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6871B -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6871B
CN105126871B CN201510555793.8A CN201510555793A CN105126871B CN 105126871 B CN105126871 B CN 105126871B CN 201510555793 A CN201510555793 A CN 201510555793A CN 105126871 B CN105126871 B CN 105126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waste water
organic molecule
ratio
mixed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57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26871A (zh
Inventor
陈秉辉
王子丹
彭晓芳
张诺伟
郑进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557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268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26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6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6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6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于载体上的催化成分。本发明催化剂载体采用AxByC1‑x‑yO2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A为Fe、Co、Ni、Cu其中的一种,B为W、Mn、Mo、Zr中的一种,C为La、Ce等稀土元素中的一种。催化活性中心以贵金属为主,且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使用时,将废水加入高压釜内,按照2~12g/L的比例加入上述催化剂,以空气为氧化剂,通过氧化反应去除有机小分子,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压力为0.5~2Mpa。本发明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TOC降解率可达80%以上,且稳定性极好,尤其适合处理含甲醛、甲酸、甲醇等有机小分子的废水。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产生的废水往往会含有多种高浓度、有毒、危险的有机物质,如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严重的污染。催化湿式氧化技术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由于该方法可以将有机物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碳与水,所以这个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处理工业废水方法之一。有机小分子废水是污水中比较常见的中间产物,例如甲酸、甲醛、甲醇,在处理有机物时往往会产生这些小分子。目前,对于有机小分子废水的研究较少,但是有机小分子的处理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低浓度能有效得降解有机小分子也是一个难题。另外,目前对催化湿式氧化的催化剂研究几乎没有对稳定性的考察,但是稳定性在工业应用中十分重要。考虑到工业应用实际,开发出成本低、稳定性好的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可在低温低压下降解有机小分子,催化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低浓度降解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载体为AxByC1-x-yO2型复合金属氧化物,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按A:B:C的金属离子摩尔比为x:y:1-x-y的比例称取A的硝酸盐、B的硝酸盐和C的硝酸盐,共同溶于水中,搅拌0.5~1h,得到混合溶液;
2)按照氢氧化钠与步骤1)中A、B、C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2~12:1的比例,称取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得到碱液;其中,所述步骤1)中A、B、C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与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和的配方比例为0.0039~0.0041mol:145~155mL,且氢氧化钠的量可使步骤1)的混合溶液与步骤2)的碱液混合后的溶液pH值≥10;
3)将步骤2)制得的碱液加入至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22~26h,固液分离,得到载体前驱体;
4)将步骤3)制备的载体前驱体于60~100℃烘干后,在空气气氛中300~700℃焙烧2~5h,冷却至室温,再于氢气气氛中300~500℃焙烧2~5h,即得AxByC1-x-yO2载体;
5)按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0.1~1wt%的比例,取相应量贵金属的化合物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得到前驱体溶液;
6)按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0.1~1wt%的比例,取相应量步骤4)中得到的AxByC1-x-yO2载体加入至步骤5)制备的前驱体溶液中,搅拌12~15h,过滤、洗涤后,在50~150℃下真空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之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
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与所述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比为2:1。
一实施例中:所述A为Fe、Co、Ni、Cu中的一种。
一实施例中:所述B为W、Mn、Mo、Zr中的一种。
一实施例中:所述C为La、Ce中的一种。
一实施例中:所述贵金属为Pt或Ru。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所述催化剂载体为AxByC1-x-yO2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A为Fe、Co、Ni、Cu中的一种,B为W、Mn、Mo、Zr中的一种,C为La、Ce中的一种,催化活性中心为贵金属为Pt或Ru,且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
上述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在处理废水上的应用。
一实施例中:催化剂用量与废水体积的比例为2~12g/L,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压力为0.5~2Mpa。
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水中含有甲醛、甲酸、甲醇中的至少一种,且甲醛和/或甲酸和/或甲醇的质量浓度为50~5000mg/L。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催化剂可在低温低压下降解有机小分子废水,且催化稳定性好。
2.本发明的催化剂适用于含有多种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尤其适合含甲酸、甲醛、甲醇中的至少一种的废水,在80℃以下、总压力为2Mpa以下、反应时间6h后可将总有机碳(TOC)降解接近70%。
3.本发明的催化剂适用废水浓度广(浓度50~5000mg/L,尤其适合含甲醛、甲酸、甲醇中的至少一种),即使在低浓度情况下(TOC<200ppm)也能将总有机碳(TOC)降解70%以上,这是从未有报道过的。
4.本发明的催化剂的生产成本低、运营成本低,稳定性好,适用于工业中的催化湿式氧化技术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Ru/Ni0.2Zr0.1Ce0.7O2合成方法
1)按Ni:Zr:Ce的金属离子摩尔比为0.2:0.1:0.7的比例称取0.23g的Ni(NO3)2·6H2O、0.17g的Zr(NO3)4·5H2O和1.22g的Ce(NO3)3·6H2O,共同溶于100mL水中,搅拌0.5h,得到混合溶液;
2)按照氢氧化钠与步骤1)中Ni、Zr、Ce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2~12:1的比例,称取氢氧化钠1.5g,溶于50mL水中,得到碱液;其中,步骤1)中Ni、Zr、Ce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与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和的配方比例约为0.004mol:150mL,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与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比为2:1;且氢氧化钠的量可使步骤1)的混合溶液与步骤2)的碱液混合后的溶液pH值≥10;
3)将步骤2)制得的碱液加入至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24h,过滤、洗涤,得到载体前驱体;
4)将步骤3)制备的载体前驱体于60℃空气中烘干12h后,置于马弗炉中,空气气氛中600℃焙烧3h,冷却至室温,再于氢气气氛中350℃焙烧4h,即得Ni0.2Zr0.1Ce0.7O2载体;
5)按贵金属Ru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的比例,取浓度为1g/500mL的RuCl3·xH2O的水溶液2.56mL,加入至10mL去离子水中,搅拌20min,得到前驱体溶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RuCl3·xH2O中一般x=3,且RuCl3·xH2O的水溶液中Ru的实际含量可由ICP(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得,通过此方式控制Ru元素加入的量;
6)按贵金属Ru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的比例,取0.5g步骤4)中得到的Ni0.2Zr0.1Ce0.7O2载体加入至步骤5)制备的前驱体溶液中,搅拌10h,过滤、洗涤后,在80℃下真空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之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Ru/Ni0.2Zr0.1Ce0.7O2
实施例2:Ru/Ni0.3Zr0.1Ce0.6O2合成方法
1)按Ni:Zr:Ce的金属离子摩尔比为0.3:0.1:0.6的比例称取0.35g的Ni(NO3)2·6H2O、0.17g的Zr(NO3)4·5H2O和1.04g的Ce(NO3)3·6H2O,共同溶于100mL水中,搅拌0.5h,得到混合溶液;
2)按照氢氧化钠与步骤1)中Ni、Zr、Ce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2~12:1的比例,称取氢氧化钠1.5g,溶于50mL水中,得到碱液;其中,步骤1)中Ni、Zr、Ce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与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和的配方比例约为0.004mol:150mL,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与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比为2:1;且氢氧化钠的量可使步骤1)的混合溶液与步骤2)的碱液混合后的溶液pH值≥10;
3)将步骤2)制得的碱液加入至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24h,过滤、洗涤,得到载体前驱体;
4)将步骤3)制备的载体前驱体于60℃空气中烘干12h后,置于马弗炉中,空气气氛中600℃焙烧3h,冷却至室温,再于氢气气氛中350℃焙烧4h,即得Ni0.3Zr0.1Ce0.6O2载体;
5)按贵金属Ru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的比例,取浓度为1g/500mL的RuCl3·xH2O的水溶液2.56mL,加入至10mL去离子水中,搅拌20min,得到前驱体溶液;
6)按贵金属Ru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的比例,取0.5g步骤4)中得到的Ni0.3Zr0.1Ce0.6O2载体加入至步骤5)制备的前驱体溶液中,搅拌10h,过滤、洗涤后,在80℃下真空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之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Ru/Ni0.3Zr0.1Ce0.6O2
实施例3:Ru/Ni0.4Zr0.1Ce0.5O2合成方法
1)按Ni:Zr:Ce的金属离子摩尔比为0.4:0.1:0.5的比例称取0.46g的Ni(NO3)2·6H2O、0.17g的Zr(NO3)4·5H2O和0.87g的Ce(NO3)3·6H2O,共同溶于100mL水中,搅拌0.5h,得到混合溶液;
2)按照氢氧化钠与步骤1)中Ni、Zr、Ce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2~12:1的比例,称取氢氧化钠1.5g,溶于50mL水中,得到碱液;其中,步骤1)中Ni、Zr、Ce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与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和的配方比例约为0.004mol:150mL,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与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比为2:1;且氢氧化钠的量可使步骤1)的混合溶液与步骤2)的碱液混合后的溶液pH值≥10;
3)将步骤2)制得的碱液加入至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24h,过滤、洗涤,得到载体前驱体;
4)将步骤3)制备的载体前驱体于60℃空气中烘干12h后,置于马弗炉中,空气气氛中600℃焙烧3h,冷却至室温,再于氢气气氛中350℃焙烧4h,即得Ni0.4Zr0.1Ce0.5O2载体;
5)按贵金属Ru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的比例,取浓度为1g/500mL的RuCl3·xH2O的水溶液2.56mL,加入至10mL去离子水中,搅拌20min,得到前驱体溶液;
6)按贵金属Ru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的比例,取0.5g步骤4)中得到的Ni0.4Zr0.1Ce0.5O2载体加入至步骤5)制备的前驱体溶液中,搅拌10h,过滤、洗涤后,在80℃下真空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之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Ru/Ni0.4Zr0.1Ce0.5O2
实施例4:Pt/Ni0.3Zr0.1Ce0.6O2合成方法
1)按Ni:Zr:Ce的金属离子摩尔比为0.3:0.1:0.6的比例称取0.34g的Ni(NO3)2·6H2O、0.17g的Zr(NO3)4·5H2O和1.04g的Ce(NO3)3·6H2O,共同溶于100mL水中,搅拌0.5h,得到混合溶液;
2)按照氢氧化钠与步骤1)中Ni、Zr、Ce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2~12:1的比例,称取氢氧化钠1.5g,溶于50mL水中,得到碱液;其中,步骤1)中Ni、Zr、Ce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与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和的配方比例约为0.004mol:150mL,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与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比为2:1;且氢氧化钠的量可使步骤1)的混合溶液与步骤2)的碱液混合后的溶液pH值≥10;
3)将步骤2)制得的碱液加入至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24h,过滤、洗涤,得到载体前驱体;
4)将步骤3)制备的载体前驱体于60℃空气中烘干12h后,置于马弗炉中,空气气氛中600℃焙烧3h,冷却至室温,再于氢气气氛中350℃焙烧4h,即得Ni0.3Zr0.1Ce0.6O2载体;
5)按贵金属Pt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的比例,取浓度为1g/250mL的H2PtCl6·6H2O的水溶液1.58mL,加入至10mL去离子水中,搅拌20min,得到前驱体溶液;
6)按贵金属Pt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的比例,取0.5g步骤4)中得到的Ni0.3Zr0.1Ce0.6O2载体加入至步骤5)制备的前驱体溶液中,搅拌10h,过滤、洗涤后,在80℃下真空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之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Pt/Ni0.3Zr0.1Ce0.6O2
实施例5:应用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催化剂载体为AxByC1-x-yO2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A为Fe、Co、Ni、Cu中的一种,B为W、Mn、Mo、Zr中的一种,C为La、Ce中的一种,催化活性中心为贵金属为Pt或Ru,且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
使用时,将污水导入高压釜中,按照催化剂用量与废水体积的比例为2~12g/L加入上述催化剂,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压力为0.5~2Mpa,以空气为氧化剂,通过氧化反应去除有机小分子。
其中,所述废水中含有甲醛、甲酸、甲醇中的至少一种,且甲醛和/或甲酸和/或甲醇的质量浓度为50~5000mg/L时,处理效果较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当本发明的技术参数在如下范围内变化时,可以预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效果: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载体为AxByC1-x-yO2型复合金属氧化物,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按A:B:C的金属离子摩尔比为x:y:1-x-y的比例称取A的硝酸盐、B的硝酸盐和C的硝酸盐,共同溶于水中,搅拌0.5~1h,得到混合溶液;
2)按照氢氧化钠与步骤1)中A、B、C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2~12:1的比例,称取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得到碱液;其中,所述步骤1)中A、B、C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与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和的配方比例为0.0039~0.0041mol:145~155mL,且氢氧化钠的量可使步骤1)的混合溶液与步骤2)的碱液混合后的溶液pH值≥10;
3)将步骤2)制得的碱液加入至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22~26h,固液分离,得到载体前驱体;
4)将步骤3)制备的载体前驱体于60~100℃烘干后,在空气气氛中300~700℃焙烧2~5h,冷却至室温,再于氢气气氛中300~500℃焙烧2~5h,即得AxByC1-x-yO2载体;
5)按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0.1~1wt%的比例,取相应量贵金属的化合物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得到前驱体溶液;
6)按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0.1~1wt%的比例,取相应量步骤4)中得到的AxByC1-x-yO2载体加入至步骤5)制备的前驱体溶液中,搅拌12~15h,过滤、洗涤后,在50~150℃下真空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之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
根据需要,上述步骤6)中,在50~150℃下真空干燥后,可再于氢气气氛中300~700℃焙烧2~5h,冷却至室温,同样可得到所述之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
所述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与所述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比为2:1。
所述A为Fe、Co、Ni、Cu中的一种。
所述B为W、Mn、Mo、Zr中的一种。
所述C为La、Ce中的一种。
所述贵金属为Pt或Ru。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所述催化剂载体为AxByC1-x-yO2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A为Fe、Co、Ni、Cu中的一种,B为W、Mn、Mo、Zr中的一种,C为La、Ce中的一种,催化活性中心为贵金属为Pt或Ru,且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
上述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在处理废水上的应用。
所述催化剂用量与废水体积的比例为2~12g/L,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压力为0.5~2Mpa。
所述废水中含有甲醛、甲酸、甲醇中的至少一种,且甲醛和/或甲酸和/或甲醇的质量浓度为50~5000mg/L。
上述实施例可实现下述实验例之效果:
实验例1:实施例1~4中得到的各载体和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分别称取实施例1中得到的Ni0.2Zr0.1Ce0.7O2载体、Ru/Ni0.2Zr0.1Ce0.7O2催化剂各100mg,实施例2中得到的Ni0.3Zr0.1Ce0.6O2载体、Ru/Ni0.3Zr0.1Ce0.6O2催化剂各100mg,实施例3中得到的Ni0.4Zr0.1Ce0.5O2载体、Ru/Ni0.4Zr0.1Ce0.5O2催化剂各40mg,实施例4中得到的Pt/Ni0.3Zr0.1Ce0.6O2催化剂100mg,分别加入至20mL含甲酸、甲醛、甲醇废水中,TOC为300ppm,反应压力为0.5Mpa空气,反应温度为60℃。反应6h后,各载体、催化剂对含甲酸、甲醛、甲醇废水进行催化湿式氧化的反应活性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实施例1~3中得到的各NixZryCe1-x-yO2载体的反应活性
表2 实施例1~4中得到的各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实验例2:实施例2中得到的催化剂Ru/Ni0.3Zr0.1Ce0.6O2的稳定性
实施例2中Ru/Ni0.3Zr0.1Ce0.6O2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含甲酸、甲醛、甲醇废水的稳定性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2中Ru/Ni0.3Zr0.1Ce0.6O2催化剂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载体为AxByC1-x-yO2型复合金属氧化物,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按A:B:C的金属离子摩尔比为x:y:1-x-y的比例称取A的硝酸盐、B的硝酸盐和C的硝酸盐,共同溶于水中,搅拌0.5~1h,得到混合溶液;
2)按照氢氧化钠与步骤1)中A、B、C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的摩尔比为2~12:1的比例,称取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得到碱液;其中,所述步骤1)中A、B、C的金属离子总摩尔数与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和的配方比例为0.0039~0.0041mol:145~155mL,且氢氧化钠的量可使步骤1)的混合溶液与步骤2)的碱液混合后的溶液pH值≥10;
3)将步骤2)制得的碱液加入至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22~26h,固液分离,得到载体前驱体;
4)将步骤3)制备的载体前驱体于60~100℃烘干后,在空气气氛中300~700℃焙烧2~5h,冷却至室温,再于氢气气氛中300~500℃焙烧2~5h,即得AxByC1-x-yO2载体;
5)按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0.1~1wt%的比例,取相应量贵金属的化合物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得到前驱体溶液;
6)按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0.1~1wt%的比例,取相应量步骤4)中得到的AxByC1-x-yO2载体加入至步骤5)制备的前驱体溶液中,搅拌12~15h,过滤、洗涤后,在50~150℃下真空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之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
其中,所述A为Fe、Co、Ni、Cu中的一种;所述B为W、Mn、Mo、Zr中的一种;所述C为La、Ce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配制混合溶液所用水体积与所述步骤2)中配制碱液所用水体积之比为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贵金属为Pt或Ru。
4.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载体为AxByC1-x-yO2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A为Fe、Co、Ni、Cu中的一种,B为W、Mn、Mo、Zr中的一种,C为La、Ce中的一种,催化活性中心为贵金属 为Pt或Ru,且贵金属元素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1w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在处理废水上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用量与废水体积的比例为2~12g/L,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压力为0.5~2MPa。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中含有甲醛、甲酸、甲醇中的至少一种,且甲醛和/或甲酸和/或甲醇的质量浓度为50~5000mg/L。
CN201510555793.8A 2015-09-02 2015-09-02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126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5793.8A CN105126871B (zh) 2015-09-02 2015-09-02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5793.8A CN105126871B (zh) 2015-09-02 2015-09-02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6871A CN105126871A (zh) 2015-12-09
CN105126871B true CN105126871B (zh) 2018-01-02

Family

ID=5471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5793.8A Active CN105126871B (zh) 2015-09-02 2015-09-02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26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1305B (zh) * 2016-08-17 2018-11-13 北方工业大学 掺杂石墨烯负载合金纳米颗粒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627256A (zh) * 2019-10-17 2019-12-31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草薄片废水预处理工艺
CN112495395B (zh) * 2020-12-16 2022-04-22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非晶化结合阳离子掺杂改性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007171B (zh) * 2022-07-22 2024-03-19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甲醇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9257A (zh) * 2015-01-14 2015-04-29 厦门大学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废水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9257A (zh) * 2015-01-14 2015-04-29 厦门大学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废水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ructural studies on NiO-CeO2-ZrO2 catalysts for steam reforming of ethanol;D.Srinivas et al.,;《 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0031231;第246卷;323-33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6871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ou et al. CuBi2O4/BiOBr composites promoted PMS activati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S-scheme mechanism boosted Cu2+/Cu+ cycle
CN105126871B (zh)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的废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Sun et al. A dye-like ligand-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Fukuzumi et al. Catalytic activity of metal-based nanoparticles for photo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CN106540694A (zh) 铜基MOF材料制备多孔碳负载的Cu2O/Cu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Shi et al. Core–shell structured nanocomposites Ag@ CeO 2 as catalysts for hydrogenation of 4-nitrophenol and 2-nitroaniline
CN106492785A (zh) 一种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的催化剂及其废水处理方法
CN104084217B (zh) 一种氨氮废水催化湿式氧化处理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Yamada et al.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from carbon-neutral oxalate with 2-phenyl-4-(1-naphthyl) quinolinium ion and metal nanoparticles
CN109126787A (zh) 一种用于氨合成的稀土金属氧化物负载钌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2247858A (zh) 一种三氧化二铝-镍-稀土催化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93344B (zh) 一种甲醇氧化制甲醛铁钼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
CN105268435A (zh) 多相催化湿式氧化催化剂
CN100537023C (zh) 一种对可见光有响应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5751B (zh) 一种利用高温淬火改性LaCoO3-δ材料催化降解水体中苯酚的方法
CN105859610A (zh) 采用负载型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2,2’-联吡啶的合成方法
Lin et al. Electro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 by copper (II) complexes with a pentadentate amine-pyridine ligand
WO2012109846A1 (zh) 一种用于肼降解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10302799A (zh) 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为一氧化碳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5534A (zh) 一种钌系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5856A (zh) 一种用于制备卤代苯胺的防脱卤钌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34201A (zh) 高效降解氟代苯酚类化合物的多相催化加氢脱氟处理方法
CN104549257A (zh) 一种处理有机小分子废水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0288647B1 (ko) 황화아연계수소발생용광촉매및그제조방법,그리고이를이용한수소의제조방법
CN107252694B (zh) 一种水汽和二氧化碳气氛下氧化co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Binghui

Inventor after: Wang Zidan

Inventor after: Peng Xiaof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Nuowei

Inventor after: Zheng Jinbao

Inventor before: Chen Binghui

Inventor before: Peng Xiaof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Zid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Nuowei

Inventor before: Zheng Jinba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