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91851A -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91851A
CN107991851A CN201710954707.XA CN201710954707A CN107991851A CN 107991851 A CN107991851 A CN 107991851A CN 201710954707 A CN201710954707 A CN 201710954707A CN 107991851 A CN107991851 A CN 107991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x
rotary compression
mouth
power
compress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47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91851B (zh
Inventor
容学宇
曹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91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1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91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1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可拆卸的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有驱动部件,处理盒上还设置有动力受口,处理盒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动力受口移动的旋转压缩部件,图像形成装置内围绕驱动部件设置有挡块,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挡块能够作用于旋转压缩部件,使旋转压缩部件相对处理盒旋转,从而控制动力受口相对所述处理盒移动。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盒的控制机构结构简单,降低了处理盒的成本并提高了处理盒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成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背景技术
诸如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类似设备都可以称为图像形成装置,此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包括主体以及可拆卸的安装到主体内的处理盒。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为了避免在将处理盒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或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的过程中,处理盒1的动力受口11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0干涉而影响处理盒1的安装或取出,现有技术中,在处理盒1上设置了一个控制机构(未示出),当将处理盒1沿着导轨F11/F2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设置在处理盒1长度方向一端的动力受口11需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部件100进行接触进而相互啮合;当将处理盒1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时,动力受口11需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作用下收缩,使动力受口11与驱动部件100脱离啮合。
现有技术中的控制机构结构复杂,使处理盒的装配时间以及制造成本增加,而且当处理盒安装和取出次数过多时,有可能会导致控制机构出现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
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内,所述处理盒设有动力受口、随着所述动力受口转动而转动的轮毂和设置在所述处理盒一端的端盖,所述动力受口可相对于所述轮毂伸缩,
还设有旋转压缩部件,所述动力受口设置在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和所述端盖中,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可相对于所述端盖转动;
当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受外力相对于所述端盖转动时,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使所述动力受口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内缩进或向外伸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处理盒的旋转压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为上述处理盒的旋转压缩部件。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盒结构简单,降低了处理盒的成本并提高了处理盒的装配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图3所示为实施例一涉及的处理盒结构示意图;
图4、图5所示为实施例一涉及的处理盒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6、图7所示为实施例一涉及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驱动部件与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实施例二涉及的驱动组件和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实施例二涉及的驱动组件和控制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12-14所示为实施例二涉及的处理盒安装过程中控制机构作用示意图;
图15-17所示为实施例二涉及的处理盒取出过程中控制机构作用示意图;
图18所示为实施例三涉及的驱动组件和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实施例三涉及的导套和限制部件结构和装配示意图;
图20所示为实施例三涉及的端盖和旋转压缩部件的结构和装配示意图;
图21、图22所示为实施例三涉及的控制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23所示为实施例三涉及的处理盒结构示意图;
图24、图25所示为实施例三涉及的处理盒取出过程示意图;
图26所示为实施例四涉及的驱动组件和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7所示为实施例四涉及的端盖和旋转压缩部件的结构和装配示意图;
图28所示为实施例四涉及的控制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29、图30所示为实施例四涉及的处理盒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31、图32所示为实施例四涉及的处理盒取出过程示意图;
图33所示为实施例四涉及的动力受口结构示意图;
图34、图35所示为实施例四涉及的动力受口与驱动部件啮合过程示意图;
图36所示为实施例四涉及的轮毂与传递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37所示为实施例四涉及的动力受口结构示意图;
图38、图39所示为实施例四涉及的弹性元件与凸轮部分作用示意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控制机构,使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之后,处理盒上的动力受口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部件啮合。
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处理盒上的受推部以及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推动部,当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推动部能够与处理盒上的推动部抵接并推动处理盒和/或处理盒上的动力受口相对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驱动部件移动,以使处理盒的动力受口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驱动部件啮合或脱离啮合。
下面对处理盒上的受推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推动部的结构以及作用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如图2、图3所示,处理盒60包括第一壳体601和第二壳体602,第一壳体601内收容有充电元件、清洁元件、感光元件等,在第二壳体602内收容有显影元件、控粉元件以及显影剂等。动力受口747设置在处理盒60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一端。当将处理盒60沿X方向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之后,通过使动力受口747与驱动部件100相互啮合进而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60中,驱动处理盒60内的旋转元件(如感光元件、显影元件等)并使其运转,参与显影工作。
本实施例中,处理盒上的受推部包括第一受推部和第二受推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推动部包括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在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过程中,第一推动部能够与第一受推部抵接并推动处理盒移动,第二推动部能够与第二受推部抵接并推动处理盒移动。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第一壳体601在处理盒60长度方向上与动力受口747位于同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侧板601a,第一受推部和第二受推部设置在处理盒的第一壳体601的侧板601a上的第一定位凸起602x和第二定位凸起603。第一定位凸起602x设置在侧板601a沿Y方向反向的一侧并沿Y方向的反向伸出;第二定位凸起603设置在侧板601a沿Y方向的一侧并沿Y方向伸出,第二定位凸起603朝向X方向的一侧设置成斜滑面。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第一推动部为与第一定位凸起602x相对的内壁120,第二推动部为图像形成装置内与第二定位凸起603相对的内壁上伸出的伸出板121。优选地,第一定位凸起602x设置成能够沿Y方向弹性伸缩的结构或直接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避免第一定位凸起602x阻碍处理盒60移动到第二位置。
当将处理盒6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内壁120与处理盒60的第一定位凸起602x抵接,从而推动处理盒60整体沿Y方向偏移一段距离,使处理盒处于第一位置。此时,动力受口747也沿Y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从而避开驱动部件100,第二定位凸起603与伸出板121在X方向上存在重叠。当处理盒60移动到动力受口747的旋转轴线靠近驱动部件100的旋转轴线,动力受口747与驱动部件100在Y方向上存在重叠时,处理盒60的第二定位凸起603的斜滑面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伸出板121抵接,并且随着处理盒60继续沿X方向移动,伸出板121推动第二定位凸起603沿Y方向的反向移动,即推动处理盒60沿Y方向的反向移动,从而使动力受口747伸出与驱动部件100啮合,此时,处理盒60处于第二位置。
当然,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起602x也可以不用设置成弹性结构或者有弹性材料制成,可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壁上预设一个能够容纳第一受推部的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Y方向,使处理盒的第二定位凸起603受到伸出板121作用沿Y方向的反向移动时,第一定位凸起602x进入到凹槽中,从而避免第一定位凸起602x阻碍处理盒移动到第二位置。
当然,第一受推部、第二受推部也可以设置在处理盒的其他位置,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也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其他位置,具体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的结构而定。
当需要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时,由于处理盒受到伸出板121的作用,无法沿Y方向移动,使动力受口747与驱动部件100脱离啮合,处于啮合状态的动力受口由于与驱动部件咬合而使处理盒无法相对驱动部件沿X方向移动而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组件,使动力受口的旋转轴线与Y方向保持平行的同时,能够相对处理盒沿与Y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当处理盒沿X方向的反向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一段距离之后,伸出板121对处理盒的作用力消失,动力受口能够随着处理盒一起沿Y方向移动,进而使动力受口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部件脱离啮合,处理盒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
具体地,如图6所示,驱动组件包括动力受口757、轮毂740以及用于连接动力受口757与轮毂740的连接部件744。轮毂740可旋转的支撑在第一壳体601上,用于接收旋转力并将旋转力传递给处理盒内的旋转部件。在轮毂740沿Y方向的反向一侧设置有连接部742,连接部742沿Y方向反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743。优选地,第一滑槽743的长度方向与轮毂740的旋转轴线(轮毂740的旋转轴线与Y方向平行)垂直。在连接部件744朝向连接部74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滑槽743配合的第一滑轨745,通过连接部742的第一滑槽743与连接部件744的第一滑轨745的配合,使连接部件744的旋转轴线与轮毂740的旋转轴线保持平行,且能够相对连接部742沿与轮毂740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滑动。在连接部件744朝向Y方向反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746,在动力受口747沿Y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滑槽746配合的第二滑轨748,优选地,第二滑槽746的长度方向与轮毂740的旋转轴线垂直,并且与第一滑槽743的长度方向垂直。通过连接部件744的第二滑槽746与动力受口757的第二滑轨748的配合,使动力受口757的旋转轴线与连接部件744的旋转轴线保持平行,且能够相对连接部件744沿与动力受口757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也即,动力受口757的旋转轴线能够与轮毂740的旋转轴线保持平行,且动力受口757能够相对轮毂740沿与轮毂740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
当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的过程中,将处理盒沿X方向的反向移动的时候,如图7所示,动力受口757依然保持与驱动部件啮合,且轮毂740随着处理盒一起沿X方向的反向移动,当处理盒移动设定的距离之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伸出板121与设置在第一壳体601上的第二定位凸起603脱离接触,第一定位凸起602x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壁120的作用下推动处理盒沿Y方向移动,从而使动力受口757也沿Y方向移动到与驱动部件100脱离啮合的位置,处理盒顺利的从图像形成装置内被取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控制机构,使处理盒在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或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的过程中,设置在处理盒长度方向一端的动力受口能够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驱动部件啮合或脱离啮合。
图8、图9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围绕驱动部件100设置有挡块F111。优选地,挡块F111位于驱动部件100沿处理盒60安装方向(X方向)的一侧。在挡块F111朝向Y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凹槽F111b,凹槽F111b沿X方向反向的一侧为第一侧板F111a,沿Z方向反向的一侧为第二侧板F111c。本实施例中,以挡块F111为推动部控制动力受口相对处理盒进行伸缩,从处理盒的动力受口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驱动部件啮合或脱离啮合。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驱动组件包括动力受口993、销轴994、弹簧995、轮毂996以及卡扣997。在动力受口993的轴993c上设置有圆孔993b和卡槽993a,轮毂996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滑槽996a,底部设置有通孔998。当装配驱动组件时,销轴994插入到动力受口993的轴993c上设置的圆孔993b内,弹簧995套在动力受口993的轴993c上,然后将动力受口993的轴993c沿Y方向的反向插入到轮毂996底部的通孔998中,使轴993c上的卡槽993a位于轮毂996沿Y方向的一侧,且销轴994的两端位于定位滑槽996a内,然后通过卡扣997与卡槽993a卡接,使动力受口993与轮毂996之间无法脱离,动力受口993相对轮毂996沿Y方向的反向移动受到限制,最后将端盖99安装到第一壳体601上以保护驱动组件。通过轮毂996底部的通孔998与动力受口993的轴993c的配合,使动力受口993的旋转轴线与轮毂996的旋转轴线保持基本重合,且动力受口993能够相对轮毂996在Y方向上移动。通过销轴994与定位滑槽996a的配合,使轮毂996能够随着动力受口993的转动而转动。弹簧995的一端抵接在轮毂996的底部,另一端抵接在对动力受口993施加一个沿Y方向反向的作用力,使动力受口993相对轮毂996沿Y方向的反向伸出。
本实施例中,受推部为设置在第一壳体601上的迫压件991,优选地,迫压件991设置在第一壳体601用于保护驱动组件的端盖99上。迫压件991为长条形结构,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为用于与端盖99连接的连接端,迫压件991可绕着连接端991b摆动。迫压件991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对动力受口993施加压力的施压部991c,在施压部991c与连接端991b之间还设置有受压凸起991a。如图11所示,安装在端盖99上的迫压件991的受压凸起991a位于迫压件991沿Y方向反向的一侧,施压部991c位于迫压件991沿Y方向的一侧,并能够与动力受口993抵接。优选地,连接端991b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991d,端盖99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99a以及避让槽99b,当将迫压件991安装到端盖99上时,将迫压件991的连接端伸入到避让槽99b内,销轴992穿过第一连接孔991d以及第二连接孔99a从而使迫压件991与端盖99铰接,且迫压件991可在避让槽99b内摆动。当然,也可以直接将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迫压件991与端盖99通过焊接或粘贴的方式连接,使迫压件991能够相对端盖99摆动一定的角度。
当将处理盒6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如图12所示,迫压件991的受压凸起991a与挡块F111在X方向上存在重叠(重叠区域M1);当处理盒60移动到设定位置后,如图13所示,受压凸起991a与挡块F111的第一侧板F111a抵接,并受到第一侧板F111a的作用力使迫压件991绕着销轴992沿Y方向摆动,从而使迫压件991的施压部991c与动力受口993接触,并推动动力受口993沿Y方向收缩,进而使动力受口993避开驱动部件100,处理盒60能够继续沿X方向移动。当处理盒60移动到与动力受口993的旋转轴线靠近驱动部件100的旋转轴线,且动力受口993与驱动部件100在Y方向存在重叠时,随着处理盒60继续沿X方向移动,如图14、图15所示,迫压件991的受压凸起991a与挡块F111的第一侧板F111a脱离接触,并进入到挡块F111的凹槽F111b内,挡块F111对迫压件991的作用力消失,也即迫压件991对动力受口993的作用力消失,动力受口993在弹簧995的作用下沿Y方向的反向伸出与驱动部件100啮合。
当需要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时,如图2、图16所示,抓住处理盒60的把手部602a,先将处理盒60往上(Z方向)提,由于处理盒的动力受口993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部件100依然处于啮合状态,处理盒会绕着动力受口993沿Q方向旋转,迫压件991也会绕着动力受口993沿Q方向旋转到如图16所示的位置,迫压件991的受压凸起991a与挡块F111的第二侧板F111c沿Y方向的边缘抵接,如图17所示,从而使迫压件991受压,进而压迫动力受口993沿Y方向收缩到与驱动部件100脱离啮合的位置,使处理盒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
当然,本实施例中,迫压件也可以不压缩动力受口伸缩,而是将迫压件与处理盒的壳体设置成一个整体,当迫压件受压时直接推动处理盒沿Y方向移动到第一位置,从而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或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机构,用于在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的过程中,控制动力受口相对于处理盒沿处理盒的长度方向(与Y平行的)进行伸缩。
如图18-21所示,控制机构包括旋转压缩部件88、导套72、限制部件77以及端盖89。导套72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卡块721,限制部件77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接口771,第一限位卡块721可穿过第一限位接口771,并通过第一限位接口771与第一限位卡块721的配合,使导套72相对限制部件77在导套72的回转轴线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即导套72相对限制部件77绕着限制部件77的回转轴线的旋转角度被限制);限制部件77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卡块772,端盖89设置有限位接口893,第二限位卡块772与限位接口893配合,使限制部件77相对端盖89在端盖89的回转轴线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当装配完成之后,端盖89与处理盒的第一壳体601相对固定,导套72以及限制部件77在其回转轴线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在第一限位卡块721沿Y方向反向的一侧还设置有倾斜面7211,当倾斜面7211受到一个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在Y方向上以及与Y垂直的方向上存在分力,从而推动导套72沿Y方向移动,并且绕着自身的旋转轴线转动。但是,由于导套72在其回转轴线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因此,导套72绕着自身旋转轴线的转动被限制。
如图20、图21所示,旋转压缩部件88通过其圆周外表面886与端盖89的圆孔内表面894的配合,使旋转压缩部件88能够相对端盖89绕着旋转压缩部件88的轴线转动。在旋转压缩部件88沿Y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能够与导套72的倾斜面7211抵接的压缩部885,当旋转压缩部件88相对端盖89旋转时,旋转压缩部件88的压缩部885与导套72的倾斜面7221抵接,从而推动导套72沿Y方向移动。在旋转压缩部件88上还设置有受推部,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有推动部,当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处理盒的受推部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推动部接合,从而限制旋转压缩部相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角度。优选地,旋转压缩部件88上的受推部为卡槽881,当将旋转压缩部件88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后,卡槽881位于旋转压缩部件88沿处理盒安装方向的一侧,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推动部为挡块F111,当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挡块F111位于卡槽881内,当处理盒绕着旋转压缩部件100转动时,挡块F111与卡槽881的内边缘抵接,从而防止旋转压缩部件88随着处理盒60一起转动的转动,也即旋转压缩部件88相对端盖89转动,从而推动导套72沿Y方向移动。
此外,在旋转压缩部件88上还设置有与其回转轴线垂直伸出的防脱部883,与旋转压缩部件88的防脱部883相对应的,端盖89上设置有安装口891以及旋转滑槽895,当将旋转压缩部件88安装到端盖89上时,将旋转压缩部件88的防脱部883对准端盖89上的安装口891,之后将旋转压缩部件88沿Y方向的反向移动,使防脱部883进入到安装口891内,然后将旋转压缩部件88相对端盖89绕着回转轴线沿M方向的反向旋转,使防脱部883进入到旋转滑槽895内。这样,通过旋转滑槽895的限制,旋转压缩部件88相对端盖89沿Y方向以及Y方向的反向的移动被限制,从而防止旋转压缩部件88从端盖89上脱落。优选地,在旋转压缩部件88与端盖89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旋转压缩部的防脱部883上,另一端抵接在端盖89的旋转滑槽895的长度方向的内壁上,弹性件对旋转压缩部施加一个弹性力,使旋转压缩部件88绕着回转轴线沿M方向旋转到设定位置,从而防止旋转压缩部件88与端盖89脱离,且在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挡块F111能够进入到旋转压缩部件88的卡槽881内。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为弹簧90,弹簧90的一端套在防脱部883的第一定位柱882上,另一端套在旋转滑槽895的内壁上的第二定位柱892上。
如图18、图22所示,导套72套设在动力受口71的轴上,并通过动力受口71的第二凸台部分714以及第一卡簧701的限位作用,使导套72相对动力受口71沿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动力受口71的回转轴线方向上还套设有一弹性元件73,该弹性元件优选为弹簧。弹性元件73一端与轮毂74轴向上的内表面抵接,另一端与导套72的轴向方向上的底面抵接。导套72沿Y向滑动时,使弹性元件73受到压缩;当旋转压缩部件88对导套72的作用力被撤销后,弹性元件73回弹,迫使导套72带动动力受口71沿Y向的反向伸出。轮毂74能够随着动力受口71的转动而转动,动力受口71的旋转轴线与轮毂74的旋转轴线保持基本重合,且动力受口71能相对轮毂74在Y方向上滑动,动力受口71与轮毂7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二所示的连接方式。
当将处理盒6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如图23所示,动力受口71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0啮合,挡块F111进入到旋转压缩部件88的卡槽881内。当需要将处理盒60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时,如图24所示,抓住处理盒60的把手将处理盒60往上提,使处理盒60绕着驱动部件100沿Q方向转动,由于挡块F111位于旋转压缩部件88的卡槽881内,因此,旋转压缩部件88的转动受到限制,即旋转压缩部件88相对处理盒60沿M方向的反向转动,则如图25所示,旋转压缩部件88会压缩导套72从而控制动力受口71沿Y方向收缩并与驱动部件100脱离啮合,进而使处理盒60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控制机构,使处理盒在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或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的过程中,设置在处理盒长度方向一端的动力受口能够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驱动部件啮合或脱离啮合。
如图19、图26-28所示,控制机构包括旋转压缩部件88a、导套72、限制部件77以及端盖89a。导套72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卡块721,限制部件77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接口771,第一限位卡块721可穿过第一限位接口771,并通过第一限位接口771与第一限位卡块721的配合,使导套72相对限制部件77在导套72的回转轴线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即导套72相对限制部件77绕着限制部件77的回转轴线的旋转角度被限制);限制部件77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卡块772,端盖89a设置有限位接口893a,第二限位卡块772与限位接口893a配合,使限制部件77相对端盖89a在端盖89a的回转轴线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当装配完成之后,端盖89a与处理盒60的第一壳体601相对固定,导套72以及限位部件77在其回转轴线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在第一限位卡块721沿Y方向反向的一侧还设置有倾斜面7211,当倾斜面7211受到一个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在Y方向上以及与Y垂直的方向上存在分力,从而推动导套72沿Y方向移动,并且绕着自身的旋转轴线转动。但是,由于导套72在其回转轴线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因此,导套72绕着自身旋转轴线的转动被限制。
如图27、图28所示,旋转压缩部件88a通过其圆周外表面886a与端盖89a的圆孔内表面894a的配合,使旋转压缩部件88a能够相对端盖89a绕着旋转压缩部件88a的轴线转动。在旋转压缩部件88a沿Y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能够与导套72的倾斜面7211抵接的压缩部885a,安装在端盖89a上的旋转压缩部件88a通过相对端盖89a沿M方向旋转,使旋转压缩部件88a的压缩部885a与导套72的倾斜面7211抵接,从而推动导套72沿Y方向移动到设定位置。
在旋转压缩部件88a上还设置有第一被抵接部,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有抵接部,当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处理盒的第一被抵接部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抵接部抵接,从而控制旋转压缩部件88a相对处理盒60旋转。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被抵接部为旋转压缩部件88a上朝向内侧伸出的第一抵接凸起887a,当将旋转压缩部件88a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后,第一抵接凸起887a位于旋转压缩部件88a沿处理盒60的安装方向的一侧。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推动部为挡块F111,当将处理盒6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挡块F111与第一抵接凸起887a抵接,从而推动旋转压缩部件88a相对端盖89a沿M方向的反向转动,使旋转压缩部件88a的压缩部885a与导套72的倾斜面7211脱离抵接,进而使导套72能够相对端盖89a沿Y方向的反向移动。
此外,在旋转压缩部件88a与端盖89a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对旋转压缩部件88a施加一个弹性力,使旋转压缩部件88a相对端盖89a旋转到设定位置。优选地,该弹性件为弹簧90a。在旋转压缩部件88a上还设置有与其回转轴线垂直伸出的伸出杆883a,与旋转压缩部件88a的伸出杆883a相对应的,端盖89a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弹簧90a的容纳槽895a,当将旋转压缩部件88a沿Y方向安装到端盖89a上后,伸出杆883a位于容纳槽895a内,并且随着旋转压缩部件88a相对端盖89a转动,伸出杆883a会在容纳槽895a内摆动。在伸出杆883a沿M方向反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定位柱882a,在容纳槽895a沿M方向反向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定位柱892a。弹簧90a的一端套在第三定位柱882a上,另一端套在容纳槽895a的第四定位柱892a上,从而对旋转压缩部件88a施加一个作用力,使旋转压缩部件88a相对端盖89a沿M方向转动到设定位置,位于该设定位置的旋转压缩部件88a的压缩部885a与导套72的倾斜面7211抵接,从而挤压导套72,使导套72相对端盖89a沿Y方向移动到设定位置。
在端盖89a上还设置有覆盖部件888,当将旋转压缩部件88a安装到端盖89a上之后,可将覆盖部件888安装到端盖89a沿Y方向反向的一侧,从而防止旋转压缩部件88a沿Y方向的反向移动而与端盖89a脱离。覆盖部件888与端盖89a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焊接、粘贴等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如图26、图29所示,轮毂74能够随着动力受口71的转动而转动,动力受口71的旋转轴线与轮毂74的旋转轴线保持基本重合,且动力受口71能相对轮毂74在Y方向上滑动,动力受口71与轮毂7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二所示的连接方式。导套72套设在动力受口71的轴上,并通过动力受口71的第二凸台部分714以及第一卡簧701的限位作用,使导套72相对动力受口71沿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动力受口71的回转轴线方向上还套设有一弹性元件73,弹性元件73优选为弹簧。弹性元件73一端与轮毂74轴向上的内表面抵接,另一端与导套72的轴向方向上的底面抵接。导套72以及动力受口71受旋转压缩部件88a的作用沿Y方向滑动时,弹性元件73受到压缩;在旋转压缩部件88a的压缩部885a与导套72的倾斜面7211脱离接触的过程中,弹性元件73回弹,迫使导套72带动动力受口71沿Y向的反向伸出。
当处理盒60未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之前,由于旋转压缩部件88a在弹簧90a的作用下相对端盖89a沿M方向转动到设定位置,位于该设定位置的旋转压缩部件88a的压缩部885a与导套72的倾斜面7211抵接,因此,如图29所示,导套72与动力受口71在旋转压缩部件88a的挤压下沿Y方向收缩到收缩位置,弹性元件73处于受压状态。
当将处理盒6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如图8、图30、图31所示,挡块F111与旋转压缩部件88a的第一抵接凸起887a抵接,并推动旋转压缩部件88a相对端盖89a沿M方向的反向转动,使旋转压缩部件88a的压缩部885a与导套72的倾斜面7211逐渐脱离接触。则处于受压状态的弹性元件73会对导套72施加作用力,使导套72与动力受口71相对端盖89a沿Y方向的反向伸出到伸出位置,并使动力受口71与驱动部件100啮合。
此外,如图27所示,在旋转压缩部件88a上还设置有第二被抵接部,第二被抵接部位于第一被抵接部沿M方向的一侧。当将处理盒6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之后,第一被抵接部和第二被抵接部分别位于挡块F111沿M方向反向的一侧以及沿M方向的一侧。优选地,第二被抵接部为沿与旋转压缩部件88a的轴向垂直方向伸出的第二抵接凸起881a,当将旋转压缩部件88a安装到处理盒60上之后,第二抵接凸起881a朝向处理盒6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方向。当将处理盒6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之后,第二抵接凸起881a位于挡块F111沿M方向的一侧。
当需要将处理盒60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时,如图32所示,抓住处理盒60的把手部602a将处理盒60往上提,使处理盒60绕着驱动部件100沿Q方向转动,位于第一抵接凸起887a和第二抵接凸起881a之间,并与第一抵接凸起887a抵接的挡块F111会相对端盖89a沿M方向转动,从而,挡块F111会与第一抵接凸起887a脱离接触并与第二抵接凸起881a抵接,推动旋转压缩部件88a相对端盖89a沿M方向转动,使旋转压缩部件88a的压缩部885a与导套72的倾斜面7211抵接并挤压导套72,使导套72和动力受口71沿Y方向收缩到收缩位置,动力受口71与驱动部件100脱离啮合,处理盒60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
另外,由于部分型号的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结构比较复杂,允许动力受口伸缩的长度有限,在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或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的过程中,由于动力受口的伸缩量不足,动力受口会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驱动部件干涉,从而使处理盒无法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或无法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
因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机构,使动力受口通过较小的收缩量即可与驱动部件啮合或脱离啮合。
图33所示为动力受口71的正视图以及相应的俯视图。动力受口71端部设置一对关于动力受口71的轴线中心对称的卡爪711,连接的一对卡爪711的端点并与动力受口71的轴线相交的连线L3,为一对卡爪711卡爪的中心连线。
如图34所示,动力受口71的一自由端部上对称设置一对卡爪711,一对卡爪之间设有空间7112;驱动部件100的一自由端部为102,其上设置有对称设置的一对凸出部101,用于与动力受口71自由端部设置的卡爪711啮合,凸出部101沿Y方向的厚度为H1,当动力受口71与驱动部件100啮合时,动力受口71上的卡爪711与驱动机构凸出部101的啮合深度为H1,自由端部102处于空间7112中,驱动部件100受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的电机驱动,可驱动动力受口71旋转。
当图像形成装置内允许动力受口沿Y方向伸缩的距离较小时,如图35所示,可在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或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时,通过旋转动力受口71,使中心连线L3与X方向基本成90度夹角。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看时,动力受口71的一对卡爪711位于驱动部件100的一对凸出部101沿Y方向的一侧且靠近凸出部101,且驱动部件100的自由端部102包含在动力受口71的空间7112内,这样,当动力受口71移动到动力受口71的旋转轴线与驱动部件100的旋转轴线重合的位置或从该位置移出时,动力受口71与驱动部件100之间不会发生干涉,且动力受口71只需沿Y方向的反向伸出H1长度的距离即可与驱动部件100啮合,或者,沿Y方向收缩H1长度的距离即可与驱动部件100脱离啮合。当然,由于动力受口71、处理盒60以及驱动部件100存在弹性变形,当驱动部件100的自由端部102与动力受口71的空间7112内壁存在干涉时,可通过弹性变形使动力受口71移动到动力受口71的旋转轴线与驱动部件100的旋转轴线重合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动力受口71的中心连线L3与处理盒安装方向X方向不平行,且中心连线L3与X方向的夹角,最优值在45°至135°之间,当夹角为90度时,为理想最佳值。
如图25、图36所示,控制机构包括动力受口71、轮毂74、传递部件75以及弹性元件73。轮毂74端部设置有第一啮合部分741,并与一传递部件75上设置的第二啮合部分751啮合传递动力。在完成装配的初始状态,如图36所示,轮毂74上设置的第一啮合部分741与第二啮合部分751相互啮合;动力受口71的径向方向上设置第一凸台部分713,当旋转压缩部件88控制导套72带动动力受口71沿Y向滑动后,通过第一凸台部分713迫使传递部件75沿Y向滑动,并使第二啮合部分751与第一啮合部分741脱离啮合。动力受口71的径向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二卡簧702与动力受口71的外周卡接,用于限制传递部件75从动力受口71脱出。动力受口71下端与传递部件75配合处为非圆形柱体,传递部件75中部开设非圆形孔与非圆形柱体配合,可通过动力受口71被带动旋转后同时带动传递部件75旋转。这样,如图35所示,当动力受口71沿Y方向的反向伸出到第二啮合部分751与第一啮合部分741啮合的位置时,轮毂74接受来自动力受口71的旋转力,当动力受口71沿Y方向收缩到第二啮合部分751与第一啮合部分741脱离啮合的位置时,动力受口71的旋转力不会传递给轮毂74,动力受口71可相对轮毂74自由转动。
参见图37和图38,弹性元件对凸轮部分有迫推力。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将弹性元件设置为一对扭簧部件,为第一扭簧部件761,以及第二扭簧部件762,用于更稳定地控制凸轮部分712的位置。
具体地,扭簧部件76通过限制部件77上设置的定位柱773安装在限制部件77上。扭簧部件76包含两个自由端,其一自由端7612和7622与限制部件的内侧面抵接,另一自由端7611和7621与动力受口71上的凸轮部分712的外周面抵接,并对动力受口71有弹力的作用。
如图39所示,实线部分的凸轮部分712为在将处理盒60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之前,凸轮部分712所处的位置。当需要将处理盒60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时,通过旋转处理盒60,使动力受口71沿Y方向收缩距离H1,此时,轮毂74的第一啮合部分741与传递部件75的第二啮合部分751脱离啮合,动力受口71可相对轮毂74自由转动,由于凸轮部分712的外轴面与扭簧部件76抵接,因此,在扭簧部件76的作用下会使凸轮部分712旋转到图39中的虚线位置。通过对动力受口的结构进行设置,可使凸轮部分712处于虚线位置时,动力受口71的一对卡爪711处于设定位置,即动力受口71的中心连线L3与处理盒安装方向X方向的夹角在45°至135°之间。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内,所述处理盒设有动力受口、随着所述动力受口转动而转动的轮毂和设置在所述处理盒一端的端盖,所述动力受口可相对于所述轮毂伸缩,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旋转压缩部件,所述动力受口设置在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和所述端盖中,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可相对于所述端盖转动;
当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受外力相对于所述端盖转动时,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使所述动力受口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内缩进或向外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受外力相对于所述端盖转动时,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使所述动力受口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内缩进;所述旋转压缩部件未受外力转动时,所述动力受口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外伸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受外力相对于所述端盖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使所述动力受口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内缩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与所述端盖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在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受外力相对于所述端盖转动前,所述弹性件使所述旋转压缩部件旋转到受外力前的设定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上设置有受推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与所述受推部接合使所述旋转压缩部件转动并使所述动力受口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内缩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推部位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沿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受外力相对于所述端盖转动时,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使所述动力受口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外伸出;所述旋转压缩部件未受外力转动时,所述动力受口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内缩进。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受外力相对于所述端盖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使所述动力受口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外伸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与所述端盖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在所述旋转压缩部件受外力相对于所述端盖转动前,所述弹性件使所述旋转压缩部件旋转到受外力前的设定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上设置有第一抵接凸起;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抵接凸起与所述挡块抵接,使所述旋转压缩部件转动并使所述动力受口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外伸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凸起位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沿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的一侧。
12.一种处理盒的旋转压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部件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种处理盒的旋转压缩部件。
CN201710954707.XA 2016-10-26 2017-10-13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Active CN107991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5898 2016-10-26
CN2016211758987 2016-10-26
CN2017200801333 2017-01-20
CN201720080133 2017-0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1851A true CN107991851A (zh) 2018-05-04
CN107991851B CN107991851B (zh) 2024-02-20

Family

ID=620289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31206.8U Active CN207380445U (zh) 2016-10-26 2017-10-13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CN201710954707.XA Active CN107991851B (zh) 2016-10-26 2017-10-13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31206.8U Active CN207380445U (zh) 2016-10-26 2017-10-13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73804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5484A (zh) * 2018-07-18 2018-11-20 中山市迪迈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传递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380445U (zh) * 2016-10-26 2018-05-18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9036A (ja) * 2000-11-13 2002-05-22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38113A1 (en) * 2006-12-11 2008-06-12 Niko Jay Murrell Disturbance Feature to Promote Image Process Member Drive Train Engagement
CN102200706A (zh) * 2010-03-22 2011-09-28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动力传递装置
CN105204309A (zh) * 2014-06-03 2015-12-30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05319933A (zh) * 2014-08-05 2016-02-10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207380445U (zh) * 2016-10-26 2018-05-18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9036A (ja) * 2000-11-13 2002-05-22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38113A1 (en) * 2006-12-11 2008-06-12 Niko Jay Murrell Disturbance Feature to Promote Image Process Member Drive Train Engagement
CN102200706A (zh) * 2010-03-22 2011-09-28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动力传递装置
CN105204309A (zh) * 2014-06-03 2015-12-30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05319933A (zh) * 2014-08-05 2016-02-10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207380445U (zh) * 2016-10-26 2018-05-18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5484A (zh) * 2018-07-18 2018-11-20 中山市迪迈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传递装置
CN109031913A (zh) * 2018-07-18 2018-12-18 中山市迪迈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9031913B (zh) * 2018-07-18 2021-06-08 中山市迪迈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80445U (zh) 2018-05-18
CN107991851B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80445U (zh)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CN105922250A (zh) 一种设有旋转执行末端的机器人
CN207309509U (zh) 数控机床刀库
JPWO2015181891A1 (ja) 自動組立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737446A (zh) 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CN108927729B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多自由度抛光机打磨头机构
EP2442183A1 (en) Toner cartridge with lock mechanism
CN109547606A (zh) 摄像头可旋转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2405304A (zh) 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JP6768125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KR200470373Y1 (ko) 구조가 간단한 접착제 도포 회전장치
CN108583831A (zh) 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
CN214144503U (zh) 一种轻质高强度铝单板
CN209684170U (zh) 一种修正液瓶体贴标机用旋转式夹具
CN210672023U (zh) 菠萝处理机
CN114248107A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配件生产的自动组装设备
CN107498206B (zh) 抗爆容器盖体组装装置
CN208396485U (zh) 一种指纹锁
CN115922194B (zh) 一种钣金上盖焊接装夹模具
CN211209419U (zh) 一种电机锁定结构及稳定器
CN211728122U (zh) 焊接系统及其夹持定位装置
CN218079372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超声波清洗器
CN102001062B (zh) 机械手
CN217145459U (zh) 一种离合结构及削笔机
CN108747350A (zh) 一种集成化的全自动零件组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