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8161B - 用于纺线的装置以及对其进行加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纺线的装置以及对其进行加热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8161B
CN105378161B CN201480039212.9A CN201480039212A CN105378161B CN 105378161 B CN105378161 B CN 105378161B CN 201480039212 A CN201480039212 A CN 201480039212A CN 105378161 B CN105378161 B CN 105378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pinning
heating chamber
condensate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92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8161A (zh
Inventor
赖纳·蒂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5378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8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8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81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Treatment of filament-forming or like material
    • D01D1/06Feeding liquid to the spinning head
    • D01D1/09Control of pressure, temperature or feeding rate

Abstract

在用于纺线的装置(1)中包括至少一个熔体供应装置和至少一个喷嘴包装件(4),喷嘴包装件包括至少一个纺丝喷嘴,其中,具有一个第一壳体壁(3)的第一壳体(8)布置在喷嘴包装件(4)周围,其中,具有一个第二壳体壁(6)的第二壳体(10)布置在第一壳体(8)周围,其中,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8,10)之间设置有用气态加热介质填充的加热室(14),其中,第一壳体壁和第二壳体壁(3,6)界定加热室(14),提供了包括壳体底部(28)的加热室(14),该壳体底部从第一壳体壁(3)朝向第二壳体壁(6)向下倾斜,使得积聚在壳体底部(28)上的冷凝物朝向第二壳体壁(6)排出。

Description

用于纺线的装置以及对其进行加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线的装置,以及一种对用于纺制纤维的装置进行加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熔体供应装置和至少一个喷嘴包装件,该喷嘴包装件具有用于纺线的至少一个纺丝喷嘴(spinning nozzle,纺丝头)。加热喷嘴包装件,从而加热纺丝喷嘴。为了获得良好的线属性,重要的是将喷嘴包装件的温度和纺丝喷嘴内的温度分布保持在尽可能窄的限度内。从现有技术中还得知,将具有第一壳体壁的第一壳体布置在喷嘴包装件周围。具有第二壳体壁的第二壳体可布置在第一壳体周围。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气态加热介质填充的加热室,第一壳体壁和第二壳体壁界定了加热室。以此方式,可能加热喷嘴包装件,从而加热纺丝喷嘴。
气态加热介质在加热室中冷凝。如果加热室中存在过多的冷凝物,则可能导致不均匀的温度分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允许均匀地加热喷嘴包装件并由此均匀地加热纺丝喷嘴的装置和方法。
通过一种用于纺线的装置和一种对用于纺线的装置进行加热的方法来实现该目的。
所述用于纺线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熔体供应装置;至少一个喷嘴包装件,所述喷嘴包装件包括至少一个纺丝喷嘴,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壁的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布置在所述喷嘴包装件周围;至少一个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周围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壁,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气态加热介质填充的加热室,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壁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壳体壁界定所述加热室,其中,所述加热室由至少一个壳体底部界定,所述壳体底部从所述第一壳体壁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壁向下倾斜,使得积聚在所述壳体底部上的冷凝物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壁排出。
本发明有利地提供了由从第一壳体壁朝向第二壳体壁向下倾斜的壳体底部界定的加热室,使得积聚在壳体底部上的冷凝物朝向第二壳体壁排出。
这具有的优点为:冷凝物不会积聚在第一壳体壁的区域中,在第一壳体壁的区域中的冷凝物可能会对喷嘴包装件的温度造成不利影响。
第一壳体壁可经由包括壳体底部的底部元件而与第二壳体壁连接。
第二壳体壁可设置有与冷凝物排出管线连接的出口孔,其中,形成在加热室中且积聚在壳体底部上的冷凝物由于壳体底部的轮廓而被引导至出口孔。
这具有的优点为:可以特别有效的方式使冷凝物排出,并且,在加热室中不会出现冷凝物的积聚。从而这有助于使喷嘴包装件中的温度均等。
出口孔可布置成使得出口孔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比壳体底部的最低点更低的位置。从而,能够以特别有效且快速的方式排出冷凝物。
至少壳体底部的位于第二壳体壁附近的最低点可布置在比第一壳体中的喷嘴包装件的底部更低的位置。
这意味着,可有效地加热整个喷嘴包装件,这是因为在这个加热区域中不会出现冷凝物的积聚。
壳体底部的位于第一壳体壁附近的最高点可位于比第一壳体中的喷嘴包装件的底部更低的位置。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是柱形形状,特别是圆柱形形状。这意味着,朝向外部的散热特别低。这样,能够节省加热能量。进一步,更易于将温度保持在恒定水平。
由加热室包围的第一壳体包括壳体盖,该壳体盖具有周界凹槽。
这具有扩大热传递表面的优点。以此方式,也改进了第一壳体的上部的加热。
熔体供应装置可包括计量装置,该计量装置布置在加热室内。优选地,计量装置布置在第一壳体的上方。
气态加热介质可经由热量供应管线而被供应至加热室。
熔体供应管线布置在热量供应管线中,该熔体供应管线将熔体引导至计量装置。
这具有也加热熔体供应管线的优点。
热量供应管线可包括第二冷凝物排出管线。从而,可防止将形成在热量供应管线中的冷凝物引入加热室中。
第二冷凝物排出管线可布置在第一热量供应管线通向加热室的入口附近。
第一壳体可对底部敞开,使得可将喷嘴包装件插入第一壳体中。
本发明提供的对用于纺线的装置进行加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加热介质引入由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壁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壁与壳体底部界定的加热室,
-其中,待加热的计量装置和待加热的喷嘴包装件布置在加热室中,喷嘴包装件包括至少一个纺丝喷嘴。
有利地提供的是,形成在加热室中的冷凝物在壳体底部的区域中排出。
冷凝物由于壳体底部的轮廓而被引导至冷凝物排出管线中。
这具有可以特别有效的方式使冷凝物排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是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的详细描述。
这些图示意性地示出了:
图1示出了用于纺线的装置,
图2示出了用于纺线的装置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加热室的壳体底部的细节,
图4示出了第一壳体的壳体盖中的凹槽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纺线的装置1。熔体在熔化装置2中熔化并经由熔体供应管线20被供应至计量装置12。来自该计量装置的熔体受压通过设置在喷嘴包装件4中的纺丝喷嘴,并以长丝或纤维35的形式抽出。在离开纺丝喷嘴之后,例如通过空气使长丝在吹气轴(blow-on shaft)27中冷却,然后将冷却的纤维33缠绕在滚筒上或设置在容器中。可在本文未示出的抽取装置中直接抽出或至少一段时间以后抽出长丝。熔化装置2、熔体供应管线20和计量装置12是熔体供应装置的一部分。喷嘴包装件是用于纺丝喷嘴的保持件。
图2是示出了用于纺线的装置1的一部分的细节。未示出熔化装置2,也未示出吹气轴27。具有至少一个纺丝喷嘴的喷嘴包装件4布置在第一壳体8中。然而,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喷嘴包装件4。仅示出了喷嘴包装件4的外周缘,以表示喷嘴包装件4的位置。第二壳体10布置在第一壳体8周围,在第一壳体8与第二壳体10之间布置有用气态加热介质填充的加热室14。
第二壳体10具有第二壳体壁6和布置在第二壳体壁6的上端的壳体盖29。布置在第二壳体10中的第一壳体8具有第一壳体壁3和布置于第一壳体壁3的顶端的壳体盖16。第一壳体壁3的与上端相对的下端经由底部元件25而连接至第二壳体壁6的与上端相对的下端,该底部元件具有壳体底部28。壳体底部28是加热室14的壳体底部28,并在向下的方向上对该加热室进行界定。壳体底部28是底部元件25的面向加热室14的一侧。第一壳体8对底部敞开,使得喷嘴包装件4可插入第一壳体中。可在底部元件25处设置有用于吹气轴27(这里未示出)的连接器装置(这里未示出)。
计量装置12布置在第一壳体8的上方。在计量装置12与布置在第一壳体8中的喷嘴包装件4之间布置有熔体管线26,以将熔体从计量装置12引导至喷嘴包装件4。计量装置12和第一壳体8都至少部分地由加热室14包围,从而可通过设置在加热室14中的气态加热介质来加热。
然后,将熔体经由熔体供应管线20从熔化装置2引导至计量装置12。熔体供应管线20布置在热量供应管线22中的加热室14的外部。以此方式,对熔体供应管线20进行加热。热量供应管线将气态加热介质供应至加热室14。
熔体供应管线20上设置有熔体切断装置24,该熔体切断装置适于通过增加压力来减小熔体供应管线20的截面,从而至少暂时地中断对计量装置12的熔体供应。
第一壳体8和/或第二壳体10优选地为圆柱形的形状。这具有发生更少热损耗的优点。以此方式可节省能量。第一壳体8和/或第二壳体10也可替换地具有另一种形状。例如,其可具有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壳体将包括四个第一壳体壁,而第二壳体将具有四个第二壳体壁。
图2还示出了用于连接温度传感器的套筒70。
在图3中详细示出的壳体底部28形成为从第一壳体壁朝向第二壳体壁向下倾斜,使得在壳体底部28上聚集的冷凝物朝向第二壳体壁6排出。在加热室14中形成的冷凝物积聚在壳体底部28上。然而,冷凝物由于壳体底部28的轮廓而朝向第二壳体壁6排出。这样,冷凝物不会积聚在第一壳体壁3上。这具有特别地可在喷嘴包装件4中保持温度恒定的优点。
在第二壳体壁6中设置有出口孔32。冷凝物排出管线30连接至这个出口孔32。由于壳体底部28的轮廓的原因,可将形成在加热室中并积聚在壳体底部上的冷凝物引导至出口孔32,在那里,冷凝物可经由冷凝物排出管线30排出。
如也可在图3中看到的,冷凝物供应管线30优选地布置成使得冷凝物排出管线30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比壳体底部28的最低点40更低的位置。
应进一步注意到,在本申请中,底部和顶部应被理解成使得:第一壳体8的壳体盖16和第二壳体10的壳体盖20布置在顶部,而具有壳体底部28的底部元件25布置在底部。在本发明中,“更低”意味着某物布置在更下方的位置。此外,冷凝物由于重力而总是向下流动。
如可在图3中看到的,将壳体底部28的最低点40布置在第二壳体壁6附近。壳体底部28的最低点40布置成比布置在第一壳体8中的喷嘴包装件4的底部42更低。这是有利的是因为冷凝物在布置喷嘴包装件4的区域中不积聚。因此,可均匀地加热喷嘴包装件4。在图3和图4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喷嘴包装件4。仅示出了喷嘴包装件4的外周缘,以清楚地表示喷嘴包装件4位于哪个位置。
图2还示出了第二冷凝物排出管线44。第二冷凝物排出管线44连接至热量供应管线22。第二冷凝物排出管线44可在热量供应管线22通向加热室14的入口附近连接至热量供应管线22。通过这个第二冷凝物排出管线44,能够排出积聚在热量供应管线22中的冷凝物。以此方式,不会将已经形成在热量供应管线22中的冷凝物引入加热室14中。因此,确保在可将在热量供应管线中形成的冷凝物引入加热室14之前将其排出。
图4是第一壳体8的壳体盖16的细节。壳体盖16具有周界凹槽18。周界凹槽18扩大了热传递表面,从而改进第一壳体的加热,特别是壳体盖16的区域中的加热。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纺线的装置,所述用于纺线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熔体供应装置,
-至少一个喷嘴包装件,所述喷嘴包装件包括至少一个纺丝喷嘴,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壁的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布置在所述喷嘴包装件周围,
-至少一个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周围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壁,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气态加热介质填充的加热室,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壁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壳体壁界定所述加热室,
其中
所述加热室由至少一个壳体底部界定,所述壳体底部从所述第一壳体壁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壁向下倾斜,使得积聚在所述壳体底部上的冷凝物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壁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壁中设置有出口孔,冷凝物排出管线连接至所述出口孔,其中,形成在所述加热室中且积聚在所述壳体底部上的冷凝物由于所述壳体底部的轮廓而能被引导至所述出口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所述冷凝物排出管线被布置成使得所述冷凝物排出管线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比所述壳体底部的最低点更低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至少所述壳体底部的最低点布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壁的较低位置,使得所述喷嘴包装件的底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是柱形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由所述加热室包围的第一壳体盖,所述第一壳体盖具有周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所述熔体供应装置包括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布置在所述加热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所述气态加热介质能经由热量供应管线而被供应至所述加热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熔体供应管线布置在所述热量供应管线中,所述熔体供应管线将熔体供应至所述计量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所述热量供应管线包括第二冷凝物排出管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冷凝物排出管线布置在所述热量供应管线通向所述加热室的入口附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对底部敞开,使得所述喷嘴包装件能插入所述第一壳体中。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是圆柱形的形状。
14.一种对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纺线的装置进行加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加热介质引入由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壁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壁与壳体底部界定的加热室,
-其中,待加热的计量装置和待加热的喷嘴包装件布置在所述加热室中,所述喷嘴包装件包括至少一个纺丝喷嘴,
其中
在所述壳体底部的区域中排出形成在所述加热室中的冷凝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凝物由于所述壳体底部的轮廓而被引入冷凝物排出管线中。
CN201480039212.9A 2013-07-08 2014-03-20 用于纺线的装置以及对其进行加热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78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3341.3 2013-07-08
DE102013213341.3A DE102013213341A1 (de) 2013-07-08 2013-07-08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von fäden
PCT/EP2014/055578 WO2015003823A1 (de) 2013-07-08 2014-03-20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von fäd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8161A CN105378161A (zh) 2016-03-02
CN105378161B true CN105378161B (zh) 2017-09-26

Family

ID=50343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92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78161B (zh) 2013-07-08 2014-03-20 用于纺线的装置以及对其进行加热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019645B1 (zh)
CN (1) CN105378161B (zh)
DE (1) DE102013213341A1 (zh)
TW (1) TW201512473A (zh)
WO (1) WO2015003823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3248A2 (de) * 1984-05-26 1985-12-04 B a r m a g AG Spinnbalken zum Schmelzspinnen synthetischer Fäden
DE4325580A1 (de) * 1993-07-30 1995-02-02 Zimmer Ag Spinnbalken-Pumpenblock
EP0828017A2 (de) * 1996-09-04 1998-03-11 B a r m a g AG Spinnbalken
DE102007021433A1 (de) * 2006-05-20 2007-11-22 Saurer Gmbh & Co. Kg Schmelzspinn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1856A (en) * 1993-09-08 1997-02-11 Rieter Automatik Gmbh Spinning beam
DE9313586U1 (de) * 1993-09-08 1993-11-04 Synthetik Fiber Machinery Spinnbalken
CN101617070B (zh) * 2007-02-24 2011-05-04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熔融纺造合成单丝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3248A2 (de) * 1984-05-26 1985-12-04 B a r m a g AG Spinnbalken zum Schmelzspinnen synthetischer Fäden
DE4325580A1 (de) * 1993-07-30 1995-02-02 Zimmer Ag Spinnbalken-Pumpenblock
EP0828017A2 (de) * 1996-09-04 1998-03-11 B a r m a g AG Spinnbalken
DE102007021433A1 (de) * 2006-05-20 2007-11-22 Saurer Gmbh & Co. Kg Schmelzspinn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13341A1 (de) 2015-01-08
CN105378161A (zh) 2016-03-02
TW201512473A (zh) 2015-04-01
EP3019645B1 (de) 2017-11-22
EP3019645A1 (de) 2016-05-18
WO2015003823A1 (de) 2015-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54790C (en) Indirectly heated capillary aerosol generator
EP3287024A2 (en) Aerosol generator, detachable atomiz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JP6185883B2 (ja) 紡糸延伸装置
CN201328435Y (zh) 制鞋机用电加热器
KR950703493A (ko) 광섬유 인발로 및 인발 방법(Optical Fiber Drawing Furnace and Drawing Method)
CN103660256A (zh) 通过使与模具外表面接触的传热流体流通冷却模具的方法
CN105378161B (zh) 用于纺线的装置以及对其进行加热的方法
CN104259428B (zh) 一种用于压铸机射料装置的加热系统
CN105709322B (zh) 麻醉剂雾化单元
CN102965741A (zh) 一种远红外纺丝组件
CN108726869B (zh) 适于冷却通过管拉制法生产的玻璃原丝的设备和方法
CN104494136B (zh) 一种扩张模具
JP2018094917A (ja) 熱間成形方法および冷間成形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成形装置
CN209310381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热风干燥机
CN207370090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06907305A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转接箱的散热系统以及散热控制方法
CN205481706U (zh) 等温度场电加热管
TW201512474A (zh) 紡絲裝置
CN207724809U (zh) 一种高效的塑料棒成型机
EP2105405A1 (en) A filling device for boilers and a filling process performed with the device.
CN206749042U (zh) 一种3d打印机及其加热装置
CN204540812U (zh) 电子烟
KR200483211Y1 (ko) 섬유보강재 원사 가열용 열풍기
CN105480608A (zh) 一种化工储料桶加热装置
CN207985377U (zh) 一种包装瓶标签热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6

Address after: Remscheid

Applicant after: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The German Monchengladbach

Applicant before: TRUTZSCHLER GMBH AND CO. K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