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烟雾产生量较大和散热性能较好的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包括:
吸嘴装置,包括吸嘴管、吸嘴套、第一蜂巢管和吸嘴下盖,所述吸嘴管与所述吸嘴套连接,所述吸嘴下盖套置于所述吸嘴套内,所述第一蜂巢管容置于所述吸嘴下盖与所述吸嘴套围成的空间内;
油杯装置,包括油杯上盖、第二蜂巢管、油杯外壳和油杯下盖,所述吸嘴套的下端部伸入设置于所述油杯上盖的凹槽内,所述第二蜂巢管容置于所述油杯上盖内,所述油杯外壳的上端部与所述油杯上盖密封连接,所述油杯外壳的下端部与所述油杯下盖密封连接;所述油杯上盖具有第一内通管,所述油杯下盖具有第二内通管,所述油杯上盖与油杯下盖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内通管与所述第二内通管固定密封连接后形成雾化吸管,所述雾化吸管置于所述油杯外壳内,所述雾化吸管、所述油杯上盖、所述油杯下盖以及所述油杯外壳形成用于存储烟油或烟液的油杯,所述油杯下盖开设有进油孔;
雾化装置,包括中空管型柱状的固定螺杆、雾化组件、雾化上盖、雾化中套及雾化头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与所述油杯下盖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雾化上盖与所述油杯下盖内部之间形成管状密封贯通连接,所述雾化头螺杆与所述油杯内侧壁径向延伸面固定连接;所述雾化上盖、所述雾化中套及所述雾化头螺杆均为中空管状结构且置于所述固定螺杆的空腔中并依次固定连接形成一雾化室,所述雾化室的外部、所述油杯下盖以及所述固定螺杆之间形成一导油腔;所述导油腔与所述进油孔贯通;所述雾化组件置于所述雾化室内并与所述导油腔形成部分接触;
电源连接装置,包括电极座和电极,所述电极座与所述固定螺杆连接,所述电极绝缘设置在所述电极座上并与所述雾化组件形成电连接,在所述电极座上开设有进气孔;
其中,所述第一蜂巢管为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气槽的柱状结构,所述第二蜂巢管为设置有若干第二通气槽的柱状结构;
所述进气孔、所述雾化室、所述雾化吸管、所述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一通气槽之间形成气流贯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第一通气槽依次间隔轴向等径分布于所述第一蜂巢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杯上盖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环形散热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锁紧环,所述锁紧环设置于所述固定螺杆与所述油杯下盖的连接处,并可相对于所述固定螺杆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环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螺杆螺接,所述锁紧环的另一端与所述油杯下盖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导油管、导油体和发热丝,所述导油管套置于所述导油体内,所述发热丝缠绕设置于所述导油体上,所述导油管上与所述导油体相接触部分开设有导油孔,所述发热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极和所述电极座形成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若干支架,所述支架的数量为所述导油管数量的两倍,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雾化头螺杆上,且所述导油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支架上并使所述导油管与所述导油腔形成油路贯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为两套,分别通过所述支架横向水平设置在所述雾化室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极座外壁还设有一进气调节环;在所述该进气调节环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孔相适配的进气调节孔;所述进气调节环可相对所述电极座旋转。
一种电子烟,包括任一所述电子烟雾化器。
上述电子烟雾化器通过设置第一蜂巢管、第二蜂巢管和油杯上盖,可以高温烟雾进行两次扰流降温操作,更好地避免“炸油”现象伤害到用户。
此外,两套雾化组件可以增强与电子烟雾化器烟油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烟雾的产生量,满足用户需要提供超大烟雾量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电子烟雾化器10包括:吸嘴装置100、油杯装置200、雾化装置300及电源连接装置400,吸嘴装置100、油杯装置200、雾化装置300及电源连接装置400依次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吸嘴装置100包括吸嘴管110、吸嘴套120、第一蜂巢管130和吸嘴下盖140。吸嘴管110与吸嘴套120连接,吸嘴下盖140套置于吸嘴套120内。第一蜂巢管130容置于吸嘴下盖140与吸嘴套120围成的空间内。第一蜂巢管130用于起到扰流降温效果。
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蜂巢管130的扰流降温效果,例如,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第一蜂巢管130为柱状结构,其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气槽131,这样,当高温烟雾从吸嘴下盖140进入后,并在流经第一蜂巢管130表面的第一通气槽131时,会发生绕行,即改变高温烟雾的流向,也就是说,高温烟雾由一条“直线式”的形状在流经第一蜂巢管130表面的第一通气槽131时,经过扰流作用后,形成多束扩散的形状,如此,可以加强第一蜂巢管130的扰流降温效果,避免了高温烟雾呈直线式直接流向用户口中,防止“炸油”,进而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免受烫伤的伤害。此外,第一蜂巢管130还可以对高温烟雾进行降温,进一步保护用户免受烫伤的伤害。例如,若干第一通气槽131依次间隔轴向等径分布于第一蜂巢管130。
为了使高温烟雾更好地流向第一蜂巢管130,例如,请参阅图4,吸嘴下盖140开设有气孔141,这样,高温烟雾通过气孔141可以更好地流向第一蜂巢管130。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6,油杯装置200包括油杯上盖210、第二蜂巢管220、油杯外壳230和油杯下盖240。吸嘴套120的下端部伸入设置于伸入设置于所述油杯上盖120的凹槽内,第二蜂巢管220容置于油杯上盖210内,油杯外壳230的上端部与油杯上盖210密封连接。油杯外壳230的下端部与油杯下盖240密封连接。
油杯上盖210具有第一内通管,油杯下盖240具有第二内通管,油杯上盖210与油杯下盖240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内通管与所述第二内通管固定密封连接后形成雾化吸管,该雾化吸管置于油杯外壳230内。也就是说,油杯上盖210具有中空结构,其下端部延伸并形成第一内通管;油杯下盖240具有中空结构,其上端部延并形成第二内通管,油杯上盖210与油杯下盖240拼接后形成雾化吸管。所述雾化吸管、油杯上盖210、油杯下盖240以及油杯外壳230形成用于存储烟油或烟液的油杯,也就是说,烟油或烟液存储于所述雾化吸管及油杯外壳230之间。
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二蜂巢管220的扰流降温效果,例如,请参阅图6,第二蜂巢管220为柱状结构,其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通气槽221,这样,当高温烟雾从油杯上盖210进入后,并在流经第二蜂巢管220表面的第二通气槽221时,会发生绕行,即改变高温烟雾的流向,也就是说,高温烟雾由一条“直线式”的形状在流经第二蜂巢管220表面的第二通气槽221时,经过扰流作用后,形成多束扩散的形状,如此,可以加强第二蜂巢管220的扰流降温效果,避免了高温烟雾呈直线式直接流向用户口中,防止“炸油”,进而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免受烫伤的伤害。此外,第二蜂巢管220还可以对高温烟雾进行降温,进一步保护用户免受烫伤的伤害。例如,若干第二通气槽221依次间隔轴向等径分布于第二蜂巢管220。
通过将高温烟雾依次流经第二蜂巢管220和第一蜂巢管130,可以对高温烟雾依次进行两次扰流降温操作,极大地降低了高温烟雾的温度,更好地避免“炸油”现象伤害到用户。同时,油杯上盖210还可以吸收高温烟雾所释放的热量,并及时将该热量快速地散失至外界的空气中,散热性能较好,进一步加强了降温效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蜂巢管220的结构和形状与第一蜂巢管130的结构和形状相同或相异设置。
为了进一步加强散热性能,例如,请参阅图6,所述油杯上盖210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环形散热片211,这样,通过散热片211可以快速且及时地将吸嘴装置100和油杯装置200吸收来自高温烟雾的热量传递至外界空气中,从而可以降低高温烟雾和吸嘴管110的温度,进一步加强了散热性能。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电子烟雾化器10时,电子烟烟油添加到油杯外壳230与油杯上盖210和油杯下盖240共同围成的储油空间内,储油空间即用于存储烟油或烟液的油杯。例如,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6,油杯下盖240开设有进油孔241,储油空间内储存的电子烟烟油通过油杯下盖240的进油孔241进入至雾化装置300中,以对电子烟烟油进行加热雾化操作。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7,雾化装置300包括固定螺杆310、锁紧环320、雾化上盖330、雾化中套340、雾化头螺杆350和两套雾化组件360。
请参阅图3,固定螺杆310为中空管型柱状结构,固定螺杆310与油杯下盖24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雾化上盖330与油杯下盖240内部之间形成管状密封贯通连接,也就是说,雾化上盖330的上端部容置于油杯下盖240的上端部内。
雾化头螺杆350与所述油杯内侧壁径向延伸面321固定连接,即雾化头螺杆350与固定螺杆310的内侧壁的径向延伸面321固定连接。
雾化上盖330、雾化中套340及雾化头螺杆350均为中空管状结构且置于固定螺杆310的空腔中并依次固定连接形成一雾化室322,该雾化室322的外部、油杯下盖240以及固定螺杆310之间形成一导油腔231,该导油腔231与进油孔241贯通,用于使烟油或烟液通过进油孔241从导油腔231流入雾化室322内部。
两套雾化组件360置于雾化室322内并与导油腔231形成部分接触,用于使烟油或烟液雾化成高温烟雾。通过设置两套雾化组件360可以极大地增强与电子烟烟油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烟雾的产生量,满足用户需要提供超大烟雾量的需求。
请参阅图3,锁紧环320设置于固定螺杆310与油杯下盖240的连接处,并可相对于固定螺杆310转动。这样,可以防止用户不小心拧开油杯上盖210和固定螺杆310,或者在使用时,油杯上盖210和固定螺杆310发生松动,从而可以避免电子烟烟油泄漏的问题。当用户需要添加电子烟烟油时,首先,需要反向旋转锁紧环320直到完成松开锁紧环320后,才可以拧开后续的部件进行电子烟烟油添加操作,从而可以避免发生漏油问题。
为了更好地避免发生漏油问题,例如,请参阅图3,锁紧环320的一端与固定螺杆310螺接,锁紧环320的另一端与油杯下盖240卡接,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发生漏油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雾化装置包括若干支架363,支架363的数量为导油管361数量的两倍,即每一导油管361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支架363连接。支架363设置在雾化头螺杆350上,且导油管36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支架363上并使导油管361与导油腔231形成油路贯通连接。
又如,雾化组件360为两套,分别通过支架363横向水平设置在雾化室322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烟雾的产生量,以及防止供油不足和烧油至糊味的问题发生,例如,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7,雾化组件360包括导油管361、导油体362、支架363和发热丝364,导油管361套置于导油体362内,支架363设置于导油管361的端部,发热丝364缠绕设置于导油体362,这样,电子烟烟油由导油管361进入,并由导油管361流向导油体362,供油更充分和及时,最后由发热丝364对电子烟烟油进行加热雾化操作,使其转变为高温烟雾,并依次流经雾化头上盖330、油杯下盖240和油杯上盖130,最后由吸嘴管110进入至用户的口中。例如,所述发热丝为螺旋状结构,以增加与电子烟烟油的接触面积。
一实施方式中,发热丝364具有第一端364a及第二端364b,两个发热丝364的第一端364a电性连接,两个发热丝364的第二端364b电性连接。
为了使导油管361内的电子烟烟油更好地渗透至导油体362,例如,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7,导油管361上与导油体362相接触部分开设有导油孔361a,导油体362用于遮盖导油孔361a,如此,可以使导油管361内的电子烟烟油更好地渗透至导油体362。
一实施方式中,导油体362为导油棉套,即导油体362的材质为棉质,当然,导油体362的材质不局限于棉质,例如,导油体362还包括但不局限于多孔陶瓷导油体,硅藻土导油体和陶瓷纤维束导油体等。
上述电子烟雾化器10通过设置第一蜂巢管130、第二蜂巢管220和油杯上盖210,可以高温烟雾进行两次扰流降温操作,更好地避免“炸油”现象伤害到用户。此外,两套雾化组件360可以增强与电子烟烟油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烟雾的产生量,满足用户需要提供超大烟雾量的需求。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电源连接装置400包括电极座420和电极430,电极座420与固定螺杆310连接,电极430绝缘设置在电极座420上并与雾化组件360形成电连接,在电极座420上开设有进气孔421。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发热丝364的两端分别与电极430和电极座420形成电连接,用于给发热丝364供电,并使其发热。
请参阅图2,电极座420外壁还设有进气调节环430,在进气调节环430上开设有与进气孔421相适配的进气调节孔431,进气调节环430可相对电极座420旋转,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通过调节进气量来调节烟雾量的大小和口感,增加了电子烟雾化器的可以操控性能。
又一个例子是,一种电子烟20,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器10,还包括电源装置500,电源装置500与电子烟雾化器10连接。
请参阅图2,电源装置500与雾化组件360电性连接。具体的,电源装置500与发热丝364电性连接,这样,可以确保给雾化组件360的发热丝364提供电源,以确保雾化组件360的发热丝364正常工作。
电源装置500包括电极环510、电极环绝缘圈520和绝缘环540,电极绝缘圈520和绝缘环540套置于电极座520内。电极环绝缘圈520套置于电极环510外,绝缘环540套置于电极430外。电极环510与电极430电性连接,发热丝364的两端分别与电极座520和电极环510电性连接。例如,电极430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电极座520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块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