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1092B - 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 Google Patents

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1092B
CN105281092B CN201510303432.4A CN201510303432A CN105281092B CN 105281092 B CN105281092 B CN 105281092B CN 201510303432 A CN201510303432 A CN 201510303432A CN 105281092 B CN105281092 B CN 105281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tal piece
locking
terminal metal
connec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34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1092A (zh
Inventor
金大成
千叶真吾
横川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163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715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172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0460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220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9142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81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1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1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1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能够使端子金属件向连接器壳体的组装作业容易。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利用突出设置在端子金属件(10)的外表面的卡止突起部(15)、和连接器壳体(20)的弹性卡止臂部(50),将端子金属件卡止在端子容纳室(30)内,弹性卡止臂部具有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以与卡止面(53)相连的方式从末端侧向基端部(50b)侧被形成为上行倾斜状,且在端子金属件插入到端子容纳室内并移动至卡止完成位置时,在卡止突起部越过倾斜的顶点(52a)时,一边利用弹性卡止臂部的弹性复原力与卡止突起部滑动接触一边使端子金属件移动至卡止完成位置。

Description

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端子金属件卡止在端子容纳室内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连接器壳体的端子容纳室内将端子金属件卡止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利用卡止突起部和弹性卡止臂部将端子金属件卡止在端子容纳室内,该卡止突起部突出设置在端子金属件的外表面,该弹性卡止臂部呈悬臂片状设置在连接器壳体的端子容纳室内,该弹性卡止臂部在成为自由端的末端形成有卡止面,该卡止面抵接于卡止突起部从而阻止端子金属件在从端子容纳室脱离的方向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将顶点的高度从自由端向基端缓缓提高以使得尖头的形状为剪切面积最大,从而能够在将卡止矛(弹性卡止臂部)的尺寸抑制得小的同时得到端子保持力。
顺便提及,如图30和图31所示,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00在端子金属件10在从端子容纳室110脱离的方向C移动的情况下,将弹性卡止臂部120的防脱面121抵接于设于端子金属件10上的卡止突起部15,从而阻止端子金属件10从端子容纳室110脱离。
这样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00具有末端延伸部122,该末端延伸部122是弹性卡止臂部120将末端的一部分延伸到卡止位置的卡止突起部15的下方位置而成的。该末端延伸部122例如是:为了使弹性卡止臂部120向卡止解除方向弯曲,而由未图示的卡止解除用的夹具进行操作的部分。
此外,还具有的效果是:末端延伸部122抵接于卡止突起部15的下表面,从而抑制弹性卡止臂部120的弯曲量。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在卡止矛(弹性卡止臂部)的基端部周边形成有将卡止突起部向卡止位置引导的突出部插通槽(引导槽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9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92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具有的问题是:需要将端子金属件插入直至卡止突起部位于比卡止面靠端子容纳室的内侧的位置,易于成为中途插入状态,因此,很多情况下必须再次将端子金属件压入到卡止位置,结果,组装作业变得麻烦。
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00在利用在卡止突起部15与末端延伸部122之间产生的间隙大的部分使弹性卡止臂部120在箭头B方向大幅弯曲变形的情况(参照图31)下,相对于弹性卡止臂部120的剪切破坏的轨迹L,不能充分确保弹性卡止臂部120的厚度T,结果,有可能由于剪切破坏而将弹性卡止臂部120损伤。
并且,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具有的问题是:尽管引导槽部的槽上端面支撑端子金属件,但由于没有支撑筒部(压接部),因此,筒部(压接部)容易在自重方向松动,结果,难以抑制端子金属件的松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能够使端子金属件向连接器壳体的组装作业容易。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能够容易将端子金属件引导到卡止位置,且防止端子金属件的松动。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能够使得弹性卡止臂部难以损伤。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利用卡止突起部和弹性卡止臂部,将端子金属件卡止在端子容纳室内,所述卡止突起部突出设置在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外表面;所述弹性卡止臂部内呈悬臂片状设在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端子容纳室,并在成为自由端的末端形成有通过抵接于所述卡止突起部从而阻止所述端子金属件在从所述端子容纳室脱离的方向移动的卡止面,所述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止臂部具有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所述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以与所述卡止面相连的方式从末端侧向基端部侧被形成为上行倾斜状,且在所述端子金属件被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室内并向卡止完成位置移动时,在所述卡止突起部越过倾斜的顶点时,在该弹性卡止臂部的弹性复原力的作用下,一边与所述卡止突起部滑动接触一边使所述端子金属件移动至卡止完成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是,在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被形成在与因所述卡止突起部抵接于所述卡止面而在所述弹性卡止臂部上产生的剪切面隔开距离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是,在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被调整,使得所述端子金属件利用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弹性复原力移动到的卡止完成位置为止的距离尽可能加长。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是,在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引导槽部,所述引导槽部设在与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底面相面对的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内部底面,从所述卡止位置的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压接部形成到基端部,以便将所述卡止突起部向卡止位置引导,且槽上端面被形成为使槽上端面与所述卡止位置的所述端子金属件的所述压接部的间隙减小。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是,在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部是如下的槽:从作为用于将所述端子金属件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室内的入口的端子插入口、连续地形成到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所述基端部。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是,在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部竖直设置有一对引导壁,所述一对引导壁能将所述卡止突起部嵌入其间地隔开间隔地竖直设置,所述一对引导壁形成槽内侧面,所述一对引导壁与所述基端部的两侧部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是,在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止臂部具有末端延伸部,所述末端延伸部在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末端的一部分延伸到将卡止位置的所述卡止突起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位置,且形成有沿着所述卡止突起部的外形的形状的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使得在该弹性卡止臂部弹性地中立的状态下,减小所述末端延伸部与处于卡止位置的所述卡止突起部的间隙,在所述端子金属件卡止于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状态下,在所述端子金属件上作用脱离力时,所述脱离力作用在所述防脱面的下侧位置处的、所述末端延伸部的基端部附近。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是,在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是沿着与所述端子金属件在所述端子容纳室内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所述卡止突起部的截面的外形的形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中,由于从所述端子金属件的所述卡止突起部越过了在其被插入到比所述端子容纳室内的所述卡止面靠内侧之前的所述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的所述顶点的位置起,所述端子金属件在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弹性复原力下自动移动到卡止完成位置,因此,能够缩小从所述端子插入口到卡止完成位置之间的所述端子金属件的中途插入状态的距离,所述端子金属件在所述端子容纳室难以处于中途插入状态,结果,能够使所述端子金属件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组装作业容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中,由于所述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配置在不分割剪切面S的位置,因此,所述剪切面S的面积不会因所述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而缩小,结果,能够将所述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形成为不会给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剪切破坏带来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中,由于能够尽可能大幅缩小所述端子金属件的中途插入状态的距离,因此,能够使所述端子金属件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组装作业更容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中,由于所述卡止突起部被所述引导槽部引导从而所述端子金属件被引导到卡止位置,而且,被调整为使卡止位置的所述端子金属件的所述压接部与所述引导槽部的所述槽上端面的间隔减小,因此,减小卡止位置的所述端子金属件的所述压接部与所述槽上端面之间的间隔、或者所述压接部载放在所述槽上端面上,因此所述压接部在自重方向难以松动,结果,能够容易将端子金属件引导到卡止位置,且防止端子金属件的松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中,由于在将所述端子金属件从所述端子插入口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室内时,能够将所述引导槽部作为记号来确认所述端子金属件的朝向,因此能够防止所述端子金属件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误组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中,由于所述一对引导壁与所述基端部的两侧部连接,因此能够提高所述基端部的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中,由于欲将所述端子金属件在脱离方向移动时,所述卡止突起部与所述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的间隙遍及所述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的大致整体地被抑制得小,因此,在所述弹性卡止臂部欲弯曲变形时,所述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立即抵接于所述卡止突起部,阻止弯曲变形增大,在相对于剪切破坏的轨迹充分确保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厚度的状态下,所述卡止突起部抵接于所述防脱面,因此使得弹性卡止臂部难以损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中,在所述端子金属件移动至卡止位置时,所述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成为引导件,能够使所述端子金属件在可靠地位于卡止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在电线的终端部压接的端子金属件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观察端子金属件的立体图,(c)是端子金属件的前视图,(d)是(c)的端子金属件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B-B线剖视图。
图5是将弹性卡止臂部的末端周边放大的立体图。
图6是(a)安放有端子金属件的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b)是(a)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C-C线剖视图。
图7是将图6(b)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的端子容纳室放大的图,(b)是将(a)的弹性卡止臂部的周边放大的图。
图8(a)是示出将端子金属件在脱离方向拉伸从而卡止突起部抵接于卡止面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将(a)的弹性卡止臂部的末端周边放大的图。
图9是用阴影示出卡止突起部抵接于卡止面从而在弹性卡止臂部中产生的剪切面,并且用虚线示出比剪切面靠上部的部分的图。
图10(a)是从连接器壳体的前表面观察在1个端子容纳室中插入有端子金属件的状态的图,(b)是插入有(a)所示的端子金属件的连接器壳体的D-D线剖视图。
图11是将图10(b)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有端子金属件的那一侧的端子容纳室放大的图,(b)是将(a)的弹性卡止臂部的末端周边放大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E-E线剖视图。
图14是将连接器壳体的弹性卡止臂部周边做成为截面,从而从斜上方观察弹性卡止臂部的图。
图15(a)是端子金属件向端子容纳室的插入中途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b)是(a)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16是端子金属件向图15(a)所示的端子容纳室内的插入中途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F-F线剖视图。
图17(a)是图15(b)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G-G线剖视图,(b)是将(a)的下层的端子容纳室放大的图。
图18是端子金属件处于向端子容纳室的插入中途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倾斜剖视图。
图19(a)是在端子容纳室内卡止有端子金属件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b)是(a)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20(a)是图19(a)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H-H线剖视图,(b)是将(a)所示的一个端子容纳室放大的图。
图21(a)是图19(b)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I-I线剖视图,(b)是将(a)的一个端子容纳室放大的图。
图22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J-J线剖视图。
图24是将弹性卡止臂部的末端周边放大的立体图。
图25是(a)安放有端子金属件的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b)是(a)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26(a)是在图25(b)所示的端子容纳室内安放有端子金属件的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L-L线剖视图,(b)是(a)所示的1个端子容纳室周边的放大图。
图27是在图6(a)所示的端子容纳室内安放有端子金属件的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K-K线剖视图。
图28是从斜向观察1个端子容纳室的弹性卡止臂部与卡止突起部卡止的状态的剖视图的图。
图29是(a)安放有图27所示的端子金属件的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端子容纳室的放大图,(b)是将(a)的卡止突起部周边放大的图。
图30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的图。
图31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10 端子金属件
10a 底面
11 压接部
11a 导体压接部
11b 覆皮压接部
11c 中间部
12 对方连接部
13 连接主体部
13a 底壁
13b 侧壁
13c 顶壁
13d 弹性接触片
14 卡止开口部
14a 开口内缘面
15 卡止突起部
16 相连部
20 连接器壳体
21 壳体主体
23 连接主体配置部
24 压接部分配置部
30 端子容纳室
30a 端子插入口
30b 对方端子插入口
30c 内部底面
40 夹具插入空间
40a 夹具插入口
41 弯曲空间
42 引导槽部
42a 槽上端面
42b 槽内侧面
43 引导壁
50 弹性卡止臂部
50a 末端
50b 基端部
50c 防脱面
51 末端延伸部
51a 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
51b 基端部
52 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
52a 顶点
53 卡止面
S 剪切面
W 电线
W1 导体部
W2 绝缘覆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方式1]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在电线W的终端部压接的端子金属件10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观察端子金属件10的立体图,(c)是端子金属件10的前视图,(d)是(c)的端子金属件10的A-A线剖视图。图3是连接器壳体20的前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连接器壳体20的B-B线剖视图。图5是将弹性卡止臂部50的末端50a周边放大的立体图。图6是(a)安放有端子金属件10的状态的连接器壳体20的前视图,(b)是(a)所示的连接器壳体20的C-C线剖视图。图7是将图6(b)所示的连接器壳体20的一个的端子容纳室放大的图,(b)是将(a)的弹性卡止臂部50的周边放大的图。图8(a)是示出将端子金属件10在脱离方向拉伸从而卡止突起部15抵接于卡止面53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将(a)的弹性卡止臂部50的末端50a周边放大的图。图9是用阴影示出卡止突起部15抵接于卡止面53从而在弹性卡止臂部50中产生的剪切面S,并且用虚线示出比剪切面S靠上部的部分的图。图10(a)是从连接器壳体20的前表面观察在一个端子容纳室30中插入有端子金属件10的状态的图,(b)是插入有(a)所示的端子金属件10的连接器壳体20的D-D线剖视图。图11是将图10(b)所示的连接器壳体20的插入有端子金属件10的那一侧的端子容纳室30放大的图,(b)是将(a)的弹性卡止臂部50的末端50a周边放大的图。
此外,在图6、图7、图8、图10、图11中示出的是端子金属件10未安装在电线W上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为便于说明,如图中所示地定义前后和上下方向。在后述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中也一样。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利用卡止突起部15和弹性卡止臂部50将端子金属件10卡止在端子容纳室30内,该卡止突起部15突出设置在端子金属件10的外表面;该弹性卡止臂部50呈悬臂片状设置在连接器壳体20的端子容纳室30内,并在在成为自由端的末端形成有卡止面53,该卡止面53抵接于卡止突起部15从而阻止端子金属件10在从端子容纳室30脱离的方向移动。
首先,说明端子金属件10。
端子金属件10是利用模具冲压加工等将铜或者铜合金等金属制成的板状部件成形的端子金属件。该端子金属件10如图2所示,具有:压接部11,其压接在电线W的终端部;对方连接部12,其与电线W的未图示的连接对方连接;压接部11,其压接在电线W的终端部;及相连部16,其将压接部11与对方连接部12之间相连。
对方连接部12的设在呈方筒状的连接主体部13的筒内的弹性接触片13d与连接对方接触。该对方连接部12构成与作为连接对方的阳端子进行连接的阴端子。
连接主体部13利用底壁13a;在底壁13a的两缘竖直设置的一对侧壁13b、13b;及顶壁13c构成方筒形。
底壁13a具有卡止开口部14、卡止突起部15。
卡止开口部14是为了使弹性复原的弹性卡止臂部50卡止在连接主体部13内而被形成为弹性卡止臂部50能进入的开口。
卡止突起部15是将卡止开口部14的前侧的开口内缘面14a的一部分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的部分。
该卡止突起部15将横截面形成为圆弧状,从而在弹性卡止臂部50一边滑动接触一边移动到卡止位置时能够抑制摩擦阻力而平滑地移动。
此外,例举了对方连接部12构成阴端子,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与连接对方连接的构成,也可以是其他端子构成。
压接部11具有:导体压接部11a,其压接在电线W的露出的导体部W1;及覆皮压接部11b,其压接在电线W的绝缘覆皮部W2。这些导体压接部11a与覆皮压接部11b之间连结有中间部11c。
接下来,说明连接器壳体20。
连接器壳体2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具有作为整体呈长方体块状并构成连接器壳体20的主体部分的壳体主体21。
在该壳体主体21中,以在前后方向贯通壳体主体21的方式在横向设有6列、纵向设有2列的合计12个端子容纳室30。
此外,端子容纳室30的数量不限于12个,只要是1个以上,也可以是其他数量。
各端子容纳室30在后端面设有用于将端子金属件10插入的端子插入口30a,在前端面设有用于将与成为连接对方的端子的端子金属件10的连接部分插入的对方端子插入口30b。
另外,连接器壳体20为了解除卡止状态,形成有用于将未图示的卡止解除用的夹具插入的夹具插入空间40。
该夹具插入空间40是从端子容纳室30的下侧与端子容纳室30相连的空间,构成从在连接器壳体20的前端形成的夹具插入口40a连续到弯曲空间41为止的空间。
弯曲空间41是如下空间:在端子金属件10从端子容纳室30的端子插入口30a插入并移动到端子容纳室30的卡止位置时,在端子金属件10进行滑动接触从而弹性卡止臂部50从中立状态向卡止解除方向弯曲变形的情况下,用于接受弹性卡止臂部50。
另外,在形成各端子容纳室30的容纳空间的壁的底面设有弹性卡止臂部50。
弹性卡止臂部50以从基端部50b向成为自由端的末端50a平缓地上方倾斜的方式设在端子容纳室30内。
该弹性卡止臂部50具有末端延伸部51和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
末端延伸部51是将弹性卡止臂部50的末端的一部分延伸,并通过钩挂未图示的卡止解除用的夹具从而使弹性卡止臂部50向卡止解除方向弯曲的部分。
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是如下的面:以与卡止面53相连的方式从末端50a侧向基端部50b侧被形成为上行倾斜状,且在端子金属件10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0内并移动至卡止完成位置时,卡止突起部15越过倾斜的顶点52a时,利用弹性卡止臂部50的弹性复原力,一边与卡止突起部15滑动接触一边使端子金属件10移动至卡止完成位置。
即,在端子金属件10的卡止突起部15越过倾斜的顶点52a后,在端子金属件10到达卡止完成位置之前的中途插入状态下,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调整倾斜角度,使得端子金属件10不会停止。
此外,优选的是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调整倾斜角度,使得能够将端子金属件10在弹性卡止臂部50的弹性复原力下移动的距离尽可能加长。
另外,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如图8和图9所示,形成在与剪切面S隔开距离的位置,该剪切面S是由于卡止突起部15抵接于卡止面53,从而在弹性卡止臂部50中产生的剪切面S。因此,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配置在不分割剪切面S的位置。由此,剪切面S的面积不会因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而缩小。即,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不会给弹性卡止臂部50的剪切破坏带来影响。
另外,通过形成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从而如图7(b)所示,在在从末端侧钩挂卡止解除用的夹具并使弹性卡止臂部50向卡止解除方向弯曲时,能够将弹性卡止臂部50的超行程抑制得小。
因此,由于在能够减小卡止突起部15与卡止面53的间隔D1而将端子金属件10的松动抑制得小的同时,能够更大地确保卡止解除时的卡止突起部15与弹性卡止臂部50的末端的间隔D2,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卡止解除操作。
接下来,说明从将端子金属件10插入到端子插入口30a起到配置到卡止位置为止的端子金属件10及连接器壳体20的各部的动作。
首先,端子金属件10由于作业者所施加的按压力而从端子插入口30a向端子容纳室30内侧移动时,末端开始与弹性卡止臂部50的基端部50b滑动接触。
由此,弹性卡止臂部50向弯曲空间41侧弹性地弯曲变形。
端子金属件10在使弹性卡止臂部50向弯曲空间41侧弹性地弯曲变形的同时向端子容纳室30的内侧进一步移动时,卡止突起部15到达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的顶点52a。
卡止突起部15越过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的顶点52a时,利用弹性卡止臂部50的弹性复原力,端子金属件10自动地开始向卡止完成位置移动(参照图10和图11)。成为该状态时,即使作业者不对端子金属件10付与按压力,端子金属件10也会向端子容纳室30的内侧(图11中箭头A)移动。
这样一来,端子金属件10自动地向端子容纳室30的内侧进一步移动时,卡止突起部15从弹性卡止臂部50的卡止面53向端子容纳室30的内侧移动。
这样,弹性卡止臂部50侵入端子金属件10的卡止开口部14,端子金属件10被卡止在端子容纳室30内(参照图6和图7)。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中,由于从端子金属件10的卡止突起部15越过了在其被插入到比端子容纳室30内的卡止面53靠内侧之前的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的顶点52a的位置起,端子金属件10在弹性卡止臂部50的弹性复原力下自动移动到卡止完成位置,因此,能够缩小从端子插入口30a到卡止完成位置之间的端子金属件10的中途插入状态的距离,端子金属件10在端子容纳室30中难以成为中途插入状态,结果,能够使端子金属件10向连接器壳体20的组装作业容易。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中,由于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配置在不分割剪切面S的位置,因此,剪切面S的面积不会因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而缩小,结果,能够将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52形成为不会给弹性卡止臂部50的剪切破坏带来影响。
卡止构造1中,由于能够尽可能大幅缩小端子金属件10的中途插入状态的距离,因此,能够使得端子金属件10向连接器壳体20的组装作业更容易。
[实施方式2]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图1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E-E线剖视图。图14是将连接器壳体的弹性卡止臂部周边作成为截面,从而从斜上方观察弹性卡止臂部的图。图15(a)是端子金属件向端子容纳室的插入中途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b)是(a)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图16是端子金属件向图15(a)所示的端子容纳室内的插入中途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F-F线剖视图。图17(a)是图15(b)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G-G线剖视图,(b)是将(a)的下层的端子容纳室放大的图。图18是端子金属件处于向端子容纳室的插入中途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倾斜剖视图。图19(a)是在端子容纳室内卡止有端子金属件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b)是(a)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图20(a)是图19(a)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H-H线剖视图,(b)是将(a)所示的一个端子容纳室放大的图。图21(a)是图19(b)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I-I线剖视图,(b)是将(a)的一个端子容纳室放大的图。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利用端子金属件10的卡止突起部15和弹性卡止臂部50将端子金属件10卡止在端子容纳室30内,该端子金属件10是与对方端子连接的部分,在前端侧设有将卡止突起部15突出设置在底面10a上的对方连接部12,且在后端侧设有压接在电线W的终端部的压接部11;该弹性卡止臂部50在连接器壳体20的容纳端子金属件10的端子容纳室30的内部底面30c设有基端部50b,且通过将成为自由端的末端抵接于卡止突起部15,从而阻止端子金属件10在从端子容纳室30脱离的方向移动。
由于端子金属件10和连接器壳体20的基本构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连接器壳体20的端子容纳室30从前端向后端空间连续地设有:连接主体配置部23,其主要配置端子金属件10的连接主体部13;及压接部分配置部24,其主要配置端子金属件10的压接部11。
连接主体配置部23是将端子容纳室30的容纳空间形成为与连接主体部13的横截面形状对应的矩形的部分。
压接部分配置部24是将端子容纳室30的容纳空间形成为与压接在电线W上的压接部11的横截面形状对应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2中,压接部分配置部24形成大于连接主体配置部23的横截面的面积的空间。
弹性卡止臂部50以从基端部50b向成为自由端的末端平缓地上方倾斜的方式呈悬臂片状设在端子容纳室30内。
该弹性卡止臂部50具有末端延伸部51。
末端延伸部50c是为了解除端子金属件10的卡止状态,而用于钩挂未图示的卡止解除用的夹具并使弹性卡止臂部50向卡止解除方向弯曲的部分。
另外,连接器壳体20为了解除卡止状态,而形成有用于插入未图示的卡止解除用的夹具的夹具插入空间40。
该夹具插入空间40是从端子容纳室30的下侧与端子容纳室30相连的空间,构成从在连接器壳体20的前端形成的夹具插入口40a连续到弯曲空间41的空间。
弯曲空间41是如下空间:在端子金属件10从端子容纳室30的端子插入口30a移动到端子容纳室30的卡止位置时,在卡止突起部15进行滑动接触从而弹性卡止臂部50从中立状态向卡止解除方向弯曲变形的情况下,用于接受弹性卡止臂部50。
另外,各端子容纳室30具有引导槽部42,该引导槽部42设于与端子金属件10的底面10a面对的端子容纳室30的内部底面30c,从卡止位置的端子金属件10的压接部11形成到弹性卡止臂50的基端部50b,以便将卡止突起部15向卡止位置引导,且槽上端面42a被形成为使与卡止位置的端子金属件10的压接部11的间隙减小。
引导槽部42是从作为用于将端子金属件10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0内的入口的端子插入口30a、到弹性卡止臂部25的基端部50b连续地形成的槽。
更具体而言,引导槽部42是从端子插入口30a到位于端子容纳室30的内侧的弹性卡止臂部25的基端部50b呈直线状延伸的槽。该引导槽部42将端子容纳部30的内部底面30c作为槽底面,且在槽底面上竖直设置的一对引导壁43、43形成槽内侧面42b、42b,该一对引导壁43、43能将卡止突起部15嵌入其间地隔开间隔地竖直设置。
一对引导壁43、43是从端子插入口30a到弹性卡止臂部25的基端部50b呈直线状延伸的壁。这样的一对引导壁43、43与基端部50b的两侧部连接,从而提高基端部50b的刚性。
另外,由于引导槽部42从成为端子金属件10的插入口的端子插入口30a形成,因此在将端子金属件10从端子插入口30a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0内时,通过使卡止突起部15的朝向与引导槽部42对应,从而能够确认将端子金属件10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0时的正规的朝向。
即,引导槽部42还发挥作为用于确认端子金属件10的朝向的记号的功能。
接下来,说明从将端子金属件10插入到端子插入口30a到配置到卡止位置为止的、端子金属件10与连接器壳体20的各部的动作。
首先,对于端子金属件10,将卡止突起部15嵌入到引导槽部42而从端子插入口30a向端子容纳室30内侧开始插入时,连接主体部13侵入连接主体配置部23。由此,使连接主体部13与连接主体配置部23的内壁面略微留出间隙,向预定的卡止位置移动。
成为该状态时,端子金属件10的松动减少,卡止突起部15难以从引导槽部42脱出,端子金属件10被引导槽部42更稳定地引导到卡止位置。
进一步,端子金属件10向端子容纳室30内侧移动时,端子金属件10的末端与弹性卡止臂部50的基端部50b滑动接触。
由此,弹性卡止臂部50向弯曲空间41侧弹性变形,卡止突起部15越过弹性卡止臂部50,从弹性卡止臂部50的末端面向端子容纳室30的内侧移动(参照图16和图18)。
卡止突起部15从弹性卡止臂部50的末端面向端子容纳室30的内侧移动时,弹性卡止臂部50弹性地复原,侵入端子金属件10的卡止开口部14,从而端子金属件10被卡止在端子容纳室30内(参照图20)。
在该卡止完成状态下,端子金属件10在从端子容纳室30脱离的方向移动时,弹性卡止臂部50的末端抵接于卡止突起部15,从而阻止端子金属件10从端子容纳室30脱离。
此外,在该卡止完成状态下,如图20(b)所示,端子金属件10在使压接部11与引导槽部42的槽上端面42a略微留出间隙的状态、或者将压接部11载放在引导槽部42的槽上端面42a上的状态下,卡止在端子容纳室30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由于引导槽部42延伸到卡止位置的端子金属件10的对方连接部12的一部分,因此,端子金属件10在使对方连接部12的一部分与引导槽部42的槽上端面42a略微留出间隙的状态、或者将对方连接部12的一部分载放在引导槽部42的槽上端面42a上的状态下,卡止在端子容纳室30内。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中,由于卡止突起部15被引导槽部42引导从而端子金属件10被引导至卡止位置,而且,被调整为使卡止位置的端子金属件10的压接部11与引导槽部42的槽上端面42a的间隔减小,因此,减小卡止位置的端子金属件10的压接部11与槽上端面42a之间的间隔、或者压接部11载放在槽上端面42a上,因此,压接部11在自重方向难以松动,结果,能够容易将端子金属件10引导到卡止位置,且防止端子金属件10的松动。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中,在将端子金属件10从端子插入口30a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0内时,能够将引导槽部42作为记号来确认端子金属件10的朝向,因此能够防止端子金属件10向连接器壳体20的误组装。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中,由于一对引导壁43与基端部50b的两侧部连接,因此能够提高基端部50b的刚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中,例举了从端子插入口30a形成引导槽部42,但不限于此,只要引导槽部42的槽上端面42a能够支承压接部11即可。更优选的是,能够将从卡止位置的端子金属件10的压接部11的后端面向端子容纳室30内侧延伸的压接部11从下方支承即可。
[实施方式3]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图22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图23是图22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J-J线剖视图。图24是将弹性卡止臂部的末端周边放大的立体图。图25是(a)安放有端子金属件的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b)是(a)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图26(a)是在图25(b)所示的端子容纳室内安放有端子金属件的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L-L线剖视图,(b)是(a)所示的一个端子容纳室周边的放大图。图27是在图6(a)所示的端子容纳室内安放有端子金属件的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K-K线剖视图。图28是从斜向观察1个端子容纳室的弹性卡止臂部与卡止突起部卡止的状态的剖视图的图。图29是(a)安放有图27所示的端子金属件的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端子容纳室的放大图,(b)是将(a)的卡止突起部周边放大的图。图30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的图。图31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的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利用卡止突起部15和弹性卡止臂部50将端子金属件10卡止在端子容纳室30内,该卡止突起部15突出设置在端子金属件10的外表面;该弹性卡止臂部50呈悬臂片状设在连接器壳体20的端子容纳室30内,并在成为自由端的末端形成有防脱面50c,该防脱面50c抵接于卡止突起部15从而阻止端子金属件10在从端子容纳室30脱离的方向移动。
由于端子金属件10及连接器壳体20的基本构成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同样,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外,在形成连接器壳体20的各端子容纳室30的容纳空间的壁的底面设有弹性卡止臂部50。弹性卡止臂部50以从基端部向成为自由端的末端平缓地上方倾斜的方式设在端子容纳室30内。该弹性卡止臂部50具有末端延伸部51。
末端延伸部51形成有沿着卡止突起部15的外形的形状的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该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将末端的一部分延伸到将卡止位置的卡止突起部15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位置,且在弹性卡止臂部50弹性地中立的状态下,减小与位于卡止位置的卡止突起部15的间隙。
更具体而言,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的形状为沿着与端子金属件10在端子容纳室30内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卡止突起部15的截面的外形。此处,由于卡止突起部15将截面的外形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如图24、图26、和图28所示,呈沿着卡止突起部15的外形形状即圆弧的形状。
由于这样的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是沿着卡止突起部15的外形的形状,因此,与卡止突起部15的间隙的大小的偏差小,能够遍及与卡止突起部15抵接的整个部分地将间隙抑制得小。
另外,在端子金属件10移动至卡止位置时,由于卡止突起部15嵌入于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因此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发挥将端子金属件10引导到卡止位置的引导功能。
利用这样的弹性卡止臂部50,在端子金属件10卡止在弹性卡止臂部50的状态下,在端子金属件10上作用脱离力时,脱离力会作用在防脱面50c的下侧位置处的、末端延伸部51的基端部51b附近。
另外,连接器壳体20为了解除卡止状态,而形成有用于插入未图示的卡止解除用的夹具的夹具插入空间40。
该夹具插入空间40是从端子容纳室30的下侧与端子容纳室30相连的空间,构成从在连接器壳体20的前端形成的夹具插入口40a连续到弯曲空间41的空间。
弯曲空间41是如下空间:在端子金属件10从端子容纳室30的端子插入口30a移动到端子容纳室30的卡止位置时,在卡止突起部15进行滑动接触从而弹性卡止臂部50从中立状态向卡止解除方向弯曲变形的情况下,用于接受弹性卡止臂部50。
接下来,使用图29,说明欲将端子金属件10在脱离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端子金属件10和弹性卡止臂部50的动作。
欲将端子金属件10在脱离方向(参照图29(a)箭头C)移动时,由于卡止突起部15与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的间隙遍及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的大致整体地被抑制得小,因此在弹性卡止臂部50欲在箭头B方向弯曲变形时,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立即抵接于卡止突起部15,阻止在箭头D方向的弯曲变形增大。
因此,在端子金属件10上作用脱离力时,脱离力会作用在防脱面50c的下侧位置处的、末端延伸部51的基端部51b附近。即,卡止突起部15能够在接近防脱面50c的下侧的位置抵接于防脱面50c。
由此,在相对于剪切破坏的轨迹(参照图29(b)虚线L)充分确保弹性卡止臂部50的厚度的状态下,卡止突起部15抵接于防脱面50c。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中,欲将端子金属件10在脱离方向C移动时,由于卡止突起部15与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的间隙遍及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的大致整体地被抑制得小,因此弹性卡止臂部50欲弯曲变形时,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立即抵接于卡止突起部15,阻止弯曲变形增大,在相对于剪切破坏的轨迹充分确保弹性卡止臂部50的厚度的状态下,由于卡止突起部15抵接于防脱面50c,因此,能够使得弹性卡止臂部50难以损伤。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中,在端子金属件10向卡止位置移动时,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51a成为引导件,能够使端子金属件10在可靠地位于卡止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中,在端子金属件10移动至卡止位置时卡止突起部15与端子容纳室30的内壁接触的情况下,由于卡止突起部15的圆弧状的外形即外表面被接触,因此能够一边平滑地与端子容纳室30的内壁滑动接触一边移动,结果,能够一边抑制端子金属件10与端子容纳室30的内壁的摩擦阻力一边将端子金属件10移动至卡止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1中,例举了卡止突起部15将截面的外形形成为圆弧状,但不限于此,只要突出设置在端子金属件10的外表面,那么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以上,基于上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发明人所做出的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1)

1.一种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所述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利用卡止突起部和弹性卡止臂部,将端子金属件卡止在端子容纳室内,
所述卡止突起部突出设置在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外表面;
所述弹性卡止臂部呈悬臂片状设在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端子容纳室内,并在成为自由端的末端形成有通过抵接于所述卡止突起部从而阻止所述端子金属件在从所述端子容纳室脱离的方向移动的卡止面,
所述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金属件具有形成为弹性复原的所述弹性卡止臂部能进入的卡止开口部,所述卡止突起部形成为将所述卡止开口部的前侧的开口内缘面的一部分向下方突出,
所述弹性卡止臂部具有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
所述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以与所述卡止面相连的方式从末端侧向基端部侧被形成为上行倾斜状,且在所述端子金属件被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室内并向卡止完成位置移动时,在所述卡止突起部越过倾斜的顶点时,在该弹性卡止臂部的弹性复原力的作用下,一边与所述卡止突起部滑动接触一边使所述端子金属件自动移动至卡止完成位置,
所述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被形成在与因所述卡止突起部抵接于所述卡止面而在所述弹性卡止臂部上产生的剪切面隔开距离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插入引导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被调整,使得所述端子金属件利用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弹性复原力移动到的卡止完成位置为止的距离尽可能加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引导槽部,所述引导槽部设在与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底面相面对的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内部底面,从所述卡止位置的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压接部形成到基端部,以便将所述卡止突起部向卡止位置引导,且槽上端面被形成为使槽上端面与所述卡止位置的所述端子金属件的所述压接部的间隙减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引导槽部,所述引导槽部设在与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底面相面对的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内部底面,从所述卡止位置的所述端子金属件的压接部形成到基端部,以便将所述卡止突起部向卡止位置引导,且槽上端面被形成为使槽上端面与所述卡止位置的所述端子金属件的所述压接部的间隙减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部是如下的槽:
从作为用于将所述端子金属件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室内的入口的端子插入口、连续地形成到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所述基端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部是如下的槽:
从作为用于将所述端子金属件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室内的入口的端子插入口、连续地形成到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所述基端部。
7.如权利要求3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部竖直设置有一对引导壁,所述一对引导壁能将所述卡止突起部嵌入其间地隔开间隔地竖直设置,所述一对引导壁形成槽内侧面,所述一对引导壁与所述基端部的两侧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卡止臂部具有末端延伸部,所述末端延伸部在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末端的一部分延伸到将卡止位置的所述卡止突起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位置,且形成有沿着所述卡止突起部的外形的形状的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使得在该弹性卡止臂部弹性地中立的状态下,减小所述末端延伸部与处于卡止位置的所述卡止突起部的间隙,
在所述端子金属件卡止于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状态下,在所述端子金属件上作用脱离力时,所述脱离力作用在所述卡止面的下侧位置处的、所述末端延伸部的基端部附近。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卡止臂部具有末端延伸部,所述末端延伸部在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末端的一部分延伸到将卡止位置的所述卡止突起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位置,且形成有沿着所述卡止突起部的外形的形状的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使得在该弹性卡止臂部弹性地中立的状态下,减小所述末端延伸部与处于卡止位置的所述卡止突起部的间隙,
在所述端子金属件卡止于所述弹性卡止臂部的状态下,在所述端子金属件上作用脱离力时,所述脱离力作用在所述卡止面的下侧位置处的、所述末端延伸部的基端部附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是沿着与所述端子金属件在所述端子容纳室内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所述卡止突起部的截面的外形的形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突起对应形状面是沿着与所述端子金属件在所述端子容纳室内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所述卡止突起部的截面的外形的形状。
CN201510303432.4A 2014-06-05 2015-06-04 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Active CN105281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6395 2014-06-05
JP2014116395A JP6371590B2 (ja) 2014-06-05 2014-06-05 端子金具と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との係止構造
JP2014-117200 2014-06-06
JP2014117200A JP6404601B2 (ja) 2014-06-06 2014-06-06 端子金具と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との係止構造
JP2014122057A JP6491427B2 (ja) 2014-06-13 2014-06-13 端子金具と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との係止構造
JP2014-122057 2014-06-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1092A CN105281092A (zh) 2016-01-27
CN105281092B true CN105281092B (zh) 2019-03-19

Family

ID=55149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3432.4A Active CN105281092B (zh) 2014-06-05 2015-06-04 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10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9469B2 (ja) * 2018-03-23 2021-1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短絡用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4688A (en) * 1989-09-25 1990-07-31 Amp Incorporated Programmable sealed connector
CN1215935A (zh) * 1997-10-29 1999-05-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联接器
CN1577998A (zh) * 2003-06-27 2005-02-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667689A (zh) * 2008-07-31 2010-03-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081242A (zh) * 2010-08-30 2013-05-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380545A (zh) * 2011-02-18 2013-10-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合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5899A (ja) * 1993-08-20 1995-03-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H09171849A (ja) * 1995-12-19 1997-06-30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4688A (en) * 1989-09-25 1990-07-31 Amp Incorporated Programmable sealed connector
CN1215935A (zh) * 1997-10-29 1999-05-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联接器
CN1577998A (zh) * 2003-06-27 2005-02-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667689A (zh) * 2008-07-31 2010-03-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081242A (zh) * 2010-08-30 2013-05-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380545A (zh) * 2011-02-18 2013-10-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合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1092A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72138B2 (ja) 電気接点
US8152576B2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US9490574B2 (en) Connector with detecting member
US9070999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terminal used therefor
CN102957003A (zh) 端子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9368909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3442715B2 (ja) リテーナ付き圧接コネクタ
CN104995798A (zh) 弹簧夹触头和电导线的连接夹
US20140051289A1 (en) Terminal fitting
TW201405952A (zh) 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KR20170122394A (ko) 천장패널 클립바용 조인트유닛
CN106340748B (zh) 连接器
US20100221939A1 (en) End connector for a shielded cable
CN107645104A (zh) 连接器
CN105281092B (zh) 端子金属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止构造
CN104348032B (zh) 连接器
CN101335396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20010036768A1 (en) Connector
US6368165B2 (en) Connector
CN102570146B (zh) 插座连接器
US7416426B2 (en) Push mate assis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023567B2 (ja) 端子抜き治具
KR100814934B1 (ko) 랜스 및 이를 사용한 커넥터용 하우징
US9799978B2 (en) Seal-preserving contact element with a position securing element
KR200440518Y1 (ko)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