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0747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80747B CN102280747B CN201110107345.3A CN201110107345A CN102280747B CN 102280747 B CN102280747 B CN 102280747B CN 201110107345 A CN201110107345 A CN 201110107345A CN 102280747 B CN102280747 B CN 1022807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onnector
- contact
- chimeric
- contact 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一边确保两个接点之间的爬电距离,一边减小连接器的宽度。连接器(100)包括主体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6),该主体连接器(1)具有主体外壳(2)和两个主体接点(3、4),上述两个主体接点(3、4)中的接触部(21、25)沿与表面(101a)相垂直的方向并列,并且沿嵌合方向错开地设置,该插座连接器(6)具有可与主体外壳(2)嵌合的插座外壳(7)和两个插座接点(8、9),在上述两个插座接点(8、9)中,在两个外壳(2、7)的嵌合时,接触部(21、25)分别插入。另外,在主体连接器(1)的接触部(21、25)之间,以及插座连接器(6)的插座接点(8、9)之间,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器(1、6)嵌合时,针对嵌合方向而相互重合的隔壁(13、3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安装于基板的表面上的主体连接器、可与该主体连接器嵌合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下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主体连接器,该主体连接器具有主体外壳和设置于主体外壳上的两个针式接点;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具有插座外壳和两个插座接点,上述两个插座接点设置于插座外壳上,在两个外壳嵌合时,插入相应的针式接点。在主体外壳的两个针式接点的接触针部之间设置隔壁。在插座外壳的两个插座接点之间设置缺口部,其中,在两个连接器嵌合时设置主体外壳的隔壁。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64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主体连接器中,两个针式接点的接触针部针对将两个连接器嵌合时的嵌合方向,设置于相同的位置,两个插座接点均对应于两个接触针部,针对嵌合方向设置于相同的位置。由此,在将两个连接器嵌合时,为了确保相互电连接的一个针式接点和插座接点,与另一针式接点和插座接点之间的爬电距离(creepagedistance),必须沿嵌合方向较长地形成隔壁和缺口部。其结果是,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中的尺寸变大。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一边确保两接点之间的爬电距离,一边减小整体尺寸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
主体连接器,该主体连接器可安装于基板的表面上,该主体连接器具有绝缘性的主体外壳和两个导电性的主体接点,该主体外壳具有朝向沿上述表面的一个方向而开口的凹部,上述主体接点具有沿上述一个方向突出于上述凹部的内部的接触部,按照上述接触部沿与上述表面相垂直的方向并列,并且沿上述一个方向错开地设置的方式接纳于上述主体外壳中;
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具有绝缘性的插座外壳和两个导电性的插座接点,该插座外壳可与上述主体外壳嵌合,上述两个导电性的插座接点按照在上述插座外壳和上述主体外壳的嵌合时,上述接触部分别插入的方式接纳于上述插座外壳中。另外,在上述主体连接器的上述接触部之间,以及上述插座连接器的上述插座接点之间,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器的嵌合时针对上述一个方向相互重合的隔壁。
按照该方案,由于在将两个连接器嵌合时,一个主体接点和插座接点,与另一主体接点和插座接点沿一个方向错开地设置,故可一边确保该一个和另一接点之间的爬电距离,一边使隔壁的一个方向的长度较短。由此,可针对一个方向,减小连接器的整体尺寸。另外,针对在沿基板的表面的方向的与一个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也可使主体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宽度减小。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上述插座外壳包括两个支承部,上述两个支承部分别支承上述插座接点,上述两个支承部中,设置于远离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的位置的一个上述支承部的前端沿相对上述主体外壳的上述插座外壳的嵌合方向,突出于另一上述支承部的前端而设置。由此,容易将插座连接器与主体连接器嵌合。
此外,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上述主体外壳的上述凹部内设置两个空间部,上述两个空间部通过上述隔壁分隔,可与上述两个支承部嵌合,在上述两个空间部中,设置于远离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的位置的一个上述空间部的上述接触部设置在下述位置,该位置为沿上述嵌合方向,在相对设置于另一上述空间部的上述接触部而下陷的位置。由此,容易通过主体连接器,嵌合插座连接器。
还有,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构成上述一个空间部的上述主体外壳的顶壁部上形成缺口部,该缺口部从上述凹部的开口而沿上述一个方向延伸。由此,由于在主体外壳的顶壁部上形成缺口部,故即使在主体连接器小的情况下,仍容易将插座连接器与主体连接器的凹部的开口对准,用户容易将上述主体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嵌合。
再有,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构成上述一个支承部的上述插座外壳的顶壁部上形成缺口部,该缺口部针对上述嵌合方向,从上述顶壁部的后端沿上述嵌合方向延伸。由此,容易在一个支承部上设置插座接点。
按照本发明的连接器,由于在将两个连接器嵌合时,一个主体接点和插座接点,与另一主体接点和插座接点沿一个方向错开地设置,故可一边确保一个和另一接点之间的爬电距离,一边使隔壁的一个方向的长度较短。由此,针对一个方向可减小连接器。另外,可在沿基板的表面的方向的与一个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主体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宽度也变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连接器,表示插座连接器连接于安装在基板上的主体连接器之前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主体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主体外壳的侧视图、俯视图、主视图与后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主体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一个的主体接点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图5所示的主体接点,图6(a)为俯视图,图6(b)为侧视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另一主体接点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的主体接点,图8(a)为俯视图,图8(b)为侧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主体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嵌合时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的侧视图、俯视图、主视图与后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式的连接器100如图1和图9所示的那样,包括主体连接器1,其通过借助焊锡102将引线部22、26(后述)接合于基板101上的方式安装于基板101上;插座连接器6,其可与主体连接器1嵌合。基板101包括按一排排列的多个LED元件103;布线图案(图中未示出),其将各LED元件103和主体连接器1电连接。该基板101按照如图1所示的那样,设置于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上的导光板105的边缘106,与多个LED元件103面对的方式设置。由此,从导光板105的边缘106导入的LED元件103的光同样可在导光板105的内部扩散,同样可对液晶显示板进行照明。如这样,本实施形式的连接器100由主体连接器1和与其相对应的插座连接器6构成,该主体连接器1安装于构成液晶显示板的背光组件的一部分的基板101上。另外,主体连接器1并不限于安装于该基板101上的情况,可安装于所有的基板上。
主体连接器1如图2~图4所示的那样,包括四边形筒状的主体外壳2,与接纳于主体外壳2中的两个主体接点3、4。另外,为了便于主体连接器1的说明,如图2和图4所示的那样,下面按照主体连接器1的左端部为后端部(一端部),右端部为前端部(另一端部)的方式进行说明。
主体外壳2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另外,主体外壳2如图4所示的那样,具有凹部11,其朝向前方(为一个方向,图中的右方向)而开口,设置隔壁13,该隔壁13从后端壁12位于凹部11的内部,朝向前方而突出。隔壁13如图3所示的那样,形成于后端壁12的中间处。即,在凹部11的内部,形成通过隔壁13而在上下分开的两个空间部11a、11b。上述两个空间部11a、11b呈插座连接器6的两个支承部31、35(后述)可嵌合的形状。另外,隔壁13如图4所示的那样,设置于两个主体接点3、4的接触部(contactarea)21、25(后述)之间。即,在两个空间部11a、11b中的一个空间部11a上设置接触部21,在另一空间部11b上,设置接触部25。隔壁13的前端在接触部25的前端附近,设置于接触部25的前端的后方。即,隔壁13的前端设置于接触部21的前端的前方。
在主体外壳2上,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作为主体外壳2的后端的与主体外壳2的前后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的两侧壁的后端,形成朝向后方而突出的2对突起14、15。一对突起14针对上下方向,从两侧壁的顶端朝向中间处而形成。另一对突起(保护部(protectingarea))15形成于两侧壁的底端部。
在主体外壳2的两侧壁的前端,如图2和图3所示的那样,形成在前方突出的一对突起(保护部)16。一对突起16形成于两侧壁的底端部上。在各对的突起15、16之间,设置后述的主体接点3、4的引线部22、26(延伸部(extendedarea22a,26a))。由此,冲击难以从外部施加于引线部22、26上,可保护引线部22、26。
在构成空间部11a的主体外壳2的顶壁部17的前方部分上,形成通过去掉顶壁部17的一部分的方式构成的缺口部(cutout)18。缺口部18从凹部11的开口朝向后方而延伸到顶壁部17的中间处。由此,即使在主体连接器1小的情况下,从视觉上仍容易将主体连接器1相对应的插座连接器6的前端部与主体连接器1的凹部11的开口对合,用户容易将主体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6嵌合。另外,用户可从主体连接器1的上方确认接近主体连接器1的凹部11的开口的延伸部26a和基板101的焊锡102的接合状况。
另外,还在主体外壳2的顶壁部17的后方部分,形成挂钩部(lockingpart)19,其通过将顶壁部17的一部分去掉的方式构成,设置于后述的插座外壳7上的钩51可与该挂钩部19卡扣。该挂钩部19从顶壁部17的后端朝向前方而延伸。
两个主体接点3、4中的一个主体接点3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弯曲加工的方式制造,如图4~图6所示的那样,其包括:接触部21;焊接于基板101上的引线部22;将主体接点3固定于主体外壳2上的两个固定部23a、23b;连接部24,其将接触部21、引线部22和固定部23a、23b连接,沿上下方向延伸。
接触部21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如图5所示的那样,沿与连接部24的延伸方向(上下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从连接部24的顶端部而延伸,按照其前端部在前方突出的方式,中途部位弯曲90°。另外,接触部21如图4和图9所示的那样,设置于一个空间部11a的内部,该空间部11a在隔壁13的上方,设置于远离基板101的表面101a的位置。即,接触部21按照在主体接点3固定于主体外壳2上时,从后端壁12的孔12a,在空间部11a的内部突出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此外,接触部21具有针对前后方向,前端设置于主体外壳2的中间附近处的方式的长度。另外,在接触部21上,如图4~图6所示的那样,具有卡扣部21a,其卡扣于形成在孔12a的内面上的凹部12c中。由此,在将接触部21插入孔12a中时,将卡扣部21a卡扣于凹部12c中,有助于主体接点3相对主体外壳2的固定。即,本实施形式的接触部21的形状为板状,但是,也可为方柱、圆柱和中空等的任意的形状。
固定部23a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如图5所示的那样,从连接部24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处,沿连接部24的宽度方向延伸,按照前端部沿与接触部21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方式,中途部位弯曲90°。另外,固定部23b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形状与固定部23a稍有不同,但是,同样,从连接部24的中间处,沿宽度方向延伸,按照前端部沿与接触部21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方式,中途部位弯曲90°。在固定部23a、23b的前端部的上下面上,如图6所示的那样,形成8个卡扣部23c,其在前端部插入形成于后端壁12上的两个孔12b中时,与形成于孔12b的内面上的凹部(图中未示出)卡扣。由此,可将主体接点3固定于主体外壳2上。
引线部22包括:延伸部22a,其沿主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底面和其周缘通过焊锡而接合于基板101上;将延伸部22a和连接部24的底端连接的弯曲部22b。弯曲部22b按照延伸部22a的底面中的面内方向包括与接触部21的突出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从连接部24的底端按90°向后方弯曲。
延伸部22a包括从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向后方突出的两个突出部22c。即,在延伸部22a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处形成凹部22d,其沿延伸部22a的宽度方向(为与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前后方向)下陷。如这样,通过在延伸部22a中形成凹部22d,延伸部22a的周长大于没有形成凹部22d的场合的长度,延伸部22a中的焊锡102的附着距离变长。由此,可提高主体连接器1与基板101的接合强度。
此外,延伸部22a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的那样,为下述的长度,其大于沿与延伸部22a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长度,并且延伸部22a可设置于一对突起15之间。即,延伸部22a设置于通过主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规定的范围内。由此,在基板上并列地设置多个主体连接器1时,即使在按照相互密贴的方式邻接地设置的情况下,延伸部22a之间仍不接触。于是,在主体连接器1之间没有形成空间,可并列地将多个主体连接器1邻接地设置于基板101上。另外,延伸部22a设置于一对突起15之间,由此,针对主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主体外壳2的两侧面和延伸部22a的两端之间离开较大的距离。由此,即使在将延伸部22a接合于基板101上的焊锡102在延伸部22a的周围稍稍扩大的情况下,仍可抑制邻接的延伸部22a之间短路的情况。
另一主体接点4也与主体接点3相同,按照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弯曲加工的方式制造,如图4、图7和图8所示的那样,包括接触部25;引线部26,其焊接于基板101上;固定部27,其将主体接点4固定于主体外壳2上;连接部28,其将接触部25、引线部26和固定部27连接。在连接部28的底端,形成弯曲部28a,其一端沿主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弯曲,然后,朝向前方而进一步弯曲,与引线部26连接。
接触部25按照从连接部28的顶端部,在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另外,接触部25如图4和图9所示的那样,设置于另一空间部11b的内部,该另一空间部11b在隔壁13的下方,设置于接近基板101的表面101a的位置。即,接触部25在主体接点4固定于主体外壳2上时,沿前后方向,在空间部11b的内部突出。
具体来说,接触部25针对前后方向,从主体外壳2的中间附近处朝向前方而延伸。另外,接触部25在空间部11b的内部,具有可在隔壁13的前端的前方突出的长度。如这样,主体接点4的接触部25在空间部11b的内部,设置于主体接点3的接触部21的前方。换言之,接触部21在空间部11a的内部,设置于在接触部25的后方(插座连接器6与主体连接器1的嵌合方向)下陷的位置。即,两个接触部21、25沿前后方向相互错开地设置。由此,可增加凹部11内的两接触部21、25之间的爬电距离。另外,两个接触部21、25沿上下方向,即与基板101的表面101a相垂直方向而并列。由此,用户可容易检查两个接触部21、25的状态(是否有变形或损伤)。另外,由于两个接触部21、25沿上下并列,故可针对作为沿基板101的表面101a的方向的主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减小主体连接器1的宽度。另外,同样在后述的插座连接器6中,与主体连接器1相对应,由此,插座接点8、9沿上下方向并列,可与主体连接器1同样地减小宽度。通过如这样减小两个连接器1、6的宽度,如图1所示的那样,还可减小基板101的宽度。如果可减小基板101的宽度,则可采用宽度小的LED元件103和厚度小的导光板105,可减小背光组件整体的厚度。另外,本实施形式的接触部25也可与接触部21相同,呈方柱、圆柱和中空等的任意的形状。
固定部27按照从连接部28的顶端部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另外,在固定部27的顶面上,如图4所示的那样,形成两个卡扣部27a,其卡扣于形成在隔壁13的底面上的两个凹部13a。由此,可将主体接点4固定于主体外壳2上。
引线部26包括:延伸部26a,该延伸部26a沿主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底面和其周缘通过焊锡102接合于基板101上;弯曲部26b,其将延伸部26a和连接部28的弯曲部28a连接。弯曲部26b呈按照延伸部26a的底面中的面内方向包括与接触部25的突出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从弯曲部28a弯曲而延伸的形状。
延伸部26a具有从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在前方突出的两个突出部26c。即,在延伸部26a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处,形成沿延伸部26a的宽度方向(作为与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前后方向)下陷的凹部26d。通过如这样,在延伸部26a上形成凹部26d,延伸部26a的焊锡102的附着距离变长。由此,可进一步提高主体连接器1与基板101的接合强度。
另外,延伸部26a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为下述的长度,其大于与延伸部26a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长度,并且延伸部26a可设置于一对突起16之间。即,延伸部26a也设置于通过主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规定的范围内。于是,与上述情况相同,可在基板上并列地邻接设置(使侧面之间接触而设置)多个主体连接器1。另外,延伸部26a设置于一对突起16之间,针对主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主体外壳2的两侧面和延伸部26a的两端之间离开较大距离。由此,即使在将延伸部26a与基板101接合的焊锡102在延伸部26a的周围,稍稍扩大的情况下,仍可抑制邻接的延伸部26a之间短路的情况。
接着,在下面参照图9~图12,对可与主体连接器1的凹部11嵌合的插座连接器6进行说明。插座连接器6如图9~图12所示的那样,包括:插座外壳7,其插入而嵌合于凹部11中;两个插座接点8、9,其与2根电线10连接,接纳于插座外壳7中。插座接点8、9按照在插座外壳7和主体外壳2的嵌合时,分别插入接触部21、25的方式接纳于插座外壳7中。另外,插座接点8、9在两个连接器1、6的嵌合时,如果具有可插入接触部21、25的形状,则可呈任意的形状。另外,在插座连接器6中,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0和图12所示的那样,按照插座连接器6的左端部为前端部,右端部为后端部的方式进行说明。
插座外壳7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另外,插座外壳7如图10~12所示的那样,具有筒状的两个支承部31、35,上述两个支承部31、35一边包围插座接点8、9的周围,一边分别支承插座接点8、9。在这些支承部31、35中,插入从插座外壳7的后端侧与电线10连接的插座接点8、9,接纳于支承部31、35中。另外,在支承部31、35的前端壁32、36上,在两个连接器1、6的嵌合时,形成接触部21、25通过的开口33、37。
这些支承部31、35中的支承部31设置于上方,支承部35在支承部31的下方,从支承部3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朝向后端而成一体地形成。即,在插座连接器6嵌合于安装在基板101上的主体连接器1上的状态,设置于远离基板101的表面101a的位置的一个支承部31的顶端(前端),按照沿插座外壳7相对主体外壳2的嵌合方向(从图9中的右方,朝向左方的方向),相对另一支承部35的顶端(前端)而突出的方式设置,两个支承部31、35按照对应于空间部11a、11b,沿嵌合方向(前后方向)错开的方式设置。另外,插座接点8、9均在接触部21、25的位置关系上并列,沿嵌合方向(前后方向)错开的方式设置。通过如这样,位于上方的支承部31按照相比支承部35,更突出于嵌合方向前方的方式错开而设置,由此,从视觉上容易将插座连接器6嵌合于主体连接器1上。另外,在主体外壳2上形成与支承部31、35相对应的两个空间部11a、11b,接触部21设置于在接触部25的后方处下陷的位置,更加容易将插座连接器6嵌合于主体连接器1中。
此外,在插座外壳7上,在支承部31的底壁部和支承部35的顶壁部的部分,在两个插座连接器8、9之间形成隔壁30。该隔壁30按照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两个连接器1、6嵌合时,针对与主体外壳2的隔壁13的嵌合方向(前后方向:一个方向),相互重合的方式形成。
还有,在构成支承部31的插座外壳7的顶壁部41的后方部分上,如图9和图12所示的那样形成缺口部42。该缺口部42针对嵌合方向,从顶壁部41的后端延伸到中间附近。通过如这样形成缺口部42,由此,容易将与电线10连接的插座接点8设置(插入)于支承部31中。
再有,在插座外壳7的顶壁部41的顶面上,如图9所示的那样,设置在插座连接器6和主体连接器1的嵌合时,可与主体外壳2的挂钩部19卡扣的钩51。由此,在将两个连接器1、6嵌合时,可按照相互不脱开的方式锁定。另外,钩51如图12所示的那样,针对前后方向,中间的稍后方部分和顶壁部41成一体连接。钩51可以该连接部分为支点上下摆动。由此,在两个连接器1、6的嵌合时,沿接近顶壁部41的方向而按压卡扣于挂钩部19的钩51的后端,由此,钩51的前端沿离开顶壁部41的方向摆动,解除钩51相对挂钩部19的卡扣。如这样,可解除两个连接器1、6的嵌合。
如上述那样,如果采用本实施形式的主体连接器1,由于在主体外壳2的前端部(另一端部)上设置引线部26,在主体外壳2的后端部(一端部)设置引线部22,故可确保对于引线部22、26之间的绝缘来说必要的爬电距离。另外,作为构成主体接点3、4的一部分的引线部22、26,通过将焊接于基板101上的引线部22、26设置于主体外壳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不必在主体连接器1上设置独立于引线部22、26的增强肋。由此,可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可减少主体连接器1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将引线部22、26设置于主体外壳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在插座连接器6嵌合于主体连接器1上时,如图9所示的那样,设置于主体外壳2的前端部的引线部26的顶部通过插座连接器6而被覆盖。换言之,引线部26在两个连接器1、6嵌合时,设置于通过插座连接器6,将其顶部覆盖的位置。由此,引线部26通过插座连接器6而保护。另外,插座连接器6对引线部26的保护兼用于两个连接器1、6的嵌合作业。
另外,引线22、26具有延伸部22a、26a,由此,可一边确保对于引线部22、26之间的绝缘来说必要的爬电距离,一边提高采用焊锡102的主体连接器1与基板101的接合强度。另外,由于引线部22、26两者具有延伸部22a、26a,故可有效地提高主体连接器1与基板101的接合强度。
本实施形式的连接器100为下述的结构,其包括具有上述效果的主体连接器1,以及与该主体连接器1成对的插座连接器6。另外,在两个外壳2、7中,在嵌合两个连接器1、6时,设置隔壁13、30,所述隔壁在一个主体接点3和插座接点8,与另一主体接点4和插座接点9之间,针对嵌合方向而相互重合,一个主体接点3和插座接点8,与另一插座接点4和插座接点9按照针对嵌合方向而错开的方式设置。通过如这样,一个接点3、8和另一接点4、9按照沿嵌合方向(一个方向)错开的方式设置,可使隔壁13、30的嵌合方向的长度较短。具体来说,隔壁13、30的嵌合方向的长度为确保一个接点3、8和另一接点4、9的爬电距离的长度,如图9所示的那样,为隔壁13、30的嵌合方向的重合量小于一个插座接点3(或插座接点8)和另一主体接点4(或插座接点9)的嵌合方向错开量的长度。由此,可针对嵌合方向,减小连接器100的整体尺寸。另外,在连接器100中,确保在一个接点3、8和另一接点4、9之间,在隔壁13、30的边界部分处对于绝缘来说必要的爬电距离,由此,耐电压性能提高,一个和另一接点之间难以发生短路。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只要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比如,在上述实施形式中,支承部31在支承部35的前方突出,但是,设置于接近基板101的表面101a的位置的支承部也可在设置于远离表面101a的位置的支承部的前端的前方突出。在此场合,主体接点3、4和插座接点8、9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处于与上述相反的位置关系。另外,也可不在主体外壳2的顶壁部17上形成缺口部18。另外,也可不在插座外壳7的顶壁部41上形成缺口部42。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主体连接器,该主体连接器可安装于基板的表面上,该主体连接器具有绝缘性的主体外壳和两个导电性的主体接点,该主体外壳具有朝向沿上述表面的一个方向而开口的凹部,上述主体接点具有沿上述一个方向突出于上述凹部的内部的接触部,按照上述接触部沿与上述表面相垂直的方向并列,并且沿上述一个方向错开地设置的方式接纳于上述主体外壳中;
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具有绝缘性的插座外壳和两个导电性的插座接点,该插座外壳可与上述主体外壳嵌合,上述插座接点按照在上述插座外壳和上述主体外壳嵌合时,上述接触部分别插入的方式接纳于上述插座外壳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体连接器的上述接触部之间,以及上述插座连接器的上述插座接点之间,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器的嵌合时针对上述一个方向相互重合的隔壁,
上述相互重合的隔壁在上述一个方向的重合量,小于两个上述接触部在上述一个方向的错开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座连接器包括两个支承部,上述两个支承部分别支承上述插座接点,
上述两个支承部中,设置于远离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的位置的一个上述支承部的前端,沿相对上述主体外壳的上述插座外壳的嵌合方向,突出于另一上述支承部的前端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外壳的上述凹部内设置两个空间部,上述两个空间部通过上述隔壁分隔,可与上述两个支承部嵌合。
在上述两个空间部中,设置于远离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的位置的一个上述空间部的上述接触部设置在下述位置,该位置为沿上述嵌合方向,在相对设置于另一上述空间部的上述接触部而下陷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一个空间部的上述主体外壳的顶壁部上形成缺口部,该缺口部从上述凹部的开口而沿上述一个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一个支承部的上述插座外壳的顶壁部上形成缺口部,该缺口部针对上述嵌合方向,从上述顶壁部的后端沿上述嵌合方向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01255A JP5632189B2 (ja) | 2010-04-26 | 2010-04-26 | コネクタ |
JP2010-101255 | 2010-04-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80747A CN102280747A (zh) | 2011-12-14 |
CN102280747B true CN102280747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4510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0734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0747B (zh) | 2010-04-26 | 2011-04-25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632189B2 (zh) |
CN (1) | CN1022807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45980B2 (ja) * | 2010-04-26 | 2014-07-09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ベース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
JP2014011092A (ja) * | 2012-07-02 | 2014-01-20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構造 |
JP6052497B2 (ja) * | 2012-11-13 | 2016-12-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手段 |
DE102016106717B4 (de) * | 2016-04-12 | 2021-02-18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Kontaktelement und Kontakteinrichtung mit solch einem Kontaktelement |
CN109841988B (zh) * | 2017-11-29 | 2020-04-10 | 映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绝缘壳体及使用该绝缘壳体的闸刀式电连接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94957A (en) * | 1973-01-22 | 1974-02-26 | Anderson Power Products | Plural-poled, genderless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355581A (zh) * | 2000-11-27 | 2002-06-26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高压连接器 |
CN1581595A (zh) * | 2003-07-31 | 2005-02-16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599146A (zh) * | 2003-09-18 | 2005-03-23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345353A (zh) * | 2007-07-09 | 2009-01-14 | 理想工业公司 | 直插推入线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29336Y2 (ja) * | 1990-11-30 | 1997-03-1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耐電圧コネクタ |
JP2003303639A (ja) * | 2002-04-10 | 2003-10-24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2004234946A (ja) * | 2003-01-29 | 2004-08-19 | Smk Corp | コネクタ |
JP5087483B2 (ja) * | 2008-07-09 | 2012-12-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JP5545980B2 (ja) * | 2010-04-26 | 2014-07-09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ベース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
-
2010
- 2010-04-26 JP JP2010101255A patent/JP563218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4-25 CN CN201110107345.3A patent/CN10228074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94957A (en) * | 1973-01-22 | 1974-02-26 | Anderson Power Products | Plural-poled, genderless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355581A (zh) * | 2000-11-27 | 2002-06-26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高压连接器 |
CN1581595A (zh) * | 2003-07-31 | 2005-02-16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599146A (zh) * | 2003-09-18 | 2005-03-23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345353A (zh) * | 2007-07-09 | 2009-01-14 | 理想工业公司 | 直插推入线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632189B2 (ja) | 2014-11-26 |
CN102280747A (zh) | 2011-12-14 |
JP2011233306A (ja) | 2011-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38694B2 (en) | Connector terminal and connector with the connector terminal | |
CN102332645B (zh) | 接地连接装置以及线束 | |
CN201069846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JP4970981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3579835B (zh) | 电连接器 | |
JP6653121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CN105470690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TWM586887U (zh) | 電連接器 | |
CN102280747B (zh) | 连接器 | |
CN104241951A (zh) | 带引导零件的电连接器 | |
US8021187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US9419385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hell | |
US8992244B2 (en) | Terminal fitting | |
CN103427236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081237A (zh) | 连接器 | |
US885192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2855957U (zh) | 电连接器 | |
JP5315912B2 (ja) |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6716729A (zh) | 连接器 | |
CN101465495A (zh) | 端子压入构造及电连接器 | |
CN101071912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280741B (zh) | 主体连接器和连接器 | |
CN20416755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870143A (zh) | 端子零件 | |
CN102280750A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