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3902A - 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3902A
CN105373902A CN201510939767.5A CN201510939767A CN105373902A CN 105373902 A CN105373902 A CN 105373902A CN 201510939767 A CN201510939767 A CN 201510939767A CN 105373902 A CN105373902 A CN 105373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etency
target
representing
task
index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397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华伟
李建
李刚
赵沐
刘萱
李鑫
刘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5109397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39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3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3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8Performance of employee with respect to a job fun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3Calendar-based scheduling for persons or groups
    • G06Q10/1097Task assign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其中,胜任力至少用于表示工作对象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基于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按照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工作对象。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乏统一考核监控标准导致对待分配任务分配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作分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实际生活中,已实现采集运维一体化业务,许多电力公司将采集类故障抢修工作委托给产业公司,产业公司安排75人,共计36个工作组,分四个运维片区开展抢修工作。由于现有技术中缺乏统一考核监控标准,无法获知外委队伍的工作胜任力,因此导致出现对外委队伍疏于管理、资源配置不均和资金分配不科学等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因缺乏统一考核监控标准导致对待分配任务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缺乏统一考核监控标准导致对待分配任务分配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其中,所述胜任力至少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基于所述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按照各个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所述工作对象。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包括:获取用于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和用于调整所述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按照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所述关键指标参数和所述调整指标参数对应的所述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关键指标参数包括抄通率和工单完成率,其中,获取用于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包括: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1:
P1=(KPI1-AMI1)×PW1+(KPI2-AMI2)×PW2
其中,KPI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属性值,AMI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权重,KP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属性值,AM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指标参数包括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和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其中,获取用于调整所述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包括: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P2:
P2=(BMI1-SPI1)×AR1+(BMI2-SPI2)×AR2
其中,BMI1用于表示标准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SPI1用于表示所述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AR1用于表示所述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BMI2用于表示标准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SP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AR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
进一步地,按照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所述关键指标参数和所述调整指标参数对应的所述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包括:按照如下所述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所述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OMC:
O M C = Σ j = 1 n ( P 1 j + P 2 j ) ,
其中,P1j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所述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2j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所述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所述待分配任务包含n个种类,n为自然数。
进一步地,按照各个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所述工作对象包括:统计对多个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一值的和,得到总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二值,并计算每个第一值与第二值的第一比值;统计待分配任务的总量,并获取每个所述工作对象的当前已分配的任务的数量,计算所述数量与所述总量的第二比值;若所述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不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所述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不足以满足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增加所述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若所述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所述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大于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减小所述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其中,所述胜任力至少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任务划分模块,用于按照各个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所述工作对象。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参数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用于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和用于调整所述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按照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所述关键指标参数和所述调整指标参数对应的所述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关键指标参数包括抄通率和工单完成率,其中,所述参数获取子模块包括: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1:
P1=(KPI1-AMI1)×PW1+(KPI2-AMI2)×PW2
其中,KPI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属性值,AMI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权重,KP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属性值,AM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指标参数包括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和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其中,所述参数获取子模块包括: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P2:
P2=(BMI1-SPI1)×AR1+(BMI2-SPI2)×AR2
其中,BMI1用于表示标准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SPI1用于表示所述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AR1用于表示所述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BMI2用于表示标准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SP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AR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子模块包括:按照如下所述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所述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OMC:
O M C = Σ j = 1 n ( P 1 j + P 2 j ) ,
其中,P1j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所述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2j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所述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所述待分配任务包含n个种类,n为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任务划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统计对多个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一值的和,得到总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二值,并计算每个第一值与第二值的第一比值;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统计待分配任务的总量,并获取每个所述工作对象的当前已分配的任务的数量,计算所述数量与所述总量的第二比值;第一确认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不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所述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不足以满足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增加所述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第二确认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所述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大于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减小所述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可以获得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并按照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对象。通过该方案,可以基于获得的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对待分配任务进行合理划分,从而达到对各个工作对象的严格管理,并对任务资源和任务资金的科学管理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乏统一考核监控标准导致对待分配任务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其中,胜任力至少用于表示工作对象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
步骤S104,基于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步骤S106,按照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工作对象。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可以获得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并按照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对象。通过该方案,可以基于获得的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对待分配任务进行合理划分,从而达到对各个工作对象的严格管理,并对任务资源和任务资金的科学管理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乏统一考核监控标准导致对待分配任务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可选地,在采集类故障抢修工作的应用场景中,将委托的产业公司的运维队伍划分为多个队伍(即上述的多个工作对象)。选取用于确定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包含关键指标参数和调整指标参数),基于选取的指标参数可以确定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根据该属性信息可以获得各个队伍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并按照每个队伍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对各个队伍的任务进行调节,将待分配任务合理划分给各个队伍。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中,基于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包括:获取用于确定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和用于调整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按照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关键指标参数和调整指标参数对应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具体地,基于用于确定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和用于调整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对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进行定量核定,得到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上述的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可以用“运维胜任力”表示。
“运维胜任力”(即OperationandMaintenanceCompetency,缩写OMC)进行定量核定的具体过程包括:选取关键业绩指标(即上述的关键指标参数,用KeyPerformanceIndicator表示,缩写KPI)与次要业绩指标(即上述的调整指标参数,用SubordinatePerformanceIndicator表示,缩写SPI)两部分指标。其中,关键业绩指标构成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主要分值,与关键考核指标(AssessmentIndicator,缩写AMI)对比,与关键业绩指标对应的权重为百分制权重(PercentageWeight,缩写PW);次要业绩指标构成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调整分值,与标杆指标(BenchmarkIndicator,缩写BMI)对比,并依据与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调整系数(AdjustmentRatio,缩写AR)进行调整。
“运维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OMC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O M C = Σ i = 1 n ( KPI i - AMI i ) × PW i + Σ k = 1 m ( BMI k - SPI k ) × AR k ,
其中,n与m表示选取的关键业绩指标与次要业绩指标的个数;KPIi用于表示第i个关键业绩指标,AMIi用于表示与第i个关键业绩指标对应的关键考核指标,PWi用于表示与第i个关键业绩指标对应的权重,BMIk用于表示与第k个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标杆指标,SPIk用于表示第k个次要业绩指标,ARk用于表示与第k个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调整系数。
进一步地,各个关键业绩指标百分制权重及次要业绩指标调整系数的计算方法为:
(1)关键业绩指标百分制权重
关键业绩指标百分制权重的确定选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缩写AHP),以四个关键业绩指标为例,各个关键业绩指标百分制权重的确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由适量专家对KPIi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得出每两项之间的重要性比值,如表1所示。
表1
KPI1 KPI2 KPI3 KPI4
KPI1 1 2 8 5
KPI2 0.5 1 0.5 4
KPI3 0.125 2 1 0.3
KPI4 0.2 0.25 3 1
b.将表1中的纵列求和,并计算出纵列中的每个比值占该纵列和的百分比,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c.将表2中的每行占比进行求和计算,得到合计数,并用合计数除以关键业绩指标个数(4个)得到与该关键业绩指标对应的权重,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得的各个关键业绩指标的百分制权重之和为100%。
表3
占比 占比 占比 占比 合计 PWi
KPI1 54.79% 38.10% 64.00% 48.54% 205.43% 51.36%
KPI2 27.40% 19.05% 4.00% 38.83% 89.28% 22.32%
KPI3 6.85% 38.10% 8.00% 2.91% 55.86% 13.96%
KPI4 10.96% 4.76% 24.00% 9.71% 49.43% 12.36%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400.00% 100.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个关键业绩指标的百分制权重基于适量专家确定的KPIi的每两项之间的重要性比值计算得到的,也可以通过取适量专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得到。
(2)次要业绩指标调整系数
次要业绩指标调整系数的确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次要业绩指标的量纲、标杆指标值的大小,确定与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调整系数的取值范围,使得调整幅度不至于过大。
b.邀请多位专家对每个次要业绩指标的调整系数提出意见,从确定的与每个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调整系数的取值范围内取值,用“算术平均法”确定与每个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调整系数的最终取值。
c.通过“运维胜任力”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若与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调整系数取正值,当该次要业绩指标高于与该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标杆指标值时,扣除“运维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当该次要业绩指标低于与该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标杆指标值时,增加“运维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具体地,可依据实际需要改变调整系数的正负。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基于关键业绩指标和次要业绩指标对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进行定量核定,得到表示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从而可以直观地获知各个工作对象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对待分配任务进行合理划分。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关键指标参数包括抄通率和工单完成率,其中,获取用于确定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包括: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1:
P1=(KPI1-AMI1)×PW1+(KPI2-AMI2)×PW2
其中,KPI1用于表示抄通率的属性值,AMI1用于表示抄通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1用于表示抄通率的权重,KPI2用于表示工单完成率的属性值,AMI2用于表示工单完成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2用于表示工单完成率的权重。
进一步地,调整指标参数包括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和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其中,获取用于调整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包括: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P2:
P2=(BMI1-SPI1)×AR1+(BMI2-SPI2)×AR2
其中,BMI1用于表示标准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SPI1用于表示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AR1用于表示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BMI2用于表示标准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SPI2用于表示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AR2用于表示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
进一步地,按照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关键指标参数和调整指标参数对应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包括:按照如下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OMC:
O M C = Σ j = 1 n ( P 1 j + P 2 j ) ,
其中,P1j用于表示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2j用于表示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待分配任务包含n个种类,n为自然数。
在采集类故障抢修工作的应用场景中,将外委单位的运维队伍分为多个队伍(即上述的各个工作对象),其中,每个队伍的运维业绩指标包括:
抄通率(CommunicationWorkingRate,缩写CWR):指外委单位的每个队伍承担区域内通信正常的计量设备的个数与计量设备总数的比值。该比值越高代表该区域内采集类故障率越小。
工单完成率(JobFinishingRate,缩写JFR):指外委单位的每个队伍返回的工单数量与下派给每个队伍的工单数量的比值。
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AverageJobComprehensiveTime,缩写AJCT):指从工单下派到工单返回的平均时长,其中包括交通耗时与作业耗时。
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AverageJobWorkingTime,缩写AJWT):指从扫码开始工作到工单返回的平均时长。
其中,将上述的抄通率与工单完成率选取为关键业绩指标(即上述的关键指标参数),将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与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选取为次要业绩指标(即上述的调整指标参数)。
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OMC,如各个队伍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
O M C = Σ j = 1 4 [ ( KPI 1 j - AMI 1 j ) × PW 1 + ( KPI 2 j - AMI 2 j ) × PW 2 + ( BMI 1 j - SPI 1 j ) × AR 1 + ( BMI 2 j - SPI 2 j ) × AR 2 ] × k j ,
其中,j表示待分配任务包含的种类(如表计种类,包含集中器、居民散表、关口表和专变4种类型),kj用于表示第j种表计种类占该待分配任务中的所有表计的百分比。
上述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涵义及数值的确定如表4所示。
表4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基于选取的关键业绩指标和次要业绩指标,可以确定外委单位的运维队伍的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从而可以直观地获知各个队伍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安排合理的任务数量给各个队伍。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按照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工作对象包括:统计对多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一值的和,得到总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二值,并计算每个第一值与第二值的第一比值;统计待分配任务的总量,并获取每个工作对象的当前已分配的任务的数量,计算数量与总量的第二比值;若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不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不足以满足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增加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若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大于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减小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
上述的每个工作对象的当前已分配的任务的数量可以与外委单位的各个队伍的承担区域内的表计数量对应,待分配任务的总量可以与外委单位的承担表计总数量对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依据外委单位的各个队伍的“运维胜任力”的得分(即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与各个队伍的承担范围内的表计数量进行对比。计算个别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与所有队伍的总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的第一比值,并计算个别队伍的承担区域内的表计数量与外委单位的承担表计总数量的第二比值,当第一比值不小于第二比值时,确认该队伍承担区域内的表计数量不足以满足该队伍的胜任力所能承担的表计数量,适当增加该队伍的承担表计数量;当第一比值小于第二比值时,确认该队伍承担区域内的表计数量大于该队伍的胜任力所能承担的表计数量,适当增减小该队伍的承担表计数量。
进一步地,可以依据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分配任务资金,具体地,计算个别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与所有队伍的总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的第一比值,将第一比值与总任务资金进行求积计算,得到该队伍的任务资金。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获得的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对待分配任务进行合理划分,从而达到对各个工作对象的严格管理,并对任务资源和任务资金的科学管理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乏统一考核监控标准导致对待分配任务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装置的实施例。
如图2所示的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21、确定模块23以及任务划分模块25。
其中,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其中,胜任力至少用于表示工作对象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
确定模块23,用于基于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任务划分模块25,用于按照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工作对象。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可以获得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并按照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对象。通过该方案,可以基于获得的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对待分配任务进行合理划分,从而达到对各个工作对象的严格管理,并对任务资源和任务资金的科学管理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乏统一考核监控标准导致对待分配任务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可选地,在采集类故障抢修工作的应用场景中,将委托的产业公司的运维队伍划分为多个队伍(即上述的多个工作对象)。选取用于确定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包含关键指标参数和调整指标参数),基于选取的指标参数可以确定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根据该属性信息可以获得各个队伍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并按照每个队伍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对各个队伍的任务进行调节,将待分配任务合理划分给各个队伍。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中,确定模块包括:参数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用于确定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和用于调整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按照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关键指标参数和调整指标参数对应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具体地,基于用于确定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和用于调整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对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进行定量核定,得到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上述的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可以用“运维胜任力”表示。
“运维胜任力”(即OperationandMaintenanceCompetency,缩写OMC)进行定量核定的具体过程包括:选取关键业绩指标(即上述的关键指标参数,用KeyPerformanceIndicator表示,缩写KPI)与次要业绩指标(即上述的调整指标参数,用SubordinatePerformanceIndicator表示,缩写SPI)两部分指标。其中,关键业绩指标构成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主要分值,与关键考核指标(AssessmentIndicator,缩写AMI)对比,与关键业绩指标对应的权重为百分制权重(PercentageWeight,缩写PW);次要业绩指标构成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调整分值,与标杆指标(BenchmarkIndicator,缩写BMI)对比,并依据与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调整系数(AdjustmentRatio,缩写AR)进行调整。
“运维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OMC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O M C = Σ i = 1 n ( KPI i - AMI i ) × P W + Σ k = 1 m ( BMI k - SPI k ) × AR k ,
其中,n与m表示选取的关键业绩指标与次要业绩指标的个数;KPIi用于表示第i个关键业绩指标,AMIi用于表示与第i个关键业绩指标对应的关键考核指标,PWi用于表示与第i个关键业绩指标对应的权重,BMIk用于表示与第k个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标杆指标,SPIk用于表示第k个次要业绩指标,ARk用于表示与第k个次要业绩指标对应的调整系数。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基于关键业绩指标和次要业绩指标对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进行定量核定,得到表示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值,从而可以直观地获知各个工作对象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对待分配任务进行合理划分。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关键指标参数包括抄通率和工单完成率,其中,参数获取子模块包括: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1:
P1=(KPI1-AMI1)×PW1+(KPI2-AMI2)×PW2
其中,KPI1用于表示抄通率的属性值,AMI1用于表示抄通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1用于表示抄通率的权重,KPI2用于表示工单完成率的属性值,AMI2用于表示工单完成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2用于表示工单完成率的权重。
进一步地,调整指标参数包括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和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其中,参数获取子模块包括: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P2:
P2=(BMI1-SPI1)×AR1+(BMI2-SPI2)×AR2
其中,BMI1用于表示标准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SPI1用于表示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AR1用于表示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BMI2用于表示标准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SPI2用于表示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AR2用于表示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
进一步地,确定子模块包括:按照如下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OMC:
O M C = Σ j = 1 n ( P 1 j + P 2 j ) ,
其中,P1j用于表示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2j用于表示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待分配任务包含n个种类,n为自然数。
在采集类故障抢修工作的应用场景中,将外委单位的运维队伍分为多个队伍(即上述的各个工作对象),其中,每个队伍的运维业绩指标包括:
抄通率(CommunicationWorkingRate,缩写CWR):指外委单位的每个队伍承担区域内通信正常的计量设备的个数与计量设备总数的比值。该比值越高代表该区域内采集类故障率越小。
工单完成率(JobFinishingRate,缩写JFR):指外委单位的每个队伍返回的工单数量与下派给每个队伍的工单数量的比值。
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AverageJobComprehensiveTime,缩写AJCT):指从工单下派到工单返回的平均时长,其中包括交通耗时与作业耗时。
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AverageJobWorkingTime,缩写AJWT):指从扫码开始工作到工单返回的平均时长。
其中,将上述的抄通率与工单完成率选取为关键业绩指标(即上述的关键指标参数),将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与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选取为次要业绩指标(即上述的调整指标参数)。
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OMC,如各个队伍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
O M C = Σ j = 1 4 [ ( KPI 1 j - AMI 1 j ) × PW 1 + ( KPI 2 j - AMI 2 j ) × PW 2 + ( BMI 1 j - SPI 1 j ) × AR 1 + ( BMI 2 j - SPI 2 j ) × AR 2 ] × k j ,
其中,j表示待分配任务包含的种类(如表计种类,包含集中器、居民散表、关口表和专变4种类型),kj用于表示第j种表计种类占该待分配任务中的所有表计的百分比。
上述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涵义及数值的确定如表4所示。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基于选取的关键业绩指标和次要业绩指标,可以确定外委单位的运维队伍的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从而可以直观地获知各个队伍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安排合理的任务数量给各个队伍。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任务划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统计对多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一值的和,得到总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二值,并计算每个第一值与第二值的第一比值;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统计待分配任务的总量,并获取每个工作对象的当前已分配的任务的数量,计算数量与总量的第二比值;第一确认子模块,用于若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不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不足以满足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增加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第二确认子模块,用于若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大于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减小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
上述的每个工作对象的当前已分配的任务的数量可以与外委单位的各个队伍的承担区域内的表计数量对应,待分配任务的总量可以与外委单位的承担表计总数量对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依据外委单位的各个队伍的“运维胜任力”的得分(即各个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与各个队伍的承担范围内的表计数量进行对比。计算个别队伍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与所有队伍的总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的第一比值,并计算个别队伍的承担区域内的表计数量与外委单位的承担表计总数量的第二比值,当第一比值不小于第二比值时,确认该队伍承担区域内的表计数量不足以满足该队伍的胜任力所能承担的表计数量,适当增加该队伍的承担表计数量;当第一比值小于第二比值时,确认该队伍承担区域内的表计数量大于该队伍的胜任力所能承担的表计数量,适当增减小该队伍的承担表计数量。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获得的各个工作对象可承受的任务数量,对待分配任务进行合理划分,从而达到对各个工作对象的严格管理,并对任务资源和任务资金的科学管理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乏统一考核监控标准导致对待分配任务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其中,所述胜任力至少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
基于所述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按照各个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所述工作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包括:
获取用于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和用于调整所述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
按照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所述关键指标参数和所述调整指标参数对应的所述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指标参数包括抄通率和工单完成率,其中,获取用于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1:
P1=(KPI1-AMI1)×PW1+(KPI2-AMI2)×PW2
其中,KPI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属性值,AMI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权重,KP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属性值,AM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标参数包括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和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其中,获取用于调整所述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P2:
P2=(BMI1-SPI1)×AR1+(BMI2-SPI2)×AR2
其中,BMI1用于表示标准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SPI1用于表示所述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AR1用于表示所述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BMI2用于表示标准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SP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AR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所述关键指标参数和所述调整指标参数对应的所述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包括:
按照如下所述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所述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OMC:
O M C = Σ j = 1 n ( P 1 j + P 2 j ) ,
其中,P1j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所述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2j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所述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所述待分配任务包含n个种类,n为自然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各个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所述工作对象包括:
统计对多个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一值的和,得到总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二值,并计算每个第一值与第二值的第一比值;
统计待分配任务的总量,并获取每个所述工作对象的当前已分配的任务的数量,计算所述数量与所述总量的第二比值;
若所述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不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所述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不足以满足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增加所述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
若所述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所述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大于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减小所述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
7.一种分配工作任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指标参数,其中,所述胜任力至少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的可承受的任务数量;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胜任力的指标参数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任务划分模块,用于按照各个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将待分配任务划分给各个所述工作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参数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用于确定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参数和用于调整所述胜任力的调整指标参数;
确定子模块,用于按照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所述关键指标参数和所述调整指标参数对应的所述胜任力的属性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指标参数包括抄通率和工单完成率,其中,所述参数获取子模块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1:
P1=(KPI1-AMI1)×PW1+(KPI2-AMI2)×PW2
其中,KPI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属性值,AMI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1用于表示所述抄通率的权重,KP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属性值,AM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考核指标参数的属性值,PW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完成率的权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标参数包括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和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其中,所述参数获取子模块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P2:
P2=(BMI1-SPI1)×AR1+(BMI2-SPI2)×AR2
其中,BMI1用于表示标准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SPI1用于表示所述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AR1用于表示所述工单综合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BMI2用于表示标准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SPI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AR2用于表示所述工单操作时间平均值的调整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子模块包括:
按照如下所述预先获取的模型确定所述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值OMC:
O M C = Σ j = 1 n ( P 1 j + P 2 j ) ,
其中,P1j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所述关键指标参数的关键属性值,P2j用于表示所述工作对象完成第j种待分配任务对应的所述调整指标参数的调整属性值,所述待分配任务包含n个种类,n为自然数。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划分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统计对多个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一值的和,得到总胜任力的属性信息的第二值,并计算每个第一值与第二值的第一比值;
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统计待分配任务的总量,并获取每个所述工作对象的当前已分配的任务的数量,计算所述数量与所述总量的第二比值;
第一确认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不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所述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不足以满足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增加所述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
第二确认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工作对象的第一比值小于第二比值,则确认分配至所述工作对象的任务数量大于所述工作对象的胜任力,减小所述工作对象的待分配任务。
CN201510939767.5A 2015-12-15 2015-12-15 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53739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9767.5A CN105373902A (zh) 2015-12-15 2015-12-15 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9767.5A CN105373902A (zh) 2015-12-15 2015-12-15 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3902A true CN105373902A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76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39767.5A Pending CN105373902A (zh) 2015-12-15 2015-12-15 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3902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6093A (zh) * 2016-04-27 2016-09-28 广州极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工单分配方法、装置及无人机作业系统
CN107301485A (zh) * 2016-04-16 2017-10-27 深圳市唯德科创信息有限公司 工作任务自动分配的方法及系统
CN107506880A (zh) * 2016-06-13 2017-1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装维工单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690037A (zh) * 2016-08-23 2018-02-1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名单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7767007A (zh) * 2016-09-05 2018-03-06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8320097A (zh) * 2018-02-01 2018-07-2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工作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10140A (zh) * 2017-08-16 2018-09-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量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CN109345108A (zh) * 2018-09-26 2019-02-1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19417A (zh) * 2019-01-18 2019-06-21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金融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610502A (zh) * 2021-08-11 2021-11-05 赞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审批人员匹配方法、系统及相应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091960A (zh) * 2021-11-29 2022-02-25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智能派单匹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1485A (zh) * 2016-04-16 2017-10-27 深圳市唯德科创信息有限公司 工作任务自动分配的方法及系统
CN105976093A (zh) * 2016-04-27 2016-09-28 广州极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工单分配方法、装置及无人机作业系统
CN105976093B (zh) * 2016-04-27 2020-12-18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工单分配方法、装置及无人机作业系统
CN107506880A (zh) * 2016-06-13 2017-1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装维工单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506880B (zh) * 2016-06-13 2020-12-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装维工单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690037B (zh) * 2016-08-23 2020-08-1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名单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7690037A (zh) * 2016-08-23 2018-02-1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名单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7767007A (zh) * 2016-09-05 2018-03-06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9033770A1 (zh) * 2017-08-16 2019-02-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量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CN108510140A (zh) * 2017-08-16 2018-09-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量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CN108320097A (zh) * 2018-02-01 2018-07-2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工作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45108A (zh) * 2018-09-26 2019-02-1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19417A (zh) * 2019-01-18 2019-06-21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金融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610502A (zh) * 2021-08-11 2021-11-05 赞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审批人员匹配方法、系统及相应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610502B (zh) * 2021-08-11 2023-10-13 赞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审批人员匹配方法、系统及相应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091960A (zh) * 2021-11-29 2022-02-25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智能派单匹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3902A (zh) 分配工作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Tsai et al. The sustainability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framework for selecting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an effective MCDM model
Sánchez-Torres et al. The role of future-oriented technology analysis in e-Govern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Kirkpatrick et al. Regulatory impact assessment and regulatory gover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in et al. Modelling optimal risk allocation in PPP project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Mühlenthaler et al. Fairness in academic course timetabling
CN107784426A (zh) 一种员工的岗位分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bin Syed Mustapa et al. Facility manage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Malaysian property sector
Onwuchekwa et al. Mandatory audit rotation and audit quality: Survey of Southern Nigeria
WO20061252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presentment
Nakano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n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using the strategy-structure-process-performance framework
US2015029440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offerings of securities
Joe-Wong et al.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the cloud: Revenue, fairness, and cloud neutrality
Popesko et al. Application of ABC method in hospital management
Houngbo et al. The root causes of ineffective and inefficient healthcare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Benin public health sector
CN112418699A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871149A (zh) 具有特殊技能和/或能力的资产分配
US20120253879A1 (en) Optimizing workforce capacity and capability
Reicher et al. The possible success factors of introduction of CRM system at hungarian SMEs
US717166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based on locally and globally determined priorities
CN108510399A (zh) 投保单自动分配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ai et al. Client acceptance method for audit firms based on interval-valued fuzzy numbers
Popesko et al. Utilization of process oriented costing systems in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Triantis Fuzzy non-radial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measure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support of an integrat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CN110322286A (zh) 电价信息生成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