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4438A - 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4438A
CN105354438A CN201510909611.2A CN201510909611A CN105354438A CN 105354438 A CN105354438 A CN 105354438A CN 201510909611 A CN201510909611 A CN 201510909611A CN 105354438 A CN105354438 A CN 105354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field
charge
ground
dimensional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096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4438B (zh
Inventor
邹岸新
徐禄文
宫林
吴高林
王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096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4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4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4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4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4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Z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6Z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首先将复杂地形简化成起伏形式的三维地面,建立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模型;S2.选定地面任意一个计算点,利用矩量法所求的三维标称电场确定从该点回到导线表面的电力线;S3.设定输电导线表面的电荷密度初值,并求出从输电导线表面起且沿电力线的空间各点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S4.更新导线表面电荷密度,直至空间电荷密度平均值满足限定条件;S5.根据求得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计算复杂地面处的三维合成电场。本发明基于Deutecsh假设原理并结合矩量法,在计算过程考虑了复杂地形对三维合成电场的影响,可以实现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途经复杂地形时的电磁环境评估。

Description

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场的计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UltraHighVoltageDirectCurrent:特高压直流)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由于用电负荷距离能源基地较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远距离、点对点大容量输电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建成有多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由此带来的电磁环境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表征路特高压直流输电线电磁环境重要参数之一的合成电场。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合成电场的计算,国内外学者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有关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的计算主要采用经验公式法、Deutsch假设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其他数值计算方法。其中基于Deutsch假设的数值计算方法由于计算相对简单,且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该方法以列入了能源部编制的国家电力行业标准《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DL436-91)之中。但是在目前已有算法中都是假定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所经过的区域的地面为平地,地面情况单一,忽略地形起伏对合成电场的影响。但是实际输电线路所经过的区域地面情况呈现出多样性,既有平地,也有山丘、山谷等地形。根据现场实际测量发现,起伏的地面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合成电场影响较大。然而,截至目前还未发现有能够考虑复杂地形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因此,为实现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途经复杂地形时电磁环境的准确评估,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算法,能够将输电线路所经过区域的地面情况均考虑到计算因素中,最终实现复杂地面合成电场的三维计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该电场计算方法考虑了地形影响,能够将输电线路所经过区域的地面情况均考虑到计算因素中,提高了对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评估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将复杂地形简化成起伏形式的三维地面,建立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模型;
S2.选定地面任意一个计算点,利用矩量法所求的三维标称电场确定从该计算点回到导线表面的电力线;
S3.设定输电导线表面的电荷密度初值,并求出从输电导线表面起且沿电力线的空间各点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
S4.更新导线表面电荷密度,直至空间电荷密度平均值满足限定条件;
S5.根据求得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计算复杂地面处的三维合成电场。
进一步,步骤S1中将复杂地形简化成起伏形式的三维地面,是根据具体的地形进行简化,简化的原则是将复杂地形采用具有一定角度的多个平面的组合来表示。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建立的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模型为三维标称电场计算模型,该三维标称电场计算模型首先选定导线下方一段水平地面为镜像地面,同时假定镜像地面延伸至起伏地面内,其还包括确定的线路坐标参数和地形参数。
进一步,步骤S2中,利用三维标称电场确定从该点出发的电力线,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带电导线离散成分段的线电荷,在非镜像地面内部上以正六边形蜂窝状形式设置离散点电荷,同时依据镜像原理设置相应的镜像电荷并建立三维电场积分数学模型的离散方程;
S22.然后选定基函数为分域脉冲函数,按照配点法选权函数并在每个积分域求内积,形成矩阵方程;
S23.求解矩阵方程,计算电荷分布;
S24.计算匹配点最大电位误差,如果误差不满足要求,返回步骤S21重新对场源离散并设置离散电荷;如果满足要求进行下一步;
S25.利用优化方法对离散电荷开展进一步优化配置;
S26.设定一步长,利用步骤S24中满足最优电荷分布来确定步长终点坐标为:
x(i+1)=x(i)-step*Ex(i)/(Ex^2+Ey^2+Ez^2)^0.5(1)
y(i+1)=y(i)-step*Ey(i)/(Ex^2+Ey^2+Ez^2)^0.5(2)
z(i+1)=z(i)-step*Ez(i)/(Ex^2+Ey^2+Ez^2)^0.5(3)
式(1)(2)(3)中step为所选步长的大小,x(i)、y(i)、z(i)为步长起点坐标(即地面计算点),x(i+1)、y(i+1)、z(i+1)为步长终点坐标;Ex,Ey,Ez为步长起点处x.y,z三个方向的标称电场.
S27.将每一步长的终点作为下一步长的起点,重复步骤S26直至步长终点的标称电位满足导线电位边界条件,连接每一步的步长终点,形成从输电导线表面至地面计算点的电力线;
S28.重新选定地面任意一个计算点,重复步骤S26-S27直至所有地面计算点至导线表面的电力线确定完毕。
进一步,所述步骤S21中在非镜像地面内部上以正六边蜂窝状形式设置的离散点电荷与地表面垂直,同时对应的正六边蜂窝状的边长根据电场计算精度进行改变。
进一步,步骤S21中建立的三维电场积分数学模型的离散方程的场源包括导线电荷和非镜像地面内部电荷,同时方程还考虑了地形的影响,该离散方程如下:
其中为场点矢量,导线线源矢量,导线镜像线源矢量,非镜像地面内部点源矢量,镜像点源矢量,l为线电荷所存在区域,lj为镜像线电荷所在区域,q为离散点电荷。
进一步,步骤S22中,选定的基函数为分域脉冲函数,且函数式如下:
λ = Σ n = 1 N λ n f n - - - ( 5 )
进一步,步骤S22中,按照配点法选择的权函数如下:
其中表示离散源点至计算点的矢径,表示空间任意一点至计算点的矢径,当时,ωj=∞,当当时,ωj=0。
进一步,步骤S22中,矩阵方程的形成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首先,将前述式(5)代入前述式(4),得出电位积分方程的离散形式:
其次,在积分区域内对每个ωj与式(6)求内积,则有:
再次,根据δj函数性质及式(5)可以将式(7)简化成下式:
则有:
进一步,所述矩阵方程的系数Pji通过如下方法实现:若以P1Pi为起点,沿PPiPPj方向建立局部坐标u,并设线单元长度为L0,设线电荷密度τ在单元内按线性规律分布;则τ(u)=au+b(u的范围为(0,L0)),令l=xj-xi,m=yj-yi,n=zj-zi,Ei=l2+m2+n2,Fij=-2(l(xj-xi)+m(yj-yi)+n(zj-zi)),Gij=(xj-xi)2+(yj-yi)2+(zj-zi)2,对开展积分计算有:
P j i = L 0 4 πϵ 0 ( 2 E i + F i j 2 E i 3 ln F i j + 2 E i j + 2 E i ( E i j + F i j + G i j ) F i j + 2 E i G i j - E i + F i j + G i j - G i j E i ) + L 0 4 πϵ 0 ( - F i j 2 E i 3 ln F i j + 2 E i + 2 E i + F i j + G i j F i j + 2 E i G i j + E i + F i j + G i j - G i j E i .
进一步,步骤S24中,匹配点最大电位误差应当小于5%,如果大于5%,则重新布置离散电荷通过如下方法实现:根据校验电位误差对离散电荷的位置及个数进行设置:重新设置过程中,对误差较大的区域,以离散点电荷为正六边形的中心进行分裂,增加离散点电荷的数量来提高计算精度。
进一步,步骤S25中利用优化方法对离散电荷开展进一步优化配置,首先建立目标函数,本发明的目标函数通过求解场域边界上所有匹配点的已知电位和计算电位的差值平方之和的最小值来表示:
其中,为所有离散电荷在第i个匹配点处的电位;φ0i为第i个匹配点的已知电位,导线表面φ=U,非镜像地面上φ=0;式(9)具有如下约束条件:离散电荷的电量为自由变量;离散电荷的位置必须在无效计算场域内:
( x Q d - x o ) 2 + ( y Q d - y o ) 2 + ( z Q d - z o ) 2 < r - - - ( 10 )
zQ-f(zQ)<0i=m+1…n(11)
其中,式(10)和式(11)中,xQd,yQd,zQd为导线上电荷坐标,xo,yo,zo为子导线中心坐标,r为子导线半径,zQ为起伏地面地下离散电荷纵坐标,m为子导线数,并且采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式(9)中的极小值,从而求得最优的离散电荷。
进一步:步骤S26中其中XYZ三个方向的电场强度对应由以下公式求出:
E x = &Sigma; i = 1 n L 0 4 &pi; &epsiv; &Integral; 0 1 ( A t + B ) ( x - x i - n t ) Et 2 + F t + G d t + &Sigma; j = 1 m q j 4 &pi;&epsiv; 0 r 3 ( x - x j )
E y = &Sigma; i = 1 n L 0 4 &pi; &epsiv; &Integral; 0 1 ( A t + B ) ( y - y i - n t ) Et 2 + F t + G d t + &Sigma; j = 1 m q j 4 &pi;&epsiv; 0 r 3 ( y - y j )
E z = &Sigma; i = 1 n L 0 4 &pi; &epsiv; &Integral; 0 1 ( A t + B ) ( z - z i - n t ) Et 2 + F t + G d t + &Sigma; j = 1 m q j 4 &pi;&epsiv; 0 r 3 ( z - z j )
其中,i为离散线电荷个数,j为离散点电荷个数,L0为离散线电荷长度,A=aL0,B=b。x,y,z为待求点坐标,xi,yi,zi为线源坐标,xj,yj,zj为点源坐标。
进一步,步骤S3中,输电导线的电荷密度初值为输电导线表面设定的一点的两个电荷密度初值,即有:
正极导线表面取ρbiaom1+=2ρmbiaom2+=3ρm
负极导线表面取ρbiaom1-=1.5ρmbiaom2-=3ρm
其中:U为输电导线的运行电压,U0为输电导线的起晕电压,E求得的电力线步长节点上的三维标称电场。
进一步,步骤S3中,从输电导线表面起且沿电力线的空间各点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通过如下步骤计算:
S31.由矩量法求出各子输电导线表面最大场强的平均值E0,由Peek公式求出分裂导线的等效起晕场强Eq,得出输电导线表面的标量函数为Abiao=|E0/Eq|;
S32.由公式计算在不同输电导线表面电荷密度时电力线上各点的电荷密度;
S33.由公式计算在不同输电导线表面电荷密度时电力线上各点的标量函数A;
S34.由公式计算在不同输电导线表面电荷密度时电力线上所有点的平均电荷密度,在式(13)、(13)和(14)中,E为用矩量法求得的电力线上步长节点的三维标称电场。
进一步,更新导线表面电荷密度,直至空间电荷密度平均值满足限定条件,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设定 &rho; b i a o 3 = &rho; b i a o 2 + &rho; m - &rho; m 02 &rho; m 02 - &rho; m 01 ( &rho; b i a o 2 - &rho; b i a o 1 ) - - - ( 15 ) ,
其中ρbiao3为更新的输电导线表面的电荷密度,并计算对应于ρbiao3的经过电力线上所有点的平均电荷密度ρm03;当时,ρbiao3是导线表面电荷密度的真实值,否则ρbiao1=ρbiao2,ρbiao2=ρbiao3,并重复步骤S32至步骤S34直到成立。
进一步,步骤S5中,根据导线的电荷密度真实值ρm03对应的空间各点的标量函数A和三维标称电场E,由公式Es=AE计算复杂地面的三维合成电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基于Deutecsh假设原理并结合矩量法,在计算过程考虑了复杂地形对三维合成电场的影响,将起伏地形的因素引入能够大大提高对合成电场计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评估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地形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离散电荷设置和分裂;
图4为本发明中的三维模拟线电荷单元;
图5为本发明中的三维合成电场计算;
图6为本发明中的合成电场误差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将复杂地形简化成起伏形式的三维地面,建立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模型;
S2.选定地面任意一个计算点,利用矩量法所求的三维标称电场确定从该点回到导线表面的电力线;
S3.设定输电导线表面的电荷密度初值,并求出从输电导线表面起且沿电力线的空间各点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
S4.更新导线表面电荷密度,直至空间电荷密度平均值满足限定条件;
S5.根据求得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计算复杂地面处的三维合成电场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将复杂地形简化成起伏形式的三维地面,是根据具体的地形进行简化,简化的原则是将复杂地形利用具有一定角度的多个平面来组合而成,如图2所示。
所述步骤S1中建立三维标称电场计算模型,主要工作包括:确定线路坐标参数、地形参数;选定导线下方一段水平地面为镜像地面,并假定镜像地面延伸至起伏地面内。
步骤S2中,利用三维标称电场确定从该点出发的电力线,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带电导线离散成分段的线电荷,在非镜像地面内以正六边形蜂窝状形式设置离散点电荷(如图3所示),同时依据镜像原理设置相应的镜像电荷并建立三维电场积分数学模型的离散方程;
S22.然后选定基函数为分域脉冲函数,按照配点法选权函数并在每个积分域求内积,形成矩阵方程;
S23.求解矩阵方程,计算电荷分布
S24.计算匹配点最大电位误差,如果误差不满足要求,返回步骤S31重新对场源离散并设置离散电荷;如果满足要求进行下一步。
S25.利用优化方法对离散电荷开展进一步优化配置;
S26.设定一步长,利用步骤S34中满足要求的电荷分布来确定步长终点坐标为:
x(i+1)=x(i)-step*Ex(i)/(Ex^2+Ey^2+Ez^2)^0.5(1)
y(i+1)=y(i)-step*Ey(i)/(Ex^2+Ey^2+Ez^2)^0.5(2)
z(i+1)=z(i)-step*Ez(i)/(Ex^2+Ey^2+Ez^2)^0.5(3)
式(1)(2)(3)中step为所选步长的大小,x(i)、y(i)、z(i)为步长起点坐标(即地面计算点),x(i+1)、y(i+1)、z(i+1)为步长终点坐标;Ex,Ey,Ez为步长起点处x.y,z三个方向的标称电场。
S27.将每一步长的终点作为下一步长的起点,重复步骤S26直至步长终点的标称电位满足导线电位边界条件,连接每一步的步长终点,形成从输电导线表面至地面计算点的电力线;
S28.重新选定地面任意一个计算点,重复步骤S26-S27直至所有地面计算点至导线表面的电力线确定完毕。
步骤S21中在非镜像地面内部上以正六边蜂窝状形式设置离散的点电荷与地表面垂直设置,同时正六边蜂窝状的边长根据电场计算精度进行改变。
步骤S21中建立的三维电场积分数学模型离散方程的场源包括导线电荷和非镜像地面内部电荷,同时方程还考虑了地形的影响:
其中为场点矢量,导线线源矢量,导线镜像线源矢量,非镜像地面内部点源矢量,镜像点源矢量,l为线电荷所存在区域,lj为镜像线电荷所在区域,q为点电荷。
步骤S22中,选定的基函数为分域脉冲函数,如下:
&lambda; = &Sigma; n = 1 N &lambda; n f n - - - ( 5 )
步骤S22中,按照配点法选择的权函数如下:
其中表示离散源点至计算点的矢径,表示空间任意一点至计算点的矢径,当时,ωj=∞,当当时,ωj=0。
步骤S22中,矩阵方程的形成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首先,将式(5)代入式(4),得出电位积分方程的离散形式:
其次,在积分区域内对每个ωj与式(6)求内积,则有:
最后,根据δj函数性质及式(5)可以将(7)简化成下式:
则有:
本实施例中,所述矩阵方程的系数Pji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如图4所示,若以P1Pi为起点,沿PPiPPj方向建立局部坐标u,并设线单元长度为L0,设线电荷密度τ在单元内按线性规律分布则τ(u)=au+b(u的范围为(0,L0)),令l=xj-xi,m=yj-yi,n=zj-zi,Ei=l2+m2+n2,Fij=-2(l(xj-xi)+m(yj-yi)+n(zj-zi)),Gij=(xj-xi)2+(yj-yi)2+(zj-zi)2,对开展积分计算有:
P j i = L 0 4 &pi;&epsiv; 0 ( 2 E i + F i j 2 E i 3 ln F i j + 2 E i j + 2 E i ( E i j + F i j + G i j ) F i j + 2 E i G i j - E i + F i j + G i j - G i j E i ) + L 0 4 &pi;&epsiv; 0 ( - F i j 2 E i 2 ln F i j + 2 E i + 2 E i ( E i + F i j + G i j ) F i j + 2 E i G i j + E i + F i j + G i j - G i j E i
所述矩阵方程的系数Pji′采用式求出。
所述步骤S24中,匹配点最大电位误差应当小于5%,如果大于5%,则重新布置离散电荷通过如下方法实现:根据校验电位误差对离散电荷的位置及个数进行设置:重新设置过程中,对误差较大的区域,以离散点电荷为正六边形的中心进行分裂,增加离散点电荷的数量来提高计算精度。
所述步骤S25中利用优化方法对离散电荷开展进一步优化配置,首先建立目标函数,本发明的目标函数通过求解场域边界上所有匹配点的已知电位和计算电位的差值平方之和的最小值来表示:
其中,为所有离散电荷在第i个匹配点处的电位;φ0i为第i个匹配点的已知电位,导线表面φ=U,非镜像地面上φ=0;式(9)具有如下约束条件:离散电荷的电量为自由变量;离散电荷的位置必须在无效计算场域内:
( x Q d - x o ) 2 + ( y Q d - y o ) 2 + ( z Q d - z o ) 2 < r - - - ( 10 )
zQ-f(zQ)<0i=m+1…n(11)
其中,式(10)和(11)中,xQd,yQd,zQd为导线上电荷坐标,xo,yo,zo为子导线中心坐标,r为子导线半径,zQ为起伏地面地下离散电荷纵坐标,m为子导线数,并且采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式(9)中的极小值,从而求得最优的离散电荷。
所述步骤S26中,其中XYZ三个方向的电场强度对应由以下公式求出:
E x = &Sigma; i = 1 n L 0 4 &pi; &epsiv; &Integral; 0 1 ( A t + B ) ( X - x i - n t ) Et 2 + F t + G d t + &Sigma; j = 1 m q j 4 &pi;&epsiv; 0 r 3 ( x - x j )
E y = &Sigma; i = 1 n L 0 4 &pi; &epsiv; &Integral; 0 1 ( A t + B ) ( y - y i - n t ) Et 2 + F t + G d t + &Sigma; j = 1 m q j 4 &pi;&epsiv; 0 r 3 ( y - y j )
E z = &Sigma; i = 1 n L 0 4 &pi; &epsiv; &Integral; 0 1 ( A t + B ) ( z - z i - n t ) Et 2 + F t + G d t + &Sigma; j = 1 m q j 4 &pi;&epsiv; 0 r 3 ( z - z j )
其中,i为离散线电荷个数,j为离散点电荷个数,L0为离散线电荷长度,A=aL0,B=b。x,y,z为待求点坐标,xi,yi,zi为线源坐标,xj,yj,zj为点源坐标。
步骤S3中,输电导线的电荷密度初值为输电导线表面设定的一点的两个电荷密度初值,即:正极导线表面取ρbiaom1+=2ρmbiaom2+=3ρm,负极导线表面取ρbiaom1-=1.5ρmbiaom2-=3ρm,其中:U为输电导线的运行电压,U0为输电导线的起晕电压,E求得的电力线步长节点上的三维标称电场。
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从输电导线表面起且沿电力线的空间各点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通过如下步骤计算:
S31.由矩量法求出各子输电导线表面最大场强的平均值E0,由Peek公式求出分裂导线的等效起晕场强Eq,得出输电导线表面的标量函数为Abiao=|E0/Eq|;
S32.由公式计算在不同输电导线表面电荷密度时电力线上各点的电荷密度;
S33.由公式计算在不同输电导线表面电荷密度时电力线上各点的标量函数A;
S34.由公式计算在不同输电导线表面电荷密度时电力线上所有点的平均电荷密度,在式(12)、(13)和(14)中,E为用矩量法求得的电力线上步长节点的三维标称电场;
本实施例中更新导线表面电荷密度,直至空间电荷密度平均值满足限定条件,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设定 &rho; b i a o 3 = &rho; b i a o 2 + &rho; m - &rho; m 02 &rho; m 02 - &rho; m 01 ( &rho; b i a o 2 - &rho; b i a o 1 ) - - - ( 15 ) , 其中ρbiao3为更新的输电导线表面的电荷密度,并计算对应于ρbiao3的经过电力线上所有点的平均电荷密度ρm03;当时,ρbiao3是导线表面电荷密度的真实值,否则ρbiao1=ρbiao2,ρbiao2=ρbiao3,并重复步骤S152—S154直到 | &rho; b i a o - &rho; m &rho; b i a o | < 10 - 6 成立。
步骤S5中根据导线的电荷密度真实值ρm03对应的空间各点的标量函数A和三维标称电场E,由公式Es=AE计算复杂地面的三维合成电场。
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临近斜坡地面的±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利用本发明的算法来计算合成电场,其中输电导线对地高度为18M,极间距为22M,并且为6分裂线,分裂半径为0.45M,子输电导线的半径为0.0168M,(子输电导线是各个分裂的导线),斜坡起点位于正极输电导线下方并靠近输电走廊外11.8M处,并且测得该斜坡的坡度为16.15°。利用本发明方法对该实际线路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同时为验正本发明方法的有效性,在斜坡地面上选取测点(每隔2米选取一个测点,形成18行6列矩阵,共计108个测点)并利用合成电场测试仪进行测量,将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并给出误差分布图,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出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的最大误差仅为7.6%。因此,本发明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可以用于工程实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7)

1.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将复杂地形简化成起伏形式的三维地面,建立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模型;
S2.选定地面任意一个计算点,利用矩量法所求的三维标称电场确定从该计算点回到导线表面的电力线;
S3.设定输电导线表面的电荷密度初值,并求出从输电导线表面起且沿电力线的空间各点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
S4.更新导线表面电荷密度,直至空间电荷密度平均值满足限定条件;
S5.根据求得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计算复杂地面处的三维合成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复杂地形简化成起伏形式的三维地面,是根据具体的地形进行简化,简化的原则是将复杂地形采用具有一定角度的多个平面的组合来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建立的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模型为三维标称电场计算模型,该三维标称电场计算模型首先选定导线下方一段水平地面为镜像地面,同时假定镜像地面延伸至起伏地面内,其包括确定的线路坐标参数和地形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利用三维标称电场确定从该点出发的电力线,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带电导线离散成分段的线电荷,在非镜像地面内部上以正六边形蜂窝状形式设置离散点电荷,同时依据镜像原理设置相应的镜像电荷并建立三维电场积分数学模型的离散方程;
S22.然后选定基函数为分域脉冲函数,按照配点法选权函数并在每个积分域求内积,形成矩阵方程;
S23.求解矩阵方程,计算电荷分布;
S24.计算匹配点最大电位误差,如果误差不满足要求,返回步骤S21重新对场源离散并设置离散电荷;如果满足要求,则进行步骤S25;
S25.利用优化方法对离散电荷开展进一步优化配置;
S26.设定一步长,利用步骤S25中满足最优电荷分布来确定步长终点坐标为:
x(i+1)=x(i)-step*Ex(i)/(Ex^2+Ey^2+Ez^2)^0.5(1)
y(i+1)=y(i)-step*Ey(i)/(Ex^2+Ey^2+Ez^2)^0.5(2)
z(i+1)=z(i)-step*Ez(i)/(Ex^2+Ey^2+Ez^2)^0.5(3)
式(1)(2)(3)中step为所选步长的大小,x(i)、y(i)、z(i)为步长起点坐标(即地面计算点),x(i+1)、y(i+1)、z(i+1)为步长终点坐标;Ex,Ey,Ez为步长起点处x.y,z三个方向的标称电场;
S27.将每一步长的终点作为下一步长的起点,重复步骤S26直至步长终点的标称电位满足导线电位边界条件,连接每一步的步长终点,形成从输电导线表面至地面计算点的电力线;
S28.重新选定地面任意一个计算点,重复步骤S26-S27直至所有地面计算点至导线表面的电力线确定完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在非镜像地面内部上以正六边蜂窝状形式设置的离散点电荷与地表面垂直,同时对应的正六边蜂窝状的边长根据电场计算精度进行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建立的三维电场积分数学模型的离散方程的场源包括导线电荷和非镜像地面内部电荷,同时方程还考虑了地形的影响,该离散方程如下:
其中为场点矢量,导线线源矢量,导线镜像线源矢量,非镜像地面内部点源矢量,镜像点源矢量,l为线电荷所存在区域,lj为镜像线电荷所在区域,q为离散点电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选定的基函数为分域脉冲函数,且函数式如下:
&lambda; = &Sigma; n = 1 N &lambda; n f 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按照配点法选择的权函数如下:
其中表示离散源点至计算点的矢径,表示空间任意一点至计算点的矢径,当时,ωj=∞,当当时,ωj=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矩阵方程的形成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首先,将前述式(5)代入前述式(4),得出电位积分方程的离散形式:
其次,在积分区域内对每个ωj与式(6)求内积,则有:
再次,根据δj函数性质及式(5)可以将式(7)简化成下式:
则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方程的系数Pji通过如下方法实现:若以P1Pi为起点,沿PPiPPj方向建立局部坐标u,并设线单元长度为L0,设线电荷密度τ在单元内按线性规律分布;则τ(u)=au+b(u的范围为(0,L0)),令l=xj-xi,m=yj-yi,n=zj-zi,Ei=l2+m2+n2,Fij=-2(l(xj-xi)+m(yj-yi)+n(zj-zi)),Gij=(xj-xi)2+(yj-yi)2+(zj-zi)2。对开展积分计算有:
P j i = L 0 4 &pi;&epsiv; 0 ( 2 E i + F i j 2 E i 3 ln F i j + 2 E i j + 2 E i ( E i j + F i j + G i j ) F i j + 2 E i G i j - E i + F i j + G i j - G i j E i ) + L 0 4 &pi;&epsiv; 0 ( - F i j 2 E i 3 ln F i j + 2 E i + 2 E i ( E i + F i j + G i j ) F i j + 2 E i G i j + E i + F i j + G i j - G i j E i .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4中,匹配点最大电位误差应当小于5%,如果大于5%,则重新布置离散电荷通过如下方法实现:根据校验电位误差对离散电荷的位置及个数进行设置:重新设置过程中,对误差较大的区域,以离散点电荷为正六边形的中心进行分裂,增加离散点电荷的数量来提高计算精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5中利用优化方法对离散电荷开展进一步优化配置,首先建立目标函数,目标函数通过求解场域边界上所有匹配点的已知电位和计算电位的差值平方之和的最小值来表示:
其中,为所有离散电荷在第i个匹配点处的电位;φ0i为第i个匹配点的已知电位,导线表面φ=U,非镜像地面上φ=0;式(9)具有如下约束条件:离散电荷的电量为自由变量;离散电荷的位置必须在无效计算场域内:
( x Q d - x o ) 2 + ( y Q d - y o ) 2 + ( z Q d - z o ) 2 < r - - - ( 10 )
zQ-f(zQ)<0i=m+1…n(11)
其中,式(10)和式(11)中,xQd,yQd,zQd为导线上电荷坐标,xo,yo,zo为子导线中心坐标,r为子导线半径,zQ为起伏地面地下离散电荷纵坐标,m为子导线数,并且采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式(9)中的极小值,从而求得最优的离散电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6中其中XYZ三个方向的电场强度对应由以下公式求出:
E x = &Sigma; i = 1 n L 0 4 &pi; &epsiv; &Integral; 0 1 ( A t + B ) ( x - x i - n t ) Et 2 + F t + G d t + &Sigma; j = 1 m q j 4 &pi;&epsiv; 0 r 3 ( x - x j )
E y = &Sigma; i = 1 n L 0 4 &pi; &epsiv; &Integral; 0 1 ( A t + B ) ( y - y i - n t ) Et 2 + F t + G d t + &Sigma; j = 1 m q j 4 &pi;&epsiv; 0 r 3 ( y - y j )
E z = &Sigma; i = 1 n L 0 4 &pi; &epsiv; &Integral; 0 1 ( A t + B ) ( z - z i - n t ) Et 2 + F t + G d t + &Sigma; j = 1 m q j 4 &pi;&epsiv; 0 r 3 ( z - z j )
其中,i为离散线电荷个数,j为离散点电荷个数,L0为离散线电荷长度,A=aL0,B=b;x,y,z为待求点坐标,xi,yi,zi为线源坐标,xj,yj,zj为点源坐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输电导线的电荷密度初值为输电导线表面设定的一点的两个电荷密度初值,即有:
正极导线表面取ρbiaom1+=2ρmbiaom2+=3ρm
负极导线表面取ρbiaom1-=1.5ρmbiaom2-=3ρm
其中:U为输电导线的运行电压,U0为输电导线的起晕电压,E求得的电力线步长节点上的三维标称电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从输电导线表面起且沿电力线的空间各点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通过如下步骤计算:
S31.由矩量法求出各子输电导线表面最大场强的平均值E0,由Peek公式求出分裂导线的等效起晕场强Eq,得出输电导线表面的标量函数为Abiao=|E0/Eq|;
S32.由公式
计算在不同输电导线表面电荷密度时电力线上各点的电荷密度;
S33.由公式
计算在不同输电导线表面电荷密度时电力线上各点的标量函数A;
S34.由公式
计算在不同输电导线表面电荷密度时电力线上所有点的平均电荷密度,在式(13)、(13)和(14)中,E为用矩量法求得的电力线上步长节点的三维标称电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更新导线表面电荷密度,直至空间电荷密度平均值满足限定条件的具体过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设定 &rho; b i a o 3 = &rho; b i a o 2 + &rho; m - &rho; m 02 &rho; m 02 - &rho; m 01 ( &rho; b i a o 2 - &rho; b i a o 1 ) - - - ( 15 )
其中ρbiao3为更新的输电导线表面的电荷密度,并计算对应于ρbiao3的经过电力线上所有点的平均电荷密度ρm03;当时,ρbiao3是导线表面电荷密度的真实值,否则ρbiao1=ρbiao2,ρbiao2=ρbiao3,并重复步骤S32至步骤S34直到成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根据导线的电荷密度真实值ρm03对应的空间各点的标量函数A和三维标称电场E,由公式Es=AE计算复杂地面的三维合成电场。
CN201510909611.2A 2015-12-09 2015-12-09 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Active CN105354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9611.2A CN105354438B (zh) 2015-12-09 2015-12-09 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9611.2A CN105354438B (zh) 2015-12-09 2015-12-09 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4438A true CN105354438A (zh) 2016-02-24
CN105354438B CN105354438B (zh) 2018-09-04

Family

ID=5533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09611.2A Active CN105354438B (zh) 2015-12-09 2015-12-09 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443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9251A (zh) * 2016-04-13 2016-09-07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Uhvac输电线路地面工频电场三维屏蔽分析与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6021848A (zh) * 2016-05-04 2016-10-12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面合成电场屏蔽分析方法
CN106126942A (zh) * 2016-06-28 2016-11-16 清华大学 一种分区分层土壤中地中电流场分布的计算方法
CN107705217A (zh) * 2017-10-24 2018-02-16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交直流输电线路交叉跨越区域下方电场的计算方法
CN108519524A (zh) * 2018-03-19 2018-09-11 江苏伏波海洋探测科技有限公司 舰船静电场的基于点电源的深度换算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2849A (ja) * 2006-09-27 2008-04-10 Fujitsu Ltd 電磁界シミュレータおよび電磁界シミュレートプログラム
CN103810355A (zh) * 2014-03-12 2014-05-21 国家电网公司 变电站高压开关场工频电场三维分析方法
CN103984876A (zh) * 2014-06-11 2014-08-13 国家电网公司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复杂地形时的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CN103995986A (zh) * 2014-06-11 2014-08-20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模拟电荷法的起伏地面架空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计算方法
CN102368286B (zh) * 2011-10-21 2015-04-15 华北电力大学 直流输电线下小型接地物体表面合成电场的计算方法
CN104679953A (zh) * 2015-02-12 2015-06-03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户内变电站主变室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的快速计算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2849A (ja) * 2006-09-27 2008-04-10 Fujitsu Ltd 電磁界シミュレータおよび電磁界シミュレートプログラム
CN102368286B (zh) * 2011-10-21 2015-04-15 华北电力大学 直流输电线下小型接地物体表面合成电场的计算方法
CN103810355A (zh) * 2014-03-12 2014-05-21 国家电网公司 变电站高压开关场工频电场三维分析方法
CN103984876A (zh) * 2014-06-11 2014-08-13 国家电网公司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复杂地形时的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CN103995986A (zh) * 2014-06-11 2014-08-20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模拟电荷法的起伏地面架空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计算方法
CN104679953A (zh) * 2015-02-12 2015-06-03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户内变电站主变室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的快速计算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兆楠等: "直流输电线路三维离子流场的计算方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9251A (zh) * 2016-04-13 2016-09-07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Uhvac输电线路地面工频电场三维屏蔽分析与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5929251B (zh) * 2016-04-13 2018-09-04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Uhvac输电线路地面工频电场三维屏蔽分析与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6021848A (zh) * 2016-05-04 2016-10-12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面合成电场屏蔽分析方法
CN106021848B (zh) * 2016-05-04 2018-12-21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面合成电场屏蔽分析方法
CN106126942A (zh) * 2016-06-28 2016-11-16 清华大学 一种分区分层土壤中地中电流场分布的计算方法
CN106126942B (zh) * 2016-06-28 2018-08-21 清华大学 一种分区分层土壤中地中电流场分布的计算方法
CN107705217A (zh) * 2017-10-24 2018-02-16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交直流输电线路交叉跨越区域下方电场的计算方法
CN107705217B (zh) * 2017-10-24 2020-07-14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输电线路交叉跨越区域下方电场的计算方法
CN108519524A (zh) * 2018-03-19 2018-09-11 江苏伏波海洋探测科技有限公司 舰船静电场的基于点电源的深度换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4438B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4438A (zh) 一种考虑地形影响的uhvdc线路地面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CN107742015B (zh) 基于任意偶极-偶极装置的直流激电法三维数值模拟方法
CN105427190B (zh) 复杂地形时uhvac输电线路下方地面三维工频电场计算方法
CN103984876A (zh)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复杂地形时的合成电场计算方法
CN108763825B (zh) 一种模拟复杂地形的风场的数值模拟方法
CN102902844A (zh) 基于大数据量dem数据的子流域划分方法
CN107180450A (zh) 一种基于dem的河谷横断面形态的算法
CN104821013A (zh) 基于大地坐标系数字高程模型的地表面积提取方法及系统
CN104298841A (zh) 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洪水预报方法和系统
CN103954842B (zh) 一种确定大型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的方法
CN103995986A (zh) 基于模拟电荷法的起伏地面架空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计算方法
CN106680603A (zh) 一种计算直流输电线路三维离子流场的特征线方法
CN107679321A (zh) 一种高压交直流并线路混合电场的计算及优化方法
CN103955000A (zh) 一种三维电测深方法
CN108919266A (zh) 一种基于PSInSAR技术的桥梁安全预警方法
CN103455709B (zh) 一种用于数字高程模型的超分辨率方法及其系统
Abdulrahman Determination of the local geoid model in Duhok Region, University of Duhok Campus as a Case study
Zheng et al.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in Hubei Province based on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data
Blachowski et al. Application of GIS methods in assessing effects of mining activity on surface infrastructure
CN110197048A (zh) 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
CN103970837A (zh) 基于城市用地和竖向规划的不连续dem分类制作方法
CN101900765A (zh) 建立等效地网计算模型的方法
JP2005337746A (ja) 電気探査方法
CN106021848A (zh) 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面合成电场屏蔽分析方法
CN104008305B (zh) 用于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可发电风资源分布估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