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5126A - 照明控制系统以及照明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明控制系统以及照明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65126A CN105165126A CN201480021646.6A CN201480021646A CN105165126A CN 105165126 A CN105165126 A CN 105165126A CN 201480021646 A CN201480021646 A CN 201480021646A CN 105165126 A CN105165126 A CN 1051651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ing device
- illumination
- light
- measured value
- emitting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8—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data-bus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20—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to light source life; for protection
- H05B47/21—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to light source life; for protection of two or more light sources connected in parallel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使用亮度设定值来控制照明装置(100~130)的发光,环境传感器(400)将照度测定值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如果接收到照度测定值,则根据照度测定值的变化和照度测定值的接收时的RSSI的变化,取得来自照明装置(100~130)的光对环境传感器(400)的影响度,根据该影响度取得未知或者不确定的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照明装置的控制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大厦内的照明/空调控制系统中,使用通过在大厦内各处设置了的照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测定装置测定的测定值,考虑节能、居住者的舒适性等而进行最佳的控制变得重要。当前,将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壁面等,使用了在壁内设置通信线、通过有线通信向控制部等发送温湿度测定值的温湿度传感器。但是,关于利用了有线通信的传感器,通信线的布线等的作业繁杂,所以设置成本变高。另外,传感器的移设也不容易。
因此,提出了将利用搭载了照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的传感器(以下,记为环境传感器)得到的测定值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控制部等。通过使环境传感器无线化,不需要布线等,设置变得容易。另外,还具有可灵活地选择环境传感器的设置场所、设置后的移设等容易这样的优点。
另一方面,关于基于无线通信的环境传感器,设置场所的管理变得繁杂。特别地,在环境传感器的设置之后频繁地发生移设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场所的更新而繁杂。因此,进行环境传感器的位置检测。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基站和无线电设备的通信所需的时间等,计算基站和无线电设备间的距离,使用从多个基站起的距离来决定无线电设备的位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使用了能够与照明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照度传感器的系统中,进行如下控制:控制照明设备的发光强度,通过根据发光强度的变化量和照度传感器的测定照度的变化量而运算的回归系数,求出对照明设备的照度测定装置的影响度,使照度传感器中的测定照度成为目标照度。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在影响度是已知的情况下,根据包括照明传感器的位置处的外部光的全部照度,计算外部光的推测式。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3472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433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746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为了决定无线电设备的位置,需要设置基站,从而设置成本增大。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技术中,在取得照明设备的发光强度的变化量和照度传感器的测定照度的变化量时,未考虑外部光、人影这样的噪声。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技术中,需要已知照度传感器的位置。
本发明是在上述情形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控制系统以及照明控制方法,无需使用事先信息而能够决定测定照度的测定装置的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发出光的多个照明装置的控制装置和测定照度的测定装置,
所述测定装置具备将表示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无线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装置的发送单元,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测定装置的表示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无线信号;以及
位置取得单元,
在所述位置取得单元中,
将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表示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和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应用于照度的测定值、接收强度和用于取得所述测定装置的位置的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模式的对应关系,从而针对每个所述照明装置决定发光模式,
控制所述多个照明装置而使该多个照明装置依照决定的发光模式发光,
在所述照明装置依照所述决定的发光模式发光的期间,根据由所述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和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模式,求出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对所述测定装置的照度的测定值的影响度,
根据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位置和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影响度,取得所述测定装置相对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位置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无需使用事先信息而能够决定测定照度的测定装置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环境传感器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噪声判定基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亮度设定模式A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亮度设定模式A和照度测定值的对应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部光的照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部光的照度的频率解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亮度设定模式B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亮度设定模式B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C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亮度设定模式B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D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亮度设定模式B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亮度设定模式B的情况下的照度测定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亮度设定模式B的情况下的照度测定值的频率解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照明空调控制系统;100、110、120、130:照明装置;101:光源;102:调光部;103:有线通信部;200、210、220:空调装置;300: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1:通信部;302: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3:照明/空调位置数据库;304:环境传感器位置取得部;305:位置取得程序;306:照度传感器值数据库;400、410、420、430:环境传感器;401:无线通信部;402:照度传感器;403:温度传感器;404:湿度传感器;405:环境传感器控制部;500: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空调控制系统1的结构的图。照明空调控制系统1设置于设置了取入阳光等外部光的窗500的办公室等空间。照明空调系统1包括:4台照明装置100、110、120、130;3台空调装置200、210、220;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以及4台环境传感器400、410、420、430。照明装置100、110、120、130是在例如天花板上安装的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照明。空调装置200、210、220是例如天花板安装型的业务用空调,能够调整温度、风向。
另外,照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环境传感器的台数不限于图1,最低各1台即可,也可以台数各自不同。另外,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也可以设置于多个地点。另外,在图1中,照明装置以及空调装置交替配置于一条直线上,但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空调装置与空调装置之间设置2个照明装置、或者与此相反、或者格子状地配置空调装置和照明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4台照明装置即照明装置100、110、120、130、和3台空调装置200、210、220的设置位置设为已知。环境传感器400、410、420、430的设置位置未知或者不确定。
图2是示出照明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另外,照明装置110、120、130也是与照明装置100同样的结构。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100包括光源101、调光部102、有线通信部103。
调光部102由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构成。有线通信部103能够在与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之间进行有线通信,接收来自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的亮度设定值,并输出到调光部102。调光部102根据亮度设定值,调整光源101的亮度。在亮度的调整中,使用各种方法。例如,调光部102既可以在0~100%为止以5%步幅设定亮度,也可以仅为光源101的ON/OFF(开/闭),也可以在0~100%为止连续地设定。
图3是示出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的结构的图。图3所示的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包括通信部301、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照明/空调位置数据库303、环境传感器位置取得部304。
通信部301能够在与照明装置100~130以及空调装置200~220之间进行有线通信。另外,通信部301具有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ZigBee(紫蜂)等无线通信的功能,能够在与环境传感器400~43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由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记录了控制程序的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等构成。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进行照明装置100~130以及空调装置200~220的控制、从环境传感器400~430取得照度、温湿度等测定值等。
照明/空调位置数据库303由例如ROM等构成。照明/空调位置数据库303存储了照明装置100~130以及空调装置200~220的设置位置的信息。
环境传感器位置取得部304由例如ROM等构成。环境传感器位置取得部304存储环境传感器400~430的位置取得程序305,并且构成了照度传感器值数据库306。照度传感器值数据库306存储了照明装置100~130的亮度设定值、和照明装置100~130按照该亮度设定值发光时的环境传感器400~430的照度测定值。
图4是示出环境传感器400的结构的图。另外,环境传感器410、420、430也是与环境传感器400同样的结构。图4所示的环境传感器400包括无线通信部401、照度传感器402、温度传感器403、湿度传感器404、环境传感器控制部405。
无线通信部401具有WiFi、ZigBee等无线通信的功能,能够在与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照度传感器402、温度传感器403、湿度传感器404是用于测量环境传感器400的设置位置处的环境信息的传感器。照度传感器402构成为包括例如光电二极管,测定环境传感器400的设置位置处的照度。温度传感器403构成为包括例如热电偶、热敏电阻,测定环境传感器400的设置位置处的温度。湿度传感器404是使用了例如氧化铝的静电电容式,测定环境传感器400的设置位置处的湿度。照度传感器402、温度传感器403、湿度传感器404的测定值被输出到环境传感器控制部405。另外,也可以还设置其他传感器、例如人感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的传感器等。
环境传感器控制部405由例如CPU、记录了控制程序的ROM等构成。环境传感器控制部405经由无线通信部401将照度传感器402、温度传感器403、湿度传感器404的测定值发送到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
接下来,说明照明空调控制系统1的动作。图5是示出通过照明空调控制系统1内的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取得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在图5中,示出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取得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的动作,但还能够同样地取得其他环境传感器410~430的位置。
在图5所示的动作之前,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内的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执行位置取得程序305,将固定的亮度设定值(例如最大亮度的50%)经由通信部301发送到照明装置100~130。另外,直至图5的步骤S101的动作结束为止,亮度设定值不被变更。
照明装置100~130内的调光部102经由有线通信部103接收亮度设定值,并根据该亮度设定值来调整光源101的亮度。由此,照明装置100~130成为发光状态。环境传感器400内的照度传感器402测定环境传感器400的设置位置处的照度,并将照度测定值输出到环境传感器控制部405。环境传感器控制部405经由无线通信部401通过无线通信将照度测定值发送到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此处,照明装置100~130持续发光,照度传感器402连续地测定照度,环境传感器控制部405连续地发送照度测定值。
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内的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在决定的期间,经由通信部301接收来自环境传感器400的照度测定值,并且测定接收到该照度测定值时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而,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根据在决定的期间内取得的照度测定值和RSSI的值,判定有无外部光和人等移动体的影子(以下,记为人影)所致的噪声(步骤S101)。
具体而言,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依照图6所示的判定基准,判定有无噪声。在图6中,照度测定值的稳定是指,在决定的期间内取得的照度测定值的变动在预先设定的照度的阈值以下,照度测定值的不稳定是指,在决定的期间内取得的照度测定值的变动超过照度的阈值。另外,RSSI的稳定是指,在决定的期间内取得的RSSI的变动在预先设定的RSSI的阈值以下,RSSI的不稳定是指,在决定的期间内取得的RSSI的变动超过RSSI的阈值。例如,照度的阈值是5[lx],RSSI的阈值是5[dB]。
作为在亮度设定值是恒定的情况下决定的期间内的照度测定值变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考虑外部光所致的影响和人影所致的影响。另外,作为决定的期间内的RSSI变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考虑有人等存在于环境传感器400和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的附近的可能性。因此,在照度测定值、RSSI都稳定的情况下,视为没有外部光、人影所致的噪声。另外,在照度测定值不稳定、RSSI稳定的情况下,视为有外部光所致的噪声,没有人影所致的噪声。另外,在照度测定值稳定、RSSI不稳定的情况下,有在周围存在人等的可能性,所以视为有人影所致的噪声。进而,在照度测定值、RSSI都不稳定的情况下,视为有外部光、人影所致的噪声。
在步骤S101的有无噪声的判定中,在判定为没有噪声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2,在判定为有外部光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4,在判定为有人影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6,在判定为有外部光以及人影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8。
在步骤S101的有无噪声的判定中,在判定为没有噪声的情况下,如果照明装置100~130依照照明装置100~130中的每一个的亮度设定值的1个组合(以下,记为亮度设定模式信息)而发光,则环境传感器400中的照度测定值成为恒定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4台照明装置100~130,所以用线性独立的至少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来控制照明装置100~130的发光,针对每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取得环境传感器400中的照度测定值,从而能够取得来自照明装置100~130各自的光对环境传感器400的影响度,进而,能够根据该影响度取得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1的有无噪声的判定中,在判定为没有噪声的情况下,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依照包括例如图7所示的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的亮度设定模式A,控制照明装置100~130,并且针对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中的每一个,取得由环境传感器400测定出的照度测定值(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从环境传感器位置取得部304内的照度传感器值数据库读出图7所示的亮度设定模式A,逐个选择亮度设定模式A内的亮度设定模式信息。进而,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将选择了的亮度设定模式信息内的照明装置100~130中的每一个的亮度设定值经由通信部301发送到对应的照明装置100~130。接下来,在照明装置100~130根据发送了的亮度设定值而发光时,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经由通信部301接收由环境传感器400测定并发送了的照度测定值。进而,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如图8所示,将接收到的照度测定值附加到对应的亮度设定模式信息。每当选择亮度设定模式信息时重复上述处理,对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的全部附加照度测定值。
接下来,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根据照明装置100~130中的每一个的亮度设定值和环境传感器400的照度测定值,计算来自各个照明装置100~130的光对环境传感器400的影响度(步骤S103)。
具体而言,通过以下的方法计算影响度。如果将照明装置X的照明设定值设为fx、将与该照明设定值对应的照度测定值设为L、将偏置设为N,则与亮度设定模式A内的1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对应的照明装置X的影响度αx如以下那样定义。此处,偏置N表示照明装置100~130以外的照明装置等所致的光的影响,是恒定值。
[式1]
f100α100+f110α110+f120α120+f130α130+N=L
如图8所示,亮度设定模式A内的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和照度测定值被对应起来,所以针对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的每一个,式1被确定,从而以下的式2成立。
[式2]
此处,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线性独立,所以式2的左边的矩阵是正则的,一定存在逆矩阵。因此,能够计算照明装置X的影响度αx,如式3所示。
[式3]
另外,在步骤S101的有无噪声的判定中判定为有外部光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即使照明装置100~130依照1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而发光,环境传感器400中的照度测定值仍不能成为恒定的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具有照明装置固有的频率分量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控制各照明装置100~130。进而,通过从照度测定值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固有的频率分量,能够取得来自照明装置100~130各自的光对环境传感器400的影响度,进而,能够根据该影响度取得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
图9是在实际的办公室等中测定外部光的照度而得到的结果。关于图9的测定结果,如果通过例如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FourierTransform)提取了频率分量,则成为图10所示的结果。关于外部光的照度变化,大部分是小于0.004[Hz]的频率分量,所以通过按照包括0.004[Hz]以上的频率分量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来控制照明装置100~130,能够分离照明装置100~130的亮度设定值的变化所致的环境传感器400中的照度测定值的变化、和外部光的变动所致的环境传感器400中的照度测定值的变化。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1的有无噪声的判定中判定为有外部光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依照例如图11A~D所示的亮度设定模式B来控制照明装置100~130,并且取得由环境传感器400测定出的照度测定值(步骤S104)。
如图11A所示,照明装置100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具有周期200[sec](频率0.005[Hz])的频率分量。如图11B所示,照明装置110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具有周期150[sec](频率0.0067[Hz])的频率分量。如图11C所示,照明装置120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具有周期120[sec](频率0.0083[Hz])的频率分量。如图11D所示,照明装置130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具有周期80[sec](频率0.0125[Hz])的频率分量。另外,在图11A~D中,仅示出了与1个周期相当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但各照明装置100~130在一定时间重复亮度设定值的序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实施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取得的情况下,全部的照明装置100~130的亮度设定值被控制为固定的值、例如最大亮度的50%,在实施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取得的情况下,被控制为图11A~D所示的亮度设定模式B的亮度设定值。
图12是示出亮度设定模式B的情况下的环境传感器400的照度测定值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2中,在时间是在30000~33100[sec]的期间,根据亮度设定模式B来控制亮度设定值,取得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另一方面,在30000~33100[sec]以外的时间,各照明装置的亮度设定值被控制为最大亮度的50%。
接下来,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对环境传感器400的照度测定值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频率解析,并计算来自照明装置100~130各自的光对环境传感器400的影响度(步骤S105)。
具体而言,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通过FFT从照度测定值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频率分量。例如,如图12所示,在时间是30000~33100[sec]的期间根据亮度设定模式B来控制亮度设定值的情况下,对该时间内的照度测定值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FFT变换而得到的结果如图13所示。进而,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通过以下的方法计算影响度。
在有外部光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照明装置X的影响度αx被定义为该照明装置X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表示的频率分量的振幅之比。例如,在亮度设定值的序列是图11所示的序列的情况下,按照包括频率0.005[Hz]的频率分量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来控制照明装置100,所以振幅是约730000。由于按照包括频率0.0067[Hz]的频率分量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来控制照明装置110,所以振幅是约67000。由于按照包括频率0.0083[Hz]的频率分量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来控制照明装置120,所以振幅是约1667。由于按照包括频率0.0125[Hz]的频率分量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来控制照明装置130,所以振幅是约265。振幅之比是730000:67000:1667:265=10.9:1:0.025:0.004,所以照明装置X的影响度αx如式4所示。
[式4]
此处,照明装置120以及130的影响度相对照明装置100以及110充分小,所以可以忽略。
另外,在步骤S101的有无噪声的判定中判定为有人影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设想例如人通过了环境传感器400的附近。在人通过了环境传感器400的附近的情况下,仅在人存在于环境传感器400与照明装置100等之间的比较短的时间(1~几秒)产生噪声。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1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在比较长的时间(几十秒~几分钟)控制照明装置100~130的亮度设定值,将在该期间由环境传感器400取得的多个照度测定值中的最频值设为与该亮度设定模式信息对应的照度测定值。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1的有无噪声的判定中判定为有人影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依照包括例如图7所示的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的亮度设定模式A,控制照明装置100~130。进而,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针对亮度设定模式A1的亮度设定模式信息,取得多个照度测定值,计算这些多个照度测定值的最频值,设定为针对该亮度设定模式信息的照度测定值(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逐个选择亮度设定模式A内的亮度设定模式信息。进而,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将选择了的亮度设定模式信息内的照明装置100~130中的每一个的亮度设定值经由通信部301发送到对应的照明装置100~130。接下来,在照明装置100~130根据发送了的亮度设定值而发光时,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经由通信部301接收由环境传感器400测定并发送了的照度测定值。
之后,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直至接收到的照度测定值达到决定的数量(例如50)为止待机。此处,决定的数量设定被为,在与推测为人存在于环境传感器400与照明装置100等之间的时间(1~几秒)相比充分长的时间(几十秒~几分钟)内,成为由环境传感器400取得并发送、由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接收的照度测定值的数量。如果接收到的照度测定值达到决定的数量,则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决定该决定的数量的照度测定值中的最频值,将该最频值设为照度测定值而附加到对应的亮度设定模式信息。每当选择亮度设定模式信息时重复上述处理,对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的全部附加照度测定值。
接下来,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根据照明装置100~130中的每一个的亮度设定值和环境传感器400的照度测定值,计算来自照明装置100~130各自的光对环境传感器400的影响度(步骤S107)。具体的动作与步骤S103相同。
另外,在步骤S101的有无噪声的判定中判定为有外部光以及人影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无法容易地分离这些噪声和变更照明装置100~130的亮度设定值所致的环境传感器400中的照度测定值的变化。因此,为了直至外部光以及人影所致的噪声的至少一方消失为止待机,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不进行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取得,待机决定的时间(例如1小时)(步骤S108)。之后,重复步骤S101以后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3、步骤S105、步骤S107中的某一个中,在计算出来自照明装置100~130各自的光对环境传感器400的影响度之后,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根据照明装置100~130的位置和影响度,导出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步骤S109)。
具体而言,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读出在照明/空调位置数据库303中存储的照明装置100~130的位置。接下来,例如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根据照明装置100~130的位置、和来自照明装置100~130的各个的光对环境传感器400的影响度,以使从环境传感器400至照明装置100~130的距离和对应于照明装置100~130的影响度成为反比例的方式,导出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例如,在与照明装置100、110、120、130对应的影响度之比是4:3:2:1的情况下,直至照明装置100、110、120、130为止的距离之比为1:2:3:4的位置成为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
另外,例如,在如图8所示取得照度测定值、且与照明装置100对应的影响度成为最大的情况下,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视为环境传感器400存在于照明装置100的正下方等最接近照明装置100~130中的照明装置100的位置。另外,在后述步骤S110中根据由环境传感器400取得并发送了的照度测定值以及温湿度测定值来控制照明装置100~130和空调装置200~220的情况下,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取得的精度是照明装置100~130的设置间隔(例如2m)程度即可。
另外,例如,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也可以将影响度作为权重,对照明装置100~130的位置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取得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例如,在步骤S103中如式3所示计算出影响度的情况下,照明装置100和照明装置110的影响度为6和2。此处,如果将照明装置100的平面位置设为(x100,y100),将照明装置110的平面位置设为(x110,y110),则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x,y)如以下所述。
[式5]
另外,在已知照明装置100~130的尺寸、亮度等特性的情况下,也可以计算位置(x,y)处的照明装置100~130的照度,并将该计算值等于实测的影响度的位置(x,y)设为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
接下来,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根据导出的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和由环境传感器400取得并发送了的照度测定值以及温湿度测定值,控制照明装置100~130和空调装置200~220(步骤S110)。例如,在有来自窗500的外部光、环境传感器400的照度测定值高、环境传感器400被视为存在于最接近照明装置100~130中的照明装置100的位置的情况下,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降低照明装置100的亮度设定值。另外,例如,在通过环境传感器400得到的温度测定值高于设定值的情况下,集中控制器控制部302控制空调装置200以使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的温度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照明空调控制系统1中,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使用亮度设定值来控制照明装置100~130的发光,环境传感器400将照度测定值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如果接收到照度测定值,则根据照度测定值的变化和照度测定值的接收时的RSSI的变化,取得来自照明装置100~130的光对环境传感器400的影响度,根据该影响度取得未知或者不确定的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
这样,考虑照度测定值的变化和照度测定值的接收时的RSSI的变化,取得来自照明装置100~130的光对环境传感器400的影响度,进而取得基于该影响度的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所以能够在如以往那样影响度并非已知的情况下,取得反映了环境传感器400移动所致的影响度的变化的环境传感器400的正确的位置。
另外,取得对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的取得造成影响的外部光、人影这样的噪声分量,按照与该噪声分量对应的适当的算法计算影响度。具体而言,在没有噪声的情况下,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依照由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构成的亮度设定模式A,控制照明装置100~130的亮度设定值,针对每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取得来自环境传感器400的照度测定值来计算影响度。另外,在噪声是外部光的情况下,为了区分外部光和照明装置100~130的光,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依照作为具有各照明装置中固有的频率分量的亮度设定值的序列的照明设定模式B,控制照明装置100~130的亮度设定值,对来自环境传感器400的照度测定值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频率解析,从而计算影响度。另外,在噪声是人影的情况下,为了去除由于人存在于环境传感器400与照明装置100等之间所致的照度测定值的变化,照明空调集中控制器300依照由5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构成的亮度设定模式A,控制照明装置100~130的亮度设定值,针对每个亮度设定模式信息,取得来自环境传感器400的多个照度测定值来计算最频值,并使用该最频值来计算影响度。另外,在噪声是外部光以及人影的情况下,在待机决定的时间之后再次判定有无噪声。这样,按照与噪声分量对应的适当的算法,计算影响度,取得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所以能够取得环境传感器400的更正确的位置。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本发明包括适宜地组合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形例而得到的方案,并且包括与它们等同的方案。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有无噪声,应用了图5的步骤S102~S108的算法,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没有噪声的情况下应用对噪声弱但能够通过高速或者简易的计算来检测位置的算法,在有外部光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应用去除比较低的频率的噪声的算法,在有人影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应用去除比较高的频率的噪声的算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有人影所致的噪声的情况下,例如,人存在于环境传感器400与照明装置100等之间而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噪声。但是,还考虑人在环境传感器400附近停留比较长的时间的情况。例如,设想在平常无人的座位设置了环境传感器400,但仅在某日有人坐上该座位那样的情况下,人影所致的噪声长时间持续。在设想这样的人影所致的噪声长时间持续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环境传感器400的位置取得、即迁移到图5的步骤S108。另外,也可以根据RSSI的变动的时间、RSSI的变动幅度等,区分是产生人通过所致的噪声的环境、还是产生人长时间停留所致的噪声的环境。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4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86346号。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照引用日本专利申请2013-86346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整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进行照明装置的控制的技术。
Claims (6)
1.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发出光的多个照明装置的控制装置和测定照度的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测定装置具备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将表示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无线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测定装置的表示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无线信号;以及
位置取得单元,
在所述位置取得单元中,
将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表示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和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应用于照度的测定值、接收强度和用于取得所述测定装置的位置的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模式的对应关系,从而针对每个所述照明装置决定发光模式,
控制所述多个照明装置而使该多个照明装置依照决定的发光模式发光,
在所述照明装置依照所述决定的发光模式发光的期间,根据由所述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和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模式,求出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对所述测定装置的照度的测定值的影响度,
根据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位置和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影响度,取得所述测定装置相对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位置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在所述位置取得单元中,
将在通过所述发光模式控制所述照明装置之前的期间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表示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和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应用于照度的测定值、接收强度和对所述测定装置的位置的取得进行妨碍的干扰的对应关系,从而决定在照明对象区域中发生的所述干扰,
将决定的干扰应用于干扰和用于从所述测定值及所述接收强度排除所述干扰的影响的所述多个照明装置中的每个照明装置的变化的模式的对应关系,从而针对每个所述照明装置决定发光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位置取得单元将来自所述照明装置的光以外的外部光和移动体决定为所述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在所述位置取得单元中,
在通过所述发光模式控制所述照明装置之前的期间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变化量在第1阈值以下、并且表示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变化量在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所述外部光且不存在所述移动体,
在通过所述发光模式控制所述照明装置之前的期间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变化量超过第1阈值、并且表示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变化量在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有所述外部光且不存在所述移动体,
在通过所述发光模式控制所述照明装置之前的期间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变化量在第1阈值以下、并且表示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变化量超过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所述外部光且存在所述移动体,
在通过所述发光模式控制所述照明装置之前的期间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变化量超过第1阈值、并且表示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变化量超过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有所述外部光且存在所述移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在所述位置取得单元中,
在判定为没有所述外部光且不存在所述移动体的情况下,决定亮度针对每个所述照明装置不同的第1发光模式,在所述照明装置依照决定的所述第1发光模式发光的期间,根据由所述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和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第1发光模式,求出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对所述测定装置的照度的测定值的影响度,
在判定为有所述外部光且不存在所述移动体的情况下,以使发出包括针对每个所述照明装置不同的频率分量的光的方式决定第2发光模式,在所述照明装置依照决定的所述第2发光模式发光的期间,根据由所述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表示的频率分量、和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第2发光模式,求出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对所述测定装置的照度的测定值的影响度,
在判定为没有所述外部光且存在所述移动体的情况下,决定亮度针对每个所述照明装置不同的第3发光模式,在所述照明装置依照决定的所述第3发光模式发光的期间,根据由所述测定装置测定出的多个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最频值、和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第3发光模式,求出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对所述测定装置的照度的测定值的影响度,
在判定为有所述外部光且存在所述移动体的情况下,在经过决定的时间之后,再次决定所述干扰。
6.一种照明控制方法,其中,
测定照度的测定装置发送表示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无线信号,
控制发出光的多个照明装置的控制装置接收来自所述测定装置的表示所述照度的测定值的无线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表示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和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应用于照度的测定值、接收强度和用于取得所述测定装置的位置的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模式的对应关系,从而针对每个所述照明装置决定发光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多个照明装置而使该多个照明装置依照决定的发光模式发光,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照明装置依照所述决定的发光模式发光的期间,根据由所述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所述照度的测定值、和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模式,求出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对所述测定装置的照度的测定值的影响度,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位置和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影响度,取得所述测定装置相对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位置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86346A JP5705260B2 (ja) | 2013-04-17 | 2013-04-17 |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照明制御方法 |
JP2013-086346 | 2013-04-17 | ||
PCT/JP2014/060792 WO2014171471A1 (ja) | 2013-04-17 | 2014-04-16 |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照明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65126A true CN105165126A (zh) | 2015-12-16 |
CN105165126B CN105165126B (zh) | 2017-07-25 |
Family
ID=51731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1646.6A Active CN105165126B (zh) | 2013-04-17 | 2014-04-16 | 照明控制系统以及照明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32436B2 (zh) |
JP (1) | JP5705260B2 (zh) |
CN (1) | CN105165126B (zh) |
HK (1) | HK1213417A1 (zh) |
WO (1) | WO20141714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52865B2 (ja) * | 2015-04-16 | 2019-07-31 |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 制御システム |
CN108464058B (zh) * | 2015-11-26 | 2020-06-16 | 飞利浦照明控股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包含至少一个光源的照明模块的光输出的照明器 |
JP2018056012A (ja) * | 2016-09-29 | 2018-04-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環境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9547916B (zh) * | 2017-08-15 | 2021-10-29 |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 智能照明设备、通信系统及室内定位方法 |
WO2019043834A1 (ja) * | 2017-08-30 | 2019-03-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制御装置 |
US11079421B2 (en) | 2018-02-09 | 2021-08-03 | Lutron Technology Company Llc | Self-test procedure for a control device |
CN110324948A (zh) * | 2019-05-22 | 2019-10-11 | 上海博昂电气有限公司 | 仓库照明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01410B2 (ja) * | 2005-04-15 | 2011-06-15 | 学校法人同志社 | 照明システムおよび照明制御方法 |
US8994276B2 (en) * | 2006-03-28 | 2015-03-31 | Wireless Environment, Llc | Grid shifting system for a lighting circuit |
JP5219016B2 (ja) * | 2007-03-26 | 2013-06-26 | 学校法人同志社 | 照明制御装置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 |
JP5062617B2 (ja) * | 2007-03-29 | 2012-10-31 | 学校法人同志社 | 照明システム |
WO2009034720A1 (ja) | 2007-09-14 | 2009-03-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測位システム、空調システム、照明システム |
JP5750756B2 (ja) * | 2011-02-24 | 2015-07-22 | 学校法人同志社 | 照明制御方法および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
US9465138B2 (en) * | 2011-11-10 | 2016-10-11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Presence detection using split beam luminaire |
US9337943B2 (en) * | 2011-12-28 | 2016-05-10 |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 Load control system having a broadcast controller with a divers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3
- 2013-04-17 JP JP2013086346A patent/JP570526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16 WO PCT/JP2014/060792 patent/WO201417147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4-16 US US14/782,337 patent/US95324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4-16 CN CN201480021646.6A patent/CN105165126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02 HK HK16101195.3A patent/HK1213417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65126B (zh) | 2017-07-25 |
JP5705260B2 (ja) | 2015-04-22 |
US20160029459A1 (en) | 2016-01-28 |
WO2014171471A1 (ja) | 2014-10-23 |
HK1213417A1 (zh) | 2016-06-30 |
JP2014211961A (ja) | 2014-11-13 |
US9532436B2 (en) | 2016-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65126A (zh) | 照明控制系统以及照明控制方法 | |
EP1862036B1 (en) | Grouping wireless lighting nodes according to a building room layout | |
JP4701410B2 (ja) | 照明システムおよび照明制御方法 | |
JP4445937B2 (ja) |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環境制御方法 | |
US9143954B2 (en) |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 recording medium,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lighting system | |
RU2012122699A (ru) | Воспринимающая объект сеть освещения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нее | |
EP1878320A1 (en) | Wall finding for wireless lighting assignment | |
US9642224B2 (en) | Illumination controller and luminaire control method | |
ITVI20100237A1 (it) | Sistemi e metodi per la localizzazione in tempo reale | |
KR101319449B1 (ko) | 무선 라우팅 역할을 수행하는 무정전 전력 측정장치 | |
EP283832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ergy monitoring in lighting systems | |
CN110519718A (zh) | 一种基于无线信号的人体存在检测系统 | |
WO2019163583A1 (ja) |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発信機 | |
KR101624456B1 (ko) | 에너지 절약을 위한 위치측위 기반 조명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US20180004177A1 (en) | Adaptive adjustment of motion sensitivity of a motion sensor | |
KR102122233B1 (ko) | 조명 제어 장치, 조명 제어 시스템 및 조명 제어 방법 | |
US9769549B2 (en) | Building sens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US9648701B1 (en) | Multi-functional optical sensor for indoor lighting systems | |
KR101308633B1 (ko) | 전등 원격 제어시스템 | |
US1194702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occupants | |
US20240314472A1 (en) | Configuration module for configuring a radiofrequency sensing network | |
US11693383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hub-based motion detection using distributed, light-based motion sensors | |
EP4175330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occupants | |
US20170310117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osed Loop Control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 |
Hammoud et al. | Power hopping: an automatic power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ultrasonic motion senso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34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134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