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7067B - 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97067B CN105297067B CN201510782055.7A CN201510782055A CN105297067B CN 105297067 B CN105297067 B CN 105297067B CN 201510782055 A CN201510782055 A CN 201510782055A CN 105297067 B CN105297067 B CN 1052970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dioxide
- electrolyte
- anode
- multicell
- carbon monox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70—Assembli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70—Assembli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 C25B9/73—Assembli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of the filter-press typ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和装置,属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电解液为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阳极电解液为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阴极采用对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具有高选择性的金属电极,阳极采用惰性电极,电解反应过程中,水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二氧化碳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利用本项发明提供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和装置,可以将二氧化碳连续高效地电还原为一氧化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和装置,属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化学品,实现碳资源循环利用,是能源环境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合成气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础化工原料,其主要成份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目前,合成气主要由化石燃料进行生产,但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气体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因此,探索非化石燃料来源合成气的生产方法,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项发明采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制备合成气,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以可再生电能为电解电能,将二氧化碳、水电解还原为一氧化碳、氢气,然后将获得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在一起,制得合成气,所得合成气用于生产甲醇、石蜡、聚氨酯等下游化工产品。
从图1可以看出,以二氧化碳、水和可再生电能为基本要素制备合成气,需要解决的核心关键问题是:将二氧化碳连续高效地电还原为一氧化碳。
发明内容
为了将二氧化碳连续高效地电还原为一氧化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和装置,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如图2所示: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采用溶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为阴极电解液,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为阳极电解液,采用对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具有高选择性的电极材料为阴极,惰性电极为阳极,共同构成多室隔膜电解池。电解反应过程中,水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离子和氧气,氢离子经传质过程迁移到阴极室电解液中,参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本身有水生成,水可以在阴极上发生电还原反应,导致阴极上有氢气生成。
所述有机复合电解液包含四种功能组份:有机溶剂、有机支持电解质、质子导电增强剂和电催化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丙烯酯、N-甲基吡咯烷酮、碳酸二乙酯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所述有机支持电解质为季铵盐、氯化胆碱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组合的混合电解质;所述质子导电增强剂为三氟甲基乙醇、甲醇和苯酚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电催化剂为金属卟啉化合物、金属酞菁化合物、三羰基-2,4’-二联吡啶金属卤化物、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作为有机复合电解液中有机支持电解质的季铵盐,其化学结构式为:
R1、R2、R3、R4为C1-C5的碳氢链;X-为CF3SO3 -、ClO4 -、(CF3SO2)2N-、CF3COO-、H2PO4 -、HCO3 -、Cl-、HSO4 -、Br-;
作为有机复合电解液中有机支持电解质的氯化胆碱,其化学结构式为:
作为有机复合电解液中电催化剂的金属卟啉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M1为铁或钴元素,R1、R2、R3、R4为氢原子或C1-C5的碳氢链,或苯取代基;
作为有机复合电解液中电催化剂的金属酞菁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M2为铁、锰或铜元素;
作为有机复合电解液中电催化剂的三羰基-2,4’-二联吡啶金属卤化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M3为锰或铼元素,X为Cl、Br或I,R1、R2为氢原子或C1-C5的碳氢链;
作为有机复合电解液中电催化剂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其化学结构式为:
R1、R2为C1-C5的碳氢链;M、N为连接到碳氢链上的氢原子或官能团,官能团为:—CN、—NH2或—OH;X-为(CF3SO2)2N-、CF3COO-、CF3SO3 -、HCO3 -、HSO4 -、H2PO4 -、Br-、Cl-。
所述阳极电解液中的支持电解质为碳酸氢钾、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氢钾、磷酸氢钠、硫酸钾、硫酸钠或硫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所述阳极为氧化铱涂层钛阳极、IrO2·Ta2O5涂层钛阳极、玻碳电极或石墨电极。
所述阴极为Cu、Au、Ag、Zn电极中的任一种,或上述金属的合金。
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有机支持电解质溶入有机溶剂中,得到0.1~3.0mol/L的有机电解液,在有机电解液中按照所需浓度0.1~0.4mol/L加入质子导电增强剂,再按照所需浓度为0.01~0.2mol/L加入电催化剂,得到有机复合电解液,将二氧化碳溶于有机复合电解液中,使浓度达0.09~0.21mol/L,所得溶液被注入隔膜电解池阴极室中,将支持电解质浓度为0.1~2mol/L的水溶液注入隔膜电解池阳极室中;
步骤二,接通电解电源,控制电解电压为3.6~4.3V,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电解反应,这时水在阳极上发生电氧化反应,生成氢离子和氧气,生成的氢离子经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迁移到阴极,参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本身有水生成,导致阴极电解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水在阴极上发生电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因此,阴极上副产氢气。将阴极气相反应产物收集在储气罐中,用于生产下游产品。为了使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能够连续稳定地进行,本项发明采用了阴极电解液循环技术:将二氧化碳通入气体吸收塔中,用有机复合电解液溶解吸收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或接近饱和时,将这种溶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注入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的底部,与此同时,处于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上部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自动地从阴极室中流出,这种含有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引入气体吸收塔中,用于溶解吸收二氧化碳,所得含有饱和或接近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注入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底部,由此形成阴极电解液循环。控制有机复合电解液流入、流出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的速度,使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能够连续稳定地进行。
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
装置包括气体吸收塔1、阴极2、阳极3、储气罐4、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电解池通过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和阳极室的底部分别设有阴极2和阳极3,阳极室顶部设有水的入口,气体吸收塔1中流出的溶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的管道流入到阴极室的底部,阴极室上部的溶有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返回到气体吸收塔1的顶部,气体吸收塔1的侧面设有二氧化碳入口,阴极室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储气罐4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本项发明提出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可以在有机复合电解液中进行,同时,水的电氧化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由于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在有机复合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因此,在有机复合电解液中电还原二氧化碳,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的电流密度;
(2)本项发明提出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其阴极室电解液为有机复合电解液,这种电解液包含四种功能组份:有机溶剂、有机支持电解质、质子导电增强剂和电催化剂。本项发明所采用的有机溶剂具有很强的溶解二氧化碳能力,所采用的支持电解质具有很高的电化学稳定性,所采用的质子导电增强剂能够促进氢离子在有机电解液和离子交换膜中的迁移,所采用的电催化剂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的过电位。因此,在上述有机复合电解液中电还原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提高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的电流密度,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的过电位;
(3)本项发明采用了阴极电解液循环技术,可以使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在连续稳定的状态下进行。阴极电解液循环是这样实现的:在二氧化碳吸收塔中,用有机复合电解液溶解吸收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或接近饱和时,将溶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注入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底部,与此同时,处于阴极室上部的有机复合溶液不断地从阴极室中流出,这种含有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引入气体吸收塔中,用于溶解吸收二氧化碳,所得含有饱和或接近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注入到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底部,由此形成阴极电解液循环。通过控制有机复合电解液流入、流出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的速度,可以使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在连续稳定的状态下进行。
(4)本项发明提出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易于实现工业化应用。例如:可以通过增加电极室数量、增大电极室容积和扩大电极面积的方法,提高多室隔膜电解装置的生产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制备合成气的技术路线图;
图2是本发明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示意图。
图中:1-气体吸收塔,2-阴极,3-阳极,4-储气罐,5-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电解液为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阳极室电解液为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阴极采用对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具有高选择性的金属电极,阳极为惰性电极,电解反应过程中,阴极上有一氧化碳生成,同时副产氢气。
所述有机复合电解液包含四种功能组份:有机溶剂、有机支持电解质、质子导电增强剂和电催化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丙烯酯;所述有机支持电解质为四丁基高氯酸铵季铵盐;所述质子导电增强剂为三氟甲基乙醇;所述电催化剂为含铁卟啉化合物。
所述阳极电解液的支持电解质为硫酸。
所述阳极为IrO2·Ta2O5涂层钛阳极,阴极为Au。
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有机支持电解质溶入有机溶剂中,得到3.0mol/L的有机电解液,在有机电解液中按照所需浓度为0.1mol/L加入质子导电增强剂,再按照所需浓度为0.01mol/L加入电催化剂,得到有机复合电解液,将二氧化碳溶入有机复合电解液中,使浓度达0.09mol/L,所得溶液被注入隔膜电解池阴极室中,将支持电解质浓度为0.1mol/L的水溶液作为阳极电解液注入隔膜电解池阳极室中;
步骤二,接通电解电源,控制电解电压为4.3V,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当电解反应进行2小时时,测得生成一氧化碳的电流密度为430A/m2,生成一氧化碳的电流效率为91%;电解反应进行过程中,阴极电解液始终处于循环状态,从气体吸收塔中流出的含有饱和或接近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注入多室隔膜电解装置阴极室底部,与此同时,处于阴极室上部的有机复合电解液,不断地从阴极室中流出,这种含有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引入气体吸收塔中,用于溶解吸收二氧化碳,所得含有饱和或接近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注入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底部,由此形成阴极电解液循环。控制阴极电解液流入、流出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的速度,使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能够在连续稳定的状态下进行。
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其构成包括气体吸收塔1、阴极2、阳极3、储气罐4、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和阳极室的底部分别设有阴极2和阳极3,阳极室顶部设有水的入口,气体吸收塔1中流出的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的管道流入到阴极室的底部,阴极室上部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返回到气体吸收塔1的顶部,气体吸收塔1的侧面设有二氧化碳入口,阴极室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储气罐4连接。
实施例2
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电解液为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阳极室电解液为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阴极采用对电解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具有高选择性的金属电极,阳极为惰性电极,电解反应过程中,阴极上有一氧化碳生成,同时副产氢气。
所述有机复合电解液包含四种功能组份:有机溶剂、有机支持电解质、质子导电增强剂和电催化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所述有机支持电解质为氯化胆碱;所述质子导电增强剂为甲醇;所述电催化剂为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基磺酸盐。
所述阳极电解液的支持电解质为硫酸钠。
所述阳极为石墨电极,阴极为Ag。
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有机支持电解质溶入有机溶剂中,得到0.1mol/L的有机电解液,在有机电解液中按照所需浓度为0.4mol/L加入质子导电增强剂,再按照所需浓度为0.2mol/L加入电催化剂,得到有机复合电解液,将二氧化碳溶入有机复合电解液中,使浓度达0.21mol/L,所得溶液被注入隔膜电解池阴极室中,将支持电解质浓度为2mol/L的水溶液作为阳极电解液注入隔膜电解池阳极室中;
步骤二,接通电解电源,控制电解电压为3.6V,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当电解反应进行2小时时,测得生成一氧化碳的电流密度为410A/m2,生成一氧化碳的电流效率为93%;电解反应进行过程中,阴极电解液始终处于循环状态,从气体吸收塔中流出的含有饱和或接近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注入多室隔膜电解装置阴极室底部,与此同时,处于阴极室上部的有机复合电解液,不断地从阴极室中流出,这种含有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引入气体吸收塔中,用于溶解吸收二氧化碳,所得含有饱和或接近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注入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底部,由此形成阴极电解液循环。控制阴极电解液流入、流出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的速度,使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能够在连续稳定的状态下进行。
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其构成包括气体吸收塔1、阴极2、阳极3、储气罐4、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和阳极室的底部分别设有阴极2和阳极3,阳极室顶部设有水的入口,气体吸收塔1中流出的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的管道流入到阴极室的底部,阴极室上部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返回到吸收塔1的顶部,气体吸收塔1的侧面设有二氧化碳入口,阴极室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储气罐4连接。
实施例3
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电解液为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阳极室电解液为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阴极采用对电解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具有高选择性的金属电极,阳极为惰性电极,电解反应过程中,阴极上有一氧化碳生成,同时副产氢气。
所述有机复合电解液包含四种功能组份:有机溶剂、有机支持电解质、质子导电增强剂和电催化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二乙酯;所述有机支持电解质为四丁基高氯酸铵季铵盐;所述质子导电增强剂为苯酚;所述电催化剂为酞菁铁。
所述阳极电解液的支持电解质为碳酸氢钾。
所述阳极为玻碳电极,阴极为Cu/Zn合金电极。
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有机支持电解质溶入有机溶剂中,得到0.2mol/L的有机电解液,在有机电解液中按照所需浓度为0.4mol/L加入质子导电增强剂,再按照所需浓度为0.03mol/L加入电催化剂,得到有机复合电解液,将二氧化碳溶入有机复合电解液中,使浓度达0.11mol/L,所得溶液被注入隔膜电解池阴极室中,将支持电解质浓度为0.3mol/L的水溶液作为阳极电解液注入隔膜电解池阳极室中;
步骤二,接通电解电源,控制电解电压为4.3V,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当电解反应进行2小时时,测得生成一氧化碳的电流密度为430A/m2,生成一氧化碳的电流效率为93%;电解反应进行过程中,阴极电解液始终处于循环状态,从气体吸收塔中流出的含有饱和或接近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注入多室隔膜电解装置阴极室底部,与此同时,处于阴极室上部的有机复合电解液,不断地从阴极室中流出,这种含有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引入气体吸收塔中,用于溶解吸收二氧化碳,所得含有饱和或接近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注入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底部,由此形成阴极电解液循环。控制阴极电解液流入、流出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的速度,使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能够在连续稳定的状态下进行。
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其构成包括气体吸收塔1、阴极2、阳极3、储气罐4、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和阳极室的底部分别设有阴极2和阳极3,阳极室顶部设有水的入口,气体吸收塔1中流出的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的管道流入到阴极室的底部,阴极室上部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返回到气体吸收塔1的顶部,吸收塔1的侧面设有二氧化碳入口,阴极室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储气罐4连接。
实施例4
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电解液为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阳极室电解液为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阴极采用对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具有高选择性的金属电极,阳极为惰性电极,电解反应过程中,阴极上有一氧化碳生成,同时副产氢气。
所述有机复合电解液包含四种功能组份:有机溶剂、有机支持电解质、质子导电增强剂和电催化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质量比为1:1的碳酸二乙酯和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物;所述有机支持电解质为质量比为1:1的四丁基高氯酸铵季铵盐和氯化胆碱混合物;所述质子导电增强剂为质量比为1:1:1的三氟甲基乙醇、甲醇和苯酚混合物;所述电催化剂为质量比1:1的酞菁铜和三羰基-2,4’-二联吡啶锰氯化物混合物。
所述支持电解质为质量比为1:1:1的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钾混合物。
所述阳极为氧化铱涂层钛阳极,阴极为Cu电极。
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有机支持电解质溶入有机溶剂中,得到2.8mol/L的有机电解液,在有机电解液中按照所需浓度为0.3mol/L加入质子导电增强剂,再按照所需浓度为0.2mol/L加入电催化剂,得到有机复合电解液,将二氧化碳溶入有机复合电解液中,使浓度达0.21mol/L,所得溶液被注入隔膜电解池阴极室中,将支持电解质浓度为2mol/L的水溶液作为阳极电解液注入隔膜电解池阳极室中;
步骤二,接通电解电源,控制电解电压为4.0V,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当电解反应进行2小时时,测得生成一氧化碳的电流密度为493A/m2,生成一氧化碳的电流效率为94%;电解反应进行过程中,阴极电解液始终处于循环状态,从气体吸收塔中流出的含有饱和或接近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注入多室隔膜电解装置阴极室底部,与此同时,处于阴极室上部的有机复合电解液,不断地从阴极室中流出,这种含有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引入气体吸收塔中,用于溶解吸收二氧化碳,所得含有饱和或接近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机复合电解液被再次注入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的底部,由此形成阴极电解液循环。控制阴极电解液流入、流出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的速度,使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能够在连续稳定的状态下进行。
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其构成包括气体吸收塔1、阴极2、阳极3、储气罐4、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和阳极室的底部分别设有阴极2和阳极3,阳极室顶部设有水的入口,吸收塔1中流出的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的管道流入到阴极室的底部,阴极室上部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返回到气体吸收塔1的顶部,吸收塔1的侧面设有二氧化碳入口,阴极室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储气罐4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电解液为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阳极室电解液为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阴极采用对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具有高选择性的电极材料,阳极采用惰性电极,电解反应过程中,阴极上有一氧化碳生成,同时副产氢气;
所述有机复合电解液包含四种功能组份:有机溶剂、有机支持电解质、质子导电增强剂和电催化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丙烯酯、N-甲基吡咯烷酮、碳酸二乙酯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所述有机支持电解质为季铵盐、氯化胆碱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组合的混合电解质;所述质子导电增强剂为三氟甲基乙醇、甲醇和苯酚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电催化剂为金属卟啉化合物、金属酞菁化合物、三羰基-2,4’-二联吡啶金属卤化物、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电解质为碳酸氢钾、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氢钾、磷酸氢钠、硫酸钾、硫酸钠或硫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为氧化铱涂层钛阳极、IrO2·Ta2O5涂层钛阳极、玻碳电极或石墨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为Cu、Au、Ag、Zn电极中的任一种,或上述金属的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有机支持电解质溶入有机溶剂中,得到0.1~3.0mol/L的有机电解液,在有机电解液中按照所需浓度为0.1~0.4mol/L加入质子导电增强剂,再按照所需浓度为0.01~0.2mol/L加入的电催化剂,得到有机复合电解液,将二氧化碳溶于有机复合电解液中,使浓度达0.09~0.21mol/L,制备得到的阴极电解液被注入隔膜电解池阴极室中,将支持电解质浓度为0.1~2mol/L的水溶液作为阳极电解液注入隔膜电解池阳极室中;
步骤二,接通电解电源,控制电解电压为3.6~4.3V,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电解反应,这时水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离子和氧气,生成的氢离子经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迁移到阴极,参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6.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气体吸收塔(1)、阴极(2)、阳极(3)、储气罐(4)、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采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5)将电解池分隔成多个电极室,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相间排布的多室隔膜电解池,阴极室和阳极室的底部分别设有阴极(2)和阳极(3),阳极室顶部设有水溶液入口,吸收塔(1)中的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的管道流入到阴极室的底部,阴极室中的溶有二氧化碳的有机复合电解液通过阴极电解液循环装置返回到吸收塔(1)的顶部,吸收塔(1)的侧面设有二氧化碳入口,阴极室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储气罐(4)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82055.7A CN105297067B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82055.7A CN105297067B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97067A CN105297067A (zh) | 2016-02-03 |
CN105297067B true CN105297067B (zh) | 2018-02-09 |
Family
ID=5519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82055.7A Active CN105297067B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970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6209451A1 (de) * | 2016-05-31 | 2017-11-30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lektrochemischen Nutzung von Kohlenstoffdioxid |
DE102016217730A1 (de) * | 2016-09-16 | 2018-03-22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CO2-Elektrolyseverfahren |
CN107841762B (zh) * | 2016-09-19 | 2020-01-2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用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DE102016220297A1 (de) * | 2016-09-27 | 2018-03-29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lektrochemischen Verwertung von Kohlenstoffdioxid |
CN112543821A (zh) * | 2018-07-10 | 2021-03-23 | 塞彭公司 | 用于从含co2的气体生产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方法和系统 |
EP3966364A4 (en) * | 2019-05-05 | 2024-10-16 | The 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Univ Of Toronto | CONVERSION OF CARBONATE INTO SYNGAS OR PRODUCTS IN AN ELECTROLYSIS CELL |
CN110344071B (zh) * | 2019-08-14 | 2020-11-17 | 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电还原co2装置和方法 |
CN110983357A (zh) * | 2019-12-04 | 2020-04-10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同时副产氯气、碳酸氢盐的三室隔膜电解方法 |
CN112813453A (zh) * | 2020-10-30 | 2021-05-18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种将co2转化为co的低成本电化学反应装置 |
CN113834224B (zh) * | 2021-09-29 | 2023-10-31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于太阳能的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
TWI804161B (zh) * | 2022-01-18 | 2023-06-01 |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二氧化碳的電解系統及方法 |
CN114645290B (zh) * | 2022-02-25 | 2023-06-30 | 东南大学 | 一种co2捕集与电再生同步转化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35007B1 (en) * | 2008-02-26 | 2009-05-19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Multiple chamber dual channel infrared gas detection system |
CN102181876A (zh) * | 2011-03-30 | 2011-09-14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与装置 |
CN102190573A (zh) * | 2011-03-30 | 2011-09-21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甲酸的方法 |
CN103649374A (zh) * | 2011-07-06 | 2014-03-19 | 液体光有限公司 | 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羧酸、乙二醇和羧酸盐 |
CN205329170U (zh) * | 2015-11-16 | 2016-06-22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 |
-
2015
- 2015-11-16 CN CN201510782055.7A patent/CN1052970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35007B1 (en) * | 2008-02-26 | 2009-05-19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Multiple chamber dual channel infrared gas detection system |
CN102181876A (zh) * | 2011-03-30 | 2011-09-14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与装置 |
CN102190573A (zh) * | 2011-03-30 | 2011-09-21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甲酸的方法 |
CN103649374A (zh) * | 2011-07-06 | 2014-03-19 | 液体光有限公司 | 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羧酸、乙二醇和羧酸盐 |
CN205329170U (zh) * | 2015-11-16 | 2016-06-22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Au 和Ag 电极上CO2 电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对比;王晓春 等;《过程工程学报》;20141231;第14卷(第6期);第961-966页 * |
CO2在离子液体/有机溶剂/水复合电解液中电催化还原;杨冬伟 等;《化学工程》;20150930;第43卷(第9期);第1-5页 * |
The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a continuous reactor;HUI LI et al.,;《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20051231;第35卷;第955-96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97067A (zh) | 2016-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97067B (zh) | 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方法和装置 | |
Yan et al. | Innovative electrochemical strategie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electricity input to electricity output | |
US1208347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fuel through CO2 capture and water splitting | |
CN102190573B (zh) | 一种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甲酸的方法 | |
CN107849714A (zh) | 具有质子供体单元的用于电化学利用二氧化碳的电解系统和还原方法 | |
EP3380653A1 (de) | Elektrolyse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elektrochemischen ethylenoxiderzeugung | |
CN113518837B (zh) | 氨制造装置和氨制造方法 | |
CN110983357A (zh) | 一种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同时副产氯气、碳酸氢盐的三室隔膜电解方法 | |
US20080245660A1 (en) |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carbon dioxide capture | |
US10458024B2 (en) |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device | |
Yuan et al. |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of electrolyzers for large-scale CO2 electroreduction | |
CN205329170U (zh) | 一种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一氧化碳的多室隔膜电解装置 | |
CN106532079B (zh) | 一种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 |
Dominguez-Ramos et al. |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Power-to-Synthetic Natural Gas by Photovoltaic solar powered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 |
US9145614B2 (en) | Membrane reactor | |
CN104919088A (zh) | 由二氧化碳生产羧酸的综合方法 | |
KR20140032345A (ko) | 전해조 | |
CN104313631A (zh) | 一种相界面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913851B (zh) | 在有机电解液中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同时副产氯气和金属氢氧化物的双极膜电解方法 | |
US2021028511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Util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 |
CN111373076A (zh) | 具有混合价Cu4O3催化剂的乙烯选择性电极 | |
Rabiee et al. | Microtubular electrodes: An emerging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for electrocatalysis, bioelectrochemical and 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s | |
Xu et al. | Review on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transformation with bipolar membranes | |
Zhou et al. | Advancements in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 A review on CO2 mass transport enhancement strategies | |
Bai et al. | Bioinspired Hydrophobicity for Enhancing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