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7708A - 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 Google Patents

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7708A
CN105277708A CN201510123343.1A CN201510123343A CN105277708A CN 105277708 A CN105277708 A CN 105277708A CN 201510123343 A CN201510123343 A CN 201510123343A CN 105277708 A CN105277708 A CN 105277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latoxin
enzyme
liquid
haptens
mar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33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方洋
罗贵昆
谢体波
冯才伟
蒲小容
石洁
贾玲玲
杨永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QINBANG FOOD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QINBANG FOOD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QINBANG FOOD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QINBANG FOOD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233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77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7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77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药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制备及检测方法,它含有:包被有包被原的酶标板,酶标记物,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抗体工作液(当酶标板上包被抗原且酶标记物为酶标记抗抗体或酶标板上包被抗抗体且酶标记物为酶标记抗原时含有),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底物显色液,终止液,浓缩洗涤液和浓缩复溶液。利用本发明所述试剂盒检测黄曲霉毒素B1包括如下步骤:1)样品前处理,2)试剂盒进行检测,3)分析检测结果。本发明提供的酶联免疫试剂盒用于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量,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能够现场监控且适合大量样本筛查的特点。

Description

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辣椒是中国很多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因其营养丰富、口感极佳和饮食习惯,是餐桌上最常见的主菜。干辣椒是由成熟的辣椒干制而成的一种重要调料,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制成辣椒油、辣椒酱、辣椒粉、食品添加剂,其在储运和销售等环节中,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极易滋生各种微生物,而使辣椒发霉变质,致使辣椒品质下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和危害最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干辣椒产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B1、B2、G1、G2)是一群结构相似,黄曲霉毒素B1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有关,黄曲霉毒素B1是毒性最强的一种,可引起内脏器官的病变,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TO)的癌症研究机构于1993年将黄曲霉毒素划定为I类致癌物质。
目前,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薄层色谱等多种检测方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前处理过程较为复杂、耗时、需纯化处理,检测需要昂贵的实验室大型试验仪器和设备,配备专业检测人员进行试验操作,难以满足现场大规模检测。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样品前处理过程较为复杂、耗时、需纯化处理,检测需要荧光光度计,难以满足现场检测需要。薄层色谱法样品前处理繁琐,实验过程复杂、耗时、准确性差,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且对实验操作人员危害较大。本发明建立的酶联免疫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满足现场大规模检测的快速筛选检验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本发明酶联免疫试剂盒操作简单,耗时少,能对辣椒及辣椒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快速检测,特别适合现场大批量样品的筛选检测。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和生产制备这种单克隆抗体的方法。黄曲霉毒素B1是小分子物质,只有免疫反应性,没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对黄曲霉毒素B1分子进行结构改造,获得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从而制备特异性抗体。黄曲霉毒素B1与盐酸羟胺缩合反应,引入一个新的羟基,再与琥珀酸酐反应得到具有羧基的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图2),该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大分子载体蛋白偶联得到黄曲霉毒素B1完全抗原(免疫原或包被原)。
前述载体蛋白可为卵清蛋白、牛血清蛋白、鼠血清蛋白常用载体蛋白。
本发明采用混合酸酐法将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重点突出黄曲霉毒素B1的特征结构,增加了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的免疫原性。经测定本发明中黄曲霉毒素B1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摩尔比为14-18:1,满足抗体制备条件。
所述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抗体为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它们均是前述黄曲霉毒素B1免疫原免疫动物制备得到的。
所述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优选为黄曲霉毒素B1鼠单克隆抗体。
本发明过程中原材料制备过程:
1.半抗原的合成
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合成技术路线如图2。
2.黄曲霉毒素B1抗体的制备
(1)免疫原制备
将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载体蛋白采用混合酸酐法进行偶联得到免疫原。
(2)黄曲霉毒素B1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a)免疫:选取Balb/c小鼠作为免疫动物,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物为免疫原,血清效价大于1∶10000后,取脾脏进行细胞融合。
b)细胞融合与克隆化:取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细胞株,直到得到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3.抗抗体的制备
羊抗鼠抗抗体是以羊作为免疫动物,以鼠源抗体为免疫原对无病菌体羊进行免疫,得到羊抗鼠抗抗体;
4.本发明所提供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辣椒黄曲霉毒素B1含量。
所述试剂盒还包括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底物显色液、终止液、浓缩洗涤液、浓缩复溶液。
所述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6瓶,浓度分别为0,0.02,0.05,0.15,0.60和1.8μg/L。
所述酶标记物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酯酶,其中优选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标记的羊抗鼠抗抗体是采用戊二醛法或过碘酸钠法将标记酶与抗抗体进行偶联得到的。
当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时,显色剂由显色液A液和显色液B液组成,显色液A液为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脲,所述显色液B液为邻苯二胺或四甲基联苯胺,终止液为1~2mol/L的硫酸或盐酸缓冲液;当标记酶为碱性磷酸酯酶时,显色液为对硝基磷酸盐缓冲液、终止液为1~2mol/L氢氧化钠溶液。
所述浓缩洗涤液为pH值为7.2-7.5、含有0.8-1.2%吐温-20、0.3-0.6‰叠氮化钠,0.1-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百分比为重量体积比。
所述浓缩复溶液为pH7.5-7.8,含有2-4%酪蛋白,0.1-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百分比为重量体积百分比。
其中酶标板在制备过程中所用的包被缓冲液为pH值为9.2-9.6、0.1-0.2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所用封闭液为含有5-8%脱脂奶粉,pH值7.2-7.6、0.1-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百分比为重量体积比。
本发明中酶标板的制备过程为:用包被缓冲液将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抗体或抗抗体稀释成0.15-0.25μg/ml,每孔加入100μl,37℃温育2h或4℃过夜,倾去包被液,用稀释的浓缩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30秒,甩掉孔中液体,以吸水纸吸除残余水分后,向每孔中加入200μl封闭液,37℃温育2h,倾去孔内液体,干燥后用铝膜真空密封,4℃干燥处保存备用。
5.本发明的检测原理为:
当在酶标板上预包被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时,加入样本溶液或标准品溶液后,再加入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抗体溶液,样本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B1药物与酶标板上包被的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竞争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抗体,加入酶标记抗抗体进行放大作用,用显色液显色,样本吸光值与黄曲霉毒素B1药物的含量呈负相关,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得出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量。同时根据酶标板上颜色的深浅,与系列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颜色的比较可粗略判断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的浓度范围。
当在酶标板上预包被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抗体时,加入样本溶液或标准品溶液后,再加入酶标记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溶液,样本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B1药物与酶标记抗原竞争包被在酶标板上的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抗体,用显色液显色,样本吸光值与黄曲霉毒素B1药物的含量呈负相关,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得出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含量。同时根据酶标板上颜色的深浅,与系列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颜色的比较可粗略判断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的浓度范围。
当在酶标板上预包被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时,加入样本溶液或标准品溶液后,再加入酶标记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抗体溶液,样本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B1药物与酶标板上包被的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竞争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抗体,用显色液显色,样本吸光值与黄曲霉毒素B1药物的含量呈负相关,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得出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含量。同时根据酶标板上颜色的深浅,与系列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颜色的比较可粗略判断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的浓度范围。
当在酶标板上预包被抗抗体时,加入黄曲霉毒素B1抗体孵育后,加入样本溶液或标准品溶液后,再加入酶标记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溶液,样本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B1药物与酶标记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竞争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抗体,用显色液显色,样本吸光值与黄曲霉毒素B1药物的含量呈负相关,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得出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含量。同时根据酶标板上颜色的深浅,与系列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颜色的比较可粗略判断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的浓度范围。
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它包括步骤:
(1)样品前处理;
(2)用前述试剂盒进行检测;
(3)分析检测结果。
样品的前处理主要是为了提取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溶液,从而用于后续的检测。
本发明中用试剂盒检测时:当包被原为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时,向酶标板微孔中加入标准品溶液或样本溶液,加入酶标二抗,再加入抗体,温育后洗涤,甩掉孔中液体,并以吸水纸吸除残余水分,显色、终止,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当包被原为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时,向酶标板微孔中加入标准品溶液或样本溶液再加入酶标记抗体,温育后洗涤,甩掉孔中液体,并以吸水纸吸除残余水分,显色、终止,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当包被原为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抗体时,向酶标板微孔中加入标准品溶液或样本溶液再加入酶标记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温育后洗涤,甩掉孔中液体,并以吸水纸吸除残余水分,显色、终止,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当包被原为抗抗体时,向酶标板微孔中加入黄曲霉毒素B1抗体,再加入标准品溶液或样品溶液后加入酶标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温育后洗涤,甩掉孔中液体,并以吸水纸吸除残余水分,显色、终止,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
本发明中检测结果分析过程为:用所获得的每个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的吸光度平均值(B)除以第一个标准溶液(0标准)的吸光度值(B0)再乘以100%,即百分吸光度值。计算公式为:
百分吸光度值(%)=(B/B0)×100%
以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的浓度(μg/L)的半对数值为X轴,百分吸光度值为Y轴,绘制标准曲线图。用同样的办法计算样品溶液的百分吸光度值,相对应每一个样品的浓度则可从标准曲线上读出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量。
本发明中检测结果的分析也可以采用回归方程法,计算出样品溶液浓度。
附图说明
图1:黄曲霉毒素B1结构式;
图2: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合成技术路线;
图3:试剂盒标准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试剂盒组分的制备
1.抗原的合成
a.半抗原的合成
将黄曲霉毒素B1与盐酸羟胺缩合反应,引入一个新的羟基,再与琥珀酸酐反应得到具有羧基官能团的半抗原。
半抗原的具体步骤:将250mg黄曲霉毒素B1和168mg盐酸羟胺置于8ml吡啶溶液中室温搅拌12-24小时,旋蒸去吡啶和未反应的盐酸羟胺,得到粗产物,将得到的粗产物加入8ml吡啶和160mg琥珀酸酐,60℃反应10-20小时,旋蒸出去吡啶,加入10ml水,乙酸乙酯萃取,蒸干后在乙醇和水混合体系中重结晶,得到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
b.免疫原合成
将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进行偶联得到免疫原。
具体操作如下:
称取100mgBSA溶于9.5mlPBS(0.01mol/L,pH5.0)溶液中,称取50mgEDC加入,得到I液;称取半抗原15mg用0.5mlDMF溶解后加入I液,室温搅拌反应1h,再加50mgEDC,暗处搅拌反应并过夜;用0.01mol/LPBS透析3d每天换3次透析液。分装,于-20℃保存备用。
c.包被原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的制备
将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卵清蛋白偶联得到包被原。
具体操作如下:
取半抗原15mg用1.0mlDMF溶解,取氯甲酸异丁酯15μl加入,10℃搅拌反应30min,即可得到反应液A;称取OVA50mg,使之充分溶解在6.0mL50mmol/L碳酸钠溶液中得B液;将反应液A逐滴缓慢滴加到反应液B中,10℃反应4h,然后4℃过夜;用0.01mol/LPBS透析3d每天换3次透析液。分装,-20℃保存备用。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a.动物免疫
选取6-8周龄健康Balb/c小鼠,按照免疫剂量为100μg/只进行免疫。首次免疫时取等量弗氏完全佐剂(购自Sigma公司,货号F5881)与免疫原均匀混合,后续免疫时与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购自Sigma公司,货号F5506)混合。
b.细胞融合和克隆化
小鼠血清测定结果较高后,取其脾细胞,按9∶1比例(数量比)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间接竞争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筛选阳性孔。利用有限稀释法对阳性孔进行克隆化,直到得到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特异性良好(如表1),灵敏度能达到0.05μg/L。
表1细胞株单克降抗体特异性测定结果
药物名称 交叉反应率(%)
黄曲霉毒素B1 100%
黄曲霉毒素B2 192%
黄曲霉毒素G1 71%
黄曲霉毒素G2 74%
c.细胞冻存和复苏
将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用冻存液制成1×109个/ml的细胞悬液,在液氮中长期保存。复苏时取出冻存管,立即放入37℃水浴中速融,离心去除冻存液后,移入培养瓶内培养。
d.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
取6-8周龄Balb/c小鼠若干只,腹腔注入灭菌石蜡油0.5ml/只,7天后腹腔注射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5×107个/只,7天后采集腹水。用辛酸-饱和硫酸铵法进行腹水纯化,-20℃保存。
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免疫动物,以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为免疫原,免疫剂量为1.5mg/kg,首免时将免疫原与等量的弗氏完全佐(来源同上)混合制成乳化剂,颈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间隔3~4周取相同剂量免疫原加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来源同上)混合乳化,加强免疫一次,共免疫5次,最后一次不加佐剂。最后一次免疫10天后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心脏采血,用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纯化得到多克隆抗体。
3.羊抗鼠抗抗体的制备过程:以羊作为免疫动物,以鼠源抗体为免疫原对无病原体羊进行免疫,得到羊抗鼠抗抗体;羊抗兔抗抗体的制备:以羊作为免疫动物,以兔源抗体为免疫原对无病原体羊进行免疫,得到羊抗兔抗抗体。
4.酶标板的制备
用包被缓冲液将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抗体或抗抗体稀释成0.02μg/ml,每孔加入100μl,37℃温育2h或4℃过夜,倾去包被液,用稀释的浓缩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30秒,甩掉孔中液体,以吸水纸吸除残余水分后,向每孔中加入200μl封闭液,37℃温育2h,倾去孔内液体,干燥后用铝膜真空密封,4℃干燥处保存备用。
包被液为为pH值为9.6,0.1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
封闭液为含有8%脱脂奶粉,pH值7.4、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百分比为重量体积比。
5.酶标记羊抗鼠抗抗体的制备
将抗抗体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采用改良后的过碘酸钠法进行偶联。传统的过碘酸钠法要求反映体系中酶与抗抗体的摩尔浓度比为4∶1;由于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强氧化的作用下产生许多与抗抗体结合的位点,这样活化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子充当了连接各分子的桥梁,降低了酶标记物的酶活性,使制备的偶联物中混有许多聚合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传统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即:
1)因为能产生自身氨基连接的氨基实际很少,故省去了氨基的封闭过程。
2)降低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抗抗体的摩尔浓度比率至2∶1,改良后的方法
比传统的方法简便,对酶的活性的损失减少。
实施例2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的组建
组建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使其包含下述组分:
(1)包被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的酶标板;
(2)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抗抗体;
(3)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工作液;
(4)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6瓶,浓度分别为0,0.02,0.05,0.15,0.60和1.8μg/L;
(5)底物显色液由A液和B液组成,底物显色液A液为过氧化脲,底物显色液B液四甲基联苯胺;
(6)终止液为2mol/L盐酸;
(7)浓缩洗涤液为pH值为7.4、含有1.0%吐温-20、0.4‰叠氮化钠的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百分比为重量体积比。
(8)浓缩复溶液为pH7.6,含有4%酪蛋白,0.15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百分比为重量体积比。
实施例3实际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样品前处理
辣椒样品粉碎后,过40目筛,称取2.0±0.05g样品于100ml磨口三角瓶中,加入10ml石油醚和50ml70%甲醇,加塞振荡浸提10min,让黄曲霉毒素溶解其中,分层后吸去上层醚层,过滤除去辣椒粉,1500r/min离心3min进一步去除辣椒粉和醚层,再取2ml上清液和2ml去离子水进行1:1稀释,在微量振荡器上混匀1min,取溶液50ul用于分析检测。
用试剂盒检测
向包被有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的酶标板微孔中加入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或样品溶液50μl,随机加入酶标二抗50μl,再加入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工作液50μl,用盖板模封板,37℃恒温箱中反应30min,倒出孔内液体,每孔加入250μl洗涤液,30s后倒出孔内液体,如此重复操作共洗板5次,最后用吸水纸除去残余水分,每孔加入底物显色液A液过氧化脲,底物显色液B液四甲基联苯胺(TMB),轻轻振荡混匀,37℃恒温箱避光显色15min,每孔加入2mol/L终止液盐酸50μl,轻轻振荡混匀,用酶标仪波长设定在450nm处,测定每孔吸光度值(OD值)。
3.检测结果分析
用所获得的每个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的吸光度平均值(B)除以第一个标准品溶液(0标准)的吸光度值(B0)再乘以100%,得到百分吸光度值。以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浓度(μg/L)的半对数值为X轴,百分吸光度值为Y轴,绘制标准曲线图。用同样的办法计算样品溶液的百分吸光度值,相对应每一个样品的浓度,则可从标准曲线上读出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量。
实施例4试剂盒质量的测定
1标准品精密度试验:
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制备的酶标板中各抽出一批酶标板,每批各抽取10个试剂盒,每板各抽出20个微孔,测定0.15μg/L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计算变异系数。
表2标准可重复性试验(CV%)
1 2 3 4 5 6 7 8 9 10
01批 4.5% 3.5% 5.2% 6.1% 3.7% 4.6% 7.3% 5.9% 4.8% 6.5%
CV% 02批 5.5% 5.4% 6.3% 4.9% 7.1% 3.8% 4.5% 5.2% 6.1% 4.0%
03批 6.4% 5.5% 4.9% 6.0% 6.9% 3.6% 7.6% 5.5% 4.9% 6.0%
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每批试剂盒各10次标准品变异系数在3.5%-7.6%之间,符合精密度小于或等于25%的规定。
2样本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样品精密度试验:
以0.15μg/L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对辣椒进行测定,分别取三个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每个浓度重复5次进行测定,分别计算变异系数,结果见表3。
表3辣椒样本可重复性试验
结果表明辣椒样本的变异系数均在8.5%-10.2%之间,符合《农业部文件》农医发【2005】17号附件2试剂盒备案参考评判标准中第四点精密度标准。
b)样本准确度试验
取两个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分别为0.05μg/kg、0.15μg/kg,分别对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每个浓度做4个平行,计算准确度。
表4试剂盒的准确度
结果表明辣椒样本添加回收率在80.5%-87.9%之间。符合了《农业部文件》农医发【2005】17号附件2试剂盒备案参考评判标准中准确度标准。
3试剂盒保存实验
试剂盒保存条件为2~8℃,经过12个月的测定,试剂盒的最大吸光度值(零标准)、50%抑制浓度、黄曲霉毒素B1添加实际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考虑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有非正常保存条件出现,将试剂盒在37℃保存条件下放置12天,进行加速老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要求。考虑到试剂盒冷冻情况发生,将试剂盒放入-20℃冰箱冷冻5天,测定结果也表明试剂盒各项指标完全正常。从以上结果可得出试剂盒可以在2~8℃可以保存12个月以上。

Claims (7)

1.一种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包括包被原和酶标记物,所述包被原选自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黄曲霉毒素B1抗体和抗抗体;当所述包被原为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时,所述酶标记物为酶标抗抗体;当所述包被原为黄曲霉毒素B1抗体时,所述酶标记物为酶标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当所述包被原为抗抗体时,所述酶标记物为酶标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所述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是将黄曲霉毒素B1和盐酸羟胺缩合反应,再与琥珀酸酐通过缩合反应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黄曲霉毒素B1抗体为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是以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作为免疫原制备得到的;所述载体蛋白可为卵清蛋白、牛血清蛋白、鼠血清蛋白常用载体蛋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酶标记物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酯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抗体为羊抗鼠抗抗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还包括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显色液、浓缩洗涤液、浓缩复溶液、终止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当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时,所述显色剂由显色液A液和显色液B液组成,显色液A液为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脲,显色液B液为邻苯二胺或四甲基联苯胺,终止液为1~2mol/L硫酸或盐酸溶液;当标记酶为碱性磷酸酯酶时,显色剂为硝基磷酸盐缓冲液,终止液为1~2mol/L氢氧化钠溶液。
7.一种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前处理;
(2)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
(3)检测结果分析。
CN201510123343.1A 2015-03-20 2015-03-20 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Pending CN1052777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3343.1A CN105277708A (zh) 2015-03-20 2015-03-20 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3343.1A CN105277708A (zh) 2015-03-20 2015-03-20 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7708A true CN105277708A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47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3343.1A Pending CN105277708A (zh) 2015-03-20 2015-03-20 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770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5797A (zh) * 2016-11-09 2017-03-22 百奥森(江苏)食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中黄曲霉素b1的检测试剂盒
CN106645688A (zh) * 2016-11-09 2017-05-10 百奥森(江苏)食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及试剂盒
CN107561273A (zh) * 2017-08-29 2018-01-09 联合益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m1的时间分辨荧光试纸条及其应用
CN108226512A (zh) * 2016-12-15 2018-06-29 江苏维赛科技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瓶装黄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CN109400682A (zh) * 2018-09-26 2019-03-01 华中农业大学 模拟黄曲霉毒素b1抗原表位的环状多肽及其检测试剂盒
CN114044782A (zh) * 2021-09-18 2022-02-15 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031A (zh) * 2011-08-31 2013-03-06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黄曲霉毒素b1药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031A (zh) * 2011-08-31 2013-03-06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黄曲霉毒素b1药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5797A (zh) * 2016-11-09 2017-03-22 百奥森(江苏)食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中黄曲霉素b1的检测试剂盒
CN106645688A (zh) * 2016-11-09 2017-05-10 百奥森(江苏)食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及试剂盒
CN108226512A (zh) * 2016-12-15 2018-06-29 江苏维赛科技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瓶装黄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CN107561273A (zh) * 2017-08-29 2018-01-09 联合益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m1的时间分辨荧光试纸条及其应用
CN109400682A (zh) * 2018-09-26 2019-03-01 华中农业大学 模拟黄曲霉毒素b1抗原表位的环状多肽及其检测试剂盒
CN109400682B (zh) * 2018-09-26 2019-12-10 华中农业大学 模拟黄曲霉毒素b1抗原表位的环状多肽及其检测试剂盒
CN114044782A (zh) * 2021-09-18 2022-02-15 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曲霉毒素b1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5031B (zh) 检测黄曲霉毒素b1药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5277708A (zh) 检测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CN105137009B (zh) 检测克百威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2967709B (zh) 检测玉米赤霉烯酮药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1226194B (zh) 无色孔雀石绿残留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CN102080066B (zh) 一种检测t-2毒素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
CN101113981A (zh) 磺胺类药物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CN104655847A (zh) 检测阿德呋啉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CN101776685B (zh) 检测三甲氧苄胺嘧啶药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811436B (zh) 一种检测恩诺沙星的方法及其专用酶联免疫试剂盒
CN101799469A (zh) 检测残留的盐酸克伦特罗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CN104101712A (zh) 检测吡虫啉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2080067B (zh) 一种检测呕吐毒素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
CN104076154A (zh) 检测叶酸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7915774B (zh) 用于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产物的单抗及酶联免疫方法与试剂盒
CN101349693A (zh) 一种氟苯尼考类药物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3288872A (zh) 甲基对硫磷半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24240A (zh) 检测毒死蜱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4977406A (zh) 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5403703B (zh) 检测多菌灵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3018451B (zh) 检测氯霉素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3513035B (zh) 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m1的试纸条及方法
CN101349696A (zh) 一种检测氯霉素的酶联免疫试剂及方法
CN105044325A (zh) 检测三唑磷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2565399B (zh) 一种检测氢化可的松的方法及其专用酶联免疫试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