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0240B - 接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0240B
CN105210240B CN201480025495.1A CN201480025495A CN105210240B CN 105210240 B CN105210240 B CN 105210240B CN 201480025495 A CN201480025495 A CN 201480025495A CN 105210240 B CN105210240 B CN 105210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terminal
cap
perisporium
join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54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0240A (zh
Inventor
浜田启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10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0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0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0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27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with evacuation of penetrat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H01R13/501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comprising an integral hinge or a frangible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1/00One pole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多个电线电气连接的接头连接器。帽(20)经由可挠曲连结片(30)一体地连结在壳体(10),在壳体的周壁(11)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与帽的周壁前端(21P)接近对置的环状唇(12)。端子收容室(15)从壳体的前端贯通到后端,在帽上设置有浸入到壳体内部的水的放出孔(23)。

Description

接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多个电线电气连接的接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多个电线的接头连接器被利用在从车辆等的电线线束的1个干线路获得多个分支路的情况。以往,作为这种接头连接器,具有以下的接头连接器。即,已知如下的接头连接器:将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端子的汇流条从后方朝向前方地插入到壳体中,将对方侧连接端子从壳体的前方连接在突出到壳体内的各端子,从而将与对方侧连接端子相连的任意的电线经由汇流条连接(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日本特开平8-175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不过,一般,在四轮车辆中,在有可能被淋水的浴水区域不使用未被实施防水处理的非防水连接器。但是,在二轮车辆中,在设计思想中存在以下的想法:即使非防水连接器被淋水而频繁地发生端子腐蚀,只要长久地保持作为连接器的功能即可。因此,有时在浴水区域使用非防水连接器。但是,尽管即使被淋水也没关系,可是不希望成为水积存在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的状态,有想要确保最低限度的防水性的期望。对于所述的专利文献1的非防水构造的接头连接器,也有同样的期望。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头连接器,能够防止水向端子的触点部浸入,减少触点部的腐蚀,减轻接触不良风险。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接头连接器以下述(1)~(6)为特征。
(1)一种接头连接器,包括:
接头端子金属件,其具有位于后端的基部、和从该基部向前方延伸的多个端子部;及
树脂制的壳体,其具有端子收容室、收容凹部、和对方侧连接端子的插入用开口,所述端子收容室设置在周壁的内侧,所述收容凹部设置在后端部,并将从后方朝向前方插入的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的基部收容,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的插入用开口设置在前端面,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与突出到所述端子收容室内的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的端子部导通连接,其中,
所述接头连接器还包括:
树脂制的帽,其通过拆装自如地嵌合在所述壳体的周壁的后端外周,从而将所述收容凹部的后表面开口封闭;及
树脂制的可挠曲连结片,其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帽连结为一体,
在所述壳体上,在该壳体的周壁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环状唇,在所述帽嵌合在所述壳体的周壁的后端外周时,所述环状唇与所述帽的周壁前端接近对置。
(2)上述(1)的构成的接头连接器,
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端子收容室从所述壳体的前端到后端贯通地设置,
在所述帽上设置有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的水的放出孔。
(3)上述(2)的构成的接头连接器,
在所述壳体中,在各端子收容室的内部设置有挠性的卡止矛,在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从前方插入到所述壳体的各端子收容室的内部并与突出到各端子收容室内的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的各端子部连接时,所述卡止矛将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卡止。
(4)上述(1)~(3)的任一个构成的接头连接器,
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环状唇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凹部,在所述帽嵌合在所述壳体的周壁的后端外周时,所述帽的周壁前端插入到所述凹部。
(5)在上述(4)的构成的接头连接器中,
所述壳体的周壁及所述帽的周壁被形成为将一对对置壁的周向的宽度设定得较宽、并将另一对对置壁的周向的宽度设定得较窄的扁平四边形筒状,
在将宽度被设定得较宽的一对对置壁作为上下的对置壁、并将宽度被设定得较窄的另一对对置壁作为左右的对置壁的情况下,
被形成为长条板状的所述可挠曲连结片的基端、与在构成所述壳体的周壁的上下的对置壁之中的作为一个壁的上壁的外周形成的所述环状唇的突出端连结,被形成为长条板状的所述可挠曲连结片的末端、与构成所述帽的周壁的上下的对置壁之中的作为一个壁的上壁的后端侧连结,
在突出设置在构成所述壳体的周壁的上壁的外周的所述环状唇的根基部分,设置有供所述帽的周壁前端插入的所述凹部。
(6)在上述(5)的构成的接头连接器中,
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的基部的左右侧缘被压入到所述壳体的收容凹部的左右内壁。
根据上述(1)的构成的接头连接器,通过将帽嵌合在壳体的后端部,从而能够使水、尘埃等不会浸入到壳体内部。其结果是,能够保护壳体内部。因此,能够防止水向接头端子金属件的端子部与对方侧连接端子的接触导通部(以下,称为“触点部”)浸入,避免触点部的腐蚀,能够减轻触点部的接触不良风险。另外,在嵌合有帽的状态下,突出设置在壳体的周壁的外周面的环状唇与帽的周壁前端接近对置,因此,环状唇起到凸缘的作用。由此,在水淋到壳体的外周时,能够将水排斥在外侧,能够防止水、尘埃等从帽与壳体的间隙浸入到壳体内部。另外,环状唇也起到被施加外力时的帽的防脱的作用。另外,通过将帽嵌合到壳体,从而能够实现接头端子金属件的绝缘确保和防脱。另外,帽经由可挠曲连结片而与壳体一体化,因此,容易操作,也不担心丢失。
根据上述(2)的构成的接头连接器,即使在水浸入到壳体内的情况下,水也从帽的放出孔流出。因此,水不会积存在壳体内部,能够实现触点部的腐蚀的减轻。另外,端子收容室从壳体的前端到后端贯通地设置,因此,即使在淋水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使水的流出。即,即使从成本方面等考虑而在壳体的前部不设置防水构造,通过很好地使水的流出,也能够减轻触点部的腐蚀的风险。另外,另一方面,利用嵌合在壳体的后端的帽,能够防止水从壳体的后端浸入。因此,即使不对壳体的前部、后部进行完全防水,也能够尽可能保护触点部而使其不受水的浸入的影响,能够使接头连接器经受长期的使用。因此,能够提供适合于应用于基于如下的想法设计的二轮车的接头连接器:即使频繁地发生淋水所导致的端子腐蚀,只要长久地保持作为连接器的功能即可。
根据上述(3)的构成的接头连接器,在各端子收容室的内部设置有将对方侧连接端子卡止的卡止矛,因此,能够不使用与所述壳体嵌合的连接器壳体,而直接使用接头连接器将对方侧连接端子相互电气连接。这样,因为在不使用收容对方侧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壳体的情况下,难以将供对方侧连接端子插入的壳体的前侧做成为防水构造,所以,通常不做成为防水构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淋水环境下使用时,水有可能从壳体的前侧(对方侧连接端子的插入用开口)浸入。但是,即使在水浸入到壳体的内部的情况下,水也从设置于帽的放出孔流出,因此,水不会积存在壳体内部,能够减轻触点部的腐蚀风险。
根据上述(4)的构成的接头连接器,通过将帽的周壁前端插入到形成在环状唇的根基部分的凹部,从而能够使水的浸入路径迂回。即,能够确保较长的浸入路径,因此,能够使水滞留于浸入路径并使水的浸入延迟。
根据上述(5)的构成的接头连接器,在从壳体及帽的上壁侧淋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向壳体内浸入。即,长条板状的可挠曲连结片将帽与壳体的上壁间的间隙覆盖,而且,帽的周壁前端插入到形成在上壁的外周的环状唇的根基部分的凹部,从而使帽与壳体之间的水的浸入路径迂回。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向壳体内浸入。
根据上述(6)的构成的接头连接器,将接头端子金属件压入到壳体的后部,因此,能够与帽一起实现接头端子金属件的防脱。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尽可能防止水向壳体内部浸入,由此,能够减少触点部的腐蚀,能够减轻接触不良风险。
以上,简要地说明了本发明。进一步,通过参照附图通读以下说明的用于实施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从而本发明的细节将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图,图1(a)是示出正要将接头端子金属件插入到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示出之后正要在壳体的后端嵌合帽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a)及图2(b)是示出在壳体的后端嵌合有帽的状态的图,图2(a)是从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b)是从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a)及图3(b)中,图3(a)是图2的状态的平剖视图,图3(b)是图3(a)的IIIb部的放大图。
图4(a)及图4(b)中,图4(a)是图2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4(b)是图4(a)的IV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接头连接器
10 壳体
11 周壁
11A 上壁
12 环状唇
13 凹部
14 收容凹部
15 端子收容室
16 插入用开口
17 卡止矛
20 帽
21 周壁
21A 上壁
21P 周壁前端
23 放出孔
30 可挠曲连结片
31 基端
32 末端
50 接头端子金属件
51 基部
52 触片端子(端子部)
W 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a)及图1(b)是实施方式的接头连接器的构成图,图1(a)是示出正要将接头端子金属件插入到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示出之后正要在壳体的后端嵌合帽的状态的体图,图2(a)及图2(b)是示出在壳体的后端嵌合有帽的状态的图,图2(a)是从后观察的立体图,图2(b)是从前观察的立体图,图3(a)是图2的状态的平剖视图,图3(b)是图3(a)的IIIb部的放大图,图4(a)是图2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4(b)是图4(a)的IVb部的放大图。
如图1(a)所示,该接头连接器1具有:壳体10;帽20,其经由可挠曲连结片30一体地连结于壳体10;及接头端子金属件50,其被收容在壳体10内。壳体10和可挠曲连结片30和帽20被形成为一体的树脂成形品。
接头端子金属件50由汇流条构成,该汇流条具有位于后端的基部51、及从基部51向前方互相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触片端子(端子部)52。在基部51的后端缘设置有凸部53,在基部51的左右侧缘设置有压入销(压入卡止突起)54。
如图1(a)~图4(b)所示,壳体10具有周壁11、及设置在该周壁11的内侧的端子收容室15。在壳体10的后端部设置有收容凹部14,该收容凹部14将从后方朝向前方插入的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基部51收容。在壳体10的前端面设置有对方侧连接端子(省略图示)的插入用开口16,该对方侧连接端子端子与突出到收容室15内的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触片端子52导通连接。
端子收容室15从壳体10的前端到后端贯通地设置,如图3(a)所示,由分隔壁118分隔为相邻的端子收容室。另外,如图4(a)所示,在各端子收容室15的内部设置有挠性的卡止矛17,该卡止矛17在对方侧连接端子被从前方插入到壳体10的各端子收容室15的内部时将该对方侧连接端子卡止。
如图1(a)、图1(b)及图2(a)、图2(b)所示,壳体10的周壁11被形成为将一对对置壁的周向的宽度设定得较宽、并将另一对对置壁的周向的宽度设定得较窄的扁平四边形筒状。此处,将宽度被设定得较宽的一对对置壁称为上壁11A及下壁11B,将宽度被设定得较窄的另一对对置壁称为左壁11C及右壁11D。多个端子收容室15在壳体10的左右方向排列为一列。
帽20拆装自如地嵌合在壳体10的周壁11的后端外周,从而封闭壳体10的后表面开口。帽20具有:周壁21,其比壳体10的周壁11大一圈;及底壁22,其封闭周壁21的后端。
帽20的周壁21与壳体10的周壁11同样被形成为扁平四边形筒状。对于帽20,规定图2(a)及图2(b)所示的将该帽20嵌合于壳体10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即,将宽度被设定得较宽的一对对置壁称为上壁21A及下壁21B,将宽度被设定得较窄的另一对对置壁称为左壁21C及右壁21D。
如图1(a)至图2(b)所示,在壳体10的周壁11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环状唇12,在帽20被嵌合在壳体10的周壁11的后端外周时,该环状唇12与帽20的周壁前端21P接近对置。此外,环状唇12的突出高度被设定为与帽20的周壁2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相同程度。
将帽20连结于壳体10的可挠曲连结片30被形成为具有与壳体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尺寸的宽度的薄壁长条板状。可挠曲连结片30的基端31连结于在壳体10的周壁11中的上壁11A的外周形成的环状唇12的突出端,末端32连结于构成帽20的周壁21的上壁21A的后端与底壁22的会合部。
另外,在突出设置于壳体10的上壁11A的环状唇12的根基部分,在比收容凹部14靠上方的位置穿设有凹部13,在帽20被嵌合在壳体10的周壁11的后端外周时,该凹部13被帽20的周壁前端21P插入。
另外,在帽20的下壁21B设置有浸入到壳体10的内部的水的放出孔23。
在组装该接头连接器1的情况下,如图1(a)、图1(b)所示,将接头端子金属件50从壳体10的后方朝向前方插入到壳体10的内部。此时,如图3(b)所示,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基部51的左右侧缘的压入销54压入到壳体10的收容凹部14的左右内壁。于是,如图3(a)及图4(a)所示,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基部51被收容凹部14收容,触片端子52成为突出到端子收容室15内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图2(a)、图2(b)所示,将帽20嵌合到壳体10的周壁11的后端。于是,如图3(a)所示,帽20的底壁22碰到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后端缘的凸部53。另外,帽20的周壁前端21P与环状唇12接近对置。另外,如图4(b)所示,帽20的周壁前端21P插入到形成在环状唇12的根基部分的凹部13。
在使用这样组装的接头连接器的情况下,将安装在应当相互连接的电线的末端的对方侧连接端子从壳体10的前方的插入用开口16插入到各端子收容室15。于是,对方侧连接端子与突出到各端子收容室15内的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各触片端子52连接。在该状态下,对方侧连接端子被卡止矛17卡止,对方侧连接端子相互电气连接。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接头连接器1,通过将帽20嵌合到壳体10的后端部,从而能够使水、尘埃等不会浸入到壳体10内部。其结果是,能够保护壳体10内部。因此,能够防止水向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触片端子52与对方侧连接端子的接触导通部(以下,称为“触点部”)浸入,避免触点部的腐蚀,能够减轻触点部的接触不良风险。另外,通过将帽20嵌合到壳体10的后端,从而能够实现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绝缘确保和防脱。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头连接器1,如图2所示,在嵌合有帽20的状态下,在壳体10的周壁11的外周面突出设置的环状唇12与帽20的周壁前端21P接近对置,因此,环状唇12起到凸缘的作用。利用该构成,在水W淋到壳体10的外周时能够将水排斥在外侧,能够防止水、尘埃等从帽20与壳体10的间隙浸入到壳体10内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头连接器1,如图2所示,在从壳体10及帽20的上壁11A、21A侧淋水W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向壳体10内浸入。即,长条板状的可挠曲连结片30将帽20与壳体10的上壁11A、21A间的间隙覆盖。除此之外,如图4(b)所示,帽20的周壁前端21P插入于形成在上壁11A的外周的环状唇12的根基部分的凹部13。因此,使帽20与壳体10之间的水的浸入路径迂回,因此,确保较长的浸入路径,能够延迟水的浸入。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向壳体10内浸入。另外,环状唇12也起到被施加外力时的帽20的防脱的作用。
另外,即使在水浸入到壳体10内的情况下,水也会从帽20的放出孔23流出,水不会积存在壳体10内部,能够实现触点部的腐蚀的减轻。
并且,端子收容室15从壳体10的前端到后端贯通地设置,因此,即使在淋水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使水的流出。即,即使从成本方面等考虑而在壳体10的前部不设置防水构造,通过很好地使水的流出,从而能够减轻触点部的腐蚀的风险。另外,另一方面,利用嵌合在壳体10的后端的帽20,能够防止水从壳体10的后端浸入。因此,即使不对壳体10的前部、后部进行完全防水,也能够尽可能保护触点部使其不受水的浸入的影响,能够使其经受长期的使用。因此,能够提供适合于应用于二轮车(该二轮车是基于以下的想法设计的:即使频繁地发生触水所导致的端子腐蚀,只要长久地保持连接器的功能即可)的接头连接器。
另外,在各端子收容室15的内部设置有将对方侧连接端子卡止的卡止矛17。因此,能够不使用与壳体10嵌合的连接器壳体,而直接使用接头连接器1将对方侧连接端子电气连接。这样,因为在不使用连接器壳体的情况下,难以将供对方侧连接端子插入的壳体10的前侧做成为防水构造,所以,通常不做成为防水构造。在此情况下,当在淋水环境下使用时,水有可能从壳体10的前侧(对方侧连接端子的插入用开口16)浸入。但是,即使水浸入到壳体10的内部的情况下,水也从设置于帽20的放出孔23流出。因此,能够使水不积存在壳体10内部,能够减轻触点部的腐蚀风险。
另外,将接头端子金属件50压入到壳体10的后部,因此,能够与帽20一起实现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防脱。另外,帽20经由可挠曲连结片30而与壳体10一体化,因此,容易操作,也不担心丢失。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进行变形、改良等。除此之外,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部位等如果能够达成本发明就是任意的,没有限定。
此处,将所述的本发明的接头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分别简要地总结并列记为以下[1]~[6]。
[1]一种接头连接器,包括:
接头端子金属件(50),其具有位于后端的基部(51)、和从该基部(51)向前方延伸的多个端子部(触片端子52);及
树脂制的壳体(10),其具有端子收容室(15)、收容凹部(14)、和对方侧连接端子的插入用开口(16),所述端子收容室(15)设置在周壁(11)的内侧,所述收容凹部(14)设置在后端部,并收容从后方朝向前方插入的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基部(51),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的插入用开口(16)设置在前端面,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与突出到所述端子收容室(15)内的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端子部(触片端子52)导通连接,其中,
所述接头连接器还包括:
树脂制的帽(20),其通过拆装自如地嵌合在所述壳体(10)的周壁(11)的后端外周,从而将所述收容凹部(14)的后表面开口封闭;及
树脂制的可挠曲连结片(30),其将所述壳体(10)和所述帽(20)连结为一体,
在所述壳体(10)上,在该壳体(10)的周壁(11)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环状唇(12),在所述帽(20)嵌合在所述壳体(10)的周壁(11)的后端外周时,所述环状唇(12)与所述帽(20)的周壁前端接近对置。
[2][1]记载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10)中,所述端子收容室(15)从所述壳体(10)的前端到后端贯通地设置,
在所述帽(20)上,设置有浸入到所述壳体(10)内部的水的放出孔(23)。
[3][2]记载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10)中,在各端子收容室(15)的内部设置有挠性的卡止矛(17),在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从前方插入到所述壳体(10)的各端子收容室(15)的内部并与突出到各端子收容室(15)内的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各端子部(52)连接时,所述卡止矛(17)将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卡止。
[4][1]~[3]的任一项记载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10)上,在所述环状唇(1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凹部(13),在所述帽(20)嵌合在所述壳体(10)的周壁(11)的后端外周时,所述帽(20)的周壁前端插入到所述凹部(13)。
[5][4]记载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10)的周壁(11)及所述帽(20)的周壁被形成为将一对对置壁的周向的宽度设定得较宽、并将另一对对置壁的周向的宽度设定得较窄的扁平四边形筒状,
在将宽度被设定得较宽的一对对置壁作为上下的对置壁、并将宽度被设定得较窄的另一对对置壁作为左右的对置壁的情况下,
被形成为长条板状的所述可挠曲连结片(30)的基端、与在构成所述壳体(10)的周壁(11)的上下的对置壁之中的作为一个壁的上壁的外周形成的所述环状唇(12)的突出端连结,被形成为长条板状的所述可挠曲连结片(30)的末端、与构成所述帽(20)的周壁的上下的对置壁之中的作为一个壁的上壁的后端侧连结,
在突出设置在构成所述壳体(10)的周壁(11)的上壁的外周的所述环状唇(12)的根基部分,设置有供所述帽(20)的周壁前端插入的所述凹部(13)。
[6][5]记载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50)的基部(51)的左右侧缘被压入到所述壳体(10)的收容凹部(14)的左右内壁。
详细地或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来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修改。
本申请基于2013年5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3-111930),将其内容作为参照援引于此。
工业上的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尽可能防止水向壳体内部浸入,由此,减少触点部的腐蚀,减轻接触不良风险。获得该效果的本发明对于用于将多个电线电气连接的接头连接器是有用的。

Claims (4)

1.一种接头连接器,包括:
接头端子金属件,其具有位于后端的基部、和从该基部向前方延伸的多个端子部;及
树脂制的壳体,其具有端子收容室、收容凹部、和对方侧连接端子的插入用开口,所述端子收容室设置在周壁的内侧,所述收容凹部设置在后端部,并将从后方朝向前方插入的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的基部收容,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的插入用开口设置在前端面,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与突出到所述端子收容室内的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的端子部导通连接,其中,
所述接头连接器还包括:
树脂制的帽,其通过拆装自如地嵌合在所述壳体的周壁的后端外周,从而将所述收容凹部的后表面开口封闭;及
树脂制的可挠曲连结片,其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帽连结为一体,
所述可挠曲连结片被形成为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尺寸的宽度的薄壁长条板状,将所述帽与所述壳体的上壁间的间隙覆盖,
在所述壳体上,在该壳体的周壁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环状唇,在所述帽嵌合在所述壳体的周壁的后端外周时,所述环状唇与所述帽的周壁前端接近对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连接器,
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端子收容室从所述壳体的前端到后端贯通地设置,
在所述帽上设置有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的水的放出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连接器,
在所述壳体中,在各端子收容室的内部设置有挠性的卡止矛,在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从前方插入到所述壳体的各端子收容室的内部并与突出到各端子收容室内的所述接头端子金属件的各端子部连接时,所述卡止矛将所述对方侧连接端子卡止。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
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环状唇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凹部,在所述帽嵌合在所述壳体的周壁的后端外周时,所述帽的周壁前端插入到所述凹部。
CN201480025495.1A 2013-05-28 2014-05-26 接头连接器 Active CN105210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1930A JP6018975B2 (ja) 2013-05-28 2013-05-28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13-111930 2013-05-28
PCT/JP2014/063889 WO2014192706A1 (ja) 2013-05-28 2014-05-26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0240A CN105210240A (zh) 2015-12-30
CN105210240B true CN105210240B (zh) 2017-07-28

Family

ID=51988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5495.1A Active CN105210240B (zh) 2013-05-28 2014-05-26 接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18975B2 (zh)
CN (1) CN105210240B (zh)
WO (1) WO20141927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8892B2 (ja) * 2015-03-10 2019-02-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雄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6457919B2 (ja) 2015-11-20 2019-01-2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7086472B2 (ja) * 2018-06-25 2022-06-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保持構造、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621517B2 (en) 2018-12-27 2023-04-0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ing apparatus
JP7054457B2 (ja) * 2019-01-31 2022-04-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バスバー
JP7088110B2 (ja) * 2019-03-28 2022-06-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7088109B2 (ja) * 2019-03-28 2022-06-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7140034B2 (ja) * 2019-04-10 2022-09-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22024607A (ja) 2020-07-28 2022-02-09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部の嵌合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531A (ja) * 1994-07-04 1996-01-19 Yazaki Corp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6171140B1 (en) * 1998-01-29 2001-01-09 Ryosei Electro-Circuit Systems, Ltd. Joint connector
US6231350B1 (en) * 1997-03-25 2001-05-15 Mondragon Telecommunications, S.L. Perfected protection and cutting unit by flap cover, for connection and testing modules of telephone lines
US6851970B2 (en) * 2001-04-20 2005-02-08 Yazaki Corporation Joint connector
JP2013080670A (ja) * 2011-10-05 2013-05-0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9783U (zh) * 1988-12-28 1990-07-17
JP5251769B2 (ja) * 2009-07-22 2013-07-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82791B2 (ja) * 2011-10-05 2015-03-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531A (ja) * 1994-07-04 1996-01-19 Yazaki Corp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6231350B1 (en) * 1997-03-25 2001-05-15 Mondragon Telecommunications, S.L. Perfected protection and cutting unit by flap cover, for connection and testing modules of telephone lines
US6171140B1 (en) * 1998-01-29 2001-01-09 Ryosei Electro-Circuit Systems, Ltd. Joint connector
US6851970B2 (en) * 2001-04-20 2005-02-08 Yazaki Corporation Joint connector
JP2013080670A (ja) * 2011-10-05 2013-05-0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92706A1 (ja) 2014-12-04
CN105210240A (zh) 2015-12-30
JP2014232584A (ja) 2014-12-11
JP6018975B2 (ja)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10240B (zh) 接头连接器
US8187042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that can be designed to be short in overall length
KR101463132B1 (ko) 플랫 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5909345B2 (ja) コネクタ端子
JP5800567B2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保持構造
US9509076B2 (en) Connector with front backlash preventing portions and rear backlash preventing portion that are offset circumferent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front backlash preventing portions
US20140295708A1 (en) Connector
JP6069025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3368009B (zh) 连接器
US8992244B2 (en) Terminal fitting
US20130133946A1 (en) Terminal fitting
KR20130023148A (ko) 고무 플러그 및 방수 커넥터
US9711915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with a backlash preventing rib
CN107895868B (zh) 屏蔽连接器
US20160156124A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JP5814711B2 (ja) 接続構造体
WO2015008609A1 (ja) コネクタ
JP2019040687A (ja) ゴム栓及び防水コネクタ
JP6183667B2 (ja) コネクタ
JP2015079570A (ja) 端子金具及び防水コネクタ
KR200449502Y1 (ko) 방수시일
CN105390881B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JP6016999B2 (ja) 接続構造体
JP2017004850A (ja) コネクタ
JP2008236847A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