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5927A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5927A
CN105125927A CN201510610117.6A CN201510610117A CN105125927A CN 105125927 A CN105125927 A CN 105125927A CN 201510610117 A CN201510610117 A CN 201510610117A CN 105125927 A CN105125927 A CN 105125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rba
parts
ointment
burn
fol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01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6101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259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25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59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车前子9-15;扁蕾7-13;红天葵8-14;瓜子金6-13;苦竹茹9-14;丢了棒7-16;虎尾兰10-14;含羞草8-16;大蓟7-14;半边苏9-13;小红参11-15;糙苏8-13;芦荟叶7-12;遍地金9-16;四季青8-15。本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本发明药物不仅能够治疗因烧烫伤造成的肿胀和水泡症状,还能有效的防治感染,使烧伤瘀滞带组织细胞由濒死状态向正常细胞转化,减少和防止疤痕的形成。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背景技术
烧烫伤一般是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和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烫伤是由热液、蒸气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热力烧伤的一种。在古代,一般以火烧和汤烫者居多,故又称为水火烫伤、汤泼火伤、火烧疮、汤火疮、火疮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化学烧伤、放射性烧伤、电击伤等。一旦发生烧伤或者烫伤,对于患者来说都是苦不堪言的。
烧烫伤按深度,一般分为三度:(1)一度烧烫伤:只伤及表皮层,受伤的皮肤发红、肿胀,觉得火辣辣地痛,但无水泡出现。(2)二度烧烫伤:伤及真皮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难忍,有明显水泡。(3)三度烧烫伤:全层皮肤包括皮肤下面的脂肪、骨和肌肉都受到仿害,皮肤焦黑、坏死,这时反而疼痛不剧烈,因为许多神经也都一起被损坏了。祖国医学早在晋代《肘后方》中就有“烫火灼伤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和“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记载。中医认为,烧烫伤主要是因火毒炽盛,伤津耗液,损伤阳气,致气阴两伤。或因火毒侵入营血,内攻脏腑,导致脏腑失和,阴阳平衡失调,重者可致死亡。治疗则应以清热、解毒、滋阴为主,严重者需回阳救逆、凉血清营治疗。
申请公布号CN101884709A(申请号201010207305.1)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膏,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乳香75-85,没药70-80,儿茶70-80,血竭20-30,红花15-20,龙骨30-50,蜂蜡40-80,象皮60-70,黄连5-10,大黄5-10,麻油1000-1200。申请公布号CN103251798A(申请号201310215877.8)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由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下列各原料药精制而成,大黄40-60份,地榆40-60份,紫草25-35份,生地黄25-35份,当归25-35份,白芷25-35份,红花25-35份,五倍子25-35份,麦冬25-35份,全蝎15-25份,蜈蚣15-25份,黄连25-35份,松香90-120份,冰片25-35份,樟脑15-25份,白芨25-35份,乳香25-35份,没药25-35份,蜂蜡200-250份,头发灰25-35份,虎杖25-35份,栀子25-35份,血竭15-25份,地骨皮40-60份,地鳖25-35份,穿山甲10-20份。申请公布号CN102846800A(申请号201210286303.5)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其原料药材和辅料及重量组分分别是;白芷15份、寒水石20份、苦参20份、黄柏25份、罂粟壳6份、血余炭15份;辅料:黄蜡80-120份、麻油450-550份。
现有的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已有多种,但大多对于烧伤创面的消炎、愈合、止痛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容易引起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对创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比较困难,对于稍大面积的深度创面需要植皮方能愈合,愈合后的疤痕形成较多,导致患者在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留下诸多后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软膏疗效显著且无任何副作用,便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车前子9-15;扁蕾7-13;红天葵8-14;瓜子金6-13;苦竹茹9-14;丢了棒7-16;虎尾兰10-14;含羞草8-16;大蓟7-14;半边苏9-13;小红参11-15;糙苏8-13;芦荟叶7-12;遍地金9-16;四季青8-15。
优选的方案中,车前子10.5-13.5;扁蕾9-11;红天葵10-12;瓜子金8-11;苦竹茹10.5-12.5;丢了棒9-14;虎尾兰11-13;含羞草10-14;大蓟9-12;半边苏10-12;小红参12-14;糙苏9.5-11.5;芦荟叶8.5-10.5;遍地金11-14;四季青10-13。
更加优选的,车前子12;扁蕾10;红天葵11;瓜子金9.5;苦竹茹11.5;丢了棒11;虎尾兰12;含羞草12;大蓟10.5;半边苏11;小红参13;糙苏10.5;芦荟叶9.5;遍地金12.5;四季青11.5。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车前子洗净,置于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0.15-0.25倍量的浓度为10%的食盐水(优选喷洒0.18-0.22倍量的浓度为10%的食盐水),炒干为度,取出,捣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叶切小块,小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放凉,研细,备用;
(2)取扁蕾、虎尾兰、含羞草和四季青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入蜂蜜拌匀,加盖闷6-12分钟(优选加盖闷8-10分钟),置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瓜子金和丢了棒混合,加入白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至上汽后转中火蒸至10-20分钟(优选大火蒸至上汽后转中火蒸至13-17分钟),取出,干燥,捣碎成细粉,与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置于棉布包内,密封,备用;
(4)将红天葵、苦竹茹、大蓟、半边苏、小红参、糙苏和遍地金混合,置于中药锅内,加5.5-9.5倍量的清水浸泡(优选加6.5-8.5倍量的清水浸泡),然后大火加热煮沸8-14分钟(优选然后大火加热煮沸10-12分钟),转小火慢煎两次,第一次煎煮35-55分钟(优选第一次煎煮40-50分钟),过滤;药渣再加3.5-6.5倍量的清水(优选药渣再加4.5-5.5倍量的清水),加入步骤(3)所得棉布包,继续小火煎煮18-34分钟(优选继续小火煎煮22-30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75℃相对密度为1.16-1.20的清膏,备用;
(5)取蜂蜡和冰片加入到上述清膏中,搅拌均匀,干热灭菌,冷却封装,即得。
上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蜂蜜的量为原料药量的0.18-0.36倍(优选的蜂蜜的量为原料药量的0.24-0.30倍,更加优选的蜂蜜的量为原料药量的0.27倍)。
上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3)中白酒的量为原料药量的0.6-1.4倍(优选的白酒的量为原料药量的0.8-1.2倍,更加优选的白酒的量为原料药量的1.0倍)。
上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4)中浸泡的时间为1.2-3.0小时(优选的浸泡的时间为1.6-2.6小时,更加优选的浸泡的时间为2.1小时)。
上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5)中蜂蜡与冰片与清膏的质量比为50:1:6。
上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5)中干热灭菌的温度为85-105℃(优选的干热灭菌的温度为90-100℃,更加优选的干热灭菌的温度为95℃)。
上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5)中干热灭菌的时间为15-35分钟(优选的干热灭菌的时间为20-30分钟,更加优选的干热灭菌的时间为25分钟)。
本发明组方科学,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除此之外,本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
1、本发明药物相辅相承,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活血止血的功效,抗感染效果好,透皮吸收快,在消除脓液及缩短疗程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2、本发明药物不仅能够治疗因烧烫伤造成的肿胀和水泡症状,还能有效的防治感染,使烧伤瘀滞带组织细胞由濒死状态向正常细胞转化,减少和防止疤痕的形成;
3、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诸药合用,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车前子:基原: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种子。化学成份:含多量粘液质、桃叶珊瑚甙,并含车前子酸、胆碱、腺嘌呤、琥珀酸、树脂等。性味:甘,寒。归经:入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扁蕾:基原:为龙胆科植物中国扁蕾的全草。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治传染性热病,外伤肿痛,肝胆湿热。
红天葵:基原:为秋海棠科植物紫背天葵的球茎或全株。化学成份:叶含花色甙,已分离得到矢车菊素氯化物,矢车菊素葡萄糖甙,矢车菊素芸香糖甙。性味:味甘,性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咳化痰;解毒消肿。主外感高热;中暑;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疔疮;瘰疬;疥癣;烫火伤;跌打瘀痛。
瓜子金:基原:为远志科植物瓜子金的全草或根。化学成份:根含三萜皂甙、树脂、脂肪油、远志醇。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镇咳,化痰,活血,止血,安神,解毒。治咳嗽痰多,吐血,便血,怔忡,失眠,咽喉肿痛,痈疽疮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苦竹茹: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主烦热呕逆;痰热咳喘;小便涩痛;尿血。
丢了棒:基原:为大戟科植物白桐树的根、叶。性味:味苦;辛;微温;小毒。归经:脾;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烧、烫伤及外伤出血。
虎尾兰:基原:为龙舌兰科植物虎尾兰或金边虎尾兰的叶。性味:凉;酸。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感冒;肺热咳嗽;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烫火伤。
含羞草:基原:为豆科植物含羞草的全草。性味:甘,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安神,消积,解毒。治肠炎,胃炎,失眠,小儿疳积,目热肿痛,深部脓肿,带状疱疹。
大蓟:基原:本品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性味:甘、苦,凉。归经: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消肿。主治: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半边苏:基原:为唇形科植物香薷的全草。化学成份:全草含挥发油,主成分为香薷酮,还有白苏酮,α-蒎烯、桉叶素、对聚伞花素、异缬草酸、异缬草酸异丁酯、乙酸、α-,β-白苏烯、辛醇-3、辛烯-1-醇-3、芳樟醇、樟脑、牻牛儿醇、己酸、异己酸等。种子含脂肪油38%,其中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微苦。”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驱风发汗。治瘫痪,痨伤吐血,感冒,月家病,疮毒。”
小红参: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根。化学成份:根含有蒽醌甙类成分:2-甲基-1,3,6-三羟基-9,10-蒽醌-3-O-(6′-O-乙酰基)-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甙,2-甲基-1,3,6-三羟基-9,10-蒽醌-3-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甙,2-甲基-1,6-二羟基蒽醌-3-O-(6′-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2-甲基-1,6-二羟基蒽醌-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还含茜根本能;三个乔木烷型三萜成分:茜草乔木醇A、G,茜草乔木酮A。另含一个搞癌活性的新成分,命名为环已肽甙及其甙元RA-V。性味:甘;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活血舒筋;祛瘀生新;调养气血。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经闭;带下;产后关节痛;肺痨咳血;头晕失眠;贫血。
糙苏:基原:为唇形科植物糙苏的根及全草。化学成份:全草含山栀甙甲酯,琥珀酸,水苏素。性味:味辛;性平。功能主治:祛风化痰;利湿除痹;祛痰;解毒消肿。主感冒;咳嗽痰多;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芦荟叶:基原: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的叶。药理作用:1、芦荟甙能刺激大肠蠕动,引起缓泻。斑纹芦荟叶的混悬液(400mg/mL)给雄鼠灌胃,其泻下作用和进口芦荟相似。2、芦荟叶浆汁制成含多糖类的凝胶制剂,用于皮肤或其它组织创伤以及烧伤。性味:味苦;涩;性寒。归经: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泻火;解毒;化瘀;杀虫。主目赤;便秘;白浊;尿血;小儿惊痫;疳积;烧烫伤;妇女闭经;痔疮;疥疮;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遍地金:基原:为藤黄科植物遍地金、挺茎遍地金的全草。化学成份:挺茎遍地金的地上部分含挥发油。性味:寒;苦;涩。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泻。主小儿白口疮;小儿肺炎;口腔炎;乳痛;黄水疮;毒蛇咬伤;腹泻;久痢。
四季青:基原:为冬植物冬青的叶。化学成份:含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熊果酸、黄酮甙、三萜类、糖类。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2、治疗实验性烫伤作用;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4。抗炎作用;5。抗肿瘤作用;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活血止血。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腹泻;胆道感染;尿路感染;冠心病心绞痛;烧烫伤;热毒痈肿;下肢溃疡;麻风溃疡;湿疹;冻疮;皲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外伤出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100g/份):车前子9份;扁蕾7份;红天葵8份;瓜子金6份;苦竹茹9份;丢了棒7份;虎尾兰10份;含羞草8份;大蓟7份;半边苏9份;小红参11份;糙苏8份;芦荟叶7份;遍地金9份;四季青8份。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车前子洗净,置于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0.15倍量的浓度为10%的食盐水,炒干为度,取出,捣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叶切小块,小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放凉,研细,备用;
(2)取扁蕾、虎尾兰、含羞草和四季青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入0.18倍原料药量的蜂蜜拌匀,加盖闷6分钟,置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瓜子金和丢了棒混合,加入0.6倍原料药量的白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至上汽后转中火蒸至10分钟,取出,干燥,捣碎成细粉,与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置于棉布包内,密封,备用;
(4)将红天葵、苦竹茹、大蓟、半边苏、小红参、糙苏和遍地金混合,置于中药锅内,加5.5倍量的清水浸泡1.2小时,然后大火加热煮沸8分钟,转小火慢煎两次,第一次煎煮35分钟,过滤;药渣再加3.5倍量的清水,加入步骤(3)所得棉布包,继续小火煎煮18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75℃相对密度为1.16-1.20的清膏,备用;
(5)取蜂蜡和冰片加入到上述清膏中(其中蜂蜡与冰片与清膏的质量比为50:1:6),搅拌均匀,85℃干热灭菌15分钟,冷却封装,即得。
本发明所得软膏剂的使用方法是:根据伤口大小,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2-3次,7天一个疗程。
典型病例:宋XX,男,13岁,学生。患者于2010年7月22日来我院就诊。10天前不慎将开水瓶打翻后烫伤左颈部及左肘部,家人用冷水稍加处理后,紧急送往附近诊所治疗,治疗一周后好转,昨天突然出现烫伤创面结痂、左肘关节不能伸曲,经朋友介绍送往我院治疗。检查:患者左肘部烫伤皮肤剥脱处鲜红、点状出血,渗液多,伴畏寒、发热、烦糙、口干、尿少等症状。经确诊颈部为二度烫伤。
使用本发明所得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使用方法: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2-3次,7天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患处无渗液流出,疼痛明显减轻;继续用药两个疗程后,患处皮肤逐渐恢复正常,痂皮脱落痊愈。
实施例2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80g/份):车前子15份;扁蕾13份;红天葵14份;瓜子金13份;苦竹茹14份;丢了棒16份;虎尾兰14份;含羞草16份;大蓟14份;半边苏13份;小红参15份;糙苏13份;芦荟叶12份;遍地金16份;四季青15份。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车前子洗净,置于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0.25倍量的浓度为10%的食盐水,炒干为度,取出,捣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叶切小块,小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放凉,研细,备用;
(2)取扁蕾、虎尾兰、含羞草和四季青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入0.36倍原料药量的蜂蜜拌匀,加盖闷12分钟,置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瓜子金和丢了棒混合,加入1.4倍原料药量的白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至上汽后转中火蒸至20分钟,取出,干燥,捣碎成细粉,与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置于棉布包内,密封,备用;
(4)将红天葵、苦竹茹、大蓟、半边苏、小红参、糙苏和遍地金混合,置于中药锅内,加9.5倍量的清水浸泡3.0小时,然后大火加热煮沸14分钟,转小火慢煎两次,第一次煎煮55分钟,过滤;药渣再加6.5倍量的清水,加入步骤(3)所得棉布包,继续小火煎煮34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75℃相对密度为1.16-1.20的清膏,备用;
(5)取蜂蜡和冰片加入到上述清膏中(其中蜂蜡与冰片与清膏的质量比为50:1:6),搅拌均匀,105℃干热灭菌35分钟,冷却封装,即得。
本发明所得软膏剂的使用方法是:根据伤口大小,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2-3次,7天一个疗程。
实施例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85g/份):车前子10.5份;扁蕾9份;红天葵10份;瓜子金8份;苦竹茹10.5份;丢了棒9份;虎尾兰11份;含羞草10份;大蓟9份;半边苏10份;小红参12份;糙苏9.5份;芦荟叶8.5份;遍地金11份;四季青10份。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车前子洗净,置于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0.18倍量的浓度为10%的食盐水,炒干为度,取出,捣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叶切小块,小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放凉,研细,备用;
(2)取扁蕾、虎尾兰、含羞草和四季青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入0.24倍原料药量的蜂蜜拌匀,加盖闷8分钟,置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瓜子金和丢了棒混合,加入0.8倍原料药量的白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至上汽后转中火蒸至13分钟,取出,干燥,捣碎成细粉,与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置于棉布包内,密封,备用;
(4)将红天葵、苦竹茹、大蓟、半边苏、小红参、糙苏和遍地金混合,置于中药锅内,加6.5倍量的清水浸泡1.6小时,然后大火加热煮沸10分钟,转小火慢煎两次,第一次煎煮40分钟,过滤;药渣再加4.5倍量的清水,加入步骤(3)所得棉布包,继续小火煎煮22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75℃相对密度为1.16-1.20的清膏,备用;
(5)取蜂蜡和冰片加入到上述清膏中(其中蜂蜡与冰片与清膏的质量比为50:1:6),搅拌均匀,90℃干热灭菌20分钟,冷却封装,即得。
本发明所得软膏剂的使用方法是:根据伤口大小,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2-3次,7天一个疗程。
实施例4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95g/份):车前子13.5份;扁蕾11份;红天葵12份;瓜子金11份;苦竹茹12.5份;丢了棒14份;虎尾兰13份;含羞草14份;大蓟12份;半边苏12份;小红参14份;糙苏11.5份;芦荟叶10.5份;遍地金14份;四季青13份。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车前子洗净,置于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0.22倍量的浓度为10%的食盐水,炒干为度,取出,捣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叶切小块,小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放凉,研细,备用;
(2)取扁蕾、虎尾兰、含羞草和四季青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入0.30倍原料药量的蜂蜜拌匀,加盖闷10分钟,置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瓜子金和丢了棒混合,加入1.2倍原料药量的白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至上汽后转中火蒸至17分钟,取出,干燥,捣碎成细粉,与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置于棉布包内,密封,备用;
(4)将红天葵、苦竹茹、大蓟、半边苏、小红参、糙苏和遍地金混合,置于中药锅内,加8.5倍量的清水浸泡2.6小时,然后大火加热煮沸12分钟,转小火慢煎两次,第一次煎煮50分钟,过滤;药渣再加5.5倍量的清水,加入步骤(3)所得棉布包,继续小火煎煮30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75℃相对密度为1.16-1.20的清膏,备用;
(5)取蜂蜡和冰片加入到上述清膏中(其中蜂蜡与冰片与清膏的质量比为50:1:6),搅拌均匀,100℃干热灭菌30分钟,冷却封装,即得。
本发明所得软膏剂的使用方法是:根据伤口大小,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2-3次,7天一个疗程。
典型病例:唐XX,男,45岁,石油工人。患者于2012年10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2小时在工作地被高压焦油蒸汽喷溅到全身,随即燃烧,被工友用沙子掩盖灭火后送我院治疗。检查:患者神志清醒,对光反应迟钝,面部及双上肢、小腿处焦黑,皮损处苍白,躯干及双侧大腿创面潮红,可见水泡,四肢关节僵硬,伴活动障碍。
使用本发明所得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使用方法: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2-3次,7天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患处水泡消失,无渗出液,疼痛明显减轻;继续用药两个疗程后,患处皮肤逐渐恢复正常,无活动障碍,患者自感痊愈。用药期间,患者无任何不适反应。
实施例5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90g/份):车前子12份;扁蕾10份;红天葵11份;瓜子金9.5份;苦竹茹11.5份;丢了棒11份;虎尾兰12份;含羞草12份;大蓟10.5份;半边苏11份;小红参13份;糙苏10.5份;芦荟叶9.5份;遍地金12.5份;四季青11.5份。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1)车前子洗净,置于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0.20倍量的浓度为10%的食盐水,炒干为度,取出,捣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叶切小块,小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放凉,研细,备用;
(2)取扁蕾、虎尾兰、含羞草和四季青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入0.27倍原料药量的蜂蜜拌匀,加盖闷9分钟,置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瓜子金和丢了棒混合,加入1.0倍原料药量的白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至上汽后转中火蒸至15分钟,取出,干燥,捣碎成细粉,与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置于棉布包内,密封,备用;
(4)将红天葵、苦竹茹、大蓟、半边苏、小红参、糙苏和遍地金混合,置于中药锅内,加7.5倍量的清水浸泡2.1小时,然后大火加热煮沸11分钟,转小火慢煎两次,第一次煎煮45分钟,过滤;药渣再加5倍量的清水,加入步骤(3)所得棉布包,继续小火煎煮26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75℃相对密度为1.16-1.20的清膏,备用;
(5)取蜂蜡和冰片加入到上述清膏中(其中蜂蜡与冰片与清膏的质量比为50:1:6),搅拌均匀,95℃干热灭菌25分钟,冷却封装,即得。
本发明所得软膏剂的使用方法是:根据伤口大小,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2-3次,7天一个疗程。
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烧烫伤患者共342例,其中男性192例,女性150例,年龄在11-70岁,平均年龄为45.5±3.5岁。烧伤深度:一度烧烫伤153例,二度烧烫伤114例,三度烧烫伤7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使用本发明所得一种活血化瘀药膏,使用方法为:根据伤口大小,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2-3次,7天一个疗程。共观察治疗三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其他药物(如烧烫宁喷雾剂、烧烫伤软膏和伤科灵喷雾剂等药物)。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创面愈合、无红肿、色素沉着;
显效:症状消失,创面愈合50%以上,肤色轻度充血;
进步:症状明显减轻,创面愈合25%以上,肤色充血明显,伴轻度色素沉着;
无效:症状未见改善,创面感染。
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进步例数)/总观察病例数×100%。
1.4治疗结果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
治疗效果:实验组治愈142例(62.8%),显效57例(25.2%),进步20例(9%),无效7例(3%),有效率为97%,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发明选择车前子、扁蕾、红天葵、瓜子金、苦竹茹、丢了棒、虎尾兰、含羞草、大蓟、半边苏和小红参等共15味主要原料药科学配置而成。方中,扁蕾、红天葵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的作用;苦竹茹清热凉血;丢了棒散瘀止痛;虎尾兰活血消肿;大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芦荟叶浆汁,对于皮肤或其它组织创伤以及烧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活血止血之功。治疗三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而对照组仅为77.6%。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所明确公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车前子9-15;扁蕾7-13;红天葵8-14;瓜子金6-13;苦竹茹9-14;丢了棒7-16;虎尾兰10-14;含羞草8-16;大蓟7-14;半边苏9-13;小红参11-15;糙苏8-13;芦荟叶7-12;遍地金9-16;四季青8-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车前子10.5-13.5;扁蕾9-11;红天葵10-12;瓜子金8-11;苦竹茹10.5-12.5;丢了棒9-14;虎尾兰11-13;含羞草10-14;大蓟9-12;半边苏10-12;小红参12-14;糙苏9.5-11.5;芦荟叶8.5-10.5;遍地金11-14;四季青10-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车前子12;扁蕾10;红天葵11;瓜子金9.5;苦竹茹11.5;丢了棒11;虎尾兰12;含羞草12;大蓟10.5;半边苏11;小红参13;糙苏10.5;芦荟叶9.5;遍地金12.5;四季青11.5。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车前子洗净,置于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0.15-0.25倍量的浓度为10%的食盐水(优选喷洒0.18-0.22倍量的浓度为10%的食盐水),炒干为度,取出,捣碎成细粉,备用;取芦荟叶切小块,小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放凉,研细,备用;
(2)取扁蕾、虎尾兰、含羞草和四季青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入蜂蜜拌匀,加盖闷6-12分钟(优选加盖闷8-10分钟),置炒制容器中,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瓜子金和丢了棒混合,加入白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至上汽后转中火蒸至10-20分钟(优选大火蒸至上汽后转中火蒸至13-17分钟),取出,干燥,捣碎成细粉,与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置于棉布包内,密封,备用;
(4)将红天葵、苦竹茹、大蓟、半边苏、小红参、糙苏和遍地金混合,置于中药锅内,加5.5-9.5倍量的清水浸泡(优选加6.5-8.5倍量的清水浸泡),然后大火加热煮沸8-14分钟(优选然后大火加热煮沸10-12分钟),转小火慢煎两次,第一次煎煮35-55分钟(优选第一次煎煮40-50分钟),过滤;药渣再加3.5-6.5倍量的清水(优选药渣再加4.5-5.5倍量的清水),加入步骤(3)所得棉布包,继续小火煎煮18-34分钟(优选继续小火煎煮22-30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75℃相对密度为1.16-1.20的清膏,备用;
(5)取蜂蜡和冰片加入到上述清膏中,搅拌均匀,干热灭菌,冷却封装,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蜂蜜的量为原料药量的0.18-0.36倍(优选的蜂蜜的量为原料药量的0.24-0.30倍,更加优选的蜂蜜的量为原料药量的0.27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白酒的量为原料药量的0.6-1.4倍(优选的白酒的量为原料药量的0.8-1.2倍,更加优选的白酒的量为原料药量的1.0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浸泡的时间为1.2-3.0小时(优选的浸泡的时间为1.6-2.6小时,更加优选的浸泡的时间为2.1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蜂蜡与冰片与清膏的质量比为50:1:6。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干热灭菌的温度为85-105℃(优选的干热灭菌的温度为90-100℃,更加优选的干热灭菌的温度为95℃)。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干热灭菌的时间为15-35分钟(优选的干热灭菌的时间为20-30分钟,更加优选的干热灭菌的时间为25分钟)。
CN201510610117.6A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Pending CN1051259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0117.6A CN105125927A (zh)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0117.6A CN105125927A (zh)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5927A true CN105125927A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1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0117.6A Pending CN105125927A (zh)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25927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661A (zh) * 1998-06-19 1998-12-16 王素艳 芦荟鲜汁美容护肤方法
CN101455754A (zh) * 2008-11-25 2009-06-17 洛阳建辉牡丹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烫伤膏的组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661A (zh) * 1998-06-19 1998-12-16 王素艳 芦荟鲜汁美容护肤方法
CN101455754A (zh) * 2008-11-25 2009-06-17 洛阳建辉牡丹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烫伤膏的组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施志国 等: "小红参醌抑制烫伤小鼠肠道细菌易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1203B (zh) 一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38083A (zh) 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8245B (zh) 手足癣中药药浴及制备方法
CN10521394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3705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477487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405A (zh) 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烧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7972A (zh) 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医用薄膜及制备方法
CN102764345B (zh) 一种治疗烧伤的罗蓝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348A (zh) 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
CN103142727B (zh) 治疗人体烧烫伤的中草药组合物
CN104623304A (zh) 一种治疗湿热毒蕴型慢性皮肤溃疡的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685A (zh)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2449A (zh) 一种中药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466A (zh) 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中药制剂及制法
CN104225256A (zh) 一种治疗火毒内陷型烧伤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491371A (zh) 慢性乳腺结核消肿散结膏及制备方法
CN105125927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CN106236900A (zh)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7145A (zh)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9443A (zh) 一种用于消肿止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3843A (zh) 一种临床用小儿伤口护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6073A (zh) 医治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125769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剂及制备方法
CN104707003B (zh)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中药胶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61000 Guizhou province Xixiu District of Anshun City Zhonghua Road No. 45 Huaxia District 1 building 1-502

Applicant after: Li Xiaotao

Address before: 250000 Ji'nan, China Hi tech Zone, Shandong Chong Hua Road, No. 1586

Applicant before: Li Xiaota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