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5536A - 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5536A
CN105275536A CN201510360530.1A CN201510360530A CN105275536A CN 105275536 A CN105275536 A CN 105275536A CN 201510360530 A CN201510360530 A CN 201510360530A CN 105275536 A CN105275536 A CN 105275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emperature
overflow
relief valve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05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岛淳一
渡边贵俊
加藤悠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da KK
Original Assignee
Yamad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da KK filed Critical Yamada KK
Publication of CN105275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5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6Controlling lubricant pressure or quant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其具备:油泵(9);上游流路(61),从该油泵(9)的吐出部侧到发动机(E)设置;油压溢流阀(A),阀体在油的压力下移动,由此进行油的溢流;和感温溢流阀(B),感知油的油温而无级地开闭,由此进行油的溢流。在上述上游流路(61)中并联地配置上述油压溢流阀(A)和上述感温溢流阀(B)。在上游流路(61)中设有油过滤器(102),并且感温溢流阀(B)位于比上述油过滤器靠上游侧。

Description

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上述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具备油压溢流阀和感温溢流阀,不论油的温度的高低如何都能够进行目标的油的压力下的油溢流(排出)的执行,并且能够使其结构简单。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来向发动机供给用于润滑及冷却的油的泵中,存在各种具备在吐出压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进行溢流的溢流阀的结构。进而,还存在下述类型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判断是否和压力变化一起也对应于油的温度变化而执行溢流。
作为这种具体例,存在专利文献1的第3实施方式。专利文献1的第3实施方式是具备第一控制阀(4)和第二控制阀(7)的油泵。概述该专利文献1。另外,附图标记原样使用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者。第一控制阀(4)为作为油泵X下游的吐出油路(5)中的动作油的吐出压较高的情况下的溢流阀发挥功能的结构。
第二控制阀(7)是对应于动作油的温度而动作、用来进行对上述第一控制阀(4)的控制、具体而言用来控制向第一控制阀(4)的第二阀室(44)流入的动作油的油压的阀。第二控制阀(7)具备对应于动作油的温度而使阀体(72)往复动作的阀体动作机构(73)。阀体动作机构(73)是伸缩的感温伸缩体(73a),具体而言使用形状记忆合金制的弹簧。
上述第一控制阀(4)和上述第二控制阀(7)通过第一阀间油路(91)和第二阀间油路(92)连通。通过切换第一阀间油路(91)与第二阀间油路(92)的连通、非连通,进行第一控制阀(4)的阀体(42)中的油压的控制。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第一控制阀(4)和第二控制阀(7)不是单独动作,而是一边相互关联一边动作。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1428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上述第二控制阀(7)是按照油温的变化而膨胀或收缩的,所以第一控制阀(4)受油温影响而动作。所谓高油温时,是大约油温110℃~130℃左右,例如油温50℃时与油温110℃~130℃左右时相比油粘度较高,所以油压变高。
由此,在油温50℃那样的低油温时,由于单位转子转速的吐出压与油温110~130℃左右时相比变高,所以各图中记载的直线L1的斜率变陡峭,并且在吐出压上升到某个规定的值时第一控制阀(4)进行吐出压的溢流。根据以上的动作,由于低油温时油压变高,所以能量损失较多,成为低油温时的燃耗改进的阻碍主要原因。
作为感温阀的第二控制阀(7)是用来使第一控制阀(4)的溢流压增减的控制阀,第二控制阀(7)的控制离差和第一控制阀(4)的控制离差因串联连接而被加在一起,成为较大的控制离差。此外,第二控制阀(7)不是控制流量而是控制油压的阀,所以是只要多少连通则油压就大致全部传播的所谓开/关式的阀,难以进行细微的控制。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是很简单的结构、不论油温度的高低如何都能够成为大致相同的油压特性、特别是能够抑制低油温时的燃耗下降且便宜可靠性较高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
鉴于此,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通过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做成以下这样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所述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具备:油泵;上游流路,从该油泵的吐出部侧到发动机设置;油压溢流阀,阀体在油的压力下移动,由此进行油的溢流;和感温溢流阀,感知油的油温而无级地开闭,由此进行油的溢流;在上述上游流路中,并联地配置上述油压溢流阀和上述感温溢流阀;在上述上游流路中设有油过滤器,并且上述感温溢流阀位于比上述油过滤器靠上游侧。
通过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做成以下这样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所述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低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进行油溢流。通过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做成以下这样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所述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中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以在低油温附近油溢流的量变多而在高油温附近油溢流的量变少的方式进行油溢流。通过将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做成以下这样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所述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高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不进行油溢流。
通过将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做成以下这样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所述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在第1或第2实施方式中,上述感温溢流阀设在上述发动机中。通过将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做成以下这样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所述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在第1或第2实施方式中,在上述上游流路分支有溢流流路;在该溢流流路中并联设置有上述油压溢流阀和上述感温溢流阀;上述溢流流路的分支部位于比上述油过滤器靠上游侧。
在本发明中,在从油泵的吐出部到发动机或该发动机的主油道设置的上游流路中,并联地配置有在油压力下阀体移动同时进行溢流的油压溢流阀、和感知油温而开闭的感温溢流阀,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油压溢流阀和感温溢流阀相互独立地动作。
即,油压溢流阀感知油泵的吐出压而决定是否进行油溢流动作,感温溢流阀感知油温而决定是否进行油溢流动作。因而,在从油泵经由上游流路向发动机输送油的情况下,对于遍及发动机的低转速域到高转速域发生的油泵的吐出压的变化,油压溢流阀动作;对于油温的变化,感温溢流阀动作。
油压溢流阀和感温溢流阀在上游流路内并联地配置,能够分别单独或两者同时进行溢流动作。因此,如果为仅来自油泵的油吐出压和油温的某一方变化而需要油溢流的状况,则油压溢流阀或感温溢流阀能够对应而进行油溢流。
另外,这里所谓并联,是指油压溢流阀和感温溢流阀不是串联连接的配置,只要从上游流路分支而并联配置,一方的溢流阀被配置在相对靠上游、另一方的溢流阀被配置在相对靠下游的结构也包含在并联中。
在本发明的结构中,由于感温溢流阀和油压溢流阀被并联连接,所以各个溢流阀具有的控制离差不会加在一起,能够进行更准确的控制。此外,由于感温溢流阀具有感知油温而无级地开闭由此进行油的溢流的功能,所以不是以往那样的所谓开/关式的阀,能够无级地开闭。例如如果将感温溢流阀稍稍打开,则仅稍稍溢流,所以油压仅稍稍被降低,由此,通过调整感温溢流阀的开闭量能够无级地进行油压的调整。此外,通过做成在上述上游流路中设置油过滤器、并且上述感温溢流阀位于比上述油过滤器靠上游侧的结构,起到感温溢流阀不会受到因油温差异带来的油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差异造成的影响而能够通过充分高的精度进行溢流的控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中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溢流流路的发动机的油循环回路的结构的略示图。
图2是表示低油温且发动机的低转速域中的油的溢流动作的放大略示图。
图3是表示低油温且从发动机的中转速域到高转速域的油的溢流动作的放大略示图。
图4(A)是表示中油温范围的低油温附近且发动机的低转速域中的油的溢流动作的放大略示图,图4(B)是表示中油温范围的高油温附近且发动机的低转速域中的油的溢流动作的放大略示图。
图5(A)是表示中油温范围的低油温附近且从发动机的中转速域到高转速域中的油的溢流动作的放大略示图,图5(B)是表示中油温范围的高油温附近且从发动机的中转速域到高转速域中的油的溢流动作的放大略示图。
图6是表示高油温且发动机的低转速域中的油的溢流动作的放大略示图。
图7是表示高油温且从发动机的中转速域到高转速域中的油的溢流动作的放大略示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中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溢流流路的发动机的油循环回路的结构的略示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主要由油压溢流阀A、感温溢流阀B、油循环回路6、上游流路61、下游流路62和油泵9构成(参照图1、图8)。油压溢流阀A是根据来自油泵9的吐出压而溢流(排出)动作的阀。油压溢流阀A由阀体1、弹性部件2和阀箱体3构成(参照图1、图8)。
阀体1由圆筒形状的小径部11和大径部12构成,两者以相同轴芯且在轴向上一体形成。小径部11在轴向上较长地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大径部12形成为扁平圆筒形状。小径部11的轴向一端的端面〔在图1中是阀体1的上端面〕是受压面11a。
大径部12的轴向另一端〔在图1中是阀体1的下端面〕上,形成有圆筒形状的突起部14。该突起部14起到支承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2的作用,突起部14为被向作为螺旋弹簧的弹性部件2内插入的构造。
阀箱体3由小径阀室31和大径阀室32构成。小径阀室31是上述阀体1的小径部11滑动的阀室,大径阀室32是大径部12滑动的阀室。另外,在小径阀室31中,仅小径部11滑动,而在大径阀室32中,小径部11也和大径部12一起进入。
在阀箱体3的小径阀室31上,在其轴向端部(图1的阀箱体3的上端部位)形成有第1溢流流入部33。该第1溢流流入部33配置在阀箱体3与阀体1的顶部之间,起到使油向油压溢流阀A流入的作用。
此外,在从阀箱体3的小径阀室31的轴向中间部位到与上述大径阀室32的边界部位之间的适当的位置形成有第1溢流流出部34。该第1溢流流出部34通过阀体1的小径部11的往复滑动而开闭,当打开时将油从阀箱体3向外部排出,起到将油向油泵9的吸入侧或油盘101送回的作用。油压溢流阀A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是感知油的压力而动作,是怎样的结构都可以。
此外,第1溢流流出部34也有设置两个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两个第1溢流流出部34、34在阀体1的移动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通过设置两个第1溢流流出部34,能够进行更细致的油压控制。
感温溢流阀B由感温阀体4和感温箱体5构成。感温阀体4由感温阀部41和感温驱动部42构成,感温驱动部42检测油的温度,使感温阀部41在感温箱体5内滑动。在感温箱体5上,形成有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
这里,以往的具备感温传感器的感温溢流阀计划开始动作到结束为止的油温的变化的差为5℃至10℃左右而设计。但是,本发明的感温溢流阀B使从开始用来进行油的溢流的动作到结束的温度差变得更大,具体而言是在约50℃(根据需要是约40℃)下开始动作、在约120℃(根据需要是约140℃左右)下结束动作的,其油温的差是约70℃(或约100℃)。
这样,使本发明的感温溢流阀B的进行用来进行油的溢流的动作的温度范围与以往相比显著扩大了。并且,从较低的油温朝向较高的油温,感温阀部41能够从移动方向的起始端部朝向末端部逐渐移动。即,不是以往那样的开/关控制,而能够在较大的油温范围中进行追随于油温的控制。
感温驱动部42具备作为感温传感器的作用。具体而言,在压力缸型的部件中,由压力缸42a和活塞42b构成。在压力缸42a上设有感温传感器42c。作为感温传感器42c而使用热敏蜡。具体而言,在压力缸42a中设置填充有热敏蜡的部分(参照图1),根据该热敏蜡检测的温度的高低进行膨胀及热收缩,上述活塞42b相对于压力缸42a进行伸缩动作。
通过做成在感温传感器42c中使用热敏蜡的结构,能够使装置变得便宜。此外,因热敏蜡能够大致准确地进行膨胀、收缩,感温阀体4能够更顺畅地动作。
如上述那样,感温溢流阀B不是以往那样的开/关控制,能够在较大的油温范围中进行追随于油温的控制。并且,感温溢流阀B的感温阀体4相对于油温的高低的变化而伸缩量逐渐变化。即,感温阀体4根据油的油温上升而将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的开口以逐渐变窄的方式关闭,是能够使经由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流动的油的量逐渐减少的结构。
此外,当油温下降时,从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的全闭状态,以开口面积逐渐变大的方式打开,能够使油溢流的量逐渐增加。即,控制感温阀体4的动作的感温驱动部42不是通过油温的高低单单使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成为全开状态和全闭状态的某一个状态的构造。
在本发明中,做成除了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的全闭和全开的状态以外、还能够设为其开闭中途的状态的结构。即,感温阀体4能够将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的打开面积对应于油的油温调整为最优。
通过这样的构造,根据油温的高低的变化,感温阀部41在感温箱体5内往复移动。此时,在油是低油温的情况下使上述第2溢流流入部51和上述第2溢流流出部52为全开,使经过感温溢流阀B的油的溢流量为最大。此外,在油为高油温的情况下,使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为全闭,不进行通过感温溢流阀B的油的溢流。
并且,在油温是中油温的情况下,在中油温的范围内且低油温附近,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的开口面积比全开状态时稍小。此外,在中油温的范围内且高油温附近,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不是全闭,而以开口面积较小的状态打开。
即,在油温为中油温时,在低油温附近,能够使油的溢流量成为较多的状态,在高油温附近,能够使油的溢流量较少。这样,做成在油的油温为中油温时能够将油的溢流量大小无级地调整的构造。
在上述感温驱动部42中,作为感温传感器42c而使用热敏蜡,但感温驱动部42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有使用形状记忆合金、双金属等的情况。在上述感温驱动部42中使用的热敏蜡、形状记忆合金、双金属等完全不使用电气系统,在本发明中将其称作非电子控制零件。通过在上述感温溢流阀B的感温驱动部42中使用非电子控制零件,不使用电子控制系的零件,所以能够不受来自电气系统的不良状况的影响而进行稳定的动作。
此外,感温阀部41具备向将第2溢流流入部51和第2溢流流出部52设为总是连通状态的方向、向与感温驱动部42的载荷反方向施加载荷的螺旋弹簧等辅助弹性部件43。
通过如以上这样在感温溢流阀B的感温传感器42c中使用非电子控制零件,不使用电子控制系的零件,所以能够不受来自电气系统的不良状况的影响而进行稳定的动作。
油泵9是内接齿轮式泵,由泵箱体91、内转子95和外转子96构成。在泵箱体91内形成有转子室92,形成有吸入端口93和吐出端口94。在泵箱体91中,将形成有吸入端口93的一侧称作吸入部9A,将形成有吐出端口94的一侧称作吐出部9B。并且,在吸入部9A具备与吸入端口93一起包括该吸入端口93的吸入口等的结构,在吐出部9B具备与吐出端口94一起包括吐出端口94的吐出口等的结构。
在上述转子室92中,配置有内转子95和外转子96。在内转子95上形成有外齿,在外转子96上形成有内齿,在外转子96内配置内转子95,内转子95驱动,与外转子96一起旋转,将从吸入端口93吸入的油从吐出端口94吐出。
油泵9组装在油循环回路6中。该油循环回路6通过油泵9向汽车等的发动机E供给润滑油。并且,在油循环回路6中,将从油泵9的吐出部9B到发动机E的流路称作上游流路61,将从发动机E到油泵9的吸入部9A的流路称作下游流路62。此外,也有做成在下游流路62内设置油盘101、经由该油盘101与油泵9的吸入部9A连通的结构的情况。
进而,在上游流路61中设有油过滤器102。该油过滤器102的上游流路61中的设置位置是上述感温溢流阀B相对于油过滤器102总为上游侧的位置。即,在比油过滤器102靠上游侧设有感温溢流阀B。在油泵9与发动机E之间,即在油循环回路6的上游流路61的中间部位与油泵9的吸入部9A之间,设有溢流流路7。在该溢流流路7中,以并联的方式设有上述油压溢流阀A和上述感温溢流阀B。
作为溢流流路7的结构,存在两个实施方式,在其第1实施方式中,从上述上游流路61,分为在油泵9侧附近的位置经由第1分支部7a分支的第1溢流分支流路71、和在发动机E侧附近的位置经由第2分支部7b分支的第2溢流分支流路72(参照图1)。
并且,第1溢流分支流路71和第2溢流分支流路72为并联的流路,在上述第1溢流分支流路71中设有油压溢流阀A,在上述第2溢流分支流路72中设有感温溢流阀B,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油压溢流阀A和感温溢流阀B成为并联。
在第1溢流分支流路71中,将设有油压溢流阀A的位置的上游侧的流路称作第1溢流分支流路71的第1上游分支流路71a,将下游侧的流路称作第1下游分支流路71b。并且,油压溢流阀A的第1溢流流入部33与上述第1上游分支流路71a连接,第1溢流流出部34与上述第1下游分支流路71b连接(参照图1)。
同样,在第2溢流分支流路72中,将设有感温溢流阀B的位置的上游侧的流路称作第2溢流分支流路72的第2上游分支流路72a,将下游侧的流路称作第2下游分支流路72b。并且,感温溢流阀B的第2溢流流入部51与上述第2上游分支流路72a连接,第2溢流流出部52与上述第2下游分支流路72b连接(参照图1)。
此外,在上游流路61中,上述油过滤器102位于比第2分支部7b靠下游侧(参照图1)。即,如上述那样,是感温溢流阀B位于比油过滤器102靠上游侧的结构。第1溢流分支流路71和第2溢流分支流路72都能够经由油盘101向油泵9的吸入部9A侧输送油。
此外,作为溢流流路7的第2实施方式,设有从油循环回路6的上游流路61的中间部位连通到油泵9的吸入部9A侧的1条上游共用流路73,从该上游共用流路73设有上游二股分支部7c,从该上游二股分支部7c以并联状态设有第1溢流分支流路71和第2溢流分支流路72(参照图8)。
在第1溢流分支流路71和第2溢流分支流路72的一方侧设有油压溢流阀A,在另一方设有感温溢流阀B。并且,在第1溢流分支流路71和第2溢流分支流路72的下游端部,设有下游二股合流部7d,从该下游二股合流部7d设有下游共用流路74。该下游共用流路74经由油盘101连通到油泵9的吸入部9A。
这样,溢流流路7的第2实施方式为在上游侧端部与下游侧端部之间以呈二股状的方式设置第1溢流分支流路71和第2溢流分支流路72、在它们中以呈并联状态的方式配置有油压溢流阀A和感温溢流阀B的结构。并且,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也在上游流路61中设有油过滤器102。该油过滤器102将从上游流路61分支出上述上游共用流路73的部位称作上游分支部7e。
并且,油过滤器102位于比上述上游分支部7e的位置靠下游侧(参照图8)。即,在上游流路61中,上游分支部7e位于比上述油过滤器102靠上游侧。因而,感温溢流阀B为位于比油过滤器102靠上游侧的结构。第1溢流分支流路71和第2溢流分支流路72都能够经由油盘101向油泵9的吸入部9A侧输送油。
在第1实施方式的油循环回路6的上游流路61中,油压溢流阀A设在油泵9侧附近的位置,感温溢流阀B设在发动机E侧附近,特别优选的是设在发动机E的主油道中的上游侧的紧邻附近或跟前的位置。由此,能够通过与发动机E的主油道的油温更接近的油温进行感温溢流阀B的控制,能够进行准确的控制。
发动机E没有特别图示,由缸盖、缸体构成,在该缸体内,形成有作为上述上游流路61的最下游部分的主油道(即设在发动机E内的油路)。
感温溢流阀B有以与发动机E为一体构造的方式组装在缸体内的情况,油压溢流阀A也有做成与上述油泵9为一体构造的结构而组装到泵箱体91中的情况。即使是这样的结构,油压溢流阀A和感温溢流阀B在溢流流路7中也为并联。
对油循环回路6中的油的基本的流动进行说明。从油泵9的吐出部9B侧吐出的油流到油循环回路6中,经由上游流路61向发动机E供给作为润滑及冷却的油。并且,在发动机E内循环的油流到下游流路62中,再次向油泵9的吸入部9A侧返回。此时,当在下游流路62与油泵9的吸入部9A之间设有油盘101时,被积存到该油盘101上(参照图1)。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溢流装置的溢流动作。在进行油的溢流的溢流流路7中,如上述那样,并联地配置有油压溢流阀A和感温溢流阀B,分别独立地进行溢流动作。并且,根据来自油泵9的油吐出压的增加或油温的高低,油压溢流阀A和感温溢流阀B分别独立地动作。
以下,将油的溢流动作根据油温的高低及发动机E的转速的高低关于以下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所谓油的油温为低油温,是约50℃以下的情况,在该低油温中具有从约40℃到比约60℃低的温度范围。此外,所谓中油温,是从约40℃到约130℃的范围内,但在本发明中为从约50℃到约120℃。此外,所谓高油温,为约120℃以上。此外,在图1至图8中,沿着油循环回路6及溢流流路7记载的箭头表示油的流动和其方向。
油为低油温且发动机E为低转速域时的油的溢流动作是以下这样的(参照图2)。上述感温溢流阀B进行油的溢流,上述油压溢流阀A不进行油的溢流。作为这样的状况的具体例,例如是发动机E的刚启动后、油没有充分加温的情况。因而,油是低油温,油的粘度变高。
由于油压较低,所以不进行通过油压溢流阀A的溢流动作。相对于此,感温溢流阀B在低油温时阀体4为打开状态,以使第2溢流流入部51与第2溢流流出部52连通,第2溢流分支流路72流过油,进行溢流。
油是低油温且发动机E是中转速域及高转速域时的油的溢流动作是以下这样的(参照图3)。感温溢流阀B及油压溢流阀A都进行油的溢流。即,在发动机E为中转速域及高转速域的状态下,油的压力也变高,所以油压溢流阀A动作,进行通过油压的溢流。
油是中油温且发动机E是低转速域时的油的溢流动作是以下这样的(参照图4)。感温溢流阀B在中油温的范围内的低油温附近以油的溢流的量变多的方式进行油的溢流〔参照图4(A)〕。此外,在中油温的范围内的高油温附近使第2溢流流入部51与第2溢流流出部52的连通量变少,以使得油的溢流的量变少。油压溢流阀A由于发动机E是低转速域的状态、油的压力较低,所以不进行油的溢流〔参照图4(B)〕。
油是中油温且发动机E是中转速域及高转速域时的油的溢流动作是以下这样的(参照图5)。感温溢流阀B在中油温的范围内的低油温附近以油的溢流的量变多的方式进行油的溢流〔参照图5(A)〕。此外,在中油温的范围内的高油温附近以油的溢流的量变少的方式进行油的溢流。油压溢流阀A由于发动机E在中转速域及高转速域中油的压力也上升,所以进行油的溢流〔参照图5(B)〕。
油是高油温且发动机E是低转速域时的油的溢流动作是以下这样的(参照图6)。感温溢流阀B在高油温下为全闭,不进行油的溢流。此外,油压溢流阀A由于发动机E是低转速域的状态、油的压力较低,所以不进行油的溢流。
油是高油温且发动机E是中转速域及高转速域时的油的溢流动作是以下这样的(参照图7)。感温溢流阀B在高油温下为全闭,不进行油的溢流。此外,油压溢流阀A由于从油泵9的吐出压较高,所以进行油的溢流。
如以上这样,在本发明的溢流装置中,根据油的低油温、中油温、高油温及发动机E的低转速域、中转速域及高转速域下的各自的状况,来进行适当的油的溢流。由此,如表示本发明的油压特性的曲线图(参照图9)所示,本发明的油压特性不论是低油温还是中油温,都能够成为与高油温同等的较低的油压特性。
以下,叙述本发明的主要的结构。溢流流路7以呈并联的方式设有第1溢流分支流路71和第2溢流分支流路72,在上述第1溢流分支流路71中设有油压溢流阀A,在上述第2溢流分支流路72中设有感温溢流阀B。感知上述感温溢流阀B的油温的传感器(感温传感器42c)使用非电子零件。进而,上述感温溢流阀B是感知油温而移动的感温阀体4的动作相对于油温的高低的变化逐渐平滑地移动的结构。
本发明的溢流装置如以上所述,其特征在于,在低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B进行油溢流;在中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B以在低油温附近油的溢流的量变多、在高油温附近油的溢流的量变少的方式进行;在高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B不进行油的溢流。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油泵9为内接齿轮式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外接齿轮式泵、叶轮泵等。即,只要是作为油压发生源的泵,泵的种类没有限制。
进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基于感温传感器42c的控制更准确且响应性更好,感温传感器42c优选的是相对于上游流路61相邻或一部分突入而配置。此外,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做成将阀箱体3和感温箱体5用铸造等一体形成的构造,能够削减零件件数。
在本发明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做成在油循环回路6的上游流路61中设有油过滤器102、并且上述感温溢流阀B位于比上述油过滤器102靠上游侧的结构,感温溢流阀B能够以较高的精度检测油泵9的吐出压,进行油的溢流控制。
由油过滤器102带来的油的压力损失根据温度而不同。所谓压力损失,是油压的下降量。因而,如果感温溢流阀B位于比油过滤器102靠下游侧,则受到了压力损失的油会被感温溢流阀B进行油压控制,难以检测从油泵9吐出的油的实际的油压的变化。
在本发明中反复进行了叙述,做成了在油循环回路6的上游流路61中设置油过滤器102、并且上述感温溢流阀B位于比上述油过滤器102靠上游侧的结构。由此,能够不受根据油温可变的油过滤器102的压力损失的影响而进行基于感温溢流阀B的控制。
进而,在本发明中,在油泵9的泵箱体91内装入油压溢流阀A及感温溢流阀B而做成单元的油泵9的构造中,也可以将油过滤器102也设在泵箱体91内。在此情况下,将油循环回路6的上游流路61的一部分设在泵箱体91内。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低油温时,不仅是油压溢流阀,从感温溢流阀也将油溢流。由此,在油压变高的低油温时,与油压溢流阀的溢流的有无没有关系,而从感温溢流阀总是将油溢流。通过以上,防止在低油温时油压变高,由此能够防止低油温时的燃耗恶化。
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中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以在低油温附近油溢流的量变多而在高油温附近油溢流的量变少的方式进行油溢流。中油温是低油温与高油温之间的温度范围。因此,在中油温内在低油温侧附近和高油温侧附近具有较大的温度差。由此,在中油温的范围内,在油的粘度上也发生较大的差别。
因而,在中油温内,油温越低,油的粘度越大,油压越上升;油温越高,粘度越小,油压越减小。鉴于此,感温溢流阀在中油温内,在油温较低的范围中进行增加溢流量那样的控制,所以即使油温下降,油压也不上升,能够将吐出压维持为大致一定的较低的油压,不引起燃耗的恶化。
在第4实施方式中,是在高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不进行油溢流的结构。由此,能够促进冷却及润滑。在第5实施方式中,做成感温溢流阀设在发动机中的结构,由此,通过将感温溢流阀安装到作为配置在缸体内的油路的主油道的上游侧且发动机的缸体上,能够不特别准备感温溢流阀的阀箱体而发动机的缸体兼作为感温溢流阀的箱体,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及零件件数的削减。
在第6实施方式中,做成在上述上游流路中分支有溢流流路、在该溢流流路中并联地设置上述油压溢流阀和上述感温溢流阀、上述溢流流路的分支部位于比上述油过滤器靠上游侧的结构,由此,在上游流路中能够将感温溢流阀配置到比油过滤器靠上游侧,起到感温溢流阀不会受到因油温差异带来的油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差异造成的影响而能够以充分高的精度进行溢流的控制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A油压溢流阀;1阀体;B感温溢流阀;4感温阀体;6油循环回路;61上游流路;62下游流路;9油泵;7溢流流路;71第1溢流分支流路;72第2溢流分支流路;9A吸入部;9B吐出部;E发动机;102油过滤器。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油泵;上游流路,从该油泵的吐出部侧到发动机设置;油压溢流阀,阀体在油的压力下移动,由此进行油的溢流;和感温溢流阀,感知油的油温而无级地开闭,由此进行油的溢流;
在上述上游流路中,并联地配置上述油压溢流阀和上述感温溢流阀;
在上述上游流路中设有油过滤器,并且上述感温溢流阀位于比上述油过滤器靠上游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低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进行油溢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中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以在低油温附近油溢流的量变多而在高油温附近油溢流的量变少的方式进行油溢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高油温时,上述感温溢流阀不进行油溢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感温溢流阀设在上述发动机中。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游流路分支有溢流流路;
在该溢流流路中并联设置有上述油压溢流阀和上述感温溢流阀;
上述溢流流路的分支部位于比上述油过滤器靠上游侧。
CN201510360530.1A 2014-06-30 2015-06-26 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 Pending CN1052755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4748 2014-06-30
JP2014134748 2014-06-30
JP2015-092297 2015-04-28
JP2015092297A JP2016027254A (ja) 2014-06-30 2015-04-28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回路のリリー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5536A true CN105275536A (zh) 2016-01-27

Family

ID=5484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0530.1A Pending CN105275536A (zh) 2014-06-30 2015-06-26 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77097A1 (zh)
JP (1) JP2016027254A (zh)
CN (1) CN105275536A (zh)
DE (1) DE1020152119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7116A (zh) * 2021-10-27 2021-12-28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油温度及压力的发动机机油流量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27253A (ja) * 2014-06-30 2016-02-18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回路のリリーフ装置
JP6706028B2 (ja) 2014-06-30 2020-06-03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回路のリリーフ装置
CN107923278A (zh) * 2015-08-27 2018-04-17 博格华纳公司 电磁减压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476088A1 (de) * 1965-04-10 1969-03-27 Opel Adam Ag Anordnung von Regel- und Steuerorganen in einem Schmieroelkreislauf
JPH0234404Y2 (zh) * 1985-01-08 1990-09-17
US6736091B1 (en) * 2003-01-06 2004-05-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6214286A (ja) 2005-02-01 2006-08-17 Aisin Seiki Co Ltd オイルポンプ
JP4407613B2 (ja) * 2005-10-14 2010-0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油圧制御装置
JP2016027253A (ja) * 2014-06-30 2016-02-18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回路のリリーフ装置
JP6706028B2 (ja) * 2014-06-30 2020-06-03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回路のリリー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7116A (zh) * 2021-10-27 2021-12-28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油温度及压力的发动机机油流量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211929A1 (de) 2015-12-31
US20150377097A1 (en) 2015-12-31
JP2016027254A (ja) 2016-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1207A (zh) 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
CN105275536A (zh) 发动机的油回路的溢流装置
JP6706028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回路のリリーフ装置
EP1686265A2 (en) Oil gear pump
EP1716336B1 (en) Pumping system
US9453440B2 (en) Oil pump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relief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for oil pump
US8573249B2 (en) Relief valve for oil pump
CN103835940A (zh) 可变容量型油泵
JP6294653B2 (ja) オイルポンプのリリーフ装置
WO2014187503A1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lubricant pump
EP2059680A2 (en) Two stage pressure regulation system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hydraulic pumps
JP2009270509A (ja) 容積形圧縮機
JP6632227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回路のリリーフ装置
CN206626224U (zh) 安全阀
WO2018196991A1 (en) A variable displacement liquid pump
JP6897412B2 (ja) オイルポンプ
JP2017020562A (ja) リリーフバルブ
KR20180085936A (ko) 가변형 오일 펌프의 유압 제어 장치
JP5494533B2 (ja) 潤滑用オイルのリリーフ機構
IT201800020377A1 (it) Sistema di regolazione della cilindrata di una pompa a cilindrata variabile
US11802559B2 (en) Vane pump
KR101251267B1 (ko) 릴리프 밸브
KR101575423B1 (ko) 차량용 오일펌프
JP2016114204A (ja) 圧力調整システム
JP2017223199A (ja) 給油量を調節できる給油機構を備える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