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3559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3559B
CN105273559B CN201410810514.3A CN201410810514A CN105273559B CN 105273559 B CN105273559 B CN 105273559B CN 201410810514 A CN201410810514 A CN 201410810514A CN 105273559 B CN105273559 B CN 1052735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mical formula
weight
hard conating
resin composition
curing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05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3559A (zh
Inventor
金根伶
凯利·秀闰·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675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7535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73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3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3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3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D1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9D133/1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2Rigid substrates, e.g. inorganic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CD装置,其可包括显示面板和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由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硬涂层,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包含氟化聚合物,其中所述氟化聚合物以约15重量%至35重量%包含到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14年6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080483号、以及2014年11月2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67525号的权益,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就像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硬涂层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信息社会的广泛传播,显示领域用于视觉呈现电子信息信号得到快速发展。已开发了各种平板显示装置,其具有诸如薄、轻和耗电量低的特征。平板显示装置快速替代了现有的阴极射线管(CRT)。
平板显示装置的实例为液晶显示(LCD)装置、有机发光显示(OLED)装置、电泳显示(电子纸显示(EP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PDP)、场发射显示(FED)装置、电致发光显示装置(ELD)、电润湿显示(EWD)装置等。
这样的显示装置通常包括硬涂膜,以保护其表面并防止由外部光照射到其显示屏幕上引起的眩光现象。应用于相关技术显示装置的硬涂膜可提供抗反射性质。为此,根据相关技术的硬涂层包括纳米尺寸的超细突起图案,其通过对其表面进行凸起和下压处理获得。因此,硬涂层可使用纳米尺寸的超细突起图案的漫反射。
然而,在硬涂膜中形成纳米尺寸图案的制造成本很高。此外,蚀刻工艺受限于所选材料,并因此难以将蚀刻工艺应用于各种材料。此外,因为对硬涂膜的表面进行图案化,所以难以形成具有高硬度的硬涂膜。如果降低硬度,则硬涂膜难以保护显示装置的屏幕。
根据相关技术的硬涂膜可通过堆叠多个涂层来制备。多个涂层可通过干法和湿法中的一种形成。
在使用真空设备的干法的情况下,在基础膜上形成硬涂层后形成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并彼此交叠多次。根据需要,还可在已设置有多个涂层的硬涂膜上形成具有耐指纹性质的耐指纹涂层。
因此,当根据相关技术的硬涂膜用干法进行制造时,必须进行多层形成工艺以形成多个涂层。因此,硬涂膜的制造成本大大增加,硬涂膜的制造工序变得复杂,并且硬涂膜的产率下降。例如,为了使用干法制造根据相关技术的硬涂膜,可依次形成六个层,这需要多个沉积或涂覆过程。因此,硬涂膜的制造工序非常复杂,根据所使用的真空设备基础膜的数量和尺寸受到限制,并且加工时间延长。
在湿法例如浸涂或辊涂法的情况下,硬涂层和低折射率层在基础膜上依次形成。换言之,在基础膜上必须形成包括硬涂层在内的至少两个层。与干法类似,根据需要,还可在已设置有多个涂层的硬涂膜上形成具有耐指纹性质的耐指纹涂层。
用于制造根据相关技术的硬涂膜的湿法可相对地减弱低折射率层与硬涂层之间的粘合力。而且,低折射率层因材料性质可具有较低的硬度。换言之,湿法可使形成硬涂层和低折射率层的树脂组合物的组合变差。因此,低折射率层与硬涂层可容易地彼此分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局限和缺点所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是提供具有硬涂层的显示装置,所述硬涂层适于提高抗反射性并在需要耐指纹性时省略附加的耐指纹涂层。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是提供具有硬涂层的显示装置,所述硬涂层适于简化制造工序并减少加工时间和成本。
本发明附加的特征和优势将在以下说明书中进行描述,并且通过该说明书将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获知。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优势可由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势,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所实施且宽泛描述的,显示装置可例如包括显示面板和在显示面板上的硬涂层,所述硬涂层包含含有由化学式8表示的化合物单元的氟化聚合物:
【化学式8】
其中‘d’是1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e’是0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x’是至少1的整数,并且‘R11’是氢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可例如包括:形成显示面板;以及在显示面板上由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形成硬涂层,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包含含有由化学式8表示的化合物单元的氟化聚合物:
化学式8:
【化学式8】
其中‘d’是1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e’是0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x’是至少1的整数,并且‘R11’是氢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应理解,以上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均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本申请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且构成其一部分。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2和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实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6和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触摸面板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在全部附图中可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现在将参考图1至3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视图;图2和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实例的横截面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300。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的硬涂层100。
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的硬涂层100以单层结构形成。而且,硬涂层100可以由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形成。液相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通过涂覆设备进行涂覆。换言之,可通过在显示面板300上涂覆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形成硬涂层100。任何一种的公知涂覆方法可用于形成硬涂层100。
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氟化聚合物和氟基硅烷。而且,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此外,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而且,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和丙烯酸单体。此外,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有机溶剂。
详细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氟化聚合物。氟化聚合物可由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形成。换言之,氟化聚合物可以是氨基甲酸乙酯改性聚合物。这样的氟化聚合物可包含由以下化学式8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8】
在化学式8中,‘d’是1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并且‘e’是0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而且,‘R11’是氢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并且‘x’是至少1的整数。氟化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为约1000至10000。
当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对应于100重量%时,氟化聚合物可以以约15重量%至约35重量%、例如约15重量%至约30重量%、例如约15重量%至约25重量%、例如约15重量%至约20重量%包含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这样的氟化聚合物可使硬涂层100能够具有低反射性和耐污染性质。而且,对应于氨基甲酸乙酯改性聚合物的氟化聚合物可使硬涂层100能够具有弹性和高硬度。
而且,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氟化硅烷。氟化硅烷可包含由以下化学式9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9】
在化学式9中,‘f’是0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并且‘g’是1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而且,‘R12’至‘R14各自为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之一。
当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对应于100重量%时,氟化硅烷可以以约10重量%至约15重量%、例如10重量%至约12.5重量%包含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这样的氟化硅烷可使硬涂层100能够同时具有低反射性和耐污染性质。换言之,氟化硅烷降低了硬涂层100的折射率,使得硬涂层100具有低的反射性质。
下表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在显示面板300上形成的硬涂层100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示出了硬涂层根据氟的不同摩尔分数的反射率、透射率和雾度。
【表1】
氟的摩尔比 反射率(%) 透射率(%) 雾度
7 2.48 93.82 0.33
14 2.08 94.08 0.38
17 1.95 93.95 0.35
20 1.92 94.26 0.28
23 1.88 94.21 0.29
25 1.79 94.27 0.28
参照表1,当光固化树脂组合物的摩尔分数为100时,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氟的摩尔分数可在17至25的范围中。如果氟的摩尔分数低于17,则硬涂层100的反射率变得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氟的摩尔分数高于25,则难以涂覆硬涂层100。
使用由柯尼卡美能达公司(Konica Minolta Inc.)制造的型号为CM-2600D的分光光度计作为测量反射率的装置。D65标准光源用作光源,并且观察者的角度设定成约2度。在将由东洋包材株式会社(Toyohozai Co.Ltd.)制造的黑胶带贴附于硬涂层100的整个表面(除涂覆表面之外)之后,可进行反射率测量。
因为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包含氟化聚合物和氟化硅烷,所以硬涂层100可具有低的反射性质。详细地,硬涂层100可具有低于约6%的反射率。
包含氟化聚合物和氟化硅烷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使硬涂层100能够具有水排斥性质。因此,硬涂层100与水之间的接触角可大于约100°。例如,接触角可以在约100°至130°的范围中。
此外,在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可包含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可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
【化学式1】
[R1-SiO3/2]n
在化学式1中,‘n’是6至18的整数中的一个。优选地,‘n’设定为12。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可以以如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六方形结构形成。
【化学式2】
在化学式1和2中,‘R1’至‘R9’各自包含选自由以下化学式3至6表示的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化学式3】
【化学式4】
【化学式5】
【化学式6】
在化学式3至6中,‘m’是1至20的整数中的一个并且‘R10’为各自碳原子数等于1至80的脂肪烃基和芳香烃基中的任意一个。
如果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对应于100重量%(重量比),则约10重量%至约20重量%、例如约10重量%至约15重量%的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可包含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因此,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使硬涂层能够具有高硬度。
为了保护显示装置,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的硬涂层100应具有高硬度。因此,硬涂层100可具有至少6H的铅笔硬度。例如,硬涂层100可形成为具有约6H至约9H的铅笔硬度。铅笔硬度可通过以下过程获得:将所制造硬涂层100的样品放置在25℃的温度和60%的相对湿度下2小时,然后根据JIS K 5400数据表中规定的铅笔硬度测试方法使用JIS S 6006数据表规定的测试铅笔来测量样品的硬度。以这种方式,显示装置的硬涂层100包含在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的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因此,显示装置可包括具有高硬度的硬涂层100。
而且,在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也可包含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可包含由以下化学式7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7】
在化学式7中,‘a’是0至1000的整数中的一个,‘b’是1至30的整数中的一个并且‘c’是1至25的整数中的一个。
在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包含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的情况下,当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对应于100重量%时,则约2重量%至约4重量%、例如约2重量%至约3重量%的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可包含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可用作耐指纹添加剂。换言之,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使硬涂层100能够具有耐指纹性质。
当硬涂层100需要耐指纹性质时,光固化树脂组合物还可包含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因此,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案的硬涂层100可移除附加或单独的耐指纹层。换言之,硬涂层100可具有耐指纹性质,即使其以单层结构形成也是如此。
为了保护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300上形成的硬涂层100可需要水排斥功能和耐指纹功能,所述水排斥功能使得硬涂层上沾染的水滴能够落下而不被吸收到显示面板中,所述耐指纹功能使得硬涂层100能够不沾染任何指纹。因此,如果硬涂层100不具有耐指纹性质时,则可能需要附加的或单独的具有耐指纹性质的耐指纹层。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耐指纹性质的硬涂层100,其以单层结构形成。因此,可从显示装置中移除附加的或单独的耐指纹层。因此,可以简化制造工序并且减少加工成本和时间。
而且,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光聚合引发剂可包括选自包括以下的材料组中的至少一种:羟基酮基光聚合引发剂、氨基酮基光聚合引发剂和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
例如,光聚合物引发可包括选自包括以下的材料组中的任意一种: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丙酮-1、二苯基酮苄基二甲基缩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酮、4-羟基环苯基酮、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蒽醌、芴、三苯胺、咔唑、3-甲基苯乙酮、4-氯苯乙酮、4,4-二甲氧基苯乙酮、4,4-二氨基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苯甲酮及其混合物。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光聚合引发剂。换言之,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公知光聚合引发剂的一种。
当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对应于100重量%时,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以约1重量%至3重量%包含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可取决于光固化树脂组合物的硬化速度以及光固化树脂组合物是否被过度硬化。
光固化树脂组合物还可包含丙烯酸单体。丙烯酸单体可以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可包含丙烯酸单体,以提高硬涂层100的硬度和卷曲性质。
这种丙烯酸单体可包括选自包括以下的材料组中的任意一种:二季戊四醇五/六(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四(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酯、羟丙酯(甲基)丙烯酸酯、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异辛基(甲基)丙烯酸酯、异癸基(甲基)丙烯酸酯、硬脂基(甲基)丙烯酸酯、四氢糠基(甲基)丙烯酸酯、苯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异莰醇(甲基)丙烯酸酯及其混合物。然而,本发明的丙烯酸单体不限于这些实例。换言之,丙烯酸单体可包括本领域所使用的已知材料的一种。
当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对应于100重量%时,这种丙烯酸单体可以以约10重量%至约30重量%、例如约10重量%至约25重量%、例如约10重量%至约20重量%、例如约10重量%至约15重量%包含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
此外,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溶剂。所述溶剂可以是醇基有机溶剂。例如,溶剂可包括选自包括以下的材料组中的任意一种:二丙二醇(DPG)、乙二醇(MEG)、二甘醇(DEG)、三甘醇(TEG)、三丙二醇、1,4-丁二醇(BDO)、1,5-戊二醇、1,6-己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及其混合物。然而,本发明的溶剂不限于这些实例。换言之,溶剂可包括本领域所使用的已知材料的一种。
溶剂优选地以除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的氟化聚合物、氟化硅烷、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和光聚合引发剂之外剩余的含量包含在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
硬涂层100可由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包含氟化聚合物、氟化硅烷、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光聚合引发剂和丙烯酸单体。在这种情况下,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包含:约10重量%至约20重量%、例如约10重量%至约15重量%的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约2重量%至约5重量%、例如约2重量%至约4重量%、例如约2重量%至约3重量%的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约15重量%至约35重量%、例如约15重量%至约30重量%、例如约15重量%至约25重量%、例如约15重量%至约20重量%的氟化聚合物,约10重量%至约15重量%、例如约10重量%至约12.5重量%的氟化硅烷,约1重量%至约3重量%、例如约1重量%至约2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约10重量%至约30重量%、例如约10重量%至约25重量%、例如约10重量%至约20重量%、例如约10重量%至约15重量%的丙烯酸单体,以及剩余量的溶剂。
可以单层结构形成的硬涂层100的厚度可为约80nm至5μm。硬涂层100的厚度取决于反射率和/或透射率。
将对本发明附加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提供以下实施方案仅作为本发明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受示例性实施方案限制。
【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
第一实施方案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制造成包含:约25重量%的氟化聚合物、约20重量%的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约10重量%的氟化硅烷、约25重量%的丙烯酸单体、约3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约3重量%的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和剩余含量(约14重量%)的溶剂。
第二实施方案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制造为包含:约30重量%的氟化聚合物、约20重量%的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约15重量%的氟化硅烷、约15重量%的丙烯酸单体、约3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约4重量%的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和剩余含量(约13重量%)的溶剂。
第三实施方案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制造为包含:35重量%的氟化聚合物、20重量%的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10重量%的氟化硅烷、15重量%的丙烯酸单体、3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4重量%的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和剩余含量(即13重量%)的溶剂。
第四实施方案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制造为包含:约25重量%的氟化聚合物、约15重量%的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约15重量%的氟化硅烷、约20重量%的丙烯酸单体、约3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约3重量%的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和剩余含量(约19重量%)的溶剂。
将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区域性地涂覆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的一个表面上。然后,通过照射UV(紫外)光使区域性涂覆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硬化。
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中使用的氟化聚合物是氨基甲酸乙酯改性聚合物。这样的氟化聚合物可为由以下化学式8表示的化合物。在化学式8中,‘e’是2并且‘R11’是C2H5
【化学式8】
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中使用的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可以是由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在化学式2中,‘R2’至‘R8’可以为环氧丙烯酸酯。
【化学式2】
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中使用的氟化硅烷是3,3,4,4,5,5,6,6,7,7,8,8,8-十三碳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比较实施方案】
在比较实施方案中,原样使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而没有任何硬涂层。
【实验】
进行实验以测量由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硬涂层以及比较实施方案的PMMA膜与水的接触角、反射率、铅笔硬度、透射率和雾度。实验结果示于下表2中。
【表2】
与水的接触角(°) 反射率(%) 铅笔硬度(H) 透射率(%) 雾度
第一实施方案 105-110 2.0 8 94.08 0.29
第二实施方案 103-107 1.7 8-9 94.28 0.28
第三实施方案 105-110 1.5 8 94.59 0.21
第四实施方案 100-105 2.1 7-8 93.98 0.31
比较实施方案 70-75 4.2 8-9 91.89 0.28
如表2所示,发现与比较实施方案的PMMA膜相比,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的硬涂层与水具有较大的接触角。而且,还发现与比较实施方案的PMMA膜的表面相比,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的涂覆表面具有优异的耐污染性质和耐湿性质,其部分是因为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的硬涂层的涂覆表面具有比比较实施方案小的表面能以及疏水性。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硬涂层100具有优异的耐污染性质和耐指纹性质。
一般来说,低折射率聚合物具有较低的硬度。然而,发现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的硬涂层的硬度并不低。而且,还发现与比较实施方案的那些相比,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的硬涂层不仅反射率减少了至少2%,而且透射率增加了至少2%。而且,发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中雾度的量在可接受范围中。
根据相关技术的硬涂层包括多个层以满足反射率需求。在相关技术中,多个高折射率层和多个低折射率层通过干法重复堆叠在硬涂层上,或者低折射率层通过湿法形成在硬涂层上。因此,制造工序是复杂的。而且,干法受面板数量和面板尺寸限制,导致加工时间延长。湿法减弱了低折射率层与硬涂层之间的粘合力,使得低折射率层很容易地从硬涂层中剥离。
然而,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硬涂层100可在不堆叠多个层的情况下获得期望反射率。而且,因为硬涂层100可以以单层结构形成,所以可简化制造工序并减少加工时间和成本。而且,硬涂层100可以提供优异的抗划伤和抗反射效果。
显示面板300可以是LCD面板、OLED面板等中的任意一种。现在将参照图2对将LCD面板用作显示面板300的一个实施方案进行解释。
如图2所示,LCD面板用作显示面板300。该LCD面板300是通过使第一基板301与第二基板302、以及在两个基板301和302之间的液晶层380组合来制造。硬涂层100是通过在LCD面板300的第一基板301或第二基板302的外表面上进行涂覆方法而形成的。
尽管附图中未示出,但是背光单元设置在LCD面板300下。而且,为了向LCD面板300提供偏振功能,在LCD面板300中可包括附图中未示出的至少一个偏振器。
可将LCD面板300限定到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中。栅极线和数据线形成在第一基板301的表面上,二者之间有栅极绝缘膜352。栅极线和数据线彼此交叉并限定像素区。每个像素区包括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在钝化层356中形成的接触孔,将薄膜晶体管TFT连接至各自像素区内的像素电极357。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基板301可用作薄膜晶体基板。
薄膜晶体管TFT包括栅电极351、栅极绝缘膜352、半导体层353、源电极354和漏电极355。如图2所示,薄膜晶体管TFT形成底栅极结构,其中栅电极351设置在半导体层353下。或者,薄膜晶体管TFT可形成顶部栅极结构,其中栅电极351设置在半导体层353上。换言之,可对薄膜晶体管TFT的结构和其他特征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
在LCD面板300第二基板302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具有栅格结构的黑矩阵371。黑矩阵371覆盖第一基板301的包括薄膜晶体管等的非显示区并且包围各个的像素区。而且,在由黑矩阵371的栅格结构限定的像素区中形成滤色器层372。滤色器层372包括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其可彼此交替布置在像素区中。而且,以这种方式形成公共电极373以覆盖黑矩阵371和滤色器层372。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基板302可用作滤色器基板。
在液晶层380与像素电极357之间设置第一取向膜358。而且,在液晶层380与公共电极373之间设置第二取向膜374。第一取向膜358和第二取向膜374可用于设定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状态并使液晶分子在期望取向方向上均一地对准。
为了易于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LCD面板具有简化构造,但是其并不限于这些实例。例如,在该实施方案中,每个像素区仅包括单个薄膜晶体管。然而,根据LCD面板的驱动特征,每个像素区中可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
液晶分子的对准可通过各种取向控制方法来控制。例如,扭转向列(TN)模式、垂直取向(VA)模式、面内转换(IPS)模式、边缘场转换(FFS)模式等可用于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因此,虽然图2中说明了形成在第一基板301上的像素电极357和形成在第二基板302上的公共电极373,但是可根据运行模式对像素电极357和公共电极373的构造进行修改和改变。例如,在IPS(面内转换)模式或FFS(边缘场转换)模式的LCD面板中,像素电极357和公共电极373可一起形成在第一基板301上。
而且,LCD面板300可制造为COT(晶体管上滤色器)结构。具有COT结构的LCD面板300可通过以下过程制备:在第一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滤色器层和黑矩阵,并且使第一基板301和第二基板302通过两者之间的液晶层组合。详细地,可在第一基板301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可在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基板30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钝化层,并且可在钝化层上形成滤色器层。而且,可在第一基板301上形成接触各自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电极。然而,为了提高LCD面板的孔径比并简化掩模工序,可省略黑矩阵。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电极可以以这种方式在第二基板302上形成从而也充当黑矩阵。
换言之,LCD面板300的构造不限于图2中所示的构造。因此,可对薄膜晶体管等的构造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现将参照图3对用作显示面板的OLED面板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300可以是OLED面板。OLED面板300包括第一基板301和第二基板302,在所述第一基板301中形成薄膜晶体管TFT和电连接至各自薄膜晶体管TFT的有机发光元件OL,所述第二基板302用于保护有机发光元件OL。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涂覆工艺可在OLED面板300的第一基板301或第二基板302的外表面上形成硬涂层100。
OLED面板300还可包括形成在第一基板301与第二基板302之间的密封层324。虽然图3中所示的密封层324以单层结构形成,但是密封层324还可以以包括保护层、粘合层等的多层结构形成。而且,即使在图中未示出,OLED面板300也可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偏振功能的偏振器。
可将OLED面板300限定到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中。在OLED面板300的显示区中,薄膜晶体管TFT形成在第一基板30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每个薄膜晶体管TFT以包括半导体层311、栅电极313、源电极315和漏电极316。
详细地,在第一基板301上形成包括源域311a、沟道域311b和漏域311c的半导体层311。在设置有半导体层311的第一基板30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栅极绝缘膜312。在栅极绝缘膜312上形成栅极线(未示出)和从栅极线分支出来的栅电极313。在设置有栅极线和栅电极313的栅极绝缘膜312上形成层间绝缘膜314。
而且,在层间绝缘膜314上形成数据线(未示出)、从数据线分支出来的源电极315和与源电极315以固定距离隔开的漏电极316。数据线与栅极线交叉,其间具有层间绝缘膜314,这限定了像素区。源电极315和漏电极316通过各自的第一接触孔接触半导体层311的源域311a和漏域311c,形成第一接触孔以依次穿过覆盖栅电极313的层间绝缘膜314和栅极绝缘膜312。
在设置有源电极315和漏电极316的第一基板30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钝化层317,并且在钝化层317中形成暴露出漏电极316的第二接触孔。暴露出的漏电极316电连接至在钝化层317上形成的连接电极318。在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FT的第一基板30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平坦化膜319,并且在平坦化膜319中形成暴露出连接电极318的第三接触孔。
有机发光元件OL(其通过在平坦化膜319中形成的第三接触孔电连接至薄膜晶体管TFT)形成在第一基板301上。有机发光元件OL包括下电极320、有机发光层322和上电极323。
更具体地,电连接至连接电极318的下电极320形成在平坦化膜319上。虽然图3中所示的有机发光元件OL的下电极320通过连接电极318电连接至薄膜晶体管TFT的漏电极315,但是可从OLED面板300中移除连接电极318。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发光元件OL的下电极320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在平坦化膜319上,使得通过平坦化膜319中形成的接触孔直接接触薄膜晶体管TFT的漏电极315。同样地。也可从OLED面板300中移除钝化层317。
以像素区尺寸暴露出下电极320的堤坝图案(bank pattern)321形成在设置有下电极320的平坦化膜319上。有机发光层322形成在暴露出的下电极320上。有机发光层322可以是由发光材料形成的单层。或者,有机发光层可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具有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上电极323形成在有机发光层322上。如果将下电极320用作阳极电极,则上电极323应作为阴极电极。另一方面,当将下电极320用作阴极电极时,上电极323应用作阳极电极。
密封件形成在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FT和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基板301上。例如,密封件可构造为具有密封层324和第二基板302。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保护显示元件(即有机发光元件OL)的密封层324形成在设置有上电极323的第一基板301的整个表面上。密封层324可以以多层结构形成。第二基板302可与密封层324组合。第二基板302可以是用于封装第一基板301的密封基板。然而,设置在第一基板301上的密封件不限于如图3所示的密封层324与第二基板302的组合。换言之,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不同密封件都可用于防止氧、湿气等的侵入或者使其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构造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构造。换言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现将参照图4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进行描述。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可具有与第一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相同或相似的构造,部分有变化。因此,将省略第二实施方案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或相似的说明。而且,第二实施方案中与第一实施方案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和形状的组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和名称表示。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300与硬涂层100之间包括基础基板200。详细地,基础基板200形成在显示面板300上,并且硬涂层100形成在基础基板200上。硬涂层100可通过对基础基板200的上表面进行涂覆工艺来制备。硬涂层100和显示面板300可与第一实施方案的那些相同。
基础基板200可以是偏振板。例如,基础基板200可以是线性偏振板或外部光抗反射型偏振板。如果显示面板300是LCD面板,则基础基板200可以为线性偏振板。或者,当显示装置是OLED面板时,基础基板200可以为外部光抗反射型偏振板。
虽然如图4所示,基础基板20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但是当基础基板200是偏振板时,基础基板200也可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二者上。例如,当显示面板300是LCD面板时,线性偏振板的基础基板20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二者上。在这种情况下,硬涂层100可形成在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表面上的基础基板200上。
或者,基础基板200可以是透明基板。因此,在无任何偏振时光可以穿过基础基板200。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基板200可由玻璃材料或塑料材料形成。例如,基础基板200可由选自包括以下的材料组中的任意一种形成:玻璃、纤维素脂(例如三乙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丁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和硝化纤维素)、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1,4-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聚1,2-二苯氧乙烷-4,4’-二羧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乙烯(例如间规聚苯乙烯)、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和聚甲基戊烯)、聚砜、聚醚砜、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酮、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然而,基础基板200的类型不限于这些实例。换言之,各种不同的基板或膜可用作基础基板200,只要其不显著破坏透明度即可。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如果在无偏振的情况下将基础基板200用作透明基板,则可在基础基板200的两个表面上形成硬涂层100。在基础基板200的两个表面上形成的硬涂层100的反射率可小于约4%。
现将参照图5至图7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进行描述。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视图。图6和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触摸面板的视图。
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可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的那些相同或相似的构造,部分有变化。因此,将省略第三实施方案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相同或相似的说明。而且,第三实施方案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和形状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和名称来指示。
参照图5,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300和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的触摸面板400。而且,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触摸面板400上的基础基板200。换言之,触摸面板400可设置在基础基板2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
如图5所示,触摸面板400可以以这种方式制备,以与基础基板200和显示面板300隔开。然而,触摸面板400可与基础基板200结合形成单一本体。或者,触摸面板400可与显示面板300结合形成单一本体。换言之,触摸面板400可以是外挂式(add-on type)触摸面板400。
或者,触摸面板400可以是集成式触摸面板400。如果触摸面板400是外挂式触摸面板400,则触摸面板400以这样的方式制备,以与显示面板300隔开。在这种情况下,可在触摸面板4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形成透明的粘合层。
在这种情况下,触摸面板400可以这种方式制备,以与基础基板200隔开或与基础基板200结合。如果触摸面板400和基础基板200彼此隔开,则在基础基板200与触摸面板400之间可形成另一个透明的粘合层。在另一方面,当触摸面板400与基础基板200以单一本体结合时,可在基础基板200的后表面上形成感测电极等。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在基础基板200与触摸面板400之间形成附加的粘合层。
当触摸面板400是集成式触摸面板400时,触摸面板400可与显示面板300结合形成单一本体。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在显示面板300与触摸面板400之间插入任何粘合层。
触摸面板400可形成为外嵌式(on-cell)和内嵌式(in-cell)中的一个。
如果触摸面板400是外嵌式,则感测电极等可形成在显示面板300的上表面上。详细地,感测电极等可直接形成在显示面板300的上基板上。而且,触摸面板400可以以这种方式形成,以与基础基板200隔开,如外挂式触摸面板400一样。或者,外嵌式触摸面板400可与基础基板200结合形成单一本体。
当触摸面板400是内嵌式时,感测电极等可形成在显示面板300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换言之,当显示元件形成在显示面板300中时,可形成感测电极等。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基板200可以以这种方式制备,以与触摸面板400隔开,并且透明的粘合层也可形成在基础基板2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
将参照图6和图7对触摸面板400进行详细地说明。图6和图7示出了与基础基板200隔开的外挂式触摸面板的实例。然而,本发明的触摸面板400不限于图6和图7所示的构造。换言之,触摸面板的其他类型,包括上述外挂式和集成式,可应用于图6和图7所示的触摸面板。
参照图6和图7,触摸面板400可各自限定到透光的显示区AA和拦截光的非显示区中。显示区AA用于通过用户接触接收输入。与显示区AA不同,非显示区IA可不用于接收输入,原因在于其不能通过用户接触来激活。
如图6所示,触摸面板400可包括布置在触摸基板401一个表面上的扫描线420和感测电极410。触摸基板401可以是回火玻璃、热强化玻璃、钠钙玻璃、增强塑料和弹性塑料中的一种,但是并不限于这些实例。
感测电极410布置在显示区AA上,并且扫描线420布置在非显示区IA上。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触摸基板401的非显示区IA中另外形成印刷层。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线420可形成在印刷层上。
感测电极410可包含导电材料。例如,感测电极410可包含选自包括以下的材料组中的任意一种:透明导电材料、金属、纳米线、感光纳米线膜、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及其混合物。
感测电极410包括第一感测电极411和第二感测电极412。第一感测电极411和第二感测电极412可包括彼此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而且,第一感测电极411和第二感测电极412可布置在触摸基板401的相同表面上。
在第一感测电极411和第二感测电极412布置在触摸基板401的相同表面上的情况下,形成第一感测电极411和第二感测电极412而彼此不接触。为此,可在显示区AA上形成绝缘层和桥电极。
详细地,布置在绝缘层下的第一感测电极411和第二感测电极412的一侧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以分别彼此电连接。其他侧可形成为与绝缘层上形成的桥电极电连接,并分别彼此电连接。因此,彼此电连接的第一感测电极可通过绝缘层和桥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412隔离。而且,第一感测电极411可通过桥电极彼此电连接。
布置在显示区AA上的第一感测电极411和第二感测电极412可用于感应触摸。为此,第一感测电极411可在一个方向上彼此连接(例如,水平方向),并且第二感测电极412可在不同方向上彼此连接(例如,垂直方向)。
扫描线420可包括第一扫描线421和第二扫描线422。详细地,扫描线420可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411连接的第一扫描线421和与第二感测电极412连接的第二扫描线422。
第一扫描线421和第二扫描线422可与印刷电路板(未示出)连接。换言之,第一扫描线421和第二扫描线422将由第一感测电极411和第二感测电极412感应的接触信号传输至载有驱动芯片(未示出)的印刷电路板(未示出),从而允许进行触摸检测操作。作为一个实例,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
第一扫描线421和第二扫描线422可包括导电材料。例如,第一扫描线421和第二扫描线422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银(Ag)、铜(Cu)等。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还可在设置有扫描线420的触摸基板401上形成钝化层。钝化层(未示出)可保护扫描线420。详细地,钝化层(未示出)可防止扫描线420暴露于氧并被氧所氧化。而且,钝化层(未示出)可防止由湿气侵入引起的可靠性劣化。
参照图7,触摸面板400可包括第一触摸基板402和第二触摸基板403。第一触摸基板402和第二触摸基板403各自可包括回火玻璃、热强化玻璃、钠钙玻璃、增强塑料和弹性塑料中的一种,但是其不限于这些实例。而且,第一触摸基板402和第二触摸基板403可使用透明粘合剂例如光学透明的粘合剂等来彼此结合。
第一感测电极411可布置在第一触摸基板402的显示区AA中。而且,第一扫描线421可布置在第一触摸基板402的非显示区IA中。第一扫描线421连接至各自的第一感测电极411。
另一方面,第二感测电极412可布置在第二触摸基板403的显示区AA中。而且,第二扫描线422可布置在第二触摸基板403的非显示区IA中。第二扫描线422连接至各自的第二感测电极412。第一扫描线421和第二扫描线422可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未示出)。
然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的触摸面板400不限于以上提供的附图和描述。换言之,在显示装置前表面上能够接受手指接触、触控笔等的输入的任何输入装置都可用作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触摸面板400。公众一般使用的任何触摸面板都可用作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触摸面板400。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触摸面板300可与以上实施方案中描述的那些相同。例如,显示面板300可以是LCD面板和OLED面板中的一个。而且,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硬涂层100可与以上实施方案中描述的那些相同。
而且,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基础基板200可与第二实施方案的基础基板相同。有利地,设置在触摸面板400上的基础基板200是透明基板。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基板200可在没有任何偏振的情况下透射光。基础基板200可由玻璃和塑料材料中的一种形成。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当基础基板200是在没有任何偏振的情况下透射光的透明基板时,可在基础基板200上形成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硬涂层100。换言之,可在基础基板20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上形成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硬涂层100。在基础基板200两侧上形成的硬涂层的反射率可为约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如果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的范围内,则本发明旨在涵盖这些修改和变化。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和
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硬涂层,所述硬涂层包含含有由化学式8表示的化合物单元的氟化聚合物:
【化学式8】
其中,‘d’是1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e’是0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x’是至少1的整数,并且‘R11’是氢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其中所述硬涂层还包含含有由化学式9表示的化合物单元的氟化硅烷:
【化学式9】
其中,‘f’是0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g’是1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并且‘R12’至‘R14’各自是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之一,
其中所述硬涂层包括重量比为15~35:10~15的所述氟化聚合物和所述氟化硅烷,以及
其中所述硬涂层具有单层结构和至少6H的铅笔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硬涂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基板之一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偏振板,所述硬涂层在所述偏振板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触摸面板,所述硬涂层在所述触摸面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硬涂层以80nm至5μm的厚度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一种。
7.一种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显示面板;以及
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由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形成硬涂层,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包含含有由化学式8表示的化合物单元的氟化聚合物:
【化学式8】
其中‘d’是1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e’是0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x’是至少1的整数,并且‘R11’是氢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其中所述硬涂层还包含含有由化学式9表示的化合物单元的氟化硅烷:
【化学式9】
其中,‘f’是0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g’是1至10的整数中的一个,并且‘R12’至‘R14’各自是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之一,
其中当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对应于100重量%时,所述氟化聚合物以15重量%至35重量%包含到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并且所述氟化硅烷以10重量%至15重量%包含到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以及
其中所述硬涂层具有单层结构和至少6H的铅笔硬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还包含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所述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单元,
【化学式1】
[R1-SiO3/2]n
其中,‘n’是6至18的整数中的一个并且‘R1’是选自由化学式3至化学式6表示的基团中的一种;并且
【化学式3】
【化学式4】
【化学式5】
【化学式6】
其中,‘m’是1至20的整数中的一个,并且‘R10’是脂肪烃基和芳香烃基中的任意一种,其各自具有1至80的碳原子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化学式1中的所述‘n’是12并且所述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以六方形结构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笼型倍半硅氧烷树脂以10重量%至20重量%包含到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包含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所述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包含由化学式7表示的化合物单元,
【化学式7】
其中,‘a’是0至1000的整数中的一个,‘b’是1至30的整数中的一个,并且‘c’是1至25的整数中的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链型硅氧烷丙烯酸酯以2重量%至4重量%包含到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的摩尔分数为100时,氟的摩尔分数为17至25。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包含光聚合引发剂。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包含丙烯酸单体。
CN201410810514.3A 2014-06-30 2014-12-23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2735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80483 2014-06-30
KR20140080483 2014-06-30
KR1020140167525A KR102275355B1 (ko) 2014-06-30 2014-11-27 표시 장치
KR10-2014-0167525 2014-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3559A CN105273559A (zh) 2016-01-27
CN105273559B true CN105273559B (zh) 2019-07-23

Family

ID=5493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0514.3A Active CN105273559B (zh) 2014-06-30 2014-12-2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0082606B2 (zh)
CN (1) CN1052735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56723B1 (ko) * 2015-03-25 2022-0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590498B1 (ko) * 2016-02-19 2023-10-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윈도우 부재의 제조방법 및 하드 코팅 조성물
KR102651384B1 (ko) * 2016-11-28 2024-03-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규소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하드코팅 필름 및 표시장치
CN107390471A (zh) * 2017-08-21 2017-11-24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类用于双光子光刻的抗蚀剂及其应用
KR102622046B1 (ko) * 2018-10-11 2024-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39989B1 (ko) * 2018-12-28 2024-0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JP7166935B2 (ja) * 2019-01-08 2022-11-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581995B1 (ko) * 2019-01-14 2023-09-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적층체
KR20230086238A (ko) * 2021-12-08 2023-06-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24073769A1 (en) * 2022-09-30 2024-04-04 Screen Skinz, Inc. A privacy screen protector having an imag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445A (zh) * 2004-04-14 2006-05-10 Lg化学株式会社 抗反射的涂料组合物和具有优异耐污染性的涂膜
CN101531839A (zh) * 2009-04-24 2009-09-16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硅和氟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复合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76397B (en) 1995-12-21 1999-12-11 Du Pont Fluorinated ester melt additives for thermoplastic fibers
US5851674A (en) * 1997-07-30 1998-12-2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ntisoiling coatings for antireflective surfaces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US6068805A (en) 1999-01-11 2000-05-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a fiber containing a fluorochemical polymer melt additive and having a low melting, high solids spin finish
CN101194187A (zh) * 2005-06-09 2008-06-04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的形成方法
KR101328624B1 (ko) * 2006-05-11 2013-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MX2009007055A (es) * 2007-01-16 2009-09-24 Mitsui Chemicals Inc Composicion de recubrimiento duro.
JP2008239724A (ja) * 2007-03-27 2008-10-0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01470216A (zh) 2007-12-27 2009-07-01 达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眩膜及抗眩涂液组合物
JP5656431B2 (ja) * 2009-03-31 2015-01-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低屈折率層形成用塗布組成物
JP5281607B2 (ja) 2010-03-18 2013-09-04 新日鉄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フィルム
JP5759848B2 (ja) * 2010-09-24 2015-08-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445A (zh) * 2004-04-14 2006-05-10 Lg化学株式会社 抗反射的涂料组合物和具有优异耐污染性的涂膜
CN101531839A (zh) * 2009-04-24 2009-09-16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硅和氟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复合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78060A1 (en) 2015-12-31
US11099303B2 (en) 2021-08-24
US10082606B2 (en) 2018-09-25
US20180372922A1 (en) 2018-12-27
CN105273559A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3559B (zh) 显示装置
US10032795B2 (en) Hard coating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983713B2 (en) Touch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103841B (zh) 柔性显示装置、制造视窗构件的方法及硬质涂料组合物
TWI702523B (zh) 窗膜及其製備方法
CN104650635B (zh) 硬质涂膜、透明导电性膜以及电容触控面板
TW201039304A (en)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5446555B (zh) 纳米银线导电层叠结构及触控面板
KR101966634B1 (ko) 필름 터치 센서
CN105204697B (zh) 显示装置
CN109074196A (zh) 触摸传感器集成式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48807A (zh) 透明堆叠结构
KR102337614B1 (ko) 윈도우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CN203930764U (zh) 纳米银线导电层叠结构及触控面板
CN106575179A (zh) 防水印膜及触摸面板显示器
KR102275355B1 (ko) 표시 장치
KR102522185B1 (ko) 봉지재용 조성물
KR102294771B1 (ko) 하드 코팅층,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5470274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JP6825235B2 (ja)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光学積層体の水接触角制御方法、および保護フィルム付き光学積層体
KR102594867B1 (ko) 윈도우 부재,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윈도우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CN209657275U (zh) 触控偏光结构及其应用之触控显示装置
KR20240077500A (ko) 보호 필름, 보호 필름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및 보호 필름의 제조방법
KR20230104459A (ko) 윈도우 보호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