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4309A - 一种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4309A
CN105204309A CN201410243291.7A CN201410243291A CN105204309A CN 105204309 A CN105204309 A CN 105204309A CN 201410243291 A CN201410243291 A CN 201410243291A CN 105204309 A CN105204309 A CN 105204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force
push pedal
handle box
control gear
pressing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32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4309B (zh
Inventor
刘金莲
李永红
杨妙玲
罗来
曹建新
梁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432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4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4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4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4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4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第一壳体、驱动力接收单元和控制机构,所述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头,控制机构中包括施力元件施力元件通过获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施力元件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使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头在可实现轴向伸缩的情况下,使驱动力接收头无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余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即可使驱动力接收头轴向实现伸缩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旋转力驱动单元。所述处理盒包括用于承载图像载体的感光元件,以及设置在感光元件一端的驱动力接收单元,其驱动力接收单元上设置有驱动力接收头。所述的驱动力接收头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相互啮合后进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驱动力接收单元,最后驱动感光元件使其旋转。
中国专利CN201010585490.8中公开了一种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可沿感光元件的轴向方向上进行伸缩的伸缩机构,以及利用外部作用力施加在按压杆后使伸缩机构进行伸缩的控制机构。所述的伸缩机构设置与感光元件一端的驱动力接收单元相连,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外部作用力控制驱动力接收单元,使驱动力接收单元的驱动力接收头可沿感光元件的轴向方向进行伸缩,实现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进行啮合或分离。根据公开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处理盒的需要借助外力推力的情况下才可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单元相互啮合。其技术方案的特点是:位于处理盒后部的按压杆(控制机构)接收来至机器(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的推力,迫使按压杆推动或转动位于感光元件一端的驱动力接收单元(伸缩机构),使驱动力接收头沿感光元件的轴向方向向外伸出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啮合驱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驱动力接收头向外伸出后与驱动单元啮合时的行程需一直由按压杆的推动或转动所维持,而按压杆的推动或转动则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内部结构与处理盒的按压杆之间的压迫力所维持,倘若因门盖或内部结构的受损或与按压杆之间的压迫力不足以有效地迫推或转动驱动力接收头使其向外伸出至预设的最小啮合行程,那么驱动力接收头将难以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驱动,最终处理盒将无法参与显影工作。
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案,使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头在可实现轴向伸缩的情况下,使驱动力接收头无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他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使驱动力接收头轴向实现伸缩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在使用过程中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余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来抵接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壳体、驱动力接收单元和控制机构,所述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头,所述控制机构控制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单元使驱动力接收单元的驱动力接收头进行轴向伸缩以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啮合驱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中包括施力元件所述施力元件通过获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所述施力元件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外部作用力在未有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外伸出以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啮合。
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推动或拉动按压杆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或沿轴向向外伸出,所述控制机构的施力元件为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将获得的外部作用力传递至所述按压杆,所述控制机构的弹性件使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按压杆回复至预设位置。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驱动杆和牵引元件,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板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推板的驱动,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牵引元件一端连接,所述牵引元件与所述按压杆连接。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带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推板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二齿轮啮合的齿条。
所述第一推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倾斜凸起,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推板的倾斜凸起抵接的第一斜面。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辅助施力元件,所述辅助施力元件为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一齿轮啮合的齿条。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辅助施力元件,所述辅助施力元件为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倾斜凸起,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推板的倾斜凸起抵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接近处理盒的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处设置一凹部,所述第二推板设置在凹部处。
所述第一推板的一端还设置有一悬臂,所述悬臂通过接收上述的外部作用力与按压杆配合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实现向内缩进或实现向外伸出的动作,所述悬臂与按压杆是独立分开的或是一体注塑成型的。
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推动或拉动按压杆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或沿轴向向外伸出,所述施力元件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壳体上。
所述驱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动作套,所述控制机构通过使动作套旋转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或沿轴向向外伸出,所述施力元件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壳体上。
所述施力元件在进行旋转时,其施力元件的旋转轴与显影元件的心轴或感光元件的心轴大致平行。
所述施力元件为摆动元件,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连接杆和摆动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摆动元件连接配合,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杆的端部连接配合,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按压杆的端部连接配合。
所述施力元件为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设有悬臂,所述活动支架通过悬臂可摆动地与第一壳体配合,所述活动支架的悬臂还设有一力臂,所述动作套还设有一悬臂,所述活动支架的力臂与所述动作套的悬臂配合。
所述第一壳体的末端还设置有一凹部,所述凹部可收纳所述活动支架。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控制机构中包括施力元件施力元件通过获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施力元件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使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头在可实现轴向伸缩的情况下,使驱动力接收头无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余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即可使驱动力接收头轴向实现伸缩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驱动力接收头与驱动单元形成结构干涉或相互碰撞。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在使用过程中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余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来抵接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处理盒的组成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处理盒的组成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处理盒的感光元件与驱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驱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驱动力接收单元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按压杆使动作套旋转的动作示意图;
图6a是按压杆使驱动力接收单元向外伸出的动作示意图;
图6b是按压杆使驱动力接收单元向内缩进的动作示意图;
图7、8是本实施例一中控制机构在处理盒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10是本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2是本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施例一中的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施例一中的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施例一中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17、18是本实施例一中的控制机构的结构与动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施例一中的控制机构在处理盒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20是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二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施例二中的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施例二中的控制机构的结构与动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施例三中的控制机构在处理盒中的示意图;
图25a、25b、26a、26b是本实施例三中的控制机构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27是本实施例四中的控制机构在处理盒中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施例四中的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施例四中的辅助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施例四中的控制机构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31是本实施例五中的控制机构在处理盒中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施例五中的控制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3、34是本实施例五中的控制机构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35是本实施例六中的控制机构在处理盒中的示意图;
图36是本实施例六中的第一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实施例六中的控制机构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轴向为与感光元件的轴线基本同轴或平行的方向。
本发明中,处理盒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安装方向为与轴向方向基本保持垂直。
本发明中,处理盒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的拆卸方向为于安装方向相反。
(处理盒)
如图1至2所示,为电子成像装置(未出示)中的处理盒C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包括壳体(第二壳体100和第一壳体200)以及壳体(轴向)两端的第一挡板150a和第二挡板150b,在第二壳体100内收容有充电元件10、清洁元件20、感光元件50等,在第一壳体200内收容有显影元件40、控粉元件30与显影剂等。
位于感光元件50的轴向一端设置有驱动力接收头55,驱动力接收头55通过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单元800啮合,接收来至驱动单元800的旋转驱动力并驱动感光元件50转动,最终使处理盒参与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工作。
在本发明中,处理盒C感光元件50的工作方向为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驱动力接收单元一)
如图3至图6b所示,为设置在感光元件50轴向一端的驱动力接收单元50a,驱动力接收单元50a包括动作套51、定位套52、驱动力接收头55、弹簧56、齿轮套57、定位扣58。动作套51的圆周表面设置有配合孔51a、其内部有内凹的倾斜面51b;定位套5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凸的倾斜面52b、固定部52a以及窄口52c;驱动力接收头55设置有限位面55b、动力接收口55a、力传递柱55c以及限位凹槽55d;齿轮套57表面设置有齿轮、内部设置有力接收面57a;上述的驱动力接收单元50a内的各组件的配合关系是:驱动力接收头55安装至齿轮套57,其限位凹槽55d穿过齿轮套57被定位扣58固定。弹簧56设置在驱动力接收头55和齿轮套57之间以施加弹力于驱动力接收头55,且通过定位扣58对驱动力接收头55的限位凹槽58的固定,使驱动力接收头55在齿轮套57中具有一定的轴向弹性行程量。定位套52穿过驱动力接收头55的动力接收口55a至限位面55b,其定位套52的窄口52c需小于限位面55b。动作套51安装至定位套52,其动作套51的内凹倾斜面51b与定位套52的外凸倾斜面52b配合。
此外,为实施对驱动力接收单元50a的整体控制,以实现驱动力接收头55具有沿感光元件50的轴向伸缩功能,还需在驱动力接收单元50a上装配按压杆550和轴承板110,按压杆550的定位凸起550a嵌合入动作套51圆周表面的配合孔51a中,轴承板110安装至动作套51上,其轴承板110的背面设置有定位柱110a,其定位柱110a穿过动作套51嵌入定位套52的固定部52a,通过定位柱110a的安装,使定位套52在自身旋转方向上被固定。按压杆550设置在壳体一端的第一挡板150a,轴承板110设置在第二壳体100。
参考图6和图6b,上述的驱动力接收单元50a、按压杆550、轴承板110之间的动作关系是:通过来至按压杆550的向前移动力Y2、向后移动力Y1(移动力Y2、Y1的移动方向大致与感光元件50的轴向方向垂直),其按压杆550的定位凸起550a驱动(呈往返推动的动作)设置在动作套51圆周表面的配合孔51a使动作套51实现旋转的往返动作。由于定位套52被轴承板11固定,当按压杆向后方Y1移动时(可参考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上拆卸的方向),定位凸起550a牵拉动作套51使动作套51产生逆时针方向R1的旋转,其旋转状态的内凹的倾斜面51b作用于定位套52外凸的倾斜面52b上,迫使处于固定状态(在旋转方向上固定)的定位套52产生沿感光元件50的轴向运动,即定位套52整体向内缩进。此时因定位套52安装在驱动力接收头55上,其窄口52c抵压限位面55b,定位套52产生的轴向运动同样施加在驱动力接收头55,使驱动力接收头55亦整体沿轴向向内缩进,弹簧56也同时因驱动力接收头55的向内缩进而受压。同样地,当按压杆550向前方Y2移动时(参考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定位凸起550a推动动作套51使动作套产生顺时针方向L1的旋转,其动作套51不再直接作用于定位套52,内凹的倾斜面51b不再作用于外凸的倾斜面52b上。此时定位套52的窄口52c同样不再对驱动力接收头55的限位面55b施加推压力。同样,处于齿轮套57与驱动力接收头55之间的弹簧56因不再受压而施放弹力至驱动力接收头55,迫推驱动力接收头55沿轴向方向实现向外伸出的动作。
上述的驱动力接收单元一的实施动作为:当按压杆550向后方Y1移动时,驱动力接收头55因受到沿轴向的推压力向内缩进,而当按压杆550向前方Y2移动时,驱动力接收头55因不再受压而获得来至弹簧56的推力沿轴向向外伸出。
(驱动力接收单元二)
另外,上述的(驱动力接收单元一)中的动作套51和定位套52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其动作套内部的内凹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驱动力接收单元一)中的动作套51的内凹倾斜面51b的倾斜方向相反、其定位套的外凸倾斜面同样与(驱动力接收单元一)中的定位套52的外凸倾斜面52b的倾斜方向相反。这样,通过与(驱动力接收单元一)不同的结构设置,当对驱动力接收单元二实施整体控制时,其按压杆550向前(Y2方向)移动并推动动作套产生顺时针方向L1的旋转,基于上述相互接触的内凹倾斜面和外凸倾斜面与(驱动力接收单元一)中的相反,动作套和定位套控制驱动力接收头整体沿轴向向内缩进;当按压杆550向后(Y1方向)移动并牵拉动作套产生逆时针方向R1的旋转时,则驱动力接收头受弹力沿轴向向外伸出。
上述的驱动力接收单元二的实施动作为:当按压杆550向前方Y2移动时,驱动力接收头55因受到沿轴向的推压力向内缩进,而当按压杆向后方Y1移动时,驱动力接收头55因不再受压而获得来至弹簧56的推力沿轴向向外伸出。
最后,当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800与驱动力接收头55上的动力接收口55a啮合时,驱动单元800转动驱动力接收头55,而设置在驱动力接收头55上的力传递柱55c抵接住齿轮套57内部的力接收面57a,最终将旋转力传递至感光元件50。
另外,上述的驱动力接收单元50a中的各零件的中心尽量保持与感光元件50的中心轴线对齐。
(控制机构)
下列实施例为控制上述驱动力接收单元的控制机构。在一般状态下,在控制机构未对驱动力接收单元50a进行施加作用力时,即动作套51未对定位套52施加推压力,其驱动力接收单元50a的初始状态设定为驱动力接收头55获得来至弹簧56的弹力使动力接收口55a一直保持向外伸出状态,如图6a所示。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处理盒C内置(驱动力接收单元一)配合控制机构。
如图7至19所示,为本实施例一的处理盒结构及其该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处理盒C轴向一端设置有第一护盖210和第二护盖220,第一护盖210和第二护盖220用于保护其控制结构免于因外力的影响而受损,其第一护盖210和第二护盖220与轴承板110设置在处理盒C的同一端。
在接近处理盒C的第一壳体200的壳体末端处设置一凹部240,该凹部240为便于使用者在安装处理盒C至电子成像装置时提供的手持区域。在处理盒C的第一壳体200上设置有第一推板400和第二推板300,其第一推板400的最大高度和最大宽度几乎等于处理盒C第一壳体200的壳体末端的高度和宽度,其第二推板300的最大高度和最大宽度基本等于凹部240的高度和宽度。
上述的处理盒C的壳体末端是指在处理盒C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时,处理盒相对于安装方向上的壳体后端。
如图7至图15所示,为处理盒C中的控制机构的示意图。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推板400、第二推板300、驱动齿轮570、驱动杆540、牵引元件520、滑轮510、弹性件530、背板290等。第一推板400设置有迫推面420(即外表面),而相对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柱440、齿条410、限位凸起430。第二推板300设置有迫推面320(即外表面),而相对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柱340、齿条310、限位凸起330。驱动齿轮570设置有第一齿轮571、第二齿轮572、定位孔573。驱动杆540设置有齿条541、牵引孔542。背板290设置有限位凹槽291和定位柱295。
控制机构中各零件的装配关系为:第一推板400设置在处理盒C第一壳体200的壳体末端,其第一推板400的迫推面420相对于第一壳体200朝外设置。第二推板300相对于第一推板400的位置反向设置在凹部240处,其第二推板300的迫推面320与第一推板400的迫推面420的朝向相反且两推板(300、400)的内表面相对,位于第一推板400和第二推板300的凸柱(340、440)上装配有弹性件530。优选地,其中一推板的凸柱可套入另一推板的凸柱中,可避免相互脱离。驱动齿轮570设置于两推板(300、400)之间,其推板上的齿条(310、410)同时与驱动齿轮570的第一齿轮571啮合,而驱动齿轮570的第二齿轮572则与驱动杆540的齿条541啮合。牵引元件520的一端固定在驱动杆540的牵引孔542中,而牵引元件520的另一端则固定在按压杆550的牵引孔551中。而按压杆550则与驱动力接收单元50a进行连接,具体可参考上述在(驱动力接收单元一)中对驱动力接收单元50a的描述,这里不再复述。
如图16至图19所示,上述的控制机构在处理盒C中的装配位置为:第一推板400的限位凸起430安装入第一壳体200(壳体内部)的限位孔205中,限位凸起430在其自由端设置一倒扣,其倒扣穿过限位孔205后可防止第一推板400与第一壳体200分离。第二推板300的限位凸起330亦安装入第一壳体200(壳体内部)的限位凹槽206中,其限位凹槽206同样可防止第二推板300与第一壳体200分离。驱动齿轮570安装至第一壳体200(壳体内部)的圆柱230上。另外,还需将一背板290安装至第一壳体200内,其背板290的定位柱295配合至驱动齿轮570上,防止驱动齿轮570脱离,同时背板290上亦设置有限位凹槽291,限位凹槽291亦同样与第二推板300的限位凸起330配合。另外,为使控制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减少力损耗和摩擦系数,使用滑轮510安装在第一壳体200的一侧,其牵引元件520经过滑轮510的表面对按压杆550进行牵引。为达到良好的牵引效果,牵引元件520的材料优先选用柔性条状或线状材质。
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控制机构的实施动作过程是:当使用者施加推力F1(在迫推面420上)迫推第一推板400沿Y2方向移动或/和施加推力F2(在迫推面320上)迫推第二推板300沿Y1方向移动时(其中推力F1为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而推力F2为与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拆卸的方向,与安装方向相反)。在推力F1、F2的作用下,推板(300、400)的齿条(310或410)与驱动齿轮570的第一齿轮571啮合并使其转动。同时,转动的第二齿轮572与驱动杆540上的齿条541啮合并带动驱动杆540朝方向X1(轴向)移动,这时驱动杆540同样拉动固定在驱动杆540一端的牵引孔542上的牵引元件520,最后牵引元件520的另一端在经过滑轮510后拉动按压杆550朝方向Y1移动(与推力F2基本同一朝向)。这样,通过实施例一中的控制机构的力传动,使按压杆550控制驱动力接收单元50a的动作套51产生逆时针方向R1的旋转,使驱动力接收头55实现向内缩进的动作,参考图6b。
而当使用者不再施力,推力(F1、F2)不再对推板(300、400)进行施加推力时,其处在推板(300、400)之间的弹性件530释放弹力迫推推板(300、400)移动至受力前的预设位置,而推板的齿条(310或410)驱动第一齿轮571使其转动,这时第二齿轮572亦同时转动并驱动驱动杆540朝方向X2移动(方向X2的朝向与X1相反)。此时牵引元件520基本处于松懈状态而未对按压杆550进行牵引,而处于处理盒C侧面的弹性件530则对按压杆550提供弹力迫推按压杆550朝方向Y2移动,按压杆550亦同时拉动动作套51使其呈顺时针方向L1旋转,最后驱动力接收头55接收来至弹簧56的弹力沿轴向方向实现向外伸出的动作,参考图6a。
上述驱动力接收单元50a的内部结构可参考在(驱动力接收单元一)中的描述,这里不再复述。
另外,为使驱动杆540实现更好的位置效果,可在第一壳体200内设置一长条凹槽208用于限制驱动杆540的运动方向(轴向)。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处理盒C在未获得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其驱动力接收头50a一直保持向外伸出的状态,而当外部作用力于处理盒C的控制机构时则控制驱动力接收头50a向内缩进。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二中,处理盒内置(驱动力接收单元一)配合控制机构。
如图20至图23所示,为本实施例二中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实施例二中,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推板400、第二推板300、驱动杆560、牵引元件520、滑轮510、弹性件530等。
本实施例二中使用的牵引元件520、滑轮510、弹性件530与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和在处理盒C中的位置设置基本一致,这里不再复述。第一推板400设置有迫推面420(即外表面),而相对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柱440、倾斜凸起460、限位凸起430。第二推板300设置有迫推面320(外表面),而相对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柱340、倾斜凸起360、限位凸起330。驱动杆560设置有牵引孔561、第一斜面564、第二斜面563以及定位孔565,其第一斜面564和第二斜面563的倾斜方向相反。上述零件的装配关系和在处理盒C中的装配位置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的装配关系和装配位置。另外,驱动杆560由自身的定位孔565定位于第一壳体200内部的圆柱230上,其定位孔565的形状(优选为椭圆状)用于限制驱动杆560的位移,使驱动杆560的移动方向基本保持在轴向上的移动。
在实施例二中,其控制机构的实施动作过程与在实施例一中的实施动作过程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当第一推板400在推力F1的作用下,第一推板400移动,其倾斜面460与驱动杆560上的第一斜面564相互抵接使驱动杆560发生位移,而驱动杆560由于上述(定位孔565定位于圆柱230)的位移限制,使驱动杆560基本只能朝方向X1进行(轴向)移动。同样的,当第二推板300在推力F2的作用下,第二推板300移动,其倾斜面360与驱动杆560上的第二斜面563相互抵接,使驱动杆560的位移和上述的实施过程一致,基本只能朝方向X1进行(轴向)移动。最后,驱动杆560在朝方向X1位移的情况下进行动作实施,与在实施例一中的动作过程一致,使(驱动力接收单元一)的驱动力接收头55实现向内缩进运动。另外,而当推力(F1、F2)不再对推板(300、400)进行施加推力时,处于处理盒C侧面的弹性件530则对按压杆550提供弹力使其朝方向Y2移动,而与按压杆550连接的牵引元件520亦同时拉动驱动杆560,使其朝方向X2实现轴向移动(方向X2与方向X1相反)。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三中,处理盒内置(驱动力接收单元二)配合控制。如图24至26b所示,为本实施例三的部分处理盒结构及其该控制机构的示意图。如图24所示,处理盒C轴向一端设置有第一护盖220,其顶部设置有第二护盖230,其第一护盖220和第二护盖230用于保护其控制结构避免因外力受损。
根据上述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摆动元件250、连接杆280、摆动杆等270。摆动元件250基本呈长条板状,靠近轴向一侧的附近设置一装配位251,装配位251形状为通孔,摆动元件250至少还设置有一悬臂,悬臂上设置有定位孔253和定位部254;连接杆280设置有第一装配位281和第二装配位282,第一装配位281设置在连接杆280的一端且其形状为凸柱状,第二装配位282设置在连接杆的另一端且其形状为凸起或凹孔;摆动杆270同样设置有第一装配位273和第二装配位271,第一装配273位设置在摆动杆270的一端且其形状为凸起或凹孔,第二装配位271设置在摆动杆270的另一端且其形状为凸起或凹孔,在第一装配位273和第二装配位271之间还设置有一用于使摆动杆270实现杠杆摆动的定位部272,定位部272可设置成凸起或凹孔。
上述的控制机构在处理盒中C的装配位置为:摆动元件250设置在处理盒C的第一壳体200的末端,其摆动元件250通过定位孔253可摆动地安装在第一壳体200末端的凸柱203中,连接杆280的第一装配位281与摆动元件250的装配位251配合,连接杆280的第二装配位282与摆动杆270的第一装配位273配合,摆动杆270的第二装配位271最后与按压杆550表面的装配位553(形状为凸起或凹孔)配合,其摆动杆270的定位部272由处理盒C轴向一端的凸柱202可摆动地配合。摆动元件250与第一壳体200之间还设置有一用于使摆动元件250实现位置回复的弹性件98,弹性件98优选为扭簧,扭簧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壳体200的表面,扭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摆动元件的凹槽255中。另外,在靠近摆动元件250的第一壳体200的壳体表面上设置有一凹部241,该凹部241为便于使用者在安装处理盒C至电子成像装置时提供的手持区域。
如图25a、图25b所示,上述实施例三中的控制机构的实施动作过程是:使用者在使用处理盒C时,通过使用者施力掰动摆动元件250使摆动元件250由定位孔253作为支点呈逆时针方向D1旋转,摆动元件250的装配位251牵拉连接杆280一端的第一装配位281使连接杆280向第一壳体200后方移动(参考方向Y1),处于连接杆280另一端的第二装配位282同时拉动摆动杆270一端的第一装配位273使摆动杆270由定位部272作为支点呈逆时针方向D3旋转,处于摆动杆270另一端的第二装配位271推动按压杆550使按压杆550朝方向Y2向前移动,而移动的按压杆550的定位凸起550a推动(驱动力接收单元二)中的动作套51使动作套51产生顺时针方向L1的旋转,最后迫推驱动力接收头55沿轴向实现向内缩进的动作。
如图26a、图26b所示,而当使用者不再施力在摆动元件250时,其弹性件98释放弹力使摆动元件250由定位孔253作为支点呈顺时针方向D2旋转回复至摆动元件250受力前的预设位置;另外处理盒C侧面的弹性件530则对按压杆550提供弹力迫推按压杆550朝方向Y1移动,按压杆550的定位凸起550a拉动摆动杆270的第二装配位271使摆动杆270呈顺时针方向D4旋转回复至预设位置,最后摆动杆270的第一装配位271亦拉动连接杆280的第二装配位282回复至预设位置。同时因按压杆550的Y1移动拉动(驱动力接收单元二)中的动作套51使动作套51产生逆时针方向R1的旋转,最后驱动力接收头55接收来至弹簧56的弹力沿轴向实现向外伸出的动作。
在上述的实施例三中,摆动元件250在进行旋转时,其摆动元件250的旋转轴z1与显影元件40的心轴或感光元件50的心轴大致平行。
在上述的实施例三中,摆动元件250通过向一方向进行旋转时,控制其驱动力接收头55沿轴向向内缩进;摆动元件250通过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时,控制其驱动力接收头55沿轴向向外伸出。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四中,处理盒内置(驱动力接收单元二)配合控制。
如图27至30所示,为本实施例四的部分处理盒结构及其该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四中的第一护盖220和第二护盖230的位置可参考在实施例三中的设置。
本实施例四中的控制机构包括:使用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推板400、第二推板300以及驱动齿轮570;使用如实施例三中的摆动杆270、按压杆550;控制机构还包括:驱动杆590、辅助驱动齿轮580、连杆260。驱动杆590一端设置有第一齿条59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条592,第一齿条591和第二齿条592反向设置;辅助驱动齿轮580设置有第一齿轮581、第二齿轮582以及定位孔583;连杆260设置有齿条262、装配位261(凸起)。
这里,在实施例四中的使用的第一推板400、第二推板300以及驱动齿轮570在第一壳体200中的装配位置可参考在实施例一中的装配位置;在实施例四中的使用的摆动杆270和按压杆550在第一壳体200中的装配位置可参考在实施例三中的装配位置;上述零件的装配位置不再复述。
上述其余的零件在处理盒C中的装配位置为:驱动杆590设置在第一推板400与第二推板300之间,其驱动杆590的第一齿条591与驱动齿轮570的第二齿轮572啮合,而驱动杆590的第二齿条592与辅助驱动齿轮580的第一齿轮581啮合,辅助驱动齿轮580设置在第一壳体200内并由一凸柱204定位,辅助驱动齿轮580的第二齿轮582与连杆260的齿条262啮合,最后连杆260的装配位261与摆动杆270一端的第一装配位273配合。
如图30所示,上述实施例四中的控制机构的实施动作过程是: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推板400、第二推板300、驱动齿轮570的动作过程,当使用者施加推力F1(在迫推面420上)迫推第一推板400或/和推力F2(在迫推面320上)迫推第二推板300移动时,推板(300/400)上的齿条(310/410)与驱动齿轮570的第一齿轮571啮合并使其转动。同时,转动的第二齿轮572与驱动杆590上的第一齿条591啮合并带动驱动杆590朝方向X1(轴向)移动,其驱动杆590的第二齿条592驱动辅助驱动齿轮580的第一齿轮581使辅助驱动齿轮580转动,而转动的第二齿轮582同样与连杆260的齿条262啮合并带动连杆260朝Y1方向移动,连杆260的装配位261拉动摆动杆270的第一装配位273使摆动杆270呈逆时针方向D3旋转。摆动杆270通过与按压杆550的配合,而按压杆550通过与动作套51的配合最后迫推驱动力接收头55沿轴向方向实现向内缩进的动作。
上述的摆动杆270、按压杆550以及(驱动力接收单元二)中的动作套51的动作参考实施例三中动作过程。当使用者不再施力时,(驱动力接收单元二)中的驱动力接收头55接收来至弹簧56的弹力沿轴向方向实现向外伸出的动作,其余元件的回复至预设位置的动作过程可参考实施例一、实施例三中提及的动作过程,这里不再复述。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五中,处理盒内置(驱动力接收单元二)配合控制。
如图31至34所示,为本实施例五的处理盒结构及其该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如图31所示,控制机构可摆动地设置在第一壳体200上,控制机构600包括活动支架605,活动支架605的轴向两端设置有悬臂605a,悬臂605a上设有凸柱610,其中至少一悬臂605a上还设置有一力臂620,所述力臂620朝方向Y2向前方延伸,其力臂620上设置有一凸起621。同时,在本实施例五中,其(驱动力接收单元二)的动作套51的圆周表面还设置有一悬臂51c,所述悬臂51c朝方向Y1向后方延伸,其悬臂51c上设置有一滑槽51d。在第一壳体200的轴向两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凸柱610配合的凹孔207,在第一壳体200的末端还设置有一凹部200a,所述凹部200a可用于收纳活动支架605。
上述的控制机构600在处理盒中的装配位置为:活动支架605设置在处理盒C的第一壳体200的末端,且活动支架605通过轴向两端悬臂605a上的凸柱610可摆动地设置与第一壳体200两端的凹孔207配合。其力臂620上的凸起621与动作套51上一悬臂51c中的滑槽51d配合,所述滑槽51d用于限制凸起621的活动范围。最后将轴承板110安装至动作套51上。
如图33、图34所示,上述实施例五中的控制机构600的实施动作过程是:
实施动作1:使用者施力按压活动支架605使活动支架605由悬臂605a上的凸柱610作为支点呈逆时针方向D1旋转时,翘起位于悬臂605a上的力臂620,使力臂620因杠杆原理向上移动。因力臂620的向上移动,其配合在滑槽51d内的凸起621同时推动悬臂51c使动作套51产生顺时针方向L1的旋转,最后迫推驱动力接收头55沿轴向方向实现向内缩进的动作。
实施动作2:使用者施力推动活动支架605使活动支架605由悬臂上605a上的凸柱610作为支点呈顺时针方向D2旋转时,使位于悬臂605a上的力臂620因活动支架605的转动向下移动。因力臂620的向下移动,其配合在滑槽51d内的凸起621同时推动悬臂51c使动作套51产生逆时针方向R1的旋转,最后驱动力接收头55接收来至弹簧56的弹力沿轴向方向实现向外伸出的动作。
在实施例五中,主要是通过按压活动支架605最终使驱动力接收头55实现向内缩进和通过推动活动支架605最终使驱动力接收头55实现向外伸出,其滑槽51d的宽度L01与活动支架605的可摆动角度R01成正比,宽度L01越宽,角度R01越大。
另外,第一壳体200和活动支架605之间还可以设置一弹性件98使活动支架605在使用者施力完成实施动作1后可“自动地”完成上述的实施动作2,弹性件98位置的设置可参考实施例三,图24。
在上述的实施例五中,活动支架605在进行旋转时,其活动支架605的旋转轴z2与显影元件40的心轴或感光元件50的心轴大致平行。在上述的实施例五中,其活动支架605通过向一方向进行旋转时,控制驱动力接收头55沿轴向向内缩进;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时,控制驱动力接收头55沿轴向向外伸出。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六中,处理盒内置(驱动力接收单元二)配合控制。
如图35至37所示,为本实施例五的处理盒结构及其该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如图35与图36所示,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推板700。第一推板700的迫推面720(即外表面)、内表面的凸柱740和限位凸起730可参考在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推板400的结构以及在处理盒C中的位置设置,这里不再复述。不同的是:第一推板700的一端(宽度方向)上还设置有一悬臂710,悬臂710通过位于前端的装配凸起715与按压杆550上的装配孔555配合。按压杆550则通过定位凸起550a与动作套51连接。另外,在第一推板700与第一壳体200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530。
如图37所示,上述实施例六中的控制机构700的实施动作过程是:当使用者施加推力F1(在迫推面720上)迫推第一推板700沿Y2方向移动时,其在第一推板700一端的悬臂710亦朝方向Y2移动。此时与按压杆550装配配合悬臂710同时推动按压杆550朝方向Y2向前移动。而移动的按压杆550的定位凸起550a推动(驱动力接收单元二)中的动作套51使动作套51产生顺时针方向L1的旋转,最后迫推驱动力接收头55沿轴向实现向内缩进的动作。
而当使用者不在施力在第一推板700时,处于第一推板700与第一壳体200之间的弹性件530释放弹力迫推第一推板700移动(沿Y1方向移动)回复至受力前的预设位置,而第一推板700的悬臂710亦同时拉动按压杆550朝方向Y1向后移动。另外,处于处理盒C侧面的弹性件530也对按压杆550提供弹力迫推按压杆550朝方向Y1移动。最后因按压杆550的移动拉动(驱动力接收单元二)中的动作套51使动作套51产生逆时针方向R1的旋转,最后驱动力接收头55接收来至弹簧56的弹力沿轴向实现向外伸出的动作。
另外,上述的第一推板700的悬臂710与按压杆550可以是独立分开的,也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的。
这里,为使处理盒C在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时使用者容易对处理盒C施加外部作用力使驱动力接收头55实现轴向向内缩进。上述的实施例一至六中的施力元件(第一推板400/700、摆动元件250、活动支架605)均位于处理盒C的第一壳体200的壳体末端,而辅助施力元件(第二推板300)设置在第一壳体200的凹部240处。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弹性件530可以使用弹簧,或使用磁铁或弹性海绵代替。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实施例一、二使用的是(驱动力接收单元一)配合控制机构,而实施例三、四、五、六使用的是(驱动力接收单元二)配合控制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结构类型不同的电子成像装置上,其内部的驱动单元800的位置是相对固定。在使用者将处理盒C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处理盒C的驱动力接收头55将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形成结构干涉(一般为处理盒C的安装方向上的干涉),致使处理盒C不能准确地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中,而驱动力接收头55也难以与驱动单元800进行啮合完成显影工作。因此,在保持电子成像装置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处理盒C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使驱动力接收单元能够较好地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并接收旋转的驱动力。
因此,通过上述实施例一至六的控制机构和驱动力接收单元一/二在处理盒中的设置,使处理盒C在未有外部作用力施加的情况下其驱动力接收头55一直保持伸出状态。在安装处理盒C入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对控制机构施加外部作用力最终使驱动力接收头55沿轴向向内缩进,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与驱动单元800形成结构干涉或相互碰撞。在将处理盒C完全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后不再对处理盒施加外部作用力(即外部作用力消失),驱动力接收头55则获得来至处理盒C内部弹簧56的弹力向外伸出与驱动单元800进行啮合并接收旋转的驱动力,参与显影工作。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控制驱动单元伸缩的控制机构及其处理盒。
根据本发明,使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头在可实现轴向伸缩的情况下,使驱动力接收头无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余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即可使驱动力接收头轴向实现伸缩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还涵盖根据本发明的思想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所做的各种变形。

Claims (16)

1.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壳体、驱动力接收单元和控制机构,所述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头,所述控制机构控制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单元使驱动力接收单元的驱动力接收头进行轴向伸缩以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啮合驱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中包括施力元件,所述施力元件通过获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所述施力元件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外部作用力在未有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外伸出以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推动或拉动按压杆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或沿轴向向外伸出,所述控制机构的施力元件为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将获得的外部作用力传递至所述按压杆,所述控制机构的弹性件使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按压杆回复至预设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驱动杆和牵引元件,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板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推板的驱动,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牵引元件一端连接,所述牵引元件与所述按压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带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推板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二齿轮啮合的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倾斜凸起,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推板的倾斜凸起抵接的第一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辅助施力元件,所述辅助施力元件为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一齿轮啮合的齿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辅助施力元件,所述辅助施力元件为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倾斜凸起,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推板的倾斜凸起抵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任一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接近处理盒的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处设置一凹部,所述第二推板设置在凹部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板的一端还设置有一悬臂,所述悬臂通过接收上述的外部作用力与按压杆配合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实现向内缩进或实现向外伸出的动作,所述悬臂与按压杆是独立分开的或是一体注塑成型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推动或拉动按压杆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或沿轴向向外伸出,所述施力元件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壳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动作套,所述控制机构通过使动作套旋转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或沿轴向向外伸出,所述施力元件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壳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在进行旋转时,其施力元件的旋转轴与显影元件的心轴或感光元件的心轴大致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为摆动元件,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连接杆和摆动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摆动元件连接配合,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杆的端部连接配合,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按压杆的端部连接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为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设有悬臂,所述活动支架通过悬臂可摆动地与第一壳体配合,所述活动支架的悬臂还设有一力臂,所述动作套还设有一悬臂,所述活动支架的力臂与所述动作套的悬臂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末端还设置有一凹部,所述凹部可收纳所述活动支架。
CN201410243291.7A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处理盒 Active CN105204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3291.7A CN105204309B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3291.7A CN105204309B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处理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4309A true CN105204309A (zh) 2015-12-30
CN105204309B CN105204309B (zh) 2019-10-22

Family

ID=54952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3291.7A Active CN105204309B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430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598A (zh) * 2016-01-12 2017-07-18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918265A (zh) * 2016-10-06 2018-04-17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机构及包含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CN107991851A (zh) * 2016-10-26 2018-05-04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CN108107696A (zh) * 2016-09-28 2018-06-01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其处理盒和电子成像装置
CN110376864A (zh) * 2016-02-26 2019-10-25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0727191A (zh) * 2016-02-26 2020-01-24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14488745A (zh) * 2020-11-12 2022-05-13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5803U (zh) * 2011-02-22 2011-08-2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驱动力接收头和驱动组件
CN202494871U (zh) * 2011-11-26 2012-10-17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202710931U (zh) * 2012-08-04 2013-01-30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US20130195510A1 (en) * 2012-01-31 2013-08-0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ase
CN103576524A (zh) * 2012-08-04 2014-02-12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45803U (zh) * 2011-02-22 2011-08-2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驱动力接收头和驱动组件
CN202494871U (zh) * 2011-11-26 2012-10-17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US20130195510A1 (en) * 2012-01-31 2013-08-0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ase
CN202710931U (zh) * 2012-08-04 2013-01-30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03576524A (zh) * 2012-08-04 2014-02-12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598A (zh) * 2016-01-12 2017-07-18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376864A (zh) * 2016-02-26 2019-10-25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0727191A (zh) * 2016-02-26 2020-01-24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10376864B (zh) * 2016-02-26 2022-03-08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8107696A (zh) * 2016-09-28 2018-06-01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其处理盒和电子成像装置
CN107918265A (zh) * 2016-10-06 2018-04-17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机构及包含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CN107918265B (zh) * 2016-10-06 2023-11-14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机构及包含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CN107991851A (zh) * 2016-10-26 2018-05-04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CN107991851B (zh) * 2016-10-26 2024-02-20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CN114488745A (zh) * 2020-11-12 2022-05-13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4488745B (zh) * 2020-11-12 2023-10-31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4309B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4309A (zh) 一种处理盒
CN203930340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1907858B (zh) 感光鼓驱动组件
CN201532527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1916055B (zh) 感光鼓驱动组件
CN201434968Y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US7090032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US20170269547A1 (en) Rotational force driving assembly and a process cartridge
CN201607611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US20120118598A1 (en) Impact tool
CN208239812U (zh) 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旋转部件以及处理盒
CN206505261U (zh) 一种控制机构以及显影盒
CN100439045C (zh) 动力工具的减振设备及装有这种设备的动力工具
WO2007022909A3 (de) Getriebestufe
CN204807923U (zh) 一种处理盒
CN205899249U (zh) 一种处理盒的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CN105093889A (zh) 一种处理盒
CN207817416U (zh) 一种处理盒及其成像设备
CN206710795U (zh) 处理盒
KR20170045605A (ko) 푸쉬풀 동작으로 개방되는 도어락 장치
CN209103105U (zh) 显影盒及成像设备
CN110125987B (zh) 电剪刀
CN209089747U (zh) 渔轮结构
CN207352366U (zh) 处理盒
CN204976552U (zh) 锤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6, 519060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