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0146B - 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0146B
CN102570146B CN201110372122.XA CN201110372122A CN102570146B CN 102570146 B CN102570146 B CN 102570146B CN 201110372122 A CN201110372122 A CN 201110372122A CN 102570146 B CN102570146 B CN 102570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ard shield
metal parts
socket connec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721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0146A (zh
Inventor
林攻
小野直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70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0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对于基板的固定容易且牢固的双层壳结构的插座连接器。护罩(102)呈具有在上下平行的一对第一侧部(102a)和在宽度方向(B)上平行的一对第二侧部(102b)的筒状,用于插通插头连接器(201)。在护罩上安装有壳(103)。在壳上设有定位在护罩外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嵌合筒部(103b)。端子保持部(131)从壳延伸,定位在护罩内,并与插头连接器所具备的触点(202)接触。加固金属部件(104)具有与第一侧部的外侧面接触的基部(104a)、从外侧夹住第二侧部的夹持部(104b)、及嵌入嵌合筒部的嵌入部,固定护罩和安装在护罩的状态下的壳。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个人电脑、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等电子设备装载的、与其他设备所具备的插头连接器连接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个人电脑、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等电子设备上设有用于与其他设备所具备的插头连接器连接的插座连接器。其一个例子是Micro-USB标准依据的接口连接器。这种插座连接器由于多次插入和拔出插头连接器而变形。公开有防止这种插座连接器变形的发明(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87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锁定机构USB连接器10以包围树脂部15的方式形成插座侧壳13。在此,由于为了形成树脂部15需要使用金属模,因此存在成本升高的危险。另外,实际上也有代替该树脂部15采用通过冲压加工金属薄板而制作成筒状的护罩的连接器正在普及的情况。因此,发明人如以下所示的第一假想例及第二假想例那样研究了防止使用这种护罩而制作的插座连接器变形的方法。
图6是从正面侧观察第一假想例中的插座连接器801的立体图。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一假想例中的插座连接器801的立体图。第一假想例所示的插座连接器801具有形成扁平的第一开口802的筒状的护罩803、及嵌入位于与第一开口802相反侧的护罩803的第二开口804中的壳805。在第一开口802中安装有插头连接器(未图示),插头连接器所具备的触点(未图示)与设在壳805上并定位在护罩803内的端子806接触。从护罩803向下方突出的支脚部807通过折弯从护罩803的第二开口804侧突出的部分、或切割并立起护罩803的下表面而形成。护罩803通过以将支脚部807插入形成于基板808上的插入孔809的状态将护罩803的下表面软钎焊在基板808的上表面,从而固定在基板808上。
第一假想例的插座连接器801在固定在基板808上后,被加固金属部件810覆盖。加固金属部件810从第一开口802侧观察呈下方开口的コ字形。另外,在加固金属部件810的下方设有向离开护罩803的方向延伸的支脚部811。加固金属部件810从其上方安装在护罩803上,并将支脚部811软钎焊在基板808的上表面。由此,加固金属部件810与护罩803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夹住护罩803的两侧面,从而对护罩803进行加固。
在此,第一假想例所示的插座连接器801在护罩803固定在基板808上后,被护罩803覆盖并固定在基板808上。因此,必须在护罩803的侧面和基板808的上表面的狭窄的间隙进行软钎焊,加固金属部件810对于护罩803的位置重合比较难。另外,护罩803和加固金属部件810没有互相固定,在插入插头连接器时,护罩803有可能相对于加固金属部件810产生位置偏离。另外,加固金属部件810与壳805之间没有接触,加固金属部件810对壳805的固定不起作用。
图8是第二假想例中的插座连接器901的立体图。第二假想例所示的插座连接器901通过折弯用于形成第二假想例的护罩803的金属板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护罩902和加固金属部件903。在该插座连接器901中,解决了有关第二假想例中的护罩803和加固金属部件810的位置重合及位置偏离的问题。但是,加固金属部件903仍对壳(未图示)的固定不起作用。另外,由于折弯金属板,在护罩902的上表面和加固金属部件903的下表面之间产生间隙904,也产生护罩902和加固金属部件903不能紧密固定之类的其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相对于基板的固定容易且牢固的双重壳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具备:(α)护罩,该护罩具有在XYZ坐标系中观察时与XY面平行的一对第一侧部和与XZ面平行的一对第二侧部、并呈沿Y方向延伸的筒状,从第一端部插通插头连接器;(β)壳,该壳从上述护罩的第二端部安装,利用上述第二端部的端面防止向上述第一端部侧脱落,具有定位在上述护罩外并沿Y方向延伸的嵌合筒部;(γ)端子,该端子从上述壳延伸,定位在上述护罩内,并与上述插头连接器所具备的触点接触;(δ)加固金属部件,该加固金属部件具有与一方的上述第一侧部的外侧面接触的基部、从上述基部延伸并从外侧夹住上述第二侧部的夹持部、及从上述基部延伸并嵌入上述嵌合筒部的嵌入部,沿Z方向移动并固定上述护罩和安装在该护罩上的状态下的上述壳。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在护罩、壳和加固金属部件这三者间分别互相保持,因此,双重壳结构的插座连接器成为牢固的结构。另外,插座连接器能够在组装护罩、壳和加固金属部件的状态下安装,因此插座连接器相对于基板的固定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正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背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背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下方正面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从正面侧观察第一假想例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一假想例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是第二假想例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中:
101-插座连接器,102-护罩,102a-第一侧部,102b-第二侧部,102c-第一端部,102e-第二端部,103-壳,103a-端子,103b-嵌合筒部,104-加固金属部件,104a-基部,104b-夹持部,104c-嵌入部,104e-压入突起,111-卡爪,112-凿紧部,114-第一嵌合孔,115-第二嵌合孔,122-卡爪配合孔,123-第一嵌合突部,124-第二嵌合突部,126-凹凸嵌合部,201-插头连接器,202-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4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为了方便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称为第一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示的XY方向作为水平方向,将Z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表示,这是为了进行说明,XYZ方向并不局限于该例子。
图1是从上方正面侧观察插座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背面侧观察插座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图3是从下方背面侧观察插座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在图2中,为了说明,用框表示加固金属部件104的外形。另外,插头连接器201仅在图2中表示。插座连接器101具备护罩102、壳103、端子103a及加固金属部件104。
护罩102通过冲压加工铜、铜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导电性薄板而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的筒状。由此,护罩102具有上下排列并互相平行的一对第一侧部102a、和沿插座连接器101的宽度方向B排列并互相平行的一对第二侧部102b。在护罩102的一端部(第一端部102c)上开有插头连接器201插通的插头安装孔102d。
壳103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安装在形成于护罩102的另一端部(第二端部102e)上的壳安装孔102f(参照图4)上。壳103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嵌合筒部103b。对壳103的形状的详细说明将根据图4后述,在此大致地进行说明。
端子103a构成为以将多条触点构件沿宽度方向B排列的状态一体成形在壳103上,并以悬臂状态延伸。端子103a的一部分在将壳103安装在护罩102上时,在护罩102内定位。端子103a与安装在护罩102上的插头连接器201具备的触点202接触,成为电信号的传送路径的一部分。
嵌合筒部103b为壳103的一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呈截面为细长的矩形状的筒状。嵌合筒部103b在将壳103安装在护罩102上时,在护罩102的外侧定位在与第二端部102e接触处。此时,第二端部102e的端面挂在嵌合筒部103b的外周面,由此,防止壳103向第一端部102c脱落。
加固金属部件104从护罩102的上方向下方移动并安装在护罩102上,固定护罩102和安装在护罩102上的状态的壳103双方。对加固金属部件104的形状的详细说明将根据图4后述,在此大致地进行说明。
加固金属部件104通过冲压加工铜、铜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导电性薄板而形成。加固金属部件104具有与护罩102的上方的第一侧部102的外侧面接触的基部104a。夹持部104b从基部104a的宽度方向B的两侧部向下方延伸。夹持部104b从外侧夹住护罩102的第二侧部102b,防止护罩102在宽度方向B上移动。另外,嵌入部104c从基板104a中接近护罩102的第二端部102e侧的边缘部延伸。嵌入部104c在加固金属部件104安装在壳103上时,嵌入嵌合筒部103b。嵌入部104c的前端成为支脚部104d。支脚部104d在将插座连接器101软钎焊在基板301(只在图1中表示)上时,插入形成于基板301上的插入孔302中。这种支脚部104d也从加固金属部件104的夹持部104b的下端突出。
图4是插座连接器101的分解立体图。根据图4,对护罩102、壳103及加固金属部件104的详细结构、及插座连接器101的组装方法进行叙述。
首先,对护罩102进行说明。在护罩102的一对第二侧部102b上分别设有卡爪111。卡爪111通过将构成护罩102的导电性薄板向护罩102的外侧方向切割立起而形成。
凿紧部112从护罩102的上方的第一侧部102a延伸。凿紧部112在冲压加工构成护罩102的导电性薄板时,如图4中单点划线所示,沿第一侧部102a的延展方向延伸。在凿紧部112内形成有孔部112a。
在护罩102的上方的第一侧部102a上设有插头配合卡爪113。插头配合卡爪113通过将构成护罩102的导电性薄板向下方切割立起而形成。插头配合卡爪113在插头连接器201(参照图2)从插头安装孔102d(参照图1)插通时,进入形成于该插头连接器201上的配合槽203(参照图2),从而使插头连接器201难以从插座连接器101脱落。在此,加固金属部件104的基部104a在与插头配合卡爪113对应处设有放出孔121。在插入或拔出插头连接器201时,回弹的配合卡爪113进入该放出孔121。
在护罩102的下方的第一侧部102a,第二端部102e侧的端部在宽度方向B的中央部分相离,隔着该相离部分的一对内侧端部102g向上方折弯。由此,护罩102的第二端部102e侧的端面呈向内侧卷入的漩涡状。
在护罩102的上方的第一侧部102a中靠近第二端部102e的区域,在宽幅方向B对称的两处设有第一嵌合孔114。第一嵌合孔114在插头连接器201(参照图2)的插通方向A上开口为长矩形形状。
在护罩102上设有第二嵌合孔115。第二嵌合孔115与第一嵌合孔114排列在宽度方向B上,在宽度方向B对称的两处,设在与第二侧部102b和上方的第一侧部102a的边界部分处。第一嵌合孔114在插头连接器201(参照图2)的插通方向A上开口为短矩形形状。
接着,对壳103进行说明。壳103呈在宽度方向B上对称的形状,随着从嵌合筒部103b向安装部132、端子保持部131呈尖细的形状。
壳103具有端子保持部131。端子保持部131在将壳103安装在护罩102上时,定位在护罩102内并最接近第一端部102c。与插头连接器201的触点202(参照图2)接触的端子103a的一端部从端子保持部131露出。
壳103在端子保持部131和嵌合筒部103b之间具有安装部132。安装部132在将壳103安装在护罩102上时,以微压入状态嵌合在护罩102的第二端部102e侧,并与该第二端部102e的内壁面接触。
上述的嵌合筒部103b在壳103上位于与端子保持部131相反侧,相离地设置在宽度方向B上的对称的两处。嵌合筒部103b从第一端部102c侧观察形成为比安装部132向外侧凸出。因此,几乎全部与呈漩涡状的护罩102的第二端部102e侧的端面接触。
在壳103上,上述的端子103a从两个嵌合筒部103b间的区域向下方延伸后向离开安装部132的方向弯曲。该端部(端子103a的另一端部)与设在插头连接器201的上表面的焊盘图案(未图示)连接。
在壳103上,棱柱状的突起133在安装部132的上表面突出。突起133设置为在安装部132的宽度方向B的中央靠近嵌合筒部103b侧。突起133在将壳103安装在护罩102上时,进入孔部112a。在该状态下,通过凿紧部112如图4中单点划线所示那样折弯,将壳103凿紧固定在护罩102上。
接着,对加固金属部件104进行说明。加固金属部件104的夹持部104b形成为与第二侧部102b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从夹持部104b的下端突出的支脚部104d在加固金属部件104安装在壳103上时,比护罩102向下方突出。
加固金属部件104的夹持部104b在与护罩102的卡爪111对应处开有卡爪配合孔122。卡爪配合孔122在将加固金属部件104安装在壳103上时,与卡爪111配合并通过卡住锁定进行固定。
上述嵌入部104c呈嵌合在嵌合筒部103b的形状,以分别与壳103的两个嵌合筒部103b对应的方式从加固金属部件104的基部104a的宽度方向B的两端部延伸。这种嵌入部104c比嵌合筒部103b的长度长。另外,压入突起104e从朝向嵌入部104c的宽度方向B的侧面突出。嵌入部104c在加固金属部件104安装在壳103上时,被压入嵌合筒部103b。若被压入,则压入突起104e挂在嵌合筒部103b的内壁面,防止加固金属部件104从壳103向上方脱落。另外,设在嵌入部104c的前端的支脚部104d设在与从夹持部104b的下端突出的支脚部104d相同的高度位置,在插通到嵌合筒部103b中时,从该嵌合筒部103b向下方突出。
在加固金属部件104的基部104a上设有第一嵌合突部123。第一嵌合突部123设在与护罩102的第一嵌合孔114对应处。第一嵌合突部123通过在插通方向A上刻出两条切割线,并将这些切割线之间的部分向下方推压而形成。在将加固金属部件安装在壳103上时,第一嵌合突部123与第一嵌合孔114嵌合。在此,即使加固金属部件104想要相对于护罩102在宽度方向B上移动,第一嵌合突部123朝向宽度方向B的端面也与第一嵌合孔114的内壁面接触,从而防止加固金属部件104在宽度方向B上移动。
加固金属部件104在基部104a和夹持部104b的边界部分设有第二嵌合突部124。第二嵌合突部124设在与护罩102的第二嵌合孔115对应处。第二嵌合突部124形成为,在宽度方向B上刻出两条切割线,压入这些切割线间的部分,并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在将加固金属部件104安装在壳103上时,第二嵌合突部124与第二嵌合孔115嵌合。在此,即使加固金属部件104想要相对于护罩102在宽度方向B上移动,第二嵌合突部124的朝向插通方向A的端面也与第二嵌合孔115的内壁面接触,从而防止加固金属部件104在插通方向A上移动。
第一嵌合孔114及与其嵌合的第一嵌合突部123、及第二嵌合孔115及与其嵌合的第二嵌合突部124如上所述,防止加固金属部件104相对于护罩102在平面方向上移动。在此构成凹凸嵌合部126。
在此,第一嵌合突部123和第二嵌合突部124都以双支撑的状态与加固金属部件104连接。因此,即使护罩102相对于加固金属部件104在平面方向上移动,第一嵌合突部123及第二嵌合突部124也难以从加固金属部件104脱落。另外,由于第二嵌合突部124压缩基部104a和夹持部104b的边界部分而形成,因此厚度、强度均增大,更难以脱落。
插座连接器101按以下顺序制造。首先,壳103从端子保持部131进入壳安装孔102f,并插入护罩102的第二端部102e侧的壳安装孔102f。此时,安装部132嵌入护罩102的第二端部102e。另外,嵌合筒部103b与护罩102的第二端部102e的端面碰撞。另外,突起133进入凿紧部112的孔部112a。
接着,折弯护罩102的凿紧部112,并将壳103凿紧固定在护罩102上。
接着,加固金属部件104从护罩102的上方嵌入。此时,卡爪配合孔122和卡爪111被卡住锁定。另外,嵌入部104c压入嵌合筒部103b并固定。另外,第一嵌合突部123与第一嵌合孔114嵌合。另外,第二嵌合突部124与第二嵌合孔115嵌合。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1由互相组合护罩102、壳103及加固金属部件104而构成,并在这三者间分别互相保持。因此,插座连接器101为双重壳结构且牢固。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1能够在组装护罩、壳及加固金属部件的状态下使用。即,在将插座连接器101固定在基板301(参照图2)上时,不需要分别对护罩102及加固金属部件104进行软钎焊,通过将支脚部104d插入基板301的插入孔302(参照图2),并将护罩102的下方的第一侧部102a的下表面软钎焊在基板301的上表面,从而能够一次地将插座连接器101固定在基板301上。即,插座连接器101相对于基板301的固定变得容易。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1通过护罩利用壳的的嵌合固定、嵌入部104c向嵌合筒部103b的压入、及卡爪111与卡爪配合孔122的卡住锁定,使得加固金属部件104不会从护罩102及壳103脱落。
另外,作为以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的另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不是推压形成设在加固金属部件104上的第一嵌合突部123及第二嵌合突部124,也可以通过刻出コ字状的切割线并切割起立加固金属部件104,形成为悬臂状态。
作为以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的又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将突起体焊接固定在加固金属部件104的基部104a的下表面,形成设在加固金属部件104上的第一嵌合突部123及第二嵌合突部124。
接着,根据图5说明又一实施方式。为了方便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称为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以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5是从下方正面侧观察插座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护罩102的下方的第一侧部102a在插通方向A的大致中央、在宽度方向B的两端部的两处,通过切割立起形成支脚部104f。该支脚部104f与设在加固金属部件104的夹持部104b及嵌入部104c上的支脚部104d同样地,插入基板301的插入孔302(参照图2)中。
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1也是通过互相组合护罩102、壳103及加固金属部件104而构成,在这三者之间分别互相保持,插座连接器101为双重壳结构且牢固。另外,能够一次地将插座连接器101固定在基板301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1中,由于护罩102、加固金属部件104都具有支脚部104d、104f并且插入基板301,因此插座连接器101相对于基板301的固定更加牢固。
另外,当然能够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说明的部分与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组合。

Claims (7)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护罩,该护罩具有在XYZ坐标系中观察时与XY面平行的一对第一侧部和与XZ面平行的一对第二侧部、并呈沿Y方向延伸的筒状,并且,上述护罩具有沿Y方向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从第一端部插通插头连接器;
壳,该壳从上述护罩的第二端部安装,利用上述第二端部的端面防止向上述第一端部侧脱落,具有定位在上述护罩外并沿Y方向延伸的嵌合筒部;
端子,该端子从上述壳延伸,定位在上述护罩内,并与上述插头连接器所具备的触点接触;以及
加固金属部件,该加固金属部件具有与护罩上方的第一侧部的外侧面接触的基部、从上述基部延伸并从外侧夹住上述第二侧部的夹持部、及从上述基部延伸并嵌入上述嵌合筒部的嵌入部,沿Z方向移动并固定上述护罩和安装在该护罩上的状态下的上述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以安装在上述护罩上的状态凿紧固定在上述护罩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固金属部件的嵌入部被压入上述壳的嵌合筒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护罩的第二侧部与上述加固金属部件的夹持部通过卡住锁定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防止上述加固金属部件相对于上述护罩在XY平面方向上移动的凹凸嵌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嵌合部包含形成在上述护罩上的嵌合孔、及从上述加固金属部件突出并与上述嵌合孔嵌合的嵌合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嵌合突部通过向上述护罩推压在上述加固金属部件上刻出的一对切割线间的区域而形成,并以双支撑的方式由上述加固金属部件支撑。
CN201110372122.XA 2010-11-25 2011-11-10 插座连接器 Active CN102570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2580A JP5190742B2 (ja) 2010-11-25 2010-11-25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2010-262580 2010-1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0146A CN102570146A (zh) 2012-07-11
CN102570146B true CN102570146B (zh) 2015-01-07

Family

ID=4641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72122.XA Active CN102570146B (zh) 2010-11-25 2011-11-10 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90742B2 (zh)
CN (1) CN1025701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6695B2 (ja) * 2012-08-02 2015-04-08 Smk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6078919B2 (ja) * 2013-07-18 2017-02-1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053883B1 (ja) 2015-07-29 2016-12-2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ル電子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6890779B2 (ja) * 2017-03-30 2021-06-1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33198B2 (ja) * 2018-11-07 2023-03-06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コンタクトユニット用フレーム及びソケッ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4490B1 (en) * 2005-02-25 2006-03-21 Yazaki Corporation USB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lock mechanism
CN1881696A (zh) * 2005-06-15 2006-12-20 Mea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布线板的连接器
CN101276973A (zh) * 2007-03-28 2008-10-0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8731B2 (ja) * 1994-10-28 2002-07-29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角型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
US6257914B1 (en) * 2000-03-24 2001-07-10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latch and strain relief device
JP4041064B2 (ja) * 2001-08-01 2008-01-30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インサート成形端子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み立て体
JP2004087462A (ja) * 2002-06-28 2004-03-18 Yazaki Corp ロック機構付usbコネクタ
CN2699530Y (zh) * 2004-02-17 2005-05-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4490B1 (en) * 2005-02-25 2006-03-21 Yazaki Corporation USB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lock mechanism
CN1881696A (zh) * 2005-06-15 2006-12-20 Mea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布线板的连接器
CN101276973A (zh) * 2007-03-28 2008-10-0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8-130052A 1996.05.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0146A (zh) 2012-07-11
JP5190742B2 (ja) 2013-04-24
JP2012113989A (ja) 201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0146B (zh) 插座连接器
KR101815093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JP6242936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00524957C (zh) 插塞式连接器
EP1936749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a connector and a forming method
US718264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 case
CN102623841B (zh) 浮动型连接器
EP2613412B1 (en) Circuit-board mounting type connector
EP1962383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mbination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TWI513127B (zh) 附開關之同軸連接器
US73778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40005794A1 (en) Construction for mounting a terminal, a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it
CN104795696A (zh) 连接器
CN105633673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插塞式连接器以及插座式连接器
EP3229321A1 (en) Power source connector device
EP2827459B1 (en) Connector
CN103811929B (zh) 电连接器
JP2013020910A (ja) 遊動型コネクタ
JP2019186168A (ja) コネクタ
JP2019117692A (ja) 回路基板用l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70032896A (ko) 전선 접속용 커넥터
EP2511985B1 (en) Bo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fixing member therefor
CN103081249B (zh) 连接器的错误插入防止结构
KR20150110774A (ko) 커넥터 및 상기 커넥터에 이용되는 헤더 및 소켓
CN102280747B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