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0736B - 一种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80736B CN105280736B CN201410352589.1A CN201410352589A CN105280736B CN 105280736 B CN105280736 B CN 105280736B CN 201410352589 A CN201410352589 A CN 201410352589A CN 105280736 B CN105280736 B CN 1052807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morphous silicon
- band gap
- thin film
- silicon germanium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依次制备在基底上的电极一、n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n‑i缓冲层、带隙连续变化的本征(i型)非晶硅锗薄膜、i‑p双层带隙缓冲层、p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和电极二;其中,电极一和电极二分别为电池底电极和顶电极。本发明通过电脑控制数字流量计,制备出带隙连续变化的非晶硅锗薄膜,有效增加了空穴的传输;采用双层带隙缓冲层结构,减小了p型窗口层与非晶硅锗薄膜的能带失配,进而减小了载流子在界面缺陷态上的复合;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背反射电极上制备微纳结构的方法,可增加光线在电池内部的光程,进而增加光吸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属于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作为未来新能源利用方式之一的光伏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较高且稳定,因此晶硅电池占有很大的市场比例,然而高质量硅片制备成本高,且质量大及易碎性又加大了其运输成本与安装难度。非晶硅薄膜电池所用材料较少,成本较低,但效率仍旧不高,同时具有效率衰减现象,因此制备出初始效率较高的电池成为硅薄膜电池领域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在三结太阳能电池中,硅锗合金薄膜的禁带宽度较低,而且通过改变硅锗薄膜中锗的原子比例,可以改变薄膜的禁带宽度,因此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可作为三结底电池及中电池,而顶层一般为非晶硅薄膜电池。
对于非晶硅薄膜电池来说,缺陷密度较大是阻碍其效率提升的一大关键问题,缺陷主要来自于如下几个方面:吸收层本身由于非连续硅网络结构引起的缺陷;n型及p层薄膜由于掺杂引起的缺陷;界面态引起的缺陷,而界面态部分原因来自于能带的不匹配,致使电荷易在能带间的界面态发生复合。以上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包括:吸收层的氢掺杂;在不影响薄膜完整性及内建电场的前提下,将n层及p层薄膜厚度减薄;界面处引入缓冲层,一般采用单层非晶硅、微晶硅、碳化硅等材料作为缓冲层。但依然存在的问题是单层材料并不能很好地缓冲界面带隙差,界面复合依然极为严重。
发明内容
针对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缺陷密度大,复合严重的特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界面缺陷态密度小,电荷在界面处复合几率小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带隙连续变化的吸收层与i-p双层带隙缓冲层相结合的方法,以有效降低载流子的复合几率,同时,对背反射电极表面进行处理以形成微纳结构,以有效增加光线在电池内部的传输距离,进而增加光吸收,最终获得高效率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
具体地,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依次制备在基底上的电极一、n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n-i缓冲层、带隙连续变化的本征(i型)非晶硅锗薄膜、i-p双层带隙缓冲层、p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和电极二;其中,电极一和电极二分别为电池底电极和顶电极。
在本发明中,基底可为柔性衬底或非柔性衬底,基底表面可具有表面修饰层,起到使基底与膜系热膨胀系数匹配,增强膜基结合力,阻挡元素扩散,减小衬底表面粗糙度等作用。柔性衬底可选为不锈钢带衬底或聚酰亚胺衬底,非柔性衬底可选择为玻璃。
在本发明中,电极一优选为Ag层或AZO(铝掺杂的氧化锌)导电薄膜或由Ag层和AZO层复合而成的Ag/AZO薄膜,即Ag/ZnO:Al(AZO)薄膜,Ag层厚度按需求为300-500nm,AZO层厚度为200nm。在使用之前,将Ag层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清洗1min,并用蒸馏水漂洗3次,以形成表面粗糙度在30-50nm的纳米结构,该纳米结构对光线有不同角度的反射作用,使光线在电池结构中的光程增加,进而增加光吸收。
在本发明中,n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为掺磷非晶硅薄膜,厚度为20nm,禁带宽度为1.7-1.8ev。
在本发明中,所述n-i缓冲层为本征非晶硅薄膜,禁带宽度为1.7-1.8ev,厚度为10nm。
在本发明中,带隙连续变化的非晶硅锗薄膜,有效增加了空穴的传输。该带隙连续变化的本征非晶硅锗薄膜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薄膜制备过程中,通过电脑控制数字流量计,改变锗烷气体与硅烷气体流量比例,使薄膜中锗比例从10%逐渐增加至25%,材料的禁带宽度由1.72ev逐渐减小至1.63ev,该层薄膜的厚度为200-300nm。
在本发明中,i-p双层带隙缓冲层具有双层结构:第一层为硅锗合金层,该硅锗合金层中锗原子比例由25%突变至10%,厚度为5-10nm;第二层为非晶硅薄膜,厚度为5-10nm,禁带宽度为1.7-1.8ev。采用i-p双层带隙缓冲层结构,减小了p型窗口层与非晶硅锗薄膜的能带失配,进而减小了载流子在界面缺陷态上的复合。
在本发明中,p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为掺硼非晶硅薄膜,厚度为20nm,禁带宽度为2.0-2.2ev,起到窗口层及为电池提供内建电场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电极二为AZO薄膜或ITO(掺铟氧化锡)薄膜,厚度为80-100nm。
在本发明中,所述含硅薄膜制备方法为PECVD或HWCVD,优选为PECVD;所述电极制备方法为PVD,优选为磁控溅射法。
本发明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基底并进行表面清洗处理。
(2)根据需要制备表面修饰层。
(3)制备电极一。
(4)对电极一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微纳结构。
(5)采用PECVD或HWCVD技术制备n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
(6)采用PECVD或HWCVD技术制备n-i缓冲层。
(7)采用PECVD或HWCVD技术制备带隙连续变化的本征非晶硅锗薄膜,通过电脑控制数字流量计,逐渐增加锗的气体流量比例,使材料具有逐渐减小的禁带宽度。材料的禁带宽度由1.72ev逐渐减小至1.63ev。
(8)制备i-p双层带隙缓冲层。第一层为硅锗合金层,该层中锗原子比例由25%突变至10%,厚度为5-10nm;第二层为非晶硅薄膜,厚度为5-10nm,禁带宽度为1.7-1.8ev。
(9)制备p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
(10)制备电极二。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带隙连续变化的非晶硅锗薄膜结构,这种结构使价带顶有逐渐向真空能级弯曲的趋势,利于空穴的传输,进而减小其在薄膜内部复合的几率。
2、本发明采用i-p双层带隙缓冲层,使带隙近连续变化至p层材料的带隙,这样能有效减小界面缺陷态密度,进而减少载流子在界面处被俘获的几率。
3、本发明在背反射电极(电极一)表面制备的微纳结构可使光波在其表面向各个方向反射,使其在电池中的传播距离得以增加,进而达到增强吸收的作用,这样即使在单结太阳能电池中,太阳光波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依次制备在基底1上的电极一2、n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3、n-i缓冲层4、带隙连续变化的本征非晶硅锗薄膜5、i-p双层带隙缓冲层6、p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7和电极二8。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具有带隙连续变化吸收层及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柔性衬底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
(1)选择厚度为100μm,表面粗糙度为3nm的镜面不锈钢带作为基板,并对其进行清洗处理。清洗处理工艺为:依次用去离子水、丙酮、乙醇超声清洗20min。
(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电池的底电极:依次在基板上制备300nm厚的Ag层和200nm厚的AZO层,射频功率分别为100w和200w。AZO的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为60%~80%,AZO电阻率为8.5×10-3Ω·cm。
(3)对Ag/AZO进行化学处理,使基表面形成微纳结构。其方法为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清洗1min,并用蒸馏水漂洗3次,以形成表面粗糙度在45nm的纳米结构,该纳米结构对光线有不同角度的反射作用,使光线在电池结构中的光程增加,起到增强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作用。
(4)采用PECVD法制备n型掺磷非晶硅薄膜。磷烷与硅烷的原子摩尔比为1%,衬底温度220℃。最终得到厚度为20nm,禁带宽度为1.7ev的n型掺磷非晶硅薄膜。
(5)采用PECVD法制备本征非晶硅薄膜缓冲层。衬底温度200℃,制备厚度为20nm,禁带宽度为1.7ev的本征非晶硅薄膜。
(6)采用PECVD法制备本征硅锗薄膜。在薄膜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锗烷气体与硅烷气体流量比例,使薄膜中锗比例从10%逐渐增加至25%,材料的禁带宽度由1.72ev逐渐减小至1.63ev,该层薄膜的厚度为200nm。
(7)采用PECVD法制备i-p双层带隙缓冲层。该缓冲层具有双层结构:第一层为硅锗合金层,薄膜中锗原子比例由25%突变至10%,厚度为5nm;第二层为非晶硅薄膜,厚度为5nm,禁带宽度为1.7ev。
(8)采用PECVD法制备p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该薄膜为掺硼非晶硅薄膜,厚度为20nm,禁带宽度为2.0ev,起到窗口层及为电池提供内建电场的作用。
(9)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100nmAZO透明导电薄膜作为电池顶电极。AZO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为60%~80%,电阻率为8.5×10-3Ω·cm。
(10)对所制备器件进行测试,在AM1.5G,100mw/cm2的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电池开路电压为0.74V,短路电流为13mA/cm2,填充因子为0.56,光电转换效率为5.39%。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具有带隙连续变化吸收层及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柔性衬底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
(1)选择厚度为100μm,表面粗糙度为2nm的浮法玻璃作为基板,并对其进行清洗处理。清洗处理工艺为:依次用去离子水、丙酮、乙醇超声清洗20min。
(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电池的底电极:在基板上制备400nm厚的AZO层,目的是可以从正反两方向透光,射频功率分别为200w。AZO的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为60%~80%,AZO电阻率为8.5×10-3Ω·cm。
(3)对AZO进行化学处理,使基表面形成微纳结构。其方法为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清洗0.5min,并用蒸馏水漂洗3次,以形成表面粗糙度在35nm的纳米结构,该纳米结构对光线有不同角度的反射作用,使光线在电池结构中的光程增加,起到增强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作用。
(4)采用PECVD法制备n型掺磷非晶硅薄膜。磷烷与硅烷的原子摩尔比为1%,衬底温度220℃。最终得到厚度为20nm,禁带宽度为1.8ev的n型掺磷非晶硅薄膜。
(5)采用PECVD法制备本征非晶硅薄膜缓冲层。衬底温度200℃,制备厚度为20nm,禁带宽度为1.8ev的本征非晶硅薄膜。
(6)采用PECVD法制备本征硅锗薄膜。在薄膜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锗烷气体与硅烷气体流量比例,使薄膜中锗比例从10%逐渐增加至25%,材料的禁带宽度由1.72ev逐渐减小至1.63ev,该层薄膜的厚度为300nm。
(7)采用PECVD法制备i-p双层带隙缓冲层。该缓冲层具有双层结构:第一层为硅锗合金层,薄膜中锗原子比例由25%突变至10%,厚度为5nm;第二层为非晶硅薄膜,厚度为5nm,禁带宽度为1.7ev。
(8)采用PECVD法制备p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该薄膜为掺硼非晶硅薄膜,厚度为20nm,禁带宽度为2.0ev,起到窗口层及为电池提供内建电场的作用。
(9)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100nmAZO透明导电薄膜作为电池顶电极。AZO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为60%~80%,电阻率为8.5×10-3Ω·cm。
(10)对所制备器件进行测试,在AM1.5G,100mw/cm2的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从顶电极一侧照射,电池开路电压为0.72V,短路电流为11mA/cm2,填充因子为0.55,光电转换效率为4.36%;从底电极照射电池开路电压为0.70V,短路电流为10mA/cm2,填充因子为0.53,光电转换效率为3.71%。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制备在基底(1)上的电极一(2)、n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3)、n-i缓冲层(4)、带隙连续变化的本征非晶硅锗薄膜(5)、i-p双层带隙缓冲层(6)、p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7)和电极二(8);其中,电极一和电极二分别为电池底电极和顶电极;所述带隙连续变化的本征非晶硅锗薄膜(5)的禁带宽度由1.72ev逐渐减小至1.63e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为柔性衬底或非柔性衬底,柔性衬底为不锈钢带衬底或聚酰亚胺衬底,非柔性衬底为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一(2)为Ag层或AZO导电薄膜或由Ag层和AZO层复合而成Ag/AZO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一(2)在使用之前将AZO层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清洗1min,并用蒸馏水漂洗3次,以形成表面粗糙度在30-50nm的纳米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3)为掺磷非晶硅薄膜,厚度为20nm,禁带宽度为1.7-1.8e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n-i缓冲层(4)为本征非晶硅薄膜,禁带宽度为1.7-1.8ev,厚度为1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隙连续变化的本征非晶硅锗薄膜(5)的厚度为200-300nm,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薄膜制备过程中,改变锗烷气体与硅烷气体流量比例,使薄膜中锗的比例从10%逐渐增加至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i-p双层带隙缓冲层(6)具有双层结构:第一层为硅锗合金层,该硅锗合金层中锗原子比例由25%突变至10%,厚度为5-10nm;第二层为非晶硅薄膜,厚度为5-10nm,禁带宽度为1.7-1.8ev。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掺杂的非晶硅薄膜(7)为掺硼非晶硅薄膜,厚度为20nm,禁带宽度为2.0-2.2ev。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二(8)为AZO薄膜或ITO薄膜,厚度为80-100n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52589.1A CN105280736B (zh) | 2014-07-23 | 2014-07-23 | 一种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52589.1A CN105280736B (zh) | 2014-07-23 | 2014-07-23 | 一种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80736A CN105280736A (zh) | 2016-01-27 |
CN105280736B true CN105280736B (zh) | 2017-04-19 |
Family
ID=5514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52589.1A Active CN105280736B (zh) | 2014-07-23 | 2014-07-23 | 一种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8073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28736A (zh) * | 2018-02-09 | 2018-08-21 | 沈阳工程学院 | 一种基于n-VO2/p-NiO的异质结构及制备方法 |
KR20210045835A (ko) * | 2019-10-17 | 2021-04-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반도체 박막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소자 |
CN111341864A (zh) * | 2020-04-03 | 2020-06-26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超薄锗量子点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27689B2 (en) * | 2004-06-15 | 2012-07-24 | The Boeing Company | Solar cells having a transparent composition-graded buffer layer |
CN101237000A (zh) * | 2007-01-29 | 2008-08-06 | 北京行者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薄膜硅的多结光伏器件的纳米晶硅和非晶锗混合型吸收层 |
SG183160A1 (en) * | 2010-02-17 | 2012-09-27 | Basf Se |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bonds between solar cells |
-
2014
- 2014-07-23 CN CN201410352589.1A patent/CN10528073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80736A (zh) | 2016-0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38904B (zh) | 薄膜式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 |
CN109004053A (zh) | 双面受光的晶体硅/薄膜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制作方法 | |
JP2003179241A (ja) | 薄膜太陽電池 | |
WO2005081324A1 (ja) | 光電変換装置用基板、光電変換装置、積層型光電変換装置 | |
CN102157577B (zh) | 纳米硅/单晶硅异质结径向纳米线太阳电池及制备方法 | |
CN104600157A (zh) | 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 |
CN207282509U (zh) | 双面受光的晶体硅/薄膜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 |
TW201128789A (en) | New structure solar cell with superlattices | |
CN105280736B (zh) | 一种具有双层界面带隙缓冲层的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 | |
CN102332499A (zh) | 一种利用微颗粒制备双结构绒面透明电极的方法 | |
CN109638100B (zh) | 具有背面反射体的光伏器件 | |
CN201936901U (zh) | 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成结构 | |
KR101164326B1 (ko) | 불규칙적인 또는 규칙적인 배열의 금속 나노 입자 층을 이용한 실리콘 박막 태양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3872167B (zh) | 一种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0809427B1 (ko) | 광전 변환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101894871B (zh) | 高转化率硅晶及薄膜复合型单结pin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3509707A (ja) |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01699034U (zh) | 一种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 | |
CN103178148A (zh) | 一种薄膜/异质结叠层太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3282902A (ja) | 薄膜太陽電池 | |
CN101572281A (zh) | 制备具有掺镓氧化锌绒面的衬底的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备的衬底 | |
Nowak et al. | Optimizing folded silicon thin-film solar cells on ZnO honeycomb electrodes | |
US20120192933A1 (en) | Light-trapping layer for thin-film silicon solar cells | |
TW201327846A (zh) | 具有光轉向特徵之光電伏打窗 | |
Despeisse et al. | Low-conductivity doped layer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thin film silicon solar cells on highly textured substrat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6 Address after: 101407 No. 11 Xingke East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 Xinjie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