地,能够将第2级单位线圈221、222比第1级单位线圈211、221更富有灵活性地构成,并且能够较少引出线的总根数且在制造过程中消减变成无用部分的绕组量。
另外,在槽12内没有设置绝缘纸。因此,不存在槽12内的空间被绝缘纸压迫的情况。所以,能够在槽12内更宽广地确保用于插入各线圈211、212、221、222的空间。进而,槽12内的绝缘纸不会成为插入各线圈211、212、221、222时的抵抗。由此,各线圈211、212、221、222向槽12内的插入能够变得更容易。其结果是,关于各线圈211、212、221、222的插入,机械化变得容易。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具备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嵌入定子铁心11并闭塞槽12的开口,由此,能够防止暂且配置于槽12内的线圈从槽12的开口跳出。在这种情况下,将第1级的单位线圈211、221向槽12插入,之后,将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嵌入定子铁心11。进而,将线圈浮起压紧夹具70从定子铁心11推出并且将第2级的单位线圈212、222插入槽12。由此,第2级单位线圈212、222向槽12内的插入能够更容易。
(第2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14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组合线圈21由第1级单位线圈211、第2级单位线圈212、以及第3级单位线圈213构成。相同地,第2组合线圈22由第1级单位线圈221、第2级单位线圈222、以及第3级单位线圈223构成。由此,能够更富有灵活性地构成各单位线圈211、212,213、221、222、223,能够容易地进行这些单位线圈的处理。其结果是,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各线圈211、212、213、221、222、223向槽12内的的插入,机械化变得容易。
(第3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15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2极36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第2组合线圈22、以及第3组合线圈23构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0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第1组合线圈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1槽。第3组合线圈23收纳于相对于第2组合线圈22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3槽和第12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23的线圈节距K成为K=5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9,极数P=2,槽数Z=36。
另外,第3组合线圈23与第1组合线圈2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相同地构成。也就是说,第3组合线圈23由第1级单位线圈231和第2级单位线圈232构成。第3组合线圈23的第1级单位线圈231与第1组合线圈21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及第2组合线圈22的第1级单位线圈221相同地构成。第3组合线圈23的第2级单位线圈232与第1组合线圈21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以及第2组合线圈22的第2级单位线圈222相同地构成。
由此,即使定子10是2极36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4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16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2极36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第2组合线圈22、以及第3组合线圈23构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6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于第1组合线圈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7槽。第3组合线圈23收纳于相对于第2组合线圈22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3槽和第18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23的线圈节距K成为K=83.3%。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15,极数P=2,槽数Z=36。
由此,即使定子10是2极36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5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17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2极24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1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于第1组合线圈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2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的线圈节距K成为K=83.3%。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10,极数P=2,槽数Z=24。
由此,即使定子10是2极24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6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18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2极48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第2组合线圈22、第3组合线圈23、以及第4组合线圈24构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21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于第1组合线圈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22槽。第3组合线圈23收纳于相对于第2组合线圈22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3槽和第23槽。第4组合线圈24收纳于相对于第3组合线圈23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4槽和第24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23、24的线圈节距K成为K=83.3%。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20,极数P=2,槽数Z=48。
另外,第4组合线圈24由第1级单位线圈241和第2级单位线圈242构成。第4组合线圈24的第1级单位线圈241与第1组合线圈21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第2组合线圈22的第1级单位线圈221、以及第3组合线圈23的第1级单位线圈231相同地构成。第4组合线圈24的第2级单位线圈242与第1组合线圈21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第2组合线圈22的第2级单位线圈222、以及第3组合线圈23的第2级单位线圈232相同地构成。
由此,即使定子10是2极48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7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9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6极36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构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8槽。在这种情况下,第1组合线圈21的线圈节距K成为K=116.7%。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7,极数P=6,槽数Z=36。
由此,即使定子10是6极36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8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20对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6极54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第2组合线圈22、以及第3组合线圈23构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0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于第1组合线圈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1槽。第3组合线圈23收纳于相对于第2组合线圈22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3槽和第12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23的线圈节距K成为K=10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9,极数P=6,槽数Z=54。
由此,即使定子10是6极54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9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21对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构成为6极72槽。在该情况下,各相的定子绕组20、30、40的构成也通用。例如U相的定子绕组20的各极由第1组合线圈21和第2组合线圈22构成。第1组合线圈21收纳于第1槽和第11槽。第2组合线圈22收纳于相对于第1组合线圈21而错开1槽量的位置,也就是说收纳于第2槽和第12槽。在这种情况下,各组合线圈21、22的线圈节距K成为K=83.3%。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槽节距S=10,极数P=6,槽数Z=72。
由此,即使定子10是6极72槽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10实施方式)
随后,参照图4以及图22对第10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0实施方式中,组合线圈21、22的绕组的构成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此,组合线圈21、22是相同的构成,因此,以第1组合线圈21为代表进行说明。第1组合线圈21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由2个以上的线径的绕组、在这种情况下由φ1.1mm的绕组2根以及φ1.0mm的绕组1根来构成。如图22所示,第1级单位线圈211由φ1.1mm的绕组1根以及φ1.0mm的绕组1根的合计2根的绕组来构成。另一方面,第2级单位线圈212由φ1.1mm的绕组1根来构成。
即,构成第1组合线圈21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以及第2级单位线圈212之中,在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内侧配置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包括2个以上的线径的绕组之中粗的一方的绕组。也就是说,在第2级单位线圈212中包括φ1.0mm和φ1.1mm这2种绕组之中成为粗的一方的φ1.1mm的绕组。
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如图4所示,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周长比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周长短。即,构成第1组合线圈21的单位线圈211、212之中,在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内侧配置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周长比在定子铁心11的径向的外侧配置的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周长短。
由此,如图4所示,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周长比第1级单位线圈211的周长短,因此,能够减少在内侧配置的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线圈末端的高度尺寸。另外,关于第2级单位线圈212,能够较少还未收于槽12的过渡部分,即能够缩短从一方的槽12向另一方的槽12过渡的部分。由此,能够消减第2级单位线圈212产生的无用的绕组。
进而,在第2级单位线圈212中包括2个以上的线径的绕组之中粗的一方的绕组,在这种情况下,包括φ1.1mm的绕组。由此,能够使与缩短第2级单位线圈212的周长所伴随的绕组的减少量更多。其结果是,能够消减更多的无用的绕组。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各相各极的绕组由单层的叠绕组线圈构成,上述单层的叠绕组线圈由使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同相的单位线圈在定子铁心的槽内沿该定子铁心的径向重叠配置而成的组合线圈来构成。
由此,与采用同心绕组线圈的情况相比,能够消减无用的绕组。另外,能够灵活地设置各个单位线圈,因此,各个单位线圈的处理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将单位线圈向定子铁心的槽容易地插入。其结果是,关于线圈的插入,机械化变得容易。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没有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超出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调换以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同样,也包括在专利请求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
各相各极的绕组由单层的叠绕组线圈构成,上述单层的叠绕组线圈由组合线圈构成,该组合线圈是将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同相的单位线圈在定子铁心的槽内沿该定子铁心的径向重叠地配置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
上述各组合线圈以相同的线圈节距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
上述组合线圈由第1级的单位线圈、以及相对于上述第1级的单位线圈而配置于上述定子铁心的径向内侧的第2级的单位线圈构成,
上述第1级的单位线圈的匝数和上述第2级的单位线圈的匝数相同,并且,上述第1级的单位线圈的引出线的根数和上述第2级的单位线圈的引出线的根数不同。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
上述线圈节距是116.7%节距或者100%节距或者83.3%节距或者50%节距的任一节距。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
上述组合线圈由2个以上的线径的绕组构成,
上述单位线圈之中配置于上述定子铁心的径向内侧的单位线圈包括上述2个以上的线径的绕组之中粗的一方的绕组,
上述单位线圈之中配置于上述定子铁心的径向内侧的单位线圈的周长比配置于上述定子铁心的径向外侧的单位线圈的周长短。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
具备绝缘纸,该绝缘纸设置于在上述定子铁心的径向上相邻的上述各单位线圈的相互间。
7.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是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的定子或者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该制造方法中具备被嵌入上述定子铁心而闭塞上述槽的开口的线圈浮起压紧夹具,
在将上述单位线圈的级数设为作为2以上的整数的X级的情况下,具备:
将第X-1级的单位线圈向上述槽插入的工序;
向上述定子铁心嵌入上述线圈浮起压紧夹具的工序;以及
将上述线圈浮起压紧夹具从上述铁心推出并且将第X级的单位线圈向上述槽插入的工序。
8.一种夹具,是使用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时所使用的夹具,该夹具具备:嵌入上述定子铁心的主体部;以及压紧部,从上述主体部突出而设置,并且被插入到上述槽中而闭塞上述槽的开口,从而防止上述单位线圈从上述槽浮出。
CN201480041142.0A 2013-08-07 2014-07-09 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 Active CN105393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4176A JP5677530B2 (ja) 2013-08-07 2013-08-07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巻線、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に用いる治具
JP2013-164176 2013-08-07
PCT/JP2014/068301 WO2015019778A1 (ja) 2013-08-07 2014-07-09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巻線、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に用いる治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3437A true CN105393437A (zh) 2016-03-09
CN105393437B CN105393437B (zh) 2018-01-05

Family

ID=52461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1142.0A Active CN105393437B (zh) 2013-08-07 2014-07-09 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98643B2 (zh)
JP (1) JP5677530B2 (zh)
CN (1) CN105393437B (zh)
WO (1) WO201501977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625A (zh) * 2016-04-28 2018-12-21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风能设备的发电机的线圈和绕组结构以及定子和用于制造定子的方法
CN110024266A (zh) * 2016-11-25 2019-07-16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
CN110121831A (zh) * 2017-02-23 2019-08-13 博格华纳公司 包括具有从公共绕组层延伸的多根引线的定子的电机
CN114333520A (zh) * 2022-01-14 2022-04-12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用交流电机组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1356A1 (de) * 2015-06-19 2016-12-22 Wobben Propertie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ators eines Generators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sowie Formspule, Wicklungsaufbau und Stator
WO2017073092A1 (ja) * 2015-10-28 2017-05-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697135B1 (ja) * 2019-09-30 2020-05-20 博賢 星野 2乗低減トルク負荷用三相かご形誘導電動機及びポンプ装置
US11855498B2 (en) 2020-11-19 2023-12-26 Atieva, Inc. Patterns for balanced stator windings in electric motor
DE102022126271A1 (de) * 2022-10-11 2024-04-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tors einer elektrischen Rotationsmaschine, damit hergestellter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Rotationsmaschine und elektrische Rotationsmaschine
EP4362287A1 (de) * 2022-10-25 2024-05-01 Wilo Se Elektromotor für eine bohrlochpumpe sowie zugehöriges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werkzeu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6506A (en) * 1981-10-16 1984-12-04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olid insulator and electric equipment coil using the same
US5986374A (en) * 1996-01-18 1999-11-16 Shibaura Engineering Works Co., Ltd. Vehicle mounted motor with rotor having ferrite magnet section with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pieces therein
JP2000083356A (ja) * 1998-09-02 2000-03-21 Nissan Motor Co Ltd コイル挿入装置
US20030127932A1 (en) * 1999-07-02 2003-07-10 Yosuke Ishida Portable motor powered device
JP2003319594A (ja) * 2002-04-18 2003-11-07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の相間絶縁紙
JP2010239740A (ja) * 2009-03-31 2010-10-21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CN102097873A (zh) * 2009-12-10 2011-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
CN102412638A (zh) * 2011-11-11 2012-04-11 泉州市艺达车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发电机的定子及其绕线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1715A (en) 1983-03-07 1989-05-23 Industra Produc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intermediate insulators in cores
US4480379A (en) 1983-04-28 1984-11-06 Industra Products, Inc. Stack height adjustment for coil placing machines
JPH0823650A (ja) 1994-07-06 1996-01-23 Toshiba Corp 三相電機子巻線
JP3886963B2 (ja) * 2003-12-25 2007-0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イル挿入方法、コイル挿入装置、電動機、回転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
FR2888059B1 (fr) 2005-06-30 2007-09-07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Enroulement de phase pour un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stator equipe d'un tel enroulement de phase
JP2010183741A (ja) * 2009-02-05 2010-08-19 Aisin Aw Co Ltd 電機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6506A (en) * 1981-10-16 1984-12-04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olid insulator and electric equipment coil using the same
US5986374A (en) * 1996-01-18 1999-11-16 Shibaura Engineering Works Co., Ltd. Vehicle mounted motor with rotor having ferrite magnet section with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pieces therein
JP2000083356A (ja) * 1998-09-02 2000-03-21 Nissan Motor Co Ltd コイル挿入装置
US20030127932A1 (en) * 1999-07-02 2003-07-10 Yosuke Ishida Portable motor powered device
JP2003319594A (ja) * 2002-04-18 2003-11-07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の相間絶縁紙
JP2010239740A (ja) * 2009-03-31 2010-10-21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CN102097873A (zh) * 2009-12-10 2011-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旋转电机
CN102412638A (zh) * 2011-11-11 2012-04-11 泉州市艺达车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发电机的定子及其绕线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625A (zh) * 2016-04-28 2018-12-21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风能设备的发电机的线圈和绕组结构以及定子和用于制造定子的方法
CN110024266A (zh) * 2016-11-25 2019-07-16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
CN110024266B (zh) * 2016-11-25 2021-10-08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
CN110121831A (zh) * 2017-02-23 2019-08-13 博格华纳公司 包括具有从公共绕组层延伸的多根引线的定子的电机
CN110121831B (zh) * 2017-02-23 2021-06-25 博格华纳公司 包括具有从公共绕组层延伸的多根引线的定子的电机
US11418078B2 (en) 2017-02-23 2022-08-16 Borgwarner Inc. Electric machine with sta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lead wires extending from a common winding layer
CN114333520A (zh) * 2022-01-14 2022-04-12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用交流电机组装方法
CN114333520B (zh) * 2022-01-14 2023-08-15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用交流电机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35835A (ja) 2015-02-19
CN105393437B (zh) 2018-01-05
US9698643B2 (en) 2017-07-04
US20160156240A1 (en) 2016-06-02
WO2015019778A1 (ja) 2015-02-12
JP5677530B2 (ja)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3437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的夹具
US2695969A (en) Stator core construction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JP6356394B2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FR2896350B1 (fr) Procede pour realiser le bobinage d'un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stator obtenu par ce procede
US3631278A (en) Form-wound dynamoelectric machine with reduced coil distortion
CN107112837B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电线组件和获得该电线组件的相应方法
CN103296797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A2695059C (en) Single-layer coil with one bent endwinding and one straight enwinding
CN104065190A (zh) 线圈、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制造方法
US10574111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with lane-changed coils
JP2010239721A (ja) 回転電機
GB1461091A (e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s
CN106233593A (zh) 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02208838B (zh) 电枢及电机
CN204190519U (zh) 三相永磁无刷变档电动机
CN203617798U (zh) 外转子三相电机
CN103730972A (zh) 自动嵌入的相间绝缘片
US20160094101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404129A (en) Electrical winding
JP6585236B2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US11967870B2 (en) Toroidal polyphase electric machine
KR20140038291A (ko) 스테이터 및 회전 전기
JP6366912B2 (ja) 回転電機
JP5692424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WO2021220986A1 (ja) 絶縁紙を備えた固定子、固定子を有する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