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6866A -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6866A
CN105186866A CN201510611618.6A CN201510611618A CN105186866A CN 105186866 A CN105186866 A CN 105186866A CN 201510611618 A CN201510611618 A CN 201510611618A CN 105186866 A CN105186866 A CN 105186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inductance
voltage doubling
power switch
g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16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6866B (zh
Inventor
邾玢鑫
任路路
吴袭
吴昊
马鹏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to CN2015106116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6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86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6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6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6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包含两个功率电感,一个辅助电感,两个功率开关,一个双向可控辅助开关和n个倍压单元;所述倍压单元是由两个二极管和两个电容组成的具有四个端口的单元;与现有非隔离型高增益升压拓扑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可调的高增益,所有开关管均实现了零电压开通和零电压关断,所有二极管均实现了零电流关断。且大幅降低了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变换器整体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具体说是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基本的两相升压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存在升压能力不够,开关器件电压应力过大,损耗大,效率不高,且升压能力不可调等问题,且在某些输入输出高增益的场合不能满足要求,如光伏电池并网。因此,一些专家学者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总的来说有借助于变压器、耦合电感或开关电容等三种方案,借助于变压器,在原有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中间加入一个高频的变压器,通过改变变压器变比实现高增益升压的目的,但该方案能量转换过程复杂,整个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低;利用开关电容,此种方案所需开关器件多,且控制及驱动电路实现复杂;采用耦合电感构建的拓扑,由于漏感的存在,开关器件电压应力较大,变换器损耗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变换器升压能力不够,工作效率不高,升压能力不可调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小且同时具有高增益能力和软开关能力。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包含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一个辅助电感La,第一功率开关S1、第二功率开关S2,一个双向可控开关和n个倍压单元,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输入端同时接输入电源的正极,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分别接第一功率开关S1和第二功率开关S2的漏极,第一功率开关S1和第二功率开关S2的源极接输入电源的负极;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和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一个双向触发开关和一个辅助电感La;两个功率开关S1、S2的栅极分别接各自的控制器,第一功率开关S1、第二功率开关S2的驱动相位之间相差180°,即采用交错控制策略。
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与所有奇次倍压单元的上下两个电容之间的节点相连;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接第一倍压单元的第一接口,同时与所有偶次倍压单元的上下两个电容之间的节点相连;第n个倍压单元的第二端口作为变换器输出端的正极,第n个单元的第三端口作为变换器输出端的负极;
n个倍压单元按顺序从左到右依次相连,即第1个倍压单元的第二端口接第2个被压单元的第一端口,第1个倍压单元的第三端口接第2个被压单元的第四端口;第2个倍压单元的第二端口接第3个被压单元的第一端口,第2个倍压单元的第三端口接第3个被压单元的第四端口;以此类推,一直到第n个倍压单元;
n为自然数,取值范围为n≥1。
所述倍压单元是由两个二极管和两个电容构成的具有四个端口的单元,上侧二极管的阳极作为第一端口,上侧二极管阴极与电容的节点作为第二端口,下侧电容与下侧二极管阳极的节点作为第三端口,下侧二极管阴极作为第四端口。
所有开关管及二极管均实现了软开关,其输入输出增益可以通过调节倍压单元数量来调节;
双向可控开关既可由2个MOS管或IGBT等全控型器件反向串联组合而成,也可由单个双向可控硅构成。
辅助电容CS1、CS2既可以通过外加电容实现,也可以利用器件自身寄生电容实现。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加入倍压单元,不仅可以实现变换器的高增益输出,而且降低了有源开关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
2)、所有开关管和二极管均实现了软开关,可以提高变换器的工作效率。
3)、变换器可根据具体应用场合的不同而设计采用不同数量的倍压单元,扩展了变换器的应用场合。
4)、与现有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相比,不含有变压器和耦合电感,EMI特性好,电路拓扑简单,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难度均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般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含有三个倍压单元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单一倍压单元电路图;图3中:①-第一端口,②-第二端口,③-第三端口,④-第四端口。
图4是双向触发开关的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4(1)为双向可控开关由两个MOS管实现电路图;
图4(2)为双向可控开关由两个IGBT管实现电路图;
图4(3)为双向可控开关由一个光控双向可控硅实现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包含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一个辅助电感La,第一功率开关S1、第二功率开关S2,一个双向可控开关和n个倍压单元,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输入端同时接输入电源的正极,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分别接第一功率开关S1和第二功率开关S2的漏极,第一功率开关S1和第二功率开关S2的源极接输入电源的负极;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和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一个双向触发开关和一个辅助电感La;两个功率开关S1、S2的栅极分别接各自的控制器,第一功率开关S1、第二功率开关S2的驱动相位之间相差180°,即采用交错控制策略。
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与所有奇次倍压单元的上下两个电容之间的节点相连;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接第一倍压单元的第一接口,同时与所有偶次倍压单元的上下两个电容之间的节点相连;第n个倍压单元的第二端口作为变换器输出端的正极,第n个单元的第三端口作为变换器输出端的负极;
n个倍压单元按顺序从左到右依次相连,即第1个倍压单元的第二端口接第2个被压单元的第一端口,第1个倍压单元的第三端口接第2个被压单元的第四端口;第2个倍压单元的第二端口接第3个被压单元的第一端口,第2个倍压单元的第三端口接第3个被压单元的第四端口;以此类推,一直到第n个倍压单元;
n为自然数,取值范围为n≥1。
所述倍压单元是由两个二极管和两个电容构成的具有四个端口的单元,上侧二极管的阳极作为第一端口,上侧二极管阴极与电容的节点作为第二端口,下侧电容与下侧二极管阳极的节点作为第三端口,下侧二极管阴极作为第四端口。
所有开关管及二极管均实现了软开关,其输入输出增益可以通过调节倍压单元数量来调节;
双向可控开关既可由2个MOS管或IGBT等全控型器件反向串联组合而成,也可由单个双向可控硅构成。
辅助电容CS1、CS2既可以通过外加电容实现,也可以利用器件自身寄生电容实现。
实施例:
如图2所示,以含有三个倍压单元为例,一种非隔离型高增益升压DC/DC变换器,包含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一个辅助电感La,第一功率开关S1、第二功率开关S2,一个双向可控开关,四个二极管D1、D2、D3、D4和四个电容C1、C2、C3、C4,两个辅助电容CS1、CS2,其电路连接关系为:
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输入端同时接输入电源的正极,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分别接第一功率开关S1和第二功率开关S2的漏极,第一功率开关S1和第二功率开关S2的源极接输入电源的负极;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和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一个双向触发开关和一个辅助电感L a ;两个功率开关S1、S2的栅极分别接各自的控制器,两个功率开关S1、S2的驱动相位之间相差180o,即采用交错控制策略。
二极管D1、D3、D5串联,D2、D4、D6串联,其中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3的阴极与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6的阴极与二极管D4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4的阴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电容C1、C2串联,C3、C4串联,C5、C6串联,其中电容C1、C3、C5位于上方,电容C2、C4、C6位于下方;电容C1的上端与二极管D1、D3串联的结点相连,电容C2的下端与二极管D2、D4串联的结点相连;电容C3的上端与二极管D3、D5串联的结点相连,电容C4的下端与二极管D4、D6串联的结点相连;电容C5的上端与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并作为输出端的正极,电容C6的下端与二极管D6的阳极相连,并作为输出端的负极;
同时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接电容C1、C2串联的结点,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容C3、C4串联的结点;二极管D2的阴极与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
根据变换器开关管状态的不同,可将电路分为12个工作过程,分别为:第一功率开关S1关断,第二功率开关S2开通,第一、第二箝位开关Sa1、Sa2关断;在第一个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第一箝位开关Sa1开通的切换过程;在上一个工作过程的基础上,二极管D2、D3、D6截止的切换过程;第一功率开关S1的体二极管导通时的切换过程;第一功率开关S1开通,其体二极管截止的切换过程;第二功率开关S2关断,二极管D1、D4、D5导通的切换过程;由于电路交错并联的对称性,仅分析以上6个工作状态。具体如下:
(1)第一功率开关S1关断,第二功率开关S2开通,第一、第二箝位开关Sa1、Sa2关断:控制器控制S1关断,S2开通,Sa1、Sa2关断,二极管D2、D3、D6导通,电路通过二极管D2给C2充电,同时通过二极管D3给C3充电、C1放电,通过二极管D6给C6充电、C4放电,C5放电。
(2)在第一个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第一箝位开关Sa1开通的切换过程:控制器控制S1关断,S2开通,Sa1开通,二极管D2、D3、D6导通,由于电感L a 的作用,辅助开关Sa1实现零电流开通,电感L a 的值远小于电感L1、L2的值,因此其电流上升速度较快,直至某一时刻上升至电感L1的电流,进入第三个过程。
(3)在上一个工作过程的基础上,二极管D2、D3、D6截止的切换过程:控制器控制S1关断,S2开通,Sa1开通,二极管D2、D3、D6截止,此时L a 上升至电感L1的电流时,二极管D2、D3、D6实现零电流关断,辅助电容Cs1向辅助电感L a 谐振放电,该过程持续到Cs1放电完毕,进入到第四个工作过程。
(4)第一功率开关S1的体二极管导通时的切换过程:控制器控制S1关断,S2开通,Sa1开通,此时辅助电容Cs1放电结束,S1的体二极管导通,辅助电感L a 两端电压降为0,因此其电流保持不变。值得注意的是,从辅助电容Cs1电压下降到输入电压时,电感L1的电流开始上升,但由于其值大,而谐振时刻又较短,因此上升幅度在分析时可以近似忽略。
(5)第一功率开关S1开通,其体二极管截止的切换过程:控制器控制S1开通,S2开通,Sa1开通,S1零电压导通,电感L1的电流线性上升,C5、C6给负载放电,该过程持续到第六个工作过程。
(6)第二功率开关S2关断,二极管D1、D4、D5导通的切换过程:控制器控制S1开通,S2关断,Sa1开通,二极管D1、D4、D5导通,由于辅助电容Cs2的作用,开关S2实现零电压关断,Cs2快速充电,电感L2及储存在辅助电感L a 的能量开始通过二极管D1给C1充电,通过二极管D4给C4充电、C2放电,通过二极管D5给C5充电、C3放电,C6给负载放电该过程持续到下一个过程,辅助电感L a 放电完毕。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功率开关根据输出电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电压应力的开关器件,相比传统方案具有电压应力低的特点。
综上所述,该拓扑解决了变换器升压能力不够,工作效率不高,升压能力不高等问题,且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仅为输出电压的四分之一,所有开关管均实现了零电压开通和关断,所有二极管均实现了零电流关断。

Claims (5)

1.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包含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一个辅助电感La,第一功率开关S1、第二功率开关S2,一个双向可控开关和n个倍压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输入端同时接输入电源的正极,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分别接第一功率开关S1和第二功率开关S2的漏极,第一功率开关S1和第二功率开关S2的源极接输入电源的负极;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和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一个双向可控开关和一个辅助电感La;两个功率开关S1、S2的栅极分别接各自的控制器,第一功率开关S1、第二功率开关S2的驱动相位之间相差180°;
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与所有奇次倍压单元的上下两个电容之间的节点相连;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接第一倍压单元的第一接口,同时与所有偶次倍压单元的上下两个电容之间的节点相连;第n个倍压单元的第二端口作为变换器输出端的正极,第n个单元的第三端口作为变换器输出端的负极;
n个倍压单元按顺序从左到右依次相连,即第1个倍压单元的第二端口接第2个被压单元的第一端口,第1个倍压单元的第三端口接第2个被压单元的第四端口;第2个倍压单元的第二端口接第3个被压单元的第一端口,第2个倍压单元的第三端口接第3个被压单元的第四端口;以此类推,一直到第n个倍压单元;
n为自然数,取值范围为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倍压单元是由两个二极管和两个电容构成的具有四个端口的单元,上侧二极管的阳极作为第一端口,上侧二极管阴极与电容的节点作为第二端口,下侧电容与下侧二极管阳极的节点作为第三端口,下侧二极管阴极作为第四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有开关管及二极管均实现软开关,其输入输出增益通过调节倍压单元数量来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双向可控开关由2个MOS管或IGBT全控型器件反向串联组合而成;或者由单个双向可控硅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辅助电容CS1、CS2通过外加电容实现;或者利用器件自身寄生电容实现。
CN201510611618.6A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 Active CN105186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1618.6A CN105186866B (zh)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1618.6A CN105186866B (zh)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6866A true CN105186866A (zh) 2015-12-23
CN105186866B CN105186866B (zh) 2018-03-16

Family

ID=54908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1618.6A Active CN105186866B (zh)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86866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3266A (zh) * 2016-01-22 2016-05-04 江苏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07895931A (zh) * 2017-12-14 2018-04-10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零电压开和零电流关的开关实现方法
CN108023476A (zh) * 2017-12-14 2018-05-11 天津大学 复合能量源电动汽车用开关电容型宽增益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09309450A (zh) * 2017-07-28 2019-02-05 北京德意新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升压比的非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
CN109951072A (zh) * 2019-03-26 2019-06-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Sepic电路的新型软开关高升压比变换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0011543A (zh) * 2019-04-26 2019-07-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改进sepic电路的高升压比dc/dc变换器
CN111464028A (zh) * 2020-03-31 2020-07-28 天津大学 非隔离型低电流纹波高电压增益软开关dc-dc变换器
CN111624452A (zh) * 2020-05-14 2020-09-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配电电缆绝缘测试的高压发生器
CN111969847A (zh) * 2020-08-12 2020-11-20 西安交通大学 交错非隔离开关电容网络高增益软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72914A (zh) * 2020-07-22 2020-12-1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三端口直流变换器
CN113422515A (zh) * 2021-05-11 2021-09-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非隔离型双向软开关dc-dc变换器
CN113746324A (zh) * 2021-08-23 2021-12-03 三峡大学 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CN114629349A (zh) * 2021-09-02 2022-06-14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科技发展分公司 基于开关电感的改进型高频高升压比sepic变换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229A (zh) * 2008-08-27 2010-03-03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共振型逆变装置
US20140056032A1 (en) * 2012-08-23 2014-02-27 Allis Electric Co., Ltd. High-efficiency High Step-up Ratio Direct CurrentConverter with Interleaved Soft-switchingMechanism
CN104104232A (zh) * 2014-07-02 2014-10-15 三峡大学 一种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4218801A (zh) * 2014-09-26 2014-12-17 三峡大学 一种非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4300780A (zh) * 2013-07-15 2015-01-21 同济大学 大功率非隔离dc/dc软开关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229A (zh) * 2008-08-27 2010-03-03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共振型逆变装置
US20140056032A1 (en) * 2012-08-23 2014-02-27 Allis Electric Co., Ltd. High-efficiency High Step-up Ratio Direct CurrentConverter with Interleaved Soft-switchingMechanism
CN104300780A (zh) * 2013-07-15 2015-01-21 同济大学 大功率非隔离dc/dc软开关电路
CN104104232A (zh) * 2014-07-02 2014-10-15 三峡大学 一种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4218801A (zh) * 2014-09-26 2014-12-17 三峡大学 一种非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全明等: "一种低开关电压应力ZVT Boost变换器", 《电机与控制学报》 *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3266A (zh) * 2016-01-22 2016-05-04 江苏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05553266B (zh) * 2016-01-22 2018-11-09 江苏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09309450A (zh) * 2017-07-28 2019-02-05 北京德意新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升压比的非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
CN107895931A (zh) * 2017-12-14 2018-04-10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零电压开和零电流关的开关实现方法
CN108023476A (zh) * 2017-12-14 2018-05-11 天津大学 复合能量源电动汽车用开关电容型宽增益双向直流变换器
WO2019114037A1 (zh) * 2017-12-14 2019-06-20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零电压开和零电流关的开关实现方法
CN109951072A (zh) * 2019-03-26 2019-06-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Sepic电路的新型软开关高升压比变换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0011543A (zh) * 2019-04-26 2019-07-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改进sepic电路的高升压比dc/dc变换器
CN111464028A (zh) * 2020-03-31 2020-07-28 天津大学 非隔离型低电流纹波高电压增益软开关dc-dc变换器
CN111464028B (zh) * 2020-03-31 2022-11-04 天津大学 非隔离型低电流纹波高电压增益软开关dc-dc变换器
CN111624452A (zh) * 2020-05-14 2020-09-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配电电缆绝缘测试的高压发生器
CN112072914A (zh) * 2020-07-22 2020-12-1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三端口直流变换器
CN112072914B (zh) * 2020-07-22 2021-08-1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三端口直流变换器
CN111969847A (zh) * 2020-08-12 2020-11-20 西安交通大学 交错非隔离开关电容网络高增益软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69847B (zh) * 2020-08-12 2021-09-07 西安交通大学 交错非隔离开关电容网络高增益软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22515A (zh) * 2021-05-11 2021-09-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非隔离型双向软开关dc-dc变换器
CN113422515B (zh) * 2021-05-11 2022-06-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非隔离型双向软开关dc-dc变换器
CN113746324A (zh) * 2021-08-23 2021-12-03 三峡大学 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CN113746324B (zh) * 2021-08-23 2023-10-27 三峡大学 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CN114629349A (zh) * 2021-09-02 2022-06-14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科技发展分公司 基于开关电感的改进型高频高升压比sepic变换器
CN114629349B (zh) * 2021-09-02 2023-08-18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科技发展分公司 基于开关电感的改进型高频高升压比sepic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6866B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6866A (zh)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203942447U (zh) 一种zvt交错并联高增益式dc/dc变换器
CN108365746B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高增益双向四相d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2969893B (zh) 一种高增益升压型直流变换器
CN102946194A (zh) 一种高增益交错并联升压型变换器
CN103501109B (zh) 具有能量有源回馈吸收回路的变换器桥臂电路及变换器
CN103929058A (zh) 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并联变换器
CN203911754U (zh) 一种交错并联零电压关断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6655775B (zh) 一种含有软开关的两端口输入ZVT高增益Boost变换器
CN105515377A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倍压电容的软开关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203243222U (zh) 含倍压单元和改进型交错并联Boost的高增益变换器
CN103475211A (zh) 融合耦合电感与倍压电路的升压变换器
CN104218800A (zh) 一种高降压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
CN103391001A (zh) 用于光伏逆变器mppt环节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203911753U (zh) 零电压关断交错并联式dc/dc变换器
CN103066834A (zh) 一种交错并联高增益升压型直流变换器
CN104113208A (zh) 一种包括无损缓冲电路的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
CN103944399A (zh) 低输入电流纹波单开关高增益变换器
CN103107698A (zh) 多电平有源网络升压变换器
CN203775028U (zh) 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并联变换器
CN106712504B (zh) 一种含有软开关的非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4104232A (zh) 一种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3746565A (zh) 含内置变压器和倍压结构的高增益有源无损箝位交错并联变换器
CN103618448A (zh) 带有电荷泵的耦合电感双管直流变换器
CN211830601U (zh) 一种基于交错并联的改进型三相混合整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Assignee: Yichang Yizhixing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489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Non Isolated Soft Switching High Gain DC/DC Convert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426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Assignee: NANJING YANXU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997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Non Isolated Soft Switching High Gain DC/DC Convert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