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8786B - 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 Google Patents

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8786B
CN105368786B CN201510257685.2A CN201510257685A CN105368786B CN 105368786 B CN105368786 B CN 105368786B CN 201510257685 A CN201510257685 A CN 201510257685A CN 105368786 B CN105368786 B CN 1053687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k
cell
virus
type hepatitis
monoclonal anti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576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8786A (zh
Inventor
傅秋玲
傅光华
黄瑜
程龙飞
施少华
万春和
陈红梅
林建生
陈珍
陈翠腾
朱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2576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8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68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8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8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8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A2,保藏号为:CGMCC NO.:10420。本发明以纯化的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灭活的全病毒抗原三次免疫小鼠后,再用其VP1蛋白加强免疫;将针对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抗体效价最高的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细胞进行融合,筛选获得抗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1蛋白杂交瘤细胞株1A2。用本发明方法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1A2具有特异性强、效价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可应用于制备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抗体检测试剂。

Description

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的病原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鸭1型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1,DHAV-1)是小RNA病毒科(Pacornaviridae)禽肝病毒属(Avihepatovirus)的成员之一,主要侵害6周龄左右的雏鸭,以发病急、病程短、致死率高和病死鸭呈角弓反张等为临床症状,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肉眼病变特征。
2005年Guérin等自表现胰腺炎和脑炎的番鸭中分离到鸭1型甲肝病毒,而发病鸭肝脏未出现肿大出血病变。
011年9月,我国的福建、浙江、上海、广东等省份相继出现10-30日龄雏番鸭、半番鸭以胰腺泛黄、出血(俗称胰腺炎)为特征的疫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达10%-30%、25%-40%。
本研究室对患该病的雏番鸭病例开展了病原学研究,并对已分离到的病毒进行蚀斑纯化、形态特征、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生物学及理化学特性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一系列相关研究,结果发现该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30-40 nm;其全基因组序列与DHAV-1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介于93.5%-99.6%和97.9%-99.6%之间,结构蛋白VP1基因与经典肝炎型的DHAV-1 VP1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其致病性与经典肝炎型的鸭1型甲肝病毒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引起胰腺出血、发黄。
综合以上研究确定其病原为胰腺炎型鸭1型甲肝病毒,即胰腺炎型DHAV-1。
但经鸭胚交叉中和试验测定发现,胰腺炎型DHAV-1与肝炎型DHAV-1的抗原相关R值为0.62,处于0.32~0.7之间,表明胰腺炎型DHAV-1属于鸭1型甲肝病毒的亚型,即DHAV-1a。
而近年来,新发现的鸭1型甲肝病毒的亚型给我国水禽疫病的防控带来更大的难度。
然而,目前还没有单克隆抗体用于鸭1型甲肝病毒的亚型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没有鸭1型甲肝病毒的亚型单克隆抗体,未能用于鸭1型甲肝病毒的亚型检测及治疗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鸭1型甲肝病毒的亚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和一种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A2;其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分类命名:抗鸭1型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
保藏日期为:2015年4月10日;
保藏号为:CGMCC No.10420 ;
以及采用权利1所属的菌株制备的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抗体检测试剂。
鸭1型甲肝病毒的亚型单克隆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免疫原的制备
即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灭活后进行超速离心纯化,作为免疫抗原。利用鸭成纤维细胞繁殖500mL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收集细胞培养液,离心去除细胞沉淀后,以浓度为0.3%的甲醛进行灭活,而后添加适量的氯仿进行过夜处理,经10000rpm离心15min,收集上清,接着25000rpm离心1h去除沉淀后再40000rpm离心3h收集沉淀即可获得较高纯度的免疫原。
二、动物免疫
取体重为10~12g的12周龄的SPF雌性BALB/C小鼠5只进行免疫;首次免疫用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混合,混匀振荡器乳化完全后,以100µg/只的剂量进行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每间隔2周换用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与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进行加强免疫,第三次免疫后,采集血清测定血清效价,加强免疫直至血清效价达到1:100000为止;在融合前三天以100µg的VP1蛋白进行强化免疫。
三.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1、骨髓瘤细胞悬液的制备
融合前48h,将SP2/0骨髓瘤细胞扩大培养于直径为9cm的细胞培养皿中,每块加10mL含10%血清DMEM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融合当天,选择形态良好、呈对数生长的SP2/0细胞,将其从瓶壁上轻轻吹下,收集于50 mL离心管内,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用不完全DMEM培养液混匀细胞后计数,取所需细胞数,用不完全DMEM培养液洗2次,以10mL不完全DMEM培养液重新悬浮备用。
2、饲养细胞的制备
在融合前2d,取1只健康未免疫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拉颈脱臼处死,将小鼠尸体于75%酒精中浸泡消毒5min,随即移入无菌操作台内,腹部朝上固定在解剖板上;在小鼠左侧腹壁剪一小口,撕开皮肤,用灭菌镊子提起腹膜,剪开左侧腹膜及肋骨,暴露脾脏,换用另一套灭菌器械,用镊子提起脾脏,取出脾脏置于灭菌的平皿中,用不完全DMEM培养液轻轻洗3次,并剥去周围的结缔组织;将脾脏移入另一灭菌平皿中,置于200目铜网上,用灭菌的西林瓶底部挤压研磨脾脏,并用不完全DMEM培养液轻轻冲洗铜网,使脾细胞全部通过铜网压挤到溶液中;将脾细胞溶液转至50mL离心管中,加不完全培养液至20mL,混匀;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细胞再用不完全DMEM培养液同法离心洗涤一次;先用5mL HAT培养液将沉淀细胞悬浮并混匀,作细胞计数,然后根据细胞计数结果,补加HAT培养液至30mL,使细胞浓度为2×105个/mL;将细胞悬液滴于6块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50μL,然后将培养板置37℃、含5%CO2培养箱内培养24h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呈多形性,贴壁,折光性好时即可使用。
3、免疫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的融合
取加强免疫3 d后的BABL/c小鼠,摘除眼球采血;按照上述的操作方法制备脾细胞悬液;将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按1:10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转入50mL离心管内,1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滴管吸净残留液体;用滴管轻轻搅动沉淀,使其松散均匀成糊状;在37℃水浴中融合:一手均匀地转动离心管,另一手用吸管吸取PEG4000溶液1mL,并沿转动的管壁(尽量接近细胞处)加入,从加入到加完的时间控制在1min左右,边加边搅动,用吸管在1min内加入1mL预热至37℃不完全DMEM培养液 ,重复3次,往后每分钟加入3mL,直至加满到25mL为止(注意此时操作应轻柔,边转动边加,尽量不搅散细胞);37℃培养箱静置10min,8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加入10mL HAT培养液,轻轻吹吸混匀;根据所用96孔培养板的数量,按一块96孔培养板用液15mL计算补加HAT培养液至所需的量;将融合好的细胞悬液加入含有饲养细胞的96孔板,每孔150µL(相当于3滴),37℃、5%CO2培养箱内培养。
4、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及观察
将融合后的细胞悬浮于HAT培养液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内培养。根据情况,每5d半换液1次,第11d改换同量的HT培养液,维持2周。仔细观察融合细胞的生长情况,凡有污染的孔立即滴加1%的NaOH,以免污染扩散,如果细胞生长太慢可补加1次饲养细胞。细胞融合后的3d内不提倡在CO2培养箱外长时间的观察,因为培养箱外温度和CO2浓度的不适会影响融合细胞的生长。
5、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待融合后的细胞克隆生长到覆盖细胞孔底部l/10时,用间接ELISA方法对所有有克隆生长的培养上清进行检测,检测为阳性的细胞进行克隆并扩大培养,选出阳性和特异性最强的孔进行克隆,并注意随时冻存保种。用间接ELISA方法和系列稀释法进行筛选,经过4次亚克隆,直至所有克隆化细胞检测阳性率为100%,获得1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A2。
6、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
对筛选所获得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孔以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以获取能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孔。具体步骤如下:
克隆前2d,按1.2.4.2方法制备小鼠饲养细胞;将96孔细胞培养板中抗体分泌阳性的杂交瘤细胞集落(强阳性孔)吹起,混匀,取适量细胞悬液至一无菌EP管中,做适当稀释,将上述EP管中细胞计数,计算细胞密度;取上述细胞悬液的130个细胞加入到6.5mL含20%胎牛血清的HT培养液(初次克隆)或完全培养液,即20个细胞/mL,100μL/孔加A、B、C三排为每孔2个细胞,余下2.9mL细胞悬液补加2.9mL含20%胎牛血清的HT培养液或完全培养液,细胞数为10个细胞/mL,100μL/孔加D、E、F三排,为00μL;适时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待细胞集落生长到孔底1/10面积时半换液,并用所换出的培养液上清进行抗体检测;选择OD值高、细胞活力好、只有一个细胞集落的孔再次克隆和亚克隆,同时每次将克隆剩余细胞转入24孔细胞培养板培养(并在原孔中补加另一批培养基,以防二者同时污染或细胞死亡),继而转入6孔板和普通细胞培养皿中进行扩大培养,并及时冻存;经过多次克隆操作,直至所有克隆的细胞孔检测阳性率为100%时,即可确定已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获得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后,及时进行扩大培养并冻存。
四、腹水的制备
选取12周龄SPF雌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0.4 mL/只的弗氏不完全佐剂;1周后每只小鼠注射5×105个杂交瘤细胞;至10~12d,观察小鼠腹部明显隆起时,抽取腹水,离心后吸取上清液,小管分装保存于-80℃;采用饱和硫酸铵法提纯单克隆抗体。
五、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1、单抗效价的测定
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用纯化的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包被酶标板,将腹水从1:100倍开始做倍比稀释,同时以阴性腹水做同等稀释度作为对照,以平行稀释的单抗OD450nm+OD630nm /对照OD450nm+OD630nm比值大于2的最高稀释倍数为单抗的效价。
测定其效价为1:105
2、单抗亚型的鉴定
按Hycult biotechnology公司的Mouse mab Isotyping Test Kit (10 assaykit)的说明书进行结果确定单克隆抗体经鉴定为IgG1(κ)。
3、单抗特异性鉴定
(1)交叉性ELISA检测
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用纯化的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包被酶标板,将单抗腹水作一定倍数稀释,同时设立阴性和空白对照;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单克隆抗体与坦布苏病毒、小鹅瘟、鸭瘟、番鸭细小病毒和鸭疫的阳性血清进行交叉反应,结果显示只有单克隆抗体为阳性,其他病毒的阳性血清为阴性。
(2)Western-blotting鉴定单抗
将从含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1蛋白的凝胶转移至PVDF膜,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封闭:电转完毕后,将PVDF膜作好标记,放入大小适当的玻璃平皿中,用5%脱脂奶粉-TBS 12℃封闭过夜;以TBS洗涤3次,每次10min;加一抗:将一定倍数稀释的单抗腹水加入1%脱脂奶粉-TBS中,加入量以完全覆盖膜为准并尽量排出气泡,37℃摇床孵育8h;同上洗涤;加二抗: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1:500稀释)加入1%脱脂奶粉-TBS中,缓慢振摇过夜;同上洗涤;显色:称取10mg DAB溶于20mL TBS中,过滤后加入20µL浓度为30%的H2O2,将PVDF膜置于显色液中显色,待出现特异的反应条带后,立即浸入双蒸水中洗膜终止反应。用吸水纸吸干膜上水分,避光干燥保存。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的跑道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表明单抗与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1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未诱导表达的重组菌跑道未见明显的条带,说明单抗不与未诱导表达的重组菌发生反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抗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简单、效果好,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快速、操作简单且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方法储备条件;本发明抗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效价高达1:100000,纯化方法简单,且纯度高;本发明以抗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免疫学检测方法,为快速检测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奠定了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一种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A2;其保藏号为:CGMCC No.10420。
采用权利1所属的菌株制备的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抗体检测试剂。
鸭1型甲肝病毒的亚型单克隆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免疫原的制备
即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灭活后进行超速离心纯化,作为免疫抗原。利用鸭成纤维细胞繁殖500mL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收集细胞培养液,离心去除细胞沉淀后,以浓度为0.3%的甲醛进行灭活,而后添加适量的氯仿进行过夜处理,经10000rpm离心15min,收集上清,接着25000rpm离心1h去除沉淀后再40000rpm离心3h收集沉淀即可获得较高纯度的免疫原。
二、动物免疫
取体重为10~12g的12周龄的SPF雌性BALB/C小鼠5只进行免疫;首次免疫用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混合,混匀振荡器乳化完全后,以100µg/只的剂量进行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每间隔2周换用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与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进行加强免疫,第三次免疫后,采集血清测定血清效价,加强免疫直至血清效价达到1:100000为止;在融合前三天以100µg的VP1蛋白进行强化免疫。
三、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1、骨髓瘤细胞悬液的制备
融合前48h,将SP2/0骨髓瘤细胞扩大培养于直径为9cm的细胞培养皿中,每块加10mL含10%血清DMEM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融合当天,选择形态良好、呈对数生长的SP2/0细胞,将其从瓶壁上轻轻吹下,收集于50 mL离心管内,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用不完全DMEM培养液混匀细胞后计数,取所需细胞数,用不完全DMEM培养液洗2次,以10mL不完全DMEM培养液重新悬浮备用。
2、饲养细胞的制备
在融合前2d,取1只健康未免疫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拉颈脱臼处死,将小鼠尸体于75%酒精中浸泡消毒5min,随即移入无菌操作台内,腹部朝上固定在解剖板上;在小鼠左侧腹壁剪一小口,撕开皮肤,用灭菌镊子提起腹膜,剪开左侧腹膜及肋骨,暴露脾脏,换用另一套灭菌器械,用镊子提起脾脏,取出脾脏置于灭菌的平皿中,用不完全DMEM培养液轻轻洗3次,并剥去周围的结缔组织;将脾脏移入另一灭菌平皿中,置于200目铜网上,用灭菌的西林瓶底部挤压研磨脾脏,并用不完全DMEM培养液轻轻冲洗铜网,使脾细胞全部通过铜网压挤到溶液中;将脾细胞溶液转至50mL离心管中,加不完全培养液至20mL,混匀;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细胞再用不完全DMEM培养液同法离心洗涤一次;先用5mL HAT培养液将沉淀细胞悬浮并混匀,作细胞计数,然后根据细胞计数结果,补加HAT培养液至30mL,使细胞浓度为2×105个/mL;将细胞悬液滴于6块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50μL,然后将培养板置37℃、含5%CO2培养箱内培养24h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呈多形性,贴壁,折光性好时即可使用。
3、免疫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的融合
取加强免疫3 d后的BABL/c小鼠,摘除眼球采血;按照上述的操作方法制备脾细胞悬液;将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按1:10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转入50mL离心管内,1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滴管吸净残留液体;用滴管轻轻搅动沉淀,使其松散均匀成糊状;在37℃水浴中融合:一手均匀地转动离心管,另一手用吸管吸取PEG4000溶液1mL,并沿转动的管壁(尽量接近细胞处)加入,从加入到加完的时间控制在1min左右,边加边搅动,用吸管在1min内加入1mL预热至37℃不完全DMEM培养液 ,重复3次,往后每分钟加入3mL,直至加满到25mL为止(注意此时操作应轻柔,边转动边加,尽量不搅散细胞);37℃培养箱静置10min,8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加入10mL HAT培养液,轻轻吹吸混匀;根据所用96孔培养板的数量,按一块96孔培养板用液15mL计算补加HAT培养液至所需的量;将融合好的细胞悬液加入含有饲养细胞的96孔板,每孔150µL(相当于3滴),37℃、5%CO2培养箱内培养。
4、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及观察
将融合后的细胞悬浮于HAT培养液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内培养。根据情况,每5d半换液1次,第11d改换同量的HT培养液,维持2周。仔细观察融合细胞的生长情况,凡有污染的孔立即滴加1%的NaOH,以免污染扩散,如果细胞生长太慢可补加1次饲养细胞。细胞融合后的3d内不提倡在CO2培养箱外长时间的观察,因为培养箱外温度和CO2浓度的不适会影响融合细胞的生长。
5、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待融合后的细胞克隆生长到覆盖细胞孔底部l/10时,用间接ELISA方法对所有有克隆生长的培养上清进行检测,检测为阳性的细胞进行克隆并扩大培养,选出阳性和特异性最强的孔进行克隆,并注意随时冻存保种。用间接ELISA方法和系列稀释法进行筛选,经过4次亚克隆,直至所有克隆化细胞检测阳性率为100%,获得1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6、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
对筛选所获得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孔以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以获取能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孔。具体步骤如下:
克隆前2d,按1.2.4.2方法制备小鼠饲养细胞;将96孔细胞培养板中抗体分泌阳性的杂交瘤细胞集落(强阳性孔)吹起,混匀,取适量细胞悬液至一无菌EP管中,做适当稀释,将上述EP管中细胞计数,计算细胞密度;取上述细胞悬液的130个细胞加入到6.5mL含20%胎牛血清的HT培养液(初次克隆)或完全培养液,即20个细胞/mL,100μL/孔加A、B、C三排为每孔2个细胞,余下2.9mL细胞悬液补加2.9mL含20%胎牛血清的HT培养液或完全培养液,细胞数为10个细胞/mL,100μL/孔加D、E、F三排,为00μL;适时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待细胞集落生长到孔底1/10面积时半换液,并用所换出的培养液上清进行抗体检测;选择OD值高、细胞活力好、只有一个细胞集落的孔再次克隆和亚克隆,同时每次将克隆剩余细胞转入24孔细胞培养板培养(并在原孔中补加另一批培养基,以防二者同时污染或细胞死亡),继而转入6孔板和普通细胞培养皿中进行扩大培养,并及时冻存;经过多次克隆操作,直至所有克隆的细胞孔检测阳性率为100%时,即可确定已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获得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后,及时进行扩大培养并冻存。
四、腹水的制备
选取12周龄SPF雌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0.4 mL/只的弗氏不完全佐剂;1周后每只小鼠注射5×105个杂交瘤细胞;至10~12d,观察小鼠腹部明显隆起时,抽取腹水,离心后吸取上清液,小管分装保存于-80℃;采用饱和硫酸铵法提纯单克隆抗体。
五、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1、单抗效价的测定
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用纯化的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包被酶标板,将腹水从1:100倍开始做倍比稀释,同时以阴性腹水做同等稀释度作为对照,以平行稀释的单抗OD450nm+OD630nm /对照OD450nm+OD630nm比值大于2的最高稀释倍数为单抗的效价。
测定其效价为1:105
2、单抗亚型的鉴定
按Hycult biotechnology公司的Mouse mab Isotyping Test Kit (10 assaykit)的说明书进行结果确定单克隆抗体经鉴定为IgG1(κ)。
3、单抗特异性鉴定
(1)交叉性ELISA检测
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用纯化的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包被酶标板,将单抗腹水作一定倍数稀释,同时设立阴性和空白对照;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单克隆抗体与坦布苏病毒、小鹅瘟、鸭瘟、番鸭细小病毒和鸭疫的阳性血清进行交叉反应,结果显示只有单克隆抗体为阳性,其他病毒的阳性血清为阴性。
(2)Western-blotting鉴定单抗
将从含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1蛋白的凝胶转移至PVDF膜,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封闭:电转完毕后,将PVDF膜作好标记,放入大小适当的玻璃平皿中,用5%脱脂奶粉-TBS 12℃封闭过夜;以TBS洗涤3次,每次10min;加一抗:将一定倍数稀释的单抗腹水加入1%脱脂奶粉-TBS中,加入量以完全覆盖膜为准并尽量排出气泡,37℃摇床孵育8h;同上洗涤;加二抗: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1:500稀释)加入1%脱脂奶粉-TBS中,缓慢振摇过夜;同上洗涤;显色:称取10mg DAB溶于20mL TBS中,过滤后加入20µL浓度为30%的H2O2,将PVDF膜置于显色液中显色,待出现特异的反应条带后,立即浸入双蒸水中洗膜终止反应。用吸水纸吸干膜上水分,避光干燥保存。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的跑道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表明单抗与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1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未诱导表达的重组菌跑道未见明显的条带,说明单抗不与未诱导表达的重组菌发生反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A2;保藏号为:CGMCCNO.:10420。
2.一种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抗体检测试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株制备而成。
CN201510257685.2A 2015-05-19 2015-05-19 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Active CN105368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7685.2A CN105368786B (zh) 2015-05-19 2015-05-19 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7685.2A CN105368786B (zh) 2015-05-19 2015-05-19 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8786A CN105368786A (zh) 2016-03-02
CN105368786B true CN105368786B (zh) 2018-08-31

Family

ID=5537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57685.2A Active CN105368786B (zh) 2015-05-19 2015-05-19 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87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1444A (zh) * 2017-04-01 2017-06-09 四川农业大学 同时识别1型和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2083A (zh) * 2011-04-26 2011-11-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抗新i型鸭肝炎病毒3d蛋白单克隆抗体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2083A (zh) * 2011-04-26 2011-11-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抗新i型鸭肝炎病毒3d蛋白单克隆抗体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因C 型鸭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程方明 等;《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0430;第36卷(第4期);全文 *
胰腺型、经典型鸭1型甲肝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差异;陈珍 等;《福建农业学报》;20131231;第28卷(第10期);全文 *
致胰腺泛黄鸭1 型甲肝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傅光华 等;《微生物学报》;20140904;第54卷(第9期);全文 *
雏番鸭胰腺型鸭1型甲肝病毒分离鉴定及VP1基因分析;傅光华 等;《福建农业学报》;20121231;第29卷(第9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8786A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8996A (zh) 一种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其试剂盒
CN107459574A (zh) 一种PRV gB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CN106434568B (zh) 一种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
CN105859842B (zh) A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识别的中和表位及其应用
CN106380515A (zh) 稳定分泌抗pe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分泌的抗体和应用
CN114716540A (zh) 一种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CN103923881B (zh) 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CN105368786B (zh) 分泌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CN109507421B (zh) 抗水牛IgG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79800A (zh) 检测磷酸化tau蛋白配对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
CN101671655B (zh) 一种艾滋病毒p24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及应用
CN104086651A (zh) 抗HCMV Pp6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148814A (zh) 一种用于检测牛轮状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15947835B (zh) 靶向乙型流感病毒核蛋白的抗体及其应用
CN111154728A (zh) 用于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多肽竞争抑制elisa抗体检测的单克隆抗体及方法
CN103923882B (zh) 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CN105132376B (zh) 一个能特异性识别HBsAg多个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CN104387470B (zh) 一种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189331A (zh) 一种烟草青枯病菌快速免疫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05092A (zh) 一种基于型特异性单抗的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固相竞争elisa试剂盒
CN111995673A (zh) 登革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试纸
CN108330101A (zh) 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及其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和应用
CN110484511A (zh) 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识别盖他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应用
CN109134657A (zh) 一种25-羟基维生素d3的抗体制备方法
CN115819567B (zh) 一种单克隆抗体及其在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