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6907B - 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86907B CN105186907B CN201510316615.XA CN201510316615A CN105186907B CN 105186907 B CN105186907 B CN 105186907B CN 201510316615 A CN201510316615 A CN 201510316615A CN 105186907 B CN105186907 B CN 1051869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verter
- voltage
- output frequency
- load
- inverter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02M1/325—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with means for allowing continuous operation despite a fault, i.e. fault tolerant co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9—Combination of the output voltage waveforms of a plurality of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在逆变器运行期间确定发生电力故障时,减少逆变器输出频率以获得再生能量;基于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和DC侧电压,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以响应于超出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当在电力故障状态下发生电力恢复时,为了防止过大的电流流动,增加逆变器输出频率;以及在通过监控逆变器输出频率而使逆变器输出频率不超过过流界限的状态下,通过逐渐增加逆变器输出频率而返回到瞬时电压骤降之前的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并且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CHB型中压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在输入的电源中发生电力故障时,逆变器在几毫秒内停止PWM(脉宽调制)的输出。此时,当负载具有很大的惯性时,在电力恢复时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加速负载,这可能导致对工业场所的巨大损失,因此,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dip)或下降(sag)补偿技术被应用到当逆变器停止运行时,由于操作故障所预期的严重的损失中。
图1a和1b为说明在传统的逆变器中的瞬时电压骤降补偿操作的原理图,其中,图1说明了正常状态的例子,而图1b说明了产生了电力中断的例子。
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正常状态期间(图1a),嵌入在逆变器200内的电解质电容器210(为了方便说明而在逆变器的外侧示出)正常是由来自逆变器的电力进行充电的,但是,当电力故障期间电力被中断时,会利用充入到电解质电容器210的电力来驱动负载(图1b)。
目前,传统的电解质电容器210被设计成保证用于瞬时电压骤降时间的16毫秒,并且当瞬时电压骤降时间在16毫秒以内时,逆变器200能够不停止运行而驱动负载300。然而,鉴于逆变器的设计实际上是为了在16毫秒内应对电压骤降的,由于不合规范的供电区域可能产生超过16毫秒的电力故障,结果会产生逆变器停止工作的问题,并由此导致工业现场的巨大损害。
同时,目前的趋势是,对节能和中压逆变器的需求都在增长,并且级联H桥(CHB)型逆变器大量使用于中压逆变器。因为CHB型逆变器主要安装在工业现场的重要设施中,因此对于CHB型逆变器来说可靠性非常重要。
然而,如图1所示的传统的电压骤降补偿方法如果应用到CHB型中压逆变器中,会具有不能克服瞬时电力故障的问题,其原因如下所示:
首先,传统的瞬时电压骤降补偿方法不能控制中压逆变器的多个电力单元组件的DC侧;其次,在利用反馈参考电压作为DC侧电压指令的传统瞬时电压骤降补偿方法中,当该方法被实际应用到中压逆变器时,由于电容器具有寄生成分,因而每个电力单元的DC侧电压不能被驱动成一个电压指令;以及
最后,传统的瞬时电压骤降补偿方法不能提供考虑了在CHB型中压逆变器上安装的大负载的外部环境的情况。传统的瞬时电压骤降补偿方法具有查找产生再生电力的减速梯度的缺点。传统的电压骤降补偿方法是这样的,通过改变在正常运行期间的减速时间,使得提前找出产生再生电力的减速时间,并且,当产生再生电力的减速时间时在10s内时,由于缺乏再生量,则具有发生跳闸而不是正常运行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先前技术的前述缺点/问题,并由此,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
由本公开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定于上述问题,并且目前没有提及的任何其他的技术问题将会通过如下说明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清楚理解。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一个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确定在逆变器运行期间发生电力故障时,减少逆变器输出频率以获得再生能量;
基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和DC侧电压,响应于超出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来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
当在电力故障状态下发生电力恢复时,为了防止过大的电流流动,增加所述逆变器输出频率;以及
在通过监控所述逆变器输出频率而使所述逆变器输出频率不超过过流界限的状态下,通过逐渐增加所述逆变器输出频率,从而返回到瞬时电压骤降之前的速度。
优选的,但不是必须的,所述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执行用于掌握安装在具有基础设置点的现场的负载的负载特性的瞬时电压骤降测试,以应对瞬时电压骤降;
确定相关负载是否是需要响应于所掌握的负载特性的额外的电流控制的负载;
作为确定结果,当确定所述相关负载是电流控制对象时,将所述相关负载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且作为确定结果,当确定所述相关负载不是电流控制对象时,将所述相关负载设置成非电流控制对象;
当在逆变器运行期间,瞬时电力故障发生在被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的负载上时,利用对相关逆变器的电压和电流控制来进行设置以执行瞬时电压骤降补偿。
优选的,但不是必须的,所述确定相关负载是否是需要响应于所掌握的负载特性的额外的电流控制的负载的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当所述负载特性与规范的负载特性不相同时,确定需要额外的电流控制。
优选的,但不是必须的,所述进行设置以执行瞬时电压骤降补偿的步骤可以包括:当检查在电力故障发生时被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的负载的DC侧电压并检查输出电流时,通过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响应于电流变化来进行设置以执行瞬时电压补偿。
优选的,但不是必须的,所述进行设置以执行瞬时电压骤降补偿的步骤可以包括:当检查在电力故障发生时被设置成非电流控制对象的DC侧电压时,通过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响应于电流变化来进行设置以执行瞬时电压补偿。
优选的,但不是必须的,所述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的步骤可以包括:当检查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和DC侧电压时,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用于瞬时电压补偿,以响应于输出电流变化和DC侧电压变化。
优选的,但不是必须的,所述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的步骤可以包括:当检查逆变器的DC侧电压时,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用于瞬时电压补偿,以响应于电压变化。
优选的,但不是必须的,所述返回到瞬时电压骤降之前的速度的步骤可以包括:在一预定时间内,保持电力恢复的时刻的输出频率,以免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会超过预定的过流界限。
优选的,但不是必须的,所述用于保持所述输出频率的时间可以被提前设置,以响应于负载的负载量。
优选的,但不是必须的,所述用于保持所述输出频率的时间可以被确定以保持输出频率,从而使负载速度变得比逆变器输出频率小。
【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在(瞬时)电压骤降的时刻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和DC侧电压保持在限定的范围内时,启用适当的对策,通过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防止低压跳闸和过压跳闸的产生,从而实现连续运行,关于所述适当的对策,在实际工业现场中的负载特性各不相同且滞后特性各不相同。
另一个有益效果是,当恢复了输入电压时,在通过增加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而防止过大的电流流动时,在通过增加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而使得不会有过大的电流流动的状态下,通过在预定时间内保持逆变器输出频率,能够防止在电力恢复时由于滑差的过度产生而引起的过流跳闸。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示出了传统的逆变器中的用于电压骤降补偿方法的原理图;
图2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压逆变器系统的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图2中的电力单元的详细示意图;
图4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压骤降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压骤降补偿方法的图表;
图6和图7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中压电压逆变器中的电压骤降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会结合显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全面的描述不同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的构思能够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例子。相反的,所描述的方面旨在涵盖所有的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和新颖构思内的此类的替换、修改和变型。
由此,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特殊术语和词语的含义不应当被限定为字面或通常使用的意思,而应当被解释或者可以是与根据用户或操作人员的意图和习惯用法不同的。因此,特殊术语或词语的定义应当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
也就是说,术语“包括”和“包含”以及它们的衍生词的定义,可以表示没有界限的包括。在该定义中,电力故障和(瞬时)电压骤降可以互换使用。
图2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压逆变器系统的原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压逆变器系统可以包括:移相变压器10、电力单元20、控制器30和电机40。
移相变压器10可以偏移输入电力的相位,并将经偏移的相位提供给多个电力单元20。控制器30可以通过网络与多个电力单元20连接,该网络的网络类型可以优选为CAN(控制器区域网络)。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控制器30可以通过与电力单元20的通信来控制电力单元20,并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瞬时)电压骤降补偿。
每个电力单元20可以是单相逆变器,并通过被串联连接以形成提供给电机40的单相电压,并且整个电力单元20可以形成能够获得高压输出的三相逆变器。
尽管已经阐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并示出了18个电力单元20,每个为单相逆变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显而易见的是: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并且随着电力单元20的数量的增加,更多的电力能够被提供给电机40。
另外,电力单元20可以通过网络与控制器30进行通信,并且响应于控制器30的控制执行瞬时电压骤降补偿。为此,电力单元20可以包括内置的配置为与控制器30通信的电力单元控制器。下文中,将会结合附图对电力单元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中的电力单元的详细示意图,其中每个电力单元20就配置而言是相同的。
如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电力单元20可以包括:
整流器21,其可以将三相AC(交流电)输入电压转换为DC(直流电),以及DC侧单元22,其可以对整流器21所转换成DC的电压进行存储。另外,DC侧单元22可以通过平滑电容器将经整流的波形转换成稳定的DC。
逆变器单元23,其可以通过利用晶体管来切换经整形的DC从而产生AC,以驱动电机40。逆变器单元23可以执行响应于电力单元控制器24的输出频率的切换,其中,例如,逆变器单元23的晶体管可以是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电力单元控制器24可以向控制器30发送DC侧单元22的电压,并发送逆变器单元23的输出频率,以响应于控制器30的控制。即,逆变器单元23的输出频率和电压可以通过控制器30的切换控制而进行调节。换言之,电力单元控制器24起到发送响应于控制器30的控制的控制信号的作用。
图4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通过控制器30可以掌握安装在设有基础设置点的现场的负载的负载特性,以通过执行瞬时电压骤降测试应对响应于操作人员的操作的瞬时电压骤降(S1)。
尽管用于瞬时电压骤降的瞬时电压骤降补偿通常是在假设电机的速度是以恒定水平降低而执行的,但是因为每个负载特性和滞后特性是不同的,也存在通过控制中压逆变器的电压和电流、在实际工业现场中发生难于应对瞬时电压骤降的情况的可能性。当问题发生时,会产生低电压跳闸和过电压跳闸而不能进行连续操作,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问题的发生,控制器30掌握负载的负载特性以确定是否控制相关负载的输出电流。
控制器30可以响应于操作人员的输入来确定相关负载是否是需要额外的电流控制的负载(S2)。如果需要,控制器30可以通过接收来自操作人员的选择信号来确定相关负载是否为需要额外的电流控制的负载。
当负载特性与规范的负载特性相同时,不进行个别的电流控制,且当检查DC侧电压时,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以响应于电压变化。
同时,当负载的负载特性与规范的负载特性不相同时,需要个别的电流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检查DC侧电压,也要检查输出电流,并且,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以响应于电流变化。
因此,作为S2的确定结果,当相关负载是电流控制对象时,控制器30将相关负载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S3);同时,作为S2的确定结果,当确定相关负载不是电流控制对象时,控制器30可以将相关负载设置成非电流控制对象(S4)。
当在逆变器运行期间,瞬时电力故障发生在被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的负载上时,控制器30利用对于相关逆变器的电压和电流控制而执行瞬时电压骤降补偿(S5)。
控制器30可以通过在电力恢复之后控制电压和电流而不产生跳闸的方式进行控制。控制器30可以通过确定电力恢复时刻的负载状态来增加电压,从而防止过流电流的流动,且可以通过控制电压来允许达到最终的目标频率。
同时,在逆变器运行期间,当瞬时电力故障发生在设置成非电流控制对象的负载上时,控制器30可以被设置成使用相关负载的电压控制而不是电流控制来执行瞬时电压骤降补偿(S6)。
结合下面的图5的图表,利用控制器30进行的用于(瞬时)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可以进一步的变的清楚。
图5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电压骤降补偿方法的图表,其中,图5说明了在电力故障的时刻的输出频率、电机速度、输入电压和电机电力。
如图5所示,输入电压在保持恒定的值时被输入直至t1。一般的,输入电压是AC(交流电),图5示出了有效值。正常状态下,逆变器单元23的输出频率1和电机速度2之间的差异被称为“滑查频率”。
当在t1时刻输入电压减小到参考值以下时,为了恢复电力,控制器30可以确定为电力故障以减少和预定值一样多的输出频率。
此后,控制器30可以利用预定的减速梯度减少输出电压直至电力恢复点t2。减少后的输出频率被持续进行直到电力恢复点t2。同时,当恢复量很大或恢复量未充分地响应于由控制器30设置的输出频率的减少时间时,存在产生过压跳闸4或低压跳闸3而不是正常运行的可能性。因此,为了防止过电压跳闸4或低电压跳闸3,这就需要适当的减少输出频率。
为此,由控制器30控制的输出频率可以实现与负载特性相对应。即,当负载特性与规范的负载特性相同时(2a),不进行个别的电流控制,且当检查DC侧时,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以响应于电压变化。
同时,当负载的负载特性与规范的负载特性不相同时(2b),需要个别的电流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检查DC侧电压,也要检查输出电流,并且,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以响应于电流变化。
当在t2恢复了输入电压并实现电力恢复时,电力恢复的时刻的输出频率被保持以预定的时间(从t2到t3)。当经过了预定的时间,在t3时,使用设定的加速梯度使输出频率增加,并在t4回到电力故障之前的状态。接着,可注意到输出频率保持不变。
此时,t2时刻是逆变器单元23的输出频率等于电机40的实际速度的点。即,保持输出频率的时间优选设置在逆变器单元23的输出频率等于电机40的速度的时间之后,这在能量部分有所说明。
当瞬时电压骤降开始于t1,电机40的能量可朝向逆变器侧再生,且由此实现了能量的减少。此时,当再生的能量增加时,可能会产生过压跳闸,且由此,需要减少V/F(电压频率)比。当在t2处恢复电力时,在t2处之前能量被限制,因为,输入电压和再生能量是同时提供给逆变器单元直至t2。
然后,利用适于负载的输入的减速梯度降低逆变器的运行频率。然而,当DC侧电压由于响应于负载特性的巨大再生量而增加时,使降低运行频率的命令以电压增量而增加,从而消耗掉一些能量。当输入电压增加到返回电力恢复时,且增加到离开电力故障区时,逆变器执行正常操作并返回目前的速度指令。
然而,特定的负载可能具有相对大的惯性,而在电力恢复期间产生由于过度的巨大的滑差而引起的过流跳闸。此时,利用电力恢复模式,通过连续的设置阻止加速的时间来防止逆变器超过过流界限,可以返回到正常的运行状态。随后,逆变器可以返回到电力故障之前的状态。而且,控制器30可以连续的感测电压和电流,从而执行电流和电压控制,以免会产生过压跳闸或过流跳闸。
图6和图7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压逆变器中的用于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的流程图,其由图3的控制器30如前面所阐述的执行。
如图6所示,电力单元控制器24可以检查输入至电力单元20的输入电压,以确定相关输入电压是否低于参考值(S11)。当确定为在S11中所确定的结果是相关输入电压低于参考值时,电力单元控制器24可以确定其为电力故障并通知控制器30。
当上述情况发生在传统的中压逆变器中时,逆变器瞬时停止,这是因为作为负载的电机40的容量比电力单元20的DC侧单元22的大,从而在控制循环操作之前产生了低压跳闸。
在确定输入电力比参考值小时,即当电力故障发生时,为了防止低压跳闸,控制器30可以减少逆变器单元23的输出频率以开始再生过程(S12),由此,利用减少的输出频率能够通过在初始电力故障时控制电力故障区域而获得再生能量。
控制器30可以确定相关负载是否被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S13)。当确定S13的确定结果为相关负载被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控制器30可以确定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是否在用于电流控制的界限之内(S14)。
当S14的确定结果为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不在用于电流控制的界限之内时,控制器30可以增加逆变器输出频率使其与电流超出的大小相对应(S15)。
当S14的确定结果为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在用于电流控制的界限之内时,控制器30可以确定DC侧电压是否在用于电压控制的界限之内(S16)。为此,电力单元控制器24可以保持检查DC侧单元22的电压并将检查结果发送给控制器30,从而防止发生过压跳闸。
当S16的确定结果为DC侧电压不在界限之内时,即,当再生量是巨大的并增加了DC侧单元22的电压时,基于过大的电压,控制器30可以响应于超出的电压大小而增加逆变器的输出频率,以使降低的输出频率以电压增量而增加并消耗能量(S17)。
同时,当S13的确定结果为相关负载没有被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时,为了单独执行电压控制而不是电流控制,控制器30可以利用适于负载(电机40)的预定的减速梯度减少逆变器单元23的输出频率(S19)。此时,输出频率优选为降低到比电机40的实际速度小。
此后,因为电机40的速度按照滑差频率的量小于从逆变器单元23输出的输出频率,电机40的速度也会以逆变器单元23的输出频率减速的变化程度成比例的减少。
同时,当S16的确定结果为DC侧电压是在界限之内时,控制器30可以确定输入电压是否通过增加的输入电压而恢复(S18)。
当S18的确定结果为输入电压未恢复时,执行步骤S13至S17和步骤S19。当S18的确定结果为输入电压被恢复时,可能会产生由于瞬时电力恢复而引起突然过大的电压所造成的过压跳闸,或者由于巨大的突然的电流而引起的过流跳闸。因此,这就需要控制器30控制电力恢复期间的电流和电压,从而防止发生跳闸。
现在,如图7所示,当S18的确定结果为输入电压被恢复,控制器30可以通过增加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而防止过大的电流流动(S21)。控制器30可以在通过增加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而防止过大电流的流动的状态下,通过在预定时间内保持逆变器输出频率,(S22)来防止在电机40具有很大的惯性时由于在电力恢复期间滑差的过度巨大而发生的过流跳闸。
即,控制器30可以在预定时间内保持电力恢复时的输出频率,以免逆变器会在电力恢复模式下超出过流界限。用于保持输出频率的时间优选为响应于电机40的负载量而确定。
控制器30可以确定电机40的速度是否小于逆变器输出频率(S23)。当S23的确定结果为电机40的速度小于逆变器输出频率时,控制器30可以使逆变器输出频率以设定的加速梯度而增加,从而允许电机40返回瞬时电压骤降之间的速度(S24),其中,加速梯度是由用户预先设定的。
此时,通过持续的检测逆变器输出频率,控制器30可以确定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是否在过流界限内(S25)。
当S25的确定结果为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不在过流界限内时,控制器30停止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S26),由此,电机40的速度可以以与在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没有超过过流界限状态下的输出频率的加速梯度相同的梯度增加,并可以返回到电压骤降之前的速度(S27)。
尽管已经结合前述实施例和优点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界定之内的许多替换、修改以及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因此,应当被理解的是,除非另有说明,上述实施例不受任何前述说明的细节所限制,而是应当被广泛地解释为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工业实用性在于:当在(瞬时)电压骤降的时刻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和DC侧电压保持在限定的范围内时,可利用适当的对策,通过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来防止低压跳闸和过压跳闸的产生,从而实现连续运行,关于所述适当的对策,在实际工业现场中负载特性各不相同且滞后特性各不相同;且当恢复了输入电压时,在通过增加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而防止过大的电流流动时,在通过增加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而使得不会有过大的电流流动的状态下,通过在预定时间内保持逆变器输出频率,能够防止在电力恢复时,由于滑差的过度产生而引起的过流跳闸。
Claims (9)
1.一种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执行用于掌握安装在具有基础设置点的现场的负载的负载特性、防止低电压跳闸以及防止过电压跳闸的瞬时电压骤降测试,以应对瞬时电压骤降;
确定相关负载是否是需要响应于所掌握的负载特性的额外的电流控制的负载;
作为确定结果,当确定所述相关负载是电流控制对象时,将所述相关负载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且作为确定结果,当确定所述相关负载不是电流控制对象时,将所述相关负载设置成非电流控制对象;
当在逆变器运行期间,瞬时电力故障发生在被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的负载上时,利用对相关逆变器的电压和电流控制来进行设置以执行瞬时电压骤降补偿;
当在逆变器运行期间确定发生电力故障时,减少逆变器输出频率以获得再生能量;
基于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和DC侧电压,响应于超出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来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
当在电力故障状态下发生电力恢复时,为了防止过大的电流流动,增加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以及
在通过监控所述逆变器输出电流而使所述逆变器输出电流不超过过流界限的状态下,通过逐渐增加所述逆变器输出频率而返回到瞬时电压骤降之前的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相关负载是否是需要响应于所掌握的负载特性的额外的电流控制的负载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当所述负载特性与规范的负载特性不同时,确定要求额外的电流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进行设置以执行瞬时电压骤降补偿的步骤包括:当检查在电力故障发生时被设置成电流控制对象的负载的DC侧电压并检查输出电流时,通过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响应于电流变化来进行设置以执行瞬时电压补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进行设置以执行瞬时电压骤降补偿的步骤包括:当检查在电力故障发生时被设置成非电流控制对象的DC侧电压时,通过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响应于电流变化来进行设置以执行瞬时电压补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的步骤包括:当检查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和DC侧电压时,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用于瞬时电压骤降补偿,以响应于输出电流变化和DC侧电压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的步骤包括:当检查逆变器的DC侧电压时,使用设定的减速梯度控制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增加/减少用于瞬时电压补偿,以响应于电压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返回到瞬时电压骤降之前的速度的步骤包括:在一预定时间内,保持电力恢复的时刻的输出频率,以免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会超过预定的过流界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保持所述输出频率的时间被提前设置,以响应于负载的负载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保持所述输出频率的时间被确定以保持输出频率,从而使负载速度变得比逆变器输出频率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069845A KR101861889B1 (ko) | 2014-06-10 | 2014-06-10 | 인버터의 순간 정전 보상 방법 |
KR10-2014-0069845 | 2014-06-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86907A CN105186907A (zh) | 2015-12-23 |
CN105186907B true CN105186907B (zh) | 2018-01-12 |
Family
ID=53373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1661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86907B (zh) | 2014-06-10 | 2015-06-10 | 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25363B2 (zh) |
EP (1) | EP2955833B1 (zh) |
JP (1) | JP6010187B2 (zh) |
KR (1) | KR101861889B1 (zh) |
CN (1) | CN105186907B (zh) |
ES (1) | ES2686841T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7194B (zh) * | 2015-07-15 | 2019-04-05 | 富士电机(中国)有限公司 | 逆变器控制装置及逆变器控制方法 |
DE102016213607A1 (de) * | 2016-07-25 | 2018-01-25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elektrischen Systems |
KR102086202B1 (ko) * | 2017-09-25 | 2020-03-06 | 한국서부발전 주식회사 | 가스화플랜트 열부하 자동제어 시스템 |
KR101999183B1 (ko) * | 2018-05-10 | 2019-07-11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인버터 제어방법 |
US11101658B2 (en) | 2019-01-18 | 2021-08-24 | Non-Synchronous Energy Electronics, Llc | Techniques for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and a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same |
CN110112947B (zh) * | 2019-05-17 | 2020-05-12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级联h桥变换器耐受不对称电压暂降的单元个数设计方法 |
JP7508114B2 (ja) | 2021-05-18 | 2024-07-01 | 株式会社川本製作所 | ポンプ装置、可変速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3311220B (zh) * | 2021-05-26 | 2024-04-19 | 上海红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压暂降的诊断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637A (zh) * | 1992-07-28 | 1994-03-09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瞬时断电后再起动驱动同步电机的变换器的装置 |
CN1149776A (zh) * | 1996-09-03 | 1997-05-14 | 江西涤纶厂 | 一种瞬时电压降补偿方法及其装置 |
JP3891080B2 (ja) * | 2002-09-12 | 2007-03-07 |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動機駆動用電力変換装置の回生制御方法 |
CN102891649A (zh) * | 2011-07-20 | 2013-01-23 | Ls产电株式会社 | 用于控制中压变频器的装置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10891A (ja) * | 1986-03-10 | 1987-09-16 | Toshiba Corp | 誘導電動機駆動用インバ−タの制御方法 |
US5670833A (en) * | 1994-11-23 | 1997-09-23 | General Signal Power Systems, Inc. | Power transf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s |
US7212414B2 (en) * | 1999-06-21 | 2007-05-01 |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 Adaptive inductive power supply |
NZ565234A (en) * | 2008-01-18 | 2010-11-26 | Telemetry Res Ltd | Selectable resonant frequency transcutaneous energy transfer system |
KR101260608B1 (ko) * | 2011-09-26 | 2013-05-03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고압 인버터의 순시정전 보상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압 인버터 시스템 |
KR101827042B1 (ko) * | 2014-11-12 | 2018-03-22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인버터 제어장치 |
-
2014
- 2014-06-10 KR KR1020140069845A patent/KR10186188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
- 2015-06-02 ES ES15170203.2T patent/ES2686841T3/es active Active
- 2015-06-02 EP EP15170203.2A patent/EP295583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5-06-09 JP JP2015116698A patent/JP601018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6-09 US US14/734,965 patent/US9525363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6-10 CN CN201510316615.XA patent/CN10518690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637A (zh) * | 1992-07-28 | 1994-03-09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瞬时断电后再起动驱动同步电机的变换器的装置 |
CN1149776A (zh) * | 1996-09-03 | 1997-05-14 | 江西涤纶厂 | 一种瞬时电压降补偿方法及其装置 |
JP3891080B2 (ja) * | 2002-09-12 | 2007-03-07 |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動機駆動用電力変換装置の回生制御方法 |
CN102891649A (zh) * | 2011-07-20 | 2013-01-23 | Ls产电株式会社 | 用于控制中压变频器的装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233407A (ja) | 2015-12-24 |
US20150357936A1 (en) | 2015-12-10 |
EP2955833B1 (en) | 2018-08-08 |
ES2686841T3 (es) | 2018-10-22 |
US9525363B2 (en) | 2016-12-20 |
KR20150141315A (ko) | 2015-12-18 |
CN105186907A (zh) | 2015-12-23 |
EP2955833A1 (en) | 2015-12-16 |
KR101861889B1 (ko) | 2018-05-28 |
JP6010187B2 (ja) | 2016-10-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86907B (zh) | 用于逆变器的电压骤降补偿的方法 | |
Sun et al. | A control algorithm for electric vehicle fast charging stations equipped with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 |
US8970159B2 (en) |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instantaneous power failure in medium voltage inverter and medium voltage inverter system by using the same | |
Gao et al. | A control strategy for a distributed generation unit in grid-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modes of operation | |
CN102723765B (zh) | 用于直流能量存储器的电路 | |
CA2968459C (en) | Standby and charging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 |
US8988026B2 (en) | Single phase operation of a three-phase drive system | |
JP5600146B2 (ja) | 分散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運転方法 | |
CN104578810B (zh) | 矩阵变换器 | |
US20180309402A1 (en) | Motor drive device including residual charge consumption control unit | |
CN104410088B (zh) | 平滑切换电路 | |
Titus et al. | An improved scheme for extended power loss ride-through in a voltage-source-inverter-fed vector-controlled induction motor drive using a loss minimization technique | |
CN109659964B (zh) | 一种预防直流闭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78615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源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230010737A1 (en) | Power converter systems | |
CN108123464A (zh) | 一种储能系统的微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 |
US2022021669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 grid and for supporting the grid | |
JP5839374B1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
KR20150005822A (ko) | H-브리지 멀티 레벨 인버터의 순간정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3078483B (zh) | 高压变频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Prasad et al. | Ride-through study for matrix-converter adjustable-speed drives during voltage sags | |
US10073485B2 (en) |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instantaneous power failure in medium voltage inverter and medium voltage inverter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Persand | LCC-HVDC Bipole System with MMC-Based DC Tapping Stations | |
CN112152254A (zh) | 双绕组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