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4878A -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4878A
CN105164878A CN201480023216.8A CN201480023216A CN105164878A CN 105164878 A CN105164878 A CN 105164878A CN 201480023216 A CN201480023216 A CN 201480023216A CN 105164878 A CN105164878 A CN 105164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zet
extended element
center
corona igniter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32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4878B (zh
Inventor
约翰·安东尼·布伦斯
克里斯托弗·迈威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deral Mogul Ignition LLC
Original Assignee
Federal Mogul Ignit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deral Mogul Ignition Co filed Critical Federal Mogul Ignition Co
Priority to CN2017105427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532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4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4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4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48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23/00Other ignition
    • F02P23/04Other physical ignition means, e.g. using laser 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50Sparking plugs having means for ionisation of g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2Corona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46Sparking plugs having two or more spark gaps
    • H01T13/467Sparking plugs having two or more spark gaps in parallel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 H01T2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of sparking plu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ark Plugs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电晕点火器(20)包括电极,该电极具有沿着中心轴线(A)延伸的中心延伸构件(22)和从中心延伸构件径向地向外延伸的冠部(34)。中心延伸构件具有延伸长度(le),并且冠部具有冠长度(lc)。延伸长度大于冠长度,以使得延伸构件相比于冠部更接近活塞。另外,冠部的点火尖端各自呈现小于中心延伸构件的第二球形半径的第一球形半径。因此,如果电弧发生,其从中心延伸构件形成而不是从冠部形成。从而冠部的点火尖端经受更少的磨损并且保持尖锐。另外,由于球形半径的尺寸,电晕放电更可能形成于点火尖端而非中心延伸构件。

Description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相关申请的相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受益于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1/799117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以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用于发射射频电场以电离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电晕点火器,并且提供电晕放电、电晕放电点火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晕放电点火系统的电晕点火器接收到来自电源的电压而发射电场,该电场形成电晕以电离内燃机的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该点火器包括从电极端子末端纵向地延伸到电极点火末端的电极。绝缘体被沿着中心电极放置,外壳被沿着该绝缘体放置。
电极端子末端接收来自电源的电压,电极点火末端发射形成电晕的电场。电晕点火器的电极还可以包括在点火末端上的、用于发射电场的冠部。该电场包括至少一个流光,典型地包括多个流光以形成电晕。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沿着由电极点火末端所生成的高电场的整个长度而被点燃。电晕点火器的一个例子被公开在Lykowski等人的公开号为US2010/0083942的美国专利申请。
在理想电晕点火系统中,对燃烧室中的电晕点火器的金属部分的腐蚀和/或侵蚀较少,这是因为电晕放电不具有与通常火花放电相关联的高电流和高温度。尽管电晕点火器不包括任何接地电极元件接近冠部的点火尖端,在一些应用中,呈现接地引擎元件靠近点火尖端。因此,并不总是能够避免在电晕点火器和接地元件之间的电弧形成(也被称为电弧放电)。如果形成了电弧,与电弧形成相关联的高电流和温度可能导致对冠部点火尖端的一些腐蚀和/或侵蚀损害。慢慢地,腐蚀和/或侵蚀损害可能降低电晕形成和燃烧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晕放电器,其包括沿着中心轴线延伸以用于发射电场以形成电晕的电极,由围绕电极放置的电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体,该绝缘体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到绝缘体点火末端,和由围绕该绝缘体放置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壳体。该电极包括沿着中心轴线纵向地延伸到中心点火末端的中心延伸构件。该电极还包括自绝缘体点火末端向外放置的冠部。该冠部包括从中心延伸构件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分支。该冠部还沿着中心轴线从上表面延伸向至少一个点火尖端。该冠部在上表面和至少一个点火尖端之间具有冠部长度,中心延伸构件具有从冠部的上表面延伸到中心点火末端的延伸长度。冠部长度和延伸长度平行于中心轴线。由中心延伸构件具有的延伸长度大于由冠部具有的冠部长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晕放电点火器系统,其包括具有大于冠部长度的延伸长度的电晕点火器。该系统包括具有用于接收电晕点火器的开口的气缸盖,相对于气缸盖放置的活塞,在气缸盖和活塞之间具有间隔,和连接到气缸盖并围绕活塞的气缸体。气缸盖、气缸体和活塞这三者之间呈现燃烧室。电晕点火器放置在气缸盖的开口中,使得中心延伸构件的中心点火末端和冠部放置于燃烧室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晕放电系统的电晕点火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中心延伸构件使得延伸长度大于冠部长度的步骤。
电晕点火器包括具有大于冠部长度的延伸长度的中心延伸构件,这相比于不具有中心延伸构件的电晕点火器提供了众多优点。当诸如活塞等接地元件靠近中心延伸构件的中心点火末端和冠部的点火尖端时,如果形成任何电弧,将优先形成在活塞和中心延伸构件的中心点火末端,这是因为中心延伸构件的延伸长度靠近接地元件,并且这也是因为其相比于冠部的点火尖端具有更高的场强度。因此,如果发生电弧,可以降低对冠部的点火尖端的腐蚀和侵蚀。
此外,在接地元件远离电晕点火器的情况下,中心延伸构件试图排斥电晕流光的形成,从而提供更宽的电晕放电量,以及降低对活塞电晕放电和形成电弧的倾向。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这些优点将容易察觉。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晕点火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A是图1的电晕点火器的冠部的仰视图;
图1B是图1的电晕点火器的中心延伸构件和冠部的放大图;
图1C是表示第一球形半径的图1的电晕点火器的冠部的点火尖端的放大图;
图1D是表示第二球形半径的图1的电晕点火器的中心延伸构件的中心点火末端的放大图;
图2-11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晕点火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2A是当电晕点火器与活塞分隔时包括图1的电晕点火器的电晕放电点火系统的剖视图;
图12B是当比较的电晕点火器被活塞隔开如图12A所示的电晕点火器相同的距离时,包括比较的电晕点火器而不包括本发明的中心延伸构件的电晕点火系统的剖视图;
图13A是当电晕点火器靠近活塞时包括图1的电晕点火器的电晕点火系统的剖视图;
图13B是当比较的电晕点火器处于与图13A所示的电晕点火器相同的位置时,包括图12B的比较的电晕点火器的电晕点火系统的剖视图;
图14A是当电晕点火器离活塞一定距离放置时,根据提供电晕放电的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晕点火器的有限元分析(FEA);
图14B是当比较的电晕点火器被放置于图14A所示的电晕点火器与活塞相同的距离时,提供电晕放电的比较的电晕点火器的FEA;
图15A是当电晕点火器被放置在点火器的典型位置时,提供电晕放电的图14A的电晕点火器的FEA;
图15B是当比较的电晕点火器被放置在点火器的典型位置时,提供电晕放电的图14B的比较的电晕点火器的FEA;
图16A是当电晕点火器被放置最靠近活塞时,并且从电晕点火器的中心延伸构件处发生电弧,图14A的电晕点火器的FEA;
图16B是当比较的电晕点火器被放置于与如图16A所示的电晕点火器与活塞的相同距离时,并且从比较的电晕点火器的冠部发生电弧,图14B的比较的电晕点火器的FEA;
图17是当绝缘涂层应用到中心延伸构件时,图14A的电晕点火器的FEA;
图18是可被用来在活塞和气缸体的多种距离处的获得球形半径的范围的峰值电场的示例性数据的图表;
图19是提供从活塞和气缸体的多种距离处的球形半径的范围的峰值电场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其中在众多视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代表相应的部件,电晕点火器20包括中心延伸构件22,如图所示其一般能够提供改进的电晕放电24和改进的燃烧性能。
如图1所示,电晕点火器20包括沿着中心轴线A延伸的电极,用于发射形成电晕放电24的电场。如同在传统电晕点火器中那样,由电绝缘材料(例如铝)形成的绝缘体28被放置在中心延伸构件22周围,并且沿着中心轴线A延伸向绝缘体点火末端30。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壳体22围绕绝缘体28放置。电极包括中心延伸构件22和冠部34。
电极的冠部34向外地放置于绝缘体点火末端30。冠部34围绕中心轴线A和中心延伸构件22。电极的冠部34还包括从中心延伸构件22向外径向地延伸的至少一个分支36,但是典型地包括每个分支36,其每一个从中心轴线A向外径向地延伸,并且从中心延伸构件22向外径向地延伸。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冠部34包括4个分支36,其围绕轴线A彼此之间间隔开相同的距离。分支36的每一个具有用于发射形成电晕放电24的电场的点火尖端38。最好如图1B所示,冠部34具有垂直于中心轴线A放置的冠部直径Dc。冠部直径Dc是直接彼此相对地放置的冠部34的两个点(例如两个相对点火尖端38的径向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1B所示,冠部34沿着中心轴线A从上表面40延伸到至少一个点火尖端38。在上表面40和至少一个点火尖端38之间具有冠部长度lc。如图1B所示,冠部长度lc平行于中心轴线A,并且相等于垂直于中心轴线A延伸的第一平面42和第二平面44之间的距离。第一平面42放置于冠部34的上表面40的最高点,第二平面44放置于最低点火尖端38的最低点。
冠部34的每个分支还具有位于或相邻于相关的点火尖端38的至少一个第一球形半径r1。图1C示出在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处包括两个第一球形半径r1的图1B的冠部34的一部分。沿着表面的在特定点处的球形半径在该特定点处具有的半径的球形而获得。球形半径是三维空间中球形的半径,特别是沿着x轴、y轴和z轴的三维空间。
冠部34可由多种不同的金属材料所形成。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冠部34由镍、镍合金或诸如铂或铱等贵金属形成。由于电极的中心延伸构件22,冠部34的材料可由较不耐磨材料形成,并且如果在电晕点火器20的工作期间发生电弧的话,可以经受更少腐蚀和侵蚀。
电极的中心延伸构件22沿着中心轴线A纵向地延伸到中心点火末端46。最好如图1B所示,中心延伸构件22具有从冠部34的上表面40延伸到中心点火末端46的延伸长度Ie。延伸长度Ie平行于中心轴线A,并且等于第一平面42和垂直于中心轴线A延伸的第三平面48之间的距离。第一平面42放置于冠部34的上表面40的最上点,第三平面48放置于中心点火末端46的最下点。由中心延伸构件22提供的延伸长度Ie大于冠部长度Ic。在工作期间,由于延伸长度Ie,中心延伸构件22比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更接近接地元件(例如活塞)。因此,如果在电晕点火器20的工作期间产生任何电弧,电弧将优先地从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形成,而不是从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形成。中心延伸构件22的延伸长度Ie还可以增加由电极所形成的电晕放电24的大小。
中心延伸构件22在位于或靠近中心点火末端46的地方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球形半径r2。图1D表示在中心点火末端46处的第二球形半径r2。位于或靠近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的每个第二球形半径r2都小于沿着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的每个第一球形半径r1。换而言之,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比中心点火末端46更尖。因此,在工作期间,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处的电场更高,电晕放电24更有可能从点火尖端38而非中心延伸构件22形成,这对于最佳燃烧性能来说是优选的。
同样如图1B所示,中心延伸构件22具有垂直于中心轴线A放置的延伸直径De。延伸直径De可以沿着中心轴线A变化,但是在位于冠部34和中心点火末端46之间的区域时,延伸直径De小于冠部直径Dc
图2-11示出了包括中心延伸构件22的电晕点火器20的其它示例性设计。可以选择这些设计以满足特定引擎应用的需求,以及提供最佳可能的热性能。在每种情况中,中心延伸构件22的延伸长度Ie大于冠部长度Ic。同样的在每个实施例中,位于或靠近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的第二球形半径r2大于在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处的每个第一球形半径r1。图3A是图3的设计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中心延伸构件322包括相对较小的第二球形半径r2,但是该第二球形半径r2仍然大于冠部334的第一球形半径r1。在每种设计中,中心延伸构件22的延伸直径De可以从冠部34向中心点火末端46移动的方向上递减,或者从冠部34向中心点火末端46移动的方向上递增。另外,中心延伸构件22不需要是对称的。
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形成中心延伸构件,例如镍、铜、贵金属或它们的合金。中心延伸构件22的部分还可由绝缘材料形成。中心延伸构件22典型地由第一材料形成,并且冠部34典型地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用来形成中心延伸构件22的第一材料相比于用来形成冠部34的第二材料一般更加耐腐蚀和侵蚀,这是因为中心延伸构件22更有可能在发生电弧时与电弧的高电流和温度所接触。
中心延伸构件22时常地由多个结合在一起的单独的片形成,例如如图5、9、10和11所示的主体部分52和耐磨元件54。然而,图2-11所示的任意形状可包括单个片,或结合在一起的多个片。例如,在图5中,中心延伸构件522包括彼此连接的主体部分552和耐磨元件554。在该实施例中,耐磨元件554是主体部分552同轴,但这不是必须的。
在每个实施例中,耐磨元件54具有中心点火末端46。因此,耐磨元件54典型地由具有良好热特性,并且比主体部分52的材料更加抗磨损的材料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耐磨元件54由基于镍的合金、贵金属或稀有金属(例如铂、钨或铱)形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耐磨元件54由优选地具有大于2,更优选大于8,的相对介电常数的电绝缘材料形成,例如基于铝的材料。耐磨元件54还可包括金属材料的覆盖层或电绝缘材料的覆盖层。
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将耐磨元件54应用到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主体部分52,例如PVD、共挤压或共烧结。可选地,可以通过钎焊或类似的处理而附着耐磨元件54。当耐磨元件54是覆盖层时,可以通过电镀、喷涂、烧结或其它合适的方法来应用覆盖层。例如,主体部分52的材料和耐磨元件54的材料应当被选择和结合以提供良好的粘合、无小间隙、良好热接触,以及避免热差扩散的问题。
在图10的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抵挡电弧放电的影响,中心延伸构件1022包括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核心56,该核心56由镍合金形成的覆盖层58围绕。在图10的实施例中,耐磨元件1054被附着到覆盖层58,并且形成中心点火末端1046。可选地,镍合金的覆盖层58可以形成中心点火末端1046。如图10所示,核心56优选地具有从冠部1034的上表面1040延伸到核心点火末端80的核心长度lcore。核心长度lcore平行于中心轴线A,并且与垂直于中心轴线A延伸的第一平面42和第四平面82之间的距离相等。第四平面82放置在核心56的最低点。优选地,核心长度lcore大于冠部长度lc。在这种情况下,中心延伸构件1022的覆盖层58仍然保护铜核心56。该设计可以显著降低点火尖端1038的最高温度,并且可以延长点火尖端1038和中心点火末端1046的寿命。
如图12A和13A所示,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晕放电点火系统60,包括具有中心延伸构件22的电晕点火器20,以降低点火尖端38处的腐蚀和侵蚀。作为比较,图12B和13B示出了具有另一种类型的电晕点火器20’的系统,其不包括本发明的延伸长度。该系统60包括通常的内燃引擎中常见的元件,例如气缸盖62、气缸体64和活塞50。活塞50相对于气缸盖62放置,并且活塞和气缸盖之间具有间隔,气缸体64链接到气缸盖62并且围绕活塞50。因此,在气缸盖62、气缸体64和活塞50这三者之间具有燃烧室66。气缸盖62具有接收电晕点火器20的开口68。电晕点火器20的壳体32典型地耦合到气缸盖62,例如穿入至气缸盖62的开口68,如图12和13所示。垫圈70一般被放置在壳体32和气缸盖62之间。电晕点火器20包括用于接收来自电源(未示出)的能量的端子72,和可以放置在端子72和电极之间的绝缘材料74。绝缘体28的一部分以及中心点火末端46和点火尖端38被放置在燃烧室66中。燃料注入口76也被接收于该汽缸盖62内以用于将细雾化形式的燃料78传递进燃烧室66。
在通常的电晕点火系统中,在工作期间,向电晕点火器20提供能量,燃料被喷向电晕点火器20,活塞50往复于气缸体64,朝向和远离气缸盖62和电晕点火器20运动。在图12A中,活塞50与电晕点火器20间隔有明显的距离。电晕放电24从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形成,并且在电晕点火器20和活塞50或任何其他接地元件之间不会发生电弧形成。在图12B的具有比较的电晕点火器20’的系统60中,也形成没有电弧形成的电晕放电24。
然而,在图13A和13B中,活塞50接近电晕点火器20、20’,并且产生电弧25。当系统60包括创新的电晕点火器20(例如图13A)时,电弧25不会从冠部的点火尖端38发生,但是在使用图13B的比较的电晕点火器20'时会产生电弧25。电弧25而是会从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22发生。中心延伸构件22的延伸长度le将电弧25限制于仅在中心延伸构件22上。由于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较少暴露于由电弧25引起的高温,因此它们经受更少的腐蚀和侵蚀。因此,点火尖端38保持尖锐,并且在将来的点火期间持续提供高强度电晕放电24。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晕点火器20的电极还可以增加工作期间的电晕放电24的大小(size)。图14-16每一个都包括当向电晕点火器20、20’提供能量时的创新的电晕点火器20或比较的电晕点火器20'的有限元分析(FEA)。FEA图像中的线示出电晕放电24最可能的方向和长度。图14A示出创新的电晕点火器20以及当活塞50与中心点火末端46以及点火尖端38间隔较远距离时相关联的电晕放电24。图15A示出创新的电晕点火器20以及当活塞50位于典型点火器位置时相关联的电晕放电24。图16A示出当活塞50非常靠近电晕点火器20时从创新的电晕点火器20的中心点火末端46产生电弧25。为了比较,图14B-16B每一个都包括当活塞50处于如图14A-16A所示的相同位置时由比较的电晕点火器20'提供的电晕放电24的FEA。
图14A和15A示出本发明的电晕点火器20在活塞50与电晕点火器20间隔时提供相比于图14B和15B的比较的电晕点火器20'更强的电晕放电24。中心延伸构件22的延伸长度le趋向于排斥它们所形成的电晕流光,从而提供更尖锐的开口形状、提供更大容量,并且更低可能遇到活塞50。另外,图16A表示如果发生电弧25,电弧将从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而非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形成。这相比于图16B的比较的电晕点火器20’来说是一个优势,其中在电晕点火器20’中从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形成电弧25。
图17是当绝缘覆盖层形式的耐磨元件54应用于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时创新的电晕点火器20的FEA分析。该分析表示绝缘覆盖层并没有对电晕点火器20的工作或者由中心延伸构件22提供的益处造成有害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电晕放电点火系统60中使用的电晕点火器20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中心延伸构件22以使得中心延伸构件22的延伸长度le大于冠部长度lc
可以使用多种技术来确定中心延伸构件22的适当的延伸长度le以提供首选的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首先包括(a)当电晕点火器20被插入到气缸盖62中时识别最接近于气缸体64的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接下来,方法包括(b)确定在活塞50的运动期间,从在步骤(a)中识别的点火尖端38到气缸体64的距离与从在步骤(a)中识别的点火尖端38到活塞50的距离相等的点。当活塞50位于该点时,或者更靠近点火尖端38时,在点火尖端38和活塞50之间可能存在电弧,但是中心延伸构件22减轻了这样的可能性。
该方法接下来包括(c)选择中心延伸构件22的延伸长度le,使得当向电极提供能量时,并且当在步骤(a)中识别的点火尖端38处于在步骤(b)中识别的点时,在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处的峰值电场等于或大于在步骤(a)中识别的点火尖端38处的峰值电场。在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处的峰值电场依赖于中心点火末端46和活塞50之间的距离以及中心点火末端46和气缸体64之间的距离。该方法还包括调整中心延伸构件22的延伸长度le以在工作期间将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间隔远离气缸体64和/或活塞50。
该方法一般还包括步骤(d):选择点火尖端38的第一球形半径r1和中心点火末端46的第二球形半径r2,使得在工作期间电晕放电将优先地形成于点火尖端38,并且如果发生任何电弧将优先地形成于活塞50和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之间。可以在选择延伸长度le之前或之后进行选择球形半径r1、r2的步骤。选择球形半径r1、r2的步骤包括选择选择用于冠部34的每个点火尖端38的第一球形半径r1和选择用于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的第二球形半径r2,使得在冠部34的点火尖端38处的每个第一球形半径r1小于中心延伸构件22的第二球形半径r2
对球形半径r1、r2进行优选,使得当向电极提供能量时,并且冠部34的至少一个点火尖端38和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与气缸体64和活塞50间隔开,从点火尖端38提供电晕放电24,在最接近地的点火尖端38处的峰值电场高于在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处的峰值电场至少25%。这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如图18所示的形式的数据来实现。图18的第一列是从中心点火末端46或者点火尖端38到地的距离(单位为毫米),也被称为到地的间隙。第二列是单位为毫米的球形半径,其可以是中心点火末端46或点火尖端38的球形半径。第三列是当施加了1伏特时的峰值电压(单位为伏特每米)。图18中的值都仅是示例。可以基于图18中的数据来获得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的第二球形半径r2、点火尖端38的球形半径r1和中心延伸构件22的延伸长度le之间的无量纲关系。
图19是提供了在离活塞50和气缸体64不同距离处的用于从大约0.05mm到大约1.15mm的球形半径范围的峰值电场的图示。图19特别提供了当从点火尖端38到活塞50以及到气缸体64的距离为0.254mm、0.508mm、1.27mm、2.54mm、5.08mm、12.7mm、24.5mm和50.8mm时的峰值电场。仅在较远距离处,在点火尖端38处的峰值电场应当高于在中心延伸构件22的中心点火末端46处的峰值电场25%,而在较短距离处无需如此,例如仅在50.8mm处,而无需在0.254mm处。
一旦在步骤(b)中识别了距离,在步骤(d)中选择了球形半径r1、r2,该方法典型地还包括(e)确定在步骤(b)中识别的距离处的步骤(a)中识别的点火尖端38的峰值电场。再次举例来说,图18的数据可被用来确定该峰值电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点火尖端38的每一个都具有2.54mm的球形半径r1,在离或活塞5025.4mm的距离处具有330V/m的峰值电场。该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调整球形半径r1、r2以满足所有安全和工作条件。
明显地,依据以上教导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形都是可行的,并且在具体描述之外实施本发明也落入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的电极,用于发射形成电晕放电的电场;
所述电极包括纵向地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到中心点火末端的中心延伸构件;
由电绝缘材料所形成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围绕所述电极放置且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到绝缘体点火末端;
由金属材料所形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围绕所述绝缘体放置;
所述电极包括自所述绝缘体点火末端向外放置的冠部;
所述冠部包括至少一个沿着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径向向外延伸的分支;
所述冠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从上表面延伸到至少一个点火尖端;
所述冠部具有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点火尖端之间的冠部长度,所述冠部长度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
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具有从所述冠部的所述上表面延伸到所述中心点火末端的延伸长度,所述延伸长度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和
所述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冠部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部在每个所述点火尖端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球形半径,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在所述中心点火末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球形半径,每个所述第一球形半径小于每个所述第二球形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部包括各自延伸到所述点火尖端中的一个的多个分支,每个所述点火尖端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球形半径,每个所述第一球形半径小于每个所述第二球形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由第一材料形成,所述冠部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一材料比所述第二材料更耐腐蚀和/或侵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包括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核心,和围绕所述核心的由镍合金所形成的覆盖层,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覆盖层具有所述中心点火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具有从所述冠部的所述上表面延伸到所述核心点火末端的核心长度,并且所述核心长度大于所述冠部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单独的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主体部分和耐磨元件,并且所述耐磨元件具有所述中心点火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元件由镍基合金、贵金属或稀有金属所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元件是涂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元件由具有大于2的相对介电常数的电绝缘金属所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部具有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冠部直径,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具有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直径,并且所述延伸直径小于所述冠部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具有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直径,并且所述延伸直径在从所述冠部向所述中心点火末端的方向上递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具有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直径,并且所述延伸直径在从所述冠部向所述中心点火末端的方向上递增。
15.一种电晕放电点火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盖,所述气缸盖具有开口,用于接收电晕点火器;
相对于所述气缸盖放置的活塞,在所述活塞和所述气缸盖之间形成间隙;
连接到所述气缸盖并且围绕所述活塞的气缸体;
所述气缸盖和所述气缸体以及所述活塞之间形成燃烧室;
插入到所述气缸盖的所述开口中的电晕点火器;
所述电晕点火器包括耦合到所述气缸盖的壳体;
所述电晕点火器包括被所述壳体围绕的由电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到绝缘体点火末端;
所述电晕点火器包括由所述绝缘体围绕的电极,并且所述电极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进所述燃烧室,以用于发射形成电晕放电的电场;
所述电极包括纵向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向中心点火末端的中心延伸构件;
所述电极包括自所述绝缘体点火末端向外放置的冠部;
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中心点火末端和所述冠部被放置于所述燃烧室内;
所述冠部包括从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分支;
所述冠部从上表面延伸向至少一个点火尖端;
所述冠部具有所述上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点火尖端之间的冠部长度,所述冠部长度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
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具有从所述冠部的所述上表面延伸到所述中心点火末端的延伸长度,所述延伸长度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和
所述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冠部长度。
16.一种用于电晕放电系统的电晕点火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放电系统包括:
用于接收电晕点火器的气缸盖,相对于所述气缸盖放置的活塞,以用于朝向以及远离所述气缸盖移动,连接到所述气缸盖的并且围绕所述活塞的气缸体,使得所述气缸盖和所述气缸体以及所述活塞之间形成燃烧室;
所述电晕点火器包括插入到气缸盖中的壳体,被所述壳体围绕的由电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向绝缘体点火末端,被所述绝缘体围绕的电极,所述电极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所述电极包括沿着中心轴线纵向地延伸向中心点火末端的中心延伸构件,所述电极包括自绝缘体点火末端向外放置的冠部,所述冠部包括从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向外径向地延伸的至少一个分支,所述冠部从上表面延伸向至少一个点火尖端,所述冠部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点火尖端之间形成冠部长度,所述冠部长度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所述中心延伸构件形成从所述冠部的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中心点火末端延伸的延伸长度,所述延伸长度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和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所述中心延伸构件,使得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所述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冠部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所述中心延伸构件,使得所述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冠部长度的步骤包括:
(a)当工作期间所述电晕点火器被插入到所述气缸盖中时,识别最接近于所述气缸体的所述冠部的点火尖端;
(b)在所述活塞的运动期间确定一个点,其中从在所述步骤(a)中识别的所述点火尖端到所述气缸体的距离等于从在所述步骤(a)中识别的点火尖端到所述活塞的距离;
(c)选择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延伸长度,以使得当向所述电极提供能量时,并且当在所述步骤(a)中识别的所述点火尖端处于在所述步骤(b)中识别的所述点时,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所述中心点火末端处的峰值电场等于或大于在步骤(a)中识别的所述点火尖端处的所述峰值电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延伸长度,使得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所述中心点火末端远离所述气缸体和/或所述活塞。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部的每一个点火尖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球形半径,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中心点火末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球形半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d)选择所述冠部的每个所述点火尖端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球形半径,选择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所述中心点火末端的至少一个第二球形半径,使得每个所述点火尖端的至少一个第一球形半径小于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球形半径的每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向所述电极提供能量时,并且当在所述步骤(a)中识别的所述点火尖端以及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所述中心点火末端被所述气缸体和活塞隔开,当所述冠部提供电晕放电时,在所述步骤(a)中识别的所述点火尖端在所述步骤(b)中识别的所述点处的所述峰值电场至少高于所述中心延伸构件的所述中心点火末端处的所述峰值电场25%。
CN201480023216.8A 2013-03-15 2014-03-15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64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2762.8A CN107453211B (zh) 2013-03-15 2014-03-15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99117P 2013-03-15 2013-03-15
US61/799,117 2013-03-15
PCT/US2014/029902 WO2014145184A1 (en) 2013-03-15 2014-03-15 Wear protection feature for corona igniter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2762.8A Division CN107453211B (zh) 2013-03-15 2014-03-15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4878A true CN105164878A (zh) 2015-12-16
CN105164878B CN105164878B (zh) 2017-07-28

Family

ID=506861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276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53211B (zh) 2013-03-15 2014-03-15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CN20148002321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64878B (zh) 2013-03-15 2014-03-15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276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53211B (zh) 2013-03-15 2014-03-15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45347B2 (zh)
EP (2) EP2973900B1 (zh)
JP (2) JP6370877B2 (zh)
KR (1) KR20150129036A (zh)
CN (2) CN107453211B (zh)
BR (1) BR112015023085A8 (zh)
WO (1) WO20141451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11190B3 (de) * 2012-10-29 2014-04-30 Borgwarner Beru Systems Gmbh Koronazünd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Zündkopfes für eine Koronazündeinrichtung
CN107453211B (zh) * 2013-03-15 2019-06-14 费德罗-莫格尔点火公司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DE102015116332B4 (de) * 2015-09-28 2023-12-28 Tdk Electronics Ag Ableite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Ableiters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s Ableiters
DE102018105941B4 (de) 2018-03-14 2021-09-02 Federal-Mogul Ignition Gmbh Zündkerzen-Zündspitze, Zündkerzen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Zündkerzen-Zündspitze
JP6943228B2 (ja) * 2018-09-03 2021-09-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予混合圧縮着火式エンジン
JP6943229B2 (ja) * 2018-09-03 2021-09-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予混合圧縮着火式エンジン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5434A1 (en) * 2010-09-04 2012-03-08 Borgwarner Beru Systems Gmbh Igniter for igniting a fuel-air-mixture using hf corona discharge and engine fitted with such igniters
CN102859817A (zh) * 2010-04-13 2013-01-02 费德罗-莫格尔点火公司 包括电晕增强电极端的点火器
CN102900586A (zh) * 2011-07-25 2013-01-30 何良智 多组高压与多头点火的一体火花塞
US20130049566A1 (en) * 2010-04-13 2013-02-28 John Antony Burrows Corona igniter including temperature control fea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7234A (en) * 1978-07-03 1980-10-07 Xerox Corporation Corona charging element
US4402036A (en) 1980-02-08 1983-08-30 Hensley George H Method of producing a high energy plasma for igniting fuel
US4774914A (en) 1985-09-24 1988-10-04 Combustion Electromagnetics, Inc. Electromagnetic ignition--an ignition system producing a large size and intense capacitive and inductive spark with an intense electromagnetic field feeding the spark
US4841925A (en) * 1986-12-22 1989-06-27 Combustion Electromagnetics, Inc. Enhanced flame ignition for hydrocarbon fuels
US5019709A (en) * 1990-01-05 1991-05-28 Pfaff Ernest H Electrode arrangement for cheating corona
JP2847681B2 (ja) * 1991-12-03 1999-01-20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中心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853108B2 (ja) * 1992-06-17 1999-02-03 日本特殊陶業 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US5488222A (en) * 1994-09-16 1996-01-30 Gault; Michael J. Electrode arrangement for creating corona and method of treating electrically-conductive surfaces
US6608430B1 (en) 2001-12-07 2003-08-19 Robert J. Schaus Spark plug with multi-point firing cap
US20040100179A1 (en) 2002-11-25 2004-05-27 Boley William C. Spark plug having an encapsulated electrode gap
JP4924275B2 (ja) 2007-08-02 2012-04-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平衡プラズマ放電式の点火装置
US8104444B2 (en) 2007-10-31 2012-01-31 Caterpillar Inc. Pre-chamber igniter having RF-aided spark initiation
US8365710B2 (en) 2008-10-03 2013-02-05 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Ignitor for air/fuel mixture and engine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into a cylinder head
DE102009059649B4 (de) * 2009-12-19 2011-11-24 Borgwarner Beru Systems Gmbh HF-Zündeinrichtung
JP5375711B2 (ja) * 2010-03-30 2013-12-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WO2011135903A1 (ja) * 2010-04-26 2011-11-03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点火装置及び当該点火装置の電極構造
US8701638B2 (en) * 2010-05-07 2014-04-22 Borgwarner Beru Systems Gmbh Method for igniting a fuel-air mixture of a combustion chamber, particularly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by generating a corona discharge
EP2633593A2 (en) 2010-10-28 2013-09-04 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Non-thermal plasma ignition arc suppression
KR101892627B1 (ko) * 2010-12-14 2018-08-27 페더럴-모굴 이그니션 컴퍼니 비대칭 점화 팁을 구비한 코로나 점화장치
US8839753B2 (en) 2010-12-29 2014-09-23 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Corona igniter having improved gap control
JP5963775B2 (ja) * 2011-01-13 2016-08-03 フェデラル−モーグル・イグニション・カンパニー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コロナ形成の位置が制御されたコロナ点火器
US10056737B2 (en) * 2012-03-23 2018-08-21 Federal-Mogul Llc Corona ignition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US9088136B2 (en) * 2012-03-23 2015-07-21 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Corona ignition device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US10056738B2 (en) * 2012-03-23 2018-08-21 Federal-Mogul Llc Corona ignition device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CN107453211B (zh) * 2013-03-15 2019-06-14 费德罗-莫格尔点火公司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EP2992578B1 (en) * 2013-05-03 2017-10-25 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Corona ignition with hermetic combustion seal
US9484719B2 (en) * 2014-07-11 2016-11-01 Ming Zheng Active-control resonant ignition system
US9685767B2 (en) * 2014-08-10 2017-06-20 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Corona ignition device with improved seal
BR112017002593A2 (pt) * 2014-08-10 2018-01-30 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dispositivo de ignição corona com vedação melhorada
US9755405B2 (en) * 2015-03-26 2017-09-05 Federal-Mogul Llc Corona suppression at the high voltage joint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a semi-conductive sleeve between the central electrode and the dissimilar insulating materials
US9941671B2 (en) * 2015-09-24 2018-04-10 Federal-Mogul Llc Air-free cap end design for corona ignition system
US10211605B2 (en) * 2016-01-22 2019-02-19 Tenneco Inc. Corona igniter with hermetic combustion seal on insulator inner diamet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9817A (zh) * 2010-04-13 2013-01-02 费德罗-莫格尔点火公司 包括电晕增强电极端的点火器
US20130049566A1 (en) * 2010-04-13 2013-02-28 John Antony Burrows Corona igniter including temperature control features
US20120055434A1 (en) * 2010-09-04 2012-03-08 Borgwarner Beru Systems Gmbh Igniter for igniting a fuel-air-mixture using hf corona discharge and engine fitted with such igniters
CN102900586A (zh) * 2011-07-25 2013-01-30 何良智 多组高压与多头点火的一体火花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5023085A2 (pt) 2017-07-18
EP3382831A1 (en) 2018-10-03
CN107453211B (zh) 2019-06-14
US9945347B2 (en) 2018-04-17
CN105164878B (zh) 2017-07-28
JP6370877B2 (ja) 2018-08-15
KR20150129036A (ko) 2015-11-18
JP2018198209A (ja) 2018-12-13
EP2973900A1 (en) 2016-01-20
US20140261270A1 (en) 2014-09-18
BR112015023085A8 (pt) 2019-12-03
WO2014145184A1 (en) 2014-09-18
JP2016519391A (ja) 2016-06-30
EP2973900B1 (en) 2018-12-19
CN107453211A (zh) 2017-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4878A (zh) 用于电晕点火器的磨损保护特性
JP6238895B2 (ja) 温度制御機能を有するコロナ点火器
US8261711B2 (en) Ignition devic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electrode structure of the ignition device
JP4829892B2 (ja) 同軸ツイン点火プラグ
EP2724430B2 (en) Corona igniter assembly including corona enhancing insulator geometry
KR101822723B1 (ko) 점화 플러그
CN107453209A (zh) 火花塞
US9112335B2 (en) Spark plug and spark plug electrode
US10714907B2 (en) Corona igniter firing end electrode tip with dual metal rive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5229878B (zh) 火花塞
CN107240860B (zh) 火花塞
CN109787090A (zh) 用于汽车的火花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