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9431A - 一种防撞安全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安全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9431A
CN105109431A CN201510615418.8A CN201510615418A CN105109431A CN 105109431 A CN105109431 A CN 105109431A CN 201510615418 A CN201510615418 A CN 201510615418A CN 105109431 A CN105109431 A CN 105109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sule
proof safety
collsion proof
weighting substanc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54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龙
倪子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paik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paik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paik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paik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154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94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9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94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19/20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containing mainly gas or liquid, e.g. infla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撞安全囊,主要功能部件为囊部件,其承受撞击的外表层采用了软质材料,置于被保护对象的外表面或者在发挥防撞作用时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被保护对象的外表面,囊内填充物质为液体、气体和/或软质材料且在不发挥防撞作用时或不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囊部件内没有填充物质或填充物质没有充满,还包括加注装置、通过加注装置将外界填充物质或自带储藏的填充物质注入囊内使其发挥防撞作用等,可配备传感器实现自主控制也可人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防撞安全囊的机械装置和容器。本发明提供的防撞安全囊可以大大降低甚至可以避免剧烈撞击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不影响原有功能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防撞安全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撞安全囊及包含上述防撞安全囊的机械装置和容器。
背景技术
撞击是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一种常见形式,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地面上高速行驶的物体之间或高速行驶的物体对其它静止或者速度不高的物体的撞击,如常见的车祸等,破坏性较大;一种是高空坠物引起的撞击,如坠崖、高空抛物、坠机等,其实也是一种高速导致的撞击,破坏性也较大;第三种是相对速度不是很快情况下的撞击,有时由于本身质量大导致动能特别大也能形成破坏性很强的撞击,有时尽管破坏性不大,但也是能够造成损失的,如车辆刮擦。减少或避免撞击带来的危害可以采用具有减震吸能功能的装置或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的可以经受剧烈撞击的结构,减震吸能功能的装置总体来说防撞效果不是很好而且一旦经受撞击后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坏而必须更换,而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的可以经受剧烈撞击的结构则成本较高,人们需要一种经济而且效果不错的防撞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撞击危害问题。碰碰车是一种游乐场经常可以看到的大型玩具,其外围有一圈像充气轮胎的东西,低速状态下相互撞击不会造成任何危害并给乘坐人员带来乐趣。这个一圈像充气轮胎的东西就比汽车上标配用于防撞的保险杠要好很多,可以长期重复使用,承受很多次撞击,而不是像汽车保险杠一样撞了就要更换,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制成一种经济实用的防撞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经济实用的防撞装置的制造问题,为人们提供一种低成本且防撞效果显著的防撞安全囊。本发明提供的防撞安全囊,其主要功能部件就是类似于碰碰车外围那圈像充气轮胎的东西的囊部件,其技术方案如下:
主要功能部件为囊部件,所述囊部件体积可变且最大时不低于最小时的2倍,同时至少用于承受撞击的外表层采用了软质材料,置于被保护对象的外表面或者在平时不发挥防撞作用时或不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没有置于外表面但在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被保护对象的外表面,囊内填充物质为液体和/或气体和/或软质材料且在不发挥防撞作用时或不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囊部件内没有填充物质或填充物质没有充满,完全充满填充物质时所述囊部件体积为最大,还包括加注装置、通过加注装置将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填充物质注入囊内使其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和/或还包括加注装置和填充物质储藏装置、通过加注装置将填充物质储藏装置储藏的填充物质注入囊内使其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和/或还包括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且与囊部件直接相连或被包含在囊部件内部、通过激发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使其产生填充物质并注入囊内使其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
或者在前面基础上,还包括排出装置并可通过排出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囊外,和/或还包括回收装置和填充物质储藏装置或共用原有的填充物质储藏装置并可通过回收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回收到储藏装置内,和/或还包括减震装置,和/或还包括吸能装置,和/或本防撞安全囊包括一同用于同一个被保护对象的超过一个的一组囊部件,和/或本防撞安全囊制成匹配被保护对象外形的可穿戴形状或制成可以容纳被保护对象的容器形状或制成可用于捆扎被保护对象的绳状或者带状,和/或所述囊部件用于承受撞击的外表层具有粘性或者吸附性,和/或所述囊部件采用了软质材料的外表层外还有硬质材料保护层。
对于上述防撞安全囊,可以按以下技术发案进一步明确其它细节:
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加注装置往囊内注入填充物质或激发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使其产生填充物质并注入囊内,和/或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排出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囊外,和/或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排出装置和回收装置或者排出并回收装置并通过回收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回收到储藏装置内,和/或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复位所述囊部件,和/或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启动加注装置往囊内注入填充物质或激发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使其产生填充物质并注入囊内,和/或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启动排出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囊外,和/或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启动启动排出装置和回收装置或者排出并回收装置并通过回收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回收到储藏装置内,和/或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复位所述囊部件;
或者在前面基础上所述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或高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或水深传感器,和/或控制装置以有线方式传输控制指令或以无线方式传输控制指令。
下面是多个可以相互配合使用、防撞效果更好的防撞安全囊,其技术方案是:
两个分别置于不同被保护对象上的防撞安全囊或两个分别置于同一被保护对象上不同位置的防撞安全囊,在两者直接撞击时或在施加相当于前述撞击的外力下使两者直接接触时,两者可以通过其外表层能够相互稳固结合性质的材料实现稳固结合,或两者具有能够相互稳固结合的结构并通过这种结构实现稳固结合;
或者在前面基础上还包括解除结合装置、可通过解除结合装置解除两个分别置于不同被保护对象上的防撞安全囊或两个分别置于同一被保护对象上不同位置的防撞安全囊之间已形成的稳固结合。
上述可以相互配合使用的防撞安全囊,可以以粘合、吸附、融合、铆合和/或扣合方式实现稳固结合。
可以对现有机械设备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具有前述防撞安全囊的机械装置,从而具备显著的防撞能力,其技术方案是:
所述防撞安全囊被置于所述机械装置的外表面或者平时没有置于外表面但在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防撞安全囊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所述机械装置的外表面,或所述防撞安全囊的囊部件置于所述机械装置内部且不采用直接检测撞击力的传感器;
或者在前面基础上,所述防撞安全囊的囊部件内至少已注入10%但未完全充满填充物质或者完全充满填充物质。
多个防撞安全囊在不同机械装置或同一机械装置不同位置配合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其中一机械装置前部,另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另一机械装置后部,前者追尾撞击后者或后者倒退撞击前者时,两机械装置可以通过各自的防撞安全囊实现稳固结合;
或者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其中一机械装置底部,另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另一机械装置顶部,前者下坠撞击后者或后者抬升撞击前者时,两机械装置可以通过各自的防撞安全囊实现稳固结合;
或者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其中一机械装置左侧,另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另一机械装置右侧,前者左侧撞击后者右侧或后者右侧撞击前者左侧时,两车机械装置以通过各自的防撞安全囊实现稳固结合。
所述机械装置为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电工机械、机床、汽车、飞机、火车、船舶、仪器仪表、包装机械、环保机械。
所述机械装置为汽车,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制成前保险杠形状置于一汽车前部,另一个防撞安全囊制成后保险杠形状置于另一汽车后部,两个防撞安全囊用于承受撞击的部分外表层由橡胶、帆布、涤纶或强化尼龙制成并外有粘合剂涂层或吸附层,同时所述防撞安全囊的囊部件内预先注入有但未注满填充物质或者完全没有填充物质。
也可以对现有容器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具有前述防撞安全囊的容器,从而具备显著的防撞能力,其技术方案是:
将前述的机械装置替换为容器;
或者在前面基础上所述防撞安全囊被置于所述容器的内表面或者平时没有置于内表面但在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防撞安全囊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所述容器的内表面。
所述容器为集装箱、可分离客车厢、可分离货车厢、可分离货仓、可分离客仓、电梯轿厢、升降机机箱、非集装箱的其它包装箱或包装袋。
上述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防撞安全囊,主要功能部件为囊部件。囊就是像口袋一样的东西,里面可容纳其它东西,一般囊的外壳是不厚的且是软的,本发明中的囊部件并不要求完全是软的,但至少有一部分是软的。所述囊部件体积可变且最大时不低于最小时的2倍,囊部件内部是有空间的,可以完全是没有任何东西的,包括空气,这时整个囊完全是瘪的收缩的,体积最小;充入空气或其它填充物质后,就不再完全是瘪的收缩的,这时体积就有所增大;完全充满时,囊就完全鼓了起来,一般这时体积最大。在本发明中,防撞安全囊平时处于不工作状态或不完全工作状态,而不是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或完全工作状态,直至需要时才处于工作状态或完全工作状态,而这个变化过程同时包含了囊体积的变化过程,处于工作状态或完全工作状态时比原来的状态体积要大,且最大时不低于最小时的2倍,一般情况下都是这种情况,即一般情况下撞击危险发生概率较小,只有真的面临危险时才使其具有足够的防撞能力;也可以是反过来,平时处于工作状态或完全工作状态,保持足够的防撞能力,而不需要保持防撞能力时则可排出囊中物质,使之体积变小,这种情况下也是体积最大时不低于最小时的2倍,适应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如撞击危险发生概率较大时干脆先使其保持足够的防撞能力,危险解除后则无需保持。
囊部件中至少用于承受撞击的外表层采用了软质材料,即撞击时受力的这部分外表面至少是软的,这有利于避免损坏。囊部件可以完全是个气囊-整体基本由软质材料制成,如高强度尼龙、皮革、软塑料、橡胶、布、海绵、纤维、棉花、泡沫材料等制成,也可以是个其它形式的气腔,在硬质材料的基础上部分采用软质材料,如在承受撞击的部分采用软质材料,也可以是主体全部采用硬质材料,然后在承受撞击的部分外再附加软质材料层作为外表层,如软塑料、橡胶、布、海绵、纤维、棉花、泡沫材料等。采用软质材料是为了减少囊部件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即在可承受的撞击范围内,囊部件经受撞击后可以恢复如初、多次使用,无需任何处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而不是像那些采用硬质材料的,一撞击就就会有明显的痕迹甚至破损,现在的汽车保险杠就是这样的,有时轻微的碰撞保险杠保障了汽车主体没有受到损伤,但保险杠本身则有明显的擦痕甚至破损,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即有一定的损失发生。
囊部件置于被保护对象的外表面,如汽车的前部,其工作时无需置于外表面这个操作;也可以在平时不发挥防撞作用时或不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没有置于外表面但在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被保护对象的外表面,即平时是收起来的,甚至是不看见,要发挥作用再使之到合适的地方一般是外表面可能发生撞击的地方,这种策略不影响原有的美观或原有的外观。而现有汽车安全气囊则是用于汽车内部,防止或减少内部的人受到撞击的危险,其作用和本发明提供的防撞安全囊出发点完全不同,本发明提供的防撞安全囊用在汽车上是保护车本身当然也包括内部的人。
囊内填充物质为液体和/或气体和/或软质材料,碰碰车的外表面气囊中是充气的,汽车内部安全气囊在起作用时里面也是气体,但对于防撞来说,液体、软质材料(固体中软质材料)也可以起防撞缓冲作用,并非一定要完全采用气体。液体、气体、软质材料可以根据需要配合使用,选择其中两种或三种都有,一起用于防撞,有时可能比采用单种物质防撞效果更好。
在不发挥防撞作用时或不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囊部件内没有填充物质或填充物质没有充满,即囊部件一般在平时是不工作的或是不完全工作的(这时要求里面有气体或其它填充物质,而且此时体积不超过最大时的50%,否则就不满足体积最大时不低于最小时的2倍的条件),需要时才往里面加注气体或其它填充物质使之具有足够的防撞能力,完全充满填充物质时所述囊部件体积一般为最大,但这时并不一定就是防撞能力最好的时候,有时可能填充80-95%,特别是囊部件外壳不具弹性形变能力的情况或填充物质可压缩性很小(如水)的情况下,还留点空间余地可能防撞能力最好,或是不充满有利于保护囊部件自身,因为留有余地可以减少在承受剧烈撞击时胀破的可能性。
本防撞安全囊还包括加注装置,这是与现有汽车安全气囊、碰碰车外层可碰撞部件等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通过加注装置将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填充物质注入囊内使其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比如放在汽车上的本防撞安全囊要用其防撞时可以是通过抽气泵这种加注装置将空气加注到囊部件中使之防撞,而船舶上的本防撞安全囊要用其防撞时可以是通过水泵这种加注装置将水加注到囊部件中使之防撞,有了加注装置就可以非常方便的加注填充物质。也可以是本防撞安全囊还包括加注装置和填充物质储藏装置,是通过加注装置将填充物质储藏装置储藏的填充物质注入囊内使其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比如放在汽车上的本防撞安全囊要用其防撞时可以是通过包含管道阀门的加注装置将自带的存储在钢瓶中的压缩空气或压缩氮气加注到囊部件中使之防撞,而船舶上的本防撞安全囊要用其防撞时可以是通过水泵这种加注装置将贮水仓中存储的水加注到囊部件中使之防撞,这可通过排空贮水仓中存储的水同时增加浮力,这种情况自备填充物质而不从环境中获取,一般情况下显然比从环境中获取要快,可以在可能面临非常紧急的情况下采用。也可以是本防撞安全囊还包括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且与囊部件直接相连或被包含在囊部件内部,是通过激发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使其产生填充物质并注入囊内使其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这和汽车安全气囊有点类似,但本发明是放在外部来防汽车撞击,而不是放在内部防止乘客受到撞击,第二个本质区别在于本发明是放在外部直接承受撞击,而汽车安全气囊并非是直接承受撞击-这也是目前虽有把汽车安全气囊外置防车撞的想法但因为需要直接承受撞击所以简单的外置不行而没有出现类似产品的原因,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前面基础上,还包括排出装置并可通过排出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囊外,因为撞击结束后不再需要防撞时就需要通过排出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囊外,比如放在汽车上的本防撞安全囊要用其防撞时可以是通过排气泵这种排出装置将囊部件中的空气排出来使囊体积减小,而船舶上的本防撞安全囊要用其防撞时可以是通过排水泵这种加注装置将囊部件中的水排出来。也可以是还包括回收装置和填充物质储藏装置或共用原有的填充物质储藏装置并可通过回收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回收到储藏装置内,这样可以填充物质回收再利用。也可以是还包括减震装置,这样可以提高减震能力,利于防撞。也可以是还包括吸能装置,这样可以提高吸收撞击所产生能量的能力,利于防撞。上面这些可以选择采用的部件解决了本发明的非关键问题,可以利于重复利用、回收再利用及提高防撞性能等。
也可以是本防撞安全囊包括一同用于同一个被保护对象的超过一个的一组囊部件,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囊部件,一个囊部件可以保护一个区域,多个囊部件则可以同时保护多个区域,这样防撞能力更强,其它部件如加注装置则可以共用,也可以各有独立加注设备。也可以是本防撞安全囊制成匹配被保护对象外形的可穿戴形状或制成可以容纳被保护对象的容器形状或制成可用于捆扎被保护对象的绳状或者带状,比如做成被保护对象-人可以穿戴的衣服、鞋子、帽子、皮带、围巾状,或集成到现有衣服、鞋子、帽子、皮带、围巾上,这样被保护对象-人就可以穿戴着本防撞安全囊实现防撞,这样就比较方便,对于非人的设备也是如此,需要的时候穿戴上,不需要时取下既可。也可以是所述囊部件用于承受撞击的外表层具有粘性或者吸附性,这样在撞击时就可以和撞击的对象结合在一起,而不会发生反弹避免二次伤害。也可以是所述囊部件采用了软质材料的外表层外还有硬质材料保护层,即在囊部件外面还有保护层,囊部件不直接承受撞击,这在船舶、飞机等可能发生非常剧烈撞击的情况下采用,因为这种情况下再加一个保护层有利于保护囊部件,同时也增加了防撞能力。上述可选择适用的部件可以改善防撞能力。
上述防撞安全囊一些其它细节方面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明确:
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加注装置往囊内注入填充物质或激发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使其产生填充物质并注入囊内,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就是有个传感器,当撞击力超过传感器设定阀值就会启动安全气囊,但当前汽车安全气囊内的传感器看来是不能直接承受撞击的所以不能外置,而本技术方案传感器种类很多,后面会提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排出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囊外,这是自动启动排气功能的传感器;也可以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排出装置和回收装置或者排出并回收装置并通过回收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回收到储藏装置内,这是自动启动回收功能的传感器;也可以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复位所述囊部件,这是自动启动复位功能的传感器;这些都是与一些可选功能相配合的自动启动装置,方便操作。
也可以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启动加注装置往囊内注入填充物质或激发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使其产生填充物质并注入囊内,在很多情况下手工控制(即人工主动控制)更符合部分操作人(如驾驶人)的习惯,在某些非紧急情况下甚至紧急情况下,手工控制可能效果更好,操作人可以自己的判断或需要来手工启动本防撞安全囊,同时也可避免自动控制装置失效,如传感器失效等,而传感器失效在汽车安全气囊中时有出现。手工控制可以和自动控制一起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人工控制同样可以解决汽车安全气囊不能外置的问题,需要时直接手工启动装置,而无需等到受到撞击后再启动,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如果等到受到撞击后再启动已经晚了或者是防撞能力大打折扣,所以在采用传感器情况下,传感器也一般采用在一定距离下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而非直接检测撞击力的传感器。也可以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启动排出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囊外,也可以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启动启动排出装置和回收装置或者排出并回收装置并通过回收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回收到储藏装置内,也可以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复位所述囊部件,这些功能和自动控制相应但都是手工控制。上述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或高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或水深传感器,可以根据需要和场合选择采用,比如汽车防撞一般采用距离传感器,当发现和可能撞击物距离很近时,则可自动启动。而手工控制防撞安全囊的控制装置可以以有线方式传输控制指令或以无线方式传输控制指令,可以根据需要和场合来采用,在布线比较方便的场合一般采用有线方式,而布线不方便的场合一般采用无线方式。
两个防撞安全囊可以配合使用使防撞效果更好,其技术方案是:
两个分别置于不同被保护对象上的防撞安全囊或两个分别置于同一被保护对象上不同位置的防撞安全囊,在两者直接撞击时或在施加相当于前述撞击的外力下使两者直接接触时,两者可以通过其外表层能够相互稳固结合性质的材料实现稳固结合,或两者具有能够相互稳固结合的结构并通过这种结构实现稳固结合;以粘合、吸附、融合、铆合和/或扣合方式实现稳固结合。如粘合可以采用外表层具有粘合剂涂层的囊部件,吸附则可以采用具有相互吸引的磁性材料的,融合则可以采用具有相互可以融合(撞击的能量可以产生高温使一些材料融化,冷却后则可以融合),铆合则可以使用一方具有类似于铆钉的部件通过撞击插入对方防撞安全囊后实现铆合,扣合则可以采用撞击激发相互可以扣合的结构实现稳固结合,如一种经撞击可以翻转搭扣的结构。在撞击中实现稳固结合可以减少反弹等带来的二次伤害,使两个撞击的物体联成一体。还可以在前面基础上还包括解除结合装置、可通过解除结合装置解除两个分别置于不同被保护对象上的防撞安全囊或两个分别置于同一被保护对象上不同位置的防撞安全囊之间已形成的稳固结合,因为在撞击过后可以解除有时也需要解除,有一个这样的解除装置就操作起来很方便,最简单的解除装置就是脱落装置,使稳固结合部位整体脱落,这样结合也就解除了;对于扣合方式形成的稳固结合可以采用反向操作装置来解除稳固结合。
上述防撞安全囊可以集成到机械装置中去,成为一种具有防撞能力的机械设备,其技术方案是:
所述防撞安全囊被置于所述机械装置的外表面或者平时没有置于外表面但在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防撞安全囊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所述机械装置的外表面,这和前面的论述一致,不过明确被保护对象是所集成到的机械装置。所述防撞安全囊的囊部件置于所述机械装置内部且不采用直接检测撞击力的传感器,这是一种前面没有的技术方案,内部撞击包括机械设备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撞击,也包括内部部件与机械设备内部装载物和人之间的撞击,特别是内部部件的外表面(相对于机械设备整体则是其内表面)与机械设备内部装载物和人之间的撞击,所以这种情况下防撞安全囊可以置于机械设备的内表面或者平时没有置于内表面但在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防撞安全囊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所述机械装置的内表面。机械装置可以进一步明确为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电工机械、机床、汽车、飞机、火车、船舶、仪器仪表、包装机械、环保机械,这些机械设备中,汽车、飞机、火车、船舶等自身可以运动的特别需要本防撞安全囊,而本身不能运动的机械装置在安全环境中其实可以不需要。也可以在前面基础上,所述防撞安全囊预先加注一些填充物质,使其具备一定的防撞能力,以备防撞,这时囊部件内至少已注入10%但未完全充满填充物质或者完全充满填充物质。上述防撞安全囊也可以集成到建筑物(如房屋、灯塔、桥梁)、构筑物(如堤坝、码头)、电子设备(如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消费电子设备、机电设备等)、日常用品(如家具、厨具)、包装材料(如板、垫、布、带等)。
前述具有防撞安全囊的机械装置其防撞安全囊同样可以配合使用,以提高防撞效果,其技术方案为:
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其中一机械装置前部,如车前,另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另一机械装置后部,如车尾,前者追尾撞击后者或后者倒退撞击前者时,如两车追尾使,两机械装置可以通过各自的防撞安全囊实现稳固结合,这时两车可以各自的防撞安全囊实现联成一体;
也可以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其中一机械装置底部,另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另一机械装置顶部,前者下坠撞击后者或后者抬升撞击前者时,两机械装置可以通过各自的防撞安全囊实现稳固结合;
也可以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其中一机械装置左侧,另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另一机械装置右侧,前者左侧撞击后者右侧或后者右侧撞击前者左侧时,两车机械装置以通过各自的防撞安全囊实现稳固结合。
汽车这种机械装置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发生撞击事故的,其集成防撞安全囊的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细化:
所述机械装置为汽车,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制成前保险杠形状置于一汽车前部,另一个防撞安全囊制成后保险杠形状置于另一汽车后部,两个防撞安全囊用于承受撞击的部分外表层由橡胶、帆布、涤纶或强化尼龙制成并外有粘合剂涂层或吸附层,吸附层除了磁性吸附材料外,还可以采用粘扣带材料(俗称魔术贴)等可以相互吸附的材料。同时所述防撞安全囊的囊部件内预先注入有但未注满填充物质或者完全没有填充物质,根据需要而定。
上述防撞安全囊可以集成到容器中去,容器因为也可以装载人或物所以在很多情况下需要防撞,从而成为一种具有防撞能力的容器,其技术方案是:
将前面集成了防撞安全囊的机械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的机械装置替换为容器就可以了,两者是相同的。也可以进一步明确在前面基础上所述防撞安全囊被置于所述容器的内表面或者平时没有置于内表面但在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防撞安全囊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所述容器的内表面。因为容器装载人或物是在内部,所以这个技术细节有必要突出出来。所述容器为集装箱、可分离客车厢、可分离货车厢、可分离货仓、可分离客仓、电梯轿厢、升降机机箱、非集装箱的其它包装箱或包装袋,也可以是其它容器,如陶瓷容器(如陶罐)、金属容器(如铁盒)、木制容器(如柜子、箱子)、玻璃容器(如瓶子、玻璃缸)等。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防撞安全囊或集成了防撞安全囊的机械装置或者容器,简单实用,造价低廉(主要功能部件为囊部件,最简单的就是一个气球,很便宜),有的情况可以长期多次使用,且基本不影响原有的功能和美观,而且更主要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靠,防撞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撞安全囊(不完全工作状态)示意图。1.气囊2.加注装置3.压缩空气储藏装置(虚线表示可选);
图2为一种防撞安全囊(工作状态)示意图。1.气囊2.加注装置3.压缩空气储藏装置(虚线表示可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内容中的技术方案可以结合具体应用进一步细化,因此下面结合车船等常见的需要进行防撞处理的装置提出了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汽车用防撞安全囊
在现有前保险杠上左右各开一个椭圆的孔,盖与保险杠有合页相连,合页位于上方,盖自然下垂盖上孔,将图1所示防撞安全囊安装于保险杠内(左右各一个)并盖上盖子使外部不可见。防撞安全囊有一个手动控制装置,其控制按钮位于驾驶室内主控台。当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发现即将追尾前方车辆时,手动按下控制按钮,使压缩空气由加注装置迅速加注到气囊中,气囊迅速增大,顶开盖子伸出保险杠外形成一个与前方车辆之间的缓冲。只要气囊的强度足够大(可以采用强化尼龙材料),两车就不会直接相撞(中间隔着气囊),而气囊由于采用软质材料(如强化尼龙材料),一般情况下对两车也无刮擦及挤压的伤害除非撞击力非常大(这种情况下也可减少伤害和撞击力)。
也可以再安装一个在汽车底盘上,这个体积要大一些,当汽车坠崖(或坠入深坑)时立即启动,这时前方和底部均有防撞安全囊,这样可以显著减少坠落带来的撞击危害。当然如果前后左右及底部顶部都有的话,那就更安全,就是翻转也不怕了。
实施例2
一种船用防撞安全囊
参照实施例1在船外表面部署多个防撞安全囊(但其囊部件可以不为气囊),一般不少于3个且一般部署在靠近水面(包括水下)的位置部署(防止触礁时则可部署在更低的位置),各自独立,但手动控制装置均集中到驾驶舱主控台。由于很多船体形巨大、撞击产生的能量也非常巨大,因此气囊或水囊(几乎全部加水,可以完全没于水中,对于防止触礁很有用)或气囊水囊结合的囊(即填充物质既有空气还有水,加注水可以使囊部分没于水中,有些情况需要这样)一般也必须相应增大,其制作材料一般也采用高强度材料(如强化尼龙材料,且更厚),对于万吨巨轮可以采用最大时超过1000立方米的的囊。当躲避不及附近的船只、礁石、桥梁、码头设施时,有可能发生碰撞时,立即手动启动也可采用距离传感器自动启动加注装置使空气和/或水等填充物质加注到囊中,囊体积迅速增大,构成一个对于撞击非常有效的缓冲物。当然也可以用于防止水雷、鱼雷、水中导弹、深水炸弹等的攻击,以及用于避免被阻碍航行的设施装置等的限制或阻碍。
实施例3
一种人用防撞安全囊
做成人可以穿戴的衣服、鞋子、帽子,或集成到现有衣服、鞋子、帽子上,这样人就可以穿戴着本防撞安全囊实现防撞,在高空作业或悬崖作业时可以穿上,一旦遇险立即启动,就可以用来防止摔伤摔死。也可以在囊的不同位置或不同囊上设置粘合点,这样在下坠时人可以通过这些点的相互粘合使人保持一种更加利于减少伤害的姿势下坠,更好的实现防撞。这种人用防撞安全囊比较方便,需要的时候穿戴上,不需要时取下既可。

Claims (10)

1.一种防撞安全囊,其特征在于:
主要功能部件为囊部件,所述囊部件体积可变且最大时不低于最小时的2倍,同时至少用于承受撞击的外表层采用了软质材料,置于被保护对象的外表面或者在平时不发挥防撞作用时或不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没有置于外表面但在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被保护对象的外表面,囊内填充物质为液体和/或气体和/或软质材料且在不发挥防撞作用时或不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囊部件内没有填充物质或填充物质没有充满,完全充满填充物质时所述囊部件体积为最大,还包括加注装置、通过加注装置将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填充物质注入囊内使其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和/或还包括加注装置和填充物质储藏装置、通过加注装置将填充物质储藏装置储藏的填充物质注入囊内使其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和/或还包括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且与囊部件直接相连或被包含在囊部件内部、通过激发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使其产生填充物质并注入囊内使其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
或者在前面基础上,还包括排出装置并可通过排出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囊外,和/或还包括回收装置和填充物质储藏装置或共用原有的填充物质储藏装置并可通过回收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回收到储藏装置内,和/或还包括减震装置,和/或还包括吸能装置,和/或本防撞安全囊包括一同用于同一个被保护对象的超过一个的一组囊部件,和/或本防撞安全囊制成匹配被保护对象外形的可穿戴形状或制成可以容纳被保护对象的容器形状或制成可用于捆扎被保护对象的绳状或者带状,和/或所述囊部件用于承受撞击的外表层具有粘性或者吸附性,和/或所述囊部件采用了软质材料的外表层外还有硬质材料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安全囊,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加注装置往囊内注入填充物质或激发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使其产生填充物质并注入囊内,和/或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排出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囊外,和/或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排出装置和回收装置或者排出并回收装置并通过回收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回收到储藏装置内,和/或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且在传感器检测指标超过或低于设定阀值时自动复位所述囊部件,和/或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启动加注装置往囊内注入填充物质或激发填充物质发生装置使其产生填充物质并注入囊内,和/或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启动排出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囊外,和/或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启动启动排出装置和回收装置或者排出并回收装置并通过回收装置把囊中的填充物质回收到储藏装置内,和/或至少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可通过此控制装置手动复位所述囊部件;
或者在前面基础上所述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或高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或水深传感器,和/或控制装置以有线方式传输控制指令或以无线方式传输控制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撞安全囊,其特征在于:
两个分别置于不同被保护对象上的防撞安全囊或两个分别置于同一被保护对象上不同位置的防撞安全囊,在两者直接撞击时或在施加相当于前述撞击的外力下使两者直接接触时,两者可以通过其外表层能够相互稳固结合性质的材料实现稳固结合,或两者具有能够相互稳固结合的结构并通过这种结构实现稳固结合;
或者在前面基础上还包括解除结合装置、可通过解除结合装置解除两个分别置于不同被保护对象上的防撞安全囊或两个分别置于同一被保护对象上不同位置的防撞安全囊之间已形成的稳固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安全囊,其特征在于:
以粘合、吸附、融合、铆合和/或扣合方式实现稳固结合。
5.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防撞安全囊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撞安全囊被置于所述机械装置的外表面或者平时没有置于外表面但在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防撞安全囊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所述机械装置的外表面,或所述防撞安全囊的囊部件置于所述机械装置内部且不采用直接检测撞击力的传感器;
或者在前面基础上,所述防撞安全囊的囊部件内至少已注入10%但未完全充满填充物质或者完全充满填充物质。
6.一种具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撞安全囊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其中一机械装置前部,另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另一机械装置后部,前者追尾撞击后者或后者倒退撞击前者时,两机械装置可以通过各自的防撞安全囊实现稳固结合;
或者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其中一机械装置底部,另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另一机械装置顶部,前者下坠撞击后者或后者抬升撞击前者时,两机械装置可以通过各自的防撞安全囊实现稳固结合;
或者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其中一机械装置左侧,另一个防撞安全囊置于另一机械装置右侧,前者左侧撞击后者右侧或后者右侧撞击前者左侧时,两车机械装置以通过各自的防撞安全囊实现稳固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装置为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电工机械、机床、汽车、飞机、火车、船舶、仪器仪表、包装机械、环保机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装置为汽车,其中一个防撞安全囊制成前保险杠形状置于一汽车前部,另一个防撞安全囊制成后保险杠形状置于另一汽车后部,两个防撞安全囊用于承受撞击的部分外表层由橡胶、帆布、涤纶或强化尼龙制成并外有粘合剂涂层或吸附层,同时所述防撞安全囊的囊部件内预先注入有但未注满填充物质或者完全没有填充物质。
9.一种具有防撞安全囊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5或6中的机械装置替换为容器;
或者在前面基础上所述防撞安全囊被置于所述容器的内表面或者平时没有置于内表面但在部分发挥或完全发挥防撞作用时所述防撞安全囊至少有部分承受撞击的外表层置于所述容器的内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为集装箱、可分离客车厢、可分离货车厢、可分离货仓、可分离客仓、电梯轿厢、升降机机箱、非集装箱的其它包装箱或包装袋。
CN201510615418.8A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防撞安全囊 Pending CN1051094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5418.8A CN105109431A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防撞安全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5418.8A CN105109431A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防撞安全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9431A true CN105109431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5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5418.8A Pending CN105109431A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防撞安全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943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3237A (zh) * 2017-04-01 2017-06-13 成都西物信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车辆底盘的无线安检装置
WO2020249012A1 (zh) * 2019-06-11 2020-12-17 赵小清 一种充气气囊
CN112678126A (zh) * 2021-01-20 2021-04-20 上海爱船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组合强度补充结构的船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6791A (en) * 1970-10-12 1972-04-18 William H Nienstedt Vehicle impact-cushioning device
CN200981533Y (zh) * 2006-11-24 2007-11-28 刘向波 汽车外置安全气囊
CN201006698Y (zh) * 2006-12-31 2008-01-16 王运韬 汽车主动安全防撞气囊
CN101695914A (zh) * 2009-10-31 2010-04-21 厦门理工学院 可自动伸缩的汽车充气保险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6791A (en) * 1970-10-12 1972-04-18 William H Nienstedt Vehicle impact-cushioning device
CN200981533Y (zh) * 2006-11-24 2007-11-28 刘向波 汽车外置安全气囊
CN201006698Y (zh) * 2006-12-31 2008-01-16 王运韬 汽车主动安全防撞气囊
CN101695914A (zh) * 2009-10-31 2010-04-21 厦门理工学院 可自动伸缩的汽车充气保险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3237A (zh) * 2017-04-01 2017-06-13 成都西物信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车辆底盘的无线安检装置
WO2020249012A1 (zh) * 2019-06-11 2020-12-17 赵小清 一种充气气囊
CN112678126A (zh) * 2021-01-20 2021-04-20 上海爱船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组合强度补充结构的船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4701B (zh) 用在车辆中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
CN105109431A (zh) 一种防撞安全囊
CN103129510B (zh) 一种防止行人小腿下潜的保护装置及方法
CN203283170U (zh) 油罐车侧翻缓冲安全装置
CN106379509B (zh) 一种弹载式浮空气球系统
CN105365744A (zh) 用于行人保护的主动式发动机罩前盖
CN208855579U (zh)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CN205186056U (zh) 一种防撞安全囊
KR101249541B1 (ko) 공기 흐름 조절을 이용한 선박용 충격흡수 장치
CN206336244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及汽车
CN107280102A (zh) 一种智能安全气囊保护服
CN103434476A (zh)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US20060231560A1 (en) Tank for the safe storage of a dangerous liquid
CN110155257B (zh) 一种新型汽车滚装船用安全装置
CN209938524U (zh)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CN207809717U (zh) 一种可充气提升船体浮力的防撞装置
CN105196939A (zh) 汽车主动安全多层多组外防撞气囊装置
WO2010131787A1 (ko) 에어백
WO2022090756A1 (en) Protective device for vehicles against fire and injury to pedestrians in case of collision
RU2299820C1 (ru) Система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KR101597562B1 (ko) 자유낙하식 구명정
CN109808635B (zh) 一种智能汽车保护高速碰撞事故中人地碰撞损伤的车顶
CN207089229U (zh) 一种加强型汽车安全气囊
KR20090051425A (ko) 에어백
CN215753777U (zh) 一种具有减震的动车内饰件存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