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8376A - 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8376A
CN105288376A CN201510858790.1A CN201510858790A CN105288376A CN 105288376 A CN105288376 A CN 105288376A CN 201510858790 A CN201510858790 A CN 201510858790A CN 105288376 A CN105288376 A CN 105288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prepa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587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uazhic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uazhic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uazhic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uazhic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587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8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8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837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为称取如下原料:熟地、细辛、鹿角、三棱、羌活、白芥子、当归、肉桂、黄芪、赤芍、防风、鸡血藤、桑寄生、木香、党参、枳壳、甘草;将各原料分别处理,混合、过滤、浓缩,添加辅料制成临床需要的中药成品制剂。该方法制备的制剂的药效稳定、方便服用,制剂工艺先进而且简便、成本低,能够更好地转化成工业化生产,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此外,该中药制剂对雷诺病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调理和治疗相结合、标本兼治、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等显著的技术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雷诺病又称雷诺氏症,是指患者在冬季会发生手指或是脚趾的麻木刺痛,皮肤苍白发紫。尤其是在受到寒冷刺激如冷水时,雷诺氏症的症状更加的明显。雷诺氏症症状严重的患者会有肢端皮肤的萎缩或是手指头溃烂的现象。医学上称为雷诺氏症或是雷诺现象,也叫做肢端动脉痉挛症。
本病病因至今未完全明了,但多数学者认为与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在寒冷刺激或精神兴奋等因素作用下,末梢动脉痉挛缓解而细小静脉仍处于痉挛时,血流缓慢,血液在乳头血管内淤滞,氧含量降低,皮肤呈发绀颜色,当寒冷等因素消失时,手指血管呈反应性扩张而充血,皮肤呈潮红颜色,以后恢复正常肤色。
古人曰:“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中医认为气虚血瘀、阳虚寒盛为发病的主要因素,而情志刺激和寒邪乘袭为发病的重要条件。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血行不畅而发生淤滞,正如清代王清任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瘀血脉络则发本病;素体阳虚,寒自内生,寒盛则血凝涩,血流不畅而发病;情志刺激导致人体肝气郁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阻塞,脏腑功能紊乱,其中以郁怒为最,郁怒为阴邪,《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寒邪外淫经络,令血凝涩而不流,内外合邪,则脉络气血瘀阻而发病。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阳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雷诺病的辨证论治:
1、脾肾阳虚:主证:肢端发凉,冰冷,呈苍白或淡红色,受寒冷或情绪刺激即发病,冬季加重,夏季缓解,苔薄白,舌质淡,脉微细。
治法:益气温经,和营通络。
2、阳虚寒凝:主证:肢端厥冷,肤色苍白,发作频繁,以冬季为著,面色苍白,畏寒喜暖,小便清利,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脉迟细或沉细。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3、气滞血瘀:主证:间歇性发作,手足指苍白发冷,渐转青紫,伴麻木,刺痛感,得温缓解,苔白,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4、气虚血瘀:主证:发作呈持续状态,患肢皮肤干燥,脱屑,萎维或增厚,指甲吴纵向弯曲,畸形,指垫消瘦,末节指骨脱钙,指尖溃疡,延及指甲下,指甲和甲床分离,疼痛剧烈,甚则肢端坏疽,舌暗紫而淡,边有瘀斑,脉涩而沉。
治法:益气活血,温经通脉。
5、瘀热阻络:主证:血瘀日久化热,热聚生毒而至手指或足趾局部发生轻清溃疡,甚或发生局部坏疽,指趾发热,发红,肿胀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使该方法所制备的中药制剂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克服传统中药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从自创的经验组方出发,结合现代制药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实践的效果,对组方进行反复试验、摸索和改造,最终获得一个全新的中药组方和一套先进的制备方法,该组方不但可以利用现代制药工业技术进行临床制剂的批量生产,而且对雷诺病疗效十分显著。该中药组方为(以重量份计):
熟地7-23份、细辛6-30份、鹿角4-12份、三棱7-33份、羌活6-22份、白芥子6-19份、当归7-37份、肉桂7-24份、黄芪12-36份、赤芍6-21份、防风6-26份、鸡血藤11-32份、桑寄生9-30份、木香5-17份、党参6-24份、枳壳7-19份、甘草6-13份。
进一步的,从组方范围内优选出来的具有优异表现的组方配比为(以重量份计):熟地15份、细辛18份、鹿角7份、三棱19份、羌活14份、白芥子12份、当归22份、肉桂15份、黄芪24份、赤芍14份、防风16份、鸡血藤21份、桑寄生20份、木香11份、党参16份、枳壳13份、甘草9份。
进一步的,从组方范围内优选出来的具有优异表现的组方配比为(以重量份计):熟地17份、细辛19份、鹿角7份、三棱17份、羌活15份、白芥子15份、当归24份、肉桂14份、黄芪22份、赤芍14份、防风18份、鸡血藤20份、桑寄生22份、木香12份、党参13份、枳壳12份、甘草11份。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熟地7-23份、细辛6-30份、鹿角4-12份、三棱7-33份、羌活6-22份、白芥子6-19份、当归7-37份、肉桂7-24份、黄芪12-36份、赤芍6-21份、防风6-26份、鸡血藤11-32份、桑寄生9-30份、木香5-17份、党参6-24份、枳壳7-19份、甘草6-13份;
(2)将鹿角、甘草分别粉碎,炒制磨细,过70-120目筛,得细粉a,备用;
(3)将木香、熟地分别粉碎,研磨,过70-120目筛,得细粉b,备用;
(4)将细辛、三棱、羌活、当归、肉桂、防风、桑寄生、枳壳分别粉碎混合,加入初始药材5-17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5-24小时,回流煎煮1-6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4-13倍重量的蒸馏水,回流煎煮1-5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浓缩液备用;
(5)将白芥子、黄芪、赤芍、鸡血藤、党参,分别粉碎混合,加3-11倍重量的浓度55-75%的乙醇,浸泡4-16小时,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浓缩液备用;
(6)将步骤(4)和(5)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36-1.40的中药浸膏,真空干燥至干浸膏,粉碎磨细,过70-120目筛,获得细粉c,备用;
(7)将细粉a、b和细粉c混合均匀,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需要的中药成品制剂。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制剂为丸剂(含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丹剂、酒剂、酊剂、冲剂、片剂、胶囊剂(含软胶囊)、颗粒剂、散剂、糖浆剂、浸膏剂、锭剂、露剂、胶剂、茶剂或汤剂。
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上述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雷诺病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原料药材的性质和功效:
熟地: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细辛: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鹿角: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花鹿角)、“鹿角脱盘”。味咸,性温;归肝、肾经;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
三棱: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羌活: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肉桂: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赤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防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风,胜湿,止痉。
鸡血藤: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的干燥藤茎。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通络。
桑寄生: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
木香: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党参: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西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枳壳: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
本发明中药组方是以黄芪、鸡血藤、桑寄生、当归、三棱为君药,利尿托毒、活血通络、补肾强骨、祛风除湿、补血活血、消积止痛;以熟地、细辛、党参、防风为臣药,滋阴补血、通窍止痛、补中益气、解表祛风;以羌活、白芥子、赤芍、鹿角为佐药,除湿止痛、温中散寒、清热凉血、行血消肿;以肉桂、木香、枳壳为使药,活血通经、行气止痛、理气宽中;以甘草调和君臣佐使诸药性质,使诸药相互配合、协同作用、阴阳和谐、表里互用,从而达到利尿托毒、活血通络、补肾强骨、祛风除湿、补血活血、消积止痛、滋阴补血、补中益气、解表祛风、行血消肿、理气宽中等功效,对雷诺病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具体数据见后续的临床试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生产的中药制剂具有调理和治疗相结合、标本兼治、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等显著的技术优势;此外,其制剂的药效稳定、方便服用,制剂工艺先进而且简便、成本低,能够更好地转化成工业化生产,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检验本发明中药组方和制备工艺的合理性、可行性,后续的各种实验提供受试药品,发明人选取了几组有代表性的原料配比进行了颗粒剂的实践生产。这几组原料配比分别为组方原料范围内的任意值和两个优选配比,分别编号为A、B、C。各组原料配比如表1所示。
表1各组原料配比表
(1)按表1所示各组方原料的重量配比分别称取熟地、细辛、鹿角、三棱、羌活、白芥子、当归、肉桂、黄芪、赤芍、防风、鸡血藤、桑寄生、木香、党参、枳壳、甘草等各味中药材;
(2)将鹿角、甘草分别粉碎,炒制磨细,过90目筛,得细粉a,备用;
(3)将木香、熟地分别粉碎,研磨,过90目筛,得细粉b,备用;
(4)将细辛、三棱、羌活、当归、肉桂、防风、桑寄生、枳壳分别粉碎混合,加入初始药材13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15小时,回流煎煮4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9倍重量的蒸馏水,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浓缩液备用;
(5)将白芥子、黄芪、赤芍、鸡血藤、党参,分别粉碎混合,加8倍重量的浓度65%的乙醇,浸泡8小时,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浓缩液备用;
(6)将步骤(4)和(5)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36-1.40的中药浸膏,真空干燥至干浸膏,粉碎磨细,过90目筛,获得细粉c,备用;
(7)将细粉a、b和细粉c混合均匀,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为:0.627g生药/g颗粒剂。
试验例1: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毒性试验
(一)急性毒性试验
1、受试药品: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造的颗粒剂,加纯化水调制成所需浓度的稀糊,备用。
2、试验动物:普通级LACA小鼠,体重25g±3g,雌雄各半,雌性小鼠均无孕。由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3、给小鼠灌胃本发明中药颗粒剂,当灌胃剂量达到722.8g生药/kg剂量时,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2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
4、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颗粒剂的最大给药量为722.8g生药/kg/d(LD50>722.8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每日临床用药总量为0.47g生药/kg/d;按体重计,小鼠灌胃本发明颗粒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1537.9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二)长期毒性试验
1、试验目的:观察试验动物在长期食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后的毒性反应,评估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基本安全性。
2、试验材料:
(1)动物: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120只,初始体重233±12g,雌雄各半,雌性大鼠均无孕。由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造的颗粒剂,加纯化水调制成所需浓度的稀糊,备用。单位体重给药量按临床用药量的20倍计算(临床用药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给药量为9.4g生药/kg/d。
3、试验方法
(1)将120只SD大鼠分成4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试验动物雌雄分笼饲养,每笼5只,定量喂食(每笼1350-1550g/周),基础饲料为实验鼠全价颗粒饲料,自由饮水。实验温度(22±2)℃,湿度60%-80%。自然光照明暗周期。SD大鼠购入后,在本实验室饲养条件下适应2周,观察一般行为表现。试验前测量动物摄食量,选出合格的大鼠。
(2)给药方法
用实施例1所制颗粒剂调制的稀糊,分别对其中3组SD大鼠分别灌胃给药,每日2次,每次体积为0.2ml/10g体重,连续给药26周。剩余一组为对照组,按同样方法灌胃生理盐水。试验动物每周称体重1次,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在第13周给药后24h,每组处死10只,雌雄各半,观察并检测各项指标;余下的继续给药观察至26周,最后1次给药后24h,每组再处死10只,雌雄各半,观察并检测各项指标;余下的10只进行8周恢复期观察。
(3)检测项目及时间
一般检查:每天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动态反应,行为活动,饮食量的变化,排便情况,眼睛及孔道分泌物,毛色,清洁度等。体重变化情况及摄食量每周测定1次。
血液学检查:给药后第13、26周及停药恢复期末(第34周)分别检测下列指标: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相对计数(LY)、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相对计数(NE)、单核细胞相对计数(Mon)和凝血时间(CT)。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给药后第13、26周及停药恢复期末(第34周)分别检测下列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S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总蛋白质(TP)、血糖(GLU)、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肌酐(Crea)、尿酸(UA)、血钠(Na+)、血钾(K+)、血钙(Ca+)以及β2-微球蛋白。
尿生化学和尿液常规检查:给药后第13、26周及停药恢复期末(第34周)各测1次。动物代谢笼单笼饲养收取24h尿,试验前禁食过夜,检测尿胆红素(BIL)、葡萄糖(GLU)、酮体(KET)、蛋白质、PH值、尿胆原(URO)、尿隐血(BLO)、亚硝酸盐(NIT)、比重及白细胞(WBC);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尿β2-MG(肾小管功能障碍敏感指标)。
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各脏器进行肉眼检查,将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脾脏、脑、肾上腺、胸腺、甲状腺、胰腺、子宫、卵巢、睾丸等器官取出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脏器重量/体重)。对上述脏器及脊髓、胸腺、膀胱、骨髓(胸骨)、十二指肠、胃、回肠、胰腺、脑垂体、视神经、淋巴结、结肠和直肠等用光镜进行组织学检查。
4、试验结果
一般观察所有大鼠均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情况;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尿生化学、尿液常规检查、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本发明中药颗粒剂对SD大鼠是没有任何长期毒性和延迟作用的,鉴于其为人服用量的20倍比例,所以可以推测该颗粒剂供患者服用是安全的。
试验例2: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药效学实验
1、本品对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比浊法)
取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药利血平片0.0009g/kg组;本发明实施例1所生产的编号为B的颗粒剂(规格为:0.627g生药/g颗粒剂)18.8g/kg、9.4g/kg、4.7g/kg组(临床日用量的40、20、10倍);本发明实施例1所生产的编号为C的颗粒剂(规格为:0.627g生药/g颗粒剂)18.8g/kg、9.4g/kg、4.7g/kg组(临床日用量的40、20、10倍),共8组,每组10只。受试药物用蒸馏水配制成混悬液,大鼠ig给药15ml/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lh,器械用2%桂油一石油醚硅化,戊巴比妥钠麻醉,主动脉取血,枸橼酸钠9:1抗凝,1500转离心20min上清为富血小板血浆(PRP),4000转离心20min上清为贫血小板血浆(PRP),校正血小板聚集仪,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以±SD表示,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组间t检验。各组动物末次给药后1h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如表2所示。
表2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SD,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利血平组相比较P<0.05。
从表2所列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制剂各剂量组和利血平组动物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其作用效果优于利血平。
2、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首先制备抗血清:取雄性大鼠8只,每只均以卵清蛋白Img、氢氧化铝lOmg、盐水1ml混合均匀ip,进行初次免疫,第10天重复进行加强免疫,于第14d采血,离心取血清,置-4℃冰箱备用。以同种大鼠80只,随机分对照组;阳性对照药利血平片0.0009g/kg组;本发明实施例1所生产的编号为B的颗粒剂(规格为:0.627g生药/g颗粒剂)18.8g/kg、9.4g/kg、4.7g/kg组(临床日用量的40、20、10倍);本发明实施例1所生产的编号为C的颗粒剂(规格为:0.627g生药/g颗粒剂)18.8g/kg、9.4g/kg、4.7g/kg组(临床日用量的40、20、10倍),共8组,每组10只。受试药物用蒸馏水配制成混悬液,大鼠ig给药15ml/kg,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蒸馏水,大鼠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于给药第5天剃去大鼠背部的毛,在脊中线两侧分别以1:5血清皮内注射0.1ml,形成皮丘。致敏48h,于最后一次给药1h,iv1%伊文思兰(内含5%卵清蛋白)1.5ml。30min后处死大鼠,剪下带有蓝斑的皮肤,剪碎加入盛有5ml丙酮-生理盐水(7:3)试管内,浸泡24h,离心后取上清液,于波长610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以±SD表示,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组间t检验。各组动物末次给药后1小时吸光度值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皮肤被动过敏的影响(±SD,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利血平组相比较P<0.05。
从表3所列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制剂所有剂量组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利血平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显著优于利血平,提示本发明中药制剂在治疗雷诺病时会有明显效果。
3、小鼠自发活动试验
取KM小鼠8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阳性组(阿立哌唑片)、本发明实施例1所生产的编号为B的颗粒剂(规格为:0.627g生药/g颗粒剂)18.8g/kg、9.4g/kg、4.7g/kg组(临床日用量的40、20、10倍)、本发明实施例1所生产的编号为C的颗粒剂(规格为:0.627g生药/g颗粒剂)18.8g/kg、9.4g/kg、4.7g/kg组(临床日用量的40、20、10倍),共8组,连续灌胃给药5天,观察第1次灌胃给药后和末次灌胃给药后小鼠的自发活动(站立次数和走动次数)情况,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评价供试品镇静作用,结果见表4和表5。
表4本发明中药制剂单次给药小鼠自发活动试验(±SD,n=10)
注: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表5本发明中药制剂多次给药小鼠自发活动试验(±SD,n=10)
注: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单次给药及多次给药(连续给药5天)后1h能显著减少小鼠站立次数和走动次数(P<0.01或P<0.001),镇静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中药制剂多次给药与单次给药镇静效果相当,说明没有产生药物耐受性;并且,其高剂量组的镇静作用效果在多次给药后与阿立哌唑片相当。结论: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试验例3: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临床效果试验
本次临床试验共征集到雷诺病患者134例,年龄19-57岁,男56例,女78例。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男28例,女39例,两组分别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所生产的编号为B、编号为C的颗粒剂(规格为:0.627g生药/g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5g;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在试验过程中,每组各有3例因为依从性等原因放弃试验,有64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试验,治疗结果统计如表6。
表6临床试验治疗结果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中药制剂对雷诺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实施例1所生产的编号为B、编号为C的样品的治愈率分别达46.9%、48.4%,总有效率更是分别高达92.2%、93.7%。因此,本发明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生产的中药制剂在治疗雷诺病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有着无与伦比的技术优势,其创造性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对本发明其他实施例进行了相同的试验验证,取得了相似的试验效果。

Claims (2)

1.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熟地7-23份、细辛6-30份、鹿角4-12份、三棱7-33份、羌活6-22份、白芥子6-19份、当归7-37份、肉桂7-24份、黄芪12-36份、赤芍6-21份、防风6-26份、鸡血藤11-32份、桑寄生9-30份、木香5-17份、党参6-24份、枳壳7-19份、甘草6-13份;
(2)将鹿角、甘草分别粉碎,炒制磨细,过70-120目筛,得细粉a,备用;
(3)将木香、熟地分别粉碎,研磨,过70-120目筛,得细粉b,备用;
(4)将细辛、三棱、羌活、当归、肉桂、防风、桑寄生、枳壳分别粉碎混合,加入初始药材5-17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5-24小时,回流煎煮1-6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4-13倍重量的蒸馏水,回流煎煮1-5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浓缩液备用;
(5)将白芥子、黄芪、赤芍、鸡血藤、党参,分别粉碎混合,加3-11倍重量的浓度55-75%的乙醇,浸泡4-16小时,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浓缩液备用;
(6)将步骤(4)和(5)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36-1.40的中药浸膏,真空干燥至干浸膏,粉碎磨细,过70-120目筛,获得细粉c,备用;
(7)将细粉a、b和细粉c混合均匀,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需要的中药成品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丸剂、丹剂、酒剂、酊剂、冲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糖浆剂、浸膏剂、锭剂、露剂、胶剂、茶剂或汤剂。
CN201510858790.1A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Withdrawn CN105288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8790.1A CN105288376A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8790.1A CN105288376A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8376A true CN105288376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186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58790.1A Withdrawn CN105288376A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83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5123A (zh) * 2018-09-22 2018-12-21 湖南易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雷诺病的组合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2627A (zh) * 2015-05-28 2015-09-23 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治疗雷诺氏综合征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2627A (zh) * 2015-05-28 2015-09-23 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治疗雷诺氏综合征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立凯: "阳和汤临床新用举隅", 《山西中医》 *
霍学文: "阳和汤治疗验案举隅", 《山西中医》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5123A (zh) * 2018-09-22 2018-12-21 湖南易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雷诺病的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1045B (zh) 用于提高肉鸡在生长过程中的免疫功能的中药免疫增强剂
CN102178800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66278B (zh) 一种治疗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226A (zh) 一种治疗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8583A (zh) 一种治疗肾盂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231A (zh) 治疗眼目暴赤肿痛、涩泪难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798A (zh) 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4491797A (zh)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肠道寄生虫药物中的用途
CN104547532A (zh)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0977A (zh)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888157A (zh)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0688B (zh)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组合物
CN105194301A (zh)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
CN108465059A (zh) 治疗风寒痹阻和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制剂及丸剂的制备方法
CN104740414A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5288376A (zh) 一种制备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CN105288377A (zh) 一种治疗雷诺病的中药制剂
CN104689010A (zh) 一种治疗肾虚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4491344A (zh)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眼目暴赤肿痛药物中的用途
CN105288501A (zh)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肥胖症的中药制剂
CN104645054A (zh)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5343675A (zh) 一种治疗肥胖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6033A (zh) 一种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574A (zh) 一种治疗脑震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766B (zh)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