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8777B - 相機裝置及相機裝置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機裝置及相機裝置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8777B
TWI578777B TW104114862A TW104114862A TWI578777B TW I578777 B TWI578777 B TW I578777B TW 104114862 A TW104114862 A TW 104114862A TW 104114862 A TW104114862 A TW 104114862A TW I578777 B TWI578777 B TW I5787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device
input unit
segment
sensor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4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1533A (zh
Inventor
向可欣
肯尼斯 陶德 古雷斯
劉文謙
李文銓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1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1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8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877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7Details of energy supply or management

Description

相機裝置及相機裝置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相機裝置及相機裝置控制方法,特別是一種耗電量低且有利於使用者握持並且操作便利之相機裝置及相機裝置控制方法。
近年來,相機裝置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一個重要的消費型電子產品。特別是,隨著科技的演進,相機裝置的體積與重量也製作得越來越輕便,讓使用者便於隨身攜帶,隨時記錄生活點滴。
然而,當使用者利用相機裝置進行照相或攝影時,都是藉由觀景窗(View Finder)來選擇畫面。因此,常會在一場活動結束後,使用者會發現在活動過程中,都只有透過觀景窗觀看世界,而缺乏了真正參與活動的感覺。
因此,需要一種全新的相機裝置及相機裝置控制方法,特別是一種耗電量低且有利於使用者握持並且操作便利之相機裝置及相機裝置控制方法。
本發明揭露一種相機裝置,包括一殼體、一鏡頭、一影像感應器、一第一輸入單元以及一握持感應器。殼體包括 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以及一彎曲段部。彎曲段部設置於第一段部與第二段部之間,並且具有一曲面。鏡頭設置於殼體之一端面。影像感應器耦接於鏡頭,用以擷取經由鏡頭所拍攝到之影像資料。第一輸入單元設置於彎曲段部之曲面,用以提供作為使用者之一第一輸入介面。握持感應器設置於第一段部上,用以感測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鏡頭與影像感應器預設運作於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並且當握持感應器感測到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時,握持感應器產生一感測信號以喚醒鏡頭與影像感應器。
本發明更提出一種相機裝置控制方法,適用於一相機裝置,相機裝置包括一殼體、一鏡頭、一影像感應器、一第一輸入單元以及一握持感應器,殼體包括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以及設置於第一段部與第二段部之間並且具有一曲面之一彎曲段部,鏡頭設置於殼體之一端面,影像感應器耦接於鏡頭,用以擷取經由鏡頭所拍攝到之影像資料,第一輸入單元設置於彎曲段部之曲面,用以提供作為使用者之一第一輸入介面,並且握持感應器設置於第一段部上,該方法包括:控制鏡頭與影像感應器運作於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透過握持感應器感測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以及當感測到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時,由握持感應器產生一感測信號以喚醒鏡頭與影像感應器。
100‧‧‧相機裝置
110‧‧‧殼體
111‧‧‧第一段部
111a‧‧‧第一端
111b‧‧‧第二端
112‧‧‧第二段部
112a‧‧‧端面
113‧‧‧彎曲段部
113a‧‧‧通孔
120‧‧‧鏡頭
130‧‧‧第一輸入單元
131‧‧‧表面
140‧‧‧第二輸入單元
150‧‧‧環形元件
210‧‧‧影像感應器
210-1、210-2‧‧‧影像
220‧‧‧中央處理單元
221‧‧‧致能信號
230‧‧‧揮發性記憶單元
240‧‧‧微處理器
241、242‧‧‧控制信號
250‧‧‧握持感應器
252‧‧‧藍牙低功耗模組
260‧‧‧充電控制IC
270‧‧‧電池
280‧‧‧音頻處理器
282‧‧‧麥克風
284‧‧‧揚聲器
286‧‧‧發光二極體
288‧‧‧顯示器
290‧‧‧USB連接器
292‧‧‧重力感測器
294‧‧‧非揮發性記憶單元
296‧‧‧近場通訊模組
298‧‧‧WiFi通訊模組
299‧‧‧GPS定位模組
300、400‧‧‧介面
500、502、504、506、508、510、512、1301、1302、1303、1304、1305、1306、1307、1308、1309、1502、1504、1506‧‧‧步驟
A1、A2‧‧‧中心軸
C‧‧‧曲面
d‧‧‧直徑
D1、D2‧‧‧長度
E‧‧‧凹槽
H‧‧‧連接孔
L‧‧‧指示燈
R‧‧‧開口
α‧‧‧夾角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的一 側視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的另一側視圖。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的前視圖。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的後視圖。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的左側視圖。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的右側視圖。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的俯視圖。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的仰視圖。
第9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之系統方塊圖。
第10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傾斜校正示意圖。
第11圖係顯示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相機裝置來進行拍照的方法示意圖。
第12圖係顯示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相機裝置來進行拍照的另一方法示意圖。
第13圖係顯示根據一實施所述之使用相機裝置來進行拍照 的方法流程圖。
第14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相機裝置的操作流程圖。
第15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相機裝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圖。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作詳細說明。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的一側視圖。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的另一側視圖。首先請參閱第1、2圖,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相機裝置100包括一殼體110、一鏡頭120、一第一輸入單元130、一第二輸入單元140、以及一環形元件150,且相機裝置100內設有一影像感應器與鏡頭120耦接以提供照相及攝影功能。如第1、2圖所示,鏡頭120、第一輸入單元130、第二輸入單元140和環形元件150皆設置於殼體110上並顯露於殼體110之表面。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輸入單元130可用以提供作為使用者之一第一輸入介面,例如,第一輸入單元130可為一快門按鈕,當使用者按壓第一輸入單元130時,可透過鏡頭120與影像感應器擷取影像資料,而第二輸入單元140可用以提供作為使用者之一第二輸入介面,例如,第二輸入單元140可為一切換鈕,用以切換相機裝置100的攝像模式(例如慢動作攝影模式(slow motion)、一般攝影模式,縮時攝影模式或微距攝影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於其它實施例中,第一輸入單元 130與第二輸入單元140亦可以是一觸控感應器、一光學式感應器或其他機構型式的輸入元件,藉以達到相同的輸入目的。
第3~8圖係分別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相機裝置100的前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右側視圖、俯視圖以及仰視圖。請一併參閱第1、2圖以及第3~8圖,前述殼體110可採用金屬或塑膠材質,且具有一L字形結構(例如拐杖或潛望鏡造型)。於此實施中,前述殼體110係可採用一體成型方式而成型。前述L字形結構可劃分為第一段部111、第二段部112、以及彎曲段部113(第5圖),其中彎曲段部113位於第一段部111與第二段部112之間,並具有一曲面C。一開口R形成於曲面C上,其中第一輸入單元130可設置於開口R中。
特別的是,環形元件150圍繞地設置於第一輸入單元130外側,且環形元件150之材質相異於彎曲段部113之材質,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時可不必目視第一輸入單元130,而僅藉由手指觸摸即可得知第一輸入單元130之位置。舉例而言,環形元件150可具有金屬材質,而彎曲段部113則具有塑膠材質。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彎曲段部113上亦可形成有圍繞第一輸入單元130之環形凸出部,藉以取代前述環形元件150。此外,於本實施例中之第一輸入單元130具有一表面131,且表面131對齊曲面C(第5圖),使相機裝置100之外觀可保持完整。
請一併參閱第1、2圖和第6圖,第一段部111和第二段部112皆具有圓柱狀結構,且第一段部111、第二段部112和彎曲段部113皆具有圓形之剖面,其中第一段部111之軸向長度D1約為第二段部112之軸向長度D2的10~20倍(例如15倍),因 此,當使用者在使用本發明之相機裝置100時,可穩固地以手握住第一段部111,且可保持相機裝置100重心的穩定。再者,由於外殼110具有L字形結構,因此在握持時不致產生容易滑落之問題。如第3、6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段部111之中心軸A1與第二段部112之中心軸A2大致垂直,且第一段部111和第二段部112具有約略相同的直徑d。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第二段部112之直徑亦可大於第一段部111之直徑,藉以提供較大之鏡頭120以接受較廣角度內之光線。
特別地是,前述第一段部之軸向長度D1約為5~10公分,而前述直徑d約為2~5公分,如此可方便使用者以單手握持。
請參閱第6、7圖,第一輸入單元130係位於第二段部112之中心軸A2上,且第二段部112具有一端面112a,鏡頭120凸出於前述端面112a,亦即,第二段部112係位於第一輸入單元130與鏡頭120之間。於本實施例中,鏡頭120可接收光線之角度約為120°~250°。此外,由第7圖中還可以看到,彎曲段部113具有一介於第一輸入單元130和鏡頭120之間的通孔113a,此一通孔113a可利於相機裝置100內部的至少一個麥克風(未圖示)接收外界聲波以進行錄音。於另一實施例中,相機裝置100另可包含一顯示器(未顯示),較佳為一可撓性顯示器設於第一輸入單元130和鏡頭120間,亦即設於通孔113a的位置,而通孔113a另設於其他位置,例如設於靠近於第一輸入單元130的位置。
如第3、5圖所示,第二輸入單元140設置於第一段 部111接近於第二段部112的位置,且第一、第二輸入單元130、140係位於殼體110之相反側。因此,使用者在握持第一段部111時,可方便按壓或操作第一、第二輸入單元130、140。舉例而言,可利用拇指按壓第一輸入單元130,以驅動鏡頭與影像感應器執行照相或錄影的功能;或可利用食指按壓第二按鈕140,以切換不同的攝像模式。此外,第一段部111上更設有複數個指示燈L,用以顯示電池之電力狀況及處於何種攝像模式。
再請一併參閱第5、8圖,第一段部111具有位於相反側的第一端111a和第二端111b,其中第一端111a與連接段部113相連,而第二端111b則形成有一凹槽E以及一連接孔H。前述連接孔H例如為一USB連接孔,用以連接一電子裝置(例如個人電腦)或外部電源,而凹槽E則例如為一螺孔,可用以連接相機支架或桿體,藉以提供支撐或可方便使用者握持。
應注意的是,於本實施例中,殼體110係具有防水材質,且前述開口R、端面112a、凹槽E及連接孔H內皆設有防水機構以避免水分侵入殼體110內,因此本發明之相機裝置100亦可使用於各種水上活動之拍攝,例如衝浪、浮潛等。
第9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一相機裝置之系統方塊圖。現請參考第1與9圖,於本實施例中,前述相機裝置100更包括一耦接於鏡頭120的影像感應器210、一中央處理單元220、一揮發性記憶單元(如:RAM)230、一微處理器240、一握持感應器250、用以提供藍芽通訊服務之一藍牙低功耗(BLE;Bluetooth Low Energy)模組252、一充電控制IC 260、一電池270以及輸入/輸出元件280-299。中央處理單元220 可依不同電路設計而透過各種不同的連接界面如:I2C、USB、SDIO、UART、SPI、GPIO或其他工業標準的串列或並列等界面分別與影像感應器210、揮發性記憶單元230、微處理器240和輸入/輸出元件280-299電性連接。應注意到,於此實施例中,中央處理單元220與各個輸入/輸出元件280-299的各種不同界面的電性連接方式係以一雙箭頭符號300簡單表示。輸入/輸出元件280-299包括了一音頻處理器280、一麥克風282、一揚聲器284、至少一發光二極體286、一顯示器(較佳為可撓性顯示器)288、一USB連接器290、一重力感測器292、一非揮發性記憶單元(如Flash memory或SD卡)294、一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組296、一WiFi通訊模組298與一GPS定位模組299。
另外,微處理器240除了與中央處理單元220電性連接外,更可依不同電路設計而透過各種不同的連接界面如:I2C、USB、SDIO、UART、SPI、GPIO或其他工業標準的串列或並列等界面(以一雙箭頭符號400)分別與電性連接於第一輸入單元130、第二輸入單元140、握持感應器250、藍牙低功耗模組252與充電控制IC 260。充電控制IC 260係電性連接於電池270,用以將電池270的電力分配至上述電子元件130、140、210、220、230、240、250、252、280-299,使上述電子元件能夠正常運作。
影像感應器210係用以擷取經由鏡頭120所拍攝到之影像資料,接著中央處理單元220可將前述影像資料暫時儲存於揮發性記憶單元(如:RAM)230中,接著影像資料可經由 影像處理後最後儲存至非揮發性記憶單元294。需特別說明的是,中央處理單元220可進一步對影像資料執行傾斜校正,以獲得至少一修正影像。
第10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傾斜校正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重力感測器292可定義一預設軸向X來代表相機裝置100係以垂直一水平面90度的方式被握拿於使用者手上(參考第11圖),當影像感應器210擷取到一影像210-1且重力感測器292感測到相機裝置100的中心軸在拍攝影相時偏離該預設軸向X,且與預設軸向X之夾角α小於一預設角度θ時,中央處理單元220可自動剪裁前述影像210-1而獲得一修正影像210-2(如第10圖中虛線之矩形區域所示),以避免因相機裝置100拍攝時歪斜而導致所截取影像產生歪斜情況發生。於本實施例中,前述預設角度θ為3°~20°(例如為6°)。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處理單元220可進一步對修正影像210-2執行放大處理,使得放大過的修正影像與原始影像210-1具有相同的尺寸。
此外,握持感應器250係設置於第一段部111上,用以感測第一段部111之電場、磁場壓力且/或溫度變化,當使用者觸碰或握持前述第一段部111時,握持感應器250即可感測前述第一段部111已被一物體(例如使用者手部)握持,並可傳送一感測信號至微處理器240,接著微處理器240會根據該感測信號產生一控制信號241至中央處理單元220,中央處理單元220會根據控制信號241發送一致能信號221以喚醒以及/或致能影像感應器210來截取影像210-1;當相機未設定於錄影或計 時拍照模式等,且使用者不再觸碰前述第一段部111時,中央處理器200即可進入休眠,藉以達到省電之功效。
此外,相機裝置100亦可具有無線傳輸之功能,當使用者開啟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內之一應用程式時,相機裝置100即可將儲存於非揮發性記憶單元294內之影像資料藉由無線傳輸之方式(例如藉由藍芽低功耗模組252或WiFi通訊模組298)傳送至電子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當第一輸入單元130與第二輸入單元140之其中一者被按下時,可驅動鏡頭120與影像感應器210執行照相或攝影功能。舉例而言,當第一輸入單元130與第二輸入單元140之其中一者被設定作為一快門按鈕用以驅動鏡頭120與影像感應器210擷取影像時,第一輸入單元130與第二輸入單元140之另一者被設定作為一切換按鈕,用以切換一攝像模式。
第11圖係顯示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相機裝置100來進行拍照的方法示意圖。在一般模式下,使用者可透過按壓或觸碰第一輸入單元130以控制相機裝置100進行拍照/錄影。同時,使用者可透過按壓或觸碰第二輸入單元140進行拍照或錄影模式的切換。
第12圖係顯示根據另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相機裝置100來進行拍照的方法示意圖。在自拍模式下,使用者可透過按壓或觸碰第二輸入單元140以控制相機裝置100進行拍照/錄影。相機裝置100可判別使用者握持的方向。例如中央處理單元220透過握持感應器250分析相機裝置100被握持住的部 位、範圍等,以推斷使用者是將相機裝置100握持向前(如圖11所示)或向使用者(如圖12所示)。或是,中央處理器220可透過影像感應器210進行預先拍照,以獲得一預視影像。中央處理器220可在預視影像中尋找一目標物體,並判斷目標物體之形狀是否符合一預設形狀,例如分析出目標物體具有人臉之形狀,其大小符合一預設值,且目標物體具有一舉起的手臂部位,則判斷相機裝置100是被握持面向使用者(如圖12所示)。若判斷相機裝置100是被握持面向使用者,則中央處理單元220可將相機裝置切換為自拍模式,並切換第二輸入單元140之功能。此時第二輸入單元可被設定為自拍按鈕,當第二輸入單元140被按壓或觸碰時,中央處理單元220將指示相機裝置100進行拍照。
第13圖係顯示根據一實施所述之使用相機裝置來進行拍照的方法流程圖。請同時請參考第10圖與第11圖。在步驟S1301中,相機裝置100可在接收一啟動信號後將中央處理單元220喚醒。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啟動信號可以是由微處理240因應使用者觸碰或按壓第一輸入單元130或第二輸入單元140而產生、或者是由微處理240因應當握持感應器250感測前述第一段部111已被一物體握持時所傳送之感測信號而產生、或者由微處理240因應藍芽低功耗模組252通知其與另一電子裝置配對成功或建立連線時而產生。在步驟S1302中,中央處理單元220可透過重力感測器292偵測相機裝置100在單位時間內之位移量。其中,位移量可以是因使用者手震而引起,或是因使用者快速甩動相機裝置100引起。中央處理單元220可定 期地自重力感測器292接收一重力參數,並偵測重力參數在單位時間的變化量,以計算相機裝置100的位移量。在步驟S1303,中央處理單元220可判斷相機裝置100是否處於抖動狀態中。當中央處理單元220偵測到重力參數的變化量超過一預設數值時,則可判斷相機狀置100是處於抖動狀態,並可判斷相機裝置100在目前的抖動狀態下所拍攝的照片或影片可能會是模糊的。若判斷相機裝置100處於抖動狀態中,則進入步驟S1304,相機狀置100可顯示一抖動警示。其中,中央處理器220可指示顯示器288顯示一抖動圖示警示使用者,或是透過發光二極體286發出一對應顏色的閃光以警示使用者相機裝置100正處於抖動狀態中,接著進入步驟S1305。相反地,若在步驟S1303中,中央處理單元220判斷相機裝置100並未處於抖動狀態中,則直接進入步驟S1305。
在步驟S1305中,中央處理單元220可透過重力感測器292偵測相機裝置100之傾斜狀態。其中,傾斜狀態可以是因使用者握持相機裝置100之角度不同而改變。中央處理單元220可藉由分析自重力感測器292所接收的重力參數,判斷相機裝置100的傾斜角度。
在步驟S1306,中央處理單元220可判斷相機裝置100的傾斜狀態是否超過一臨界值。若判斷相機裝置100的傾斜狀態超過臨界值,則進入步驟S1307。在步驟S1307,相機狀置100可顯示一傾斜警示。其中,中央處理器220可指示顯示器288顯示一傾斜圖示以警示使用者,或是透過發光二極體286發出另一對應顏色的閃光以警示使用者相機裝置100的傾斜狀態已 超過臨界值,並關閉第10圖所示之傾斜校正,接著進入步驟S1308。相反地,若在步驟S1303中,中央處理單元220判相機裝置100的傾斜狀態並未超過一臨界值,則中央處理單元220將開啟第10圖所示之傾斜校正機制,並進入步驟S1308。
在步驟S1308,中央處理單元220接收一觸發信號,此觸發信號可以是由使用者觸碰或按壓第一輸入單元130或第二輸入單元140而產生,或是由外部裝置透過NFC 296、藍芽低功耗模組252或WiFi通訊模組298傳送觸發信號給中央處理單元220。其中,當使用者透過另一電子裝置所安裝之應用程式與相機裝置100進行連線並執行遠端操控時,便可透過NFC 296、藍芽低功耗模組252或WiFi通訊模組298傳送觸發信號給相機裝置100之中央處理單元220以進行拍照或錄影。在步驟S1309,中央處理單元220指示影像感應器進行拍照或錄影。
第14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相機裝置的操作流程圖。現請參考第1、9與14圖,於此實施例中,相機裝置預設運作於一省電模式。因此,相機裝置100會於開機後就會進入一省電模式,如步驟50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於省電模式時,僅微處理器240、握持感應器250、藍芽低功耗模組252、以及第一輸入單元130與第二輸入單元140(當第一輸入單元130與第二輸入單元140為由電子元件所構成之輸入元件時)運作於一待命模式,用以偵測喚醒事件。其餘元件,例如中央處理器220、鏡頭120與影像感應器210等均運作於一睡眠模式,以節省功耗。微處理器240可藉由握持感應器250、第一輸入單元130以及/或藍芽低功耗模組252判斷是否有喚醒事件 發生,如步驟502。於此實施例中,喚醒事件可包含握持感應器250感測到使用者握持相機裝置100、第一輸入單元130或第二輸入單元140偵測到使用者的輸入(如:按壓)或藍芽低功耗模組252偵測到與一電子裝置配對成功或建立連線。當判斷有喚醒事件發生後,微處理器240會產生控制信號喚醒中央處理單元220,如步驟504。於此實施例中,微處理器240可發送一控制信號241至中央處理單元220以喚醒中央處理單元220,及/或另一控制信號242至充電控制IC 260,使充電控制IC 260根據該控制信號242供電給中央處理單元220。當中央處理單元220被喚醒後,其會產生一致能信號221以喚醒及致能影像感應器210與鏡頭120。接著,微處理器240或中央處理單元220會判斷第一輸入單元130或第二輸入單元140是否有偵測到使用者輸入,如步驟506。若是,則影像感應器210會從鏡頭120截取到影像210-1,如步驟508。若否,則微處理器240或中央處理單元220會判斷相機裝置100是否閒置超過一預定時間(如:5分鐘),如步驟510。若相機裝置100閒置超過該預定時間,則回到步驟500,相機裝置100回到省電模式。反之,若相機裝置100未閒置超過該預定時間,則回到步驟506繼續是否有偵測到使用者輸入。當影像感應器210從鏡頭120截取到影像210-1,可對影像210-1做影像處理(如第10圖實施例的影像處理),最後將處理後的影像210-1儲存於非揮發性記憶單元294中,如步驟512。
於其他實施例中,相機裝置100可包含兩個鏡頭120以及兩個與影像感應器210電性連接於中央處理單元220, 兩個鏡頭可配置於相鄰處,例如,一鏡頭可配置於另一鏡頭之上、下、左或右側。其中一組鏡頭與影像感應器係用以截取一影像,另一組鏡頭與影像感應器係用以截取另一影像以計算出景深資訊,使得相機裝置100可拍出具有景深效果的影像。
第15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相機裝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圖,此方法係適用於如上所述之相機裝置100。首先,控制相機裝置100之大部分元件,包含鏡頭與影像感應器等,運作於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步驟1502)。接著,透過相機裝置100之握持感應器感測相機裝置100之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步驟1504)。當感測到相機裝置100之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時,由握持感應器產生一感測信號以喚醒鏡頭與影像感應器(步驟1506)。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出一種相機裝置,其殼體具有L字形結構,因此有利於使用者握持以避免滑落。此外,用以拍攝影像的第一輸入單元係位於殼體的連接段部,且第一輸入單元周圍設置有環狀元件,因此使用者可僅透過觸摸便可得知第一輸入單元的位置。再者,本發明所提出之相機裝置基本上並不設置觀景窗,以節省相機裝置的體積與重量,並且整體外形被設計為符合人體工學的形狀,不僅方便使用者以單手握持,並且單手即可操作。
再者,本發明所提出之相機裝置基本上運作於三種模式,包括省電模式、喚醒模式與拍攝模式。於省電模式下,僅少部分元件運作於待命模式,用以偵測喚醒事件,其餘元件則運作於睡眠狀態,以節省功耗。於喚醒模式及/或拍攝模式 下,所有元件均可被喚醒,用以執行對應之功能。再者,相機裝置具有重力感測器和握持感應器,重力感測器可避免因相機傾斜而造成影像資料的歪斜,而握持感應器則可在使用者握持第一段部時致能影像擷取模組內之各單元,而不需額外設置電源按鈕。
在本說明書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等等,彼此之間並沒有順序上的先後關係,其僅用於標示區分兩個具有相同名字之不同元件。
本發明雖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相機裝置
110‧‧‧殼體
113a‧‧‧通孔
130‧‧‧第一輸入單元
150‧‧‧環形元件
R‧‧‧開口

Claims (20)

  1. 一種相機裝置,包括:一殼體,包括: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以及一彎曲段部,設置於該第一段部與該第二段部之間,並且具有一曲面;一鏡頭,設置於該殼體之一端面;一影像感應器,耦接於該鏡頭,用以擷取經由該鏡頭所拍攝到之影像資料;一第一輸入單元,設置於該彎曲段部之該曲面,用以提供作為使用者之一第一輸入介面;一握持感應器,設置於該第一段部上,用以感測該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其中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預設運作於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並且當該握持感應器感測到該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時,該握持感應器產生一感測信號以喚醒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一微處理器;以及一藍芽低功耗模組,用以提供藍芽通訊服務,其中該相機裝置預設運作於一省電模式,當該相機裝置運作於該省電模式時,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運作於該睡眠模式,並且該握持感應器、該微處理器以及該藍芽低功耗模組運作於一待命模式,用以偵測喚醒事件,並且於偵測到一喚醒事件時,喚醒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相機裝置,更包括:一環形元件,圍繞地設置於該第一輸入單元外側,並且該環形元件之材質相異於該彎曲段部之材質。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相機裝置,其中該第一輸入單元為一按鈕,當該第一輸入單元被按下時,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執行照相或攝影功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相機裝置,更包括:一開口,形成於該曲面上,其中該第一輸入單元設置於該開口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相機裝置,其中該第一段部與該第二段部皆具有圓柱狀結構,並且該第一段部、該第二段部與該彎曲段部皆具有圓形之剖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相機裝置,更包括:一第二輸入單元,設置於該第一段部,用以提供作為使用者之一第二輸入介面,其中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第二輸入單元設置於該殼體之相反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相機裝置,其中當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第二輸入單元之其中一者被按下時,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執行照相或攝影功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相機裝置,其中當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第二輸入單元之其中一者被設定作為一快門按鈕用以驅動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擷取影像時,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第二輸入單元之另一者被設定作為一切換按鈕,用以切換一攝像模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相機裝置,其中該握持感應器更用以感測使用者握持的方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相機裝置,更包括:一重力感測器,用以感測一重力參數;以及一中央處理單元,定期自該重力感測器接收該重力參數,以偵測該相機裝置之傾斜狀態,其中當該中央處理單元判斷該相機裝置之一傾斜角度未超過一臨界值時,該中央處理單元對該影像資料執行傾斜校正,以獲得至少一修正影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相機裝置,更包括:一重力感測器,用以感測一重力參數;以及一中央處理單元,定期自該重力感測器接收該重力參數,並偵測該重力參數在單位時間的變化量,以判斷該相機裝置是否處於抖動狀態。
  12. 一種相機裝置控制方法,適用於一相機裝置,該相機裝置包括一殼體、一鏡頭、一影像感應器、一第一輸入單元、一握持感應器、一微處理器以及一藍芽低功耗模組,該殼體包括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以及設置於該第一段部與該第二段部之間並且具有一曲面之一彎曲段部,該鏡頭設置於該殼體之一端面,該影像感應器耦接於該鏡頭,用以擷取經由該鏡頭所拍攝到之影像資料,該第一輸入單元設置於該彎曲段部之該曲面,用以提供作為使用者之一第一輸入介面,並且該握持感應器設置於該第一段部上,該方法包括: 控制該握持感應器、該微處理器以及該藍芽低功耗模組當該相機裝置運作於一省電模式時運作於一待命模式,並且控制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運作於一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其中該相機裝置預設運作於該省電模式,並且當該相機裝置運作於該省電模式時,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運作於該睡眠模式;透過該握持感應器感測該第一段部是否被使用者握持;當感測到該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時,由該握持感應器產生一感測信號以喚醒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透過該握持感應器、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藍芽低功耗模組偵測喚醒事件;以及於該握持感應器、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藍芽低功耗模組之任一者偵測到一喚醒事件時,喚醒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當該第一輸入單元被按下時,透過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執行照相或攝影功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相機裝置更包括一第二輸入單元,設置於該第一段部,用以提供作為使用者之一第二輸入介面,其中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第二輸入單元設置於該殼體之相反側,並且該方法更包括:當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第二輸入單元之其中一者被按下時,透過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執行照相或攝影功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透過該握持感應器感測使用者握持的方向;以及 根據感測到的使用者握持的方向將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第二輸入單元之其中一者設定為用以驅動該鏡頭與該影像感應器擷取影像之一快門按鈕,以及將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第二輸入單元之另一者設定為用以切換一攝像模式之一切換按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第一輸入單元被按下時,該第一輸入單元偵測到一喚醒事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握持感應器感測到該第一段部被使用者握持時,該握持感應器感偵測到一喚醒事件。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藍芽低功耗模組與一電子裝置配對成功或建立連線時,該藍芽低功耗模組感偵測到一喚醒事件。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相機裝置更包括一重力感測器,用以感測一重力參數,以及一中央處理單元,並且該方法更包括:由該中央處理單元定期自該重力感測器接收該重力參數,以偵測該相機裝置之一傾斜角度;判斷該相機裝置之該傾斜角度是否超過一臨界值時;以及當該相機裝置之該傾斜角度未超過該臨界值時,該中央處理單元對該影像資料執行傾斜校正,以獲得至少一修正影像。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相機裝置更包括一重力感測器,用以感測一重力參數,以及一中央處理 單元,並且該方法更包括:由該中央處理單元定期自該重力感測器接收該重力參數,以偵測該重力參數在單位時間的變化量;以及根據該重力參數在單位時間的變化量判斷該相機裝置是否處於抖動狀態。
TW104114862A 2014-06-16 2015-05-11 相機裝置及相機裝置控制方法 TWI578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12791P 2014-06-16 2014-06-16
US14/682,778 US9491336B2 (en) 2014-06-16 2015-04-09 Camer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amera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1533A TW201601533A (zh) 2016-01-01
TWI578777B true TWI578777B (zh) 2017-04-11

Family

ID=53489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4862A TWI578777B (zh) 2014-06-16 2015-05-11 相機裝置及相機裝置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91336B2 (zh)
EP (1) EP2958315B1 (zh)
CN (1) CN105282409B (zh)
TW (1) TWI578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0485B2 (ja) * 2012-03-16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システム
CN106713822A (zh) * 2015-08-14 2017-05-2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机及监控系统
USD819638S1 (en) 2015-12-31 2018-06-05 Htc Corporation Remote controller
JP7309346B2 (ja) * 2018-11-29 2023-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11159162B2 (en) 2019-10-14 2021-10-26 Plr Ip Holdings, Llc Camera control key
JP2021141436A (ja) * 2020-03-05 2021-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4358A1 (en) * 2004-05-12 2005-11-17 Pentax Corporation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of a digital camera
TW200941125A (en) * 2008-03-31 2009-10-01 Hoya Corp 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20100207024A1 (en) * 2009-02-18 2010-08-19 Dräger Safety AG & Co. KGaA Thermal imaging camera
US20120287315A1 (en) * 2011-05-10 2012-11-15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Dual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pplying for Thereof,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ion for Load into Thereof
US20130011127A1 (en) * 2010-02-10 2013-01-10 Bubblepix Limited Attachment for 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TW201310984A (zh) * 2011-08-30 2013-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相機拍攝控制方法及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8490A (en) * 1979-11-15 1983-0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JPH10173971A (ja) * 1996-12-06 1998-06-2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6411332B1 (en) 1997-01-07 2002-06-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gital camera with an articulating capture module
JP3564031B2 (ja) * 1999-03-16 2004-09-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US7184086B2 (en) 2002-02-25 2007-02-27 Konica Corporation Camera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US7199832B2 (en) * 2004-10-01 2007-04-03 Daniel Oran Portable photographic device and grip with integrated controls for single handed use
KR100678135B1 (ko) 2005-09-06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JP2007110364A (ja) 2005-10-13 2007-04-2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279338B2 (en) 2007-07-11 2012-10-02 Ne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1365060A (zh) * 2007-08-08 2009-02-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信息显示装置
JP2010009521A (ja) 2008-06-30 2010-01-14 Canon Inc 画像供給装置、画像出力装置及び画像出力システム
US20110106954A1 (en) 2008-09-26 2011-05-05 Manjirnath Chatterje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ly pairing devices to share data or resources
JP4687807B2 (ja) * 2009-03-27 2011-05-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動画記録装置、及び動画像の傾き補正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495602B2 (ja) 2009-04-02 2014-05-21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方法
EP2499422A4 (en) 2009-11-12 2014-01-22 Glenn Bushee MULTIFUNCTION POCKET LAMP
WO2012027739A2 (en) * 2010-08-27 2012-03-0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Thermal detec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WO2012037139A2 (en) 2010-09-13 2012-03-22 Contour, Inc. Portable digital video camera configured for remote image acquisition control and viewing
US8824346B2 (en) * 2011-02-23 2014-09-02 Lg Electronics Inc. Remote wakeup of application processor of mobile device
US20120314083A1 (en) * 2011-06-09 2012-12-13 Ratliff David E Handheld imaging and defense system
US20130235234A1 (en) 2012-03-12 2013-09-12 Megan Lyn Cucci Digital camera having multiple image capture systems
WO2014017777A1 (en) * 2012-07-26 2014-01-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1947652B1 (ko) 2012-09-28 2019-04-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저전력 근거리 통신 기능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03377B1 (ko) * 2012-12-13 2019-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립 모드에서 카메라 모듈을 구동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3079036B (zh) * 2013-01-15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进入拍摄模式的照相机及其方法
WO2014204022A1 (en) * 2013-06-17 2014-12-24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4358A1 (en) * 2004-05-12 2005-11-17 Pentax Corporation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of a digital camera
TW200941125A (en) * 2008-03-31 2009-10-01 Hoya Corp 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20100207024A1 (en) * 2009-02-18 2010-08-19 Dräger Safety AG & Co. KGaA Thermal imaging camera
US20130011127A1 (en) * 2010-02-10 2013-01-10 Bubblepix Limited Attachment for 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20287315A1 (en) * 2011-05-10 2012-11-15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Dual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pplying for Thereof,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ion for Load into Thereof
TW201310984A (zh) * 2011-08-30 2013-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相機拍攝控制方法及系統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e Mills, "Periscope Camera by Yaniv Berg," dezeen, Aug. 18 2010.^&rn^http://www.dezeen.com/2010/08/18/periscope-camera-by-yaniv-berg/^&rn^ *
Michael Zhang, "Rethinking the Design of DSLR Cameras," PetaPixel, Nov. 30 2009. http://petapixel.com/2009/11/30/rethinking-the-design-of-dslr-camera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2409B (zh) 2019-01-15
CN105282409A (zh) 2016-01-27
US20150365596A1 (en) 2015-12-17
TW201601533A (zh) 2016-01-01
US9491336B2 (en) 2016-11-08
EP2958315B1 (en) 2018-12-26
EP2958315A1 (en)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8777B (zh) 相機裝置及相機裝置控制方法
US9794456B2 (en) Camer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amera device
TWI657368B (zh) 一種顯示屏的控制方法及裝置、顯示屏和移動終端
EP2927790B1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180107382A1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US941393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amera and infrared illuminator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228067A1 (zh) 移动终端唤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JP2015156610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JP2009258372A (ja) 撮影装置
WO2020063026A1 (zh) 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KR102128582B1 (ko) 카메라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운영하는 방법
TW201510772A (zh) 手勢判斷方法及電子裝置
CN107360370A (zh) 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照片拍摄方法及照片拍摄装置
JP2009169381A (ja) 節電機能を有するデジタルフレーム及びその節電方法
JP2016225773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7259671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KR102544709B1 (ko) 외부 조도에 기반하여 복수개의 카메라를 구동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39176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JP2010226430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電源立ち上げ方法
US20150109527A1 (en) Wand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200012542A (ko) 전자 펜을 이용하여 동작 모드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EP260550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amera and infrared illuminator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55488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ation of an orientation-based user interface
JP2021145240A (ja) 撮像装置
KR20190141866A (ko) 사용자의 사진 촬영 의도를 식별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