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3179A - 功能单元、模拟输入单元、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功能单元、模拟输入单元、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3179A
CN105393179A CN201480041281.3A CN201480041281A CN105393179A CN 105393179 A CN105393179 A CN 105393179A CN 201480041281 A CN201480041281 A CN 201480041281A CN 105393179 A CN105393179 A CN 105393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control
controller
recording parameters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12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3179B (zh
Inventor
久保田善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93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3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3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3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205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not using a model or a simulator of the controlled syste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05B19/052Linking several PLC'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05B19/054Input/outp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能够由多个控制部对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的1个功能单元内的不同功能进行控制。功能单元具有:参数接收部,其将参数分类为第1参数和第2参数;第1参数解析部,其对进行分类后的所述第1参数进行解析;第2参数解析部,其对进行分类后的所述第2参数进行解析;第1参数储存部,其储存利用所述第1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第1参数;第2参数储存部,其储存利用所述第2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第2参数;第1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第1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第1参数而执行第1功能的控制;第2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第2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第2参数而执行第2功能的控制,该功能单元由多个控制器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功能单元、模拟输入单元、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单元、模拟输入单元、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将从各种传感器输出的电流值及电压值等模拟信号导入至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情况下,使用将输入的模拟数据值变换为数字值的模拟输入单元、即A/D变换单元。并且,PLC的CPU单元基于变换为数字值的输入值而实施各种控制。
另一方面,模拟输入单元进行A/D变换而得到的结果即数字值不仅作为针对CPU单元进行的控制处理的输入信息而使用,有时还以品质信息的可追溯性等为目的而用于数据收集、即所谓的记录(logging)。
关于与模拟输入单元的记录相关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以下述方式构成的模拟输入单元,即,在共享存储器中预留环形缓冲器结构的日志(log)储存区域,将起始指针储存至共享存储器中,该起始指针表示日志储存区域所储存的日志数据中的最新日志数据和最旧日志数据之间的边界的地址。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以下述方式构成的模拟变换装置,即,一定点数记录检测单元对储存于第1存储单元中的记录数据的数量进行监视,如果记录数据的数量达到规定的数量,则中断发生单元对CPU单元作出中断发生请求。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均为,由对模拟输入单元进行管理、控制的CPU单元来读取、保存模拟输入单元所收集的数字值串。但是,在CPU单元对多台模拟输入单元进行管理、控制,进行多通道的记录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即,有时数据收集处理无法及时完成,对原本应该进行的控制的控制周期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提出了由多个CPU单元对1台模拟输入单元进行管理、控制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了作为CPU单元而具有第1电子控制装置和第2电子控制装置的CPU系统,该第1电子控制装置主要进行与数据的输入输出相关的处理,该第2电子控制装置主要执行基于数据的各种运算。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220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3010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490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第2台CPU单元即第2电子控制装置经由第1台CPU单元即第1电子控制装置而对A/D变换装置进行访问。在该情况下,A/D变换装置的动作设定由第1电子控制装置进行,不能由第2电子控制装置进行A/D变换装置的动作设定。因此,第2电子控制装置只能在第1电子控制装置对A/D变换装置设定的动作设定的范围内使A/D变换装置进行动作。其结果,存在下述问题,即,第1电子控制装置及第2电子控制装置双方不能以单独的设定进行独立的控制。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由多个控制部对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的1个功能单元内的不同功能进行控制的功能单元、模拟输入单元、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功能单元设置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该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具有控制功能不同的多个控制器,该功能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参数接收部,其将从所述多个控制器输出并输入至所述功能单元的参数分类为第1参数和第2参数,该第1参数是从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第1控制器输出的,在所述功能单元中的第1功能的控制设定中使用,该第2参数是从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第2控制器输出的,在所述功能单元中的第2功能的控制设定中使用;第1参数解析部,其对由所述参数接收部进行分类后的所述第1参数进行解析;第2参数解析部,其对由所述参数接收部进行分类后的所述第2参数进行解析;第1参数储存部,其对利用所述第1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第1参数进行储存;第2参数储存部,其对利用所述第2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第2参数进行储存;第1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第1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第1参数而执行所述第1功能的控制;以及第2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第2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第2参数而执行所述第2功能的控制,该功能单元由所述多个控制器进行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由多个控制部对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的1个功能单元内的不同功能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PLC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PLC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说明模拟输入单元利用参数接收部而从主控制器及副控制器接收到参数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功能单元、模拟输入单元、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记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PLC系统100的结构的框图。图1所示的PLC系统100具有:PLC功能单元130;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它们作为对该PLC功能单元130进行管理、控制的多个CPU单元。
PLC功能单元130是安装于PLC系统中的单元,经由单元间总线150而与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连接。PLC功能单元130、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分别构成PLC系统100的一部分。
在PLC系统100中,除了PLC功能单元130、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以外,还根据目的而经由单元间总线150安装有各种功能单元(未图示)。
作为各种功能单元,例如将运动控制器单元、温度控制器单元等安装于PLC系统100,该运动控制器单元通过伺服放大器等而执行多轴的位置控制,该温度控制器单元以达到从主控制器110所指示的温度的方式,输出对加热及冷却进行控制的温度控制信号。在这里,不提及除PLC功能单元130、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以外的单元。
PLC功能单元130具有通信部131、主控制用处理部132、副控制用处理部133、参数接收部134、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5、主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6、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7、副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8、内部总线139、运算部140、共享存储器141。各结构部通过内部总线139以能够彼此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
通信部131经由单元间总线150,进行与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之间的通信。
主控制用处理部132执行PLC功能单元130的主要功能、即主控制。另外,主控制用处理部132能够经由通信部131及单元间总线150,将主控制中的输入输出信息与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进行通信。
副控制用处理部133执行PLC功能单元130所进行的控制中的辅助功能即副控制。另外,副控制用处理部133能够经由通信部131及单元间总线150,将副控制中的输入输出信息与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进行通信。另外,副控制用处理部133能够经由内部总线139,对主控制用处理部132的执行结果的输出直接进行接收。副控制用处理部133使用从主控制用处理部132直接接收到的输出的内容,执行PLC功能单元130的副控制。
参数接收部134经由单元间总线150及通信部131,对从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输出的、PLC功能单元130的动作设定所需的参数进行接收。参数接收部134对所接收到的参数是主控制用参数还是副控制用参数进行判定并分类,将主控制用参数输出至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5,将副控制用参数输出至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7。在所接收到的参数既非主控制用参数亦非副控制用参数的情况下,参数接收部134将该参数废弃。主控制用参数是主控制用处理部132进行动作所需的设定条件。副控制用参数是副控制用处理部133进行动作所需的设定条件。
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5进行从参数接收部134输入的主控制用参数的解析处理。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5例如进行所输入的主控制用参数的种类及主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6中的储存场所等参数的条件的解析。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5将解析已完成的主控制用参数输出至主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6。
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7进行从参数接收部134输入的副控制用参数的解析处理。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7例如进行所输入的副控制用参数的种类及副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8中的储存场所等参数的条件的解析。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7将解析已完成的副控制用参数输出至副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8。
主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6对从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5输出的、解析已完成的主控制用参数进行储存。主控制用处理部132基于从主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6读取出的主控制用参数而执行主控制。另外,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5将解析已完成的主控制用参数输出并储存至主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6,对主控制用参数进行变更、设定。并且,在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5进行解析时,主控制用处理部132及副控制用处理部133将控制处理停止。
副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8对从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7输出的、解析已完成的副控制用参数进行储存。副控制用处理部133基于从副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8读取出的副控制用参数而执行副控制。另外,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7将解析已完成的副控制用参数输出并储存至副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8,对副控制用参数进行变更、设定。并且,在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7进行解析时,副控制用处理部133将副控制处理停止。
运算部140执行PLC功能单元130整体的控制。
共享存储器141对主控制用处理部132及副控制用处理部133的运算结果等由PLC功能单元130内的处理产生的数据等进行储存。共享存储器141除了由运算部140而进行读取及写入以外,还能够实现通过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进行的、经由单元间总线150的读取访问。
下面,说明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主控制器110执行PLC系统100所进行的控制中的主要功能、即主控制,PLC系统100所进行的控制是用户程序的执行、执行结果的输出、用户程序所使用的值等输入值的获取等,该用户程序是用于使PLC系统100所具有的各种单元进行动作而对工业用设备进行控制的程序。主控制器110具有通信部111、主控制部112、内部存储器113。上述各结构部经由内部总线114而分别连接。
通信部111经由单元间总线150进行与PLC功能单元130之间的通信。主控制部112执行用户程序、及主控制器110整体的控制而进行主控制。另外,主控制部112将主控制用参数经由通信部111而输出至PLC功能单元130。
内部存储器113对用户程序、用户程序的执行所需的数据、及用户程序的输入输出值等进行储存。
副控制器120执行PLC系统100所进行的控制中的辅助功能、即副控制,PLC系统100所进行的控制是用户程序的执行、执行结果的输出、用户程序所使用的值等输入值的获取等,该用户程序是用于使PLC系统100所具有的各种单元进行动作而对工业用设备进行控制的程序。副控制器120具有通信部121、副控制部122、内部存储器123。上述各结构部经由内部总线124而分别连接。
通信部121经由单元间总线150,进行与PLC功能单元130之间的通信。副控制部122执行用户程序、及副控制器120整体的控制而进行副控制。另外,副控制部122将副控制用参数经由通信部121而输出至PLC功能单元130。
内部存储器123对用户程序、用户程序的执行所需的数据、及用户程序的输入输出值等进行储存。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PLC系统100中,PLC功能单元130的参数接收部134对从主控制器110及副控制器120输出的、PLC功能单元130的动作所需的参数集中地进行接收,然后分类为主控制用参数和副控制用参数。另外,PLC功能单元130针对两个参数,分别具有在参数接收部134接收后进行解析处理的解析处理部、和对解析已完成的参数进行储存的储存部。即,PLC功能单元130为了主控制用参数而具有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5和主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6。另外,PLC功能单元130为了副控制用参数而具有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7和副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8。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PLC系统100中,PLC功能单元130能够分别独立地从承担PLC系统100所进行的主要控制的主控制器110对基本的主控制所需的参数进行接收、从承担PLC系统100所进行的控制中的辅助功能的副控制器120对副控制所需的参数进行接收。由此,PLC功能单元130能够接受多个控制器的管理、控制。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上述PLC系统100。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PLC系统200的结构的框图。图2所示的PLC系统200具有:模拟输入单元即模拟输入单元230;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它们作为对该模拟输入单元230进行管理、控制的多个控制器。在这里,模拟输入单元230、主控制器210、副控制器220分别对应于PLC系统100的PLC功能单元130、主控制器110、副控制器120。
模拟输入单元230是安装于PLC系统200的单元,经由单元间总线250而与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连接。模拟输入单元230、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分别构成PLC系统200的一部分。
模拟输入单元230具有通信部231、A/D变换部232、数据收集部233、参数接收部234、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记录参数解析部237、记录参数储存部238、内部总线239、运算部240、共享存储器241、模拟数据输入部242。各结构部通过内部总线239以能够彼此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
在这里,通信部231、A/D变换部232、数据收集部233、参数接收部234、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记录参数解析部237、记录参数储存部238、内部总线239、运算部240、共享存储器241分别对应于PLC功能单元130的通信部131、主控制用处理部132、副控制用处理部133、参数接收部134、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5、主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6、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7、副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8、内部总线139、运算部140、共享存储器141。
通信部231经由单元间总线250,进行与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之间的通信。
A/D变换部232执行模拟输入单元230的主要功能、即A/D变换处理。A/D变换部232经由模拟数据输入部242对从外部向模拟输入单元230的模拟值的输入进行接收,将输入的模拟值依次变换为数字值。关于与被PLC系统200作为控制对象的工业用设备等相关的各种测量值,例如流量、压力、温度等,它们被变换为作为模拟值的电流值或电压值,并从各种传感器向模拟输入单元230输入。另外,A/D变换部232能够经由通信部231及单元间总线250,将包含进行A/D变换而得到的结果在内的A/D变换控制中的输入输出信息与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进行通信。
数据收集部233执行模拟输入单元230进行的控制中的作为辅助功能的数据收集处理、即记录处理。另外,数据收集部233能够经由通信部231及单元间总线250,将数据收集处理中的输入输出信息与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进行通信。另外,数据收集部233能够经由内部总线239,对A/D变换部232的执行结果的输出直接进行接收。数据收集部233对从A/D变换部232直接接收到的数据依次进行记录。数据收集部233既可以设为在该数据收集部233内具有存储器而在该存储器中对从A/D变换部232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记录的形式,另外也可以设为在共享存储器241中进行记录的形式。
参数接收部234经由单元间总线250及通信部231,对从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输出的、模拟输入单元230的动作所需的参数进行接收。参数接收部234对所接收到的参数是A/D变换参数还是记录参数进行判定并分类,将A/D变换参数输出至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将记录参数输出至记录参数解析部237。在所接收到的参数既非A/D变换参数亦非记录参数的情况下,参数接收部234将该参数废弃。A/D变换参数是用于使A/D变换部232进行动作的设定条件。记录参数是用于使数据收集部233进行动作的设定条件。
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进行从参数接收部234输入的A/D变换参数的解析处理。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例如进行所输入的A/D变换参数的种类及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中的储存场所等参数的条件的解析。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将解析已完成的A/D变换参数输出至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
记录参数解析部237进行从参数接收部234输入的记录参数的解析处理。记录参数解析部237例如进行所输入的记录参数的种类及记录参数储存部238中的储存场所等参数的条件的解析。记录参数解析部237将解析已完成的记录参数输出至记录参数储存部238。
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储存从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输出的、解析已完成的A/D变换参数。A/D变换部232基于从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读取出的A/D变换参数而执行A/D变换处理。另外,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将解析已完成的A/D变换参数输出并储存至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对A/D变换参数进行变更、设定。并且,在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进行解析时,A/D变换部232及数据收集部233将A/D变换处理及数据收集处理停止。
记录参数储存部238储存从记录参数解析部237输出的、解析已完成的记录参数。数据收集部233基于从记录参数储存部238读取出的记录参数而执行数据收集处理。另外,记录参数解析部237将解析已完成的记录参数输出并储存至记录参数储存部238,对记录参数进行变更、设定。并且,在记录参数解析部237进行解析时,数据收集部233将数据收集处理停止。
模拟数据输入部242对来自外部的模拟值的输入进行接收并输出至A/D变换部232。
运算部240执行模拟输入单元230整体的控制。
共享存储器241对A/D变换部232的运算结果、数据收集部233所收集的数据等由模拟输入单元230内的处理产生的数据进行储存。共享存储器241除由运算部240而进行读取及写入以外,还能够实现通过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进行的、经由单元间总线250的读取访问。
下面,说明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主控制器210执行PLC系统200所进行的控制中的主要功能、即主控制,PLC系统200所进行的控制是用户程序的执行、执行结果的输出、用户程序所使用的值等输入值的获取等,该用户程序是用于使PLC系统200所具有的各种单元进行动作而对工业用设备进行控制的程序。主控制器210对利用A/D变换部232而变换为数字值的数据进行读取,使PLC系统200所具有的各种单元进行动作而基于该数据对工业用设备进行控制,并且对模拟输入单元230中的A/D变换处理进行管理、控制。
主控制器210具有通信部211、控制运算部212、内部存储器213。通信部211、控制运算部212、内部存储器213经由内部总线214而分别连接。在这里,通信部211、控制运算部212、内部存储器213、内部总线214分别对应于主控制器110的通信部111、主控制部112、内部存储器113、内部总线114。
通信部211经由单元间总线250,进行与模拟输入单元230之间的通信。控制运算部212执行用于进行主控制及A/D变换处理的管理、控制的用户程序、及主控制器210整体的控制。另外,控制运算部212经由通信部211而将A/D变换参数输出至模拟输入单元230。
内部存储器213对用户程序、用户程序的执行所需的数据、及用户程序的输入输出值等进行储存。
副控制器220执行PLC系统200所进行的控制中的辅助功能、即副控制,PLC系统200所进行的控制是用户程序的执行、执行结果的输出、用户程序所使用的值等输入值的获取等,该用户程序是用于使PLC系统200所具有的各种单元进行动作而对工业用设备进行控制的程序。在这里,副控制器220对记录于模拟输入单元230的数据收集部233中的、已变换为数字值的数据进行读取,并进行记录。
副控制器220具有通信部221、数据收集部222、内部存储器223。通信部221、数据收集部222、内部存储器223经由内部总线224而分别连接。在这里,通信部221、数据收集部222、内部存储器223、内部总线224分别对应于副控制器120的通信部121、副控制部122、内部存储器123、内部总线124。
通信部221经由单元间总线250,进行与模拟输入单元230之间的通信。数据收集部222对记录于模拟输入单元230的数据收集部233中的、已变换为数字值的数据进行读取,并进行记录。此外,数据收集部233既可以是在该数据收集部233内所具有的存储器中对从模拟输入单元230的数据收集部233读取出的数据进行记录的形态,另外也可以是在内部存储器223中进行记录的形态。另外,数据收集部222执行用户程序、及副控制器220整体的控制。另外,数据收集部222经由通信部221而将记录参数输出至模拟输入单元230。
内部存储器223对用户程序、用户程序的执行所需的数据、及用户程序的输入输出值等进行储存。另外,内部存储器223对从模拟输入单元230的数据收集部233读取出的数据进行记录。
下面,说明PLC系统200的动作。图3是说明模拟输入单元230利用参数接收部234从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接收到参数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参数接收部234对是否接收到新的参数进行判定(步骤S10)。在未接收到新的参数的情况下(步骤S10、No),参数接收部234继续执行本判定处理。在接收到新的参数的情况下(步骤S10、Yes),参数接收部234对接收到的参数是否是A/D变换参数进行判定(步骤S20)。
在接收到的参数是A/D变换参数的情况下(步骤S20、Yes),作为转移至参数的解析的准备,将数据收集部233中的数据收集处理停止(步骤S21),然后将A/D变换部232中的A/D变换处理停止(步骤S22)。
为了使数据收集处理停止,例如参数接收部234将含义为接收到A/D变换参数的A/D变换参数接收信息输出至运算部240。运算部240如果接收到A/D变换参数接收信息,则将使数据收集处理停止的数据收集处理停止指示信息输出至数据收集部233。数据收集部233如果接收到数据收集处理停止指示信息,则将数据收集处理停止。
另外,为了使A/D变换部232中的A/D变换处理停止,例如运算部240在将数据收集处理停止指示信息输出至数据收集部233后,将对A/D变换处理的停止进行指示的A/D变换处理停止指示信息输出至A/D变换部232。A/D变换部232如果接收到A/D变换处理停止指示信息,则将A/D变换处理停止。
然后,参数接收部234将所接收到的A/D变换参数输出至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如果接收到A/D变换参数,则对该A/D变换参数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A/D变换参数储存至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内的适当的区域中(步骤S23)。由此,新的A/D变换参数被设定于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中。
然后,将A/D变换部232中的A/D变换处理重新开始(步骤S24),然后将数据收集部233中的数据收集处理重新开始(步骤S25)。为了使A/D变换部232中的A/D变换处理重新开始,例如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将含义为解析后的A/D变换参数已储存于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中的A/D变换参数储存信息输出至运算部240。运算部240如果接收到A/D变换参数储存信息,则将对A/D变换处理的重新开始进行指示的A/D变换处理重新开始指示信息输出至A/D变换部232。A/D变换部232如果接收到A/D变换处理重新开始指示信息,则将A/D变换处理重新开始。
另外,为了使数据收集部233中的数据收集处理重新开始,例如运算部240在将A/D变换处理重新开始指示信息输出至A/D变换部232后,将对数据收集处理的重新开始进行指示的数据收集处理重新开始指示信息输出至数据收集部233。数据收集部233如果接收到数据收集处理重新开始指示信息,则将数据收集处理重新开始。然后,再次返回步骤S10。
返回步骤S20,在所接收到的参数不是A/D变换参数的情况下(步骤S20、No),参数接收部234对该参数是否是记录参数进行判定(步骤S30)。在所接收到的参数不是记录参数的情况下(步骤S30、No),再次返回步骤S10。
另一方面,在所接收到的参数是记录参数的情况下(步骤S30、Yes),作为转移至参数的解析的准备,将数据收集部233中的数据收集处理停止(步骤S31)。
为了使数据收集处理停止,例如参数接收部234将含义为接收到记录参数的记录参数接收信息输出至运算部240。运算部240如果接收到记录参数接收信息,则将使数据收集处理停止的数据收集处理停止指示信息输出至数据收集部233。数据收集部233如果接收到数据收集处理停止指示信息,则将数据收集处理停止。
然后,参数接收部234将所接收到的记录参数输出至记录参数解析部237。记录参数解析部237如果接收到记录参数,则对该记录参数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记录参数储存至记录参数储存部238内的适当的区域中(步骤S33)。由此,新的记录参数被设定于记录参数储存部238中。
然后,将数据收集部233中的数据收集处理重新开始(步骤S35)。为了使数据收集部233中的数据收集处理重新开始,例如记录参数解析部237将含义为解析后的记录参数已储存于记录参数储存部238中的记录参数储存信息输出至运算部240。运算部240如果接收到记录参数储存信息,则将对数据收集处理的重新开始进行指示的数据收集处理重新开始指示信息输出至数据收集部233。数据收集部233如果接收到数据收集处理重新开始指示信息,则将数据收集处理重新开始。然后,再次返回步骤S10。此外,使数据收集处理及A/D变换处理停止或重新开始的方法不限定于上述记载。
如上所述,在PLC系统200中,在所接收到的参数是A/D变换参数的情况下,在使数据收集处理和A/D变换处理依次停止后,将该A/D变换参数储存并设定至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另一方面,在所接收到的参数是记录参数的情况下,在使数据收集处理停止后,将该记录参数储存并设定至记录参数储存部238。
因此,在仅对记录参数进行变更的情况下,由于仅进行记录参数的解析处理而不使A/D变换处理停止,因此能够使主控制即A/D变换处理继续进行而不停止。
在A/D变换处理和数据收集处理不独立的情况下,例如产生下述问题,即,记录处理仅能够在A/D变换处理的动作范围内进行动作。因此,在上述PLC系统200中,在模拟输入单元230的参数接收部234对从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输出的、模拟输入单元230的动作所需的参数集中地进行接收后,分类为A/D变换参数和记录参数。另外,模拟输入单元230针对两个参数,各自分别具有在参数接收部234接收后进行解析处理的解析处理部、和对解析已完成的参数进行储存的储存部。即,模拟输入单元230为了A/D变换参数而具有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5和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6。另外,模拟输入单元230为了记录参数而具有记录参数解析部237和记录参数储存部238。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PLC系统200中,安装于PLC系统200的模拟输入单元230能够分别独立地从承担PLC系统200所进行的主要控制的主控制器210对基本的A/D变换所需的A/D变换参数进行接收、从承担PLC系统200所进行的控制中的辅助功能的副控制器220对记录处理所需的记录参数进行接收。由此,在PLC系统200中,能够接受多个控制器的管理、控制。另外,在PLC系统200中,通过针对每个控制器而分别具有参数解析处理部,从而具有下述效果,即,即使在由副控制器220接收到参数变更请求时,也能够继续进行主控制,还能够使主控制器210的控制继续进行而不停止。因此,模拟输入单元230能够独立地接受多个控制器的管理、控制。
例如引用文献3中记载的CPU系统的结构所示,在与副控制器相对应的第2控制器经由与主控制器相对应的第1控制器而对模拟输入单元进行访问的结构的PLC系统的情况下,每当发生来自第2控制器的访问,第1控制器都必须进行该访问处理。其结果,可能对第1控制器应该进行的主控制即第1控制的控制周期产生影响。
但是,在上述PLC系统200中,模拟输入单元230针对A/D变换参数和记录参数这两个参数而各自分别具有在参数接收部234接收后进行解析处理的解析处理部、和对解析已完成的参数进行储存的储存部。由此,在PLC系统200中,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双方能够分别独立地对模拟输入单元230进行访问,对模拟输入单元230中的不同功能独立地进行管理、控制,而不发生在引用文献3所记载的CPU系统的结构中的问题。
并且,通过主控制器210对进行A/D变换而得到的数字值依次进行读取并作为控制的输入信息而进行使用,副控制器220对模拟输入单元所收集的数字值串进行读取、保存,从而能够使控制和数据收集的处理分散化。由此,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在不使主控制器210的处理负载增大的状态下继续进行控制,并且能够利用副控制器220执行记录。
另外,在像模拟输入单元230这样的模拟输入单元中,A/D变换处理和记录处理所要求的处理速度不同的情况多有发生。但是,在上述PLC系统200中,主控制器210及副控制器220双方分别独立地对模拟输入单元230进行访问,能够独立地对模拟输入单元230中的A/D变换处理和记录处理进行管理、控制。由此,在PLC系统200中,能够以各自的控制所需的处理速度对A/D变换处理和记录处理各自的处理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由多个控制部对PLC系统中的1个功能单元内的不同功能独立地进行控制。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功能单元在使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的1个功能单元内的不同功能由多个控制部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是有益的。
标号的说明
100PLC系统,110主控制器,111通信部,112主控制部,113内部存储器,114内部总线,120副控制器,121通信部,122副控制部,123内部存储器,124内部总线,130PLC功能单元,131通信部,132主控制用处理部,133副控制用处理部,134参数接收部,135主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6主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7副控制用参数解析部,138副控制用参数储存部,139内部总线,140运算部,141共享存储器,150单元间总线,200PLC系统,210主控制器,211通信部,212控制运算部,213内部存储器,214内部总线,220副控制器,221通信部,222数据收集部,223内部存储器,224内部总线,230模拟输入单元,231通信部,232A/D变换部,233数据收集部,234参数接收部,235A/D变换参数解析部,236A/D变换参数储存部,237记录参数解析部,238记录参数储存部,239内部总线,240运算部,241共享存储器,242模拟数据输入部,250单元间总线。

Claims (10)

1.一种功能单元,其设置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该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具有控制功能不同的多个控制器,
该功能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参数接收部,其将从所述多个控制器输出并输入至所述功能单元的参数分类为第1参数和第2参数,该第1参数是从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第1控制器输出的,在所述功能单元中的第1功能的控制设定中使用,该第2参数是从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第2控制器输出的,在所述功能单元中的第2功能的控制设定中使用;
第1参数解析部,其对由所述参数接收部进行分类后的所述第1参数进行解析;
第2参数解析部,其对由所述参数接收部进行分类后的所述第2参数进行解析;
第1参数储存部,其对利用所述第1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第1参数进行储存;
第2参数储存部,其对利用所述第2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第2参数进行储存;
第1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第1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第1参数而执行所述第1功能的控制;以及
第2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第2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第2参数而执行所述第2功能的控制,
该功能单元由所述多个控制器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处理部中的所述第1功能的控制以及所述第2处理部中的所述第2功能的控制执行时,所述参数接收部从所述第2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2参数的情况下,
所述第1处理部继续进行所述第1功能的控制,
所述第2处理部将所述第2功能的控制停止,
利用所述第2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第2参数被储存至所述第2参数储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器是进行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的控制的控制器,
所述第2控制器是进行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的辅助功能的控制的控制器。
4.一种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其具有功能单元和控制功能不同的多个控制器,
该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第1控制器将第1参数输出至所述功能单元,该第1参数在所述功能单元中的第1功能的控制设定中使用,
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第2控制器将第2参数输出至所述功能单元,该第2参数在所述功能单元中的第2功能的控制设定中使用,
所述功能单元具有:
参数接收部,其在从所述多个控制器输出并输入至所述功能单元的参数中,分类出所述第1参数和所述第2参数;
第1参数解析部,其对由所述参数接收部进行分类后的所述第1参数进行解析;
第2参数解析部,其对由所述参数接收部进行分类后的所述第2参数进行解析;
第1参数储存部,其对利用所述第1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第1参数进行储存;
第2参数储存部,其对利用所述第2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第2参数进行储存;
第1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第1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第1参数而执行所述第1功能的控制;以及
第2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第2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第2参数而执行所述第2功能的控制,
该功能单元由所述多个控制器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处理部中的所述第1功能的控制以及所述第2处理部中的所述第2功能的控制执行时,所述参数接收部从所述第2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2参数的情况下,
所述第1处理部继续进行所述第1功能的控制,
所述第2处理部将所述第2功能的控制停止,
利用所述第2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第2参数被储存至所述第2参数储存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器是进行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的控制的控制器,
所述第2控制器是进行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的辅助功能的控制的控制器。
7.一种模拟输入单元,其设置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该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具有控制功能不同的多个控制器,
该模拟输入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参数接收部,其将从所述多个控制器输出并输入至所述模拟输入单元的参数分类为A/D变换参数和记录参数,该A/D变换参数是从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承担A/D变换的控制的第1控制器输出的,在所述模拟输入单元中的A/D变换功能的控制设定中使用,该记录参数是从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承担数据收集的控制的第2控制器输出的,在所述模拟输入单元中的对所述A/D变换功能的执行结果进行收集的数据收集功能的控制设定中使用;
A/D变换参数解析部,其对由所述参数接收部进行分类后的所述A/D变换参数进行解析;
记录参数解析部,其对由所述参数接收部进行分类后的所述记录参数进行解析;
A/D变换参数储存部,其对利用所述A/D变换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A/D变换参数进行储存;
记录参数储存部,其对利用所述记录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记录参数进行储存;
A/D变换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A/D变换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A/D变换参数而执行所述A/D变换功能的控制;以及
数据收集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记录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记录参数而执行所述数据收集功能的控制,
该模拟输入单元由所述多个控制器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输入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A/D变换处理部中的所述A/D变换功能的控制以及所述数据收集处理部中的所述数据收集功能的控制执行时,所述参数接收部从所述第2控制器接收到所述记录参数的情况下,
所述A/D变换处理部继续进行所述A/D变换功能的控制,
所述数据收集处理部将所述数据收集功能的控制停止,
利用所述记录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记录参数被储存至所述记录参数储存部。
9.一种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其具有模拟输入单元和控制功能不同的多个控制器,该多个控制器包含进行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控制的第1控制器和进行数据收集的控制的第2控制器,
该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器将A/D变换参数输出至所述模拟输入单元,该A/D变换参数在所述模拟输入单元中的A/D变换功能的控制设定中使用,
所述第2控制器将记录参数输出至所述模拟输入单元,该记录参数在所述模拟输入单元中的数据收集功能的控制设定中使用,
所述模拟输入单元具有:
参数接收部,其在从所述多个控制器输出并输入至所述模拟输入单元的参数中,分类出所述A/D变换参数和所述记录参数;
A/D变换参数解析部,其对由所述参数接收部进行分类后的所述A/D变换参数进行解析;
记录参数解析部,其对由所述参数接收部进行分类后的所述记录参数进行解析;
A/D变换参数储存部,其对利用所述A/D变换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A/D变换参数进行储存;
记录参数储存部,其对利用所述记录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记录参数进行储存;
A/D变换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A/D变换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A/D变换参数而执行所述A/D变换功能的控制;以及
数据收集处理部,其基于储存于所述记录参数储存部中的所述记录参数而执行所述数据收集功能的控制,
该模拟输入单元由所述多个控制器进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A/D变换处理部中的所述A/D变换功能的控制以及所述数据收集处理部中的所述数据收集功能的控制执行时,所述参数接收部从所述第2控制器接收到所述记录参数的情况下,
所述A/D变换处理部继续进行所述A/D变换功能的控制,
所述数据收集处理部将所述数据收集功能的控制停止,
利用所述记录参数解析部进行解析后的所述记录参数被储存至所述记录参数储存部。
CN201480041281.3A 2014-04-25 2014-04-25 功能单元、模拟输入单元、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Active CN1053931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61772 WO2015162792A1 (ja) 2014-04-25 2014-04-25 機能ユニット、アナログ入力ユニット、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3179A true CN105393179A (zh) 2016-03-09
CN105393179B CN105393179B (zh) 2017-07-14

Family

ID=54331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1281.3A Active CN105393179B (zh) 2014-04-25 2014-04-25 功能单元、模拟输入单元、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8812B2 (zh)
JP (1) JP5844013B1 (zh)
KR (1) KR101627489B1 (zh)
CN (1) CN105393179B (zh)
DE (1) DE112014003069T5 (zh)
WO (1) WO20151627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95441A1 (en) * 2016-02-15 2018-04-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Load distribution device
JP7183545B2 (ja) * 2018-02-27 2022-1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機能ユニッ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3985A (ja) * 1991-12-24 1993-07-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H08249021A (ja) * 1995-03-10 1996-09-27 Nippondenso Co Ltd マルチcpuシステムのデータ入出力処理装置
JP2001067107A (ja) * 1999-08-30 2001-03-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情報伝送制御方法
CN103597416A (zh) * 2011-06-09 2014-02-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62807A (ja) * 1985-05-16 1986-11-20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ラ
DE3852928T2 (de) * 1987-11-27 1995-10-05 Nec Corp Datenprozessor mit A/D-Umsetzer, um mehrere analoge Eingabekanäle in Digitaldaten umzusetzen.
JPH05122000A (ja) 1991-10-29 1993-05-18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表面波装置
JPH05301060A (ja) 1992-04-24 1993-11-16 Hitachi Koki Co Ltd 細胞洗浄遠心機
JPH0744090A (ja) 1993-07-27 1995-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マルチcpuシステム
US5859847A (en) 1996-12-20 1999-01-12 Square D Company Common database system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126497A1 (en) * 2006-08-10 2008-05-29 Shih-Chieh Laio Controller Apparatus with Shared Expansion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2362232B (zh) * 2009-03-23 2014-10-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d变换装置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US20110301719A1 (en) 2009-03-25 2011-1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arameter setting device
CN104756024B (zh) * 2012-10-26 2017-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模拟变换装置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3985A (ja) * 1991-12-24 1993-07-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H08249021A (ja) * 1995-03-10 1996-09-27 Nippondenso Co Ltd マルチcpuシステムのデータ入出力処理装置
JP2001067107A (ja) * 1999-08-30 2001-03-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情報伝送制御方法
CN103597416A (zh) * 2011-06-09 2014-02-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14104A (ko) 2016-02-05
DE112014003069T5 (de) 2016-03-17
US20160154387A1 (en) 2016-06-02
KR101627489B1 (ko) 2016-06-03
US10088812B2 (en) 2018-10-02
WO2015162792A1 (ja) 2015-10-29
JPWO2015162792A1 (ja) 2017-04-13
CN105393179B (zh) 2017-07-14
JP5844013B1 (ja)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elu et al. A standards-based approach for linking as-planned to as-fabricated product data
CN107600110B (zh) 一种车载列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
CN103180789B (zh) 日志设定装置、日志设定方法
CN106951576B (zh) 一种仿真试验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
CN104850570B (zh) A2l文件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EP3284033A1 (en) Augmen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N104756024B (zh) 模拟变换装置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CN103308846B (zh) 一种基于模型识别的集成芯片功能性能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2085261A (zh) 基于云端融合和数字孪生技术的企业生产现状诊断方法
AU2011318043A1 (en) Embedded railroad track scale weighing system capable of weighing unbalanced load
CN101140461A (zh) 多物理状态监测优化与远程综合诊断智能数控系统
Hausmann et al. Managing the uncertainty in data-acquisition by in situ measurements: a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sensing machine element-approaches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wins
WO2022030041A1 (ja) 予測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essel et al. Ontology-based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interoperable data acquisition in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CN105393179A (zh) 功能单元、模拟输入单元、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Rohrer et al. Tractor CAN bus interface tools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for real-time data analysis
CN116843107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Ganser et al. DPART-A DIGITAL TWIN FRAMEWORK FOR THE MACHINING DOMAIN.
CN104126154B (zh) 技术设备的控制技术的自动规划
Dilger et al. Definition and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life cycle technologies in life cycle engineering-a case study on all solid state traction batteries
KR20210075358A (ko) 스마트공장의 운영 분석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0409625C (zh) Epa协议一致性测试中可执行测试集的实现方法
CN102310950B (zh) 试验智判系统和方法
CN210690206U (zh) 铸造用型砂强度测试单元及其装置
KR20220052790A (ko) 스마트팩토리 시스템구축을 위한 erp기반 mes로의 설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