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8524U -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8524U
CN209938524U CN201920823542.7U CN201920823542U CN209938524U CN 209938524 U CN209938524 U CN 209938524U CN 201920823542 U CN201920823542 U CN 201920823542U CN 209938524 U CN209938524 U CN 209938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switch
cylinder
pist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35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碧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8235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8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8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85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所述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车身、气囊装置、握把装置和开关装置;所述气囊装置有多个,所述气囊装置未充气时为长条状,多个所述气囊装置平行设置于车身前端,所述气囊装置包括内层气囊、外层气囊和气体发生装置,所述内层气囊设置于外层气囊内部,所述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均通过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所述内层气囊充气后有多个腭垂状凸起,所述外层气囊上开设有多个阻尼孔;所述握把装置有多个。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有主动开关和触发开关,无论驾驶员是否及时反应都能够启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外层气囊设置有阻尼孔,能够泄气吸能,避免行人被弹开。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犹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已经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
根据公开号为CN206914293U的专利“行人保护气囊、行人保护气囊装置及车辆”,现有技术已经将传统设置于车内对车内乘员进行保护的安全气囊设置到车身外部,利用气囊的减震缓冲特性来减少车辆和行人发生撞击时对行人造成的伤害,然而仅仅依靠车辆外置气囊来保证行人的安全显然是不够的,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气囊弹出有可能进一步将行人向远处弹开,造成二次伤害,或将行人推倒从而被车辆卷入车辆造成碾压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气囊弹出从而将行人弹开造成二次伤害的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车身、气囊装置、握把装置和开关装置;
所述气囊装置包括内层气囊、外层气囊和气体发生装置,所述内层气囊设置于外层气囊内部,所述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均通过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所述内层气囊充气后有多个腭垂状凸起,所述外层气囊上开设有多个阻尼孔;
所述握把装置转动连接于车身前盖表面;
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触发开关和主动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车身最前端,所述主动开关设置于车身内部,所述主动开关用于使驾驶人员能够主动控制安全保护装置打开,所述主动开关与气体发生装置为电连接,所述触发开关与气体发生装置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同时设置有主动开关和触发开关,无论驾驶员是否及时反应都能够启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外层气囊设置有阻尼孔,能够泄气吸能,避免行人被弹开;内层气囊充气后有腭垂状凸起,能够卡住行人,进一步避免行人被弹开;握把装置能够让行人进行抓握,撞击发生时有助于行人保证自身位于车辆前盖的部位,避免被甩出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侧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层气囊膨胀结构图;
标号说明:
1-车身;2-内层气囊;201-凸起;3-外层气囊;301-阻尼孔;4-气体发生装置;5-握把;6-第一活塞;7-第一复位弹簧;8-第一气缸;9-第一行程开关;
10-第一电磁阀;11-触发开关;12-主动开关;13-挡板;14-第二活塞;
15-第二复位弹簧;16-第二气缸;17-第二行程开关;18-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1、发生碰撞时,利用双层气囊对对行人进行缓冲保护,并且能够避免行人被气囊弹出造成伤害;2、握把装置能给行人提供能够抓握的地方。
参照图1至图3,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车身1、气囊装置、握把装置和开关装置;
所述气囊装置包括内层气囊2、外层气囊3和气体发生装置4,所述内层气囊2设置于外层气囊3内部,所述内层气囊2和外层气囊3均通过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4连接,所述内层气囊2充气后有多个腭垂状凸起201,所述外层气囊3上开设有多个阻尼孔301;
所述握把装置转动连接于车身1前盖表面;
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触发开关11和主动开关12,所述触发开关11设置于车身1最前端,所述主动开关12设置于车身1内部,所述主动开关12用于使驾驶人员能够主动控制安全保护装置打开,所述主动12开关与气体发生装置4为电连接,所述触发开关11与气体发生装置4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描述:在即将发生碰撞之前,驾驶员能够通过按动主动开关12使气体发生装置4开始产生大量气体,内层气囊2和外层气囊3均被充气胀大,气体发生装置4通过气动管路使握把装置抬升;碰撞发生时,行人撞上外层气囊3,外层气囊3内部压力增加,气体通过阻尼孔301向外部泄露,从而避免外层气囊3反弹,将行人弹出造成二次伤害,外层气囊3泄气吸能后,行人会进一步撞在内层气囊2上,并且行人会卡进内层气囊2上的任意两个腭垂状凸起201之间,进一步避免行人被气囊装置反弹出去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行人能够抓住位于车身前盖上的握把装置来保持自身不被弹出;若发生碰撞前驾驶员没有及时按动主动开关12,则碰撞发生时,行人撞上设置于车身1最前端的触发开关11,气囊装置和握把装置同样能够进行上述动作,为行人提供保护。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同时设置有主动开关和触发开关,无论驾驶员是否及时反应都能够启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外层气囊设置有阻尼孔,能够泄气吸能,避免行人被弹开;内层气囊充气后有腭垂状凸起,能够卡住行人,进一步避免行人被弹开;握把装置能够让行人进行抓握,撞击发生时有助于行人保证自身位于车辆前盖的部位,避免被甩出造成二次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握把装置有多个,所述握把装置包括握把5、第一活塞6、第一复位弹簧7、第一气缸8、第一行程开关9和第一电磁阀10,所述握把5转动连接于车身1前盖表面,所述握把5中部与第一活塞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6滑动连接于第一气缸8内,所述第一活塞6与第一气缸8内壁接触部位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位于第一气缸8内部,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套设于第一活塞上6,所述第一气缸8设置于车身1前盖内部,所述第一行程开关9设置于第一气缸8顶部,所述第一行程开关9与第一电磁阀10为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10一端与第一气缸8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装置4通过管道连通。
由上述描述可知,正常状态时,第一复位弹簧伸展活塞位于下止点,握把与车身前盖位于同一平面,当碰撞发生时,开关装置向气体发生装置传输电信号,气体发生装置向第一气缸内充气,第一活塞被顶起,带动握把转动抬升,第一复位弹簧被压缩,此时握把的位置高于车身前盖,当第一活塞运动到最顶部时,触发第一气缸顶部的第一行程开关,第一电磁阀关闭,使第一气缸内部形成密封空间,由于气体压力的作用,握把5保持抬升状态不会落下。
进一步的,所述握把装置有两个,所述握把5相对于车身前盖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45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两个握把有助于发生碰撞时行人能够双手抓握,同时握把转动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便于行人抓握。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碾压装置,所述防碾压装置包括挡板13、第二活塞14、第二复位弹簧15、第二气缸16、第二行程开关17和第二电磁阀18,所述挡板13转动连接于车身1底部的车轮前进方向一侧,所述挡板13中部与第二活塞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14滑动连接于第二气缸16内,所述第二活塞14与第二气缸16内壁接触部位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5位于第二气缸内16部,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5套设于第二活塞14上,所述第二气缸16设置于车身1底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17设置于第二气缸16顶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17与第二电磁阀18为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18一端与第二气缸16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装置4通过管道连通。
由上述描述可知,碰撞发生时,行人还有可能被卷入车底,从而发生碾压伤害,此时气体发生装置向第二气缸内充气,第二活塞被顶起,带动挡板向下翻转直到与地面垂直,第二复位弹簧被压缩,当第二活塞运动到最顶部时,触发第二气缸顶部的第二行程开关,第二电磁阀关闭,使第二气缸内部形成密封空间,由于气体压力的作用,挡板保持与地面垂直状态不会上翻,挡板间隔在行人与车轮之间,从而将行人推着往前走,将碾压伤害转变为摩擦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13张开后与地面垂直,所述挡板13张开后底端与地面的距离为3~5cm。
由上述描述可知,挡板与地面接触容易造成挡板损坏,防护性能下降;而挡板与地面距离太大又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13表面设置有缓冲泡棉。
由上述描述可知,缓冲泡棉能够使行人与挡板碰撞接触时为弹性冲击,不会受到过大的伤害。
进一步的,还包括断油电磁阀,所述断油电磁阀与触发开关和主动开关均为电连接,所述断油电磁阀用于关闭发动机供油系统。
由上述描述可知,断油电池阀能够快速使发动机停止供油而熄火。
进一步的,还包括制动开关,所述制动开关与触发开关和主动开关均为电连接,所述制动开关用于切断车辆动力系统并进行刹车制动。
由上述描述可知,制动开关能够使车辆尽快停止。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装置有多个,所述气囊装置未充气时为长条状,多个所述气囊装置平行设置于车身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开关11为行程开关,所述触发开关11至少有四个。
由上述描述可知,四个触发开关能够保证行人位于车辆前端发生碰撞时一定能够触发到其中一个触发开关,从而开启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气囊3表面设置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勾面朝向外侧。
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层气囊膨胀后,魔术贴的勾面会与被碰撞的行人的衣物接触,根据魔术贴粘贴原理,魔术贴勾面的勾刺状硬质纤维会钩住行人衣物上的软性纤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人不会被撞向远处造成二次伤害。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车身1、气囊装置、握把装置和开关装置;
所述气囊装置有三个,所述气囊装置未充气时为长条状,多个所述气囊装置平行设置于车身前端,所述气囊装置包括内层气囊2、外层气囊3和气体发生装置4,所述内层气囊2设置于外层气囊3内部,所述内层气囊2和外层气囊3均通过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4连接,所述内层气囊2充气后有多个腭垂状凸起201,所述外层气囊3上开设有多个阻尼孔301,所述外层气囊3表面设置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勾面朝向外侧;
所述握把装置有两个,所述握把装置包括握把5、第一活塞6、第一复位弹簧7、第一气缸8、第一行程开关9和第一电磁阀10,所述握把5转动连接于车身1前盖表面,所述握把5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45度,所述握把5中部与第一活塞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6滑动连接于第一气缸8内,所述第一活塞6与第一气缸8内壁接触部位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位于第一气缸8内部,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套设于第一活塞上6,所述第一气缸8设置于车身1前盖内部,所述第一行程开关9设置于第一气缸8顶部,所述第一行程开关9与第一电磁阀10为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10一端与第一气缸8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装置4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触发开关11和主动开关12,所述触发开关11有四个,多个所述触发开关11设置于车身1最前端,所述触发开关11为行程开关,所述主动开关12设置于车身1内部,所述主动开关12用于使驾驶人员能够主动控制安全保护装置打开,所述主动12开关与气体发生装置4为电连接,所述触发开关11与气体发生装置4为电连接。
还包括断油电磁阀,所述断油电磁阀与触发开关和主动开关均为电连接,所述断油电磁阀用于关闭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制动开关,所述制动开关与触发开关和主动开关均为电连接,所述制动开关用于切断车辆动力系统并进行刹车制动。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大型客车或货车的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车身1、气囊装置、握把装置和开关装置;
所述气囊装置有三个,所述气囊装置未充气时为长条状,多个所述气囊装置平行设置于车身前端,所述气囊装置包括内层气囊2、外层气囊3和气体发生装置4,所述内层气囊2设置于外层气囊3内部,所述内层气囊2和外层气囊3均通过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4连接,所述内层气囊2充气后有多个腭垂状凸起201,所述外层气囊3上开设有多个阻尼孔301,所述外层气囊3表面设置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勾面朝向外侧;
所述握把装置有两个,所述握把装置包括握把5、第一活塞6、第一复位弹簧7、第一气缸8、第一行程开关9和第一电磁阀10,所述握把5转动连接于车身1前盖表面,所述握把5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45度,所述握把5中部与第一活塞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6滑动连接于第一气缸8内,所述第一活塞6与第一气缸8内壁接触部位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位于第一气缸8内部,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套设于第一活塞上6,所述第一气缸8设置于车身1前盖内部,所述第一行程开关9设置于第一气缸8顶部,所述第一行程开关9与第一电磁阀10为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10一端与第一气缸8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装置4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触发开关11和主动开关12,所述触发开关11有四个,多个所述触发开关11设置于车身1最前端,所述触发开关11为行程开关,所述主动开关12设置于车身1内部,所述主动开关12用于使驾驶人员能够主动控制安全保护装置打开,所述主动12开关与气体发生装置4为电连接,所述触发开关11与气体发生装置4为电连接。
还包括断油电磁阀,所述断油电磁阀与触发开关和主动开关均为电连接,所述断油电磁阀用于关闭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制动开关,所述制动开关与触发开关和主动开关均为电连接,所述制动开关用于切断车辆动力系统并进行刹车制动。
还包括防碾压装置,所述防碾压装置包括挡板13、第二活塞14、第二复位弹簧15、第二气缸16、第二行程开关17和第二电磁阀18,所述挡板13转动连接于车身1底部的车轮前进方向一侧,所述挡板13中部与第二活塞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14滑动连接于第二气缸16内,所述第二活塞14与第二气缸16内壁接触部位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5位于第二气缸内16部,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5套设于第二活塞14上,所述第二气缸16设置于车身1底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17设置于第二气缸16顶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17与第二电磁阀18为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18一端与第二气缸16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装置4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挡板13张开后与地面垂直,所述挡板13张开后底端与地面的距离为3~5cm。所述挡板13表面设置有缓冲泡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同时设置有主动开关和触发开关,无论驾驶员是否及时反应都能够启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外层气囊设置有阻尼孔,能够泄气吸能,避免行人被弹开;内层气囊充气后有腭垂状凸起,能够卡住行人,进一步避免行人被弹开;握把装置能够让行人进行抓握,撞击发生时有助于行人保证自身位于车辆前盖的部位,避免被甩出造成二次伤害。挡板间隔在行人与车轮之间,从而将行人推着往前走,将碾压伤害转变为摩擦伤害。挡板与地面距离3~5cm能够避免挡板损坏同时还能够提供良好的防护效果。缓冲泡棉能够使行人与挡板碰撞接触时为弹性冲击,不会受到过大的伤害。断油电池阀能够快速使发动机停止供油而熄火。制动开关能够使车辆尽快停止。两个握把有助于发生碰撞时行人能够双手抓握。四个触发开关能够保证行人位于车辆前端发生碰撞时一定能够触发到其中一个触发开关,从而开启行人安全保护装置。握把转动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便于行人抓握。根据魔术贴粘贴原理,魔术贴勾面的勾刺状硬质纤维会钩住行人衣物上的软性纤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人不会被撞向远处造成二次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气囊装置、握把装置和开关装置;
所述气囊装置包括内层气囊、外层气囊和气体发生装置,所述内层气囊设置于外层气囊内部,所述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均通过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所述内层气囊充气后有多个腭垂状凸起,所述外层气囊上开设有多个阻尼孔;
所述握把装置转动连接于车身前盖表面;
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触发开关和主动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车身最前端,所述主动开关设置于车身内部,所述主动开关用于使驾驶人员能够主动控制安全保护装置打开,所述主动开关与气体发生装置为电连接,所述触发开关与气体发生装置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装置有多个,所述握把装置包括握把、第一活塞、第一复位弹簧、第一气缸、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一电磁阀,所述握把转动连接于车身前盖表面,所述握把中部与第一活塞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滑动连接于第一气缸内,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气缸内壁接触部位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位于第一气缸内部,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第一活塞上,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车身前盖内部,所述第一行程开关设置于第一气缸顶部,所述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一电磁阀为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一端与第一气缸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装置通过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装置有两个,所述握把相对于车身前盖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碾压装置,所述防碾压装置包括挡板、第二活塞、第二复位弹簧、第二气缸、第二行程开关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挡板转动连接于车身底部的车轮前进方向一侧,所述挡板中部与第二活塞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滑动连接于第二气缸内,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二气缸内壁接触部位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位于第二气缸内部,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设于第二活塞上,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车身底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设置于第二气缸顶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与第二电磁阀为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一端与第二气缸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装置通过管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张开后与地面垂直,所述挡板张开后底端与地面的距离为3~5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表面设置有缓冲泡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断油电磁阀,所述断油电磁阀与触发开关和主动开关均为电连接,所述断油电磁阀用于关闭发动机供油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开关,所述制动开关与触发开关和主动开关均为电连接,所述制动开关用于切断车辆动力系统并进行刹车制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装置有多个,所述气囊装置未充气时为长条状,多个所述气囊装置平行设置于车身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外层气囊表面设置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勾面朝向外侧。
CN201920823542.7U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38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3542.7U CN209938524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3542.7U CN209938524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8524U true CN209938524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354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38524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85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824A (zh) * 2019-06-03 2019-08-06 江碧青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824A (zh) * 2019-06-03 2019-08-06 江碧青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CN110091824B (zh) * 2019-06-03 2023-12-01 江碧青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55579U (zh)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CN106114440A (zh) 一种侧面双层安全气囊
CN201056189Y (zh) 触发式汽车相撞缓冲装置
CN209938524U (zh)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CN105128786A (zh) 汽车主动防碰撞缓冲装置
CN110091824B (zh)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CN117881581A (zh) 汽车碰撞冲击衰减装置
CN207510351U (zh) 汽车环绕保护气囊
KR20130062521A (ko) 벤트 조절수단을 갖는 상해 저감용 에어백 쿠션
CN205890819U (zh) 一种侧面双层安全气囊
CN104791528A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泄气孔自动压力控制阀
CN201800790U (zh) 一种弹出式机罩系统
JP2003285739A (ja) 鉄道列車の直撃防止用緩衝装置
WO2021030033A1 (en) Safe protection equipment for all vehicles and drivers
CN103434476A (zh)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KR101300611B1 (ko) 갈라진 도로 또는 터널입구의 차량 충돌 회피 구조
JP4813452B2 (ja) 鉄道列車の直撃防止用緩衝装置
CN108437920A (zh) 一种三级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CN210822123U (zh) 一种汽车防碰撞保险杠
CN208069582U (zh) 一种三级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CN205971199U (zh) 分层缓冲式安全气囊
WO2022090756A1 (en) Protective device for vehicles against fire and injury to pedestrians in case of collision
CN201325412Y (zh) 行人保护气囊装置
CN201432633Y (zh) 带有双安全气囊的减轻碰撞损失汽车
CN114715064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