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9358A - 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9358A
CN105369358A CN201510738656.8A CN201510738656A CN105369358A CN 105369358 A CN105369358 A CN 105369358A CN 201510738656 A CN201510738656 A CN 201510738656A CN 105369358 A CN105369358 A CN 105369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crystalline
reaction product
solvent
zns
lig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386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海政
柏泽龙
赵传真
韩登宝
邹炳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5107386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93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69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93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9/00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ir shape
    • C30B29/54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7/00Single-crystal growth from solutions using solvents which are liquid at normal temperature, e.g. aqueous solutions
    • C30B7/14Single-crystal growth from solutions using solvents which are liquid at normal temperature, e.g. aqueous solutions the crystallising materials being formed by chemical reactions in the 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28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 and Group VI of the Periodic Tabl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表面界面工程技术领域。首先将半导体纳米晶材料与高沸点有机溶剂相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得到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表面配体,得到反应产物,将反应产物溶于溶剂中,再加入沉淀剂,取离心分离后的下层沉淀,得到接枝有目标表面配体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本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多种配体接枝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通过投料比的调节控制纳米晶表面不同配体接枝密度,而且具有工艺过程简便、配体交换率高且能保持纳米晶荧光性能的优点。本方法处理后的纳米晶材料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中,可有效提高器件的亮度、效率和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属于纳米材料表面界面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由于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使其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乃至化学性质与本体材料相比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其中,半导体纳米晶是一类重要的纳米材料,以Au、CuInS2/ZnS、CuInSe2/ZnS、InP、ZnSe、CdSe/ZnS、Cu1.8S或Fe3O4等为代表的半导体纳米晶可表现出很多不同于本体材料的光、电、磁学性质,如尺寸调制的吸收和荧光光谱、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多激子产生效应、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生物标记、非线性光学、量子信息等领域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高质量的纳米晶可通过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化学液相合成方法制备,在纳米晶的液相制备和应用过程中,表面配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表面配体可以控制纳米晶的成核和生长过程;②表面配体也可以调节纳米晶颗粒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分散性,阻止纳米晶颗粒团聚;③表面配体可以提高纳米晶颗粒的稳定性以及改善与其他介质复合时的界面相容性;④表面配体可以调控纳米晶的电子空穴注入性能。
高质量纳米晶液相合成方法一般在有机相中完成,多以油酸(OA)、油胺(OLA)、硬脂酸(SA)、三辛基磷(TOP)和三辛基氧磷(TOPO)等作为表面配体,合成出的纳米晶颗粒只能溶于甲苯、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但在生物标记、细胞成像和光热疗等应用领域,要求纳米晶颗粒具有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质,另外,半导体纳米晶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应用中,也需要对纳米晶表面进行改性修饰,以提高其与封装材料的相容性或颗粒间的电传输性质,进而提高LED器件的亮度、效率和寿命。这些应用都要求对纳米晶颗粒的表面进行配体交换,通过表面配体交换使其表面接枝具有水溶性、可功能化端基或者特定的表面配体。
目前,比较常用的配体交换方法主要通过将纳米晶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与溶有其他表面配体的水溶液共混后经过长时间的搅拌,最终得到经过配体交换的纳米晶水溶液。这种传统的配体交换工艺一般只能用于水溶性配体的交换,对于油溶性和醇溶性配体不适用。另外,传统的配体交换工艺效率低、耗时长、配体交换不够充分导致纳米晶的光学性能和溶解性降低,而且很多文献报道表明配体交换后纳米晶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差,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后会出现絮凝沉淀。
综上所述,目前传统的配体交换工艺无法满足纳米晶在生物应用和照明显示等各领域中的使用要求,亟需要一种高效、快速同时能够保持纳米晶荧光性能的配体交换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针对传统配体交换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快速的纳米晶表面配体交换工艺,使其具有反应时间短、可批量生产、步骤简单、成本低廉且能保持纳米晶荧光性能等优点,可以根据反应物投料比的改变对纳米晶表面配体种类和数量进行精确调控,最终获得具有醇溶性、水溶性的纳米晶材料,极大地扩展了纳米晶材料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便、产率高、能够很好保持纳米晶荧光性能的配体交换方法,以获得高质量的油溶性、醇溶性或水溶性纳米晶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配体交换方法在纳米晶批量制备和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所述配体交换方法在纳米晶的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出的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半导体纳米晶材料按1~50mg/mL的质量浓度与高沸点有机溶剂相混合,在高纯氮气或氩气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至100~200℃,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所述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为Au、CuInS2/ZnS、CuInSe2/ZnS、InP、ZnSe、CdSe/ZnS、Cu1.8S或Fe3O4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高沸点有机溶剂为十八烯、十八烷、油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二醇、三辛基磷或三辛基氧磷中的任何一种;
(2)向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表面配体,加入的摩尔比为:纳米晶:表面配体=1:(1~5000),经过5~3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其中所述的表面配体为辛基硫醇、十二烷基硫醇、1,4-二巯基-2,3-丁二醇、6-巯基己醇、11-巯基十一醇、巯基丙酸、半胱氨酸、11-巯基十一烷酸、6,8-二巯基辛酸或谷胱甘肽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以任何比例混合;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溶剂中,得到反应溶液,反应产物与溶剂的质量比例为:反应产物:溶剂=1:(0.1~10),所述的溶剂为甲苯、水、乙醇、异丙醇或N,N-二甲基甲酰胺,再在反应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加入质量比例为:反应溶液:沉淀剂=1:(1~100),所述的沉淀剂为丙酮、甲醇、异丙醇或正己烷,得到混合液,对混合液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分离转速为4000~7000rpm,离心分离时间为3~5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目标表面配体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
本发明提出的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其优点是:
本发明提出的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多种配体接枝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通过简单的投料比的调节控制纳米晶表面不同配体接枝密度,而且具有工艺过程简便、配体交换率高且能保持纳米晶荧光性能的优点。本发明的配体交换方法还适用于大批量纳米晶原位合成过程的后处理阶段,便于纳米晶胶体的分离和清洗。把经过配体交换处理的纳米晶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中可有效提高器件的亮度和效率。本发明方法为半导体纳米晶材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推动了半导体纳米晶材料在声、光、电、磁等领域的发展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半导体纳米晶材料按1~50mg/mL的质量浓度与高沸点有机溶剂相混合,在高纯氮气或氩气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至100~200℃,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所述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为Au、CuInS2/ZnS、CuInSe2/ZnS、InP、ZnSe、CdSe/ZnS、Cu1.8S或Fe3O4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高沸点有机溶剂为十八烯、十八烷、油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二醇、三辛基磷或三辛基氧磷中的任何一种;
(2)向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表面配体,加入的摩尔比为:纳米晶:表面配体=1:(1~5000),经过5~3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其中所述的表面配体为辛基硫醇、十二烷基硫醇、1,4-二巯基-2,3-丁二醇、6-巯基己醇、11-巯基十一醇、巯基丙酸、半胱氨酸、11-巯基十一烷酸、6,8-二巯基辛酸或谷胱甘肽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以任何比例混合;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溶剂中,得到反应溶液,反应产物与溶剂的质量比例为:反应产物:溶剂=1:(0.1~10),所述的溶剂为甲苯、水、乙醇、异丙醇或N,N-二甲基甲酰胺,再在反应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加入质量比例为:反应溶液:沉淀剂=1:(1~100),所述的沉淀剂为丙酮、甲醇、异丙醇或正己烷,得到混合液,对混合液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分离转速为4000~7000rpm,离心分离时间为3~5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目标表面配体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
本发明提出的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在配体交换前后,半导体纳米晶材料所具有的光学特性,如光致发光、特定波长光吸收等特性以及形貌特征均保持不变。
经本发明方法进行配体交换得到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根据表面配体种类不同,具有不同的溶解性。例如,表面接枝有长烷基链配体的纳米晶可溶解于甲苯、氯仿、正己烷等非极性有机溶剂;表面接枝有羟基端基配体的纳米晶可溶解于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表面接枝有羧酸端基或氨端基配体的纳米晶可溶解于水中。
本发明提出的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可以高效、快速的对纳米晶表面进行配体交换。可通过不同配体的投料比设计,改变配体交换后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不同种类配体的比例。这一效果可有利于纳米晶在聚合物、无机氧化物、硅胶等材料中分散,通过配体选择和精细调控,可使纳米晶在这些介质中均匀分散,避免团聚。同时,利用本发明提出的配体交换方法的得到的纳米晶材料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中,可以提高器件的亮度、效率和寿命。
以下介绍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将Cu1.8S纳米晶材料按10mg/mL的质量浓度与十八烯混合,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6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100加入11-巯基十一醇配体,经过1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乙醇,再加入正己烷沉淀,经6000rpm转速离心分离3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11-巯基十一醇配体的Cu1.8S纳米晶,可溶于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Cu1.8S纳米晶材料,可以由北京理工大学提供,也可以根据申请号为201210252126.9,发明名称为“一种p型CuxSy半导体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公开的方法合成得到。
实施例2
(1)将Au纳米晶材料按20mg/mL的质量浓度与十八烷混合,在高纯氩气保护下加热至18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200加入6-巯基己醇配体,经过2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甲醇,再加入丙酮沉淀,经5000rpm转速离心分离3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6-巯基己醇配体的Au纳米晶,可溶于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Au纳米晶材料,是由Oceannanotech公司购得,产品编号为AuP-06-25。
实施例3
(1)将CuInS2/ZnS纳米晶材料按50mg/mL的质量浓度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3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50:500加入巯基丙酸和半胱氨酸,经过1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水,再加入异丙醇沉淀,经6000rpm转速离心分离5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巯基丙酸和半胱氨酸两种配体的CuInS2/ZnS纳米晶,可溶于水。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CuInS2/ZnS核壳纳米晶材料,可以由北京理工大学提供,也可以根据申请号为201110259596.3,发明名称为“一种纳米晶荧光粉”公开的方法合成得到。
实施例4
(1)将CuInSe2/ZnS纳米晶材料按5mg/mL的质量浓度与油胺混合,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0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1000加入谷胱甘肽配体,经过3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水,再加入异丙醇和丙酮沉淀,经7000rpm转速离心分离3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谷胱甘肽配体的CuInSe2/ZnS纳米晶,可溶于水。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CuInSe2/ZnS核壳纳米晶材料,可以由北京理工大学提供,也可以根据申请号为200910112760.0,发明名称为“一种铜铟硒纳米晶的合成方法”公开的方法合成得到的。
实施例5
(1)将InP纳米晶材料按50mg/mL的质量浓度与乙二醇混合,在高纯氩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50加入1,4-二巯基-2,3-丁二醇配体,经过2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乙醇,再加入正己烷沉淀,经6000rpm转速离心分离3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1,4-二巯基-2,3-丁二醇配体的InP纳米晶,可溶于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InP纳米晶材料,可以由北京理工大学提供,也可以根据申请号为201310655422.8,发明名称为“液相法制备纳米磷化铟材料”的公开的方法合成得到。
实施例6
(1)将ZnSe纳米晶材料按1mg/mL的质量浓度与三辛基磷混合,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2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200加入11-巯基十一烷酸配体,经过1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水,再加入丙酮沉淀,经5000rpm转速离心分离3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11-巯基十一烷酸配体的ZnSe纳米晶,可溶于水。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ZnSe纳米晶材料,可以由北京理工大学提供,也可以根据申请号为20121014004.3,发明名称为“一种硒化锌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公开的方法合成得到。
实施例7
(1)将CdSe/ZnS纳米晶材料按10mg/mL的质量浓度与三辛基氧磷混合,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7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200:200加入辛基硫醇和十二烷基硫醇配体,经过3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甲苯,再加入丙酮和甲醇沉淀,经7000rpm转速离心分离5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辛基硫醇和十二烷基硫醇两种配体的CdSe/ZnS纳米晶,可溶于甲苯、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CdSe/ZnS核壳纳米晶材料,是由Oceannanotech公司购得,产品编号为QSP-580-10。
实施例8
(1)将Fe3O4纳米晶材料按5mg/mL的质量浓度与二甲基亚砜混合,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0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1000加入6,8-二巯基辛酸配体,经过2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水,再加入异丙醇和甲醇沉淀,经5000rpm转速离心分离5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6,8-二巯基辛酸配体的Fe3O4纳米晶,可溶于水。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Fe3O4纳米晶材料,是由Oceannanotech公司购得,产品编号为SOR-10-50。
实施例9
(1)将油相合成CdSe/ZnS纳米晶反应结束后得到的反应混合液,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60℃;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200加入11-巯基十一醇配体,经过20分钟的搅拌,得到沉淀;
(3)将步骤(2)的沉淀溶于乙醇,再加入正己烷沉淀,经7000rpm转速离心分离5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11-巯基十一醇配体的CdSe/ZnS纳米晶,可溶于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CdSe/ZnS核壳纳米晶材料,是由Oceannanotech公司购得,产品编号为QSP-580-10。
实施例10
(1)将Au纳米晶材料按20mg/mL的质量浓度与十八烷混合,在高纯氩气保护下加热至18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200加入6-巯基己醇配体,经过2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甲醇,再加入丙酮沉淀,经5000rpm转速离心分离3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6-巯基己醇配体的Au纳米晶,可溶于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
(4)将乙醇、(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表1所示体积比共混,得到预混合液;
表1预混合液各组分体积比
(5)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Au纳米晶材料按质量分数为10%分散到步骤(4)的预混合液中,然后按去离子水:预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0加入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形成溶胶后,密封于聚丙烯模具中,在20℃的下静置固化20天,得到掺杂有Au纳米晶的光学玻璃材料。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Au纳米晶材料,是由Oceannanotech公司购得,产品编号为AuP-06-25。
实施例11
(1)将CdSe/ZnS纳米晶材料按10mg/mL的质量浓度与三辛基氧磷混合,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7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200:200加入辛基硫醇和十二烷基硫醇配体,经过3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甲苯,再加入丙酮和甲醇沉淀,经7000rpm转速离心分离5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辛基硫醇和十二烷基硫醇两种配体的CdSe/ZnS纳米晶,可溶于甲苯、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4)将步骤(3)中得到的CdSe/ZnS纳米晶按20mg/mL的质量浓度溶于氯仿,并于浓度为20mg/mL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溶液按1:5的体积比混合后倒入玻璃模具中干燥成膜,可得到透明性好、分散均匀的CdSe/ZnS纳米晶/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CdSe/ZnS核壳纳米晶材料,是由Oceannanotech公司购得,产品编号为QSP-580-10。
实施例12
(1)将InP纳米晶材料按5mg/mL的质量浓度与二甲基亚砜混合,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0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1000加入6,8-二巯基辛酸配体,经过2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水,再加入异丙醇和甲醇沉淀,经5000rpm转速离心分离5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6,8-二巯基辛酸配体的InP纳米晶,可溶于水。
(4)将步骤(3)中得到的InP纳米晶按10mg/mL的质量浓度溶于水,并于浓度为30mg/mL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倒入玻璃模具中干燥成膜,可得到透明性好、分散均匀的InP纳米晶/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InP纳米晶材料,可以由北京理工大学提供,也可以根据申请号为201310655422.8,发明名称为“液相法制备纳米磷化铟材料”的公开的方法合成得到。
实施例13
(1)将CuInS2/ZnS纳米晶材料按10mg/mL的质量浓度与十八烯混合,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8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按摩尔比为1:200加入6-巯基己醇配体,经过1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乙醇,再加入正己烷沉淀,经6000rpm转速离心分离3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6-巯基己醇配体的CuInS2/ZnS纳米晶,可溶于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
(4)将步骤(3)得到的接枝有6-巯基己醇配体的CuInS2/ZnS纳米晶按5mg/mL的质量浓度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混合溶液。
(5)在清洗干净的ITO玻璃表面,旋涂0.19wt%浓度的TIPD异丙醇溶液,并加热到150℃持续10分钟进行退火处理。然后,在TIPD层上旋涂步骤(4)得到的接枝有6-巯基己醇配体的CuInS2/ZnS纳米晶的乙醇溶液,并加热到110℃持续20分钟进行退火处理,得到纳米晶薄膜层。继而在纳米晶薄膜层上依次旋涂10mg/mL的Poly-TPD的二氯苯溶液和5mg/mL的PEDOT:PSS水溶液,并加热到80℃持续30分钟进行退火处理,得到Ploy-TPD薄膜层和PEDOT:PSS薄膜层。
(6)将步骤(5)中得到的多层薄膜材料的ITO玻璃放入真空室中,通过真空蒸镀技术在多层薄膜材料上蒸镀一层100nmAl电极,得到具有反式结构的纳米晶电致发光器件。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CuInS2/ZnS核壳纳米晶材料,可以由北京理工大学提供,也可以根据申请号为201110259596.3,发明名称为“一种纳米晶荧光粉”公开的方法合成得到。
实施例14
(1)将CdSe/ZnS纳米晶材料按10mg/mL的质量浓度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20℃,得到混合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按摩尔比为1:100加入11-巯基十一醇配体,经过1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乙醇,再加入正己烷沉淀,经6000rpm转速离心分离3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11-巯基十一醇配体的CdSe/ZnS纳米晶,可溶于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
(4)将步骤(3)得到的接枝有11-巯基十一醇配体的CdSe/ZnS纳米晶按10mg/mL的质量浓度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混合溶液。
(5)在清洗干净的ITO玻璃表面,旋涂0.5wt%浓度的ZnO乙醇溶液,并加热到150℃持续10分钟进行退火处理。然后,在TIPD层上旋涂步骤(4)得到的接枝有6-巯基己醇配体的CuInS2/ZnS纳米晶的乙醇溶液,并加热到110℃持续20分钟进行退火处理。
(6)将步骤(5)中得到的多层薄膜材料的ITO玻璃放入真空室中,通过真空蒸镀技术在多层薄膜材料上依次蒸镀30nmCBP层、10nmMoO3层、100nmAl电极,得到具有反式结构的纳米晶电致发光器件。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CdSe/ZnS核壳纳米晶材料,是由Oceannanotech公司购得,产品编号为QSP-580-10。

Claims (1)

1.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半导体纳米晶材料按1~50mg/mL的质量浓度与高沸点有机溶剂相混合,在高纯氮气或氩气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至100~200℃,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所述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为Au、CuInS2/ZnS、CuInSe2/ZnS、InP、ZnSe、CdSe/ZnS、Cu1.8S或Fe3O4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高沸点有机溶剂为十八烯、十八烷、油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二醇、三辛基磷或三辛基氧磷中的任何一种;
(2)向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表面配体,加入的摩尔比为:纳米晶:表面配体=1:(1~5000),经过5~30分钟的搅拌,得到反应产物,其中所述的表面配体为辛基硫醇、十二烷基硫醇、1,4-二巯基-2,3-丁二醇、6-巯基己醇、11-巯基十一醇、巯基丙酸、半胱氨酸、11-巯基十一烷酸、6,8-二巯基辛酸或谷胱甘肽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以任何比例混合;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溶于溶剂中,得到反应溶液,反应产物与溶剂的质量比例为:反应产物:溶剂=1:(0.1~10),所述的溶剂为甲苯、水、乙醇、异丙醇或N,N-二甲基甲酰胺,再在反应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加入质量比例为:反应溶液:沉淀剂=1:(1~100),所述的沉淀剂为丙酮、甲醇、异丙醇或正己烷,得到混合液,对混合液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分离转速为4000~7000rpm,离心分离时间为3~5分钟后,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重复本步骤二到三次,得到接枝有目标表面配体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
CN201510738656.8A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 Pending CN1053693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8656.8A CN105369358A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8656.8A CN105369358A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9358A true CN105369358A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71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8656.8A Pending CN105369358A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9358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9131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半导体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94705A (zh) * 2017-10-24 2019-04-30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6886A (zh) * 2018-04-16 2019-10-2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快速、高效且通用的交换胶体纳米晶体表面配体的方法
CN110484233A (zh) * 2018-04-03 2019-11-22 浙江大学 氧化锌纳米晶体、氧化锌纳米晶体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电致发光器件
CN110922960A (zh) * 2019-11-08 2020-03-27 深圳大学 一种构建油相手性胶体半导体纳米晶的方法
CN111072059A (zh) * 2019-12-31 2020-04-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长方体形状的CuInS2/ZnS半导体纳米晶的高效制备方法
CN111977617A (zh) * 2019-05-22 2020-11-24 北京理工大学 制备镉基合金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12662390A (zh) * 2019-10-15 2021-04-1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26543A (zh) * 2021-06-16 2021-10-22 南京晓庄学院 Mn2+掺杂CdS纳米晶及其膜、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03865A (zh) * 2020-07-06 2022-01-07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锌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光器件
US20220073815A1 (en) * 2018-12-25 2022-03-10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quantum dot dispersion and quantum dot dispersion
CN114806539A (zh) * 2021-01-27 2022-07-2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半导体纳米晶的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方法
WO2023134714A1 (zh) * 2022-01-17 2023-07-20 南京大学 一种高荧光产率全无机胶体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7528A (ja) * 1994-05-12 1995-11-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青色半導体発光素子の作製方法
CN101234779A (zh) * 2008-03-06 2008-08-0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铜铟硫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2061112A (zh) * 2010-11-12 2011-05-18 华东师范大学 复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学涂层上的应用
CN102774871A (zh) * 2012-07-19 2012-11-1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p型CuxSy半导体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016590A (zh) * 2014-04-29 2014-09-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晶掺杂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
CN105126713A (zh) * 2015-07-24 2015-12-0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二氧化钛包裹纳米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7528A (ja) * 1994-05-12 1995-11-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青色半導体発光素子の作製方法
CN101234779A (zh) * 2008-03-06 2008-08-0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铜铟硫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2061112A (zh) * 2010-11-12 2011-05-18 华东师范大学 复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学涂层上的应用
CN102774871A (zh) * 2012-07-19 2012-11-1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p型CuxSy半导体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016590A (zh) * 2014-04-29 2014-09-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晶掺杂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
CN105126713A (zh) * 2015-07-24 2015-12-0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二氧化钛包裹纳米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9131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半导体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94705A (zh) * 2017-10-24 2019-04-30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4233A (zh) * 2018-04-03 2019-11-22 浙江大学 氧化锌纳米晶体、氧化锌纳米晶体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电致发光器件
CN110484233B (zh) * 2018-04-03 2022-08-02 浙江大学 氧化锌纳米晶体、氧化锌纳米晶体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电致发光器件
CN110386886A (zh) * 2018-04-16 2019-10-2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快速、高效且通用的交换胶体纳米晶体表面配体的方法
CN110386886B (zh) * 2018-04-16 2021-12-0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快速、高效且通用的交换胶体纳米晶体表面配体的方法
US20220073815A1 (en) * 2018-12-25 2022-03-10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quantum dot dispersion and quantum dot dispersion
CN111977617A (zh) * 2019-05-22 2020-11-24 北京理工大学 制备镉基合金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11977617B (zh) * 2019-05-22 2022-05-17 北京理工大学 制备镉基合金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12662390A (zh) * 2019-10-15 2021-04-1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960A (zh) * 2019-11-08 2020-03-27 深圳大学 一种构建油相手性胶体半导体纳米晶的方法
CN111072059A (zh) * 2019-12-31 2020-04-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长方体形状的CuInS2/ZnS半导体纳米晶的高效制备方法
CN113903865A (zh) * 2020-07-06 2022-01-07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锌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光器件
CN114806539A (zh) * 2021-01-27 2022-07-2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半导体纳米晶的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方法
CN113526543A (zh) * 2021-06-16 2021-10-22 南京晓庄学院 Mn2+掺杂CdS纳米晶及其膜、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134714A1 (zh) * 2022-01-17 2023-07-20 南京大学 一种高荧光产率全无机胶体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9358A (zh) 一种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表面进行配体交换的方法
Morozova et al. Silicon quantum dots: synthesis, encapsul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light-emitting diodes
EP3309234B1 (en) Encapsulated quantum dots
Xiong Photoluminescent ZnO nanoparticles modified by polymers
US11352556B2 (en)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air stable metal sulphide quantum dots
Zhang et al. Multiple families of magic-sized ZnSe quantum dots via noninjection one-pot and hot-injection synthesis
EP3555228A1 (en) Semiconducting light emitting nanoparticle
CN106164214B (zh) 具有聚集诱导型发射的发光杂化纳米材料
Yoon et al. Fabrication of highly transparent and luminescent quantum dot/polymer nanocomposite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using amphiphilic polymer-modified quantum dots
Wang et al. Multinary copper-based chalcogenide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in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bioimaging
CN104016590A (zh) 一种纳米晶掺杂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
CN103060889A (zh) 一种溶液相合成硒化锡单晶纳米线的方法
JP6513193B2 (ja) マルチコアシェル粒子、ナノ粒子分散液およびフィルム
CN110669506A (zh) 半胱胺和n-乙酰l-半胱氨酸共同保护的水溶性金纳米团簇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Shen et al. Stability strategies of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and their extended applications in extreme environment: A review
Shuklov et al. Controlled aging of PbS colloidal quantum dots under mild conditions
Mansour et al. Photoluminescence and photocatalysis of CdSe tetrapods seeded by Au nanoparticles
Gao et al.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dSe: Eu NPs and their surface polymerization of poly (MMA-co-MQ)
JP7104170B2 (ja) 量子ド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01962532B (zh) 原位聚合法合成paa包覆的稀土氟化物功能化纳米材料的方法
Teng et al.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ends of CdSe nanocrystals and poly (N-vinylcarbazole)
CN109081317B (zh) 一种碲化锌的制备方法
CN101864296A (zh) 一种硫脲修饰Cd掺杂ZnO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Sivasankar 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CdSe nanoparticle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its characterisation
Yang et al. Self-assembly and photoluminescence evolution of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quantum dots in sol–gel proces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