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510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5104A
CN107645104A CN201710596249.7A CN201710596249A CN107645104A CN 107645104 A CN107645104 A CN 107645104A CN 201710596249 A CN201710596249 A CN 201710596249A CN 107645104 A CN107645104 A CN 107645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detection part
housing
locking position
contac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62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45104B (zh
Inventor
大高人
大高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45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5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45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5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7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re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高嵌合状态的检测精度的连接器。消除松动构造(60)包括:在检测部件(40)的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与壳体(20)的第1被滑动部(61)向检测部件(40)的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接触的检测部件的第1接触点(63);在其间与壳体的第2被滑动部(62)向与解除操作方向相反方向接触的第2接触点(64),第1接触点和第2接触点在检测部件的相对移动方向互相偏离地配置,检测部件具有:与相对于壳体的第1被滑动部(61)位于解除操作方向侧的壁部(31d1)隔开间隔的基体(41);将基体与第1接触点相连的壁体(42);相对于壁部在解除操作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将基体与第2接触点相连的第1被卡止体(45),使检测部件具有可弯性,使得基体能够向解除操作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并接近壁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连接器中,已知由作业者等判断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状态是否完全的技术。例如,连接器包括能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进行相对移动的检测部件(下述的专利文献1-3)。如果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之间(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不完全(如果是所谓的半嵌合状态),那么该检测部件不能从临时卡止位置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如果该嵌合状态是完全的(如果是所谓的完全嵌合状态),那么能够从临时卡止位置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作业者等能够基于这样的检测部件相对于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是否完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9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07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801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可是,检测部件在相对于壳体的姿势从正规姿势偏离、倾斜时,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的相对移动不能顺利进行,有可能难以准确检测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因此,以往的连接器为了使检测部件保持为正规姿势,例如,在检测部件设置有向同一个方向(相对于相对移动方向的多个垂直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或者在检测部件设置有向该方向弯曲的弯曲部位,在该方向的壳体与检测部件之间消除松动。但是,为了正确检测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优选的是将检测部件的姿势在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都持续保持为正规姿势,在这一方面,以往的连接器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在壳体与检测部件之间,检测部件由于伴随着消除松动的摩擦阻力等而难以移动时,虽然是完全嵌合状态,但由于有可能难以将检测部件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因此,优选的是对检测部件相对于壳体的操作性也进行考虑。这样,以往的连接器在检测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嵌合状态的检测精度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端子;壳体,容纳并保持所述端子,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状态是完全嵌合状态时卡合有对方壳体;检测部件,组装在所述壳体,在直到所述嵌合状态成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之前的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嵌合状态成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能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相对移动;临时卡止解除构造,将所述检测部件的临时卡止解除部,向相对于所述相对移动时的所述检测部件的相对移动方向垂直的解除操作方向按动,解除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临时卡止状态;消除松动构造,使所述解除操作方向及其相反方向的所述壳体和所述检测部件之间的松动量为0。而且,所述消除松动构造包括:沿着所述相对移动方向形成于所述壳体的第1和第2被滑动部;设置在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第1被滑动部向所述解除操作方向接触的第1接触点;设置在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第2被滑动部向所述解除操作方向的相反方向接触的第2接触点,所述第1接触点和所述第2接触点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互相偏离地配置,所述检测部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1接触点配置在所述解除操作方向侧,且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1被滑动部相比位于所述解除操作方向侧的壁部在所述解除操作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基体;将所述基体与所述第1接触点相连的第1连结体;相对于所述壁部在所述解除操作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将所述基体与所述第2接触点相连的第2连结体,使所述检测部件具有可弯性,使得所述基体能够向与所述解除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接近所述壁部。
此处,优选的是所述第1连结体在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所述相对移动方向和所述解除操作方向的垂直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所述第1接触点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第1连结体。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2接触点设置在与所述第2连结体相连的抵接体、或者利用所述第2连结体的端部其本身。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2接触点相对于所述基体配置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的相反侧。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对方壳体卡合从而保持所述完全嵌合状态的保持体,所述第1被滑动部设置在所述保持体的与所述解除操作方向相反侧的壁部,所述第2被滑动部设置在所述保持体的所述解除操作方向侧的壁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能够不降低检测部件对壳体的组装作业性,使检测部件与壳体之间的松动量为0。所以,该连接器能够确保检测部件的简便的组装作业性,提高检测部件所进行的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之间的嵌合状态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示出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图2是从对方连接器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示出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完成后的完全嵌合状态。
图5是图2的X-X线剖视图,是抽取了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的周边的图。
图6是在中央将完全嵌合状态的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进行了二分的图4的Y-Y线剖视图,是抽取了正式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的周边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2的Z-Z线剖视图,是抽取了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的周边的图。
图9是抽取了到达图6的正式卡止位置之前的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的周边的图。
图10是图2的Z-Z线剖视图,是抽取了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的周边的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检测部件相对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变形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3是从对方连接器侧观察变形例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4是示出变形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变形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示出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完成后的完全嵌合状态。
图16是图13的X-X线剖视图,是抽取了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的周边的图。
图17是在中央将完全嵌合状态的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进行了二分的图15的Y-Y线剖视图,是抽取了正式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的周边的图。
图18是示出变形例的检测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变形例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连接器
10:端子
20:壳体
31:第1保持体
31d1:壁部(第2壁部)
40、140:检测部件
41:基体
42:壁体(第1连结体)
43:突出体
45:第1被卡止体(第2连结体)
45c:抵接体
46b:临时卡止解除部
53:临时卡止解除构造
60:消除松动构造
61:第1被滑动部
62:第2被滑动部
63:第1接触点
64:第2接触点
C:对方连接器
Ch:对方壳体
Ch1:解除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11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之一。
图1至图6的附图标记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该连接器1包括端子10(图3)、容纳并保持该端子10的壳体20。
端子1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型为预定形状,电线WH(图3)的末端的芯线以压接、熔敷等预定的连接形态被物理且电连接。端子10具有:连接对方连接器C(图1)的对方端子(未图示)的端子连接部11;连接电线WH的芯线的电线连接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连接器1的端子10成型为阴端子,将对方连接器C的对方端子成型为阳端子。但是,端子10与对方端子只要互相嵌合并且物理且电连接即可,哪个是阴端子,哪个是阳端子都可以。
壳体2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型为预定形状。在该壳体20设置有:筒状的罩21;配置在该罩21的内侧,一个一个地容纳并保持端子10的多个端子容纳室22(图1至图3)。在该壳体20中,在罩21与各端子容纳室22的集合体之间形成环状的空间部(以下记作“环状空间部”)23。在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连接器嵌合工序时,对方连接器C的对方壳体Ch的筒状的罩Chf(图1)以在内侧包入端子容纳室22的集合体的方式,被容纳在该环状空间部23。在该罩Chf的内侧容纳并保持有多个对方端子。另外,在图3中,为了方便,仅图示1组端子10和电线WH的组合。
罩21以其筒轴方向沿着向对方连接器C的嵌合方向(以下记作“连接器嵌合方向”)、其相反方向(以下记作“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配置。下面,有的情况下将这两个方向一起称作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插入拔出方向(以下记作“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罩21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侧具有开口部21a。对方连接器C从该开口部21a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罩21形成为方筒状。
各端子容纳室22形成为沿着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容纳有端子10。端子容纳室22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侧具有开口部22a,使内侧的端子10的端子连接部11经由该开口部22a露出到外侧。对方端子在连接器嵌合工序中,从该开口部22a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2,与端子10的端子连接部11嵌合。在该端子容纳室22中,在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也具有开口部(未图示),在内侧与端子10的电线连接部12连接的电线WH从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开口部拉出到外侧。本实施方式的各端子容纳室22在配置在方筒状的罩21的内侧的长方体的端子容纳体22A的内侧呈方格状并列配置,且使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从罩21突出。
在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设置有保持构造30,在其嵌合状态是完全嵌合状态时(图4)使壳体20与对方壳体Ch互相卡合,保持该完全嵌合状态(图1和图3至图6)。完全嵌合状态是指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按照设计完成互相插入的状态,端子10与对方端子之间进行物理且电连接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嵌合工序中,成为该完全嵌合状态前的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以下也称作“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记作半嵌合状态。
保持构造30是连接器间的所谓锁定构造。壳体20具有保持体(以下记作“第1保持体”)31,通过与对方壳体Ch卡合从而保持完全嵌合状态(图1至图3、图5和图6)。另一方面,对方壳体Ch具有与该第1保持体31卡合的保持体(以下记作“第2保持体”)32(图1和图6)。
第1保持体31被称为所谓的锁定臂,与方筒状的罩21的4个壁体中的一个一体化。该例子的罩21在周向将成为该第1保持体31的设置对象的壁体进行分割,在周向互相对置的2个自由端之间设置有间隙21b(图1至图6)。第1保持体31配置在该间隙21b。
第1保持体31具有2条臂31a,臂31a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延伸,并且在罩21的周向互相隔开间隔且相对于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隔开间隔地配置(图1至图6)。各臂31a跨罩21的开口部21a(即,壳体20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与端子容纳体22A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即,壳体20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之间延伸。一个臂31a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与罩21的周向的一个自由端连结。另一个臂31a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与罩21的周向的另一个自由端连结。各臂31a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经由各个第1臂连结部31b(图1至图4)与罩21的自由端连结。
该第1保持体31具有第2臂连结部31c,将各臂31a在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互相连结(图3、图5和图6)。该例子的第2臂连结部31c配置为将各臂31a之间的间隙填埋。该例子的第1保持体31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利用各臂31a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和第2臂连结部31c,成为主要形状形成为片体形状的片部31d。该片部31d以相对于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在罩21的自由端间的间隙21b配置有各臂31a和第2臂连结部31c,但留存有各臂31a和第2臂连结部31c形成的切除状的空间(以下记作“切除”)21b1(图1至图6)。
该第1保持体31在该片部31d与端子容纳体22A连结。在该例子中,在各臂31a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中途设置有第3臂连结部31e(图2、图5和图6)。第3臂连结部31e在臂31a与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之间延伸,将臂31a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中途与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相连。第1保持体31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经由其2个第3臂连结部31e与端子容纳体22A连结。
该第1保持体31在片部31d具有突出部31f,突出部31f向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突出(图2、图5和图6)。该突出部31f配置在环状空间部23,但形成为相对于完全嵌合状态时的对方连接器C的罩Chf的外壁面设置有间隔(图6)。该例子的突出部31f设置在该片部31d的一部分即第2臂连结部31c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该例子的突出部31f形成为长方体。
此处,该第1保持体31在第1臂连结部31b与第3臂连结部31e之间具有可弯性,能够根据弯曲该之间使第1保持体31接近或离开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下面,将其间的弯曲方向(为了方便,为相对于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的垂直方向)称作“可弯方向”。关于该可弯方向,从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观察有的情况下称作“第1垂直方向”(图2)。另外,此处,各第1臂连结部31b和各第3臂连结部31e也具有可弯性。因此,第1保持体31的突出部31f从环状空间部23中向可弯方向(向外侧的可弯方向)按动,从而能够使第1臂连结部31b与第3臂连结部31e之间向该方向弯曲。另外,该第1保持体31能够对片部31d的预定位置施加力来产生与其同样的弯曲。在该例子的第1保持体31中,将片部31d的与第3臂连结部31e相比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向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按下,从而产生这样的弯曲。因此,在该第1保持体31中,能够将该按下部分用作作业者等的操作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设置有操作槽24,用于作业者等对于该片部31d进行按下操作(图1和图3至图6)。片部31d以至少按下操作的操作部露出到外侧的状态配置在操作槽24。在该操作槽24中,使片部31d露出到外侧的空间部分被用作作业者等进行按下操作时的操作空间24a。另外,在该操作槽24中,在片部31d与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之间设置有空间,该空间成为随着按下操作而移动的片部31d的可动空间24b(图5和图6)。该可动空间24b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侧与环状空间部23连通。
第2保持体32是从罩Chf的外壁面突出的突出体(图1),形成并配置为在连接器嵌合工序中,能够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与突出部31f相对。进一步,该第2保持体32配置在罩Chf的外壁面,使得在完全嵌合状态时与突出部31f相比位于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突出部31f和第2保持体32在完全嵌合状态时,可以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但是,在隔开间隔的情况下,在该间隔缩小且突出部31f与第2保持体32接触时,设定为不损害完全嵌合状态的间隔。该例子的第2保持体32形成为长方体。
在该保持构造30中,在连接器嵌合工序时,随着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进展,突出部31f与第2保持体32抵接。突出部31f和第2保持体32可以形成为在抵接后,随着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进一步进展,第2保持体32将突出部31f向朝向外侧的可弯方向按动,边使第1保持体31弯曲边使第2保持体32越过突出部31f直到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的位置。另外,该保持构造30也可以在作业者等按下片部31d的操作部,使第1保持体31的第1臂连结部31b与第3臂连结部31e之间与突出部31f一起向朝向外侧的可弯方向弯曲后,使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进一步进展,从而将第2保持体32移动到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的位置。在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的位置,弯曲的第1保持体31返回原来的位置,突出部31f与第2保持体32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面对。此时,在该保持构造30中,由于抑制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拔出动作,因此,其以完全嵌合状态被保持。
另外,在该保持构造30中,在完全嵌合状态时通过作业者等按下片部31d的操作部,第1保持体31的第1臂连结部31b与第3臂连结部之间与突出部31f一起向朝向外侧的可弯方向弯曲,从而使得突出部31f与第2保持体32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不面对。因此,在该保持构造30中,通过对这样的片部31d进行按下操作,从而能够解除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C的完全嵌合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包括检测部件40,用于作业者等判断与对方连接器C的嵌合状态(图1至图7)。该检测部件40被组装在壳体20。该检测部件40可以相对于壳体20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相对移动。临时卡止位置是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状态为半嵌合状态时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的位置(图5)。该例子的临时卡止位置是在壳体20组装有检测部件40时的位置。因此,临时卡止位置也包含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互相插入之前的状态。正式卡止位置是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的位置(图6)。该例子的检测部件40可以相对于壳体20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相对移动,从临时卡止位置向连接器嵌合方向相对移动,从而到达正式卡止位置。如果作业者等能够使检测部件40相对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那么检测到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成为完全嵌合状态,如果检测部件40不能相对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那么检测到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成为半嵌合状态。
该检测部件40组装在壳体20,使得与第1保持体31相比配置在壳体20的靠外侧,且至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配置在操作槽24的操作空间24a。所以,在操作空间24a中,该检测部件40的至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露出到外侧。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将该操作空间24a也用作检测部件40的相对移动操作用的空间。因此,在检测部件40中,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被用作相对移动操作用的操作部。
该例子的检测部件40具有基体41,以该基体41为中心设置有下述的各种构成要素(图1、图3和图5至图7)。基体41在检测部件40组装到壳体20后,相对于第1保持体31的片部31d隔开间隔配置。该基体41例如可以是将一个平面41a(图5至图7)在第1垂直方向(所述可弯方向)与片部31d面对的矩形的片体形状的成型体,也可以是在该片体形状的成型体形成各种切除、槽等。该例子的检测部件40在临时卡止位置,使基体41配置在操作空间24a。
在该检测部件40与壳体20之间设置有引导构造51,将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向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的相对移动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进行引导(图5和图7)。该例子的引导构造51构成为不仅引导该检测部件40,而且能够将检测部件40卡止在壳体20,抑制组装的检测部件40从壳体20脱离(向与相对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脱离)。该引导构造51包括设置在检测部件40的第1引导部;设置在壳体20的第2引导部。
例如,检测部件40组装在形成操作空间24a的壳体20的空间构成要素(壁体等),在与该空间构成要素之间设置有引导构造51,从而能够实现相对于该空间构成要素向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的相对移动。例如,检测部件40在作为其空间构成要素在的操作空间24a的各侧壁24a1(图1和图3至图6)形成引导槽,将配置在该引导槽中的被引导部设置在检测部件40(未图示)。在该情况下,该被引导槽成为引导构造51的第1引导部,该引导槽成为引导构造51的第2引导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空间构成要素的第1保持体31组装检测部件40,在该检测部件40与第1保持体31之间设置有引导构造51。在该引导构造51中,在检测部件40设置有作为第1引导部的下述的引导槽,并且在第1保持体31设置有作为第2引导部的下述的被引导部。
检测部件40具有从基体41的各侧壁24a1侧的端部竖直设置的壁体42(图2、图3、图5和图7)。该壁体42形成为在检测部件40组装在第1保持体31后,从基体41的端部向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突出。该例子的壁体42形成为矩形的片体形状,从基体41的端部向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垂直设置。此处,在该例子的壳体20中,在第1保持体31与各侧壁24a1之间分别形成间隙。壁体42形成为通过该间隙,使突出侧的自由端与第1保持体31的片部31d相比向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侧突出。因此,各壁体42以其间存在片部31d的状态互相对置。在组装的检测部件40中,将各壁体42配置在与第3臂连结部31e相比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
在各壁体42设置有从自由端侧向对方的壁体42突出的突出体43(图2、图5和图7)。该检测部件40中,各突出体43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延伸。因此,在检测部件40的侧壁24a1侧的端部,形成沿着被基体41和壁体42和突出体43包围的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的槽。在检测部件40中,该槽是作为引导构造51的第1引导部的引导槽51A(图7)。在检测部件40组装在第1保持体31时,其第1保持体31的各臂31a分别容纳在检测部件40的引导槽51A。即,在第1保持体31中,臂31a是作为引导构造51的第2引导部的被引导部。检测部件40在与第3臂连结部31e相比更靠连接器嵌合方向侧被各臂31a保持。
引导构造51通过这样构成,从而在检测部件40相对于第1保持体31向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时能够进行引导,并且能够抑制检测部件40从第1保持体31脱离(向与相对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脱离)。
在检测部件40设置有在作业者等进行该相对移动时利用的操作体44(图1至图7)。该操作体44在操作空间24a中,向与壁体42相反的方向从基体41突出。作业者等通过将该操作体44沿着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推拉等,从而使检测部件40相对于第1保持体31相对移动。操作体44与壳体20的后述壁部25a相比向外侧突出。
在检测部件40与壳体20之间设置有临时卡止构造52,将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向相对移动方向(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的移动卡止在临时卡止位置(图5、图6和图8)。临时卡止构造52大致区分为:将检测部件40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移动卡止的第1临时卡止构造52A;将检测部件40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卡止的第2临时卡止构造52B。
首先,说明第1临时卡止构造52A。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40具有第1被卡止体45,从基体41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突出(图1和图3至图7)。该例子的第1被卡止体45形成为片体形状,将一个平面45a在第1垂直方向(所述可弯方向)相对于第1保持体31的片部31d隔开间隔地对置。在该例子的第1保持体31设置有从该片部31d向操作空间24a侧突出的卡止部31g(图1、图3至图6)。该卡止部31g与第1被卡止体45相比配置在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与第1被卡止体45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对置。此处,将该第1被卡止体45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用作被卡止部45b,能够用卡止部31g将该被卡止部45b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移动卡止(图6)。在第1临时卡止构造52A中,利用该卡止部31g和被卡止部45b,将在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第1保持体31(壳体20)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移动卡止。卡止部31g和被卡止部45b在检测部件40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可以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
接下来,说明第2临时卡止构造52B。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40具有第2被卡止体46,从基体41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向连接器嵌合方向突出(图2、图3、图5至图7)。该例子的第2被卡止体46形成为平板状,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且向端子容纳体22A的外壁面从基体41倾斜突出。
此处,在该例子的壳体20设置有容纳该第2被卡止体46的容纳空间25(图1至图6)。该容纳空间25与操作空间24a相比配置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侧,与该操作空间24a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连通。该例子的容纳空间25将第1保持体31的各臂31a作为4个壁部中一个形成为长方体。该容纳空间25除了该壁部之外,具有:相对于各臂31a与环状空间部23在相反侧对置的矩形的壁部25a;将连结有第1臂连结部31b的罩21的自由端与壁部25a的侧壁24a1侧的端部相连的2个侧壁部25b。壁部25a形成壳体20的外壁的一部分。各侧壁部25b在相对于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和第1垂直方向(所述可弯方向)的垂直方向对置。关于该垂直方向,从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观察称作“第2垂直方向”(图2)。
该例子的第2被卡止体46在插入有对方连接器C之前的临时卡止位置,在该容纳空间25中将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卡止。在该第2被卡止体46中,将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的第2垂直方向的两端用作被卡止部46a(图2、图3、图7和图8)。另一方面,在容纳空间25中,从各侧壁部25b将卡止体26个别竖直设置(图2、图5、图6和图8)。各卡止体26在插入有对方连接器C前且检测部件40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相对于各被卡止部46a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对置地配置。因此,此处,将各卡止体26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用作卡止部26a,能够用各卡止部26a将被卡止部46a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卡止(图8)。在第2临时卡止构造52B中,利用该卡止部26a和被卡止部46a,在插入有对方连接器C前且检测部件40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将检测部件40相对于第1保持体31(壳体20)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卡止。在此时,卡止部26a和被卡止部46a可以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
在该连接器1设置有临时卡止解除构造53,解除在该临时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40的临时卡止状态(图6和图9)。临时卡止解除构造53能够解除临时卡止状态并且使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相对移动,使第2被卡止体46弯曲使得被卡止部46a能够向连接器嵌合方向越过卡止体26,从而进行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
在检测部件40中,在第2被卡止体46设置有临时卡止解除部46b(图3、图5至图7和图9)。该临时卡止解除部46b是临时卡止解除操作时作为力的作用点的部位。该例子的第2被卡止体46在临时卡止位置时与罩21的切除21b1在第1垂直方向(所述可弯方向)对置的部分设置有向该切除21b1突出的长方体的突出体,将该突出体用作临时卡止解除部46b。在该例子中,在与该切除21b1的对置部分,且在第2被卡止体46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的各被卡止部46a之间设置有临时卡止解除部46b。
该检测部件40形成为在对于该临时卡止解除部46b从切除21b1侧作用了朝向第1垂直方向的力时,临时卡止解除部46b向该力的作用方向被压动,从而产生以基体41侧的根部为支点的第2被卡止体46的弯曲,直到被卡止部46a可以越过卡止体26的位置。
在该例子中,在对方连接器C设置有临时卡止解除操作的操作部(以下记作“解除操作部”)Ch1(图1、图6和图9),从该解除操作部Ch1作用临时卡止解除操作时的力。解除操作部Ch1从对方连接器C的罩Chf的外壁面突出,使得在连接器嵌合工序中插入到罩21的切除21b1。该解除操作部Ch1形成并配置为:随着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进展,与临时卡止解除部46b接触,对于该临时卡止解除部46b作用朝向第1垂直方向(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的力。另外,该解除操作部Ch1形成并配置为:之后随着嵌合的进一步进展,能够用该力将临时卡止解除部46b向第1垂直方向压动。另外,该解除操作部Ch1形成并配置为:在处于完全嵌合状态时,结束压动第2被卡止体46,直到被卡止部46a能够越过卡止体26的位置(图9)。例如,临时卡止解除部46b和解除操作部Ch1可以形成为:使卡止体26与被卡止部46a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不对置。另外,如该例子所示,在卡止体26与被卡止部46a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对置的情况下(图10),卡止体26和被卡止部46a形成为使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接触的部分互相以倒角等倾斜,被卡止部46a能够越过卡止体26即可。
临时卡止解除构造53包括该临时卡止解除部46b和解除操作部Ch1。在该临时卡止解除构造53中,在组装有检测部件40的连接器1(图5)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开始后,解除操作部Ch1插入到罩21的切除21b1,随着其嵌合的行进,解除操作部Ch1与临时卡止解除部46b接触。而且,在该临时卡止解除构造53中,随着其嵌合的进展,解除操作部Ch1对临时卡止解除部46b作用朝向第1垂直方向的力。此时,在检测部件40中,第2被卡止体46以基体41侧的根部为支点开始弯曲。在该检测部件40中,嵌合进一步进展,在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成为完全嵌合状态时,第2被卡止体46相对于基体41弯曲,直到被卡止部46a能够越过卡止体26的位置(图9和图10)。因此,被卡止部46a能够越过卡止部26a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移动。所以,检测部件40能够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相对于壳体20相对移动。
在检测部件40与壳体20之间设置有正式卡止构造54,将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向相对移动方向(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的移动卡止在正式卡止位置(图11)。正式卡止构造54大致区分为:将检测部件40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移动卡止的第1正式卡止构造54A;将检测部件40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卡止的第2正式卡止构造54B。
首先,说明第1正式卡止构造54A。检测部件40在从解除临时卡止状态到向正式卡止位置移动期间,由于第2被卡止体46从解除操作部Ch1离开,因此,缓缓消除该第2被卡止体46的弯曲(图6)。此处,在检测部件40结束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时,被卡止部46a与卡止体26相比位于连接器嵌合方向侧,该卡止体26与被卡止部46a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处于互相对置状态(图11)。此处,将各卡止体26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用作卡止部26b,用各卡止部26b来卡止被卡止部46a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移动。在第1正式卡止构造54A中,利用该卡止部26b和被卡止部46a,在正式卡止位置的时,将检测部件40相对于第1保持体31(壳体20)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移动卡止。在此时,卡止部26b和被卡止部46a可以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接触,也可以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隔开间隔。
接下来,说明第2正式卡止构造54B。在检测部件40中,通过从临时卡止位置到正式卡止位置的相对移动,从而操作体44靠近壳体20的壁部25a(图11)。检测部件40在其相对移动时若操作体44与壁部25a接触,则由于各元件、各部位的公差偏差、组装偏差,有可能不能相对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因此,操作体44配置为:在正式卡止位置,与壁部25a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25a1之间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设置有间隔。另一方面,在操作体44与壁部25a之间,将在该正式卡止位置的间隔缩小,从而能够用壁部25a的端部25a1来卡止操作体44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所以,此处,将在该正式卡止位置的操作体44与壁部25a的端部25a1的间隔设定在如下范围内:即使该间隔缩小成为0,也不阻碍检测部件40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判断。操作体44和壁部25a基于该设定的间隔而形成并配置。由此,此处,利用该操作体44与壁部25a的端部25a1构成第2正式卡止构造54B,将在正式卡止位置的检测部件40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卡止。
可是,在该连接器1中,由于引导构造51而在检测部件40与壳体20之间(即,被基体41和壁体42和突出体43包围的检测部件40的引导槽与壳体20的臂31a之间)存在第1垂直方向(所述可弯方向,相当于解除操作部Ch1所涉及的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及其相反方向的方向)的松动的情况下,检测部件40有可能相对于壳体20从正规姿势偏离并倾倒。正规姿势是指在检测部件40位于临时卡止状态时,通过临时卡止构造52能够限制向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的相对移动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组装之后的壳体20的姿势。另外,正规姿势也是在解除检测部件40的临时卡止状态时,能够使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向正式卡止位置相对移动的姿势。另外,也是在检测部件40位于正式卡止状态时,通过正式卡止构造54能够限制向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的相对移动的检测部件40相对于组装之后的壳体20的姿势。
例如,在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从正规姿势偏离的情况下,如果是在临时卡止位置产生的,那么虽然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未处于完全嵌合状态,但是处于相当于解除了临时卡止状态的状态,有可能能够将检测部件40相对移动到正式卡止位置。另外,该检测部件40的偏离在临时卡止位置产生的情况下,对方连接器C的解除操作部Ch1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有可能会撞击临时卡止解除部46b,不能将对方连接器C插入到处于完全嵌合状态的位置。另外,检测部件40的偏离在正式卡止位置产生的情况下,会成为相当于解除了正式卡止状态的状态,检测部件40向临时卡止位置侧偏离,虽然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处于完全嵌合状态,但有可能判断为未处于完全嵌合状态。这样,检测部件40与壳体20之间的第1垂直方向的松动有可能成为使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状态的检测精度下降的原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设置有消除松动构造60,使该检测部件40与壳体20之间的第1垂直方向的松动量为0(图2、图5、图6和图9)。
消除松动构造60包括:设置在壳体20的第1和第2被滑动部61、62;设置在检测部件40的第1和第2接触点63、64。在壳体20中,与第1被滑动部61相比在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侧配置第2被滑动部62。在该消除松动构造60中,相对于第1被滑动部61在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的相反侧配置第1接触点63,使该第1接触点63与第1被滑动部61在解除操作方向接触。其接触形态可以是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等任何形态。另外,在该消除松动构造60中,相对于第2被滑动部62在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侧配置第2接触点64,使该第2接触点64相对于第2被滑动部62在与解除操作方向相反方向接触。其接触形态可以是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等任何形态。在该消除松动构造60中,在相对于壳体20使检测部件40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相对移动时,使第1接触点63沿着第1被滑动部61滑动,且使第2接触点64沿着第2被滑动部62滑动。所以,第1和第2被滑动部61、62在壳体20形成,以沿着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另外,第1接触点63和第2接触点64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偏离地配置。另一方面,检测部件40形成为至少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能够使第1接触点63与第1被滑动部61持续接触,但在对于第1接触点63施加了与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相反方向的力时,第1接触点63能够相对于壳体20向该方向相对移动,第1接触点63离开第1被滑动部61。由此,检测部件40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由于能够用第1接触点63与第2接触点64来持续夹持壳体20的第1被滑动部61与第2被滑动部62,与壳体20之间的第1垂直方向的松动量为0,因此,能够持续保持相对于壳体20的正规姿势。
在该例子中,在第1保持体31设置有第1被滑动部61,并且在突出体43设置有第1接触点63(图2和图5)。
例如,第1被滑动部61设置在第1保持体31的片部31d的与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相反侧的壁部(第1壁部)。此处,将臂31a的与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相反侧的端部31a1的至少一部分用作第1被滑动部61。该第1被滑动部61设置在各臂31a。该臂31a的端部31a1形成为至少用作第1被滑动部61的部分为相对于第1垂直方向(相当于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及其相反方向的方向)的垂直平面。该例子的第1被滑动部61使其垂直平面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延伸,使得第1接触点63至少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持续接触。
在该臂31a的端部31a1,检测部件40的突出体43在第1垂直方向面对。因此,第1接触点63设置在突出体43。具体而言,在该例子中,将该突出体43的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侧的端部用作第1接触点63。该第1接触点63设置在各突出体43。所以,在臂31a的端部31a1中,至少在第1接触点63的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的相对移动的范围内设定第1被滑动部61。即,该例子的壳体20和检测部件40中,臂31a的第1被滑动部61和突出体43的第1接触点63形成并配置为:至少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能够使第1接触点63与第1被滑动部61持续接触。
另外,在该例子中,在第1保持体31设置有第2被滑动部62,并且在第1被卡止体45设置有第2接触点64(图5、图6和图9)。
第2被滑动部62设置在第1保持体31的片部31d的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侧的壁部(第2壁部)31d1(图3)。在该例子中,在该壁部31d1设置有向解除操作方向突出的被滑动体31h(图3)。第2被滑动部62设置在该被滑动体31h的解除操作方向侧的端部。而且,被滑动体31h形成为:用作解除操作方向侧的端部的至少第2被滑动部62的部分为相对于第1垂直方向的垂直平面。该例子的第2被滑动部62使其垂直平面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延伸,使得第2接触点64至少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持续接触。
在该被滑动体31h的解除操作方向侧的端部,检测部件40的与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相反侧的端部(即,第1被卡止体45的一个平面45a)在第1垂直方向面对。因此,第2接触点64设置在该第1被卡止体45的平面45a侧。具体而言,在该例子中,设置有以该平面45a与第1被卡止体45相连的抵接体45c(图5至图7和图9),在该抵接体45c设置有第2接触点64。该例子的抵接体45c是从平面45a向与解除操作方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体,该解除操作方向将相反侧的端部用作第2接触点64。该例子的抵接体45c配置在该平面45a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另外,该例子的抵接体45c是在第2垂直方向延伸的柱状,解除操作方向相反侧的端部成为弧状面地隆起。在被滑动体31h的解除操作方向侧的端部,至少在第2接触点64的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的相对移动的范围内设定第2被滑动部62。即,在该例子的壳体20和检测部件40中,被滑动体31h的第2被滑动部62和第1被卡止体45侧的第2接触点64形成并配置为:至少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能够使第2接触点64与第2被滑动部62持续接触。
另外,第2接触点64也可以利用第1被卡止体45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其本身。在该情况下,第1被卡止体45形成为:从基体41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且向被滑动体31h的解除操作方向侧的端部(第2被滑动部62)倾斜突出,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使其突出侧的端部(即,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部)与第2被滑动部62接触。即使是这样构成,被滑动体31h的第2被滑动部62和第1被卡止体45的第2接触点64也能够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使第2接触点64与第2被滑动部62持续接触。
该例子的检测部件40由于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能够使2个部位的第1接触点63与2个部位的第1被滑动部61分别持续接触,并且使第2接触点64与第2被滑动部62持续接触,因此,能够用该第1接触点63与第2接触点64来持续夹持第1保持体31的第2垂直方向侧的各端部。所以,该检测部件40由于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与壳体20之间的第1垂直方向的松动量为0,因此,能够持续保持相对于壳体20的正规姿势。因此,该连接器1能够提高与对方连接器C的嵌合状态的检测精度。
此处,在该检测部件40中,基体41相对于第1接触点63配置在临时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方向侧,且相对于片部31d的解除操作方向侧的壁部31d1(壳体20的与第1被滑动部61相比位于解除操作方向侧的壁部)在解除操作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另外,在该检测部件40中,壁体42可以说是将基体41与第1接触点63相连的连结体(第1连结体)。该壁体42(第1连结体)如以前示,在基体41的第2垂直方向互相隔开间隔配置多个,分别具有第1接触点63。另外,在该检测部件40中,第1被卡止体45相对于片部31d的解除操作方向侧的壁部31d1在解除操作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可以说是将基体41与第2接触点64相连的连结体(第2连结体)。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使这样的检测部件40具有可弯性,使得基体41能够向解除操作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并接近片部31d的壁部31d1。例如,作业者等能够在该方向经由操作体44将基体41压动。在检测部件40中,根据该基体41相对于片部31d(壳体20)的相对移动,突出体43也与各壁体42一起相对于片部31d(壳体20)向相同方向相对移动。在该例子的检测部件40中,利用对于该基体41和操作体44的压入操作,边使基体41的平面41a与片部31d的壁部31d1的间隔缩小,并且第1被卡止体45的平面45a与片部31d的壁部31d1的间隔也缩小,边使突出体43能够相对于片部31d(壳体20)相对移动。另一方面,该检测部件40通过停止该压入操作,从而返回其操作前的原来的形状。所以,该检测部件40和第1保持体31形成为:即使各元件、各部位的公差偏差、组装偏差的累计最大,成为设计内的最大的偏差,在停止了该压入操作后,突出体43的第1接触点63也与片部31d的臂31a的第1被滑动部61接触。
例如,该例子的检测部件40边从第2被卡止体46侧接近壳体20边开始将第2被卡止体46插入到容纳空间25,在该第2被卡止体46大致进入到容纳空间25的时间点,将基体41和操作体44压入到片部31d的壁部31d1侧。关于该基体41和操作体44,各突出体43越过片部31d并从操作槽24的操作空间24a侧向可动空间24b侧移动地压入。
此处,检测部件40设定为利用消除松动构造60,用各突出体43的第1接触点63与第1被卡止体45侧的第2接触点64来夹持片部31d(臂31a)。因此,检测部件40根据各元件、各部位的公差偏差、组装偏差,有可能例如两者的突出体43不能越过片部31d,不能组装在壳体20,或者在第1被滑动部61与第1接触点63之间产生间隙,不能相对于片部31d(臂31a)作出夹持状态。
然而,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40容许如上所述的弯曲的产生。因此,在该检测部件40中,在压入基体41和操作体44时,第2接触点64与第2被滑动部62接触的状态下,基体41的平面41a和第1被卡止体45的平面45a与片部31d的壁部31d1的间隔缩小地弯曲进行,进入到可动空间24b的突出体43的第1接触点63离开片部31d的臂31a的第1被滑动部61。而且,在该检测部件40中,在停止了对于该基体41和操作体44的压入操作时,可以边返回该操作前的原来的形状,边使第1接触点63与第1被滑动部61接触。由此,该检测部件40能够组装在第1保持体31,使得用各突出体43的第1接触点63与第1被卡止体45侧的第2接触点64来夹持片部31d(臂31a)。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20的组装作业性不会下降,能够使检测部件40与壳体20之间的第1垂直方向的松动量为0。所以,该连接器1能够确保检测部件40的简便的组装作业性,提高检测部件40所进行的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之间的嵌合状态的检测精度。
[变形例]
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相对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改变了以下的点。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为便于说明,具有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等同的功能的元件包含形状略微不同的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包括端子10、壳体20和检测部件140(图12至图19)。端子10使用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相同的元件。另一方面,壳体20和检测部件140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相比,有如下改变。
壳体20与实施方式的壳体20同样,包括在其间形成有环状空间部23的罩21和端子容纳体22A(多个端子容纳室22),经由保持构造30保持与对方连接器C的嵌合状态。但是,本变形例的壳体20与该检测部件140的形状一致,对于实施方式的壳体20适当改变形状。
检测部件140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配置在壳体20的操作槽124与容纳空间25。该检测部件140在该操作槽124中,经由下述的操作体44进行向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的相对移动操作。另外,在容纳空间25,与实施方式的壳体20同样,在各侧壁部25b设置有卡止体26。
该检测部件140包括与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40相同地配置的基体41和壁体42和突出体43和第1被卡止体45和第2被卡止体46,与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40相同地组装在壳体20。但是,该检测部件140在第1被卡止体45的突出侧的端部配置有操作体44。
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中,也在该检测部件140与壳体20之间,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设置有利用了被基体41和壁体42和突出体43包围的引导槽51A(图18)和第1保持体31的各臂31a的引导构造51。所以,检测部件140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相对于壳体20向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的相对移动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被引导。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中,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在检测部件140与壳体20之间设置有第2临时卡止构造52B,第2临时卡止构造52B利用了第2被卡止体46的被卡止部46a(图18)和卡止体26的卡止部26a(图16)。所以,检测部件140在临时卡止位置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被卡止。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中,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设置有临时卡止解除构造53,临时卡止解除构造53利用了第2被卡止体46的临时卡止解除部46b(图16和图17)和对方连接器C的解除操作部Ch1(图17)。所以,检测部件140在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C处于完全嵌合状态时,由于解除临时卡止状态,因此,能够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相对于壳体20相对移动。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中,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设置有第1正式卡止构造54A,第1正式卡止构造54A利用了第2被卡止体46的被卡止部46a(图18)与卡止体26的卡止部26b(图16)。所以,检测部件140在正式卡止位置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移动被卡止。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中,优选的是在检测部件140与壳体20之间设置有在临时卡止位置将检测部件140向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移动卡止的第1临时卡止构造、在正式卡止位置将检测部件140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卡止的第2正式卡止构造。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中,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设置有消除松动构造60,能够使2个部位的第1接触点63与2个部位的第1被滑动部61持续分别接触,并且能够使第2接触点64与第2被滑动部62持续接触。所以,检测部件140由于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与壳体20之间的第1垂直方向的松动量为0,因此,能够持续保持相对于壳体20的正规姿势。因此,该连接器2能够提高与对方连接器C的嵌合状态的检测精度。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中,使该第1被卡止体45从基体41突出,使得第1被卡止体45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面在正式卡止位置与壳体20的连接器嵌合解除方向侧的端面为同一面(图17)。因此,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中,作业者等能够基于该同一面状态,判断连接器间处于完全嵌合状态。
此处,在检测部件140中,在该第1被卡止体45的第2垂直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向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延伸的槽147(图12、图14、图15、图18和图19)。另一方面,在壳体20中,在作为形成操作槽124的空间构成要素在的各侧壁124a(图12和图14)设置有突出体127。一个突出体127向另一个突出体127突出。该例子的突出体127形成为长方体。各槽147和各突出体127互相形成并配置为:在检测部件140组装在壳体20时(即临时卡止位置时)在槽147中容纳突出体127,在检测部件140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相对移动期间,突出体127容纳在槽147中的状态下,互相能够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相对移动。
该各槽147和各突出体127在相对于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与第2垂直方向的交叉方向(包含第1垂直方向),能够用突出体127来卡止槽147的壁部。所以,各槽147和各突出体127形成卡止构造170,在从临时卡止位置到正式卡止位置期间,将朝向该交叉方向的检测部件140相对于壳体20的移动卡止。因此,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中,检测部件140的第1被卡止体45在临时卡止位置时从壳体20突出,但在此时,即使将从壳体20拉出的电线WH与检测部件140接触等来自外部的力进行施加,由于用各突出体127来卡止各槽147的壁部,因此,能够抑制检测部件140从壳体20脱离等。
此处,各槽147和各突出体127优选的是形成并配置为:在对于检测部件140施加来自所述外部的力时,在从检测部件140对壳体20的第1保持体31施加过大的负载前相互接触。由此,在该连接器2中,由于可以使检测部件140、壳体20的耐久性提高,因此,能够确保检测部件140所进行的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的检测性能、第1保持体31所进行的保持构造30的动作。
另外,在各槽147和各突出体127中,槽147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壁部与突出体127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壁部在连接器插入拔出方向互相面对。因此,此处,可以通过将在该壁部彼此的正式卡止位置的间隔缩小,从而将各槽147与各突出体127用作第2正式卡止构造,在正式卡止位置将检测部件140向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移动卡止。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
壳体,容纳并保持所述端子,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状态是完全嵌合状态时接合有对方壳体;
检测部件,组装在所述壳体,在直到所述嵌合状态成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之前的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嵌合状态成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的正式卡止位置之间,能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相对移动;
临时卡止解除构造,将所述检测部件的临时卡止解除部向解除操作方向按动,解除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临时卡止状态,所述解除操作方向是相对于所述相对移动时的所述检测部件的相对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
消除松动构造,使所述解除操作方向及其相反方向的所述壳体和所述检测部件之间的松动量为0,
所述消除松动构造包括:沿着所述相对移动方向形成于所述壳体的第1和第2被滑动部;设置在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之间与所述第1被滑动部向所述解除操作方向接触的第1接触点;设置在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临时卡止位置与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之间与所述第2被滑动部向所述解除操作方向的相反方向接触的第2接触点,
所述第1接触点和所述第2接触点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互相偏离地配置,
所述检测部件具有:基体,相对于所述第1接触点配置在所述解除操作方向侧,且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1被滑动部相比位于靠所述解除操作方向侧的壁部在所述解除操作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将所述基体与所述第1接触点相连的第1连结体;相对于所述壁部在所述解除操作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将所述基体与所述第2接触点相连的第2连结体,
使所述检测部件具有可弯性,使得所述基体能够向与所述解除操作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并接近所述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结体在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所述相对移动方向和所述解除操作方向的垂直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
所述第1接触点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第1连结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接触点设置在与所述第2连结体相连的抵接体、或者利用所述第2连结体的端部其本身。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接触点相对于所述基体配置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的相反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对方壳体卡合从而保持所述完全嵌合状态的保持体,
所述第1被滑动部设置在所述保持体的与所述解除操作方向相反侧的壁部,
所述第2被滑动部设置在所述保持体的所述解除操作方向侧的壁部。
CN201710596249.7A 2016-07-21 2017-07-20 连接器 Active CN107645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3213A JP6370341B2 (ja) 2016-07-21 2016-07-21 コネクタ
JP2016-143213 2016-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5104A true CN107645104A (zh) 2018-01-30
CN107645104B CN107645104B (zh) 2019-05-31

Family

ID=60890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6249.7A Active CN107645104B (zh) 2016-07-21 2017-07-2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6569B2 (zh)
JP (1) JP6370341B2 (zh)
CN (1) CN107645104B (zh)
DE (1) DE10201721239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2372A (zh) * 2019-10-29 2021-05-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CN114641902A (zh) * 2019-10-24 2022-06-1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接头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7369B2 (ja) * 2016-07-29 2018-11-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0177758A (ja) * 2019-04-16 2020-10-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1005519A (ja) * 2019-06-27 2021-01-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985492B2 (en) * 2019-07-19 2021-04-20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Connector shroud configuration
JP7494054B2 (ja) * 2020-08-19 2024-06-0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08988A1 (en) * 2009-07-09 2011-01-13 Kazumi Urano Connector
US20110023274A1 (en) * 2009-08-03 2011-02-03 Kazumi Urano Connector
US7955142B1 (en) * 2010-01-20 2011-06-0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otatable secondary lock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549849A (zh) * 2009-10-01 2012-07-0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2169074A (ja) * 2011-02-10 2012-09-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4170710A (ja) * 2013-03-05 2014-09-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434803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811943B (zh) * 2012-11-14 2016-06-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0255A (en) * 1990-03-01 1992-06-09 Yazaki Corporation Complete locking confirming device for confirming the complete locking of an electric connector
JP2725754B2 (ja) * 1993-08-06 1998-03-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2921645B2 (ja) * 1994-07-12 1999-07-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検知構造
US5993238A (en) * 1996-12-19 1999-11-30 Yazaki Corporation Half-fitting prevention connector
JPH1126089A (ja) * 1997-07-08 1999-01-29 Yazaki Corp ロック検知コネクタ
JP3598940B2 (ja) 2000-04-20 2004-1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検知構造
US6533601B2 (en) 2001-02-09 2003-03-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laterally deflectable latch member and CPA
US7083471B2 (en) 2003-06-18 2006-08-01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shield connector and lever type connector
JP2007200767A (ja) * 2006-01-27 2007-08-09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5050820B2 (ja) * 2007-12-05 2012-10-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5079710A (ja) * 2013-10-18 2015-04-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193273B2 (en) * 2014-12-03 2019-01-29 Hirschmann Automotive Gmbh Plug-in connection having a locking element
JP6432370B2 (ja) 2015-02-02 2018-1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US9653846B1 (en) * 2016-06-09 2017-05-1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ositional assuran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08988A1 (en) * 2009-07-09 2011-01-13 Kazumi Urano Connector
US20110023274A1 (en) * 2009-08-03 2011-02-03 Kazumi Urano Connector
CN102549849A (zh) * 2009-10-01 2012-07-0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7955142B1 (en) * 2010-01-20 2011-06-0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otatable secondary lock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2169074A (ja) * 2011-02-10 2012-09-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3811943B (zh) * 2012-11-14 2016-06-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4170710A (ja) * 2013-03-05 2014-09-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434803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1902A (zh) * 2019-10-24 2022-06-1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接头连接器
CN114641902B (zh) * 2019-10-24 2024-04-1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接头连接器
CN112752372A (zh) * 2019-10-29 2021-05-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CN112752372B (zh) * 2019-10-29 2023-07-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70341B2 (ja) 2018-08-08
US20180026396A1 (en) 2018-01-25
DE102017212390A1 (de) 2018-01-25
US10256569B2 (en) 2019-04-09
CN107645104B (zh) 2019-05-31
JP2018014243A (ja) 2018-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5104A (zh) 连接器
EP1257013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CN109390784A (zh) 连接器
EP1560298B1 (en) A divide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9153894B2 (en)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with dual primary lock reinforcement and independent secondary lock
JP3593959B2 (ja) コネクタ
US8215979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EP1863134B1 (en) A connector
JP2001332352A (ja) 慣性ロック式コネクタ
JP7464588B2 (ja) コネクタのオス型端子位置保証(tpa)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組み付ける方法
JP6482963B2 (ja) 雄型コネクタ及び雌型コネクタ並びにこれらのコネクタからな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6340748B (zh) 连接器
US2016032273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0784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lider assisted mating and terminal lock
EP3120419B1 (en)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EP061085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retaining means
EP158318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123893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KR101048462B1 (ko) 커넥터
JP6317844B1 (ja) コネクタ
EP1984985B1 (en) Push mate assis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337255B2 (en) Connector and series of connectors
US6533602B2 (en) Divided connector
JPH11176517A (ja) 組み合わせコネクタ及び組み合わせコネクタとケーシングとの結合構造
US6530800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