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1436A -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及其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及其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1436A
CN105211436A CN201510695046.4A CN201510695046A CN105211436A CN 105211436 A CN105211436 A CN 105211436A CN 201510695046 A CN201510695046 A CN 201510695046A CN 105211436 A CN105211436 A CN 105211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uat leaf
fermentation
loguat
leaf
health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950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晔
金凌云
朱忠敏
王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ANZHILOU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XIANZHI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ANZHILOU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XIANZHI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ANZHILOU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XIANZHI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ANZHILOU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950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14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1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1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其要点在于,按重量份数配制为:发酵枇杷叶84-90份,其余辅料占10-16份。本发明的辅料分别针对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和秋燥咳嗽。发酵枇杷叶的制作过程为:选用新鲜的老枇杷叶,洗净,切片,经过微波低温真空烘干处理后,按料水比例为1:1.1~1:1.5混合后装入容器中并封口,经120-125℃,压力为0.11Mpa,高温高压灭菌1-1.5h,冷却至室温,将食药用菌菌种接入已冷却的枇杷叶培养基中,避光、通风培养,培养温度按不同的菌种设定,范围在20-26℃,至菌丝封住瓶底即可。在本发明使枇杷叶的粗纤维充分降解,保持枇杷叶的风味、口感,又增加有效的浸出量,提升保健功效,汤色浓郁。

Description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保健茶,尤其是由枇杷叶制作的保健茶。
背景技术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是一味常用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供中医临床使用。具有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抗炎、抗肿瘤等功效,对肺热咳喘和肾小球肾炎、荨麻疹、湿疹及高血糖等病症也具有较好疗效。近年来,在枇杷叶的医药用途之外,人们也开始关注枇杷叶功能食品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功能食品问世,相关的专利和文献研究也在逐年增多。
目前对枇杷叶保健茶的开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枇杷叶为原料,经摘采、分拣、清洗、杀青、揉捻等工艺加工而成。如专利CN104322833A《一种枇杷叶茶的加工方法》、专利CN104705460A《一种枇杷叶茶及其加工方法》和专利CN104171169A《一种野枇杷叶茶的制备方法》中,都是以单一的枇杷叶为原料,经加工工艺制备而成的保健茶,这些保健茶具备枇杷叶的一些保健功效;但成分单一,疗效和口感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另一种是以枇杷叶为主要原料,复配其他药食同源材料,如荷叶、姜片、甘草、橘皮等,经干燥、粉碎、混合等工艺加工而成。如专利CN104543197A《一种含枇杷叶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CN103719311A《一种枇杷叶胃热保健茶》和专利CN100366177C《一种枇杷叶保健茶》中,这些复方枇杷叶保健茶虽然添加了其他几种材料,功效方面有所提升,但同样存在口感欠佳的问题。这是因为具有功效的枇杷叶是选自积累有效成分较多老叶,但这种叶子角质层较厚、细胞壁厚(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革质化较严重、叶脉较粗、粗纤维较多,将经过简单的揉捻甚至蜜炙等方法都无法使枇杷叶的纤维分解,细胞壁包裹着细胞的内容物浸出量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枇杷叶制品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既不影响枇杷叶本身的风味,口感好,又具有营养价值的枇杷叶保健茶及其制作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其要点在于,按重量份数配制为:发酵枇杷叶84-90份,其余辅料占10-16份。本发明产品配方辅料分别针对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和秋燥咳嗽三类。
具体有以下三种:1、针对风热咳嗽:按重量份数配制:发酵枇杷叶85-90份、白茅根1-4份、白菊1-4份、川贝母1-4份、薄荷1-4份,以上各物质可以灵活组成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2、针对风寒咳嗽:发酵枇杷叶84-90份、生姜粉1-4份、淡竹叶1-4份、紫苏1-4份、甘草1-4份,以上各物质可灵活组成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3、针对秋燥咳嗽:发酵枇杷叶84-90份、桑叶1-4份、百合1-4份、北沙参1-4份、薄荷1-4份,以上各物质可灵活组成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上述发酵枇杷叶的制作过程为:选用新鲜的老枇杷叶,洗净,切成宽0.5-1.5cm的条状或1.5cm2左右的圆形、方形状,经过微波低温真空烘干处理,将烘干好的枇杷叶按料水比例为1:1.1~1:1.5混合后装入无色、透明的、符合国家环保级标准且耐高温、高压的容器中并封口,将装入容器的枇杷叶经120-125℃,压力为0.11Mpa,高温高压灭菌1-1.5h左右,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在经过消毒的超净工作台上,按照无菌操作方法,将食药用菌菌种接入已冷却至室温的枇杷叶培养基中,避光、通风培养,培养温度按不同的菌种设定,范围在20-26℃,至菌丝封住瓶底即可。
食药用菌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多种抗病治病的药用保健价值,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食药用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酶类,在本发明产品中食药用菌能使枇杷叶的粗纤维充分降解,能增加泡茶时枇杷叶中内容物的浸出量,汤色更浓郁。
经过上述发酵处理过的枇杷叶,除了能保持枇杷叶本身的基本成分外,还获得了食药用菌菌丝体,在营养功效方面有很好的互补性,有协同作用的保健功效。
经过试验,在枇杷叶培养基上可以接种的菌种为灵芝、松杉灵芝、蝙蝠蛾拟青霉、蝙蝠蛾被毛孢、蛹虫草、猴头菇等食药用菌的菌种,经培养,得到相应的含有食药用菌菌丝的枇杷叶保健茶。
本发明是以经处理过的枇杷叶为发酵底物来获得含有食药用菌菌丝的枇杷叶保健茶,目前尚未见报道。以枇杷叶接入灵芝菌种为例,经发酵后的枇杷叶植物纤维被降解,其浸出物含量会大大提高,是枇杷叶与灵芝的有机结合。食药用菌生物发酵的枇杷叶保健茶口感润滑顺口,有淡淡的枇杷叶香和特殊的菌香。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制作工艺:制作发酵枇杷叶:选用新鲜的老枇杷叶,洗净,切成宽0.5-1.5cm的条状或1.5cm2左右的圆形、方形状,经过微波低温真空烘干处理,将烘干好的枇杷叶按料水比例为1:1.1~1:1.5混合后装入无色、透明的、符合国家环保级标准且耐高温、高压的容器中并封口,将装入容器的枇杷叶经120-125℃,压力为0.11Mpa,高温高压灭菌1h左右,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在经过消毒的超净工作台上,按照无菌操作方法,将接食药用菌菌种接入冷却至室温的枇杷叶培养基中,避光、通风培养,培养温度按不同的菌种设定,范围在20-26℃,至菌丝封住瓶底即可;制茶:将发酵完毕的枇杷叶放在捻茶机上揉捻5-10分钟,将揉捻完毕的枇杷叶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按配方加入辅料混合均匀。
本发明主要以无公害的枇杷叶,经过洗净、切碎、微波烘干处理后,再将此枇杷叶含料水比1:1.1~1:1.5作为培养基。然后,将食药用菌菌种接入经过灭菌的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即可;最后,将培养后的所有物质,再次揉捻后烘干处理,然后以此为主要原料,进行复合配方,粉碎、包装得到含有食药用菌菌丝的枇杷叶保健茶饮品。即由原料处理→发酵制作→揉捻、烘干→配方配制→成品处理的流程组成。本发明在制作过程中还特别将发酵完毕的枇杷叶放在捻茶机上揉捻,这是因为接种发酵后的枇杷叶呈现有许多白色的菌丝,在人们还不习惯时会误解为发霉而影响使用,揉捻后白色菌丝不显现,还使菌丝与枇杷叶充分均匀混合,得到更加美观的发酵枇杷叶。
为了尽可能的保持枇杷叶的本身成分和风味,在配方中发酵枇杷叶达到84%-90%以上含量;适当添加其他有保健功效的辅料,既不影响发酵枇杷叶本身的风味、口感又可以提升枇杷叶发酵茶的保健功效。
具体实施方法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其主要成份是发酵的枇杷叶,按重量份数配制:发酵枇杷叶84-90份,其余辅料占10-16份。
发酵枇杷叶的制作过程为:选用新鲜的老枇杷叶,洗净,切成宽0.5-1.5cm的条状或1.5cm2左右的圆形、方形状,经过微波低温真空烘干处理,将烘干好的枇杷叶按料水比例为1:1.1~1:1.5混合后装入无色、透明的、符合国家环保级标准且耐高温、高压的容器中并封口,将装入容器的枇杷叶经120-125℃,压力为0.11Mpa,高温高压灭菌1h左右,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在经过消毒的超净工作台上,按照无菌操作方法,将接食药用菌菌种接入冷却至室温的枇杷叶培养基中,避光、通风培养,培养温度按不同的菌种设定,范围在20-26℃,至菌丝封住瓶底即可。接入的菌种为灵芝、松杉灵芝、蝙蝠蛾拟青霉、蝙蝠蛾被毛孢、蛹虫草、猴头菇等的食药用菌菌种中的一种。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制作发酵枇杷叶:选用新鲜的老枇杷叶,洗净,切成宽0.5-1.5cm的条状或1.5cm2左右的圆形、方形状,经过微波低温真空烘干处理,将烘干好的枇杷叶按料水比例为1:1.1~1:1.5混合后装入无色、透明的、符合国家环保级标准且耐高温、高压的容器中并封口,将装入容器的枇杷叶经120-125℃,压力为0.11Mpa,高温高压灭菌1h左右,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在经过消毒的超净工作台上,按照无菌操作方法,将接食药用菌菌种接入冷却至室温的枇杷叶培养基中,避光、通风培养,培养温度按不同的菌种设定,范围在20-26℃,至菌丝封住瓶底即可;制茶:将发酵完毕的枇杷叶放在捻茶机上揉捻5-10分钟,将揉捻完毕的枇杷叶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
实施例1,按重量份数配制:发酵枇杷叶84-90份;灵芝发酵枇杷叶85-90份、白茅根1-4份、白菊1-4份、川贝母1-4份、薄荷1-4份,以上各物质可以灵活组成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此配方枇杷保健叶口感润滑顺口、清凉,有淡淡的枇杷叶香和特殊的菌香,对由于肺热造成的反复咳嗽有辅助治疗功效。
制作发酵枇杷叶:
1、选用无公害新鲜老枇杷叶,洗净,切成宽0.5-1cm宽的条状或1.5cm2左右的圆形、方形状;
2、烘干处理:枇杷叶要经过微波低温真空烘干处理,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参数是:压力为-0.09mpa、温度为44-47℃干燥。
3、将烘干好的枇杷叶按料水比例为1:1.1~1:1.5混合后装入无色、透明的、符合国家环保级标准且耐高温、高压的容器中并封口。
4、将装入容器的枇杷叶经120-125℃、压力为0.11Mpa,高温高压灭菌1h左右,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在经过消毒的超净工作台上,按照无菌操作方法,将接食药用菌菌种接入枇杷叶培养基中,避光、通风培养,培养温度按不同的菌种设定,范围在20-26℃,至菌丝封住瓶底即可。
接入的菌种为松杉灵芝菌株。
揉捻将发酵完毕的枇杷叶放在捻茶机上揉捻5-10分钟,使菌丝均匀分布和白色菌丝不显现,枇杷叶更美观。
将揉捻完毕的枇杷叶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参数是:压力为-0.09mpa、温度为44-47℃干燥。
9、按配方加入辅料混合均匀,制成成品,也可按配方组合后,做粉碎处理制成袋泡茶。
以松杉灵芝菌株发酵枇杷叶为例分析其成分变化如表1所示:
表1灵芝枇杷叶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变化(g/100g)
营养成分 发酵前 发酵后 增长率(%)
总多糖 2.52 3.06 21.27
总蛋白 7.59 11.29 48.75
总游离氨基酸 9.1 16.9 85.7
由表中数据可知经过灵芝菌株固体发酵后,枇杷叶养生茶中总多糖的含量增加,总蛋白的含量在发酵之后升高明显,总游离氨基酸大幅增加。灵芝菌丝多糖和灵芝蛋白在提高免疫、抑制肿瘤、抗衰老、保肝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总游离氨基酸的提高使得口感更美味润滑。
结果显示:将发酵前后的枇杷叶各取1g,用100℃沸水100ml冲泡1min,观察茶汤的色泽,并品尝其滋味。经发酵后的枇杷叶植物纤维被降解,其浸出物含量会大大提高,是枇杷叶与灵芝的有机结合。发酵后的枇杷叶如茶水冲泡后茶汤色泽更浓郁,表明有更多的固形物析出。
实施例2按重量份数配制为:蝙蝠蛾拟青霉发酵枇杷叶84-90份、生姜粉1-4份、淡竹叶1-4份、紫苏1-4份、甘草1-4份,以上各物质可灵活组成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此配方枇杷叶保健茶口感润滑顺口、甘甜、有淡淡的枇杷叶香和特殊的菌香,对由风寒引起的咳嗽有辅助治疗作用。
制作发酵枇杷叶:
1、选用无公害新鲜枇杷叶,洗净,切成宽1-1.5cm宽的条状或1.5cm2左右的圆形、方形状;
2、烘干处理:枇杷叶要经过微波低温真空烘干处理,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参数是:压力为-0.09mpa、温度为44-47℃干燥。
3、将烘干好的枇杷叶按料水比例为1:1.3混合后装入无色、透明的、符合国家环保级标准且耐高温、高压的容器中并封口。
4、将装入容器的枇杷叶经120-125℃、压力为0.11Mpa,高温高压灭菌1.5h左右,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在经过消毒的超净工作台上,按照无菌操作方法,将接食药用菌菌种接入枇杷叶培养基中,避光、通风培养,培养温度按不同的菌种设定,范围在20-26℃,至菌丝封住瓶底即可。
接入的菌种为蝙蝠蛾拟青霉菌株。
揉捻将发酵完毕的枇杷叶放在捻茶机上揉捻5-10分钟,使菌丝均匀分布和白色菌丝不显现,枇杷叶更美观。
将揉捻完毕的枇杷叶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参数是:压力为-0.09mpa、温度为44-47℃干燥。
9、按配方加入辅料混合均匀,制成成品,也可按配方组合后,做粉碎处理制成袋泡茶。
以蝙蝠蛾拟青霉菌株发酵枇杷叶为例分析其成分变化如表2所示:
表2蝙蝠蛾拟青霉枇杷叶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变化(g/100g)
营养成分 发酵前 发酵后 增长率(%)
总多糖 2.52 2.98 18.25
总蛋白 7.59 11.09 47.29
总游离氨基酸 9.1 15.2 73.62.7
实施例3,按重量份数配制为:猴头菇发酵枇杷叶84-90份、桑叶1-4份、百合1-4份、北沙参1-4份、薄荷1-4份,以上各物质可灵活组成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此配方枇杷保健叶口感润滑顺口、清凉,有淡淡的枇杷叶香和特殊的菌香,对于秋燥咳嗽和长期抽烟的人群有保健和辅助治疗功效。
制作发酵枇杷叶:
1、选用无公害新鲜老枇杷叶,洗净,切成宽0.5-1cm宽的条状或1.5cm2左右的圆形、方形状;
2、烘干处理:枇杷叶要经过微波低温真空烘干处理,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参数是:压力为-0.09mpa、温度为44-47℃干燥。
3、将烘干好的枇杷叶按料水比例为1:1.1混合后装入无色、透明的、符合国家环保级标准且耐高温、高压的容器中并封口。
4、将装入容器的枇杷叶经120-125℃、压力为0.11Mpa,高温高压灭菌1h左右,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在经过消毒的超净工作台上,按照无菌操作方法,将接食药用菌菌种接入枇杷叶培养基中,避光、通风培养,培养温度按不同的菌种设定,范围在20-26℃,至菌丝封住瓶底即可。
接入的菌种为灵芝、松杉灵芝、蝙蝠蛾拟青霉、蝙蝠蛾被毛孢、蛹虫草、猴头菌等的食药用菌菌种中的一种。
揉捻将发酵完毕的枇杷叶放在捻茶机上揉捻5-10分钟,使菌丝均匀分布和白色菌丝不显现,枇杷叶更美观。
将揉捻完毕的枇杷叶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参数是:压力为-0.09mpa、温度为44-47℃干燥。
9、按配方加入辅料混合均匀,制成成品,也可按配方组合后,做粉碎处理制成袋泡茶。
枇杷叶保健茶是枇杷叶是食药用菌的有机结合,添加辅料后增强了功效,既能提高免疫力,又能辅助润肺、止咳,更是适合长期抽烟人群和生活在空气质量欠佳环境的的人群。
以猴头菇菌株发酵枇杷叶为例分析其成分变化如表3所示:
表3猴头菇枇杷叶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变化(g/100g)
营养成分 发酵前 发酵后 增长率(%)
总多糖 2.52 3.28 30.15
总蛋白 7.59 11.51 51.64
总游离氨基酸 9.1 14.7 61.53
以上三种实例配方所附列表中的成分变化是数据,只反应本产品检测数据。发酵前后的成分变化还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枇杷叶品种、终止发酵的时间、发酵菌株的品种等等。
以上配方所述,仅为本发明饮品口感、色泽效果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其特征是,按重量份数配制为:发酵枇杷叶84-90份,其余辅料占10-1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枇杷叶保健茶,其特征是,按重量份数配制为:发酵枇杷叶85-90份、白茅根1-4份、白菊1-4份、川贝母1-4份、薄荷1-4份,以上各物质可以灵活组成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枇杷叶保健茶,其特征是,按重量份数配制为:发酵枇杷叶84-90份、生姜粉1-4份、淡竹叶1-4份、紫苏1-4份、甘草1-4份,以上各物质可灵活组成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枇杷叶保健茶,其特征是,按重量份数配制为:发酵枇杷叶84-90份、桑叶1-4份、百合1-4份、北沙参1-4份、薄荷1-4份,以上各物质可灵活组成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枇杷叶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枇杷叶的制作过程为:选用新鲜的老枇杷叶,洗净,切成宽0.5-1.5cm的条状或1.5cm2左右的圆形或方形,经过微波低温真空烘干处理,将烘干好的枇杷叶按料水比例为1:1.1~1:1.5混合后装入无色、透明的、符合国家环保级标准且耐高温、高压的容器中并封口,将装入容器的枇杷叶经120-125℃,压力为0.11Mpa,高温高压灭菌1-1.5h,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在经过消毒的超净工作台上,按照无菌操作方法,将接食药用菌菌种接入冷却至室温的枇杷叶培养基中,避光、通风培养,培养温度按不同的菌种设定,范围在20-26℃,至菌丝封住瓶底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枇杷叶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接入的菌种为灵芝、松杉灵芝、蝙蝠蛾拟青霉、蝙蝠蛾被毛孢、蛹虫草、猴头菌等的食药用菌菌种中的一种。
7.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制作发酵枇杷叶:选用新鲜的老枇杷叶,洗净,切成宽0.5-1.5cm的条状或1.5cm2左右的圆形或方形,经过微波低温真空烘干处理,将烘干好的枇杷叶按料水比例为1:1.1~1:1.5混合后装入无色、透明的、符合国家环保级标准且耐高温、高压的容器中并封口,将装入容器的枇杷叶经120-125℃,压力为0.11Mpa,高温高压灭菌1-1.5h,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在经过消毒的超净工作台上,按照无菌操作方法,将接食药用菌菌种接入冷却至室温的枇杷叶培养基中,避光、通风培养,培养温度按不同的菌种设定,范围在20-26℃,至菌丝封住瓶底即可;制茶:将发酵完毕的枇杷叶放在捻茶机上揉捻5-10分钟,将揉捻完毕的枇杷叶采用微波低温真空干燥,按配方加入辅料混合均匀。
CN201510695046.4A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及其制作工艺 Pending CN1052114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5046.4A CN105211436A (zh)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及其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5046.4A CN105211436A (zh)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及其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1436A true CN105211436A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8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95046.4A Pending CN105211436A (zh)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及其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143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5890A (zh) * 2016-07-23 2016-10-26 漳州市德润康实业有限公司 枇杷叶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枇杷叶茶
CN108419970A (zh) * 2018-01-29 2018-08-21 滁州学院 一种滁菊蝉花虫草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68520A (zh) * 2022-11-02 2023-01-06 黄山市张立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枇杷茶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9490A (zh) * 2002-07-18 2006-12-2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猴头菌发酵茶的生产工艺
CN101011091A (zh) * 2006-02-02 2007-08-08 日本国长崎县政府 发酵茶叶、发酵茶叶提取物、用于抑制血糖值上升的组合物以及饮食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9490A (zh) * 2002-07-18 2006-12-2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猴头菌发酵茶的生产工艺
CN101011091A (zh) * 2006-02-02 2007-08-08 日本国长崎县政府 发酵茶叶、发酵茶叶提取物、用于抑制血糖值上升的组合物以及饮食品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5890A (zh) * 2016-07-23 2016-10-26 漳州市德润康实业有限公司 枇杷叶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枇杷叶茶
CN108419970A (zh) * 2018-01-29 2018-08-21 滁州学院 一种滁菊蝉花虫草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68520A (zh) * 2022-11-02 2023-01-06 黄山市张立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枇杷茶制作方法
CN115568520B (zh) * 2022-11-02 2023-10-13 黄山市张立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枇杷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5511B (zh) 苦荞麦红曲发酵茶的制作方法
KR101177245B1 (ko) 발효 현미 미강을 함유하는 건강 보조 식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246961B (zh) 灵芝银杏功能性食品、制备方法及用途
KR101467837B1 (ko) 진세노사이드 Rg3를 증진하고 항산화 기능을 촉진하기 위한 발효 홍삼 농축액 제조 방법
KR101386879B1 (ko) 현미 및 모링가를 주재로 하여 복합유산균 발효에 의해 발효식품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복합유산균 발효식품
CN104784261A (zh) 肉苁蓉酵素及其制备工艺
CN107258999A (zh) 一种木耳菌发酵茶制作方法
CN104450413A (zh) 一种保健型黑米低醇饮料的制作方法
CN106213444A (zh) 一种酱油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53738A (zh) 一种茶制肉苁蓉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70855A (zh) 一种雨生红球藻即食燕窝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1436A (zh) 一种枇杷叶保健茶的配方及其制作工艺
CN104000192A (zh) 一种缓解压力及调节肠胃的功能食品及其二步发酵制备方法
CN106360683A (zh) 一种铁皮石斛香蕉复合益生菌发酵产品及其方法
CN108740891A (zh) 一种鲊辣椒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66140A (zh) 一种猴头菇复合胶囊的加工方法
CN105367316A (zh) 一种灵芝培养基
CN105146402A (zh) 紫甘薯酵素粉的制备方法
CN102246960A (zh) 虫草银杏功能性食品、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6134765A (zh) 一种灵芝甜茶虫草菌丝体
CN106336992A (zh) 一种美容瘦身紫薯酒
CN102613367B (zh) 一种松茸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0670A (zh) 一种用于美容养颜的大豆活性乳酸菌发酵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0790A (zh) 一种酱豆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19125A (zh) 一种具有祛湿、减肥功能的虫草菌丝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