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2409A - 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2409A
CN105282409A CN201510230581.2A CN201510230581A CN105282409A CN 105282409 A CN105282409 A CN 105282409A CN 201510230581 A CN201510230581 A CN 201510230581A CN 105282409 A CN105282409 A CN 105282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unit
camera apparatus
sensor
camera
camera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05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2409B (zh
Inventor
向可欣
肯尼斯.T.古雷斯
刘文谦
李文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82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2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2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2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7Details of energy supply or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该相机装置,包括一壳体、一镜头、一影像感测器、一第一输入单元以及一握持感测器。壳体包括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以及一弯曲段部。弯曲段部设置于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之间,并且具有一曲面。镜头设置于壳体的一端面。影像感测器耦接于镜头,用以撷取经由镜头所拍摄到的影像数据。第一输入单元设置于弯曲段部的曲面,用以提供作为使用者的一第一输入接口。握持感测器设置于第一段部上,用以感测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镜头与影像感测器预设操作于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并且当握持感测器感测到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时,握持感测器产生一感测信号以唤醒镜头与影像感测器。

Description

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耗电量低且有利于使用者握持并且操作便利的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相机装置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消费型电子产品。特别是,随着科技的演进,相机装置的体积与重量也制作得越来越轻便,让使用者便于随身携带,随时记录生活点滴。
然而,当使用者利用相机装置进行照相或摄影时,都是藉由观景窗(ViewFinder)来选择画面。因此,常会在一场活动结束后,使用者会发现在活动过程中,都只有通过观景窗观看世界,而缺乏了真正参与活动的感觉。
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耗电量低且有利于使用者握持并且操作便利的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揭露一种相机装置,包括一壳体、一镜头、一影像感测器、一第一输入单元以及一握持感测器。壳体包括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以及一弯曲段部。弯曲段部设置于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之间,并且具有一曲面。镜头设置于壳体的一端面。影像感测器耦接于镜头,用以撷取经由镜头所拍摄到的影像数据。第一输入单元设置于弯曲段部的曲面,用以提供作为使用者的一第一输入接口。握持感测器设置于第一段部上,用以感测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镜头与影像感测器预设操作于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并且当握持感测器感测到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时,握持感测器产生一感测信号以唤醒镜头与影像感测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相机装置控制方法,适用于一相机装置,相机装置包括一壳体、一镜头、一影像感测器、一第一输入单元以及一握持感测器,壳体包括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以及设置于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之间并且具有一曲面的一弯曲段部,镜头设置于壳体的一端面,影像感测器耦接于镜头,用以撷取经由镜头所拍摄到的影像数据,第一输入单元设置于弯曲段部的曲面,用以提供作为使用者的一第一输入接口,并且握持感测器设置于第一段部上,该方法包括:控制镜头与影像感测器操作于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通过握持感测器感测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以及当感测到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时,由握持感测器产生一感测信号以唤醒镜头与影像感测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一侧视图。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前视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7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仰视图。
图9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图10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倾斜校正示意图。
图11显示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的使用相机装置来进行拍照的方法示意图。
图12显示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的使用相机装置来进行拍照的另一方法示意图。
图13显示根据一实施所述的使用相机装置来进行拍照的方法流程图。
图14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相机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图1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相机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相机装置;110~壳体;
111~第一段部;111a~第一端;
111b~第二端;112~第二段部;
112a~端面;113~弯曲段部;
113a~通孔;120~镜头;
130~第一输入单元;131~表面;
140~第二输入单元;150~环形组件;
210~影像感测器;210-1、210-2~影像;
220~中央处理单元;221~致能信号;
230~易失性存储器;240~微处理器;
241、242~控制信号;250~握持感测器;
252~蓝牙低功耗模块;260~充电控制IC;
270~电池;280~音频处理器;
282~麦克风;284~扬声器;
286~发光二极管;288~显示器;
290~USB连接器;292~重力传感器;
294~非易失性存储器;296~近场通讯模块;
298~WiFi通讯模块;299~GPS定位模块;
300、400~接口;
500、502、504、506、508、510、512、1301、1302、1303、1304、1305、1306、1307、1308、1309、1502、1504、1506~步骤;
A1、A2~中心轴;
C~曲面;d~直径;
D1、D2~长度;E~凹槽;
H~连接孔;L~指示灯;
R~开口;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一侧视图。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另一侧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机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10、一镜头120、一第一输入单元130、一第二输入单元140、以及一环形组件150,且相机装置100内设有一影像感测器(imagesensor)与镜头120耦接以提供照相及摄影功能。如图1、图2所示,镜头120、第一输入单元130、第二输入单元140和环形组件150都设置于壳体110上并显露于壳体110的表面。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输入单元130可用以提供作为使用者的一第一输入接口,例如,第一输入单元130可为一快门按钮,当使用者按压第一输入单元130时,可通过镜头120与影像感测器撷取影像数据,而第二输入单元140可用以提供作为使用者的一第二输入接口,例如,第二输入单元140可为一切换钮,用以切换相机装置100的摄像模式(例如慢动作摄影模式(slowmotion)、一般摄影模式,缩时摄影模式或微距摄影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输入单元130与第二输入单元140亦可以是一触控感测器、一光学式感测器或其它机构型式的输入组件,藉以达到相同的输入目的。
图3~8分别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相机装置100的前视图、后视图、左侧视图、右侧视图、俯视图以及仰视图。请一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3~8,前述壳体110可采用金属或塑料材质,且具有一L字形结构(例如拐杖或潜望镜造型)。在此实施中,前述壳体110可采用一体成型方式而成型。前述L字形结构可划分为第一段部111、第二段部112、以及弯曲段部113(图5),其中弯曲段部113位于第一段部111与第二段部112之间,并具有一曲面C。一开口R形成于曲面C上,其中第一输入单元130可设置于开口R中。
特别的是,环形组件150围绕地设置于第一输入单元130外侧,且环形组件150的材质相异于弯曲段部113的材质,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不必目视第一输入单元130,而仅藉由手指触摸即可得知第一输入单元130的位置。举例而言,环形组件150可具有金属材质,而弯曲段部113则具有塑料材质。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弯曲段部113上亦可形成有围绕第一输入单元130的环形凸出部,藉以取代前述环形组件15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输入单元130具有一表面131,且表面131对齐曲面C(图5),使相机装置100的外观可保持完整。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6,第一段部111和第二段部112都具有圆柱状结构,且第一段部111、第二段部112和弯曲段部113都具有圆形的剖面,其中第一段部111的轴向长度D1约为第二段部112的轴向长度D2的10~20倍(例如15倍),因此,当使用者在使用本发明的相机装置100时,可稳固地以手握住第一段部111,且可保持相机装置100重心的稳定。再者,由于外壳110具有L字形结构,因此在握持时不致产生容易滑落的问题。如图3、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部111的中心轴A1与第二段部112的中心轴A2大致垂直,且第一段部111和第二段部112具有约略相同的直径d。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段部112的直径亦可大于第一段部111的直径,藉以提供较大的镜头120以接受较广角度内的光线。
特别地是,前述第一段部的轴向长度D1约为5~10公分,而前述直径d约为2~5公分,如此可方便使用者以单手握持。
请参阅图6、图7,第一输入单元130位于第二段部112的中心轴A2上,且第二段部112具有一端面112a,镜头120凸出于前述端面112a,亦即,第二段部112位于第一输入单元130与镜头1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镜头120可接收光线的角度约为120°~250°。此外,由图7中还可以看到,弯曲段部113具有一介于第一输入单元130和镜头120之间的通孔113a,此一通孔113a可利于相机装置100内部的至少一个麦克风(未图标)接收外界声波以进行录音。在另一实施例中,相机装置100还可包含一显示器(未显示),较佳为一可挠性显示器设于第一输入单元130和镜头120间,亦即设于通孔113a的位置,而通孔113a另设于其它位置,例如设于靠近于第一输入单元130的位置。
如图3、图5所示,第二输入单元140设置于第一段部111接近于第二段部112的位置,且第一、第二输入单元130、140位于壳体110的相反侧。因此,使用者在握持第一段部111时,可方便按压或操作第一、第二输入单元130、140。举例而言,可利用拇指按压第一输入单元130,以驱动镜头与影像感测器执行照相或录像的功能;或可利用食指按压第二按钮140,以切换不同的摄像模式。此外,第一段部111上还设有多个指示灯L,用以显示电池的电力状况及处于何种摄像模式。
再请一并参阅图5、图8,第一段部111具有位于相反侧的第一端111a和第二端111b,其中第一端111a与连接段部113相连,而第二端111b则形成有一凹槽E以及一连接孔H。前述连接孔H例如为一USB连接孔,用以连接一电子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或外部电源,而凹槽E则例如为一螺孔,可用以连接相机支架或杆体,藉以提供支撑或可方便使用者握持。
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具有防水材质,且前述开口R、端面112a、凹槽E及连接孔H内都设有防水机构以避免水分侵入壳体110内,因此本发明的相机装置100亦可使用于各种水上活动的拍摄,例如冲浪、浮潜等。
图9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相机装置的系统方块图。现请参考图1与图9,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相机装置100还包括一耦接于镜头120的影像感测器210、一中央处理单元220、一易失性存储器(如:RAM)230、一微处理器240、一握持感测器250、用以提供蓝牙通讯服务的一蓝牙低功耗(BLE;BluetoothLowEnergy)模块252、一充电控制IC260、一电池270以及输入/输出组件280-299。中央处理单元220可依不同电路设计而通过各种不同的连接接口如:I2C、USB、SDIO、UART、SPI、GPIO或其它工业标准的串行或并行等接口分别与影像感测器210、易失性存储器230、微处理器240和输入/输出组件280-299电性连接。应注意到,在此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单元220与各个输入/输出组件280-299的各种不同接口的电性连接方式以一双箭头符号300简单表示。输入/输出组件280-299包括了一音频处理器280、一麦克风282、一扬声器284、至少一发光二极管286、一显示器(较佳为可挠性显示器)288、一USB连接器290、一重力传感器292、一非易失性存储器(如Flashmemory或SD卡)294、一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模块296、一WiFi通讯模块298与一GPS定位模块299。
另外,微处理器240除了与中央处理单元220电性连接外,还可依不同电路设计而通过各种不同的连接接口如:I2C、USB、SDIO、UART、SPI、GPIO或其它工业标准的串行或并行等接口(以一双箭头符号400)分别与电性连接于第一输入单元130、第二输入单元140、握持感测器250、蓝牙低功耗模块252与充电控制IC260。充电控制IC260电性连接于电池270,用以将电池270的电力分配至上述电子组件130、140、210、220、230、240、250、252、280-299,使上述电子组件能够正常操作。
影像感测器210用以撷取经由镜头120所拍摄到的影像数据,接着中央处理单元220可将前述影像数据暂时储存在易失性存储器(如:RAM)230中,接着影像数据可经由影像处理后最后储存至非易失性存储器294。需特别说明的是,中央处理单元220可进一步对影像数据执行倾斜校正,以获得至少一修正影像。
图10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倾斜校正示意图。如图10所示,重力传感器292可定义一预设轴向X来代表相机装置100以垂直一水平面90度的方式被握拿于使用者手上(参考图11),当影像感测器210撷取到一影像210-1且重力传感器292感测到相机装置100的中心轴在拍摄影相时偏离该预设轴向X,且与预设轴向X的夹角α小于一预设角度θ时,中央处理单元220可自动剪裁前述影像210-1而获得一修正影像210-2(如图10中虚线的矩形区域所示),以避免因相机装置100拍摄时歪斜而导致所截取影像产生歪斜情况发生。本实施例中,前述预设角度θ为3°~20°(例如为6°)。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处理单元220可进一步对修正影像210-2执行放大处理,使得放大过的修正影像与原始影像210-1具有相同的尺寸。
此外,握持感测器250设置于第一段部111上,用以感测第一段部111的电场、磁场压力和/或温度变化,当使用者触碰或握持前述第一段部111时,握持感测器250即可感测前述第一段部111已被一物体(例如使用者手部)握持,并可传送一感测信号至微处理器240,接着微处理器240会根据该感测信号产生一控制信号241至中央处理单元220,中央处理单元220会根据控制信号241发送一致能信号221以唤醒和/或致能影像感测器210来截取影像210-1;当相机未设定于录像或计时拍照模式等,且使用者不再触碰前述第一段部111时,中央处理器200即可进入休眠,藉以达到省电的功效。
此外,相机装置100亦可具有无线传输的功能,当使用者开启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个人计算机)内的一应用程序时,相机装置100即可将储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94内的影像数据藉由无线传输的方式(例如藉由蓝牙低功耗模块252或WiFi通讯模块298)传送至电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当第一输入单元130与第二输入单元140的其中一个被按下时,可驱动镜头120与影像感测器210执行照相或摄影功能。举例而言,当第一输入单元130与第二输入单元140的其中一个被设定作为一快门按钮用以驱动镜头120与影像感测器210撷取影像时,第一输入单元130与第二输入单元140的另一个被设定作为一切换按钮,用以切换一摄像模式。
图11显示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的使用相机装置100来进行拍照的方法示意图。在一般模式下,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或触碰第一输入单元130以控制相机装置100进行拍照/录像。同时,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或触碰第二输入单元140进行拍照或录像模式的切换。
图12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使用相机装置100来进行拍照的方法示意图。在自拍模式下,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或触碰第二输入单元140以控制相机装置100进行拍照/录像。相机装置100可判别使用者握持的方向。例如中央处理单元220通过握持感测器250分析相机装置100被握持住的部位、范围等,以推断使用者是将相机装置100握持向前(如图11所示)或向使用者(如图12所示)。或是,中央处理器220可通过影像感测器210进行预先拍照,以获得一预视影像。中央处理器220可在预视影像中寻找一目标物体,并判断目标物体的形状是否符合一预设形状,例如分析出目标物体具有人脸的形状,其大小符合一默认值,且目标物体具有一举起的手臂部位,则判断相机装置100是被握持面向使用者(如图12所示)。若判断相机装置100是被握持面向使用者,则中央处理单元220可将相机装置切换为自拍模式,并切换第二输入单元140的功能。此时第二输入单元可被设定为自拍按钮,当第二输入单元140被按压或触碰时,中央处理单元220将指示相机装置100进行拍照。
图13显示根据一实施所述的使用相机装置来进行拍照的方法流程图。请同时请参考图10与图11。在步骤S1301中,相机装置100可在接收一启动信号后将中央处理单元220唤醒。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启动信号可以是由微处理240因应使用者触碰或按压第一输入单元130或第二输入单元140而产生、或者是由微处理240因应当握持感测器250感测前述第一段部111已被一物体握持时所传送的感测信号而产生、或者由微处理240因应蓝牙低功耗模块252通知其与另一电子装置配对成功或建立联机时而产生。在步骤S1302中,中央处理单元220可通过重力传感器292检测相机装置100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其中,位移量可以是因使用者手震而引起,或是因使用者快速甩动相机装置100引起。中央处理单元220可定期地自重力传感器292接收一重力参数,并检测重力参数在单位时间的变化量,以计算相机装置100的位移量。在步骤S1303,中央处理单元220可判断相机装置100是否处于抖动状态中。当中央处理单元220检测到重力参数的变化量超过一预设数值时,则可判断相机状置100是处于抖动状态,并可判断相机装置100在目前的抖动状态下所拍摄的照片或影片可能会是模糊的。若判断相机装置100处于抖动状态中,则进入步骤S1304,相机状置100可显示一抖动警示。其中,中央处理器220可指示显示器288显示一抖动图标警示使用者,或是通过发光二极管286发出一对应颜色的闪光以警示使用者相机装置100正处于抖动状态中,接着进入步骤S1305。相反地,若在步骤S1303中,中央处理单元220判断相机装置100并未处于抖动状态中,则直接进入步骤S1305。
在步骤S1305中,中央处理单元220可通过重力传感器292检测相机装置100的倾斜状态。其中,倾斜状态可以是因使用者握持相机装置100的角度不同而改变。中央处理单元220可藉由分析自重力传感器292所接收的重力参数,判断相机装置100的倾斜角度。
在步骤S1306,中央处理单元220可判断相机装置100的倾斜状态是否超过一临界值。若判断相机装置100的倾斜状态超过临界值,则进入步骤S1307。在步骤S1307,相机状置100可显示一倾斜警示。其中,中央处理器220可指示显示器288显示一倾斜图标以警示使用者,或是通过发光二极管286发出另一对应颜色的闪光以警示使用者相机装置100的倾斜状态已超过临界值,并关闭图10所示的倾斜校正,接着进入步骤S1308。相反地,若在步骤S1303中,中央处理单元220判相机装置100的倾斜状态并未超过一临界值,则中央处理单元220将开启图10所示的倾斜校正机制,并进入步骤S1308。
在步骤S1308,中央处理单元220接收一触发信号,此触发信号可以是由使用者触碰或按压第一输入单元130或第二输入单元140而产生,或是由外部装置通过NFC296、蓝牙低功耗模块252或WiFi通讯模块298传送触发信号给中央处理单元220。其中,当使用者通过另一电子装置所安装的应用程序与相机装置100进行联机并执行远程操控时,便可通过NFC296、蓝牙低功耗模块252或WiFi通讯模块298传送触发信号给相机装置100的中央处理单元220以进行拍照或录像。在步骤S1309,中央处理单元220指示影像感测器进行拍照或录像。
图14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相机装置的操作流程图。现请参考图1、图9与图14,在此实施例中,相机装置预设操作在一省电模式。因此,相机装置100会在开机后就会进入一省电模式,如步骤500。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省电模式时,仅微处理器240、握持感测器250、蓝牙低功耗模块252、以及第一输入单元130与第二输入单元140(当第一输入单元130与第二输入单元140为由电子组件所构成的输入组件时)操作在一待命模式,用以检测唤醒事件。其余组件,例如中央处理器220、镜头120与影像感测器210等均操作在一睡眠模式,以节省功耗。微处理器240可藉由握持感测器250、第一输入单元130以及/或蓝牙低功耗模块252判断是否有唤醒事件发生,如步骤502。在此实施例中,唤醒事件可包含握持感测器250感测到使用者握持相机装置100、第一输入单元130或第二输入单元140检测到使用者的输入(如:按压)或蓝牙低功耗模块252检测到与一电子装置配对成功或建立联机。当判断有唤醒事件发生后,微处理器240会产生控制信号唤醒中央处理单元220,如步骤504。于此实施例中,微处理器240可发送一控制信号241至中央处理单元220以唤醒中央处理单元220,和/或另一控制信号242至充电控制IC260,使充电控制IC260根据该控制信号242供电给中央处理单元220。当中央处理单元220被唤醒后,其会产生一致能信号221以唤醒及致能影像感测器210与镜头120。接着,微处理器240或中央处理单元220会判断第一输入单元130或第二输入单元140是否有检测到使用者输入,如步骤506。若是,则影像感测器210会从镜头120截取到影像210-1,如步骤508。若否,则微处理器240或中央处理单元220会判断相机装置100是否闲置超过一预定时间(如:5分钟),如步骤510。若相机装置100闲置超过该预定时间,则回到步骤500,相机装置100回到省电模式。反之,若相机装置100未闲置超过该预定时间,则回到步骤506继续是否有检测到使用者输入。当影像感测器210从镜头120截取到影像210-1,可对影像210-1做影像处理(如图10实施例的影像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影像210-1储存于非易失性存储器294中,如步骤512。
在其它实施例中,相机装置100可包含两个镜头120以及两个与影像感测器210电性连接于中央处理单元220,两个镜头可配置于相邻处,例如,一镜头可配置于另一镜头之上、下、左或右侧。其中一组镜头与影像感测器用以截取一影像,另一组镜头与影像感测器用以截取另一影像以计算出景深信息,使得相机装置100可拍出具有景深效果的影像。
图1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相机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此方法适用于如上所述的相机装置100。首先,控制相机装置100的大部分组件,包含镜头与影像感测器等,操作于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步骤1502)。接着,通过相机装置100的握持感测器感测相机装置100的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步骤1504)。当感测到相机装置100的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时,由握持感测器产生一感测信号以唤醒镜头与影像感测器(步骤1506)。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相机装置,其壳体具有L字形结构,因此有利于使用者握持以避免滑落。此外,用以拍摄影像的第一输入单元位于壳体的连接段部,且第一输入单元周围设置有环状元件,因此使用者可仅通过触摸便可得知第一输入单元的位置。再者,本发明所提出的相机装置基本上并不设置观景窗,以节省相机装置的体积与重量,并且整体外形被设计为符合人体工学的形状,不仅方便使用者以单手握持,并且单手即可操作。
再者,本发明所提出的相机装置基本上操作于三种模式,包括省电模式、唤醒模式与拍摄模式。在省电模式下,仅少部分组件操作于待命模式,用以检测唤醒事件,其余组件则操作于睡眠状态,以节省功耗。在唤醒模式和/或拍摄模式下,所有组件均可被唤醒,用以执行对应的功能。再者,相机装置具有重力传感器和握持感测器,重力传感器可避免因相机倾斜而造成影像数据的歪斜,而握持感测器则可在使用者握持第一段部时致能影像撷取模块内的各单元,而不需额外设置电源按钮。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等,彼此之间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关系,其仅用于标示区分两个具有相同名字的不同组件。
本发明虽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相机装置,包括:
一壳体,包括:
一第一段部;
一第二段部;以及
一弯曲段部,设置于该第一段部与该第二段部之间,并且具有一曲面;
一镜头,设置于该壳体的一端面;
一影像感测器,耦接于该镜头,用以撷取经由该镜头所拍摄到的影像数据;
一第一输入单元,设置于该弯曲段部的该曲面,用以提供作为使用者的一第一输入接口;以及
一握持感测器,设置于该第一段部上,用以感测该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
其中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预设操作于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并且当该握持感测器感测到该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时,该握持感测器产生一感测信号以唤醒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还包括:
一环形组件,围绕地设置于该第一输入单元外侧,并且该环形组件的材质相异于该弯曲段部的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其中该第一输入单元为一按钮,当该第一输入单元被按下时,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执行照相或摄影功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还包括:
一开口,形成于该曲面上,其中该第一输入单元设置于该开口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其中该第一段部与该第二段部都具有圆柱状结构,并且该第一段部、该第二段部与该弯曲段部都具有圆形的剖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输入单元,设置于该第一段部,用以提供作为使用者的一第二输入接口,其中该第一输入单元与该第二输入单元设置于该壳体的相反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装置,其中当该第一输入单元与该第二输入单元的其中之一被按下时,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执行照相或摄影功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装置,其中当该第一输入单元与该第二输入单元的其中之一被设定作为一快门按钮用以驱动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撷取影像时,该第一输入单元与该第二输入单元的另一个被设定作为一切换按钮,用以切换一摄像模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还包括:
一微处理器;以及
一蓝牙低功耗模块,用以提供蓝牙通讯服务,
其中该相机装置预设操作于一省电模式,当该相机装置操作于该省电模式时,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操作于该睡眠模式,并且该握持感测器、该微处理器以及该蓝牙低功耗模块操作于一待命模式,用以检测唤醒事件,并且于检测到一唤醒事件时,唤醒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其中该握持感测器还用以感测使用者握持的方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还包括:
一重力传感器,用以感测一重力参数;以及
一中央处理单元,定期自该重力传感器接收该重力参数,以检测该相机装置的倾斜状态,
其中当该中央处理单元判断该相机装置的一倾斜角度未超过一临界值时,该中央处理单元对该影像数据执行倾斜校正,以获得至少一修正影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还包括:
一重力传感器,用以感测一重力参数;以及
一中央处理单元,定期自该重力传感器接收该重力参数,并检测该重力参数在单位时间的变化量,以判断该相机装置是否处于抖动状态。
13.一种相机装置控制方法,适用于一相机装置,该相机装置包括一壳体、一镜头、一影像感测器、一第一输入单元以及一握持感测器,该壳体包括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以及设置于该第一段部与该第二段部之间并且具有一曲面的一弯曲段部,该镜头设置于该壳体的一端面,该影像感测器耦接于该镜头,用以撷取经由该镜头所拍摄到的影像数据,该第一输入单元设置于该弯曲段部的该曲面,用以提供作为使用者的一第一输入接口,并且该握持感测器设置于该第一段部上,该方法包括:
控制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操作于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
通过该握持感测器感测该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以及
当感测到该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时,由该握持感测器产生一感测信号以唤醒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该第一输入单元被按下时,通过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执行照相或摄影功能。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相机装置还包括一第二输入单元,设置于该第一段部,用以提供作为使用者的一第二输入接口,其中该第一输入单元与该第二输入单元设置于该壳体的相反侧,并且该方法还包括:
当该第一输入单元与该第二输入单元的其中之一被按下时,通过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执行照相或摄影功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该握持感测器感测使用者握持的方向;以及
根据感测到的使用者握持的方向将该第一输入单元与该第二输入单元的其中之一设定为用以驱动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撷取影像的一快门按钮,以及将该第一输入单元与该第二输入单元的另一个设定为用以切换一摄像模式的一切换按钮。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相机装置还包括一微处理器以及一蓝牙低功耗模块,并且该方法还包括:
控制该握持感测器、该微处理器以及该蓝牙低功耗模块当该相机装置操作于一省电模式时操作于一待命模式,其中该相机装置预设操作于该省电模式,并且当该相机装置操作于该省电模式时,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操作于该睡眠模式;
通过该握持感测器、该第一输入单元与该蓝牙低功耗模块检测唤醒事件;以及
于该握持感测器、该第一输入单元与该蓝牙低功耗模块的任一一个检测到一唤醒事件时,唤醒该镜头与该影像感测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该第一输入单元被按下时,该第一输入单元检测到一唤醒事件。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该握持感测器感测到该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时,该握持感测器检测到一唤醒事件。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该蓝牙低功耗模块与一电子装置配对成功或建立联机时,该蓝牙低功耗模块感检测到一唤醒事件。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相机装置还包括一重力传感器,用以感测一重力参数,以及一中央处理单元,并且该方法还包括:
由该中央处理单元定期自该重力传感器接收该重力参数,以检测该相机装置的一倾斜角度;
判断该相机装置的该倾斜角度是否超过一临界值时;以及
当该相机装置的该倾斜角度未超过该临界值时,该中央处理单元对该影像数据执行倾斜校正,以获得至少一修正影像。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相机装置还包括一重力传感器,用以感测一重力参数,以及一中央处理单元,并且该方法还包括:
由该中央处理单元定期自该重力传感器接收该重力参数,以检测该重力参数在单位时间的变化量;以及
根据该重力参数在单位时间的变化量判断该相机装置是否处于抖动状态。
CN201510230581.2A 2014-06-16 2015-05-08 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2824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12791P 2014-06-16 2014-06-16
US62/012,791 2014-06-16
US14/682,778 2015-04-09
US14/682,778 US9491336B2 (en) 2014-06-16 2015-04-09 Camer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amera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2409A true CN105282409A (zh) 2016-01-27
CN105282409B CN105282409B (zh) 2019-01-15

Family

ID=53489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0581.2A Active CN105282409B (zh) 2014-06-16 2015-05-08 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91336B2 (zh)
EP (1) EP2958315B1 (zh)
CN (1) CN105282409B (zh)
TW (1) TWI578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0485B2 (ja) 2012-03-16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システム
CN106713822A (zh) * 2015-08-14 2017-05-2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机及监控系统
USD819638S1 (en) 2015-12-31 2018-06-05 Htc Corporation Remote controller
JP7309346B2 (ja) * 2018-11-29 2023-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11159162B2 (en) 2019-10-14 2021-10-26 Plr Ip Holdings, Llc Camera control key
JP2021141436A (ja) * 2020-03-05 2021-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8490A (en) * 1979-11-15 1983-0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CN101365059A (zh) * 2007-08-08 2009-02-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信息显示装置
US20100188517A1 (en) * 2007-07-11 2010-07-29 Kazuki Isono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100207024A1 (en) * 2009-02-18 2010-08-19 Dräger Safety AG & Co. KGaA Thermal imaging camera
US20100253792A1 (en) * 2009-04-02 2010-10-07 Katsuhisa Kawaguchi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imaging device
US20120314083A1 (en) * 2011-06-09 2012-12-13 Ratliff David E Handheld imaging and defense system
CN103079036A (zh) * 2013-01-15 2013-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进入拍摄模式的照相机及其方法
CN103188990A (zh) * 2010-08-27 2013-07-03 密尔沃基电动工具公司 热检测系统、方法和设备
US20140094198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w energy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p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obile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3971A (ja) * 1996-12-06 1998-06-2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6411332B1 (en) 1997-01-07 2002-06-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gital camera with an articulating capture module
JP3564031B2 (ja) * 1999-03-16 2004-09-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US7184086B2 (en) 2002-02-25 2007-02-27 Konica Corporation Camera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JP2005328202A (ja) * 2004-05-12 2005-11-24 Pentax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放熱構造
US7199832B2 (en) * 2004-10-01 2007-04-03 Daniel Oran Portable photographic device and grip with integrated controls for single handed use
KR100678135B1 (ko) 2005-09-06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JP2007110364A (ja) 2005-10-13 2007-04-2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39732B2 (ja) 2008-03-31 2014-03-12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0009521A (ja) 2008-06-30 2010-01-14 Canon Inc 画像供給装置、画像出力装置及び画像出力システム
US20110106954A1 (en) 2008-09-26 2011-05-05 Manjirnath Chatterje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ly pairing devices to share data or resources
JP4687807B2 (ja) * 2009-03-27 2011-05-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動画記録装置、及び動画像の傾き補正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120274774A1 (en) 2009-11-12 2012-11-01 Glenn Bushee Multifunction flashlight
GB201002248D0 (en) 2010-02-10 2010-03-31 Lawton Thomas A An attachment for 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7294934A (zh) 2010-09-13 2023-12-26 康道尔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配置用于远程图像采集控制和观看的便携式数字视频摄像机
US8824346B2 (en) * 2011-02-23 2014-09-02 Lg Electronics Inc. Remote wakeup of application processor of mobile device
US8553129B2 (en) 2011-05-10 2013-10-08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wo lens modules, dual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pplying for the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load into the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957856A (zh) 2011-08-30 2013-03-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拍摄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30235234A1 (en) 2012-03-12 2013-09-12 Megan Lyn Cucci Digital camera having multiple image capture systems
WO2014017777A1 (en) * 2012-07-26 2014-01-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2003377B1 (ko) * 2012-12-13 2019-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립 모드에서 카메라 모듈을 구동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9575538B2 (en) * 2013-06-17 2017-02-2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8490A (en) * 1979-11-15 1983-0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US20100188517A1 (en) * 2007-07-11 2010-07-29 Kazuki Isono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1365059A (zh) * 2007-08-08 2009-02-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信息显示装置
US20100207024A1 (en) * 2009-02-18 2010-08-19 Dräger Safety AG & Co. KGaA Thermal imaging camera
US20100253792A1 (en) * 2009-04-02 2010-10-07 Katsuhisa Kawaguchi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imaging device
CN103188990A (zh) * 2010-08-27 2013-07-03 密尔沃基电动工具公司 热检测系统、方法和设备
US20120314083A1 (en) * 2011-06-09 2012-12-13 Ratliff David E Handheld imaging and defense system
US20140094198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w energy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p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obile terminal
CN103079036A (zh) * 2013-01-15 2013-05-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进入拍摄模式的照相机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2409B (zh) 2019-01-15
TWI578777B (zh) 2017-04-11
TW201601533A (zh) 2016-01-01
EP2958315A1 (en) 2015-12-23
EP2958315B1 (en) 2018-12-26
US20150365596A1 (en) 2015-12-17
US9491336B2 (en) 2016-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2409B (zh) 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
US9794456B2 (en) Camer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amera device
KR102276023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움직임 기반의 저전력 구현 방법
CN110989852B (zh)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
KR101811969B1 (ko) 전자 기기, 전자 기기의 웨이크 업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107382A1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WO2020103526A1 (zh) 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0266930A (zh) 图像拍摄的补光方法、移动终端及灯光调节方法
WO2019228067A1 (zh) 移动终端唤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203254B (zh) 一种调整拍照方向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50405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TW201805687A (zh) 智慧眼鏡及控制智慧眼鏡休眠喚醒的方法
CN113260949A (zh)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1000956A1 (zh) 一种智能模型的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04951203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50041943A (ko) 카메라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운영하는 방법
CN213020511U (zh) 一种应用于冰箱的摄像装置及冰箱
WO2021175181A1 (zh) 电子设备及拍摄提示方法
WO2021098636A1 (zh) 拍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0186506A1 (zh) 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和拍摄装置
CN108062524B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虹膜识别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3821129A (zh) 一种显示窗口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115513B (zh) 一种按键控制方法和一种按键装置
WO2017092039A1 (zh) 提供、获取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WO2023142959A1 (zh) 多机位拍摄系统的拍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