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9392A - 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9392A
CN105369392A CN201510851264.2A CN201510851264A CN105369392A CN 105369392 A CN105369392 A CN 105369392A CN 201510851264 A CN201510851264 A CN 201510851264A CN 105369392 A CN105369392 A CN 105369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ibre
cotton
fiber
sex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512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9392B (zh
Inventor
余三川
陈岳
朱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ANBANG MICRO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ANBANG MICRO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ANBANG MICRO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ANBANG MICRO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512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93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69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9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9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9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包括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和变性锦纶纤维,其中超细仿棉涤纶纤维为芯线,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外侧;所述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由涤纶纤维和改性剂组成,所述变性锦纶纤维是锦纶纤维在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的活性催化下加入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获得变性的变性锦纶纤维。本发明得到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通过实验测试,其在常温波长2-16范围内红外发射率达到90%以上,利用氧化锌和二苯甲酮,使得涤纶纤维提高了抗紫外能力,其中氧化锌覆盖在纤维表层则减少了吸收面。另外在变性锦纶纤维中添加石墨烯,则提高了锦纶纤维的柔软度以及拉伸性能。

Description

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的生产技术,特别是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棉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湿性、柔软性、保暖性,其织物服用性能优良,但导湿性、脱湿性、防水、防污、防霉等方面存在问题。
涤纶纤维外观挺括,热稳定性好,但吸湿性稍差,它们主要用于制作各种衣着用品、床上用品、室内装饰用品等。
仿棉涤纶则兼具上述棉与涤纶的优良特性,通俗地讲有以下特点:看起来像棉(视觉)、摸起来像棉(触觉)、穿起来像棉(亲和性、舒适性)、用起来比棉方便(洗可穿性),有着仿棉似棉、仿棉胜棉的优良特性,是聚酯最新升级版,是聚酯纤维的未来方向之一。科学地讲,仿棉涤纶既有棉花优异的柔软性、保暖性等,又有涤纶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色牢度,甚至具备抗静电、抗起毛起球、抗菌、阻燃、远红外、抗紫外等功能。
目前对于仿棉涤纶的生产工艺是在涤纶纤维上添加功能性材料,从而使其满足相应的功能,但是添加任何一种功能性材料均会引起纤维特性的变化,其在生产成本以及生产工艺会带来不同的技术难点需要克服。例如由于涤纶的疏水特性而在对吸湿性或吸水性要求较高的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故而对疏水性涤纶赋予吸湿性,可采用在聚合、纺丝阶段与亲水性组分共聚或共混的原丝改性方法。如在聚酯的分子结构中,引入醚键,羟基,磺酸基团等亲水性基团,在大分子上进行接枝共聚,从而增强涤纶的吸湿性,通过接枝共聚的改性涤纶,吸湿率可达4%~13.4%,但由于成本高而未工业化。
虽然现在针对仿棉涤纶的研究日渐成熟,但是对于仿棉涤锦却是很少涉及,甚至其生产工艺仅是将仿棉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简单加捻而成,这种简单加捻的复合纤维,由于纤维性能的不同,给后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均匀染色问题等,但如采用包覆复合,那么在功能性的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生产中,又由于功能性材料的加入,会改变这些纤维材料的拉丝性能,给包覆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实现方便,效果好的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包括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和变性锦纶纤维,其中超细仿棉涤纶纤维为芯线,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外侧;
所述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由涤纶纤维和改性剂组成,其中涤纶纤维和改性剂的重量份配比为涤纶纤维为90份至95份,改性剂为5份至10份;所述改性剂是氧化锌、二苯甲酮和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其重量份配比为氧化锌为60份至80份、二苯甲酮10份至30份、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为20份至30份;其中利用改性剂中石墨烯来提高涤纶纤维的光泽效果以及柔软性,利用氧化锌和二苯甲酮,使得涤纶纤维提高了抗紫外能力,其中氧化锌覆盖在纤维表层则减少吸收面。
所述变性锦纶纤维是锦纶纤维在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的活性催化下加入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获得变性的变性锦纶纤维,其中按重量计的配比是100份的锦纶纤维,0.01份至0.1份的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以及5份至10份的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同时在变性锦纶纤维内设有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变性锦纶纤维和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变性锦纶纤维为90份至95份,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5份至10份。
所述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的组成按重量份计算为:二氧化铪5份至10份,钠长石20份至30份,碳化硅10份至20份,硼砂10份至20份,火山岩10份至20份,电气石20份至30份。其中二氧化铪因其具有宽带隙和高介电常数,故具有远红外特性,其在与钠长石混合时,能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提高红外发射率,提高纤维的蓄热能力。
为了使得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能够更好地融合到变性锦纶纤维中,所述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的粒径D90<0.1um。
所述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芯线直径在0.1微米至1.0微米,包覆后的复合超细纤维直径在1微米至4微米。
在此,所述的超细纤维是指纤度0.3旦(直径5微米)以下的纤维。
一种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后将60份至80份的氧化锌、10份至30份二苯甲酮、20份至30份的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进行混合,然后在300℃中进行加热后获得改性剂,再将改性剂喷涂在涤纶纤维熔体的表面后输入至纺丝装置中;
接着在100份的锦纶纤维中先加入0.01份至0.1份的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再加入5份至10份的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经过250℃的加热后获得变性锦纶纤维熔体,然后再将重量份为5份至10份的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加入到重量份为90份至95份的变性锦纶纤维熔体中,搅拌均匀后也将其输入至纺丝装置中;
在纺丝装置中对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和变性锦纶纤维的熔体进行同步拉丝,并将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外形成复合纤维;其中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芯线纺丝温度控制在300℃,侧吹风控制在28℃,变性锦纶纤维的纺丝温度控制在250℃,侧吹风控制在20℃;在拉丝过程中控制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芯线直径在0.1微米至1.0微米,包覆后的复合超细纤维直径在1微米至4微米。
本发明得到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通过实验测试,其在常温波长2-16范围内红外发射率达到90%以上,本发明中的仿棉涤纶纤维,利用改性剂中石墨烯来提高涤纶纤维的光泽效果以及柔软性,利用氧化锌和二苯甲酮,使得涤纶纤维提高了抗紫外能力,其中氧化锌覆盖在纤维表层则减少了吸收面。本发明中的变性锦纶纤维,由于添加了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提高了蓄热能力,使由此得到的纺织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同样在锦纶纤维中添加石墨烯,则提高了锦纶纤维的柔软度以及拉伸性能,由此可以实现与仿棉涤纶纤维进行同步拉丝,并将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外形成复合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包括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和变性锦纶纤维,其中超细仿棉涤纶纤维为芯线,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外侧;
所述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由涤纶纤维和改性剂组成,其中涤纶纤维和改性剂的重量份配比为涤纶纤维为95份,改性剂为5份;所述改性剂是氧化锌、二苯甲酮和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其重量份配比为氧化锌为60份至80份、二苯甲酮10份至30份、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为20份至30份;
所述变性锦纶纤维是锦纶纤维在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的活性催化下加入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获得变性的变性锦纶纤维,其中按重量计的配比是100份的锦纶纤维,0.1份的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以及10份的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同时在变性锦纶纤维内设有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变性锦纶纤维和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变性锦纶纤维为95份,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5份。
所述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的组成按重量份计算为:二氧化铪5份至10份,钠长石20份至30份,碳化硅10份至20份,硼砂10份至20份,火山岩10份至20份,电气石20份至30份。
为了使得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能够更好地融合到变性锦纶纤维中,所述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的粒径D90<0.1um。
所述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芯线直径在0.1微米至1.0微米,包覆后的复合超细纤维直径在1微米至4微米。
一种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后将60份至80份的氧化锌、10份至30份二苯甲酮、20份至30份的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进行混合,然后在300℃中进行加热后获得改性剂,再将改性剂喷涂在涤纶纤维熔体的表面后输入至纺丝装置中;
接着在100份的锦纶纤维中先加入0.01份至0.1份的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再加入5份至10份的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经过250℃的加热后获得变性锦纶纤维熔体,然后再将重量份为5份至10份的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加入到重量份为90份至95份的变性锦纶纤维熔体中,搅拌均匀后也将其输入至纺丝装置中;
在纺丝装置中对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和变性锦纶纤维的熔体进行同步拉丝,并将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外形成复合纤维;其中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芯线纺丝温度控制在300℃,侧吹风控制在28℃,变性锦纶纤维的纺丝温度控制在250℃,侧吹风控制在20℃;在拉丝过程中控制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芯线直径在0.1微米至1.0微米,包覆后的复合超细纤维直径在1微米至4微米。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通过实验测试,其在常温波长2-16范围内红外发射率达到90%以上,同时经过《《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检测结果是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50且UVA(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小于2%。最终通过将变性锦纶纤维实现与仿棉涤纶纤维进行同步拉丝,并将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外形成复合纤维,复合后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直径为4微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包括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和变性锦纶纤维,其中超细仿棉涤纶纤维为芯线,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外侧;
所述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由涤纶纤维和改性剂组成,其中涤纶纤维和改性剂的重量份配比为涤纶纤维为90份,改性剂为10份;所述改性剂是氧化锌、二苯甲酮和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其重量份配比为氧化锌为60份至80份、二苯甲酮10份至30份、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为20份至30份;
所述变性锦纶纤维是锦纶纤维在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的活性催化下加入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获得变性的变性锦纶纤维,其中按重量计的配比是100份的锦纶纤维,0.01份的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以及5份的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同时在变性锦纶纤维内设有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变性锦纶纤维和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变性锦纶纤维为90份,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10份。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通过实验测试,其在常温波长2-16范围内红外发射率达到90%以上,同时经过《《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检测结果是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50且UVA(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小于2%。最终通过将变性锦纶纤维实现与仿棉涤纶纤维进行同步拉丝,并将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外形成复合纤维,复合后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直径为4微米。

Claims (6)

1.一种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和变性锦纶纤维,其中超细仿棉涤纶纤维为芯线,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外侧;
所述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由涤纶纤维和改性剂组成,其中涤纶纤维和改性剂的重量份配比为涤纶纤维为90份至95份,改性剂为5份至10份;所述改性剂是氧化锌、二苯甲酮和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其重量份配比为氧化锌为60份至80份、二苯甲酮10份至30份、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为20份至30份;
所述变性锦纶纤维是锦纶纤维在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的活性催化下加入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获得变性的变性锦纶纤维,其中按重量计的配比是100份的锦纶纤维,0.01份至0.1份的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以及5份至10份的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同时在变性锦纶纤维内设有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变性锦纶纤维和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变性锦纶纤维为90份至95份,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5份至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其特征是所述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的组成按重量份计算为:二氧化铪5份至10份,钠长石20份至30份,碳化硅10份至20份,硼砂10份至20份,火山岩10份至20份,电气石20份至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其特征是所述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的粒径D90<0.1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其特征是所述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芯线直径在0.1微米至1.0微米,包覆后的复合超细纤维直径在1微米至4微米。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后将60份至80份的氧化锌、10份至30份二苯甲酮、20份至30份的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进行混合,然后在300℃中进行加热后获得改性剂,再将改性剂喷涂在涤纶纤维熔体的表面后输入至纺丝装置中;
接着在100份的锦纶纤维中先加入0.01份至0.1份的氧化铈纳米粉体材料,再加入5份至10份的石墨烯纳米粉体材料,经过250℃的加热后获得变性锦纶纤维熔体,然后再将重量份为5份至10份的远红外纳米粉体材料加入到重量份为90份至95份的变性锦纶纤维熔体中,搅拌均匀后也将其输入至纺丝装置中;
在纺丝装置中对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和变性锦纶纤维的熔体进行同步拉丝,并将变性锦纶纤维包覆在超细仿棉涤纶纤维外形成复合纤维;其中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芯线纺丝温度控制在300℃,侧吹风控制在28℃,变性锦纶纤维的纺丝温度控制在250℃,侧吹风控制在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在拉丝过程中控制超细仿棉涤纶纤维的芯线直径在0.1微米至1.0微米,包覆后的复合超细纤维直径在1微米至4微米。
CN201510851264.2A 2015-11-27 2015-11-27 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Active CN105369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1264.2A CN105369392B (zh) 2015-11-27 2015-11-27 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1264.2A CN105369392B (zh) 2015-11-27 2015-11-27 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9392A true CN105369392A (zh) 2016-03-02
CN105369392B CN105369392B (zh) 2017-12-26

Family

ID=55372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51264.2A Active CN105369392B (zh) 2015-11-27 2015-11-27 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939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7161A (zh) * 2016-07-26 2016-11-09 海安县华荣化纤有限公司 改性锦纶/氨纶混纤长丝的生产方法
CN106637496A (zh) * 2016-12-27 2017-05-10 宁波三邦超细纤维有限公司 抗uv超细旦锦纶水溶性涤纶复合纤维及制备方法
CN108425159A (zh) * 2018-03-02 2018-08-21 宁波三邦超细纤维有限公司 石墨烯涤纶抗uv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5169A (zh) * 2018-03-02 2018-08-21 宁波三邦超细纤维有限公司 涤锦云母复合冰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8723A (ja) * 2000-04-07 2001-12-21 Masudaya:Kk 炭微粉末を含有してなる合成繊維及びこの繊維を用いた綿状物並びにこれを内包してなる縫製体
CN103290524A (zh) * 2013-05-24 2013-09-11 宁波三邦日用品有限公司 远红外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CN104630928A (zh) * 2015-02-13 2015-05-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增强阻燃再生聚酯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8723A (ja) * 2000-04-07 2001-12-21 Masudaya:Kk 炭微粉末を含有してなる合成繊維及びこの繊維を用いた綿状物並びにこれを内包してなる縫製体
CN103290524A (zh) * 2013-05-24 2013-09-11 宁波三邦日用品有限公司 远红外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CN104630928A (zh) * 2015-02-13 2015-05-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增强阻燃再生聚酯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7161A (zh) * 2016-07-26 2016-11-09 海安县华荣化纤有限公司 改性锦纶/氨纶混纤长丝的生产方法
CN106637496A (zh) * 2016-12-27 2017-05-10 宁波三邦超细纤维有限公司 抗uv超细旦锦纶水溶性涤纶复合纤维及制备方法
CN106637496B (zh) * 2016-12-27 2019-04-19 宁波三邦超细纤维有限公司 抗uv超细旦锦纶水溶性涤纶复合纤维及制备方法
CN108425159A (zh) * 2018-03-02 2018-08-21 宁波三邦超细纤维有限公司 石墨烯涤纶抗uv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5169A (zh) * 2018-03-02 2018-08-21 宁波三邦超细纤维有限公司 涤锦云母复合冰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9392B (zh)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6154A (zh) 抗静电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CN110685031B (zh) 辐射制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5316795A (zh) 阻燃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CN105369392A (zh) 抗uv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CN104805680A (zh) 一种功能性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05316793A (zh) 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CN105316794A (zh) 有色仿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CN105755613B (zh) 一种阳涤复合海岛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21950B (zh) 改性壳聚糖的棉织物抗紫外整理剂及其抗紫外棉织物
CN109664582A (zh) 高效阻燃隔热复合面料及应用
CN103374784B (zh) 一种超细丹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0205831A (zh) 一种阻燃、隔热致冷、防晒、防水的篷布用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20926A (zh) 一种防辐射面料
CN102011214A (zh) 一种皮芯复合型纤维及生产方法
CN103882548B (zh) 一种功能型尼龙66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35001B1 (ko) 유/무기 복합코팅층을 갖는 코팅사를 이용한 투시성이 우수한 에너지 절감형 선스크린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6192104B (zh) 一种双色铜系抗菌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202047194U (zh) 一种多组份包芯纱线
CN105568587B (zh) 阻燃保暖复合型纤维填充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95268A (zh) 一种抗紫外线效果好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6192069B (zh) 带超滤抗菌膜的阻燃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CN116409040A (zh) 一种抗紫外线面料
CN110385899A (zh) 一种氧化锌纤维在抗菌防晒单向导湿面料上的应用
CN103290522B (zh) 抗辐射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CN106192402B (zh) 带超滤抗菌膜的抗菌防霉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