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6490B -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6490B
CN105376490B CN201510808128.5A CN201510808128A CN105376490B CN 105376490 B CN105376490 B CN 105376490B CN 201510808128 A CN201510808128 A CN 201510808128A CN 105376490 B CN105376490 B CN 105376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
wide dynamic
gain
linear model
swi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081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6490A (zh
Inventor
陈晓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081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64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6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6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6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6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1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creasing the dynamic range of the image compared to the dynamic range of the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录制视频中的画面;确定所述图像中过曝区块的数量;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并在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并在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本实施例在场景光照范围变化时,在线性模式下预测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并在预测增益值不大于增益阈值时,切换为宽动态模式。不但保证了拍摄模式始终处于最佳模式,而且也避免了由于场景光照范围变化导致线性模式和宽动态模式之间的频繁切换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监控摄像的应用中,经常会遇到动态范围过大或过小的场景,这类场景的共同特点就是室内和室外的光照差特别大,导致所呈现的图像品质降低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先用下述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设置切换时间点来进行线性模式和宽动态模式的自动切换。也就是说,对于动态范围过大的场景,需要将摄像模式从线性模式切换到宽动态模式,相应的,对于动态范围过小的场景,需要将摄像模式从宽动态模式切换到线性模式。但是,这种方式中,为了呈现出优质画面,需要人为设置时间点来进行线性和宽动态模式的自动切换,而不能根据场景光照范围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比如阴天时,室内、外动态范围变化不大,不希望进行自动切换。因此,使用不够灵活。
另一种是,根据线性模式和宽动态模式下增益的变化进行自动切换。也就是说,在线性模式下,当增益大于阈值T1时,切换到宽动态模式。在宽动态模式下,当增益大于T2时,切换到线性模式。但是,在相同场景下的同一个时刻,线性模式和宽动态模式下的增益是不一致的,且随着场景明暗分布的不同,两种模式下增益的差值也会不同,必然会存在反复切换。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摄像中线性模式和宽动态模式之间的反复切换是目前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摄像中线性模式和宽动态模式之间的反复切换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录制视频中的画面;
确定所述图像中的过曝区块的数量;
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并在大于过曝的所述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
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并在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录制的图像;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图像中过曝区块的数量;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
第一预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大于过曝的所述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定所述预测增益值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对应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对应的可执行指令并被用来执行:
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录制的图像;
确定所述图像中过曝区块的数量;
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并在大于过曝的所述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
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并在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判定图像中过曝区块的数量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时,则说明当前场景下线性模式拍摄的图像效果差,需要切换到合适的拍摄模式。也就是说,即由于当前场景的光照范围发生了变化,已不适用于当前的线性模式,需要切换到宽动态模式,才能提高图像的效果。因此,此时需要预测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以及判断该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如果不大于,说明当前场景适合于宽动态模式,则需要将当前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从而保证当前场景的拍摄模式处于最佳拍摄模式。进一步,如果预测增益值大于增益阈值,说明当前的拍摄模式是最佳拍摄模式,即保持原来的拍摄模式,不需要进行模式切换。本申请中,在场景光照范围变化时,根据过曝区块的数量以及预测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拍摄模式切换,不但保证了拍摄模式始终处于最佳模式,而且也避免了由于场景光照范围变化导致线性模式和宽动态模式之间的频繁切换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式切换装置所在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录制视频中的画面;
该图像可以是静态的图像,比如,该图像是摄像机或照相机拍摄的图像;也可以是动态的图像,比如,该图像是摄像机录制视频中的画面等。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中将画面和图像统称为图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默认相机或摄像机当前处于线性模式。
步骤102:确定所述图像中的过曝区块的数量;
一种确定方式为:
1)将所述图像划分为多个方格;比如,将图像划分为M*N个方格,M和N分别为自然数,M和N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2)计算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
其一种计算方法为:计算每个方格内所有像素的亮度平均值,然后对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进行标记,比如,将第i行j列的方格平均亮度记为L(i,j);
3)判断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是否大于曝光阈值,并将大于所述曝光阈值的方格的数量确定为过曝区块的数量。
比如,如图像是以256色阶(8个位元)来呈现,如果某个方格的平均亮度值均251—256,则说明该方格不是过曝区块,若方格的平均亮度为1—10,则说明该方格曝光不足区块,本文称为暗区。
其中,曝光阈值是预先设定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设置,通常用Lth表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是否大于曝光阈值,来确定过曝方格区块的数量。
步骤103: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并在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
该步骤中,在过曝区块的数量统计完成后,如果判断过曝区块的数量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则说明,当前场景的动态范围(DR,Dynamic Rage)特别大,比如,室内外的光照范围差比较大等,已不适用当前的线性模式;此时,需要启动预测切换到宽动态模式(WDR,Wide Dynamic Rage)下的预测增益值。
其中,一种在线性模式下预测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的方式为:可以根据线性模式和宽动态模式下暗区的平均亮度差(raw的亮度)来进行预测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本实施例中的暗区是指所述图像中除去过曝区块外的所有区域。其预测过程包括:
首先,由线性模式切换到宽动态模式,图像中的暗区是要被提亮的,提亮后的平均亮度接近宽动态模式下的曝光目标值,比如先确定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前的亮度、快门和增益;以及所述暗区提亮后的亮度、快门和增益;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曝光量,近似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的曝光量。其次,根据曝光等效原理,可以计算出宽动态下的预测增益,其中,曝光原理为: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快门与增益的乘积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快门与增益的乘积。
1)线性模式下曝光参数标记如下:
提亮前暗区平均亮度记为L1,快门为S1,增益为G1;
提亮后暗区平均亮度记为L2,快门为S2,增益为G2;
曝光目标值为TL;
其中,一种计算暗区的平均亮度的方法为:
假设图像或画面中有M*N个方格,其中,有K个方格过曝,即有K个过曝区块,则其余的M*N–K个方格都被认为是暗区,暗区所有方格的平均亮度的和记为Sum(dark),其暗区的平均亮度Lavg可以通过下述公式来计算:
其中,M*N表示图像或画面中方格的个数,M和N分别为自然数,M和N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K表示M*N个方格中有K个方格过曝,称为过曝区块;M*N–K表示有暗区。
2)切换到宽动态模式后,曝光参数标记如下:
长帧快门为S3,增益为G3;
曝光目标值TW;
3)根据曝光等效原理,有:
S2*G2=S3*G3 (1)
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亮度近似认为等于宽动态模式下的曝光目标值,有:
L2=TW (2)
线性模式下,提亮暗区时,快门保持和提亮前一致,有:
S1=S2 (3)
统计各款图像感应器(sensor)的原始(raw)亮度(L)和增益(gain)(G)的数据,得到如下关系:
则有:
其中,a为常量,b为常量
公式(4)减去公式(5),得到则:
结合公式(1)(2)(3),得到:
其中公式(7)中,G3表示线性模式下预测的宽动态模式下的增益值;S1表示为提亮前暗区的亮度,S3表示为切换到宽动态模式后长帧快门,G1表示为提亮暗格前线性模式下的增益值。其中,公式(7)中,S1、S3和G1均为已知量,可以求出G3。
需要说明的是,a为常量,由于sensor类型不同,其a的值也不同。
步骤104: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并在所述预测增益值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该步骤中,如果判断出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大于增益阈值,则不需要切换,继续保持当前摄像机处于线性模式;如果预测增益值小于或等于增益阈值,则需要将当前摄像机处于的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以保证拍摄图像的模式处于最佳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判定图像中过曝区块的数量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时,则说明当前场景下线性模式拍摄的图像效果差,需要切换到合适的拍摄模式。也就是说,即由于当前场景的光照范围发生了变化,已不适用于当前的线性模式,需要切换到宽动态模式,才能提高图像的效果。因此,此时需要预测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以及判断该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如果不大于,说明当前场景适合于宽动态模式,则需要将当前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从而保证当前场景的拍摄模式处于最佳拍摄模式。进一步,如果预测增益值大于增益阈值,说明当前的拍摄模式是最佳拍摄模式,即保持原来的拍摄模式,不需要进行模式切换。本申请中,在场景光照范围变化时,根据过曝区块的数量以及预测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拍摄模式切换,不但保证了拍摄模式始终处于最佳模式,而且也避免了由于场景光照范围变化导致线性模式和宽动态模式之间的频繁切换的问题。
还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另一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线性模式下录制视频中的画面;
该步骤与步骤101同,具体详见步骤101。
步骤202:确定所述图像中的过曝区块的数量;
该步骤与步骤102同,具体详见步骤102。
步骤203: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如果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执行步骤204;否则,返回步骤201:
该步骤中,如果过曝区块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则说明当前模式(即线性模式)的拍摄的图像效果差,需要切换到合适的拍摄模式,然后步骤204。
步骤204:在线性模式下预测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
该步骤中预测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的过程与步骤103同,具体详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5: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如果大于,返回步骤201;否则,执行步骤206:
该步骤中,如果预测增益值大于增益阈值,则说明当前模式为成像的最佳拍摄模式,不需要切换,即仍然保持为默认的线性模式。如果预测增益值不大于(即小于等于)增益阈值,则说明当前模式已不是成像的最佳拍摄模式,需要切换为宽动态模式,以保证最佳的拍摄模式。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增益阈值是预先设定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步骤206: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该步骤中,当预测增益值不大于(即小于等于)增益阈值时,自动切换为宽动态模式,从而保证了拍摄出的图像效果最佳。
步骤207:在切换为所述宽动态模式后,测量线性模式下的实际增益值;
步骤208:判断所述实际增益值是否大于所述增益阈值,如果大于,执行步骤209;否则,返回步骤206;
该步骤中,如果返回步骤206就是保持当前的宽动态模式不便。
步骤209:将所述宽动态模式切换为所述线性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判断图像中的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时,如果大于数量阈值,则说明线性模式下拍摄的图像效果差,需要切换到合适的拍摄模式。也就是说,当前场景的光照范围已不适合当前的拍摄模式,需要切换到合适的拍摄模式,其切换前需要先预测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然后判断该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如果不大于,则将当前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如果大于,则不进行模式切换,既保持当前的线性模式。采用本申请,在场景的光照范围发生变化时,根据过曝区块的数量以及预测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拍摄模式的切换,不但保证了拍摄模式始终处于最佳模式,而且也避免了由于场景变化导致线性模式和宽动态模式之间的频繁切换的问题。
与前述模式切换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装置及终端设备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模式切换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上,比如,照相机和摄像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模式切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模式切换装置所在终端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3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模式切装置所在的终端设备通常根据该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图3中不再一一示出。
在一个例子中,当场景发生变化时,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模式切换装置对应指令执行:
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录制视频中的画面;
确定所述图像中的过曝区块的数量;
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并在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
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并在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处理器在切换为所述宽动态模式后,测量所述宽动态模式下的实际增益值;判断所述实际增益值是否大于所述增益阈值,并在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宽动态模式切换为所述线性模式。
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图像中的过曝区块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图像划分为多个方格;
统计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
判断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是否大于曝光阈值,并将大于所述曝光阈值的方格的数量确定为过曝区块的数量。
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处理器预测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包括:
按照所述线性模式下和宽动态模式下暗区的亮度差来预测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所述暗区为所述图像中除了所述曝光区域过曝区块外的所有区域。
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处理器按照所述线性模式下和宽动态模式下暗区的亮度差来预测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包括:
确定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前的亮度、快门和增益;以及所述暗区提亮后的亮度、快门和增益;其中,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亮度近似等于宽动态下的曝光目标值,暗区提亮后的曝光值近似等于宽动态下长帧的曝光量;
根据曝光等效原理,计算出切换到所述宽动态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曝光原理为: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快门与增益的乘积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快门与增益的乘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对应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对应的可执行指令并被用来执行:
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录制的图像;
确定所述图像中过曝区块的数量;
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并在大于过曝的所述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
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并在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其中,处理器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41,确定单元42,第一判断单元43,第二判断单元44,第一预测单元45和第一切换单元46,其中,
获取单元41,用于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录制的图像;
确定单元42,用于确定所述图像中的过曝区块的数量;
第一判断单元43,用于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
第一预测单元44,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过曝区块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
第二判断单元45,用于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
第一切换单元46,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定所述预测增益值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预测单元51,第三判断单元52和第二切换单元53,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
第二预测单元51,用于在所述第一切换单元46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所述宽动态模式后,测量宽动态模式下的实际增益值;
第三判断单元52,用于判断所述实际增益值是否大于所述增益阈值;
第二切换单元53,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52判定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宽动态模式切换为所述线性模式。
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42包括:划分单元,第一计算单元,判断子单元和第一确定单元(图中未示),其中,
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图像划分为多个方格;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是否大于曝光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所述平均亮度大于曝光阈值时,将大于所述曝光阈值的方格的数量确定为过曝区块的数量。
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测单元44,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43判定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时,按照所述线性模式下和宽动态模式下暗区的亮度差来预测,其中,所述暗区为所述图像中除了所述过曝区块外的所有区域。
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测单元44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第二计算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前的亮度、快门和增益,以及所述暗区提亮后的亮度、快门和增益;其中,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亮度近似等于宽动态下的曝光目标值,暗区提亮后的曝光值近似等于宽动态下长帧的曝光量;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曝光等效原理,计算出切换到所述宽动态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曝光原理为: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快门与增益的乘积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快门与增益的乘积。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拍摄的图像;
确定所述图像中过曝区块的数量;
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并在大于过曝的所述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的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前的亮度、快门和增益,以及确定所述暗区提亮后的亮度、快门和增益;其中,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平均亮度近似等于宽动态模式下的曝光目标值,暗区提亮后的曝光量近似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的曝光量;根据曝光等效原理,计算切换到所述宽动态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所述曝光等效原理为: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快门与增益的乘积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快门与增益的乘积;
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并在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切换为所述宽动态模式后,测量所述宽动态模式下的实际增益值;
判断所述实际增益值是否大于所述增益阈值,并在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宽动态模式切换为所述线性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图像中过曝区块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图像划分为多个方格;
统计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
判断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是否大于曝光阈值,并将大于所述曝光阈值的方格的数量确定为过曝区块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包括:
按照所述线性模式下和宽动态模式下暗区的亮度差来预测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所述暗区为所述图像中除了所述曝光区域过曝区块外的所有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线性模式下和宽动态模式下暗区的亮度差来预测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包括:
确定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前的亮度、快门和增益;以及所述暗区提亮后的亮度、快门和增益;其中,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亮度近似等于宽动态下的曝光目标值,暗区提亮后的曝光值近似等于宽动态下长帧的曝光量;
根据曝光等效原理,计算出切换到所述宽动态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曝光原理为: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快门与增益的乘积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快门与增益的乘积。
6.一种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录制的图像;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图像中过曝区块的数量;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
第一预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所述第一预测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前的亮度、快门和增益,以及确定所述暗区提亮后的亮度、快门和增益;其中,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平均亮度近似等于宽动态模式下的曝光目标值,暗区提亮后的曝光量近似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的曝光量;根据曝光等效原理,计算切换到所述宽动态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所述曝光等效原理为: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快门与增益的乘积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快门与增益的乘积;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定所述预测增益值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预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所述宽动态模式后,测量宽动态模式下的实际增益值;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实际增益值是否大于所述增益阈值;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定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宽动态模式切换为所述线性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图像划分为多个方格;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每个方格的平均亮度是否大于曝光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所述平均亮度大于曝光阈值时,将大于所述曝光阈值的方格的数量确定为过曝区块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测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时,按照所述线性模式下和宽动态模式下暗区的亮度差来预测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所述暗区为所述图像中除了所述过曝区块外的所有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测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前的亮度、快门和增益,以及所述暗区提亮后的亮度、快门和增益;其中,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亮度近似等于宽动态下的曝光目标值,暗区提亮后的曝光值近似等于宽动态下长帧的曝光量;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曝光等效原理,计算出切换到所述宽动态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曝光原理为: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快门与增益的乘积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快门与增益的乘积。
11.一种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对应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对应的可执行指令并被用来执行:
获取图像,所述图像为摄像机在线性模式下录制的图像;
确定所述图像中过曝区块的数量;
判断所述过曝区块的数量是否大于过曝的数量阈值,并在大于过曝的所述数量阈值时,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具体通过执行以下步骤预测当前时刻切换到宽动态模式下的预测增益值:确定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前的亮度、快门和增益,以及确定所述暗区提亮后的亮度、快门和增益;其中,所述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平均亮度近似等于宽动态模式下的曝光目标值,暗区提亮后的曝光量近似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的曝光量;根据曝光等效原理,计算切换到所述宽动态下的预测增益值,其中,所述曝光等效原理为:线性模式下暗区提亮后的快门与增益的乘积等于宽动态模式下长帧快门与增益的乘积;
判断所述预测增益值是否大于增益阈值,并在不大于所述增益阈值时,将所述线性模式切换为宽动态模式。
CN201510808128.5A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 Active CN105376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8128.5A CN105376490B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8128.5A CN105376490B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6490A CN105376490A (zh) 2016-03-02
CN105376490B true CN105376490B (zh) 2019-03-12

Family

ID=55378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08128.5A Active CN105376490B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64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9566A (zh) * 2016-06-21 2016-09-2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式切换的方法、装置及行车记录仪
CN106961550B (zh) * 2017-03-07 2020-02-1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830727B (zh) * 2018-08-07 2021-06-2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比自动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639996B (zh) * 2019-01-23 2023-06-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高动态场景成像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49250B (zh) * 2019-05-15 2020-11-27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263079B (zh) * 2020-02-18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160093B (zh) * 2021-05-24 2022-07-01 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的自适应宽动态模式调节方法
CN113835462A (zh) * 2021-09-13 2021-12-24 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传感器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5621A (en) * 1992-10-27 1995-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ing method for a wide dynamic range and an imaging device for a wide dynamic range
JP2002218326A (ja) * 2001-01-19 2002-08-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CN101674417A (zh) * 2008-09-12 2010-03-17 索尼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成像模式控制方法
CN102387291A (zh) * 2010-08-31 2012-03-21 索尼公司 成像设备、信号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3516984A (zh) * 2013-09-13 2014-01-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相机智能切换hdr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38299A (zh) * 2014-06-19 2014-09-10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扫频装置以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04052933A (zh) * 2013-03-15 2014-09-17 聚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范围模式的判定方法及其图像获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5502B2 (ja) * 2001-06-29 2005-05-11 株式会社東芝 撮像装置及び映像信号処理方法
US9584733B2 (en) * 2010-09-30 2017-02-28 Apple Inc. High dynamic range transi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5621A (en) * 1992-10-27 1995-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ing method for a wide dynamic range and an imaging device for a wide dynamic range
JP2002218326A (ja) * 2001-01-19 2002-08-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CN101674417A (zh) * 2008-09-12 2010-03-17 索尼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成像模式控制方法
CN102387291A (zh) * 2010-08-31 2012-03-21 索尼公司 成像设备、信号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4052933A (zh) * 2013-03-15 2014-09-17 聚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范围模式的判定方法及其图像获取装置
CN103516984A (zh) * 2013-09-13 2014-01-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相机智能切换hdr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38299A (zh) * 2014-06-19 2014-09-10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扫频装置以及信号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6490A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6490B (zh)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使用模式切换方法的终端设备
US202202103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digital image
CN110445988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419023B (zh) 一种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EP369420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exposure compensation value of high-dynamic-range image
CN110225248B (zh) 图像采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053332B1 (en) Using a second camera to adjust settings of first camera
CN104301624B (zh) 一种图像拍摄亮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US8339506B2 (en) Image capture parameter adjustment using face brightness information
US9137456B2 (en) Intelligent auto-exposure bracketing
US11431915B2 (en)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083388B (zh) 一种补光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80043112A1 (en) Exposure of Digital Imaging
CN108322666B (zh) 摄像头快门的调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4659B (zh) 一种曝光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5516611A (zh) 摄像装置和摄影方法
CN104394326A (zh) 一种测光方法及终端
CN10530680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拍照的方法
CN111405185B (zh) 一种摄像机变倍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37448B (zh) 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20714A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US20150254856A1 (en) Smart moving object capture methods, devices and digital imaging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614865B (zh) 多摄亮度同步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39028A (zh) 拍照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0910361B1 (ko) 디지털 이미지화의 노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