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4233A - 离心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4233A
CN105264233A CN201480030156.2A CN201480030156A CN105264233A CN 105264233 A CN105264233 A CN 105264233A CN 201480030156 A CN201480030156 A CN 201480030156A CN 105264233 A CN105264233 A CN 105264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part
space
driven shaft
pressure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01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4233B (zh
Inventor
宫田宽之
永尾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mpress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mpress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mpressor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mpress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64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4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4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42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5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051Axial thrust balanc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0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 F04D17/12Multi-stag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 F04D25/163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driven by a common gearing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5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051Axial thrust balancing
    • F04D29/0516Axial thrust balancing balancing 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5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053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4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ors
    • F04D29/28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ors multi-stage 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826Cooling at least part of the working fluid in a heat excha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压缩机。该离心压缩机具备:驱动轴(2),进行旋转驱动;驱动齿轮(11),与驱动轴(2)连接;从动齿轮(12、13),获得由驱动齿轮(11)传递的旋转;从动轴(3),向从动齿轮(12、13)的中心轴方向的两端侧延伸;第一压缩部(41),设置于从动轴(3)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第二压缩部(42),设置于从动轴(3)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及压力调整部(7),用于均匀地调整第一压缩部(41)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和第二压缩部(42)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

Description

离心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压缩机。
背景技术
离心压缩机等旋转机械为通过向旋转的叶轮的半径方向穿过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压缩气体的机械。作为离心压缩机已知有将压缩煤气等气体的叶轮安装在一根轴的结构的一轴多段型离心压缩机和在多个小齿轮轴的轴端安装叶轮的结构的增速机内置型离心压缩机(以下,称为齿轮压缩机)。众所周知,齿轮压缩机为通过分别具备设置在多个小齿轮轴的轴端的叶轮的多个压缩部来压缩流体的方式的压缩机。
作为这种齿轮压缩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传递驱动轴的旋转的小齿轮轴即从动轴的每个两端设置相同结构的压缩部的双齿轮压缩机。该齿轮压缩机通过一个从动轴使两个压缩部旋转,从两侧同时压缩气体以作为一个压缩部,由此无需将叶轮的直径设大,即可实现整体齿轮压缩机的大容量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3-0363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双齿轮压缩机中,优选通过将从两端的压缩部施加于从动轴的推力抵消,而设为不在从动轴上施加偏向中心轴方向的任意一侧的推力的状态。然而,根据双齿轮压缩机的设置状况,有时会因连接于压缩部的喷出口的配管的长度差异导致流路阻力不同。因此,在两侧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之间产生差异而产生推力,有时会对支承压缩部的从动轴或其止推轴承等施加意外的负载。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因从两个压缩部产生的推力差异而产生的负载的离心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具备:驱动轴,进行旋转驱动;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轴连接;从动齿轮,获得由所述驱动齿轮传递的旋转;从动轴,向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轴方向的两端侧延伸;第一压缩部,设置于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且通过所述从动轴的旋转压缩流体;第二压缩部,设置于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且通过所述从动轴的旋转压缩流体;及压力调整部,用于均匀地调整所述第一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和所述第二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
根据这种离心压缩机,能够减小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与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之间的差异。因此,能够减少因第一压缩部与第二压缩部之间的压力差产生的推力。由此,能够减少因从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这两个压缩部产生的推力差异而产生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可以如下:
该离心压缩机具备:换热器,进行从所述第一压缩部及所述第二压缩部喷出的流体的换热;第一连接通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口与所述换热器;及第二连接通路,连接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口与所述换热器,所述压力调整部在距离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口的距离和距离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口的距离相同的位置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路。
根据这种离心压缩机,能够使第一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即第一连接通路内的空间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間即第二连接通路内的空间的压力变得均匀。例如,考虑到离心压缩机的设置位置等布局问题,即便在因第一连接通路与第二连接通路的长度的不同而导致第一连接通路及第二连接通路中的压力损失产生差异时,也能够轻松地减小在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与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之间产生的差异。因此,能够轻松地减少因第一压缩部与第二压缩部之间的压力差而产生的推力。由此,能够轻松地减少因从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这两个压缩部产生的推力差异而产生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可以如下:
所述第一压缩部具有:第一叶轮,固定于所述从动轴且随着该从动轴的旋转而压缩流体;及第一外壳,在与所述第一叶轮的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面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二压缩部具有:第二叶轮,固定于所述从动轴且随着该从动轴的旋转而压缩流体;及第二外壳,在与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面之间形成第二空间,所述压力调整部以贯穿所述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的方式设置,以便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
根据这种离心压缩机,能够使第一空间的压力与第二空间的压力均匀。因此,相比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内的喷出口,使吸入口侧的流路的压力趋于均匀,而能够缩小压力差。即,能够以较高的精度使第一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流路的空间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流路的空间的压力趋于均匀。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小在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与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之间产生的差异。因此,通过用压力调整部来连接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能够轻松地进一步减少因第一压缩部与第二压缩部之间的压力差而产生的推力。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因从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这两个压缩部产生的推力差异而产生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可具备差压调整部,将通过所述压力调整部被均匀地调整的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与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调整为规定的差压。
根据这种离心压缩机,能够从均匀的状态调整第一空间的压力与第二空间的压力之间的差异,且能够以高精度调整规定差压。因此,能够轻松地调整通过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施加于从动轴的推力。因此,除了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的影响之外,能够抵消施加于从动轴和驱动轴等的推力。由此,不对从动轴和驱动轴施加多余的负载,即可稳定地进行运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可以如下:
所述驱动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为斜齿轮,所述差压调整部调整差压使其成为抵消通过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产生的推力的差压。
根据这种结构的离心压缩机,通过设为抵消因由斜齿轮构成的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而产生的推力的差压,能够抵消斜齿轮施加于从动轴和驱动轴等的推力。由此,不对从动轴和驱动轴施加多余的负载,即可进一步稳定地进行运转。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离心压缩机,通过均匀地调整第一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能够减少因两个压缩部的推力偏差而产生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的放大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的放大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及图2对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为内置增速机10的所谓齿轮压缩机。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具备产生动力的驱动源19、通过驱动源19旋转驱动的驱动轴2、使驱动轴2的旋转驱动变速、传递的增速机10、输出通过增速机10传递的动力的从动轴3、通过传递到从动轴3的动力而驱动的多个压缩部4、冷却通过多个压缩部4压缩的流体的换热器5及流体的流路即配管部6。
驱动轴2为通过驱动源19而绕中心轴旋转的旋转轴。
增速机10具有在驱动轴2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连接的驱动齿轮11和分别传递驱动齿轮11的旋转的第一从动齿轮12及第二从动齿轮13。增速机10具有向第一从动齿轮12传递驱动齿轮11的旋转的第一中间齿轮14和向第二从动齿轮13传递驱动齿轮11的旋转的第二中间齿轮15。即,本实施方式的增速机10的齿轮组以从第二从动齿轮13依次与第二中间齿轮15、驱动齿轮11、第一中间齿轮14、第一从动齿轮12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构成增速机10的齿轮组容纳于外壳20的内部。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增速机10的齿轮组为直齿轮。
第一中间齿轮14被第一中间轴17支承为能够进行旋转。并且,第二中间齿轮15被第二中间轴18支承为能够进行旋转。第一中间轴17及第二中间轴18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被外壳20所支承。
从动轴3具有向第一从动齿轮12的中心轴方向的两侧延伸的第一从动轴31和向第二从动齿轮13的中心轴方向的两侧延伸的第二从动轴32。第一从动轴31及第二从动轴32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被外壳20所支承。
压缩部4经由形成于其内部的流路,将通过吸入口吸入的气体等流体朝向径向外周侧进行压缩并将其喷出。压缩部4具有设置于第一从动轴31中设有驱动源19的一侧即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第一压缩部41、设置于成为第一从动轴31中设有驱动源19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第二压缩部42、设置于第二从动轴32中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第三压缩部43及设置于第二从动轴32中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第四压缩部44。
第一压缩部41设置于第一从动轴31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端部,并通过第一从动轴31的旋转将流体从吸入口朝向径向外侧的喷出口进行压缩并使其流通。第一压缩部41为离心压缩机1中的第一段压缩部4。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压缩部41具有固定于第一从动轴31且通过与第一从动轴31一起旋转来压缩流体的第一叶轮41a和通过覆盖第一叶轮41a来形成流体的流路的第一外壳41b。
第二压缩部42设置于第一从动轴31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端部,并通过第一从动轴31的旋转将流体从吸入口朝向径向外侧的喷出口进行压缩并使其流通。即,第二压缩部42隔着第一从动轴31配置于第一压缩部41的相反侧的端部。第二压缩部42具有与第一压缩部41相同的结构,通过第一从动轴31的旋转压缩与第一压缩部41相同流量的流体。第二压缩部42与第一压缩部41同时压缩流体,由此成为离心压缩机1中的第一段压缩部4。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压缩部42具有固定于第一从动轴31且通过与第一从动轴31一起旋转来压缩流体的第二叶轮42a和通过覆盖第二叶轮42a来形成流体的流路的第二外壳42b。
第三压缩部43设置于第二从动轴32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端部,并通过第二从动轴32的旋转将流体从吸入口朝向径向外侧的喷出口进行压缩并使其流通。第三压缩部43为离心压缩机1中的第二段压缩部4。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压缩部43具有固定于第二从动轴32且通过与第二从动轴32一起旋转来压缩流体的第三叶轮43a和通过覆盖第三叶轮43a来形成流体的流路的第三外壳43b。
第四压缩部44设置于第二从动轴32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端部,并通过第二从动轴32的旋转将流体从吸入口朝向径向外侧的喷出口进行压缩并使其流通。即,第四压缩部44隔着第二从动轴32配置于第三压缩部43的相反侧的端部。第四压缩部44为离心压缩机1中的第三段压缩部4。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压缩部44具有固定于第二从动轴32且通过与第二从动轴32一起旋转来压缩流体的第四叶轮44a和通过覆盖第四叶轮44a来形成流体的流路的第四外壳44b。
换热器5通过对压缩过程中的流体进行中间冷却,由此减少驱动离心压缩机1时所需的动力。本实施方式的换热器5具有通过进行被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压缩的流体的换热来进行冷却的第一换热器51和冷却被第三压缩部43压缩的流体的第二换热器52。
第一换热器51具备两个入口喷嘴和一个出口喷嘴。第一段换热器5对从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喷出的双系统的流体进行冷却,并且汇集双系统的流体。第一换热器51配置于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与第三压缩部43之间。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换热器51配置于比第一压缩部41更靠近第二压缩部42的位置即驱动轴2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
第二换热器52具备一个入口喷嘴和一个出口喷嘴。第二段换热器5对从第三压缩部43喷出的流体进行冷却,并将其送出至第四压缩部44。
配管部6为形成使通过各压缩部4压缩的流体流通的流路的配管。配管部6具有从第一压缩部41连接至第一换热器51的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从第二压缩部42连接至第一换热器51的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及从第一换热器51连接至第三压缩部43的第三压缩部吸入配管63。配管部6具有从第三压缩部43连接至第二换热器52的第三压缩部喷出配管64、从第二换热器52连接至第四压缩部44的第四压缩部吸入配管65及从第四压缩部44连接至规定设备P的第四压缩部喷出配管66。配管部6具有用于均匀地调整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口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口的压力的压力调整部7。
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为连接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口与第一换热器51的第一连接通路,其使通过第一压缩部41压缩的流体流通至第一换热器51。并且,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连接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口与一个第一换热器51的入口喷嘴。
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为连接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口与第一换热器51的第二连接通路,其使通过第二压缩部42压缩的流体流通至第一换热器51。并且,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连接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口与未连接第一换热器51的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一侧的一个入口喷嘴。
第三压缩部吸入配管63为汇集来自被第一换热器51冷却的第一压缩部41的流体和来自第二压缩部42的流体并使其流通至第三压缩部43的配管,其连接第一换热器51的出口喷嘴与第三压缩部43的吸入口。
第三压缩部喷出配管64为使通过第三压缩部43压缩的流体流通至第二换热器52的流路,其连接第三压缩部43的喷出口与第二换热器52的入口喷嘴。
第四压缩部吸入配管65为使来自被第二换热器52冷却的第三压缩部43的流体流通至第四压缩部44的配管,其从第二换热器52的出口喷嘴连接至第四压缩部44的吸入口。
第四压缩部喷出配管66为使通过第四压缩部44压缩的流体流通至被压缩流体的供给处即规定设备P的配管,其从第四压缩部44的喷出口连接至设备P的未图示的设备。
压力调整部7均匀地调整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如图2所示,压力调整部7连接第一连接通路即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与第二连接通路即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调整部7在距离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中的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口的距离l与距离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中的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口的距离l相同的位置连通。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的作用进行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中,若待压缩的流体分别且同时被吸入到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的吸入口,则通过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进行第一段压缩。
其中,在距离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口的距离l相同的位置,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与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通过压力调整部7即配管而被连接。因此,连接有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内的压力调整部7附近的压力与连接有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内的压力调整部7附近的压力变得均匀。即,第一压缩部41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即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内的空间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42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即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内的空间的压力在连接有压力调整部7的部分成为大致均匀的状态。
另外,在此所说的压力均匀的状态是指在第一压缩部41侧与第二压缩部42侧只存在可视为基本上不影响第一从动轴31等的程度的差异的状态。
该状态下,通过第一压缩部41压缩的流体流经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内,并流入到第一换热器51的入口喷嘴。同时,通过第二压缩部42压缩的流体也流经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内,并流入到第一换热器51的入口喷嘴。
从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和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流入到第一换热器51的两个入口喷嘴的流体在第一换热器51内汇合,且被中间冷却。之后,若在第三压缩部吸入配管63内流通并流入到第三压缩部43的吸入口,则通过第三压缩部43进行第二段压缩。通过第三压缩部43压缩的流体流经第三压缩部喷出配管64内,并流入到第二换热器52。流入到第二换热器52的流体在第二换热器52内被中间冷却之后,流经第四压缩部吸入配管65内,并流入到第四压缩部44的吸入口。之后,流体在第四压缩部44被加以第三段压缩之后,被供给到压缩流体的供给处即规定设备P的设备。
根据上述离心压缩机1,通过压力调整部7均匀地调整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的压力,由此能够减小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压力与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压力之间的差异。因此,能够减少因第一压缩部41与第二压缩部42之间的压力差而产生的推力。由此,能够减少因从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这两个压缩部4产生的推力差异而产生的负载。
并且,通过压力调整部7即配管,在距离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口的距离l相同的位置,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与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连接。因此,能够使连接于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口的、第一压缩部41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内的空间的压力与连接于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口的、第二压缩部42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内的空间的压力均匀。例如,考虑到离心压缩机1的设置位置等布局问题,若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与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之间的配管的长度不同,则会导致两个配管中的压力损失产生差异。即,该情况下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内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内的压力之间会产生差异,且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压力与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压力之间产生差异。然而,通过使距离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口的距离l相同的位置的空间的压力均匀,能够轻松地减小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压力与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压力之间产生的差异。因此,能够轻松地减少因第一压缩部41与第二压缩部42之间的压力差而产生的推力。由此,能够轻松地减少因从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这两个压缩部4产生的推力差异而产生的负载。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3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通用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以省略详细的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中,连接压力调整部7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即,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具备连接形成于第一压缩部41的第一叶轮41a与第一外壳41b之间的空间与形成于第二压缩部42的第二叶轮42a与第二外壳42b之间的空间的空间压力调整部70,以代替压力调整部7。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压缩部41中,与第一叶轮41a的第一从动轴31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面之间配置有用于形成第一空间A1的第一外壳41b。
第一空间A1为第一外壳41b内的空间,且为通过第一叶轮41a与第一外壳41b的壁面划定形成的空间。第一空间A1为夹在第一叶轮41a的圆盘的第一从动轴31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底面与第一外壳41b的底部之间的空间。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压缩部42中,在与第二叶轮42a的第一从动轴31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面之间配置有用于形成第二空间A2的第二外壳42b。
第二空间A2为第二外壳42b内的空间,且为通过第二叶轮42a与第二外壳42b的壁面划定形成的空间。第二空间A2为夹在第二叶轮42a的圆盘的第一从动轴31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底面与第二外壳42b的底部之间的空间。
空间压力调整部70以贯穿第一外壳41b及第二外壳42b的方式设置,以便连通第一空间A1与第二空间A2。本实施方式的空间压力调整部70具有贯穿第一外壳41b中的第一从动轴31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面即第一外壳41b的底面的第一贯穿孔71、贯穿第二外壳42b中的第一从动轴31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面即第二外壳42b的底面的第二贯穿孔72及连接第一贯穿孔71与第二贯穿孔72的5mm左右的小径配管即空间压力调整部主体73。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的作用进行说明。
从第一压缩部41的吸入口吸入的流体通过第一叶轮41a的旋转而被压缩。并且,流体朝向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口流动。第一叶轮41a为了相对于第一外壳41b旋转,而在第一外壳41b与第一叶轮41a之间形成不阻碍流体的流动的微小间隙。第一空间A1通过该微小间隙与流体的喷出侧的流路连通。因此,第一空间A1内的压力变得和与经压缩的流体所流通的喷出侧的流路相对应的压力大致相等。
同样,从第二压缩部42的吸入口吸入的流体通过第二叶轮42a的旋转而被压缩。并且,流体朝向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口流动。第二叶轮42a为了相对于第二外壳42b旋转,而在第二外壳42b与第二叶轮42a之间形成不阻碍流体的流动的微小间隙。第二空间A2通过该微小间隙与流体的喷出侧的流路连通。因此,第二空间A2内的压力变得和与经压缩的流体所流通的喷出侧的流路相对应的压力大致相等。
通过空间压力调整部主体73即配管,并经由第一贯穿孔71和第二贯穿孔72来连通第一空间A1与第二空间A2,由此使第一空间A1的压力与第二空间A2的压力均匀。即,通过微小间隙来与第一空间A1连通的第一压缩部41中的流体的喷出侧流路的空间的压力与通过微小间隙与第二空间A2连通的第二压缩部42中的流体的喷出侧流路的空间的压力成为大致恒定的状态。该状态下通过第一压缩部41压缩的流体流经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内,并流入到第一换热器51的入口喷嘴。同时,通过第二压缩部42压缩的流体也流经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内,并流入到第一换热器51的入口喷嘴。
根据上述离心压缩机1,通过空间压力调整部主体73即配管,并经由第一贯穿孔71和第二贯穿孔72来连接第一空间A1与第二空间A2,由此能够使第一空间A1的压力与第二空间A2的压力均匀。因此,相比第一压缩部41内及第二压缩部42内的喷出口,能够使吸入口侧的流路的压力趋于均匀来缩小压力差。即,能够以较高的精度使第一压缩部41中的流体的喷出侧流路的空间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42中的流体的喷出侧流路的空间的压力趋于均匀。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压力与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压力之间产生的差异。因此,通过空间压力调整部主体73来连接第一空间A1与第二空间A2,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因第一压缩部41与第二压缩部42之间的压力差而产生的推力。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因从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这两个压缩部4产生的推力差异而引起的负载。
并且,第一空间A1与第二空间A2分别为面向第一外壳41b与第二外壳42b的空间,因此仅通过在各外壳20上设置第一贯穿孔71及第二贯穿孔72,就能够设置连接第一空间A1与第二空间A2的空间压力调整部70。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4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通用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以省略详细说明。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在使通过压力调整部7变得均匀的压力再次产生差异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即,如图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具有设置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间压力调整部70的差压调整部8。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的增速机10的齿轮组由斜齿轮构成。即,驱动齿轮11a、第一从动齿轮12a、第二从动齿轮13a、第一中间齿轮14a及第二中间齿轮15a均为斜齿轮。
差压调整部8调整差压,使由空间压力调整部70调整为均匀的第一压缩部41的喷出侧的空间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42的喷出侧的空间的压力之间的差压成为规定差压。本实施方式的差压调整部8根据在第一从动轴31产生的推力调整通过空间压力调整部70而变得均匀的第一空间A1的压力与第二空间A2的压力,使这些压力之间产生差异。具体而言,差压调整部8具有测定第一从动轴31的中心轴方向的位移的位移测定部81、根据测定的第一从动轴31的位移计算规定差压的差压控制部82及根据差压控制部82的计算结果来调整空间压力调整部主体73的开放量的阀部83。
位移测定部81通过设置于外壳20的位移传感器测定中心轴方向相对于第一从动轴31的外壳20的相对位移量。位移测定部81向差压控制部82输出测定结果。
差压控制部82具有输入有位移测定部81的测定结果的位移输入部82a、根据输入的位移计算施加于第一从动轴31的推力的推力计算部82b、根据由推力计算部82b计算的推力来计算第一空间A1与第二空间A2之间的差压的差压计算部82c及根据差压计算部82c的计算结果来向阀部83指示开放量的阀调整部82d。
位移输入部82a中输入有通过位移测定部81测定的第一从动轴31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外壳20的相对位移量的信息。位移输入部82a将输入的相对位移量的信息发送到推力计算部82b。
推力计算部82b根据所接收的相对位移量的信息来计算在第一从动轴31上施加有多少推力。推力计算部82b将计算的推力发送到差压计算部82c。
差压计算部82c根据所接收的推力,计算第一空间A1的压力与第二空间A2的压力之间的差压,以抵消由经由增速机10的驱动齿轮11a和第一中间齿轮14a连接的第一从动齿轮12a施加于第一从动轴31的推力。差压计算部82c将计算的差压作为规定差压的信息发送到阀调整部82d。
阀调整部82d根据所接收的规定差压的信息计算阀部83的开放量,并向阀部83发出成为所计算的开放量的指示信号。
阀部83设置于空间压力调整部主体73即配管的中途。阀部83根据从阀调整部82d输入的信号对阀进行开闭,由此调整配管的流量。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的作用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中,构成增速机10的齿轮组由斜齿轮形成,因此在传递驱动轴2的旋转的过程中,向第一中间齿轮14a和第一从动齿轮12a等施加使其朝向中心轴方向中的任意一侧的推力。即,与第一从动齿轮12a连接的第一从动轴31上也被施加朝向中心轴方向中的任意一侧的推力。其结果,第一从动轴31相对于外壳20向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或第二端部侧中的任意一侧移动。
若第一从动轴31移动,则通过设置于外壳20的位移测定部81来测定中心轴方向相对于外壳20的相对位移量。位移测定部81将测定的相对位移量的信息输出到差压控制部82的位移输入部82a。输入有相对位移量的信息的位移输入部82a将所输入的信息发送到推力计算部82b。推力计算部82b根据所接收的位移量的信息计算通过增速机10的齿轮组施加于第一从动轴31的推力。推力计算部82b将所计算的推力的信息发送到差压计算部82c。差压计算部82c根据所接收的推力的信息计算用于抵消施加于第一从动轴31的推力的差压即第一空间A1的压力与第二空间A2的压力之间的差而作为规定差压。差压计算部82c将所计算的规定差压的信息发送到阀调整部82d。阀调整部82d根据所接收的规定差压的信息计算阀部83的开放量,并向阀部83发出指示信号。接收信号的阀部83调整连通空间压力调整部主体73即配管的量,以成为所指示的开放量。其结果,第一空间A1与第二空间A2的压力成为相差规定差压的状态。
该状态下,通过第一压缩部41压缩的流体流经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1内,并流入到第一换热器51的入口喷嘴。同时,通过第二压缩部42压缩的流体也流经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2内,并流入到第一换热器51的入口喷嘴。通过供从第一压缩部41压缩的流体喷出的喷出压力与供从第二压缩部42压缩的流体喷出的喷出压力,从第一压缩部41施加于第一从动轴31的推力与从第二压缩部42施加于第一从动轴31的推力之间产生差异。第一从动轴31朝向中心轴方向的推力较小的一侧移动。因此,第一从动轴31在传递驱动轴2的旋转的过程中,通过由斜齿轮构成的增速机10所施加的推力返回到移动之前的位置。
根据上述离心压缩机1,调整阀部83的开放量,以使通过空间压力调整部70能够均匀调整的第一空间A1的压力与第二空间A2的压力成为通过差压计算部82c计算的规定差压。其结果,能够从均匀的状态调整第一空间A1的压力与第二空间A2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且能够以较高的精度调整规定差压。因此,能够轻松地调整通过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施加于第一从动轴31的推力。因此,除了第一压缩部41及第二压缩部42的影响之外,能够轻松地抵消施加于第一从动轴31和与第一从动轴31连接的驱动轴2等的推力。由此,不向增速机10即第一从动轴31和驱动轴2施加多余的负载,即可稳定地运转。
并且,驱动齿轮11a或第一从动齿轮12a等齿轮组为斜齿轮时,将通过差压计算部82c计算的规定差压设为抵消通过这些齿轮组产生的推力的差压,由此能够抵消斜齿轮施加于第一从动轴31和与第一从动轴31连接的驱动轴2等的推力。由此,不向第一从动轴31和驱动轴2施加多余的负载,即可更稳定地运转。
以上,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各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及这些组合等为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他变更。并且,本发明并不受实施方式的限定,而仅受到权利要求的限定。
另外,压缩部4并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1的三段结构。即,也可以是不具有第四压缩部44的二段结构,也可以是具有第五压缩部或第六压缩部的四段以上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离心压缩机,均匀地调整第一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由此能够减少因两个压缩部的推力的偏差而产生的负载。
符号说明
1-离心压缩机,19-驱动源,2-驱动轴,10-增速机,11、11a-驱动齿轮,12、12a-第一从动齿轮,13、13a-第二从动齿轮,14、14a-第一中间齿轮,15、156a-第二中间齿轮,17-第一中间轴,18-第二中间轴,20-外壳,3-从动轴,31-第一从动轴,32-第二从动轴,4-压缩部,41-第一压缩部,41a-第一叶轮,41b-第一外壳,42-第二压缩部,42a-第二叶轮,42b-第二外壳,43-第三压缩部,43a-第三叶轮,43b-第三外壳,44-第四压缩部,44a-第四叶轮,44b-第四外壳,5-换热器,51-第一换热器,52-第二换热器,6-配管部,61-第一压缩部喷出配管,62-第二压缩部喷出配管,63-第三压缩部吸入配管,64-第三压缩部喷出配管,65-第四压缩部吸入配管,66-第四压缩部喷出配管,7-压力调整部,l-(距离喷出口的)距离,70-空间压力调整部,71-第一贯穿孔,72-第二贯穿孔,73-空间压力调整部主体,A1-第一空间,A2-第二空间,8-差压调整部,81-位移测定部,82-差压控制部,82a-位移输入部,82b-推力计算部,82c-差压计算部,82d-阀调整部,83-阀部,P-设备。

Claims (5)

1.一种离心压缩机,其具备:
驱动轴,进行旋转驱动;
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从动齿轮,获得由所述驱动齿轮传递的旋转;
从动轴,向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轴方向的两端侧延伸;
第一压缩部,设置于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且通过所述从动轴的旋转压缩流体;
第二压缩部,设置于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且通过所述从动轴的旋转压缩流体;及
压力调整部,用于均匀地调整所述第一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和所述第二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具备,
换热器,进行从所述第一压缩部及所述第二压缩部喷出的流体的换热;
第一连接通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口与所述换热器;及
第二连接通路,连接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口与所述换热器,
所述压力调整部在距离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口的距离和距离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口的距离相同的位置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压缩部具有:第一叶轮,固定于所述从动轴且随着该从动轴的旋转而压缩流体;及第一外壳,在与所述第一叶轮的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面之间形成第一空间,
所述第二压缩部具有:第二叶轮,固定于所述从动轴且随着该从动轴的旋转而压缩流体;及第二外壳,在与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面之间形成第二空间,
所述压力调整部以贯穿所述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的方式设置,以便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具备:
差压调整部,将通过所述压力调整部被均匀地调整的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与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调整为规定的差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中,
所述驱动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为斜齿轮,
所述差压调整部调整差压使其成为抵消通过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产生的推力的差压。
CN201480030156.2A 2014-01-23 2014-01-23 离心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64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51401 WO2015111169A1 (ja) 2014-01-23 2014-01-23 遠心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4233A true CN105264233A (zh) 2016-01-20
CN105264233B CN105264233B (zh) 2017-10-27

Family

ID=53681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015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64233B (zh) 2014-01-23 2014-01-23 离心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5381B2 (zh)
EP (1) EP2990654B1 (zh)
JP (1) JP6120997B2 (zh)
CN (1) CN105264233B (zh)
WO (1) WO201511116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0005A (zh) * 2016-03-23 2016-06-08 上海钛灵特压缩机有限公司 对称布置离心压缩机
CN106321468A (zh) * 2016-10-18 2017-01-11 沈阳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轴离心压缩机
CN108779777A (zh) * 2016-03-08 2018-11-09 流体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在多级泵中平衡轴向力的中心衬套
WO2021079242A1 (en) * 2019-10-23 2021-04-29 Inamdar Archana Sachin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ssembly
CN117905711A (zh) * 2024-03-20 2024-04-19 江苏海拓宾未来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轴离心压缩机及其叶轮的故障诊断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2827B2 (ja) * 2015-06-01 2020-03-25 株式会社Ihi 回転機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2697A (zh) * 1986-09-19 1988-10-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单轴多级离心式压缩机
EP0512568A1 (en) * 1991-05-10 1992-11-11 Praxair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on of combustor-turbine units and compressors
DE4239138A1 (de) * 1992-11-20 1994-05-26 Bhs Voith Getriebetechnik Gmbh Verdichteranlage
JP2000028169A (ja) * 1998-07-07 2000-01-25 Nippon Sanso Kk 高清浄乾燥空気の循環供給装置及び方法
CN101265917A (zh) * 2007-03-16 2008-09-17 株式会社Ihi 齿轮驱动涡轮压缩机
JP2013036375A (ja) * 2011-08-05 2013-02-2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mpressor Corp 遠心圧縮機
JP2013083168A (ja) * 2011-10-06 2013-05-09 Ihi Corp ターボ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14254A (en) * 1954-04-16 1957-11-26 David P Litzenberg Motor driven pumps
GB842722A (en) * 1955-09-19 1960-07-27 Gutehoffnungshuette Sterkrade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US3861820A (en) * 1973-04-10 1975-01-21 Ingersoll Rand Co Centrifugal gas compressor unit
JPH0640951Y2 (ja) * 1986-04-01 1994-10-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圧縮機
JPS6375392A (ja) * 1986-09-19 1988-04-05 Hitachi Ltd 一軸多段遠心圧縮機
DE4003482A1 (de) * 1990-02-06 1991-08-08 Borsig Babcock Ag Getriebe-turboverdichter
US5402631A (en) * 1991-05-10 1995-04-04 Praxair Technology, Inc. Integration of combustor-turbine units and integral-gear pressure processors
DE4241141A1 (de) * 1992-12-07 1994-06-09 Bhs Voith Getriebetechnik Gmbh Verdichteranlage mit einem im Antriebsstrang zwischen einer Antriebseinheit und einem Verdichterbereich der Anlage eingeschalteten Zahnradgetriebe
JP2005248832A (ja) * 2004-03-04 2005-09-15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ターボ圧縮機
GB2469015B (en) 2009-01-30 2011-09-28 Compair Uk Ltd Improvements in multi-stage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DE102009038786A1 (de) * 2009-08-25 2011-05-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dichter
KR101237972B1 (ko) * 2010-10-25 2013-02-28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압축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2697A (zh) * 1986-09-19 1988-10-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单轴多级离心式压缩机
EP0512568A1 (en) * 1991-05-10 1992-11-11 Praxair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on of combustor-turbine units and compressors
DE4239138A1 (de) * 1992-11-20 1994-05-26 Bhs Voith Getriebetechnik Gmbh Verdichteranlage
JP2000028169A (ja) * 1998-07-07 2000-01-25 Nippon Sanso Kk 高清浄乾燥空気の循環供給装置及び方法
CN101265917A (zh) * 2007-03-16 2008-09-17 株式会社Ihi 齿轮驱动涡轮压缩机
JP2013036375A (ja) * 2011-08-05 2013-02-2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mpressor Corp 遠心圧縮機
JP2013083168A (ja) * 2011-10-06 2013-05-09 Ihi Corp ターボ圧縮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9777A (zh) * 2016-03-08 2018-11-09 流体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在多级泵中平衡轴向力的中心衬套
CN105650005A (zh) * 2016-03-23 2016-06-08 上海钛灵特压缩机有限公司 对称布置离心压缩机
CN106321468A (zh) * 2016-10-18 2017-01-11 沈阳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轴离心压缩机
CN106321468B (zh) * 2016-10-18 2020-02-21 沈阳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轴离心压缩机
WO2021079242A1 (en) * 2019-10-23 2021-04-29 Inamdar Archana Sachin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ssembly
CN117905711A (zh) * 2024-03-20 2024-04-19 江苏海拓宾未来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轴离心压缩机及其叶轮的故障诊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111169A1 (ja) 2017-03-23
CN105264233B (zh) 2017-10-27
US10145381B2 (en) 2018-12-04
EP2990654B1 (en) 2018-01-10
WO2015111169A1 (ja) 2015-07-30
EP2990654A4 (en) 2016-06-08
US20160131155A1 (en) 2016-05-12
JP6120997B2 (ja) 2017-04-26
EP2990654A1 (en)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4233A (zh) 离心压缩机
CN110067848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3851834B (zh) 蒸发器及包括该蒸发器的涡轮冷冻机
CN104641184B (zh) 用于运行热交换器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hvac设备
MX2009011132A (es) Metodos y sistemas para formar articulos multicapas.
CN101467085B (zh) 光纤制造方法及光纤制造装置
CN103620227A (zh) 离心式压缩机
KR102066826B1 (ko) 통합 오일 시스템 매니폴드
US10421331B2 (en) Method of supplying a hydraulic motor for a drive wheel with hydraulic fluid, associated cylinder-type suspension system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GB2477816A (en) Central tyre inflation systems
CN107013678A (zh) 微牵引驱动单元、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以及液压装置
CN108027040A (zh) 用于变速器的润滑装置以及包括所述润滑装置的变速器
RU2679792C2 (ru) Управляемый гусеничный ходовой механизм
CN103775441B (zh) 双电机驱动的电反馈大型伺服液压缸
CN208943233U (zh) 一种新型呼吸科给药装置
CN102202998A (zh) 用于提升和运送产品的自行跨运车的自动转向装置
CN209586666U (zh) 一种专门用于橡胶生产装置的熔体齿轮泵
CN207179157U (zh) 一种干油分配器
CN106687755A (zh) 用冷却剂r744加注汽车空调系统的装置
CN103228919B (zh) 涡旋式流体机械的被膜形成方法及装置
CN102444719B (zh) 轴封装置和使用该轴封装置的泵装置及制动液压控制装置
JP5706542B2 (ja) 低摩擦シールを有するコンプレッサ
CN108116440A (zh) 一种可控弹性节点刚度的液压型装置
CN111351523A (zh) 一种单泵开式系统的液压缸位移和速度软测量方法
US20220088632A1 (en) Applicator with at least one pump having thermal barrier and active coo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