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6784B - 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26784B CN105126784B CN201510468494.0A CN201510468494A CN105126784B CN 105126784 B CN105126784 B CN 105126784B CN 201510468494 A CN201510468494 A CN 201510468494A CN 105126784 B CN105126784 B CN 1051267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sorbent
- polystyrene
- divinylbenzene
- hours
- dn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以及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吸附剂由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与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以共价键结合的方式形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氯甲基化、醇化和重氮乙酸酯化,形成最终的吸附剂。吸附装置包括了上述的吸附剂。吸附剂对抗ds‑DNA抗体具有特异性吸附性能。吸附剂的共价键合方式使得配基DNA的固载方式更加牢固,效率更高,在吸附剂的灭菌、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配基脱落。吸附剂既可以应用于SLE,还可用于包括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致敏器官移植患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净化和高分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血液净化的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IgG(免疫球蛋白)类抗体和细胞因子吸附剂,还涉及吸附剂制备方以及使用这种吸附剂的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机体免疫调节障碍及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在SLE患者体内可查到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ds(s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NP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Sm抗体等。其中,抗ds-DNA抗体几乎仅见于SLE,其是SLE最重要的标志性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与SLE疾病的临床表现、活动性密切相关,并且影响其预后。
近年来,治疗SLE的方法主要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另外还有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等方法。到目前为止,SLE的治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虽然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使得SLE患者的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较多患者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和相关的治疗并发症;(2)细胞毒性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的应用可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性血管病、感染甚至死亡等后果,这使得SLE患者的平均寿命明显短于正常人群;(3)大剂量人体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对药物耐受的难治性患者有效,但此法的疗效的个体差异性大,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价格昂贵,应用受限;(4)血浆置换也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同时此方法存在血浆使用量大、有交叉感染风险的问题,并且置换的血浆本身也是一种免疫刺激原。
另一方面,免疫吸附(IA)疗法是一种公认的对SLE疾病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该方法的特异性吸附对正常血浆成分的影响较小,吸附效率高而不良反应较小,避免了输血反应及各种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上述优点使得IA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在SLE的临床治疗模式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其中,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一种使用DNA作为吸附大分子的新兴疗法,这种疗法利用DNA对SLE患者血液中的致病性抗ds-DNA抗体产生特异识别作用,通过血液灌流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物质。美国的Terman DS等人(Lancet,1979,2(8147):824-7)首次使用活性炭载体,采用火棉胶包埋DNA而制成吸附剂,成功开创了DNA吸附剂治疗SLE的先河。1987年,Jones和Frank R在欧洲专利申请号EP0272792A1的文件中对此方法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从而推动了此方法在临床方法的应用。本申请人依据专利ZL99800883.4生产的DNA免疫吸附柱,从2005年开始在国内销售,临床数据显示,这种DNA免疫吸附柱对SLE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吸附剂以高分子聚合形成的三元共聚超大孔树脂为原料,进行炭化、活化后得到碳化树脂载体,然后通过火棉胶包膜方法固定DNA,从而实现对抗ds-DNA抗体的有效吸附。南开大学在申请号为CN98102355.X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碳化树脂DNA免疫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案从苯乙烯、二乙烯苯和丙烯腈开始,通过合成三元共聚超大孔树脂,高温下碳化得到碳化树脂,经过酸、碱、乙醇处理后烘干,利用火棉胶包膜法,将小牛胸腺DNA固定于碳化树脂表面,得到DNA免疫吸附剂,其可以直接用于血液灌流治疗SLE。
然而,现有技术中虽然出现了一些试图把聚苯乙烯类超大孔树脂与DNA结合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均为物理结合,不仅制备过程繁琐、低效,而且吸附剂的稳定性及其对抗ds-DNA抗体的吸附能力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成本低廉且化学性质稳定可靠的吸附剂。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过程简练、高效的吸附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吸附剂的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
为了完成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吸附剂由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与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以共价键结合的方式形成。
由上述方案可见,采用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微球作为载体,此类载体在血液灌流方面作为吸附材料已经使用多年,其机械性能、生物安全性和血液相容性均表现优异,而且该树脂微球生产成本低。另外以安全、稳定的小牛胸腺DNA为配基,直接通过共价键将小牛胸腺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中的氧原子与载体连接,从而制备出对抗ds-DNA抗体具有特异性吸附性能的抗ds-DNA抗体吸附剂。本发明的吸附剂中的配基没有采取传统包埋的方式,以使DNA上吸附活性位点直接面对抗ds-DNA抗体,从而克服了包埋方式对活性位点的掩盖,这样能够充分发挥配基的生物吸附活性,吸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达到90%以上。此外,此类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微球载体可根据吸附目标物质的大小以及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孔径分布设计。此外,该吸附剂的共价键合方式使得此种配基的固载方式更加牢固,效率更高,在吸附剂的灭菌、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配基脱落。此外,吸附剂不仅可以实现对SLE疾病相关的抗ds-DNA抗体的特异性吸附,同时该吸附剂还可有效吸附IgG类抗体和细胞因子,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吸附剂适应症广泛,既可以应用于SLE,还可用于包括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致敏器官移植患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300m2/g至900m2/g,吸附剂的平均孔径为3nm至16nm;吸附剂的DNA固载量为200μg/ml至460μg/ml。
由上述方案可见,经过对吸附剂的进一步优化后,发现当吸附剂满足上述参数时,吸附剂的性质更加稳定,吸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350m2/g至650m2/g,吸附剂的平均孔径为5nm至11nm;吸附剂的DNA固载量为300μg/ml至460μg/ml。
由上述方案可见,经过对吸附剂的进一步优化后,发现当吸附剂满足上述参数时,吸附剂的性质更加稳定,吸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也是为了完成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吸附剂的化学分子结构为:
其中二乙烯基苯至少是邻、间、对二乙烯基苯中的一种。DNA分子中的任意一个磷酸基团均可以与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以共价键结合。
为了完成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得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步骤2:由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依次经过氯甲基化、醇化和重氮乙酸酯化而得到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步骤3:把小牛胸腺DNA的水溶液与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在乙腈中反应8小时至15小时;然后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酒精和注射用水分别洗涤;接着加入饱和氯化四氮唑蓝水溶液和无水乙醇,室温搅拌后,经过水洗后得到吸附剂。
由上述方案可见,制备过程简练高效,其中并未涉及严苛的化学操作反应,从而成功得到DNA分子与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共价键结合的吸附剂。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步骤1中,反应体系包括: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致孔剂、以0.5%至3%质量浓度的PVA(聚乙烯醇)或0.5%至3%质量浓度明胶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反应体系在80℃至85℃下反应,然后蒸馏去除甲苯,接着在95℃至100℃下持续煮球,最终得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在步骤2中,氯甲基化的过程如下:加入1质量份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3至5质量份的氯甲醚;然后在室温静置后加入无水氯化锌;接着升温至50℃至52℃,反应3小时至30小时;最后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滤出母液,用甲醇多次洗涤,干燥后得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在步骤2中,醇化的过程如下:首先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加入到2mol/L至4mol/L的氢氧化钠中;然后在80℃下反应10小时至20小时;最后反应产物用水洗涤至pH为中性,得到醇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在步骤2中,重氮乙酸酯化的过程如下:将对甲苯磺酰肼与乙醛酸在60℃至65℃下搅拌反应15分钟至40分钟;然后反应产物用冷水洗涤,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重结晶,得到乙酮酸对甲苯磺酰腙;接着乙酮酸对甲苯磺酰腙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乙酮酰氯对甲苯磺酰腙;接着把乙酮酰氯对甲苯磺酰腙溶解在N,N-二甲苯胺、三乙胺和二氯甲烷中,与醇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在室温下反应;最后反应产物抽滤,用饱和的柠檬酸水溶液洗涤,得到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在步骤3中,在45℃至75℃下把含有0.4mg至0.6mg小牛胸腺DNA的水溶液1ml与1ml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在1.5ml乙腈中反应8小时至15小时;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75%酒精和注射用水各洗涤至少5次;加入0.75ml至1.5ml的饱和氯化四氮唑蓝水溶液和1ml至2ml无水乙醇,室温搅拌1小时至1.5小时,水洗后得到吸附剂。
由上述方案可见,经过对多个反应步骤中的参数进一步限定后,能够提高中间体和最终产品的收率。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致孔剂包括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第一成分为液体石蜡或正辛醇;第二成分为PEG-400、PEG-600、PEG-800或PEG-1000;分散介质为1%至2%质量分数的PVA或1%至2%质量分数的明胶溶液。
由上述方案可见,得到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化学性质更加稳定,孔径分布更加合理,吸附性效果更好。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步骤2的氯甲基化过程中,反应温度为50℃至52℃,反应时间为4小时至15小时。
由上述方案可见,反应步骤中对相应参数进一步限定之后,反应中的杂质减少,中间体或最终产品的收率得到提高。
为了实现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剂,吸附剂由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与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以共价键结合的方式形成。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适应症广泛,既可以应用于SLE,还可用于包括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致敏器官移植患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300m2/g至900m2/g,吸附剂的平均孔径为3nm至16nm;吸附剂对的DNA固载量为200μg/ml至460μg/ml。
本发明中提到百分比%符合时,对于乙醇是指体积百分数,其它情况下均指代质量百分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吸附剂实施例的分子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吸附剂制备方法实施例制备醇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反应路线图。
图3是本发明吸附剂制备方法实施例制备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反应路线图。
图4是本发明吸附剂制备方法实施例制备吸附剂的反应路线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吸附剂的分子结构,吸附剂由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与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以共价键结合的方式形成。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300m2/g至900m2/g,吸附剂的平均孔径为3nm至16nm;吸附剂DNA固载量为200μg/ml至460μg/ml。优选地,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350m2/g至650m2/g,吸附剂的平均孔径为5nm至11nm。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剂,吸附剂由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与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以共价键结合的方式形成。
下面结合多个实施例介绍本发明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1)的制备过程如下:将45g苯乙烯、9g二乙烯基苯、300ml甲苯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g过氧化苯甲酰,溶解后加入100ml液体石蜡和50ml的PEG-1000作为致孔剂。接着加入1500ml的1.5%质量分数的明胶水溶液,加热升温至85℃后反应30小时。接着升温至90℃,蒸馏去除全部甲苯。接着在100℃下煮球2小时。接着过滤后用热蒸馏水洗涤多次,以除去明胶。接着用乙醇洗涤,以除去致孔剂。最后筛分出在0.6mm至0.85mm范围内的合格树脂,得到约250ml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1)的氯甲基化过程如下:把20g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加入到100ml氯甲醚中,室温静止4小时。然后加入120ml硝基苯和15g无水氯化锌,随之升温至52℃反应15小时后结束。接着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从反应器内把溶剂抽出,用一定量酒精洗涤。接着用酒精、5%盐酸、去离子水洗涤,随之在索式提取器中用95%乙醇提取12小时。最后晾干之后再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2)。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2)的醇化过程如下:首先将35g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加入到500ml的2mol/L的氢氧化钠中,然后在80℃下搅拌反应16小时,最后用纯化水多次洗涤直到洗出液的pH为中性,得到醇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3)。
如图3所示,为制备本实施例的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6)的反应路线图。
第一步:把4.5g对甲苯磺酰肼加入到100ml的2.5mol/L的盐酸中,溶解后加入到200ml含有25g乙醛酸的水溶液中。然后在65℃下搅拌15min后,停止加热并放置在4℃的冰箱中静置。接着把析出的固体抽滤,随之用每次50ml的冷水洗三次。最后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混合液重结晶,得到乙酮酸对甲苯磺酰腙(4)。
第二步:把乙酮酸对甲苯磺酰腙(4)溶解在10ml甲苯中,滴加2.25ml的氯化亚砜,氯化亚砜在使用之前重新蒸馏。然后在95℃下搅拌30min后停止加热。接着反应产物经过抽滤得到黄色固体,即乙酮酰氯对甲苯磺酰腙(5)。
第三步:把黄色固体溶解在15ml新蒸的二氯甲烷中,冰浴条件下加入1ml的醇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3)。然后用橡胶塞将瓶口密闭,向其中缓慢滴加4ml的N,N-二甲苯胺,在0℃下搅拌30min。接着滴加35ml三乙胺,室温搅拌4小时。接着对反应产物进行抽滤,用饱和的柠檬酸水溶液洗5次,每次用量30ml。最后得到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6)。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6)和DNA分子制备吸附剂(7)的反应路线图。把0.6mg小牛胸腺DNA溶解在0.6ml的注射用水中,随之加入到用0.9ml乙腈浸泡的1ml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中。然后,在55℃下搅拌反应10小时。接着把反应产物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4小时。接着用1ml二氯甲烷洗涤且重复洗涤5次,随之再分别用75%乙醇和注射用水各洗涤至少5次。接着加入1ml的饱和氯化四氮唑蓝水溶液和1ml无水乙醇,室温搅拌1小时,随之用注射用水漂洗数遍后装入柱子淋洗,直到流出液在260nm处无紫外吸收。最后在60℃下真空干燥,得到本实施例的吸附剂(7)。经检测,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654m2/g,平均孔径为6.3nm,DNA在吸附剂中的含量为0.46mg/ml。
本实施例采用体外静态吸附法来测试吸附剂对SLE病人血浆置换后血浆中抗ds-DNA抗体的吸附性能。吸附剂对抗ds-DNA抗体吸附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首先取2ml吸附剂,按照吸附剂∶血浆=1:10(V/V,即体积比)的比例加入解冻后的SLE病人血浆。然后置于37℃的水浴恒温振荡器中,以60rpm(转每分钟)的转速振荡2小时至吸附过程结束。最后取出上层血浆样品并检测。其中,抗ds-DNA抗体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法(Elisa),使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抗ds-DNA抗体检测试剂盒,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具体结果见表1。
另外,血液中其他物质的检测采用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具体结果见表2。
本实施例采用体外静态吸附法来测试吸附剂对健康人血浆中的IgG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吸附性能。吸附剂对IgG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吸附实验如下。首先取2ml吸附剂,按照吸附剂与血浆的比为1:10(V/V,体积比)的比例加入解冻后的健康人血浆。然后置于37℃的水浴恒温振荡器中,以60rpm的转速振荡2小时至吸附结束。最后取出上层血浆样品进行检测。其中,IgG抗体的检测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使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球蛋白检测试剂盒,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细胞因子THF(胸腺体液因子)、IL-6(白介素-6)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使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细胞因子测试剂盒,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具体结果见表3。
本实施例还检测了吸附剂对血液相容性的测试。其按照GB/T 16886.4-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中的方法进行溶血、全血凝固时间和血小板粘附的检测,具体结果见表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配基固载采用的DNA的量为0.5g,吸附剂制备方法和评价实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配基固载采用DNA的量为0.4g,吸附剂制备方法和评价实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反应过程如下:42g苯乙烯、11g二乙烯基苯、300ml甲苯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5g过氧化苯甲酰,溶解后加入80ml液体石蜡和80ml正辛醇作为致孔剂。接着加入到1500ml的2.5%质量分数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接着升温至85℃反应30小时。接着在90℃下蒸馏去除全部甲苯。接着在100℃下煮球2小时,过滤后用30℃至70℃蒸馏水洗涤数遍,以除去聚乙烯醇。接着用一定量的乙醇洗涤,以除去致孔剂。最后筛分出在0.6mm至0.85mm范围内的合格树脂,得到约200ml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本实施例的氯甲基化反应时间为30小时。
本实施例的配基固载采用DNA的量为0.3g。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885m2/g,平均孔径为3.7nm,DNA固载量为0.21mg/ml。
本实施例的其它吸附剂制备方法的步骤和评价实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反应过程如下:将42g苯乙烯、11g二乙烯苯、300ml甲苯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5g过氧化苯甲酰,溶解后加入80ml液体石蜡和60ml正己醇作为致孔剂。接着加入到1500ml的0.5%质量分数的明胶水溶液中。接着升温至85℃反应30小时。接着在90℃下蒸馏去除全部甲苯。接着在100℃下煮球2小时,过滤后用热蒸馏水洗涤数遍,以除去明胶。接着用一定量的乙醇洗涤,以除去致孔剂。最后筛分出在0.6mm至0.85mm范围内的合格树脂,得到约250ml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本实施例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氯甲基化过程如下:首先向20g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加入60ml氯甲醚,室温静止4小时。然后加入120ml硝基苯和15g无水氯化锌,升温至52℃反应3小时。接着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从反应器内抽出溶剂并用一定量酒精洗涤。接着分别用酒精、5%盐酸、去离子水洗涤。接着置于索式提取器中用95%乙醇提取12小时。最后在晾干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本实施例的配基固载采用DNA的量为0.6g。本实施例的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296m2/g,平均孔径为15.8nm,DNA固载量为0.45mg/ml。
本实施例的其它吸附剂制备方法的步骤和评价实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反应过程如下:将45g苯乙烯、7g二乙烯苯、300ml甲苯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g过氧化苯甲酰,溶解后加入90ml液体石蜡和80ml正己醇作为致孔剂。接着加入到1500ml的2.0%质量分数的明胶水溶液中,水浴加热至50℃。接着升温至85℃反应30小时。接着在90℃下蒸馏去除全部甲苯。接着在95℃下煮球2小时,过滤后用热蒸馏水洗涤数遍,以除去明胶。接着用一定量的乙醇洗涤,以除去致孔剂。最后筛分出在0.6mm至0.85mm范围内的合格树脂,得到约230ml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本实施例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氯甲基化过程如下:首先向20g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加入100ml氯甲醚,室温静止4小时。然后加入120ml硝基苯和15g无水氯化锌,升温至52℃反应6小时。接着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从反应器内抽出溶剂并用一定量酒精洗涤。接着分别用酒精、5%盐酸、去离子水洗涤。接着置于索式提取器中用95%乙醇提取12小时。最后在晾干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本实施例的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350m2/g,平均孔径为10.9nm,DNA固载量为0.43mg/ml。
本实施例的其它吸附剂制备方法的步骤和评价实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反应过程如下:将45g苯乙烯、7g二乙烯苯、300ml甲苯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g过氧化苯甲酰,溶解后加入90ml液体石蜡和50ml正己醇作为致孔剂。接着加入到1500ml的2.0%质量分数的明胶水溶液中,水浴加热至50℃。接着升温至85℃反应30小时。接着在95℃下蒸馏去除全部甲苯。接着在95℃下煮球2小时,过滤后用热蒸馏水洗涤数遍,以除去明胶。接着用一定量的乙醇洗涤,以除去致孔剂。最后筛分出在0.6mm至0.85mm范围内的合格树脂,得到约220ml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本实施例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氯甲基化过程如下:首先向20g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加入80ml氯甲醚,室温静止4小时,然后加入120ml硝基苯和15g无水氯化锌,升温至52℃反应8小时,接着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从反应器内抽出溶剂并用一定量酒精洗涤。接着分别用酒精、5%盐酸、去离子水洗涤。接着置于索式提取器中用95%乙醇提取12小时。最后在晾干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本实施例的配基固载反应时间为15小时。
本实施例的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517m2/g,平均孔径为8.1nm,DNA固载量为0.44mg/ml。
本实施例的其它吸附剂制备方法的步骤和评价实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通过表1至表4的数据归纳,下面对七组实施例的四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至3中的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均超过了市售产品DNA280,吸附率接近或超过90%,尤其实施例1中的吸附性能达到95.6%。在实施例4至6中,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要低于DNA280,其中实施例4的吸附性能最低。实施例7的吸附性能与DNA280接近。对比表1中的吸附性能与DNA固载量,可以看到在相同DNA固载量甚至固载量低的情况下,采用共价键合的实施例1至3的吸附性能超过了DNA包埋方式的产品。可能的原因是共价键结合的形式,使得配基中的活性位点暴露更多,同时还避免了DNA280中因包膜通透性造成的目标物质抗ds-DNA抗体迁移率下降的问题,从而使得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得到提高。实施例4因配基DNA固载量减少过多而导致其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最低。
表1吸附剂对抗ds-DNA抗体的吸附性能
从下面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吸附剂只特异性吸附抗ds-DNA抗体,而对血液中的其他成分的吸附率都较小。因此,本实施例的吸附剂在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对血液正常成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可以保证吸附剂的使用安全性。
表2吸附剂对血液中其它成分的吸附
从下面的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吸附剂对血液中的IgG、THF、IL-6、TNF-α都具有较好的吸附效率,因此,其可用于广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过多的IgG抗体以及失衡的细胞因子的吸附,从而达到减轻病情、辅助治疗的效果。
表3 IgG和细胞因子的吸附
IgG | THF | IL-6 | TNF-α | |
实施例1 | 49.1% | 76.5% | 51.3% | 31.4% |
实施例2 | 47.6% | 69.2% | 48.9% | 33.0% |
从下面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与DNA280相比,本发明的吸附剂在溶血率、全血凝固时间以及血小板粘附方面都无明显差异。鉴于DNA280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安全使用多年,可见本实施例的吸附剂在血液相容性指标方面应能符合血液灌流要求。
表4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检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可以依据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得到许多不同的具体方案,此等变换也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剂由DNA分子与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所述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与所述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中的重氮乙酸酯基团反应形成共价键而得到,所述DNA分子与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之间形成以下结构式所示的连接基团:
式中,a和b表示连接基团的两端;其中a端与所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中的苯环连接,b端与所述DNA分子中磷酸基团的磷原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300m2/g至900m2/g,所述吸附剂的平均孔径为3nm至16nm;
所述吸附剂DNA固载量为200μg/ml至460μg/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350m2/g至650m2/g,所述吸附剂的平均孔径为5nm至11nm;
所述吸附剂的DNA固载量为300μg/ml至460μg/ml。
4.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得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步骤2:由所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依次经过氯甲基化、醇化和重氮乙酸酯化而得到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步骤3:把小牛胸腺DNA的水溶液与所述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在乙腈中反应8小时至15小时;然后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酒精和注射用水分别洗涤;接着加入饱和氯化四氮唑蓝水溶液和无水乙醇,室温搅拌后,经过水洗后得到所述吸附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1中,反应体系包括: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致孔剂、以0.5%至3%质量浓度的PVA或0.5%至3%质量浓度明胶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反应体系在80℃至85℃下反应,然后蒸馏去除甲苯,接着在95℃至100℃下持续煮球,最终得到所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氯甲基化的过程如下:加入1质量份的所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3至5质量份的氯甲醚;然后在室温静置后加入无水氯化锌;接着升温至50℃至52℃,反应3小时至30小时;最后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滤出母液,用甲醇多次洗涤,干燥后得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醇化的过程如下:首先将所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加入到2mo l/L至4mo l/L的氢氧化钠中;然后在80℃下反应10小时至20小时;最后反应产物用水洗涤至pH为中性,得到醇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重氮乙酸酯化的过程如下:将对甲苯磺酰肼与乙醛酸在60℃至65℃下搅拌反应15分钟至40分钟;然后反应产物用冷水洗涤,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重结晶,得到乙酮酸对甲苯磺酰腙;接着所述乙酮酸对甲苯磺酰腙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乙酮酰氯对甲苯磺酰腙;接着把所述乙酮酰氯对甲苯磺酰腙溶解在N,N-二甲苯胺、三乙胺和二氯甲烷中,与所述醇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在室温下反应;最后反应产物抽滤,用饱和的柠檬酸水溶液洗涤,得到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
在所述步骤3中,在45℃至75℃下把含有0.4mg至0.6mg小牛胸腺DNA的水溶液1ml与1ml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在1.5m l乙腈中反应8小时至15小时;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75%酒精和注射用水各洗涤至少5次;加入0.75ml至1.5ml的饱和氯化四氮唑蓝水溶液和1m l至2ml无水乙醇,室温搅拌1小时至1.5小时,水洗后得到所述吸附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孔剂包括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
所述第一成分为液体石蜡或正辛醇;
所述第二成分为PEG-400、PEG-600、PEG-800或PEG-1000;
所述分散介质为1%至2%质量分数的PVA或1%至2%质量分数的明胶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2的所述氯甲基化过程中,反应温度为50℃至52℃,反应时间为4小时至15小时。
8.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剂,所述吸附剂由DNA分子与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所述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与所述重氮乙酸酯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中的重氮乙酸酯基团反应形成共价键而得到,所述DNA分子与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之间形成以下结构式所示的连接基团:
式中,a和b表示连接基团的两端;其中a端与所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中的苯环连接,b端与所述DNA分子中磷酸基团的磷原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300m2/g至900m2/g,所述吸附剂的平均孔径为3nm至16nm;
所述吸附剂的DNA固载量为200μg/ml至460μg/m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68494.0A CN105126784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68494.0A CN105126784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26784A CN105126784A (zh) | 2015-12-09 |
CN105126784B true CN105126784B (zh) | 2018-01-02 |
Family
ID=54712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68494.0A Active CN105126784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267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48541B (zh) * | 2015-12-21 | 2018-02-02 |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血液净化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504131B (zh) * | 2016-01-26 | 2018-07-17 | 重庆希尔康血液净化器材研发有限公司 | 用于血液净化清除β2-微球蛋白的树脂的制备方法 |
CN108311121B (zh) * | 2018-01-25 | 2021-05-14 |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血液灌流用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灌流器 |
WO2020093989A1 (zh) * | 2018-11-05 | 2020-05-14 | 暨南大学 | 一种以纳米硒作为吸附剂载体的dna免疫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289760B (zh) * | 2018-11-30 | 2021-09-28 | 暨南大学 |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dna免疫吸附剂中的应用 |
CN110975842B (zh) * | 2019-12-16 | 2022-09-27 |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免疫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器 |
CN116492991B (zh) * | 2023-04-20 | 2024-02-23 | 江苏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可清除血液中TNF-α的血液灌流器填料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9548A (zh) * | 1998-06-08 | 1999-03-03 | 南开大学 | 碳化树脂dna免疫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CN101233410A (zh) * | 2005-06-01 | 2008-07-30 | 拜奥默里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标记或处理包含目的生物分子特别是核酸的生物样品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2019B2 (en) * | 1997-09-30 | 2004-07-13 | Surmodics, Inc. | Epoxide polymer surfaces |
-
2015
- 2015-07-31 CN CN201510468494.0A patent/CN1051267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9548A (zh) * | 1998-06-08 | 1999-03-03 | 南开大学 | 碳化树脂dna免疫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CN101233410A (zh) * | 2005-06-01 | 2008-07-30 | 拜奥默里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标记或处理包含目的生物分子特别是核酸的生物样品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DNA免疫吸附剂血液灌流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张妮;《中国医学工程》;20130831;第21卷(第8期);第149-152页 * |
新型亲和吸附剂的研究(II)体外血浆吸附及血液相容性实验;郭贤权等;《功能材料》;19951231;第569-571页 * |
球形纤维素固定化DNA制备免疫吸附剂;孔德领等;《高等化学学报》;20001231;第21卷(第12期);第1848-1851页 * |
用DNA-球形碳化聚合物吸附剂由血液灌流除去哺乳动物血中DNA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杨彦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1231;第6卷(第9期);第843-847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26784A (zh) | 2015-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26784B (zh) | 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装置 | |
CN101224415B (zh) | 用于体外全血灌流吸附低密度脂蛋白的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 |
JP7305825B2 (ja) | 内毒素血症誘発分子を除去するための血液適合性多孔質ポリマービーズ収着材の使用 | |
CN100348268C (zh) | 碳化树脂dna免疫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5418946B (zh) | 二次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 | |
CN104525151A (zh) | 用于血液灌流的内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43257B (zh) | 改进的色谱介质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 |
CN104959120B (zh) | 一种用于血液灌流的炎性因子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6268703B (zh) | Dna免疫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49242A (zh) | 一种阴离子胆红素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87979B (zh) | 一种高效血液净化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28376B (zh) | 一种用于清除血液毒素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43256B (zh) | 改进的色谱介质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 |
CN110117379A (zh) | 一种用于血液灌流去除ldl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59156B (zh) | 吸附树脂及其二次交联后改性方法、血液灌流装置 | |
CN102527341B (zh) | 一种用于血液净化的免疫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US6262172B1 (en) | Method for preparing a carbonized resin DNA immunoadsorbent | |
DE102005001162A1 (de) | Adsorptionssystem zur Entfernung von Viren und viralen Bestandteilen aus Flüssigkeiten, insbesondere aus Blut und Blutplasma | |
JP6442409B2 (ja) | 多孔質セルロースビーズの製造方法 | |
Nilsson et al. | Extracorporeal immunoadsorption therapy on rats. In vivo depletion of specific antibodies | |
CN109627334A (zh) | 一种纳米抗体、以该纳米抗体为配基的吸附剂及其用途 | |
CN106669630A (zh) | 包膜dna免疫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94331A (zh) | 一种丙型肝炎病毒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8246264A (zh) | 一种dna免疫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634673A (zh) | 一种吸附胆红素的血液灌流用超高交联树脂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9080 Zhuhai hi tech Zone No. six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98 Patentee after: Jianfan Bio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80 Zhuhai hi tech Zone No. six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98 Patentee before: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